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游戏单机手机游戏: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50:54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通过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随后,从1999年9月开始,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扩招先是本专科生,然后是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2000年以来我国硕士生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扩招。博士作为最高层次学历,应充分保证质量,不宜扩招,教育部已确定我国今后博士生每年招生规模控制在5万人左右。  经过近六年大扩招,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900万人,净增1257万人,六年间翻了两番多。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来看,2003年与1998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规模增幅最大,研究生次之。具体而言,研究生总规模四年净增45.23万人,增长227.3%;大学生规模净增1211.77万人,增长19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学生与教师数量之比由1998年的11.6∶1提高到2003年的17.0∶1。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  高校“扩招”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学说。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otin·Trow,1926年生)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1970年)、《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1973年)等一系列论文。提出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毛入学率低于15%的高等教育称为精英教育,在15%~50%范围内称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而在50%以上称为普及化高等教育。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4年达到19%。从考录比看,1977年第一次高考竞争是非常激烈的,570万首批高考生中只有20多万人走进了大学校门,考录比大约为28∶1,而到2004年全国高考人数总计723万名,招生数超过了420万,考录比大约为1.72∶1。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这一阶段的来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学生成功就业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本章以职业为讨论的出发点,渐次论及职业规划、就业与就业指导,探讨他们的内在特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般性意见。  第一节 职业概述  职业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必经阶段,只有正确把握职业的内涵才能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多变的社会。下面我们从七个方面展开对职业的讨论,希望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职业模糊而笼统的认识。  一、什么是职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自我介绍或向其他人作介绍时,通常说或自称是教师、公务员、警察、打工仔、农民等不一而足,我们也通常称呼某人是书记、局长、科长、县长、经理、主任等。前面的是职业种类,后面的称呼是职业中的具体职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与职业接触,但是要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很多人就可能觉得有些无从下手。  什么叫做职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根据这一定义,职业范围包括下至乞丐,上至国家主席或总统。但我们通常不将乞丐或领取救济金者称为有职业者,虽然他们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我们更多称其为“无业游民”。  显然,这一定义比较宽泛,它应属于广义的职业范畴,而我们通常所指的职业是狭义的职业范畴,即个人预期与社会预期相结合的一系列社会位置。个人预期是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心理倾向,社会预期指社会的客观规定性和社会规范,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确定具体的社会位置,即我们所说的职业。职业有许多种,每一职业都是由一系列具体的职位构成。  二、职业属性  职业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的个人属性,二是职业的社会属性。  同一职位上的不同个人会给予该职位特定的个人色彩,如同样是经理,有的经理显得豁达大度,有的优柔寡断,行事拖泥带水,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高高在上,据人于千里之外,其原因是个人具有生物遗传、心理状态、性格特质、专业技能、资源拥有量等方面的差异。生物遗传特质包括人的身高、体形、面貌、身体素质等;心理状态是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性格包括气质和人格,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增加社会接受度;专业技能包括人的知识素养和知识技能,这主要是后天文化教育的结果,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工具;资源由个人拥有的实物资源和非实物资源组成,前者指金钱、财产等,后者指气质、关系网络等,是个人走向社会时所处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影响人们社会起点的高低。  职业的社会属性包括内部规定性和外部规定性,内部规定性包括职业声望、职业报酬、职业权力、职业规范等,外部规定性是职业赋予个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志,比如通常称的某某书记、主任。  职业不仅是现代社会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也是个人社会属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每一种职业及其一系列职位都包含不同的内在规定性,不同的职业意味着不同范围的报酬、权力、责任和义务,这造成了职业事实上有高低之分,经理与工人显然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在谋取职业时都偏向“有前途”、“有地位”、“有影响”的职业。  三、职业结构  职业结构又称职业构成,指各种职业的有序组合与比例分配。职业结构与宏观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职业结构是不一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职业结构愈复杂。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职业结构在三大产业中呈依次递进,从业人数从以第一产业占主导向以第三产业占主导转变,如现今美国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5%左右,第三产业在70%以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结构将更加复杂化和自主化。我们在这里讲职业结构主要是提醒大家注意职业构成的变化趋势,顺应形势,改变传统的职业观念,更好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  四、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指职业所获得的社会承认与社会评价。职业声望对职业选择有很大影响。据中国科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4年9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被调查的14种主要社会职业中,58%的公众认为教师的声望最高,其他依次是科学家、医生、军人或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工程师、律师、企业家、农民、运动员、艺术家、记者、工人。职业声望造成的职业选择潜意识可能形成职业选择的某种集中趋势,导致社会性的就业难题。   五、职业种类  职业种类是按照某一标志对职业群的划分归类。现有职业可初步划分为6大类,细分为316种职业,如加上未列进去的,职业的种类更多。根据其他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将现有职业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组织隶属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式职业和非正式职业,前者如政府职员、公司职员、军人等属于正式职业,后者指不属于任何组织的职业属于非正式职业,如自由作家、拣垃圾者、乞丐、自由职业者等,甚至包括职业罪犯。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职业大多数属于正式职业,非正式职业者人数相对比较少,但有增加的趋势;按职业的经济属性来划分,可分为高薪职业和非高薪职业两类;按照职业的社会声望来分,可分为高声望职业和非高声望职业。职业的分类可以根据人们的特定偏好来进行划分,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六、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指的是人们职业位置的变换。人们终其一生会经历不同种类的职业或同种职业内具体职位的变化,根据职业流动的形式,可以分为跨行业流动和行业内流动,前者如从教育行业转到商业行业,后者如从小学教师变为中学教师;职业流动按其性质来分有向上流动和水平流动。前者如从职员变为部门经理以至总经理,后者如从机械制造业转到电力行业,身份未变,但职业待遇和职业声望有可能发生变化。关于职业流动发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大致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七、职业实例  下面是关于职业的几个例子,通过这几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职业的一般概貌。  例一: 刘吉吉,新闻学专业99级毕业生,毕业后经过多方努力,现在一家报社上班。单位严格但又人性化的制度使她能很快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当记者很辛苦,却也精彩。问到酬金,她笑得很坦然,“当然是多劳多得啊,很公平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里让我学有所用,对我来说很有发展空间。”  例二: 李新,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目前还处在一家公司的试用期,虽然和理想有些差距但基本符合,李新说他现在很努力很勤快地工作,和同事相处得也不错,希望工作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给老总留一个较好的印象,以便顺利签下合同,别的暂时没考虑过。  例三: 陈英学的是国际贸易,现在一家出国留学中心工作。公司的待遇并不是很好,但是她说对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新人来说这绝对可以接受,而且在这个公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做人。走上岗位最深的体会是:你一定要学会为自己争取!那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乖乖作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了。对于未来,她很肯定地表示会跳槽,可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间。  例四: 小朱是2003年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2003年是全国高校1999年扩招后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年,再加之SARS突如其来地影响,求职颇为艰难。小朱投递了好些简历都是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来了一个面试的通知,但当得知他在学校的时候缺乏实习锻炼,也没有多少班级院系和社团工作经验,所以被委婉地拒绝了。他一直没有落实单位,相当失落。  从这四则例子,我们得到关于职业的印象大致如下:职业与个人的专业有关,有专业对口的,也有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报酬也往往与预期有一定差距,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时往往比较艰难,很少有一帆风顺的。  第二节 职业规划概述  一、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大学毕业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人的一生可能经历不同的职业,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非常关键。  有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中,只有5%的人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50%的大学生选择工作一年内更换工作;3.4的大学生会在两年内更换工作;有82%的人愿意接受免费的咨询服务;54%的人愿意接受收费的服务,但是当他们在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找过专业职业咨询机构的却仅有10%。我国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培训,不清楚如何做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的动机相当模糊,缺乏利用社会资源来建立或改进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意识。  二、职业规划的特性  职业规划关系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其特点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从其定义来看,职业规划有阶段性、继承性、相关性、意志性等特点。  (一)阶段性  职业历程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自己远大的未来规划得非常清楚,就算是在一个行业内终其一生,其间的变化也是很难预料的。  (二)继承性  指个人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大部分成功的职业生涯总是围绕某一主线进行的,不要犯“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短视病。  (三)相关性  是职业规划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将与职业有关的各种因素纳入充分的考虑,包括准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知识技能储备情况、心理状态、职业变动趋势、职业技能要求等;意志性主要强调在职业规划制定之后的执行问题,职业生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发生的挫折需要我们以坚强的意志来支撑。  事实上,比较成功的职业生涯往往是坚持的结果。职业规划是这四个特点的结合体,如果仅仅将其看成是纸上谈兵的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一看美国著名动作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的职业生涯。  【案例】动作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的职业生涯  阿诺德·施瓦辛格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鼓励下爱上了运动,最初常常参加英式足球和田径比赛。15岁时他发现自己真正喜爱的项目是举重,为此他潜心苦练三年,铸就了一副强壮的身板。18岁时施瓦辛格在健美比赛中获得了“欧洲先生”的称号。20岁荣获了“环球先生”。之后这个来自奥地利乡村的青年包揽过几乎所有世界级健美比赛的冠军,集13个世界冠军头衔于一身,这在世界健美运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77年他在《Pumping Iron》中首次开始动作片拍摄生涯,先后出演了《Stay Hungry》、《Western》、《The Villain》、《Conan the Destroyer》等影片,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和商业收益。1983年在移民美国后不久,参加了《终结者》、《魔鬼司令》(Commando)、《边缘战士》(Raw Deal)、《终极战士》(Predator)、《The Running Man》和《冲出生死线》(Red Heat)等一系列影片的拍摄。1993年2月美国“国家戏剧学会”授予了他特别奖。施瓦辛格拥有经济学和商业学学位,他还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者,在成名之初他就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投资不动产,而且经营得相当成功。他出资的餐馆因其独特风格和风味而备受顾客欢迎。他还是一个颇具爱心的公众人物,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他向美国各地的人们讲解健康的秘诀,并开设了一些健身训练班。1991初,他当选洛杉矶运动委员会执行委员。1990年到1993年担任“健美运动理事会”主席,他还著有许多健美运动的书籍。进入21世纪,就在电影生涯还处于巅峰时,施瓦辛格投身政界,并成功当选美国加州州长,为其职业生涯开辟了新的天地。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职业生涯完美演绎了一条从健美运动员——一般演员——动作影星——政治家的里程。前三个职业阶段帮助他积累了金钱和社会知名度,为最后走向政界的巨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事业有成,大学生必须从进校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原则  (1)五W原则。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或生活规划是什么;  (2)稳扎稳打原则。职业生涯规划切忌草率从事,职业目标漂浮不定,一定要在某一行业奠定基础,以此进行扩展;  (3)灵活性原则。人的一生变数相当多,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一次完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找到职业转型的契机;  (4)适时咨询原则。人不可能短期内完全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说,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也使自己少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别人的评价里判断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采取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职业目标。判断自己心目中的职业是哪种类型,是不断进取、攀上高峰,还是安稳生活、自由自在。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才会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步: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理想要与实际相结合,了解自己,认清环境很重要。自我评估应包括兴趣、性格、技能、特长、思维方式等,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要相结合。从外部角度说,要分析社会环境,各种职业环境和组织环境,应注意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只有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最大限度地契合,才能在现实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第三步: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即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并在保证前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择己所利。在目标设定上,应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来设计,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还要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第四步:制定行动计划、考核措施,并进行评估、回馈和调整。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是关键,通过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并辅以考核措施,以确保目标实现。考虑到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修订的内容可以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总之,职业规划是人生设计的重要蓝图,其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但归纳起来,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把握社会职业构成的变迁趋势才能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第三节 就业与就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就业  就业是一个比较难以界定的概念,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客观条件,二是个人主观因素。前者包括宏观社会条件所能提供的职位数量与结构、职业待遇的高低、职业声望的高低、职业获取的制度性规定、职业要求等,后者指个人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人格、心理状态、职业预期、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等。  就业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变化显得尤其重要,其变化能否跟上时代的变化对个人就业与否有重要的意义。就业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得到一定生活来源的劳动,而发展到现代社会,有一定生活来源的劳动并不就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就业,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就业的内涵对他们来说更丰富,绝对与农民朴素的就业观念是不同的。  在这里,我们结合关乎就业的两方面因素,尝试给出就业的定义:就业是指较为符合个人预期的社会职位的获取与保持。我们的定义强调了个人主观因素,同时也注意了职位的获取过程和就业的稳定性,社会职位包涵职业的诸宏观社会因素。  二、就业类型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就业形式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在岗与否,可分为就业与待业,待业包括达到劳动年龄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和曾经工作过由于其他原因而下岗的待业人员;根据就业所涉及人员范围和程度可分为充分就业与部分就业,充分就业只是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部分就业是社会的常态,它可能是求职人数超过职位供给量,也可能是求职人员结构与职业结构不协调,如结构性失业就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起原有人员结构变化滞后产生的(大学管理经济类专业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对此有更多讨论);按就业的国家统计标准,可分为属于统计范畴的显性就业与隐性就业,显性就业是统计调查反映的,隐性就业人员在国家统计上没有反映,如大学生兼职做家庭教师或业务推销员,有些收入远远超过在岗人员,但在统计上他们不属于就业人员,相反属于待业人员。就业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进行划分,如行业标准、薪酬标准等。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比较悲观的观点和比较乐观的两种观点。悲观论倾向于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严重,一方面中国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再加上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使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乐观论认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本质上属于一个“伪问题”,我国每十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还比较少,总体来看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是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就业意愿差异较大等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只要稍加政策调整,这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就实际情况来看,是由于个人主观预期与社会职业结构不符合而产生的。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从宏观社会条件和微观个人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1.宏观方面的原因。  (1)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较大,职位数量增长与求职人员的增长比例不相匹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以前的隐性失业人员变为显性失业人员,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进入就业高峰的来临和大学生的急剧扩招,造成了就业形势“三个高峰”的汇合,使得劳动力市场上职业竞争比较激烈。同时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职业结构升级,产生结构性失业,更加剧了就业的紧张形势。  (2)高等教育政策变化太快,相应配套政策没有跟上。高校扩招数量过大,缺乏必要的过渡期,其他如户籍、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3)高校扩招过速,专业调整滞后,就业指导欠缺。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学生的专业分布失去均衡,使得学校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解决学生的吃、住、学等方面,很多高校办学思维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专业设置和调整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4)就业群体在时间上集中,形成就业高峰,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从上面我们引述的新闻报道可知,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都比较庞大,加剧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  (5)社会组织对大学生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每年毕业的数量有限,也由于统分制的限制,许多社会组织都是被动接受大学毕业生。而在大众教育阶段,毕业生数量增多,社会组织有了更多的选择,当然愿意挑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同时竞争加剧,出于尽快见效的目的,招聘方希望大学生能够尽快发挥作用。  2.从个人方面来看,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准备较为仓促,自我修炼欠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痴迷于网聊或网游;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注意到学校之外人才市场需要的变化。等到求职时,才感觉到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2)自我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刚出校门,都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而企业却觉得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欠缺又比较傲气,需要先到一线锻炼,踏实下来,有一定的基层经验,发展起来才会更好。