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路线图2016:心幕电影(“生灭”与“寂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4:15
心幕电影(“生灭”与“寂灭”)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出自《涅槃经》,说到这个偈子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宣化上人讲述)释迦佛在山中修道。一日,听见罗刹鬼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只说这二句偈颂,便不再说。释迦佛便问他:“你刚才所说是佛法,不应该只此二句,是否可再说给我听”。罗刹鬼说:“我现在很饿,没有气力说下去,等我吃饱后再说。”释迦佛便问:“你要吃什么呢?”罗刹鬼说:“要食人肉。”
那时候山中无别人,只有佛单独一人,所以佛说:“好吧!你说完法,我便将我的肉身给你充饥。”鬼王听说后便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说完后,便要吃佛的肉身。佛说:“请等一等,让我将此偈颂刻在石上,使后人有机会读此偈颂而明白佛理。”鬼王同意他这样做。等到佛刻完偈颂后,便闭目静坐,让鬼王噬食。当鬼王张口要吃佛的时候,忽然升空不见了。原来他是天人,来试验佛,看他是否能为法忘躯。果然佛为了要听二句偈颂而舍身求法,为了佛法而宁愿舍弃身体,多么伟大!
我们今天能听闻“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偈颂,首先要感谢释迦牟尼佛。我们现在的“迷惑”就是只知道有“生灭法”(有为法),不知道有“寂灭法”(无为法);只知道有“幻相”,不知道有“实体”;只知道有“化身的我”,不知道有“法身的我”;如果想要“觉悟”就要有“正遍知”,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有了“正遍知”就能“觉悟”了。

“生灭”与“寂灭”关系是——“生灭”是“相”(幻象),“寂灭”是“体”(本体),“生灭”的“幻象”是离不开“寂灭”之“本体”的,就象“电影”的“幻象”离不开“银幕”一样。可是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是看不到“真相”的,因为“银幕”上的“幻象”以每秒24张画面的速度在飞快的“更替”(迁流),我们看到的“幻象”是“连续”的,而“电影”画面的“实质”是“不连续”的。

如果我们把“电影”放映的速度放慢,我们就能看到“真相”(实相),原来“画面”与“画面”之间以“黑幕”作为连接的,而我们的“眼睛”只见“明”,不见“暗”;只见“有”,不见“无”,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被这些不断“更替”(迁流)的“画面”给“欺骗”了。“电影”的“银幕”是“体”,“电影”的“画面”是“相”,“体”无生灭,而“相”有生灭。



就“电影”而言——“体”(银幕)是“寂灭法”,“相”(光影)是“生灭法”,可是我们的眼睛却只能看到“生灭法”的“幻象”,而看不到“寂灭法”的“实相”。从“生灭法”与“寂灭法”实质上的关系来说——“生灭”的当下就是“寂灭”,而“生灭”必须依靠“寂灭”之“体”才能“从体起用”,无论是“银幕”、“穹幕”还是“水幕”,“幕”是一切“幻象”的“本体”。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生灭”的“幻象”,而看不到“寂灭”的“实相”。同样我们的“意识”(妄心)也具有同样的毛病,我们的“意识”(妄心)只见“有为法”(生灭法),不见“无为法”(寂灭法),其实我们的“真心”与“妄心”的关系就象“电影”画面……“无相”—“有相”—“无相”—“有相”—“无相”……的关系一样,只是我们把“寂灭法”给忽略了。

……“无念”—“有念”—“无念”—“有念”—“无念”……是我们心念“迁流”的“实相”,如果用“生灭”与“寂灭”的关系来表示则是……“寂灭”—“生灭”—“寂灭”—“生灭”—“寂灭”……“寂灭”何曾离开过我们?只不过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生灭法”上了,所以把“寂灭法”给“忽略”了,“忽略”也就是“遗忘”了,并不是“丢失”了。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文中的“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是说我们把自己的“真心”(寂灭之体)“遗忘”了。虽然我们把自己的“真心”(寂灭之体)“遗忘”了,但是这颗“常住真心”(如意珠)并没有丢失,既然没有丢失,我们只要把它找回来就行了。
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电影”中画面……“无相”—“有相”—“无相”—“有相”—“无相”……的不断“迁流”,就好比“五蕴”(五阴)中“行阴”的不断“迁流”,……“灭”—“生”—“灭”—“生”—“灭”……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读者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是“白色”的“银幕”,在放“电影”时却变成了“黑色”(明妄非他,觉明为咎。),不但“白色”的“银幕”变成了“黑色”,而且我们根本就“看不到”银幕的“本来面目”。那么,我们再去想一想——生活中的一切“幻相”是如何“欺骗”我们的,这些“幻相”又是如何“迁流”变化的(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


净空法师在谈“诸法实相”时说——《仁王经》上讲:“一弹指有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个我们很好算,这个生灭就是一念,所以四个弹指,4×60×900,即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所以我们常讲那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答复世尊的是真实说。一秒钟不是两个十万八千生灭,实实在在讲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现象好象是真的,不知道它生灭速度那么快。
以每秒24张画面速度“更替”的“电影”,就可以骗得过我们的“眼睛”,那么,以“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在飞速“迁流”的“行阴”,我们更是觉察不到。也可以说我们在“一秒钟”里,“生”了六百四十兆(回),“死”(灭)了六百四十兆(回),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生”与“死”,“生”与“死”只是我们“心幕”(心体),上的“幻相”,如果我们要是认“相”为“我”的话,就只能“随照枉迁流”了。

由于有了“行阴”的“迁流”,我们才有了“时间”的概念,而在“寂灭”的“本体”上,是根本没有“时间”这个“幻相”的。也就是说在“生灭法”上有“前际”(过去)、“中际”(现在)、“后际”(未来)的“幻相”,而在“寂灭法”上只有如如不动的“本际”(当下)。“本际”即是“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的“本体”,但是“寂灭”不碍“生灭”,故云:“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关于“本际”《圆觉经》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圆瑛大师)言佛住寂光真境,是法性身,本无身心之相,故曰“寂灭”。寂灭者,不生不灭也。(智谕法师)“本际”者“一真法界”,觉了究竟者,名“大圆满觉”。(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关于“前际”(过去心)、“中际”(现在心)、“后际”(未来心)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六祖说:过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然已过,追寻无有处所。现在心不可得者,真心无相,凭何得见?未来心不可得者,本无可得,习气已尽,更不复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为佛。
《大宝积经》云:“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三世平等犹如虚空。不离尘染。无有相待。无有障碍。亦无执着。以此乘故而当出离。此乘无量不可量故。本无碍相不住相故最上第一。乘此乘者无怯弱心。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此乘如灯如日月轮。为诸众生作大光明。此之大乘亦复如是。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无能映蔽无能障碍。能以无边大功德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黄檗传心法要》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随能累劫受余殃。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为什么要去找这个“寂灭”的“本体”呢?因为我们如果不去认识自己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那么,就会沉溺与无尽的“六道轮回”之中,永无解脱之时。释迦牟尼佛说:“唯灭与生,是行边际。”“行阴”并不是“生灭”的根本,“生灭”的根本是“识阴”(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我们所见的人生“幻象”是“五阴”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生灭法”就好比是电影“银幕”上“光影”的“幻象”,而“寂灭法”则好比是电影的“银幕”,“生灭”的“当下”就是“寂灭”(当体即空,动念即乖)。我们这辈子看的就是自己“心幕”上的“电影”,既然是“电影”就不要在“电影”中“贪”“嗔”“痴”了,也不要再有“妄想”和“执著”了。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关于“生灭”和“寂灭”,我们来看看六祖在《法宝坛经》上的开示: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