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到垦丁怎么走:【引用】《晨读十分钟》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28:00
晨读十分钟》读书笔记

我读书时很少写读后感,因为写感想太麻烦,不是没有感想,而是手懒,想想而已,很少写下来。我做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是划线、摘抄。边读边划,读完一本后再摘抄,抄来抄去,不但没有按书本原来的顺序抄,而且文字也变了,变成了我想说的话,有时兴之所至写起了自己的观点。本不想写“感想”,但“感想”汹涌而至,只得写下来了。所以如果您的手里正巧有一本《晨读十分钟》,要从中找到我所摘抄的下面这些句段,还是会费一些周折的。

“海量阅读”和“精读”并不矛盾。这本书,我翻来覆去读了多遍。不过第二、第三遍阅读不再是逐字读,而是读划线的地方(书是崔晓明的,只要读书手就痒,不划等于没读),反反复复前后比较,力求读出文字中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的必要性

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就会痛苦。

虽然社会上一直在呼吁根据不同水平来安排课程以及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但是真正实行起来非常困难。但读书是尊重个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看不同的书籍,即使共同读一本书,学生也可以进行不同的思考,那是多么快乐的学习啊!

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

阅读是帮助一个人成材的成本最低的方式。

行动,就一定有改变。

学生好像在草丛中拣谷粒的小鸡一样,从书中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学校的义务。

读书是必需的生活能力。

努力使读书变得快乐是一种生活能力。

读书防止左半脑退化

学校出勤率世界最高,学校满意度世界最低。因为学校不是读书的地方,而退化成了做题的场所,孩子们退化成应对考试的做题机器。变成学习机器的学生为了逃避学习压力,选择了上网、看录像、看漫画、听音乐。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他们会感到窒息。但是这些缓解窒息感觉的方法却引发了一些问题。由于仅仅对主管形象、直觉、音乐的右半脑进行刺激,致使主管语言、逻辑等的左半脑渐渐退化。主管语言的左半脑出现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更加痛苦。

一个人看书的数量以及看书的种类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向,所读书的多或少可以知道他有多少精神财产。

为了使孩子在独自读书中找到乐趣,使他们感到不读书就好像少了什么,这就需要一种能够使孩子们沉迷到书中的“秘笈”。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而是应该在小学时期就加以培养并使读书能力逐渐成熟起来,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在小学时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相反,在小学时读书能力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

晨读十分钟贵在日日坚持

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既不是早餐,也不是音乐,而是读书。学习的开胃菜就是阅读有趣的书籍,简单的读书就是学习的热身。

每天读书跟每天进行大脑训练是一样的,通过每天的读书得到训练的大脑,不单是词汇量,还有想象力、判断力、推理能力在内的综合思考力都会提高。成功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光顾你,而是出现在那些每天都在努力的人身边。

在上课之前进行唤醒大脑的准备运动时,只看一些比较轻松的随笔或者小说之类,如果看一些较难的书很难坚持下去。

亲子共读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读书30分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1、和孩子在一起时看书;

2、看的书放在餐桌、沙发等容易看到的地方;

3、父母在孩子面前看书并且给他们讲书里的故事;

4、看书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

5、重读儿时印象深刻的一本童话并且把书送给孩子。

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才能教导出爱书的孩子。

聊书

为有效的读书指导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书。每周开一次餐桌讨论会。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来谈自己读的书的内容或者发表感想,这对鼓励读书是有效的。孩子们为了在父母面前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就会更加努力地看书。

父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对主人公的行动或者语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为某一段时间内孩子良好的读书表现举办一个读书宴会。可以邀上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邀上孩子的朋友、同学,或者您的亲朋好友、同事的孩子举办一个家庭小聚会。在读书宴会上,可以让孩子谈一下读书体会。可以让孩子考一考在座的人,也可以让别人考一考孩子。也可以让孩子宣读一下假期读书计划,把漂亮的读书计划贴在书桌前。准备一些美味的小食品,边吃边谈,把热烈的掌声和赞美送给孩子。举办读书宴之前最好和孩子逛逛书店(文具店),然而悄悄给孩子买本他喜欢的书。读书宴结束时把书(文具)做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读书给孩子听