于是大学生在择业时就经常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古今中外无数先例证明,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就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必须先从基层做起。就像巴纳斯一样,如果在他是街头流浪汉的时候就要求和爱迪生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可巴纳斯却先从爱迪生公司的工人开始干起,不断努力,最后终于成为爱迪生几千名员工中的惟一合伙人。  (3)要求的太多。许多大学生过多的考虑物质条件,不但要求月薪高,职位高,生活好,还讲究住房、奖金等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一位企业老总说:“企业竞争也是人才竞争,我们公司急需几个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可是他们动辄讲待遇,还没做出什么成绩就要求这么多,还敢用他们吗?”。太多的学生只想跟企业要求什么,却极少考虑自己能给企业带去什么。每一个求职者都必须思考这个问题:你要求的和目前你能给予的是不是匹配。  (4)迷恋著名企业。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到那些著名企业去干,能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会更有前途。因为大型企业机遇多,福利好,有成型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小企业只有那么几十号人,资金不雄厚,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了。其实,大多数名企里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很多著名企业里的大学生“大材小用”,而小企业却多“小材大用”。发展的路有许多条,不管在大企业里,还是在小企业里,只要有真才识学,脚踏实地,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5)追求热门职业和比较稳定的职业。曾经被金融、贸易、会计这些专业的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一再降温,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以及公务员现在则挤破了门,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知道过几年又会兴起什么专业?周围的环境、媒体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一个可参考信息源,但不要受其干扰太大,迷失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职场上有句话是“没有不合格的,只有不合适的”,有时大家都上的那辆车,不一定能载你达到你的目的地。真正了解自己,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大学生职业难求的原因一个是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另一个是大学生自身在职业方面的认识或准备不足。对于外在因素,我们只能把握大概的发展趋势,也难以使其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根本的办法还是从自身着手,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经验,适应社会需要。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大学生扩招之前就存在,但没有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群体猛增,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指导学生成功谋职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有关报道,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到位,更多的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无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局面。那么就业指导包括些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呢?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内涵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围绕大学生成功谋职而进行的市场化趋向教育。求职是在人才市场上进行的,越来越市场化,因此必须及时了解职业的供需状况和条件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包括如下内容:  1.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与法规,引导大学生熟悉东西部地区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从宏观方面把握各种地区就业的利弊。  2.全国和地方就业形势教育,加强大学生对整体和局部职业构成、职业变化趋势以及职业需求等方面的认识。  3.提供就业信息,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化设施,为大学生创造与外界及时沟通的条件,介绍各种人才需求网站,并及时发布和提供就业信息。  4.创造就业条件,除了学校自己召开人才招聘会的形式之外,还应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实习条件,加强其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5.培养职业技能,主要加强学生的求职技巧的培训,如沟通技巧、礼仪、就业协议鉴别、求职信和简历撰写等。  6.加强心理教育,调整大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气质,纠正“高、稳、好”(高报酬、工作稳定、地区条件好)的择业偏好,适时提供心理咨询,塑造合格的大学生,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在谋职方面早日自强、自立。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来看,存在不少问题,亟须改进。  1.虽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注重外在形式,如举办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等,忽视了就业指导的内涵,没有及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大趋势把握不足,缺乏调研以及高学历、高水平人员参加这一工作。尤其是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比较晚,很多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开在第三学年,这非常不合理。我们认为应该开始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或者最晚不能晚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2.就业指导中心力量配备不足,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多属于学校行政人员,缺乏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人员。另外,物力和财力往往也不足以开展充分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3.没有建立与社会各界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不能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变化,只到了召开人才交流会的时候才与各界进行仓促交流。这对于名牌大学可能还行得通,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大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就业指导缺乏与学生的全面沟通,现行的就业指导大多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形式单一而枯燥,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跃沟通与对话,各种实践性教学手段诸如模拟面试等等没有得到普遍采用,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思考  由于大学生就业存在累积性,如不及时解决,其就业问题将积重难返。在探讨其解决之道之前,让我们看一下北京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在校园网上公布详细的就业程序;其次,凡与就业有关的校直各单位和各院系皆公布其联系电话以方便学生咨询;第三,向学生提供就业有关的技术性指导,如在校园网上发布求职简历、求职信撰写等方面的技巧;第四,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和专题座谈会,与学生交流就业方面的经验与心得;第五,提供就业咨询,针对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沟通。  北京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其可取之处,其信息公布的快捷、清晰、方便以及一般性的就业指导与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相结合等经验值得借鉴。  根据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就业指导的要求,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法对就业指导工作加以改进,   就业指导工作可分为短期性方法和长期性方法。短期性的方法可以采用加强谋职模拟训练、职业技能教育、完善就业指导的人员配置、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职业趋势的研究、建立经常性的校企校政以及其他行业界的沟通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等方法,但这些办法只能是细枝末节的;长期性的方法在于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的锻炼,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同时,学校还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学研结合、学工结合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要时甚至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应该开展模拟面试,在校方没有进行之前,同学之间、班级内部可以自己进行。  学生成功就业与否除了宏观的社会条件之外,还包括学校和学生自身素质两个因素。社会宏观条件是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进入名校、选择好专业当然是每个人的追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实际上,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就名校学生整体而言,成功几率当然比非名校学生几率大,但也远远不是每人都能成功,或者说可以轻易成功。美国一份针对大公司CEO和很多成功人士进行的调查发现,真正在哈佛大学之类的名校毕业的人只占10%,平均学历也没有超过本科和MBA。因此,不管进入什么样的学校,自己在校以及毕业后的努力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the tower of ivory),而是一个“缩微版的小社会”,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是体验人生百态、培养个人全面素质的场所。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在2002年迎新会上的致辞中讲到的那样: “大学已经不再只是——其实从来也不只是——个接受知识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训练人的机构,一个让现代生活的知识和纪律融入你们身体的机构。”北大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千万不要以为书本中、课堂上已经包含了制作你一生幸福的秘方。……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学校园视为一个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在这里,你要全面接受一种训练,一种现代化的训练。你要学会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同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行为古怪甚至居心叵测的人合作——包括某些时候的不合作,而不能按地域、学历、家庭或其他因素来选择;……你必须学会面对种种诱惑,仍然要信守承诺、诚信做人,必须从现在——也许从助学贷款或遵守时间——开始培养自己的信誉;你可以充满理想,但不但不能太理想化;……你们可以保持甚至坚持自己的偏好,却必须学会用效率的眼光来考察社会和自己的选择和付出;你们不要指望大学老师还像高中老师,不但是知识的化身,而且是真理甚或道德的楷模,其实他们只是另一种职业的知识人;你们必须遵守各种规则,不要指望好学生总会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优待和特权,因为你们——至少本科生——每个人都至少是本县的状元;在这里,你会感到社会中的各种知识的类型和重要性都在发生改变,那些曾经或仍然令你们动心、动情或动容的文字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能作为你熄灯后侃山的谈资,或恋人间“秋日的私语”;你们要面对的是一套看上去很真实未必冷冰冰的关于社会的因果性的知识,甚至你们必须学会一套现代的有关知识和学术的规范:抄录他人的精美文字,在中学时可能得到作文老师的一串串红圈,而在这里,则是侵犯知识产权,甚至是剽窃,不能毕业,得不到学位;你们会发现这里学习的许多职业规范与你在中学或父母那里获得的社会规范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不一致,你必须重新界定各自的适用范围。  北京大学如此,贵州大学也不例外。1902年成立的国立贵州大学堂是贵州大学办学之滥觞,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贵州大学。50年代全国院校调整等波折,发展到今天,为贵州和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为社会进步默默奉献的普通校友以及龙永图、叶小文这样的杰出校友,同学们,把握四年宝贵青春年华,为自己留下无悔的大学记忆。祝你成功! [第二章 中国人力市场现状与大学生职业定位]  第一节 中国人力市场现状  一、1978年以来大学生就业:从精英到大众化  2003年12月12日新浪网进行的一项共有6070人参加对“刚走出校园的你,在找工作时首选什么?”的调查,结果首选“公司、企业”的占59.14%,有3590人;选“政府部门、国家机关”的占26.21%,有1591人;“无所谓”的占8.57%,有520人;选择“个人自主创业”,占6.08%,有369人。  这一份让今天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们看上去很平常的调查,却足以让20年多前的“同类人”感慨万千。  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批大学生就业形势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简直令人羡慕不已。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级辅导员的於可训是1977级的学生。他清晰地记得,同班同学46个23人进了北京,单位名称90%以上带着“国”字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於可训先被分到外交部,还有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备选。1980年是清一色“学生军”时代的开始。与前三届学生的“听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批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老三届丰富人生体验的“学生军”开始表现出与“老三届”不同的活跃气息。计划经济时代就业分配中“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原则从这一届学生起开始被打破。  1985年部属高校毕业生开始有了40%的所谓“指导性计划”指标,实际上就是毕业生自己求职,校方不再统一分配。事实上,一直到1985年,负责在《学生派遣证》上盖章的并不是今天我们所习惯的招生就业处,而是学校人事处。这意味着,学校是把学生和老师都当成同样的“国家干部”看待的。后来逐渐从人事处分出来一个“学生处”,一个“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大多又改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1989年更是一个有标志意义的年份。国家正式宣布学生可以“双向选择”——“工作找我,我找工作”。“下海”的说法不绝于耳,第二次人才流动大潮掀起。  1992年后除了一些师范类高校,高校毕业生开始了完全自主择业的试点,指导性计划越来越少。此后数年,国家机关精简分流、国有企业改革,毕业生们就业标准一天天务实。社会大背景的变化、国家建设中心的转移、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毕业生就业必然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  从“精英”到“大众”的过渡,有欢笑也有痛苦。当有些人在为大众化来临而欢呼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内心忐忑不安。在市场上获得了选择的自由,同时也就失去了计划分配的保障。在对20多年来大学生就业趋向的历史回眸中,从昔日的“精英意识”转变为今日面对现实的“大众思维”,变化之大是非常显著的。但无论如何,“大学生”和“人才”之间始终存在不可割裂的密切联系。  二、总量上供大于求的当代中国人力市场  根据中国高校网提供的相关数据整理的如下高校历年就业图表,总体看来是不断走低的。   当然,各地高校之间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异。显然,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情况好一些。   2004年有两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引人注目。一条是,重庆某高校大学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乘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之机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另一条是,在东北某高校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有的毕业生为了进入自己向往的单位,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认可后再签署劳动合同。  当代中国人力市场显著特征之一是总量上供大于求。作为就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也不令人乐观。那么非常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未就业族有多少?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否各种情况的比例有这样一种估计: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可提供劳动岗位4000万个,平均每年有800万个。而高学历的人才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3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214万人,如果再算民办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四五百万人,占800万个就业岗位数量的一半以上,加之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已呈年轻化趋势,五年间也腾不出多少就业岗位。  由于就业难,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暂未就业群体的30%左右。将户籍、档案放在学校,既不考研也没有就业,约占暂未就业的50%左右。实际真正在家闲呆着找不到事做的只是少数,多数人都到本地或者沿海打工。呆在家里的毕业生中,又分三种情况: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在家呆着,俗称“袋鼠族”(“袋鼠族”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新闻类周刊《快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中。用来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但以薪水少等理由仍依赖父母的20多岁的年轻人);有的准备出国深造;再就是社会竞争能力弱,自身条件较差找不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属于时而待业、时而打工的不断跳槽一族。这些毕业生约占暂未就业的30%左右,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  三、结构失衡的中国人力市场  虽然表面上中国人力市场人满为患,但真正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企业急需人才尤其是实践性、技能性人才无法获得及时供应,存在很大缺口。  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国家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技工占15%。而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高级技术工人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规划,中国高级技工的比例应当达到15%,目前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02年第四季度全国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中,各技术等级的岗位需求量与求职劳动力的比例均大于1,其中高级技师比例达到2.24。据预测到2005年,广东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为502.4万人,而目前缺口达130多万人。即便在上海目前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也只有6.2%。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中国将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制造业中心之一,如果“技工断层”现象得不到解决,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就业个体尤其是适合技术类职务的就业个体,都会遭遇很大损失。  我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需求。深圳市2001年第三次向社会公布当年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其中硕士研究生月薪高、中、低分别为:5900元、3500元、2400元。而高级钳工分别是:6600元、4300元、3200元。而2004年由于硕士生自2001年以来连续大幅度扩招,硕士研究生就业行情更是进一步下跌。  【案例】硕士易求,高级技工难觅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2003年5月15日)  在不久前江苏省南通市的一次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上,一民企开出年薪20万的价码物色高级技工,不但符合要求者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甚至连上来咨询的勇气都没有,招聘单位最后空手而归。  “现在是本科硕士成堆,钳工技工难求”,南通市人事局一负责人这样形容职场上技工断层现象。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工断层,给企业带来了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在生意难做的今天,南通一些企业对于送上门的订单却要斟酌再三,原因是工人技术有限,接了高技术要求的订单怕交不出货。由于缺乏熟练技师、操作师,一些企业花大量资金引进的高精尖设备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不合格或根本对不上号。  深圳市2003年“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硕士研究生平均水平。北京市统计局数据也显示,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就占了四个;一些企业老总发出“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的慨叹。  上海、山东、广东、浙江等地都陆续爆出过高级技工月薪五六千、年薪十几万的新闻。有的地方政府在工资指导价位中,将汽车修理工等技术工人的最高年薪定在相当于或高于博士的水平。部分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60%,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预定一空,特别是汽车修理、数控机床、检测等专业更是供不应求。  《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1月初报道,劳动保障部对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115个城市报送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已连续多个季度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另一方面众多文科类、基础理论类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尤其是年龄偏大、无技能的求职者寻找工作就更加困难。  实际上,类似情况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过。韩国大学在最近20多年时间里不断扩招,大学入学率从1980年的27.2%一路上升到2003年的79.7%,结果造成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特别是文科和基础理论类毕业生找工作很难;而另一方面技术型工种则很难招到合适雇员。  当然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与企业有一定关系。由于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直接雇佣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经费培训新员工。调查显示,韩国年轻人从结束学校教育到首次就业所需的平均时间是11个月,而30%多的年轻人则花了两年时间才能够找到工作。  总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受到人才市场供求比的影响越来越大。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在就业竞争中未必就有想像中的优势,反而积淀了很高的机会成本。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的现实条件下,唯学历论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学类型的分化  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校学生今后职业规划的走向。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建设目标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本科院校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盲目争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些高职、专科院校力争向本科“升格”。有些刚刚升为高职专科,就开始策划升本科,办学定位错位,培养出来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浪费教育资源现象严重。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需要正确判断所读大学的定位,从而为比较准确的确定自身职业规划确认基本前提。  所谓学校定位,即一所学校办学方向、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高等学校定位的含义应是指学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一) 高等学校定位与分类   1.按学科结构分类。  18世纪以前,高等教育机构由中世纪神学院演化而来,基本上只有从事纯粹理论教学研究的综合大学一种组织形式;但从19世纪开始,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从单一的大学组织形式大量分化出单科学院和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院系调整,几乎全盘照搬前苏联模式,也是按学科分类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所以至今我国教育界依然沿袭这种结构体系,将高等学校分为综合性大学与多科性大学、单科性专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专科学校等。  2.按行政隶属关系分类。  在2000年全国性高等学校结构调整之前,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把我国高等学校划分为部委属高校、省属高校、地方高校等。部委属高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分配;部属高校虽然也是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但主要是面向其对口的行业;省属高校一般为省内招生,省内分配;地方高校按其所在地区招生和分配。  