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娘子未删节版百度云:辛亥百年的空中“胡马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9:40
“辛亥百年”,是一个令两岸民众生发遐想和期待的重大历史事件庆典,也是两岸政治人物阐释历史观、执政观的影响力舆论秀场。从去年伊始,围绕“辛亥百年”,各种事件开路,各种新闻开炮,各种人物开讲,各种读物开卷,各种话题开花,好不热闹。开场锣鼓喧天,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终于等来两岸政治人物闪亮登场,开讲布道。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九大常委、前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均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的殷切希望。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35处提“中华民族”,23次提“中华民族复兴”,17处提“孙中山”,11处提“和平”,7处提“中国共产党”,3处提“统一”,1处提“民主”,“宪政”只字未提。让人印象深刻的政治言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10月10日上午,马英九出席“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一百年双十节典礼,并以“百年奋斗、民主台湾”为题发表双十节谈话,阐释“纪念辛亥双十的意义”、“黄金十年展布新局”等主题。他呼吁大陆当局纪念辛亥双十,就不能忘记“国父”建国理想是要建立自由民主均富国家,大陆应该勇敢朝这个方向迈进。唯有如此,才能缩短两岸目前的距离。马英九在讲话中,32处提“中华民国”,29处提“台湾”,5处提“辛亥双十”,10处提“民主”,8处提“自由”,3处提“和平”,1处提“孙中山”,“统一”只字不提。让人感怀的政治言论,是“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记忆与资产”。回眸今年元旦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29处提“台湾”,27处提“中华民国”,10处提“民主”,6处提“和平”,3处提“孙中山”,1处以“国父”尊称,“统一”闭口不谈。纵观此次“辛亥百年”庆典的空中“胡马会”,可见大陆一如既往地高举“中华民族”旗帜,凸显党的领导的伟大、光荣、正确,从“辛亥革命”寻找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论据,把“孙中山”当做增加执政党形象分的历史人物,并以此谋求搭建两岸统一的统战平台。而台湾地区依然照样大打“民主自由”牌,高调宣示,台湾创造了经济与政治的奇迹,实现了先贤追求议会自治的理想,向世人证明:民主可以在华人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辛亥百年”,两岸政治领袖各说各话,交集不多,共识鲜见,似乎还是越离越远。大陆中央两岸策略是,以“中华民族”为旗帜,以国民大一统思想为口号,以两岸经贸文化一体化和对台恩惠手段为软武器,以强大军事实力为硬武器,软硬兼施,“只要统一,什么都好谈”(胡锦涛语),以最短时间谋求两岸统一为战略目标。台湾当局两岸策略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以“不统、不独、不战”为口号,以搁置争议来换取台湾和平发展的时空,“两岸间不应该是政权之争,不应该是统独之争,不应该是国际空间之争,而应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核心价值上”(马英九语),捍卫台湾主体,以最大努力谋求台湾“在国际社会更加受人尊敬、让人感动”。两岸政治博弈,可见依然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一场苦恋。在两岸问题上,大陆最大的优势就是高举民族旗帜。近些年来,海外华人反独促统的队伍不断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民族认同优先。泛绿最大的败笔也正在于此,他们的民族分裂意识不可能获得任何呼应,只会将某些中间势力推向大陆一边,最后四面楚歌,八方为敌。大陆正因此得更多的民心,谋更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建立更为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但大陆最大的劣势,是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诟病的党国体制,是“民主自由”成为霜打蔫吧的茄子,是“宪政”成为噤若寒蝉的禁区。大陆不可无道,台湾不能无德。此道,就是以民主自由立意的“宪政”之道;此德,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孜孜以求的“统一”之德。无道,不能民生共建;无德,不能民族共融。在辛亥百年之际,对孙中山及其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理当是践行彰显“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窃以为,只追求民主自由而漠视中国统一大业,是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渎职;只追求国家统一而漠视自由民主价值,同样也是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渎职。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最忠实继承者;马英九说:台湾实现了国父孙中山的理想。两岸执政党都宣称自己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者。辛亥革命的三大胜利成果是:实现宪政捍卫言论自由,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抵御列强侵略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既然两岸对孙中山思想崇敬有加,为何不能回到辛亥,超越辛亥呢?我曾在三年前提出,民族共融是宏观层面,体现的是民族认同,此为优先;民主共建是中观层面,体现的是制度认同,此为方向。而两者的微观层面,则依归为大陆13亿人民和台湾2300万人民的福祉,实现民生共赢,体现大中华社会认同。若能以此为念,国共都不谋一党之私,不偏安一隅,求同存异,两岸和平统一,力求全民之福,所有炎黄子孙都能享有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远矣。 
本文来源于 博客日报 原文链接:http://hzyy158.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16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