“如果是难度大、较为复杂的书,和自己看相比,听别人读则更容易理解它的内容。慢慢地给孩子读一些稍高于他们本身水准的书,一同翻着书页,孩子会歪着头听讲并提出问题,家长再给孩子解释。这是非常好的读书指导方法。”

小学四年级后,自己看比听别人读更容易理解。所以在小学四年级前,不论学生阅读能力高低都应该读书给孩子听。打开一本书,如果生词量超过30%,孩子读起来困难,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如果词汇太简单,读者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词汇认识程度达到75%,读者会感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

读书时不要因为担心学生的水平不高而添加说明,这样会使想象力萎缩。

给孩子读书可以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小时候一边听父母读书一边进入梦乡的孩子,随着渐渐长大,自己的手里也拿起了书,美好的记忆得到强化。给孩子读书的回忆会留在记忆深处,在将来的某一天他感到孤独、难过的时候,这些回忆会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再次在眼前展开,每当回想起父母给自己读书的童年时期,仍然会心潮澎湃,感到无限幸福。

孩子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的时候、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给孩子读书会使孩子感到受重视并且因此而获得自信。

就像孩子小时候不会吃饭父母要喂孩子吃饭一样,在孩子由于不舒服、心烦或者疲劳而自己不愿读书时,父母可以给他们读书。

共读要领

1、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

2、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逐步进展到有章节的故事书及小说。

3、请孩子帮忙翻页。

4、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

5、朗读时,经常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朗读是全身心的运动

朗读能帮助整个大脑进行最活跃的全身运动。朗读把写在纸上的文字传达给大脑,大脑把它转换成声音发出来,发出的声音再传回自己的耳朵,去指挥头脑中储存的系统。所以默念时所需要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两倍。

对那些读书困难或者虽然会念文字但是不怎么理解其意思的孩子,如果让他们慢慢朗读的话,不仅理解会加快,记忆也会更持久。

有研究表明,犹太人之所以聪明因为从小听家人朗读圣经,并且从三岁起就开始重复朗读背诵圣经。

给家长支招:

1、孩子读得不熟练也不要说“不行”,要找出并称赞孩子的长处。

2、诱导孩子给弟弟妹妹或奶奶朗读。如果家长能找到一个乐于听故事的小孩子(年龄给你的孩子小的弟弟妹妹)缠着你的孩子要听故事,那么家长一定哄着那个小孩子常到你家来。家长也可以有意安排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人(亲人或街坊)要求孩子读书、讲故事。

有的孩子看书是重质不重量,看书只看个大概或者速度很快,以至于连1/5的内容都消化不了。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孩子们只埋头于简单书籍的话,就别再指望在阅读上能有什么进步了。从读书中培养读书能力是更重要。快而多的是消遣性的读书形式。能够使孩子成长的读书才是正确的更高层次的读书。

朗读与口才

孩子出生后,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因素会产生个人语言上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些家庭人口多,对话也多,可以经常给孩子读书或讲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讲话的机会就多,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语言刺激。但在双职工或单亲家庭以及电视机总处于工作状态的家庭里,语言的刺激少,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讲话就会比较笨拙。这两种孩子都要进入学校学习,学校教育并不重视幼儿期形成的个人差异,只认定同样年龄应该具有同等能力。

观察一下周围的人,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先天能说会道、口齿伶俐;有的人天生笨嘴拙腮。但先天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在正式场合表现得好,俗称“拿不到桌面上”。天生笨嘴拙腮的人却能思路清晰、出口成章地表达,那是练习的结果。

朗读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很多同行问我:“韩老师,你的学生不但知识、语言丰富,而且善于口头表达,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掌握得很好。最难得是没有一个学生口才差。你是不是在‘口语交际’是下了工夫?”对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含糊其辞,我不愿明说。因为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在我的课堂上几乎全部删除,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比口语交际效率高得多。学生的口才靠的是朗读背诵规范的语言,而不是靠老师的纠正、指导。让学生目光浸泡在优美文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才是学习语言之道。