3.按办学主体分类。  根据办学经费来源及承办主体划分,包括国家主办的高校和公有民办的二级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  4.按人才培养目标分类。  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可分为精英型、精英—大众并存型、大众型三种类型。当然更通用、准确的说法是,研究型、教学型、应用技能型等类型。研究型高校是指承担培养精英型(研究或通识)人才为其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主要表现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具有国际和国家水平的研究型创新性人才;教学型高校是指承担大众高等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主要表现为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毕业出校门即可投入一线生产的实用性人才。  5.按办学水平分类。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旨在便于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发展。  1954~1979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先后确立9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建设项目,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建设7所国际知名,并在某些学科达到世界水平的大学。其次,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1998年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上,为实现办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又确定了所谓“985工程”,即在211工程的100所大学中,再筛选大约34所高校进行进一步的重点建设。985工程学校内部又分为第一批985高校和第二批985高校。  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保持不变,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到一些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就是重新排位的时期,所以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定位”。  高等教育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培养人才是首要的和主要的职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二)市场环境中不同类型高校的准确定位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学定位的分化,对于大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不同。一般来说,研究型高校以培养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的人才为主要任务;教学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主;教学型高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二次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技能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不尽相同,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上正确处理好能力教育、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关系。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应该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定位  一、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就是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四种类型。  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至40年左右,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如规划成为一个数亿资产的公司董事  长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主要设定较长远的目标。如规划30岁时成为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门经理,规划40岁时成为一家大型公司副总经理等  中期规划一般为3~5年的目标与任务。如规划到不同业务部门做经理,规划从大型公司部门经理到小公司做总经理等  短期规划3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握哪些业务知识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阶段  职业生涯是根据人的生命周期来划分,一般而言将职业规划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个人需要依据职业发展周期调整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偏好。  尽管从原则上可以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都是一样的,个体之间会有一些差异。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  可以界定在0~14岁,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家庭、老师、同学的认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在这一阶段的开始,角色扮演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角色扮演使得儿童形成了如何对他人行为做出某种反映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概念和个性。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  界于15~24岁。其主要任务是接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系统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阶段,个人通过学习和教育,潜意识中开始对各种可能的职业做出探索性的选择,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已经粗具雏形。  第三阶段———确立阶段。  确立阶段可以界定在25~45岁,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工作的黄金时期,是大多数人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个人在这期间(通常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并随之全力以赴投入到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取得一生发展的各种活动之中。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做出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职业。  第四阶段———维持阶段。  人生的45~65岁,通过早期的努力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绝大多数人就把自己定格在这一阶段了。  第五阶段———下降与结束阶段。  职业生涯进入晚期阶段,每个人基本上就从职业核心退到了职业的边缘(处于不在职状态和晚年休养阶段,主要是以顾问参谋的角色居多),表现为接受权力和责任的减少,直至最后退休。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业,只有一部分外资、合资企业以及极个别国内大型企业引入了生涯管理。如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重视员工生涯规划的组织。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朗讯的部门经理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主要内容是:来到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何打算、一年之内你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除个人努力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所有这些都要形成文字材料进行存档。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和修订,重新制定下一年度的生涯规划。在朗讯公司,这已成为一项坚持多年的制度。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一般步骤  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职业规划的具体措施,然后根据大学四年(医学五年)各种因素适当调整规划。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概括为“测、定、做”三个字。“测”就是借助职业兴趣测试和性格测试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定”就是确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做”就是根据目标采取行动。  具体来说,大学四年要分四步走,在大一这个“试探期”,学生应多与学长,尤其是大四毕业生和公认有一定水平的老师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另外还要多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做好资料收集。在大二这个“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清楚未来要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长时间从事和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大三为“冲刺期”,学生应将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索公司信息、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希望出国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咨询系列活动。而大四就要准备参加各类招聘会,通过预习或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  对成功要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对“成功”都有自己的理解,关键是发现自己真正所要的“成功”是什么。在职业规划中,需要问自己以下问题:  1.在公司、政府与军队、学校四大传统就业领域,你更喜欢那个领域?你了解这些就业领域的主要特点吗?2.你更喜欢管理还是专业职务?  3.你希望从事自然科学还是工程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科学工作?  4.你希望自己有名望还是拥有权力和财富?你周围的人觉得你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潜质吗?  5.你喜欢悠闲的生活还是快节奏生活?你喜欢稳定还是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三、了解自身,准确定位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的关键因素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和就业选择,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和相关机构进行过各种研究和探讨,如:张秋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教育发展研究》,1998年第4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观与实际行动的差异;“2000年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就业:挑战中的机遇》,《社会》,2001年第9期)中分析了影响学生择业的因素、学生择业期望与择业观念以及与学生的生源地、学校性质等变量的交互影响;2000~200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地区连续进行了多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其特色是在每一年中分别在1月和6月举行两次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与实际就业结果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业政策等问题进行过研究。最新的大规模学术性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主持承担的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03年度就业报告》。  2004年6月国内最主要的招聘网站之一的前程无忧网站(ht-tp:..www.51job.com)发起了有14885名大学生参与的“2004年大学生求职趋向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在求职目标城市方面,38.51%学生选择上海,北京占21.62%。京沪两地一个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一个作为经济金融中心,成为人才高地非常自然。而2000年以来人才吸引力逐渐减弱的珠三角地区(广州和深圳)也获得15个百分点。所谓“大学生到西部去”目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政府一厢情愿的口号阶段。  在求职行业选择上,电子信息行业占了35.81%,排名第二、第三的贸易和金融行业分别占了10.81%和8.11%,咨询行业列在第四,生物医药和房地产等当前热门行业也都排到前列。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永远是随着市场走,都比较集中的盯着目前的热门行业,更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压力。  职务序列方面,打算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大学生占了31.08%,而选择销售与市场的大学生占了27.08%,做技术人才和销售精英是毕业生最热衷的选择,来钱快的职位就是好职位。  而在选择就业单位的问题上,一方面是希望进入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工作的大学生占了调查人数的67.57%,这一数字是国企(14.19%)的五倍和民企(8.78%)的八倍,另一方面是35.81%的学生选择了50~500人规模的企业为自己的心仪对象,而50人以下的企业仅有4.73%的大学生选择。这说明大学生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到管理规范的公司工作,给自己镀金之后,来提高自己在人力市场上的身价。  需要注意的是,与前边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希望从事薪酬较高行业与职位的结果有较大矛盾的是,在回答“为何选择工作”的问题时,只有仅仅占13.51%的2011人把薪酬作为了选择工作的最关键因素,而有超过半数(55.41%)的大学生将“职业发展及培训机会”视为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一边是眼里盯着钱,一边又是想着能力和职务能快速获得提升。不能就此断定说大学生普遍浮躁,但至少能看出大学生整体上至少还欠理智,不懂得职业生涯竞争的激烈性,也不愿意为了将来的长期收益而暂时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03年针对该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希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到了76.8%,只有2.9%的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工作;毕业生想去的企业中,合资企业和外企占到了55.1%。如此趋同的职业选择势必造成很多学生竞争同一岗位,而不管这个岗位是不是适合你。因此非常顺理成章的是,78.3%的学生将自己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归结为定位过高。  除了盲目将就业局限在大城市、收入高而且稳定、管理类职务等非常狭小、竞争激烈的范围之外,大学生职业规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自身了解非常匮乏。这是很多中国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手足无措的重要原因。对此可以参考第三章。[第三章 认识你自己是职业规划第一步]  一个了解自己天分的人未必会一事无成,而一个不了解自己才能的人必然会一事无成。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Orison S.Marden,1850~1924年,美国励志学运动先驱)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一个位置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职业规划的根本在于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节 自我认识  古语曰:“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便是自我感知、自我认识的意思。人有自知之明,即指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人并不多。  一、一般意义上的自我认识  社会学把自我认识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即继肉体自我诞生之后,精神自我的诞生。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与周围的人的比较,认识自我在这些参照系中所处的位置或水平。  (二)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我  在社会交往中,他人就是一面镜子,而只有在与他人互动中,我才有了我的自我。我们因看不见自己的面貌,就得照镜子,我们不易评量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就得利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来获得一些评价,并通过这些评价来了解和认识自我。  (三)从工作业绩中认识自我  各人所具潜能的性质互不相同,有人弱于文字,而长于工艺;有人不善辞令,而精于计算,这些不同于他人的素质都在各种日常交往、工作和学习等各种具体活动中得到最好体现。  二、大学生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而大学生更是处于自我认识的最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可以较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较正确地感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主动地去调整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对自己丧失希望;时而高兴、欢快,时而沮丧、迷惘,甚至痛苦不堪,从而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  (一)认识自我的内在矛盾加剧   主要表现在:  1.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  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和自己未来的发展往往有很多设想。但经过一段大学生活之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距甚远,甚至产生矛盾。于是不少大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2.主观我与社会我的矛盾相对激烈。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中主观我和社会我往往难以一致。一般来说,每一个人都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水平和位置,对于未经世事的年轻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当遇到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同周围同学和师长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的冲突,产生心理压力。  3.主观上的独立性和心理上的依赖性日趋增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较之以往有相当大的提高,成人意识也明显增强。许多大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但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仍摆脱不了对家庭经济上的依附和心理上的依赖,一旦遇到困难,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回家。  (二)崇尚自我的现象愈加明显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大学生对自我抱负的实现和在竞争中的获胜尤为关心,这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但是,他们往往对自我普遍抱有不切实际的设想。  (三)自我评价坐标体系混乱  由于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态度和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整体上看并未真正成熟,集中表现在自我评价和别人评价往往不能达到统一,自我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稳定性,忽高忽低,因而产生心理矛盾。  第二节 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一、自我认识与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它通过自我认识,制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将实现理想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方向。职业规划的内容主要有:自我认识;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通路计划;明确需要进行的自我学习提升准备;修正与完善。  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自我认识,只有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很多组织招聘时就很注重考察应聘者对自己是否有深入切实的自我认识,要求应聘者说明自己优缺点、兴趣爱好和最值得列举的经历等。  二、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  没有人是完美的。面对自我的本来面目,能否接受自我,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成熟的关键评价因素。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人,由于他对自身的某方面不满意,而拒绝承认或不接受自己的真正面目,比如有人不愿意付出艰苦努力,或者在付出努力后因为能力的确有限的原因而不能取得预期成就时,不愿承认自己的能力限度,而对其他优秀同学、同事等取得的成绩讽刺打击等等。这些人缺乏接受自我的勇气,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往往离群索居而不和别人正常交往,或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对他人采取敌对态度,或者行为言行虚伪,令人生厌。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正视自我、接受自我,无论自己生得漂亮还是不漂亮,无论自己聪颖还是不聪颖。他们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无论别人比自己优秀还是不如自己。  第三节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参考家庭、同学、朋友、师长、专业咨询机构等第三者的意见,力争对自我真正全面认识。  一、你的优势,即目前已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一)你学习了什么  在校期间,你从专业学习中获取些什么收益?工作经历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和能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职业方向。   (二)你曾经做过什么  即你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校期间担任的各种职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  (三)最成功的是什么  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取得成功的?寻找职业方向,必须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  二、弱势:目前的不足或能力的欠缺  (一)性格的弱点  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但正如卡耐基(Dale Carnegie,国内又译卡奈基、卡内基等,出生于1888年,卒于195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技巧研究与培训者)说过的那样,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寻找弥补的办法并坚持下来。与好友等比较了解自己的人好好聊聊,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并弥补。  (二)经验或经历中的欠缺  认识到自己的“所能”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所不能”。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局限,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所有事情了解。这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没有认识到或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与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和目标,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选错了行业,可能会毁掉自己本该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职业选择需要注意:择己所爱(你必须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千万别当职业的外行)、择世所需(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  在选择职业之前,你需要对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气质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一般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勇敢积极,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但是,坚持时间不长,一旦精力消耗殆尽,往往对自己的努力丧失信心。胆汁质的人适合做开拓性的工作,但是要克服自制力不足的毛病。  多血质的人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活跃好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适应性强,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易转移,适合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记者、管理人员、律师、公关与人事工作很适合他们。粘液质的人神经过程均衡,但灵活性差,表现为安静稳重、善于忍耐,但反应缓慢、不够灵活,能够较好地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勃发,严格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适合从事一些固定性强,但需付出细心谨慎的工作,如文秘、行政上级、收银员等。  抑郁质的人细心谨慎、感情细腻、较孤僻、善忧思、疑虑重重,缺乏果断。不能够忍受太大的精神紧张,情绪体验丰富,常常为一些其他人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动感情。他们能够与别人很好地相处,但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情势紧张、恐惧。抑郁质的人成为艺术家的比率比较大,一些需要细心观察和感受的工作也很适合抑郁质的人,如护士、心理咨询员、幼儿教师等。  四种气质在工作中各有利弊,并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关键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当然,气质虽然分为四种,生活中却很少简单地属于哪一种人,一般的人都是好几种气质的混合,只是在这几种气质中,更多的倾向于其中的一种。  