鬼王雷龙鱼能长多大:句读的技巧——文言句读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3:52:28

句读的技巧——文言句读技巧

一、总览全篇 抓住大意

通读—读通

二,抓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如:此人力士

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

"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忌不自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齐人有一妻一妾处室者

郑人有欲买履者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富者语于贫者曰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五)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三、抓句子成分

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动宾,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

中心词之间均不加标点

3、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没有"而"则加逗号

4、较长主语与谓语之间加逗号

 

四,抓对话标志

谓…….曰

五,抓古文修辞

古人写文章,讲究行文整齐,音律和谐,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使用相当广泛

 

六,抓文章体裁

1、骈体: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

2、韵文: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

3、叙事:时,地,人,因,果

4、议论:论点,论据,论证

 

七,抓虚词,

抓虚词,句首虚词

夫\盖\若夫

句末虚词

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呢""了""啦"等或不译

例:焉\也\矣\耶\耳\哉\何\为\与(与)\乎\者等

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断句的练习及归纳方法

断句前提:弄通文意
  断句方法:
  (一)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找主干定句读)

主      ||谓       ||宾

名(代)||动(形)||名(代)
  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词性组合特点如下:

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

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

③介+名+动(形)

④动(形)+名(代)

⑤副+动(形)+名(代)

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
  例1:刻 削 之 道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鼻大可小(形),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
  (二)找虚词,定句读

找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句首  惟、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 愚以为、然则、是故、得无”、既而、俄而

句尾 乎、也、矣、欤、耶、耳、焉、哉
  句中 以、于、为、而、则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之所罕至焉/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三)对话、引文,定句读
  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3。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3: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四)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4: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相如奉璧奏秦王 / 秦王大喜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左右皆呼万岁
  (五)据排偶,定句读

例5: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六)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据此断句。

例6: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七)据结构、定句读
  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 、“孰与……乎”、“为……所……”、“受……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