我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总是笨乎乎的,说了四十年一点儿也没有提高。但谈起“海量阅读”,谈起孩子们,竟能妙语连珠、神采飞扬。暑假中在烟台召开的第一届“人文会议”上,我的演讲受了陶总编和诸多与会教师的赞赏,连我自己也觉得意外。前两年去济南的一家学校做介绍,会后,那所学校的校长说:“大家都说韩老师说话很费劲,没想到如此精彩!”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结论:“口才是通过‘读’练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说’练出来的。”

词汇

小学生的词汇量在理解书中内容的过程起到了钥匙的作用,丰富的词汇量把孩子们带到有趣、感动及觉醒的世界中去。

从容易读的书开始。

所谓好书就是容易读的书,如果表述很复杂,内容再有意思,孩子也不会对它感兴趣。难读的书不会引发“语言推测游戏”。语言推测游戏在读书过程中可以带来点燃火花一样的趣味,但是这种趣味只出现在孩子们认识的词汇中。当然,如果词汇太简单,和自己的推测完全一致的话,又会使读者丧失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就像中学生看小学生的书一样索然无味。最有意思的语言推测游戏是在词汇认识程度达到75%的时候。

细读

对漫画书毒症的孩子进行治疗

如果在书店问一个孩子正在看什么书并且想看看那本书的封面的话,大多数孩子可能都会马上把书藏到背后。但如果是正在看名著或者伟人传记,孩子会很自豪地把书拿给我们看。孩子们也知道看漫画书不好,但是他们都爱看。

读书心理学研究表明:讨厌读书的孩子中间,词汇量不足占到85%。词汇量不足的孩子喜欢选择那些视觉资源多的漫画书。相反,那些不看漫画的孩子觉得漫画很没有意思,因为漫画书把读者原本可以想象、推理的内容全部用图画展现出来,使读者失去了想象的空间。跟着漫画家的画走的孩子会丢掉自己想象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想象力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暂时看漫画书也可以,但要给孩子挑选出文字多的漫画书。

认真读书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很多词汇,成为词汇丰富的读者。但是在短时间内粗略阅读大量书籍的孩子会丧失熟悉词汇的机会。略读情况下进入读者眼中的词汇量不及精读的1/10。这样,快速阅读的孩子通过读书熟悉的词汇只能是少之又少了。由于知道的词汇不多,这种词汇量贫乏的孩子在书籍面前就会感到困惑,所以就会去看漫画书一类有图画的书籍,结果越是这样词汇量就越贫乏。

举例来说,“成吉思汗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冲向敌阵”这句话,在漫画书上只用“嗖”这个象声词一带而过。还有“敌将发出笨拙的叫声,好像大树一样倒了下来”这句话,在漫画书中也只用“咚”这个象声词来表示。因此,看漫画书的孩子就丧失了熟悉高级词汇的机会。快速阅读和看漫画书成了词汇贫乏的原因,孩子们与良好的读书习惯越来越远,也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要说读书慢,没人能比得上孔子。据说孔子读书总是字斟句酌,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竹简的皮条断了几次,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后来研究孔子的学者们分析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拥有清晰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并且成为大思想家,秘诀就是慢慢读书。孔子教育弟子要“读内简”,就是慢慢地读,找出字里行间所隐藏的真义。

至于细读还是速读,关键看读的是什么书。《道德经》读一个学期,只能是略知大意,而一本语文书教一个学期,对老师来说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学一个学期,对学生来,更是一种折磨。

图画书的选择

1.好的图画书能完善无法用文字讲述的故事,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2.色彩最好是柔和的。如果过多使用原色或者黑色等深色,很容易使孩子们感到疲劳。根据色彩心理学,看过过多强烈原色的孩子性格都很急躁而没有耐心。就好像看到柔和的色彩大人会感到心胸变得敞亮一样,小孩子看到柔和的色彩也会变得平静、随和。

3.不要那种把人物画得很恶毒的图画。恶毒的表情会给孩子们心里造成阴影。宽容、柔和、纯真的表情会使儿童的心灵变得美丽。

4.选择那些表情生动的图画。儿童最关心图画中鲜明地表现喜怒哀乐的表情,模糊的表情往往会误导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童书“悦”读

开学第一天就开始给孩子们读书的话,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会感觉学校就是听故事的地方,不是让人很累的地方,这样多少会使一年级的孩子感到放松。

没有天生就讨厌读书的孩子。现在不喜欢读书是因为没能征服书。

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的悲哀!