二、性格  与气质的稳定性不同,性格具有更大的变性,更容易因为经历和遭遇的不同而改变。  性格一般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  内向性格的人,有耐心、谨慎,适合做类似研究的工作,如医生、科学家、机械师、编辑、工程师、技术人员、艺术家、会计师、打字员、程序设计员等;而外向性格的人爱好交际,善于活跃气氛,适合做与人交往的工作,如人事顾问、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政治家、警察、售货员、演员、推销员、广告人员等。性格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已有大量研究,性格分类除了上述最流行的分类之外,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黑格尔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不要将性格简单的归咎于天性,而认为无法改变的。实际上,性格并非绝对,一个人身上往往兼有内向与外向两种性格,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例子是一个从前腼腆内向的人最后却成了成功的企业家,而一个开朗好动的人在安静的实验室中度过了一生。因此在客观认识自身气质与性格的同时,如果有新机会也不要轻易放弃,大胆尝试一番,或许会激发出未知的潜力。  气质和性格回答的是你“适不适合”做,现在,你需要问自己一下“我能不能做?”、“喜不喜欢做?”  三、能力  心理学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又称G能力)和特殊能力(S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等因素的综合,而在具体某一个领域和活动表现出超出平均水平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实际上两者关系就是某一组成对象中某一部分相对突出的关系。  大部分人智力都差不多。人的智力分布是正态分布,智商(IQ)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智商在120~139分(优秀)的,占人口的10%;智商在110~119分(中上)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90~109分(中智)的,占人口的46%;智商在80~89分(中下)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70~79分(临界智力)的弱智,占人口的8%;智商在70分以下(智力低下)的傻子,占人口的3%。  但个体之间特殊能力的突出点不一样,比如一些人的语言能力较强,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于这类人来说,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较有优势,如教师、记者等;一些人的数理能力较强,进行推理,解决逻辑问题,适合会计师、精算师、工程师等。以下是各种不同的能力与适合的职业。  1.察觉细节的能力。  对物体和图形的有关细节具有正确的知觉能力,适合职业:绘图员、工程师、艺术家、医生,护士等。  2.运动协调能力。  身体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动作反应。适合职业:舞蹈演员、健身教练、司机等。  3.动手能力。  手,手腕,手指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操作小的物体。适合职业:技术工人、检修人员、模型制造人员、手工艺者等。  4.书写能力。  对词、印刷物、账目、表格等的细微部分具有正确的知觉能力。适合职业:校对、录入人员等。  5.社会交往能力。  善于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帮助,能够协同工作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合职业:公共关系人员、对外联络人员、政府新闻官、物业管理人员等。  6.组织管理能力。  擅长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以及协调参加活动中人的关系的能力,适合职业:管理人员、如企业经理、基金管理人等。  不同的职业对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医生需要更为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有较好的记忆力。因此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客观的评估是很重要的,一些职业即使你很感兴趣,但是如果不具备这个职业所要求的内在能力,再努力勤勉也收效甚微或者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当然,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虽然对你现在的工作也许达不到要求,但是,只要你有基本的素质,经过你的努力,你也会胜任。我们只是强调,了解自身优势能力,少走弯路。   四、兴趣  设想现在你能把工作完成得很好,你的性格和气质也很适合你的工作,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着别人羡慕的工作却仍然感觉不快乐?很高的薪水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并不能使他满足?可见他并没有找到真正让他感兴趣的工作。  兴趣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是很多职场新人所忽视的,因为他们往往更注意薪酬和晋升前景。但是你慢慢会发现,当你干你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备感厌倦,这个时候,你只是一个赚钱机器,虽然有高薪,但你并不快乐。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时间每天都不会少于八个小时,因此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在相当意义上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工作的意义远远不只是赚钱生活,更是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使你生活快乐幸福的隐形伴侣。  所以兴趣虽然是你选择职业的最后一步,但却可能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这个时候不要问“我能为我的工作做点什么”,而要问:“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做一份能胜任同时你又喜欢的工作,这才是令人生真正振作的乐事。  第六节 择业规划:个性与职业  在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少人往往为“个性”问题所迷惑,有的人认为自身应该从事某种工作,原因就是自己的性格与之匹配,而有的人做不好现有的事情也说是性格不适合造成的。而职业顾问在接受咨询时,也常常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以我这样的性格,会适合从事那样的工作吗?那么,个性能否决定职业方向?个性在职业中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有这样一个实际案例:一个毕业于西北某大学的女孩随先生来到北京已经有九年了,女孩生性比较腼腆,不善言词,胆子小,怕和陌生人讲话。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做了销售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七年,并且工作成绩非常出色,在公司超过万人的销售队伍中名列前茅。  按照传统观点,像女孩这样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做销售,一开始经理给她机会的原因是因为同情这个当初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外地姑娘。无论是女孩亲属、朋友和同学,都没有人能相信她的个性可以做销售工作。而到现在,尽管这位女孩从事销售很成功,但是并没有人感到女孩的个性上有了显著变化。  这位女孩本人的回答是:其中没有什么诀窍,如果说有些体会的话,信心是第一位的,加上诚恳待人,为客户着想。实际上,在碰到困难时,她也曾对自己的个性是否可以做好销售工作表示过怀疑,但她坚持下来了。她觉得自己的经历可以告诉那些过于看重个性可以决定个人职业方向的人,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用心去做,个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个性能否决定职业方向依然是个有争议的话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被普遍认可的答案。或许最符合实际的看法是:不能否认人的个性对职业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但也不应忽视个人的主观因素是做好任何工作最重要的条件,如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要客观地分析个性在现在职业发展方面所占有的比重,完全忽视或过分的强调都是不恰当的。  这样的一番讨论之后似乎得出一个模棱两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结论,但实际上结论是很明确的:如果你的确对某一职业很感兴趣,或者是因为生存压力的巨大压迫,那么职业发展方面毅力、意志和忍耐力因素对职业发展影响就会大于个性因素的影响。当然,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是高度复杂的高级动物,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我们只能够就最普遍的情况进行讨论。最后我们以这样一段话来总结本章的内容:  个体之间是存在类型差别和不同能力倾向的,不同类型个体不同的优势和短处,应该选择尽量发挥自身长处避免短处的职业领域,从而发挥潜力。尤其是大学生一定要准确判断自己属于学术型还是实践性的职业取向,然后尽量选择与自己个体类型适应的职业。风险与回报在多数情况下是成正比的,政府和高校平均收入没有企业高,这是非常自然的。不能仅仅因为企业平均收入高就进入企业,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很难顾及个人兴趣等。必须注意到高校和政府也有不少高收入者,而企业当中也始终是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数,在最顶端风光无限的经理们毕竟是绝对少数。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国内人才测评机构网站   1.http:..www.psy-test.net.(强烈推荐)  2.上海人才网http:..www.sc.sh.cn.(强烈推荐)  3.北森测评网http:..www.china-test.com.  4.北森测评软件网http:..www.beisen.com.  5.北森职业咨询网http:..www.mbti.com.cn.  6.中华英才网http:..www.chinahr.com. [第四章 大学生高效学习和时间管理]  第一节 大学生高效学习  一、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  “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杭州已岌岌可危,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担任13年校长职务,使浙大从一所地方性院校成为解放前全国名校之列,浙江大学被称为解放前我国“四大名校”之一)带着浙大师生告别美丽的西湖,撤离杭州。1937年底,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搬到天目山,在开学典礼上,竺可桢作了《大学生之责任》的演讲,其中两句是:“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这两个问题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同样意味深长。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读期间学习目标模糊,一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这句话被放在现在浙江大学BBS的首页上面(http:..bbs.zju.edu.cn)。对于一个准备进入大学学习四年的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毕业后希望到企业、政府还是学校、军队工作?以及在这些组织的哪个部门工作)?用人单位看重什么?  这四年要学习哪些理论性知识和哪些技能性知识?  在思考这些关键问题时,和老师、高年级师兄师姐交流大有裨益,经验是无法用书本知识来简单取代的。下面我们就此做一些讨论。  从教育体制上来看,目前中国许多大学专业教学计划、方法、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与市场严重脱轨。中国经济和社会在快速市场化,但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对于西部地区大学尤其如此。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应该对劳动力市场有个初步的认识,把学习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要结合起来。下面我们看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与评价,可知市场或企业需要什么。  (一)毕业生状况调查之一  根据2000年北京工业大学等地方工科院校发表的对近几年毕业生素质调查情况。  1.地方工科大学生的优点。 (1)思想朴实,眼睛向内。 (2)安心基层,肯于吃苦。 (3)上手快,动手能力强。  2.地方工科大学生的不足。 (1)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应付考试能过关就行,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知识面偏窄。 (3)社会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独自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相对较长;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弱,外语缺乏口语能力;在工作中,社交、协调、组织能力差;缺乏接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 (4)心理素质欠佳,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学习、就业、恋爱、社会交往中,一旦受挫就背上思想包袱,产生消极心态,难以迅速做出自我调整,从失衡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严重的消费攀比心理。有些学校,这些显得并不突出。   (二)毕业生状况调查之二  为了从用人单位了解大学毕业生质量,武汉大学2002年进行了题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研究,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2000个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调查包括22项质量指标,按百分制评价。  从对所列11项能力的重视情况看,用人单位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为看重占68%,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再次是实践动手能力。要想在大学四年后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并把工作做好,就需要认真分析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大学阶段得到加强。  (三)大学生要成为专才还是通才  大学只有四年时间,究竟要把自己打造成专才还是通才呢?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预选赛第四场正方中国人民大学对反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辩题即《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专才?》,可见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关注。  在2004年12月4日举行的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联合举办的信息类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北京工业大学一毕业生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感叹到:“现在高校没有根据专业特点而一味强调宽口径培养学生,学计算机的学生既学软件又学硬件,还学了通信方面的知识,样样都学,结果每样都是蜻蜓点水,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水平相去甚远。”  大学生成为“通才”还是“专才”成为大学学习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  通才与专才或者说博与专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两极,具体到个人,是偏重朝通才还是专才方向发展,要依个人能力、工作岗位、职业需要而定。一般来说,从事管理、销售工作要向通才方向发展;从事具体技术工作更主要的要求是对本专业精通,更多地向专才方向发展。  尽管大学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是在专业分工日益细密、知识增长迅速的今天,“专”的竞争力总体上要大于“通”。尤其是,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可以要求自己成为“通才”,但对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多数毕业生,由于自身能力和学校条件的限制、人力市场对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存在隐性歧视等不利的就业因素,要在今天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就必须在某一方面突出,成为“专才”,这一点并不因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美好愿望而改变。比如学计算机专业,不能网络、数据库、编程、图像处理每一方面知识都处于“会一些”而不“熟练、精通”的水平,否则毕业找工作时往往“样样都懂,却门门稀松”,不能独当一面。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实际案例。  因此我们认为,正确学习策略应该是:  1.在其他方面保证合格水平,然后在某一方面集中力量学习,达到高于平均水平。  2.对于理工科学生建议学得专一点,不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一般性知识。理工科学生今后也有很多担任管理职务的例子,但经济管理知识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学习得到的,在校期间不建议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过多的文科知识。  3.对于文科学生,建议多看相关专业的书籍扩展知识面,但也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就某一块内容超出平均水平,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超出周围绝大多数人时,就可以超出平均水平了。  二、了解自己,了解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一)正确认识大学时期学习生活的特点  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不习惯强调自主学习的大学授课方式。  1.从学习方式来看,课堂讲授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除了一、二年级上基础课多一点外,上课的时间将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大学课堂上讲重点、难点,课后自行进一步消化内容,教师对学生学习要求远远不如中学老师具体。  2.从学习内容来看,大学所设课程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方面,大学期间往往要学习20门以上的课程。  3.从学习意向来看,大学的学习是带有专业定向的学习,必须围绕某个专业领域进行学习。   4.从学习方法来看,大学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包括听报告、讨论、社会实践、实习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适当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二) 大学生进校后心理的适应   1.调整心理落差。  几乎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佼佼者,但一旦发现大学里周围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往往感到沮丧、失望。大学新生要认识到:从高中到大学,竞争者层次已经与高中不同,重新排名是必然的。  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1)想拿第一没错,但不能过分看重分数。因为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管你曾经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有多么出色,除非你是爱因斯坦之类的人物,否则到一个更大天地你始终又排在别人之后了,所以不要过分患得患失。关键是自己和自己比,是否在不断取得进步、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力量,如果尽了最大努力,那么就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的那样“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2)考试仅仅是外界对你所学书本知识的一次检测,或者说是你对某本书的记忆情况,有时根本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水平。  (3)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并不太看重分数,只要考试成绩不是太差,更看重你的实践能力。  当然不是说学习和分数不重要,而是说大学学习更应该注意完善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不再是高考,仅仅以分数论英雄了。控制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出现情绪波动时,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进行体育锻炼、跟家人和好朋友聊聊等,而不是让自己一味沉湎于负面情绪,那样更难摆脱坏心情。  2.正视差距和不足。  (1)经济方面的差距。今天高校学生内部的贫困差距已经很大,经济差距使得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觉得压抑。对此,一方面应该想到自己的学习条件不如别人的情况下考上大学,更应该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想到今后生活状况的改善完全取决于自己大学期间的努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切不可为了虚荣心而和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盲目攀比,那只能是自寻烦恼而已。  (2)相貌与身材的差异。容貌是天生的,大学生正处追求异性的年龄,对美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如果对自己与别人的容貌差距耿耿于怀就不妥了。容貌好并不代表一切,而且差的容貌也很难改变,何必自寻烦恼呢?相貌不好者更应鼓励自己努力,力求在专业技能方面胜人一筹,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成就感。  (3)特长与爱好的差异。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发现除了学习外什么也不会,陷入失落深渊。其实特长是可以培养的,四年的大学生活只要稍微抽出一些时间练习,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特长。  (4)能力上的差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较强的一面,不要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即使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只要自己注重努力,可以慢慢提高,不能急躁,更不能表现出明显的嫉妒。  (三)了解校园学习环境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了大学生活的基本特点,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如何学习。  1.了解自己的专业。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进校后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感到学习没劲。无论考上哪个专业,都不能以“不喜欢”或“以后改行”等为由混日子。与其如此浪费光阴和父母的金钱,完全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何况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在校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所以不必过分在意这一问题。  2.了解大学里有关机构设置。  新生入学首先应搞清以下机构的相关职能:  (1)院系教务办公室。一般学校的院系教务办公室对学生具有两种职能。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比如每学期开学报到注册,每个专业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考试及成绩登记,成绩单发放,学生的考勤、转学、休学等。  (2)学生工作部门。包括宿舍管理办公室、勤工助学办公室、团委、校园的各种社团。校园的各种社团是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和提高学生各种活动能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或组织一定的社团活动很有必要。  (3)教务部门。教务部门的职能是指定并实施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和研究。但一般的教学问题,比如上课请假只要经院系有关负责老师同意即可。  (4)图书馆。搞清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时间安排等信息,以便以后充分利用。  3.了解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首先弄清本期所学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课需要多花些精力,熟记知识点。大学课程考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补考成绩只记及格或不及格,并在成绩单上注明补考字样。补考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学期初,如果补考还不及格,可在毕业前申请参加该门课的第二次补考。学生可以事先书面申请缓考,不能缺考。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补考的说法会越来越少,而是代之以重修学分的提法。  考试时不能作弊。一般来说,大学课程考试通过率很高,不及格者乃少数,只要按照正常程度学习、复习应该都能通过。冒险作弊一旦发现,学校会严肃处理,毕业时不发学位证书,并在档案里记下处分,严重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发展机会。因此作弊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失远远大于得。4.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选修课。  选选修课要有主见,根据自己能力培养的需要来选择。要注意两个“误区”:一是盲目从众,听别人说某位老师和某种课程好就选什么,没有自己的打算,主要表现为选“热门”课;二是为凑学分而选课,自己没有兴趣,往往什么也没有学到。总之,选修课的选择依据三点:一是自己的兴趣;二是围绕专业;三是学习自己尚不具备而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某项知识或技能。  三、调整自我,为高效学习做准备  (一)善于总结经验,学会自我评价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在图书馆借阅大学生心理测试的相关书籍,可以帮助了解自己。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长处,确定奋斗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认识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自己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其他人做比较,寻找自己的优势。  (二)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检查效果  当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不要只是垂头丧气,也不要立即投入下一轮学习中,应冷静下来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究竟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原因,主观还是客观的,是上课、复习还是考试出了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在一段时间内要有一个主攻方向,一切与主攻方向无关的事情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过多看电视、上网等。不良习惯诸如边听歌边做作业等都要克服。2.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  有的同学拿到什么看什么,想学就学,想玩就玩,随意性大。