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2周建龙版mp3:答《男人么,都一个德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9:08

                                       

xjjk雅儒       

答《男人么,都一个德性!》

类别:乱弹八卦 作者:老小孩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10-10 21:18:47  编者按:大庆鸿儒一篇《男人么,都一个德性》在好心情里惹得疯疯扬扬,使得众人议论纷纷,而议论的焦点似乎集中到了“食色性也”这句先哲圣言上了,可是偏偏有许多议论是对这句圣言的误解乃至曲解。作者忍不住内心蕴藏多日的话要一吐为快,于是便广征博引,对这句圣言进行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说,读来很有道理。作者提出的关于鸿儒先生文章引发的“当思辨的声音高过文章本身的时候,文章本身的拙劣就不再重要。讨论的重点不是谁写的技巧更高超更能博得读者的阅读快感”这种现象,更值得我们深思。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评论往往针对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文章所谈到的人事物。从某种方面来说,这种现象不利于我们文学水平的提高和文风的纯化。由此可见作者视角之独特眼光之犀利思维之敏捷观点之独创。荐赏!  鸿儒先生的文章《男人么,都一个德性》引发了一场思辨风暴,用他本人的话说,“权当做抛砖引玉”。本人不才,曾对文章加以解构批驳。不想蝴蝶效应频发。站在鸿儒先生的角度,我似乎明白了一边被理解一边被质疑的心情。喜欢的自然高兴,批评的当然不想妥协,恨不得当面对质说个清楚明白。当思辨的声音高过文章本身的时候,文章本身的拙劣就不再重要。讨论的重点不是谁写的技巧更高超更能博得读者的阅读快感,而是在这样一种“食色性也”的言论之下的分析和态度。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那些支持小子拙文的人,不过我还要补充的是,文章写好还是坏已经过去了,小子是希望您清楚地明白我的态度,以及这之后自己能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中国人说话做事向来提倡有理有据,所谓事出有“因”嘛。这个“理”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能让人相信去依靠的话。这个“据”当然是依据了,凭什么就得相信你说的呢?这不是一件小事呀,以后日子我指望它行为处事啊。当然凭先前有人这么做了,而且成功了!有了鲜明的旗帜,跟随效仿就出来了。中国的“先前”有多“先”?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五千年啊!一说下来,中国五千年文化得有多深呐,凡事你要去认个主那得找到什么时候去,万一一个不小心认错了祖宗坏的不光是事儿了,丢不起这人啊!
  评论区“江楼望雨”的朋友给我提了一个问题,按我的理解,“食色性也”说的是“喜欢时间美好事物是人得本性啊”,可是圣人还说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从来没有见过喜欢美德像喜欢美色一样的人)”啊,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吗?我很纳闷,跑去找了一些资料,终于弄明白了。原来“食色性也”不是孔子他老人家说的,是孟子与告子辩论性的善恶问题时,告子给出的答案。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论,这种事儿就跟吃饭一样,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请记住这句话)。
  我太羞愧了,拿来批驳鸿儒文章的一句先贤箴言竟然是以讹传讹的笑话。这是我文中一开始就出现的错误,江楼望雨朋友帮助我改正,我十分感谢他。虽然这句话的正确翻译(请注意这个词)支持了鸿儒先生的观点,但是我的态度不会改变。
  我们现在说话表达的语言跟古人的有所区别,所以在弄懂古人说话意思的时候,我们往往是逐字解读,最后连在一起表达成一句话。这样的做法叫“翻译”,“食色性也”翻译出来是“吃饭和性事是人的天性”。“天性”一词要怎么去理解呢?是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就想要去做”的意思呢?我觉得八九不离十,但不准确。就像一个手电筒,如果他自己有思想,他就会说“发光是我的天性”,但是他不是想发光就能发光的。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人就是要吃饭和交配的,如果你是认为“自己知道怎么做,想要去做”,那么这不是吃饭和交配的问题,是你的问题,因为你主观上这么去支持自己。
  告子和孟子辩论天性的善恶,认为天性就是天性,不存在什么善恶的问题。这是实实在在唯物主义的观点啊!不管你觉得它丑陋还是美好,它都会发生。这让我想起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要说我,告子要比孟子更有智慧,他不去主观的评价一件本能的事情,只是采取一种尊重的态度。哦,说你不好其实我也要生孩子,说你好呢,弄得我像流氓一样。所以呢,随你去吧,不管怎么说,我想要个孩子总不是错。
  这个态度太伟大了。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待“食、色”这两个方面的态度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来说,趋之若骛。这里我就不斗胆拿吃来说事了,吃关系到生存,虽然现在人的吃大部分不是这个层次,但是我怕一不小心说得道貌岸然被各位看官抓住小尾巴说我可以不吃饭了。只说两例,一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濒危,二是越来越多的树木被开垦成田地(这不是农民的错)。
  说到“色”,还是要把圣人的话拿出来,这种感觉像傍大款,站在一个精神骄子的背后,连说话都显得有底气。他老人家被卫灵公请去说道时,发了一句牢骚,喜好美德还真不如喜欢女色的人多。被人请去说道他老人家咋还不愉快呢?当时卫灵公带去了三辆马车,回来时,卫灵公和妃子坐第一辆,大臣们坐第二辆,他老人家只能坐第三辆。一个君王为了表示自己的贤能去请圣人说道,却只顾和自己的妃子同乐。难怪他老人家不高兴。
  在对待女人和尊师重道上,一国之君的选择似乎可大可小,但是他表达出了一个信号,“色”不再仅仅是天性的存在,更变成了一些人欢愉的对象,说是首选也不为过。
  一夜情打着你情我愿的招牌,却没有几个人不是暗箱操作。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呢?因为怕。怕什么?你总有身份吧,要么是已婚男女,要么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要么是政府工作人员。你小心翼翼不就是怕伤到到自己伤到亲人吗?有哪个家长喜欢看到子女变成花花公子交际花,有哪对夫妻喜欢另一半出现第三者,又有哪些人希望自己的朋友滥情不专一?然而这种良性的呼唤妨碍不了荷尔蒙的澎湃。
  先祖以一种大智慧的态度看待“色”的问题,我们却一知半解的跟随模仿,实在是害人害己。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真正进步的源动力是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因为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先贤早已预示,“温饱思淫欲”,所以根本不存在为了解决“温饱”而“淫欲”。一切都是个人的态度问题。一个成熟的人应该不仅明白男女之事的奥妙,也懂得如何控制自己。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后注:
  依然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又附一章只是把话说明白。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包括言论。但是就这个问题我还是要说,它是永远的话题。不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样,社会处于何种形态,在一个有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下,男人和女人的问题应该无关乎政治,无关乎经济。要说无关乎文化,又是有失理性。不过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中国人,吃什么饭说什么话,不管你有何种外在,如何去适应环境,请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至于搞阶层差别,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人生就那么点事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要说您是实践家,我就是那持戒的和尚,畏惧源于对信仰的推崇。假使一个糟糠之妻陪我走到人生的辉煌阶段,如果这时候一个大美女对我倾心有加投怀送抱,我难道不心猿意马心思变节?别逗了您呐,老婆还是老婆,背叛就是背叛,妈妈会喊我回家吃饭,然后上思想政治课。
  再说你当我不知道概率学吗?
  我们确实不是一个层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