没有一开始就讨厌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了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

什么样的独裁者也不能总是让孩子干那些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事情。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读书的快乐和自信日积月累,某一天孩子会成为一天不读书就受不了的人。

从有快乐结局的书开始读起

无论何时都在书包里放一本喜欢的书,这样的孩子多么可爱呀!据说歌德和林肯就总是随身带着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会把书拿出来看,心理学家说随身带着书可以起来一种自我催眠的效果,可以使孩子变得喜欢书。

令我们幸福的文学作品往往在最后消除了故事主人公们的不安和痛苦以及心中的矛盾,具有引导我们达到更幸福境界的某些要素。这些要素被称为“上升动机”。比如《丑小鸭》中的上升动机很明显,丑小鸭的孤独、思念、饥饿的解决都隐藏在故事的后半部,这个故事的读者会随着问题的解决感到世界的光明,同时也经历了快乐与幸福。但《伊索寓言》中就没有上升动机,结尾大部分是希望的破灭、恶毒的报复及嘲笑和欺骗。老虎掉进坑里、懒惰的牛被拉到屠宰场、说谎的孩子被狼吃掉了……这种绝望的结尾会使读者经历黑暗、郁闷。

读书方法

制作读书履历

1、让孩子把目前为止读过的书名写在纸上;

2、书名旁边注明主人公的名字。

3、书名旁边用一句话归纳出该书的主要内容。

4、如果写出的书名、主人公姓名、内容的比例为1:1:1的话,说明这是个用心读书的孩子,如果三者比例为3:2:1话,说明他是看书很粗略的类型。长时间这样下去,课本和试卷也不会看得认真,这样将会产生严重的学习障碍。

常去书店

到书店后,那么多书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不懂的东西还很多。看到自己有那么多书不能读会刺激他们的读书欲望。常去书店的孩子挑书的眼光会越来越准确,不用担心他们会沉湎于不良书籍之中。

把书店和图书馆当做自己的书斋,做知识的亿万富翁。

自测去书店的成绩如何:

优秀:每周和孩子去书店至少一次。

普通:每月和孩子去书店一次。

仍需努力:和孩子一年才去书店一次。

创造故事不断的教室

在早晨上课之前或者放学前给学生讲关于书的故事,提起他们对书的兴趣。

1、周一早上准备出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讲述周日所看的书,他们会争先恐后以自己看过的书为荣。这个周日没读书的孩子会在下周日看书。

2、老师讲述买书途中所看到的事物,可以诱导孩子们讲关于书的故事,如果孩子们还是讲不出,可以提出类似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在书店里没看到什么可以讲讲的书吗?

有没有想买但没能买的书?

有没有读了感觉白读的书?

3、老师出入都带着一本书

经常给予孩子与书有关的表扬。

告诉孩子他像书中的主人公。

把书作为礼物悄悄送给那些不读书的孩子。

写作

写作的素材是我们的亲身体验和从书中得到的间接体验。对人一生的经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亲身体验到的不过20%,其余80%都是从书本上间接得到的,这些经历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内容。读书是输入,写文章是输出,不读书就想写出好文章,就好像不输入就要求输出一样。

作家都是读书多的人,他们就像吃了桑叶吐出丝来的蚕一样,输入许许多多的书,再用自己的语言吐出文章来。所有的读者在读书多了以后都想写作。越过语言的河流,登上思想高坡的读者会感到不时有写作的冲动,这就是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的证明。

 

手不释卷、日有所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