应当给自己规定,每天看完多少书才能出去玩。突出强调学习要有计划、恒心。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习惯也要数字化。因为习惯是抽象的东西,只有量化后才好执行,比如每天跑步半小时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到图书馆阅读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精读与泛读结合;二是除了休闲之外,必须有明确目的,计划好看什么书,要掌握什么内容,不能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图书馆书非常多,经常在图书馆看到有的大学生站在书架前不知所措,左翻翻右翻翻,一个上午过去了,脑子里面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  (四)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步:现在开始,要说到做到。先对自己计划要做的一两件事情不折不扣的完成,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诸如今天有什么原因啦之类的借口,一旦有了第一次,必然就有第二次。  第二步:消除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脱离计划的诱惑,比如同学、朋友邀你出去玩。对付外部干扰的有效办法是根本不参加这类活动,而不是勉强同意,心想等会儿我就提前回来,往往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不想回来了。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一种以前没有的习惯往往半途而废,心理学家指出关键是要“熬过前3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平均周期为21天,而前3天最关键。比如减肥、早起,熬过前3天你就不会觉得非常痛苦,一星期后你就会觉得没有什么问题,21天后做这些事就成了理所当然。简单的事天天做就成了不简单,所以有一句话是“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坚持下来”。  (五)端正学习动机  动机可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积极的、持久的,外在动机是消极、暂时的,对学习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1.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在高中阶段,一些学生以考上大学为惟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懈心理,没有及时地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此外,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兴趣狭窄,爱好很少,一门心思考大学,没有形成特长。一旦进入大学,就迫切地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玩这玩那”、“练这练那”上,而对学习却逐渐失去了兴趣。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学新生一般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所以大一学生很想融入新生活,经常到其他学校老同学那去串门,一道去唱歌、跳舞、逛街等,慢慢就把学习放在一边。   2.小测试:你为什么而学。  人们总是为想得到某种东西而勤奋努力。动机就是促使你干自己想干事的动力,在搞清你的动机之前,有必要了解你的学习目的。  (1) 证明自己的能力。  (2) 来自知识的吸引力。  (3) 取得学习更多课程的资格。  (4) 得到文凭。  (5) 得到更好的工作。  (6) 父母要求我学习。  (7) 其他。  (1)和(2)是属于个人因素,有动力,学习积极。(3)、(4)、(5)是因为学习很重要自己不得不学,有动力,但学习会很枯燥,(6)和(7)是迫于压力,没有动力,厌学。3.如何增强学习动机。  (1)对大学投入收益进行大致估算,增强学习动机。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没有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增强学习动机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你觉得实在很难增强学习动机,那么不妨请你计算一下读大学的成本和收益:  一般来说,大学四年每年学费不低于4500元  每天就餐费用一般15元左右,那么每个月生活费用不低于450元,扣除寒暑假,一年生活费是4050元。然后购买衣服、电脑乃至手机等等,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衣服每年假设买四套,一套200元,那么每年衣物费是800元,电脑4000元一台用四年,手机1000元用四年,手机话费每月50元,那么一年下来手机话费是450元(扣除寒暑假)。由此可知,大学四年需要花费父母亲(4500+4050+800+450)×4+(4000+1000)=44200元。  但实际开支必然会大于这一数字,因为每年寒暑假回家路费以及同学聚餐、谈恋爱等,尤其是毕业求职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动辄几千元。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名本科生花费不会低于5万元。  那么按照现在本科生的就业平均薪酬行情,按照每月1500元计算,扣除每月房租、餐费、手机花费等基本开支,尤其是结识女友(男友)后,每月结余不会多于500元,一年结余6000元,大学5万元投入,需要八年才能够收回。当然工作两年左右后,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酬会增加,但开支也会增加,所以至少也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够将大学投入完全收回。  当然这一估计是就平均而言,比较粗糙。一些比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二至二年即可晋升为部门经理等,收入大大高于前述假设,不需要五年就可以收回大学投入。但对于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而言,这一估计是成立的。  每年重庆工商大学都会给大一新生们上一堂“算账课”。算大学四年每个学生得花家里多少钱。第一步,老师们会让新生填一张《人才资本投资效益分析表》,里面有学费、生活费、手机费等开支,学生根据此表填写自己每月在各项上的实际消费数,最后合计、平均,看自己一个月下来到底要花多少钱。第二步,让学生们根据目前大学生薪酬行情,计算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家庭和社会。第三步,学生们需将算账得出的结果和心得写信告诉自己的父母,并向父母询问他们在家每日的生活开销。很多学生粗略一算:一年要花费家里一万多元钱,有的甚至高达二至三万元钱。有些家境不好却大手大脚花钱的学生禁不住惭愧地哭了,自己一天几十上百元的花销,是父母十几天的生活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计算一番大学花费与毕业后收入,相信你的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加。  (2)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例如综合成绩全专业前10%。  将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若干子目标。如本学期结束,要拿到奖学金;本月要学好哪几本书;本周要做好哪几件事等等。  (3)及时反馈,强化学习动机。定期将考试或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所定目标比较,看看是否达到制定的标准。没有达到的,及时分析原因所在,超前达到给自己小小奖励,比如看看电影、小吃一顿,甚至独自站在无人的地方大声表扬自己等等。知道学习效果能激励学习动机,如看完一章并将课后题做完比一味看书不做题更有效、更有兴趣,因为你知道了哪些你学会了,哪些你没有学会。  (4)抽出一些时间参加各种竞赛,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不要认为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引导你阅读很多书,也锻炼你的实践能力、扩大交际圈子。  (5)适度改变学习内容。当对某些内容产生厌倦时,可以选择其他的学习内容。  四、高效学习  成绩的取得与勤奋是分不开的,但很多学生可谓很勤奋,仍没有取得较好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方法的学习是比具体知识更重要的学习。大学时期学习具体知识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学习课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学习》课程、浙江林学院的《学会学习》课程等等。   (一)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  周末休息日完全不做功课,尽情去玩,充分休息调整身心。表面看来好像是在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为下星期充电。当你无心用功或情绪低落时,也不要勉强自己,而是要找到情绪低落的原因,解决调整后再学习,而不必勉强。有午睡习惯的人,学习效果会更佳。午睡以一小时以内为宜,过多的午睡会使荷尔蒙分泌失调,反而出现头晕之类的现象。  (二)合理分配时间  抓住时间并不是说一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而是要按照规律行事、合理利用时间。有的人采取长时间看书、长时间休息的时间分配方法。有研究报告显示,作业时间每增加1小时,消除疲劳则需要2倍、4倍、16倍的时间。所以,读书计划最好采用学一段歇一段的短时间隔方式。既能让头脑保持最佳状态,又不至于产生烦躁心理。成年人一次可以持续学习1小时,当然要根据学习内容困难程度与否来调整。  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得毫无空隙,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  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建议最多只能同时看三本辅助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一本后再看下一本。本人建议,泛泛浏览三本书不如仔细研读一本书。最好请公认水平较高的老师推荐书籍,或者自己到图书馆浏览后确定精读的书。  (三)搁置难题,突破学习高原  有些难题花费很多时间还是无法求得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先暂时搁置一旁。对同一问题思索过久不得其解,会造成头脑疲劳,产生无谓的挫折感。搁置问题一段时候后往往会产生新思路,找到答案。  无论是象棋、游戏、乒乓球等运动还是学习,刚学时全身心投入进步明显,等到达一定程度后却常常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情形心理学上称为学习高原。实际上,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表明你的学习程度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程度。一旦突破这一关便可达到更高层次。所以不必过分为眼下的停顿状态而担忧,今天的停顿就是明天突破的起点。应不断地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一旦突破学习高原,就会有飞跃进展。  (四)同学间互换心得,抓住机会请教老师  《礼记·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就难点问题请教其他同学,或一起探讨,可获得更多有关学习的信息。如果能得到优秀同学、老师以及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的指点,对自己会大有裨益,因为那是他们多年经验的总结,可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五)充分利用图书馆  “大学者,大师、大楼、大思想也”。其中的“大楼”就是指“图书馆”。图书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阅读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少学生特别是刚入校门的新生对此认识不足,反映在阅读缺乏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强,时间紧了就少读,甚至不读,有的甚至“跟着感觉走”,卷入“武侠热”、“言情热”中,读一些格调不高、虚幻脱离现实之作,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心理畸形,荒废学业。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请教老师基础上,拟订好阅读计划,多读书,读好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在向北京大学新生的一篇演讲中对此谈到:“一个人的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或必读书,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  总的说来,如果要系统掌握某门知识,就去图书阅览室系统地阅读某一类别的书籍;如果是了解某一方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去期刊阅览室;如果你觉得在众多的书籍期刊里难以快速找到你需要的知识点,那么建议你到电子阅览室,现在几乎每个图书馆数据库都链接了中国期刊网,只要输入关键词,立刻就能为你提供近2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如果你觉得太多,只需要相对质量高一些、数量少一些的文章,可以检索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或CSSCI数据库。  利用图书馆的基本前提是充分了解图书馆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对此图书馆都要开设讲座,要注意了解。  (六)基于教材,突破教材  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教学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大学教材所提供的大都是一般性理论知识,而且往往落后于最新知识三至五年,在西部一些高校甚至落后十年的情况也并非罕见,实际工作中这些知识远远不够。尤其是女生需要注意避免围着教材死学,考试分数往往较高,但知识面窄,发散性思维不足。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概念,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内,甚至拓展到国外。当你觉得自己学有余力时,可以了解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例如,世界最佳工科大学之一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在其学校网站上发布,可以去看一看,即使不学也可以开拓一下眼界。  (七)英语问题  很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英语始终缺乏学习兴趣。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总体而言学好英语会带来更多机会,无论是考研还是到大城市较好企业求职等,无一例外对英语都有一定要求,因此要尽量学好英语。但如果因为基础太差,通过各种方法也无法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况下,与其勉强学习浪费时间还不如集中精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于四六级考试与学位关系的问题,必须认识到,教育部从来没有规定过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学位证书挂钩,这种做法只是各高校自己的规定,并不合法。北京很多高校已经明确宣布学位证不与四六级挂钩。对此可以咨询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做法。  第二节 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特点。自学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按既定目标和既定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当然,自学强调学习的独立性,但也并不排斥求师。求师不一定仅仅局限在老师,只要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同学也好、其他人也罢,都可以尊之为师。  学完一章,一定要做习题,否则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把握程度。然后整理一下一章乃至全书的逻辑结构,将所有知识点串起来。  正如西谚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Good memory is not so good as the rotten nib),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提高实践能力  1.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三种渠道。  (1)参加校内各种社团。对于大学社团,不得不指出的是,尽管校方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很多报道和调查显示,高校很多社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反而令很多大学生有花费时间、金钱却一无所获的感觉。我们的建议是:不要漫无目的的参加过多社团,在选择社团之前,多打听一下高年级学生的意见。  (2)由学校教务处、团委组织、院系组织大学生参加一定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扶贫、政策宣传等支援活动。  (3) 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经常结合“两课”中的要求,就某一热点问题安排开展假期问卷调查。  2.参加社会实践要注意的问题。  (1) 单独进行社会实践,应到院系办公室开好介绍信。  (2)结合确定社会实践内容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3)完成社会实践,大学生应该向接受单位汇报情况,请接受单位给予评价,并请接受单位负责人对评价签字、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  (4)不要小题大作。领导交待给你一个具体任务,任务本身常常带有“短、平、快”的性质,年轻人常常想一鸣惊人,切忌犯“简单任务复杂化”的毛病。  (5)不要自命不凡,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充分了解单位和公司制度、流程和职位说明书之外,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在课堂上特别是小班课上,积极争取发言机会,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与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提问要有准备,不要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2)抽出一定时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3)主动请有关老师进行指导,与中学老师不同,大学老师往往很忙,没有很多时间与学生逐个面对面指导。  (4)加强同学之间的横向交流,改变封闭式、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会与人交流。 (四)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最快捷、最丰富的信息传播渠道,要学会从网络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有着多样的类型:电子图书馆、电子书刊、网络参考工具书、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板等等,大量的网络信息可能使你无从下手,关键是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利用网络引擎、检索工具检索信息。  在学术研究方面,目前文科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重庆维普资料库;理科主要有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数据库。在查询文章时,只要将内容的关键词输入立即就可以得到很多与此相关的文章。一般高校图书馆都有这些代表性的国内数据库。  在搜索非学术类信息时,往往需要搜索引擎,国内最大的引擎网站为百度(http:..www.baidu.com),全球搜索能力最大的引擎为http:..www.google.com,通过“代理猎手”等代理软件,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避开网络运营商对一些国外网站的封锁,出国寻找资料。更多的搜索技巧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  很多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网上聊天,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对健康非常不利,很多学生迷恋于泡网吧打游戏,课程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开除。要养成良好的上网规律,控制自己上网时间。  现代网络信息来源太多,难免存在一些不真实的内容,不能完全相信,学会分析提高自己信息识别能力。过去有句话叫“开卷有益”,但是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未必适用。大学生必须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书刊文献中选择自己最需要信息的能力。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搜索能力已经成为各种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有意识进行自我培养。   (五)防止信息时代的注意缺乏症(ADT)  国外医学界已经提出了注意缺乏症(attention deficit trait=ADT)。指由于各类信息的轰炸,个体注意力被不知不觉分散,进而导致脑力下降,变得愈来愈分心、情绪不稳、暴躁易怒。在节奏较快的企业和行业尤其如此。  因此,不能漫无目的在网络上转悠,甚至隔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关掉手机,安静地进行必要的思考。  二、毕业准备  大三一开始,很多大学生就开始认真考虑毕业后的路该怎么走。有两种情况:一是准备就业(到企业、政府或高校,当然现在由于硕士生已大幅度扩招,本科生要到高校工作越来越困难而且前途也不大)、二是继续深造,主要是复习考研或出国留学。  目前考研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时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当你决定去读研时就意味着要投入两年甚至三年时间,损失两年中可能获得的收入,以及过两年清苦的校园生活,因此必须慎重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合适的专业。要了解清楚考研的必要性和机会成本,以及了解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考研的注意事项   1.考研的成本。  很多学生考研并非出于自己的爱好,而是迫于就业压力,认为读一个研究生将来就业会更好,因此相当多同学提出的口号是“只要能读就行,专业不管。”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明智的。考研目前报名录取率大约在20%~30%,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竞争更激烈,风险难度比高考大。考研时间在每年春节前两周,可能会对求职产生影响。读研三年的学费在2万元左右,三年工资损失至少在5万元左右,加上学习用品及其他费用共8万元左右,并且丧失三年的工龄期,三年后的就业形势也可能与考研时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对自己所签单位或工作非常不满意的建议考研,否则建议先工作以后再读研。读在职研究生单位照样发放工资,工龄仍计算,职称也可以评,还为你准备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总之,考研无罪,关键是目的要明确,成本要计算清楚,尤其是必须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单纯追求高学历的读研,研究生毕业那一天也就是重复本科毕业那一天时的迷惘。  2.确定选择学术类研究生还是职业类研究生。  在美国、加拿大,考研也是很流行,但美国人考研和中国人考研有一个根本区别。美国研究生教育系统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学术类研究生,英文academic faculty;一个是职业类研究生,英文professional faculty。  读学术类研究生,职业发展规划是继续读博士做学术研究,在大学和大公司研发部门为主的研究和机构谋职。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收入与专业有关,但平均而言处于中产阶级水准,总体而言并不高,当然工作也比较稳定。  职业类研究生的职业目标是获得在某个职业领域就业的资质和技能,做一个professional———即港台所谓的“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以及建筑师、工程师等,整体上看收入高于学术类研究生群体,但竞争比较激烈,工作相对没有学术类研究生职业那么稳定。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职业类硕士学位教育,不应该简单的翻译为“研究生”,而应该称之为“大学后职业教育”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职业硕士教育”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an Master’s degree,更加符合原义。因为这些学位只是要求学生“学习”已知的知识,以获得“就业资格”为主要目的,不以“研究”为目的,不需要学生去“研究”未知的东西。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越来越多学生准备投身商界,报考MBA成为很多学生的目标。但是,MBA与一般的研究生不同,非常强调工作经验,因此应届毕业生报考MBA价值不大。  确定自己选择学术道路还是职业道路,对于一个大学本科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因为学术界与职业界之间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能力要求、生活模式差异相当大。  3.了解报考学校。  包括学术地位、国际地位,主要的教学方法、著名的学者、教授,专业范围,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图书馆、计算机设施等的配备情况,学业负担是否沉重、竞争压力等等。就业情况包括:毕业分配去向、毕业后的平均工资,对就业计划、准备简历与面试的技巧等方面的帮助,相关人士机构的网络,传统上哪些单位在此招人等等。生活质量包括学校的地点、校园环境、地理位置,学生生活的范围、学生组织的多样性、住房条件、社会生活,对于有家室学员的安排,以及休闲娱乐设施、体育锻炼设备的等等。费用包括学费、书本以及计算机设备的费用,以及生活费和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情况。  除了各高校网站外,推荐一个综合性的研究生报考信息网站:http:..www.chsi.com.cn。4.报考专业。  需要早下决心早定目标,在大三第一学期就要完全定下考哪所学校哪一个专业甚至哪个导师的研究生。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政治、数学、英语科目是国家统一命题,而专业考试则由各招收学校自己命题,因此定下学校和专业至关重要,一般各校的制定教材一般不一样,建议看指定教材。  5.考研复习。  考研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上网进入所要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或招生就业网页,浏览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介绍以及指定参考教材。  (2)打电话到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购买往年专业试卷,明确考试题型,一般与平时课程考试区别很大。推荐一个可以购买历年考研试题的网站:http:..www.kaoyan.net,以及一个综合性的考研信息网站“中国考研网”http:..www.chinakaoyan.com.。  (3)打电话给报考专业的系办公室,问询往年录取比例,有无专业培训班或资料购买,以及导师联系方式,最好能与导师直接联系,表现自己的优势。  (4)对于实力一般的考生,最好选择竞争不太激烈的学校。中西部地区竞争相对较小,尤其西部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线。在西部学校,只要专业自己比较感兴趣,读研期间认真学习,依然会有很大收获,至少比本科期间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时间越往后,早一年毕业和晚一年毕业形势差异会愈来愈明显。  (5)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对于刚开始复习考研外语又不太好的学生,一般外语所占时间要达到50%左右,政治理论课占20%,专业课在30%左右。  (6)树立考研的信心。多想自己考上后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很多人都不是一年就考上,但坚持下来最后没有考上的是很少一部分,贵在坚持。  (二)努力寻找实习机会,为就业增加筹码  对于一些未来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的学生,比如管理、营销等,实际工作需要个人灵活应酬,仅仅是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要在工作中慢慢摸索、锻炼、成熟起来。如果既没有学校安排,又没有社会关系,该怎样寻找实习机会呢?专家给你如下建议:1.不要图省事,尽量面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电话交流比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被拒绝。因为电话交流的双方未曾谋面,而面对面的接触往往会使人不容易轻易拒绝,成功几率也因此更大一些。另一方面,直接上门拜访更能显示出诚意。  2.正确归因。  某大学大三学生小李一直希望能在上海工作,为此他暑假特地赶到上海,想在企业市场或销售部门实习。他按照企业的招聘启事一家家投简历,结果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他实习,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失望之极,小李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出身”。对此,企业强调,有些人在总结无法得到实习机会的原因时,忽视了从自身寻找原因。其实更多时候,毅力和智慧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按照标准模式重新修改自己的简历,多投几遍简历,亲自跑一趟公司等,这些方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不能轻易放弃,没说要人不等于不要人。  有一些学生抱怨:“这家公司根本没说要实习生。”公司往往不会打出招牌四处寻找实习生,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机会,通常不拒绝主动上门要求实习的学生。   4.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正式“上岗”前,毕业生应该做一个实习计划,要学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事先要做到心里有数。这样一来,不至于到了具体的岗位,一问三不知,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不佳的印象。  5.直接联系单位人力资源部,少绕弯路。  带好简历,充满自信,直接找人力资源部和希望去实习的部门负责人面谈,免得浪费时间。6.应正视实习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1)误区:兼职、实习越多越好。由于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不少毕业生就在简历上填写了自己做家教、商品促销员和市场调查员等实习经历,强调自己的实习经历。然而,愈来愈多的企业招聘人员认为,兼职过多的学生必然耽误学习,实际上也是如此,因此兼职实习也要适可而止,学生毕竟以学为主。  (2)实习中注意的事项。  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期间,最好做到“多做少说”,多请教、多观察、多留心。把每天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一下自己哪些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不管分配给自己的“指导老师”工作能力高低如何,无论是否当面还是背面,都不要妄作评价。适度的热情、谦虚的态度能获得普遍好感和认同。不要在上班时闲扯、看报,与人发生无谓的争论。没有分配任务时,可以看看相关的业务书籍或其他公开的信息资料。  ②认真作好实习总结。实习期过后,应请指导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评估。遇上不负责或合作得不愉快的指导老师,可能对此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同学可以自拟一份工作总结,让部门的负责人作出鉴定。因为实习单位的评估如何,可能对同学们在今后应聘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在现实中,一些同学由于工作努力,能力突出,印象颇佳,直接被实习单位录用的成功事例也屡有发生。  (三)有选择地考证,提高专业技能  由于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看重经验和实际能力,很多学生选择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往热门的求职三大证书:外语、计算机、驾照早已不稀罕,近年大学生的考证热趋向“高、精、尖”: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国际IT咨询、AutoCAD、CCNA、CCIE等国际认证都受到普遍欢迎。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秘书证、导游证等也成为很多考生的选择。  随着劳动力市场越来越规范化,“持证上岗”已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避免以下事宜:  1.误区。  误区一:盲目报考证书。要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考证谨防“烤焦”了。有证书并不是坏事,但关键的是首先要明确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职业,比如各式各样的会计证,到底该考哪个证?可以向朋友、亲戚当中考过类似证书的人请教证书的含金量、考试情况等等,绝对不能盲目考证。  误区二:证书代替不了文凭。认清文凭与职业证书的区别,文凭是知识的证明,职业证书则是对职业能力的证明。结合专业和兴趣考几张证书,就业时能起到增加砝码的作用。但前提肯定是有了文凭,再去考证书。如果把精力放在考证书上,而忽略了专业学习,那就本末倒置了。  2.证书的选择。  (1)最好与专业相近。要理性选择考什么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充分考虑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择电子商务师、微软认证、软件程序员、系统设计师等。计算机类证书非常多,选择时需要了解其含金量,不能只听证书培训方的一面之词,往往是说得天花乱坠实际却未必;金融财务专业的学生选择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投资管理、注册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等;中文专业的学生选择文秘、办公管理、公关、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CAD、3DMAX辅助设计、施工员证、预算员证、设计员证、项目经理证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选择车工证、钳工证、电工证、焊工操作证、各级技工证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选择项目管理师、市场调查分析师、房地产经纪人、寿险管理师等。  还有一些证书属于通用证书,如全国公共英语(PETS)、英语四、六级(CET4-CET6)、全国外语水平(WSK)和公共计算机等级等。在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资格证书考试后,也不妨选择一两个通用资格证书,将来在工作中自然会用上。总之,不要选与所学专业跨度过大的证书考试。  (2)充分了解考证难度。专业证书内容往往比较精深,如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中的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等考试课程专业性很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很难一次性靠业余时间考下来的。有的学生对所要考试证书的难度估计不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结果弄得欲进不得、欲罢不能,耽误了学习也没有拿到证书,后悔莫及。  因此,在选择报考知名度高的证书尤其是洋证书前,一定要搞清楚,你自身的基础条件如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如何,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尤其要弄明白你为什么要考这些证?不可一时冲动作出错误决定,浪费时间和金钱。  (3)考证与专业学习要平衡好。针对大学生考证,有人批评心态浮躁,有人说影响专业学习本末倒置,有人指责为教育功利化的表现,这些批评和担心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学生考证是因为有求职就业的压力和需求,禁止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大学生如何平衡好考证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矛盾。  (4)如何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凡具有高等学校学籍,并完成拟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所必需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学生,均可申报参加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实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凡鉴定合格者,核发国家认可的《高等学校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可申报包括技师在内的中级职称职业资格考试。具体事宜可以和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联系。  (5)部分资格证书考试费用。资格证书考试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洋证书,二是土证书。  一般来说洋证书费用高,如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PMA)报名费100元,考试费3900元,而国内项目管理员鉴定费300元,项目管理师800元,高级项目管理师1800元;美国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14门考试下来,需要3万元,而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CPA)5个科目,每科45元;CFA一级考试申请注册费375~450美元,报名费425~650美元。国内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用一般在300~500元,另外市场上也有很多补习班可参加,而国际资格证书考试则差别很大,从两三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因此必须做好心理和财力上的准备,一般来说,大学生都会选择国内证书。  (四)公务员考试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分A、B两类进行。A类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B类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一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的结构、考试时限与A类相同,但题型、题量、难度等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有所不同。不管是哪类都有专业科目考试。  公务员考试每年信息都会有所变化,详细信息建议浏览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wy365.com)  (五)自费出国留学,选择正规中介机构和国外高校   1.出国留学选择什么样的中介?  首先要看中介机构有没有教育部的资质认证、有没有经营自费出国留学服务的工商许可证,这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被非法留学中介欺骗,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再次签证申请。目前教育部共批准275家合法中介机构,具体名单读者可浏览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主页(http:..www.jsj.edu.cn.)。  其次是希望去留学的学校是否具有政府认可办学资格,不要误入“克莱登大学”。文学名著《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传世之作,书中男主角方鸿渐所“毕业”的“克莱登大学”根本不存在,“克莱登大学”已经成为虚假学历的代名词。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政府对高校设置没有类似中国的严格管制,因此各种“野鸡”大学很多,名称往往与美国名牌大学混淆,比如“哥伦比亚州立大学”。不要以为这是大名鼎鼎的“哥伦比亚大学”。前者多了“州立”二字,而且美国只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根本就没有哥伦比亚州,自然也没有所谓的“哥伦比亚州立大学”,倒是加拿大才有一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野鸡大学”资料无一例外都十分齐全,网站和宣传资料往往不惜血本,相当精致,不了解的人容易上当。  2004年美国制政府对国内假文凭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假大学为数还不少。仅在俄勒冈州就发现了200~250所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虚假院校。路透社报道,这类“文凭作坊”多是毫无信誉可言的网上机构,预计年均总利润最高可达5亿美元。  美国教育部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及人事管理局已经正式开通官方鉴定网站(http:..www.ope.ed.gov.accreditation),通过网站列出约6900所经正规途径鉴定的学院、大学和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才是合法的,其余均为虚假院校。  2. 在明确合法留学中介和就读高校之后,从以下步骤入手:  (1)首先,应初步了解并掌握国外学校的情况。比如你准备就读的学校是否被该国政府或权威机构认可以及学校的概况、准确的通信地址等。可以通过国外的亲友了解,也可以在国内查询解决。目前,国内有不少出国留学咨询机构可以提供资料查询。  在初步选定了就读学校以后,即可以开始写信与对方联系。第一封联系信非常重要,应将自己的情况和学习计划向对方作一个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通信地址、学历、拟学专业、资金来源、拟入学时间、参加所需入学考试的分数(如TOFEL、GRE、GMAT或IELTS)和登记参加这些考试的时间、是否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等。同时,向对方索取有关专业的介绍材料和入学申请书等。  一般讲,入学申请应在计划入学日期前10~12个月寄出。如果申请的学校竞争比较激烈,或是拟向对方申请奖学金,第一封信最迟应在入学日期前1年寄出。  (2)第一封联系信,可直接寄给学校办理招生的部门。申请攻读大学本科课程者,直接向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申请;攻读研究生课程者,则应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申请。个别国家如英国设有全国招生机构,须在给大学写信联系的同时,也向这些机构进行申请。  (3)国外院校在收到申请人的第一封信以后,一般均会回信并寄给申请人一些资料和申请表。申请人应认真阅读这些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对方的录取条件,选定自己要报名的学校。正式报名,一般需要向学校提供以下文件、资料、费用和照片:  ①已经填写好的入学申请表。  ②学历证书。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成绩单的复印件(加盖公章或经公证部门公证)。  ③上述文件的外语翻译件(加盖签发单位的公章或经公证部门公证)。  ④外语熟练程度证明或要求的外语考试(TOEFL、IELTS、ME-LAB)成绩。  ⑤所需入学考试(如美国GRE、GMAT)分数。  ⑥经济担保证明。  ⑦推荐信二至三封。如是中文推荐信,还需翻译成外文。  ⑧根据学校的具体规定数目,寄出报名费。  ⑨体检证明书。  ⑩符合签证要求的近期照片。  11如系音乐、绘画、摄影艺术专业申请者,需按学校要求附上作品样本(作品集或录音带)。  12有关论文或发表过的文章的摘要。  13学校要求的其他文件。  (4)正式申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姓名一致原则。  ②申请材料集中寄送为宜。国外院校均建立录取档案,只有申请人的全部材料到达以后,才会对申请人加以考虑。所以申请人应尽早准备好材料,一次寄出。  ③注意申请的最后截止日期。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各校的申请书说明,遵照学校要求去做。国外院校对外国学生申请的最后截止日期,往往早于本国学生的截止日期。  ④出生日期最好用公历或与身份证日期一致。国外学校很重视出生日期。如果两人同名同姓,一般靠出生日期区别。  ⑤国外院校在收到申请人的全部材料、经过审查并决定录取后,才给被录取者签发正式录取通知书。申请人接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如果决定接受录取,则应回信表明态度。如对方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而其他院校尚无答复,则应写信给录取学校表示感谢,并询问最迟应在何时答复对方。之后,应尽快给本人想去的学院写信,说明已收到另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询问何时能得到他们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人作出最后决定后,应立即告知录取学校,并应写信给录取了自己而本人又准备放弃的学校,表示感谢并委婉谢绝。  (六)遵守校规办好离校手续,潇洒离校不留遗憾  毕业前夕,很多学生经常交际应酬,忽视了学校的有关通知,导致离校手续没办全,对此需要注意。  还有,对于很多人而言,一旦离开母校,再回来的机会就很少了。下面是学长们对于离校时可以做一些留下青春记忆事件的具体建议:  1. 尽可能地送每一个你能送的同学,同窗是你最后一次见面。  2.拜访一回你最尊敬的老师,在毕业时认真地记住10条关于人生的经验。  3.一定要对你喜欢的女生(男生)说出你想说的话。  4.即使从不喝酒,你也一定要认真地和同学喝一次。  5.在一个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早晨,去操场跑一次步,和那些生猛的大一新生们比较一下,懒觉睡多了后体力上的差距。  6.在宿舍里不要有类似于写“某某到此一游”的行为。  7.如果还有班集体的活动不要借故溜走。  8.很认真地穿一次西装,看看自己和四年前比是否有变化。  9.花一个下午,认真整理书箱,哪些是可以留的,哪些是不要了的。在某本书里,是不是看见了一张陌生已久的纸条,或者是某人的名字?  10.和你一起睡了四年的床以及其他一切有意义的校园事物与风景,要记得拍照作为永远的纪念。  11.校园里假如有山,请记得再爬一次;假如有游泳池,请记得再游一次。  12.留下每一个你觉得应该是朋友的联系方法,然后把你的新单位的电话给他们。  13.终于要走了,再剪一次发,让自己崭崭新新地离开。然后,崭崭新新地开始。  14.不提倡你宁愿罚钱也要留下你的图书证、学生证、医疗证、食堂饭卡……但如果你这样做了,我们表示理解。   附录:你的学习方法正确吗  (对下列各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准备考试时我先写好各道复习题的答案全文,然后把它背熟,以便考试时能全部默写出来。  2.在某些主要学科或某一门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做预习。  3.我平时没有订什么学习计划,即使是寒暑假期间或复习迎考阶段也是这样。  4.阅读课本或其他读物时,我自己很少有用红蓝色或其他笔画线、做记号。  5.每天晚上我复习当天功课并完成当天作业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第二天的功课我一般都不做预习。  6.在寒暑假期间,我常常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努力按计划去学点新知识。  7.要背诵课文时,我常常在朗读几遍之后就开始试背,然后再打开书朗读几遍,再试背,也就是让朗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  8.我常常把一些我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反复朗读。  9.学习时,我时常把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要点。  10.上课时,我尽力想像老师所讲的某些内容。  11.我一般是没有先复习功课就动手做作业。  12.学习时,我偏重于理解,不大重视记忆,以致有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结论我没掌握。  13.做作业时碰到难题,我常常找其他人帮助解决,免得自己花太多时间去琢磨。  14.写文章或做问答题时,我常常先列出大纲或要点,然后才下笔。  15.我尽量做到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做完作业。  16.我重在平时复习,考试前夕倒不怎么紧张,有时反而去玩一玩,让头脑休息休息。  17.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复习每门功课,一般都是老师要考哪一科时我才去复习哪一科。  18.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19.听老师讲解知识时,我自己往往还联想起与此有关的一些知识或事例。  20.读物理、化学教材时,我很重视书上的各种实验,尽力想像实验进行的实际情景。  21.学习时,我经常把新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2.学习比较抽象的材料时,我总是努力联系实际,或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说明它。  23.听课时,我往往把不理解的问题或联想起来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进一步思考、弄清。  24.由于种种原因,我很难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做功课。  25.学习理科课程时,我不单用头脑想,只要有可能我总是动手去试做一下。  26.听老师讲课时,我总喜欢动笔记一些要点,纲要。  27.在回答问题时,我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去回答,很少硬背课本上的字句。  28.我认为学习时能记住定理、公式、结论就可以了,至于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我往往不够重视。  29.考试时,我总是先把考题看一遍,把容易做的或得分多的题目先做了,把难做的题目留到最后去做。  30.在准备考试时,我常常根据课本写出各道复习题的答案要点。  31.发回的卷子或作业,如果有做错的,我总是弄清楚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对。  32.我极少运用参考书和辞典。  33.在复习时,我喜欢把繁杂的材料变成简要的提纲,以便更好地记住。  34.我常常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联系。  35.在准备考试时,我不是系统、全面地复习,而是猜想老师可能出什么题,然后有重点复习一些内容。  36.复习功课时,我常常把学过的知识列成表或画成图,借以揭示各种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评分:  题目分两种类别,一种从正面阐述问题,一种从反面阐述问题。第3、4、5、11、12、13、17、24、28、32、35题为反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0分,选择“否”记1分;剩下的题目为正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总分在0~36之间,分数越高说明你的学习方法越好。你的总分。 [第五章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与调适]  随着就业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04年上半年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问题;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其中由恋爱失败导致心理障碍是最突出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造成悲剧。  调查发现,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问题。而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则更多一些。  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产生失落感。此外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强烈交往的渴求与孤独感、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冲突。如果这些冲突的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健康发展。  在某高校BBS上有这么一张帖子,集中表达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贴子主题:无聊的大学生活!  想来大学,精神准备;来到大学,顿时后悔;几年青春,白白浪费;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困又累;铃声一响,掀起热被;  列队出操,洗漱排队;争分夺秒,收拾叠被;早餐馒头,令人反胃;  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下课一到,起立准备;蜂拥而上,厕所排队;  跑得再快,还是没位;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  教授提问,啥都不会;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样样具备;  结业考试,作弊劝退;人间地狱,深有体会。周末生活,实在乏味;  街上闲逛,遇一美眉,可惜可惜,别人怀内;打个电话,话费太贵;  男生亲密,怀疑是gay,郁闷之极,不敢犯罪;时事大会,纯粹受罪;  稍有不足,处分面对。雁儿分飞,爱的好累;谈及爱情,令人心碎;  天涯芳草,玲珑翡翠;梦中情人,无缘相会;窈窕淑女,自己不配;  初恋情人,与人高飞;奋起直追,徒劳白费;仰天长啸,欲哭无泪;  痴心一片,摇摇欲坠;花前月下,非属我辈!   啥都不说,都是白费!  重新做人?身心疲惫!自己点背,不赖社会。世到如今,有啥体会?  千言万语,hard to say!  除了一些高校管理模式僵化等原因之外,大学生如何调适自我心理是更重要的内容。毕竟,周围环境不会因为自己的抱怨和失落就会改变。现代心理学指出,一个人的情绪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迈耶共同提出了情绪智能概念,成为继智商之后另一研究人类成功因素的重要参量。1995年美国记者丹尼尔·格勒曼写出畅销书《情商》,进一步发展了情商理论,继而将情商测试商业化。情商理论认为,大多数人智商都差不多,情商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功。《财富》1000强企业中有大约10%的公司在员工招聘及培训中使用情商测试。  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很多取得成功的人其智力未必超群,但是他们却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型能力。  情商由下列五种可以不断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1)了解自己的情绪。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各种不良情绪。  (3)激励自己。能够有效的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4)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  因此加强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提高情商也属于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就开宗明义的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本章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和择业心理等四个方面,来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及如何进行心理的调适,以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就业,成功地步入社会。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系统地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大学学习对人的一生是十分难得和宝贵的。每位大学生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健全人格品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小学学习相比,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中小学学生主动性较差,主要依靠老师进行知识的灌输和反复的辅导,中小学教育是普通的基础教育。在大学,教师多半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学习和独立思考,大学教育主要是高等专业教育。  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  大学学习是围绕具体专业而展开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编写教材以及组织教学等,都始终围绕具体专业而展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二)独立性和创造性  中学学习主要是接受前人和他人的间接经验与知识,一般没有独立创造性,而大学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有较为充足的自学时间和较为广泛的自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实践性  大学学习的实践性与中小学有本质区别,大学是认识的较高层次,中小学是为学生从具体知识上升到抽象知识提供支撑点,两者无论在内容、形式结果和意义上都有明显差异。  二、大学生学习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习是人类生活中的永恒主题。大学生自我的发展、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人格的完善都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思想、考试压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喜欢所学专业,产生厌学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入学后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多,有被调剂录取的,有盲目趋从热门专业的。由于不感兴趣而使其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逃课、睡懒觉、泡网吧,整天无精打采,对现实充满了空虚感,对未来充满迷茫、困惑和无奈,其结果是成绩一落千丈连毕业都很困难。  【案例】  非常喜欢数学的小尹,因父母是物理学教授,高考时父母做主填了物理专业。本想子承父业,但小尹的兴趣爱好不在物理上,进入大学后,小尹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弃学的心理。本来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他,到后来毕业几乎都成困难,好在父母对他进行及时的安慰和劝导,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尹终于完成了大学学习。毕业后小尹去中学当了一名数学教师。  案例分析: 小尹的情况是比较典型的对专业不感兴趣,所以才导致他产生厌学、弃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应寻求老师帮助,从心态上及时调整,同时谋求转学专业,现在愈来愈多大学已经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  (二)考试压力产生的心理疾病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学习效率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些同学由于不能承受大学阶段的考试压力,一想到考试往往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坐立不安、出虚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1.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是比较典型的神经症。有些学生总是期望自己处于领先地位,害怕失败和落后,或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复习准备不充分,考试时心理没有底,结果形成考试焦虑症。一般来说,考试过程中有适度的焦虑是很正常的,能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过度的焦虑则对学习不利,甚至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由敏感多疑、思虑过多、心胸不开阔等不良性格和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而引起的。神经衰弱者晚上睡不着觉,特别紧张焦虑,白天上课也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理解和记忆思维能力下降,对声音敏感,与人相处也比较紧张。  3.强迫症。明知有的观念和行为毫无意义,也没有必要,但却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谨小慎微、追求完美、过分注重他人的评价等原因,再加上学习、考试的压力引起内心的激烈冲突而出现强迫症和强迫倾向。  【案例】  小王是一位成绩很好的大学生,但常常为自己是专科生而自卑。有一天,同学过生日,相约在小餐馆庆祝,他多喝了几杯酒,回到寝室倒头便睡,半夜醒来,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心跳加速、胸心发闷,喘不过气来。他开始怀疑自己有心脏病,去了几家医院检查,甚至使用了先进的CT扫描、核磁共振等医疗检验手段,所有的结果都证明他心脏没有问题,但他就是不相信,总感觉心脏难受,于是他开始请假不上课,卧床休息,成绩急剧下降,险些未能毕业。经检查小王患有心理疾病,幸亏在心理医师的帮助下,小王恢复了信心,完成了学业。  (三)成绩排名下降产生自卑心理  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时一般都是班上乃至学校的佼佼者。他们是在老师的夸奖、家长的赞扬、同学的佩服中走过来的。可到了大学,学习成绩排名不再属于尖子行列,老师不再器重、同学不再佩服,加之学习上的竞争压力使他们心理失去平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四)学习目标失落导致的困惑心理  在中学学习阶段,老师和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考一个好的分数,上重点大学。一旦进入大学,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多年的愿望和理想终于实现了,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目标的失落。他们从此感到迷惘困惑,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将来能干什么,所有一切都茫然甚至觉得大学生活空虚无聊。重庆大学对2200名本科学生进行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发现,高达30%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成天无所事事。  三、学习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克服自卑孤独心理  自卑者往往一遇到挫折或遭受失败便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一面临重任、挑战便退缩不前,甘愿失败;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要克服自卑,首先不要为自卑找任何理由,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要坚信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够取得成功,但同时还要有长期努力的心理准备,因为人的一生总有顺境和逆境,不可能事事如意,所谓“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就是这个意思。其次,坚持就是胜利。自信是希望之光,力量之源。同时必须认识到,幻想不能出奇迹,只有通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争取胜利。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老师讲课和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学习内容大部分是抽象的、概括的,这常常会使大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和空洞。但还必须认识到,这是走入社会之前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阶段。  (三)调整学习方法  中学与大学在培养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大学生应尽快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策略,学会学习,讲究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请参见第四章的相关内容。  (四)培养学习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学习目标,有效地把外部的学习压力成功内化为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真正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日常行为。  (五)正确看待考试  考试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成绩的优良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大可不必把考试尤其是一两次考试的结果看得过重,某种意义上说“60分万岁”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要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疾病。  (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健全心理防御机制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培养和建设一支心理咨询骨干教师队伍,在学生中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理智、转移、升华等有利于主动调适心态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及调适  人际关系是人生旅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安全、愉快,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反,冷漠、排斥、充满敌意的人际关系则使人不快,甚至会产生焦虑、强迫症等症状。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问题的调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人际关系的概述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人际交往中双方社会需要的满意程度。只有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一种亲近、信赖、友好的关系;反之,双方的这种关系就会终止,甚至形成敌对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是由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决定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同室关系则是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1.平等性。  大学生在选择朋友时,一般要求志同道合、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富有同情心、有才智等,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平等。  2.迫切性。  由于大学生知识的扩展,成人感的增强,再加之远离亲人、朋友,来到新的环境,此时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获得安全感和荣誉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自主性。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凭自己的观点、个性、情趣、爱好来为人处世,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自主地开展交往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立人际关系。  4.真诚性。  在大学期间,同学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生活的圈子就是学校,受社会上人际交往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较少。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该心理问题多见于新入学的大学生中,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到了大学就可能很普通,没有了表扬和赞美,往往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及自身的某些生理缺陷等主、客观原因,也会促使大学生感到自卑。自卑的人容易消极地、过低地评价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容貌、身材、知识、能力、口才,甚至在衣着等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缺乏应有的正常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二)猜疑心理  猜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凭借主观想像来加以判断推测,总是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只相信自己的一种不良心理。  有猜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来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当看到别人议论什么时,就误认为在讲自己的坏话。猜疑心过重者,常表现为性格孤僻、敏感多疑、戒备心强、对人冷淡,把自己完全封闭在小圈子里。猜疑者往往会感到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难与别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既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又影响朋友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孤独心理  孤独是因缺乏人际关系交往而产生的寂寞感与失落感,是一种宁可独处也不与别人交往的心理。高傲、冷僻、孤芳自赏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他们往往自命不凡,看不起其他人,总感觉别人庸俗、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差等,于是便不愿与人交往,也不想帮助别人,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者主要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在社交场合不能适度表现自己,对人缺乏同情心,与人交往时过分患得患失,与人交往不能坦诚相待,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因而无法获得对方的欣赏与尊重。  因此正如一句英谚说的那样:“Come out of your shell”,要有意识的突破平时活动范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际圈子,逐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信心。  (四)羞怯心理  它是指在面对新环境的交往活动中,害怕、害羞与别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腼腆、胆怯、拘谨,极力回避与人接触,在不得不与人交往时表现得不好意思、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有的甚至还会颤抖、出虚汗。羞怯心理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缺乏自信,多虑。  (五)网络依赖心理  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依赖症状,这在西方国家被称为IAD(即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的缩写)。网络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已成为一种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对大学生而言,一方面通过网络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络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由于网络所提供的是“虚拟”的环境,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网络行为,学生在网上聊天、交朋友、甚至网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上交友,沉迷于聊“QQ”,导致对身边人与事的忽略,有的甚至无法与现实中的同学进行交往,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及调适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地进行调适,以消除心理的冲突、障碍及问题,要进行有效沟通,学会解决交往中的冲突,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艺术。  (一)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际关系中许多问题并非不可化解,往往是由于双方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比如生活中很多矛盾冲突其实是很轻微的,但矛盾双方却互不沟通,从而导致了矛盾的一步步升级,有的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在遇到矛盾冲突时,不要冲动,要冷静,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会,使人际关系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克服自卑、孤独、猜疑的心理  自卑、孤独和猜疑是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克服以上心理问题,第一,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第二,多参加社会活动,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改正不良性格,培养慎独的能力,将高傲、冷僻、刻薄等性格改掉,培养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第四,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三)了解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技巧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具备以下能力的人在与他人接触时常居主导地位,容易打动别人,能享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同时会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1.要学会沉默,不应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2.自己肯定干不了的事情,要学会有礼貌的说“不”。  3.“伸手不打笑脸人”,多以笑脸待人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支持。  4.“出门观天色,进门看面相”,要懂得察言观色,在别人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不要随意开玩笑等。  5.容忍差异,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  6.学会真诚而热情地鼓励和赞扬别人,展现你的胸襟和爱心。7.自己犯错误时立即承认并大方地道歉,而不要固执己见。8.要乐于帮助别人,尤其是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要主动伸出你的手。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首先应培养宽容待人的品质,宽容就是不斤斤计较、理解对方、体谅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其次要培养诚信待人的品质,与朋友相处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言必信,行必果;第三要培养谦虚互让、礼貌待人的品质;第四要心理换位,要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以求得心理上的沟通。  (五)建立自信心  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当你在学习、生活上遭受挫折的时候,怎样才能重新建立自信心呢?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提出了帮助你增强自信心的具体规则:1.每天照三遍镜子。  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整理着装,务必使自己的外表处于最佳状态。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修饰一下自己,保持整洁。晚上就寝前洗脸时再照照镜子。消除对自己仪表的不必要的担心,更有利于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上。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体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身的缺陷不要念念不忘,其实,别人并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在意你的缺陷。说得直白一些,几乎每个人对他人的问题都没有对自己的问题那么关心。  3.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  如果你常在心理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应逐渐地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  因此,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插话,试图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他们就很容易喜欢你。   5.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  对不懂的东西坦白地承认,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还会给人以诚实可信的感觉;对别人的能力和成就要勇于承认,并表露出赞赏。  6.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  因为即使是世界上最友善的人,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与他人处好关系并不等于刻意讨好所有人。   (六)正确认识校园内贫困差距  今天的大学已经不再是隔绝于社会的象牙塔,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状况必然反映到大学校园之中。一些院校如师范、民族等贫困生比例高达30%。贫困生与普通学生之间消费等各方面有差异,和富裕生的差距就更大。海南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贫困生月生活费有人不足200元,而富裕生月生活费高的超过千元,甚至有学生开着跑车上学。  巨大的贫富差距对血气方刚的大学生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别人下餐馆,穿名牌,玩手提电脑,而我们这些贫困的学生,吃饭捡最便宜的,穿衣只为保暖,贫富悬殊太大了,说心理平衡那是骗人的,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不平衡又能怎样呢?”在调查中,海南大学农学院一位贫困生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  经济条件上的显著差异必然在学习、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海南大学的调查显示,贫困生因为担心花较多的钱,一般较少参加同学聚会等活动,所以会刻意回避。日子一长,同学们就会对其产生“性格孤僻,自卑”等感觉,而贫困生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被大家孤立,忽视的感觉。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和自己经济条件相差无几的同学交往。类似地,富裕学生的交往圈子也往往是与他经济水平差不多的。  数据具体显示,贫困生的朋友中,和自己经济条件和学习成绩相似为主的占了49%,而在家境富裕的学生中,这个比例占到了63%。也有贫困生和富裕生相互交往成为好朋友的,毕竟是少数。  在统计“如果你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你眼中的贫困生是怎样的?”时,大多数家境较好的学生认可了贫困生的“学习刻苦努力、生活俭朴”,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贫困生一般比较“内向”、“小气(吝啬)”、“自卑”、“性格孤僻”。但总体而言,富裕生没有看不起贫困生,只是消费档次不同,无形中会刺伤个别贫困生的自尊心。  如果你是贫困生,应该说服自己:今天的贫困与富裕并非是你自己的过错和功劳。不应该自怨自艾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老爸,而是应该告诉自己,贫困不是你自己的错,家庭能够在贫困之中供养你上大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成天一味抱怨,也无济于事。不如面对现实抓住读大学的宝贵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有一些纨绔子弟有莫名的优越感,但大多数老师同学还是尊重和欣赏自尊自爱、坦诚、经济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的。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及调适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相对成熟,自然产生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把握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调适恋爱问题上的心理困惑,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爱情是男女双方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情感。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爱情通常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二是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环节;三是义务,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  今天的大学生恋爱时间愈来愈提前是毋庸讳言的基本事实。这一现象有其自然的生理基础。人口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每隔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年龄就要提前一些。按照1999年的调查统计结果,我国女孩子来初潮的年龄是12.55岁,男孩第一次遗精发生在13.85岁。  2002年3月份在中国性协会、美国福特基金会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医科大学心理学科教研室共同开设了少男少女门诊。门诊开设以来,连续接待了大批少男少女和未婚青年。他们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而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咨询需求当中,最突出的就是性知识与爱情方面的咨询。  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龄,恋爱往往成为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一。因此,恋爱心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空虚寂寞,寻求慰藉  学校应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能的好地方,但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终日感到无事可做、无聊、空虚寂寞。有的同学由于远离家乡、父母、朋友,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及当地文化习俗,特别是在节假日,身在他乡为异客,产生强烈的惆怅和孤独感,很容易借助谈恋爱来补偿心中的空虚寂寞,寻找一份感情寄托。  (二)虚荣心理  有少数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寻求刺激,把谈恋爱作为一种时尚,觉得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对不起自己,认为谈恋爱追求的是感觉上的刺激,只要人外表长得漂亮,长得帅就行。有的女同学则以追求自己男生的多少作为炫耀的资本,认为追求的男生越多越有面子。同样,男同学中也存在着有一位漂亮女朋友伴随左右觉得有面子的心态,如果隔三岔五换新“美眉”,更是觉得有能耐。此类人通过谈恋爱把玩弄异性作为一种乐趣。  (三)功利心理  “象牙塔”里的爱情一向被认为是至真至纯的,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不少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免不了染上功利的思想。他们把恋爱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和手段,精于为自己利益打算,刻意与家庭经济状况好、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等优越条件的学生谈恋爱。谁能为自己找个好工作,能把自己留在大城市,能为自己将来提供一切优惠条件就与其谈恋爱,利用谈恋爱来达到目的,是否真爱是退而求次的事情。  (四)贪图享乐的心理  少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享乐,弃爱情神圣而不顾。通过谈恋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女大学生傍上了一位款爷,被其所包养等;某男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富婆,玩上了姐弟恋等。  【案例】  小芳是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大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追求她的男同学也不少,可没有一位她看得上的,她心中自有白马王子。她身穿高档服装,使用名牌化妆品,家里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也不少,可每个月钱就是不够花,又不能总伸手向父母索要,于是她去某夜总会打工,初衷是既能挣到一份工钱,又能参与社会实践。在此她认识了一位款爷,款爷幽默风趣,出手大方,没有多久就俘虏了小芳的芳心。小芳心甘情愿地过起了包养生活,再也无心上学,成绩一落千丈,最后退学而去。  “女人天生爱美”,追求时尚并没有错,但是依靠自己能力赚钱还是出卖精神和肉体赚钱,却是值得好好思考的,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试图通过傍大款之类的途径享受人生,最后往往是过把瘾就死、竹篮打水一场空。大款既然可以让你傍,自然也可以让其他更年轻、漂亮的人来傍。  (五)从众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同学成双成对,自己却形单影只、孤单一人,真有点不是滋味,心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平衡心理,认为别人在谈,我也应该谈。不谈会被视为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被视为无能,于是义无反顾投入“恋爱大军”中,甚至与自己并不一定喜欢的人恋爱。  【案例】  纯一长得美丽动人,成绩很好,一心准备考研,对所有追求的男生都不屑一顾。到了大三,同寝室的其他五位女生都相继有了男朋友,整天甜甜蜜蜜,亲亲热热。晚上睡前谈论最多的也是各自的男朋友,纯一逐渐地感觉到自己很孤单,与室友的话题越来越少,面子上觉得很过不去,于是匆匆地接受了一个她并不喜欢的男生的求爱。  案例分析: 人要有自己的活法,不必去随波逐流,恋爱也好,孤身也罢,那是自己的一种选择,爱就要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对于纯一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等到较晚时才回宿舍,避开其他室友睡前谈话,以及申请调换寝室、甚至外出租房等做法,眼不见心不烦,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六)网络情结  今天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网恋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一方面大学生可在网上大胆地,不加掩饰地与异性交往;另一方面,这种真真假假的交往又对大学生的情感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上恋爱,个别同学甚至通宵与他人在网上相恋,置学业不顾,成绩下降。另外,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恋从事违法活动,欺骗、玩弄异性,经常看到女生去会见网友被强奸之类的报道。  【案例】  有一个网名叫伊人的女生,在大一下学期迷上了上网聊天,很快就和一位叫情缘的人恋上了。尽管没有见过面,但她却为情缘写了厚厚的一本日记,记录爱的思念。和情缘夜夜上网,伊人为电信事业贡献了800元钱,还付出了留级的代价。80多天后,伊人终于见到了情缘,可他竟是比自己小10岁的弟弟。  案例分析: 与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畅游,不如在现实中拼打更实惠。  上网时一定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关键信息轻易在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透露,也不要上网发布自己的照片。对那些没完没了、套你信息的聊天者和要求见面的网友需慎之又慎。特别提醒女大学生,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白马王子”、“谦谦君子”未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正人君子,见网友一定要慎重,不要成为不良分子的猎物,为自己带来永久的伤害。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待爱情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不可采用欺骗手段,不能三心二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不搞三角恋、多角恋。  要妥善处理好恋爱和婚姻、爱情与友情、爱情与道德、感情与理智、爱情与金钱及地位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因为学业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掌握过硬本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事业、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明恋爱  个别大学生在恋爱中污言秽语、举止粗鲁,在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之下,目无旁人,勾肩搭背、相拥相抱,甚至接吻亲热。这种行为是很不可取的。  (三)处理好恋爱挫折  恋爱不是一帆风顺的,失恋是很正常的现象。失恋时一般都会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所以当面对失恋时,要及时调整心态,尽快摆脱低落情绪,从失恋的情感羁绊中解脱出来。  有的大学生失恋后很痛苦,认为失恋就是失面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其实,恋爱作为两厢情愿的事情,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无能与否没有什么强烈的关系。  失恋后应有积极的态度,尽快地从失恋中走出来,多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出去旅游一次,让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还可采取适当的情感宣泄法。失恋后不要独自把痛苦埋在心底,压抑自己,可以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自己的痛苦、烦恼、怨恨与不欢。有的同学在网上倾诉,以减轻心灵的负荷,甚至可以痛哭一场。如果积郁很深,很难自拔,可寻求老师帮助。特别强调宣泄一定要有“度”,不可狂泄而不顾其他。  失恋后要尽快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及自身事业的发展中去。把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或其他事物上。  (四)克服单恋心理  单恋也称单相思,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一种感情痛苦,是一种不可能得到回报的感情体验。常使人自作多情,想入非非,令人苦恼,严重的还可引起身心疾病,影响学习和工作。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单恋,应该采取三种方法对待:1.勇于自我表白。  单恋者或是自己过于内向,或是做事一向犹豫不决,或是自己很自卑。应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向对方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同时做好被对方拒绝的心理准备,毕竟爱是双方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2.学会用理智战胜情感。  单恋者往往只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能客观评判、认识对方的言行、修养及品性。单恋者要理智地认识到恋爱是男女双方的相互爱慕,相互欣赏,要让理智战胜情感,切莫走进单恋死胡同。3.转移注意力,实现情感的自我调节。  摆脱单恋苦恼的有效途径就是移情、移境,把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或其他事物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与对方的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相信能克服单恋的迷惘。  (五)理智地选择终生伴侣  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是在变化迅速的当今社会,如果不想受到伤害,理性、不盲目的爱情更可靠。那种认为在爱情面前无能为力的说法是自己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诚然,刚刚开始认识时对方的面容、形象、动作是青年人产生爱意的诱因。但只有理智地认识双方的学识、性格、气质、生活目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等条件,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和对方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关键因素,才是幸福的真正保证。  在恋爱中的另外一种不恰当的心理是“追求完美”,要求对方十全十美,什么都好。这种想法也是很不现实的,因为反问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居多),你自己完美吗?  对于爱情,有这样一个拾麦穗的故事。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挑选配偶的方法。苏格拉底告诉他:“你沿着麦垅,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不能回头,摘一朵全垅中最大的麦穗给我。”学生边走边看,见一朵大的,正要去摘,一想前面可能有更大的,便再往前走。结果又看见一朵更大的,正要去摘,一想到前面可能还有更大的,乃又舍去。等走到最后,发现全是蹩脚货色,比遗留在后面的那些差得多。可惜已无法回头,只好随便摘一朵而归。  这个故事的含义是:追求完美爱情最多只是一种想法,而不要付诸实践,因为注定失败。每个人都有实现不了的梦想,也有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人生如此,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所谓“不求永远只求拥有”滥调,更是难以令人信服。如果一个人对一次感情能做到所谓“拿得起,放得下”这么轻松,那么这份感情的可靠程度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六)不要高估自己对婚前性行为的承受力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公开的秘密。为保护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许多高校均相继安放了避孕套自动售卖机,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中国女大学生的性观念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巨变。研究者曾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经历性体验的比例随年级递增。比例分别为:大一7%;大二13%;大三20%;大学四年级25%。  瓦西瓦列夫在《情爱论》中曾提到过这么一句话:“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一种灾难。”大学生尚处于求学期间,毕业后工作去向等都无法确定,在此之前发生性行为,如果两人一旦分手,在今天男性势力依然占据主流的中国社会,大多数男性可以允许自己结婚是非处男,但却很难接受自己的新婚妻子是非处女。这样的案例已经有很多报道。因此冒昧的发生婚前性行为,对于女生重新开始新一段感情生活的负面后果是非常巨大的,女性往往独自承担后果,而男性则往往一走了之。  很多女生觉得自己喜欢对方,而性要求往往是男生提出,觉得自己拒绝对方,则对方可能离开自己,在这种心理下发生性行为。应该指出,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如果男生因为自己的错误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提出分手,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只能说明其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与其分手并非损失。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说欺骗行为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大误区,那么性报复尤其是女性的性报复则更是可怜可笑。把对某一个异性的仇恨变成对一切异性的仇视,这种扭曲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女性堕落的起点。实际上,自甘堕落除了深深的伤害你的父母、家人和极少数真正的朋友,其他人谁会在意呢?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人生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不断选择而推进的过程。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含义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心理素质的强弱和好坏可以从耐受挫折能力和抵抗心理冲突能力或选择能力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挫折和冲突是造成心理紧张和心理障碍的两个主要原因。挫折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素质良好,就是指能够忍受挫折,超越挫折和具有明智选择能力。   (二) 良好心理素质的特征   1.了解自我,接受自我。  “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德尔斐(Delphi)神庙石碑上的一句铭文。法国16世纪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蒙田(生于1533年,卒于1592年,原名Montaigne,法国作家,一译蒙泰涅。其《随笔集》开创了随笔式文学之先河,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认为,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  认识自己就是要客观冷静地剖析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弄清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过激的期望与要求。  2.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对现实社会和周围环境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沉醉于过去或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能主动适应现实,不随波逐流,积极地参与改造现实。  3.意志健全,人格统一。  意志是实现人的活动目标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意志健全者表现为:行为目的明确而合理,自觉性高;意志顽强,能自觉克服前进道路中各种困难和挫折,善于冷静客观地分析情况,处事果断;自制力好,忍受力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和人生观等各方面。人格结构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性格乐观开朗,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方式,对外界刺激不会有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  4.热爱生活,勇于挑战。心理素质好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中,享受既有条件下的人生乐趣,而不会视生活为负担。  5.情绪适度,心境良好。  心理素质良好者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其心态虽然也会有沮丧、愤怒、悲伤、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喜悦、愉快、乐观、开朗、自信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为主,虽然也会有沮丧、愤怒、悲伤、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能较好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控制情绪恰如其分,不会太过或不及。  6.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  心理素质良好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既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接受他人,能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价值,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择业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很复杂,不同学校、年级、性别、区域、经济状况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择业心理冲突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复杂而多变,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如果心理冲突得不到解决,将会对个体的适应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就可能使他们处于紧张、焦虑、痛苦之中,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有的甚至会走上极端,造成终身遗憾。  1.职业价值取向滞后产生的心理冲突。  每个毕业生都会对职业进行一番判断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毕业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受其职业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当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与社会职业现实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择业心理冲突,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  【案例】  某高校毕业生小王,择业时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一心扑在公务员的备考上。经过一番奋斗,她取得了该岗位的笔试第一名,自认为该单位是十拿九稳没有问题了,但在面试时,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发挥失常而没能如愿。由于她一心想选择稳定的职业,因而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压抑、痛苦、失望,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2.职业期望值过高产生的心理冲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无可厚非,但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顾自己的理想,还要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竞争力。超越了这些客观的条件,任何不切实际的就业理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案例】  小黄是上海某重点高校外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最开始通过亲戚推荐,找到了上海一家外贸公司,这惹得全班同学羡慕极了,可小黄并没有立即答应去。他对单位的要求是月工资不少于3000元,最好有住房或者单间,两年内有晋升机会,单位不能限制他的出国或者考研要求。按这一标准,小黄又收到了三家公司的面谈函,一家是老国有企业,一家是民营企业,还有一家是著名的集团公司,最后他决定去集团公司面试。不料,他在面试中没有正常发挥,没有被选中,选来选去,使他错过了最佳的择业时机,过后他懊悔不已。  3.想成就一番事业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心理冲突。  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都准备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择业时艰苦落后的地方往往不太愿去,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又怕吃苦,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这是不现实的。  (二)择业心理误区  择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择业常见的心理误区有:  误区之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矛盾心理。  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社会往往充满好奇和憧憬,在择业过程中单方面考虑自己的择业理想,既希望单位地理位置优越,又要求工资待遇丰厚,最好还要专业对口,有发展前途,可谓追求完美。导致不少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误区之二:盲目的攀比心理。  在选择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单位的发展情况,而是盲目地与身边同学攀比,一心想找比别的同学好的工作。  误区之三:盲目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人们自觉不自觉以某种集团规范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放弃了原有的观点的现象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从众心理是较普遍的,如校内举行招聘会,毕业生只要看到人多就去应聘,签协议的人多自己也就跟着签协议,表现得非常盲目。到后来要么毁约,要么就业的压力变成为从业的压力。  误区之四:一步登天,急于求成的心理。  期望尽快成就事业,出人头地的心理非常浓厚。2003年对贵州大学189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有559人,占29.5%;4000元以上的有304人,占16.1%;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如图5-1所示:  ①国外、京、津、沪、渝直辖市及大城市的有884人,占调查人数的46.7%。  ②到中小城市的有229人,占12.1%。  ③到广州、深圳的有418人,占21.1%。  ④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的有209人,占11.1%。  ⑤其他(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有150人,占7.9%。  显然,调查显示的这种期望值与目前国内本科生平均薪酬相差太大。一般来说,国内刚毕业本科生薪酬的平均价位在1000~2000元,而且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而有所不同。以贵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刚毕业本科生月薪在1000~1500元已属正常,3000元以上月薪的人不会超过5%的比例。  这一调查也显示急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便更准确的了解校门之外人力市场的实际状况,而不是一厢情愿。  误区之五:找个稳定职业,安安心心过一生的心理。  认为找个稳定的职业,安安心心过一生。其实,从主观而言,稳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客观而言,随着就业竞争与人事改革制度的深入,工作后不思上进,企盼一份既轻松、挣钱又稳定的职业,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误区之六:不平衡心理。  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工作,见其他同学找的工作比自己找的好,心理就不平衡,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抱怨自己所学专业不好等。  误区之七:有能力就行,何必表现自己的心理。  在就业中,我们发现有的毕业生不善于表现和推荐自己,失去很多就业机会。人们常说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多半被人瞧不起,但是这并不是说不应该积极的推销自己。在招聘时倘若你不积极表现自己的能力,很可能会错失良机。  误区之八:依赖心理。  尽管大学毕业生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他们的一些行为、言谈都表现出要求个性独立,不愿为父母所左右,诸如谈恋爱、交友等。但在择业中,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听之任之,取父母师长的意见,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对贵州大学2003届189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择业过程中受父母、导师、朋友或不受他人影响(其他)的比例,   (三)择业中典型的心理障碍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加剧。据《扬子晚报》2002年10月1日报道,山东一所省属著名高校5名女大学应届毕业生,因择业受挫心情郁闷而结伴饮酒,醉卧街头。又据报道2002年12月21日,湖南托普信息教育学院刚满21岁的吴云生到长沙参加人才交流会后,时不时说找不到工作对不起父母,最后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  1.焦虑心理。  毕业前夕,很多学生过度焦虑,轻者长吁短叹,重者神情紧张、血压升高,整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无所适从、疲劳不堪。过分的焦虑会严重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抑郁症。     【案例】  某医科大学毕业生小欣,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秀气儒雅。在多次应聘失败后,产生了择业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严峻的现实使她的理想变成泡影,心理的枷锁难以解开。这时,小欣找到了校就业中心咨询老师,老师鼓励她不要气馁,开阔心胸,放松精神,应聘时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轻易放弃任何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欣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被录用到省里一家著名的医院工作。   2.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的伤感情绪体现。一些大学生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从而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故意回避、意志消沉,并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疲劳、头昏、头痛等生理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常常会放弃努力,听天由命,一切都无所谓,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择业。  【案例】  中文专业毕业生小梅,性格内向、孤独少语、多愁善感,喜欢诗歌、小说,常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担忧而落泪。每次参加招聘会前后,她心情都十分沉重,郁郁寡欢。当听到班上同学签约后,她会显得十分烦躁、难以入眠、食欲不振、头痛欲裂。后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小梅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变,在临近毕业时与公路公司签约。 抑郁症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解,一般认为由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三方面相互作用引起,人际关系疏远、离婚或分居者中的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婚姻状态良好者。  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闲暇时间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往、学会抒发情绪等方法防范抑郁障碍。锻炼和人际交往是避免抑郁的最好方法。提高睡眠质量、注意三餐饮食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人的身体好了,就可以更好地抵抗抑郁情绪的产生。抑郁症与其他精神性疾病不同,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因此,有抑郁倾向的人应该多到户外参加一些活动,晒晒太阳,不要独自“闷”在光线较差的房间里。对抑郁症要有正确认识:  (1)抑郁症是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实际上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总之,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中国人心理健康的观念比较淡薄,对健康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层次,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如果你或你亲友得了抑郁症,千万不要感到见不得人或低人一等。  (2)抑郁症可治不可怕。抑郁症患者常会感到自己无药可治了,因而更加悲观绝望,甚至企图自杀了之。抑郁完全可以治愈,如果你患抑郁症了,就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感冒了,我的情绪现在正在发烧,还会打个大喷嚏。现在很痛苦,但只要吃点药就会好的。”  (3)抑郁症与精神分裂是两回事。我国抑郁症病人往往心存顾虑,不愿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怕被人轻视或称为“精神病”。其实,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抑郁症也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  (4)抑郁症对你的发展很可能是件好事。它让你陷入反思和内省,治愈后你的精神可能会达到比以前更高的层次。所以,如果你抑郁了,不要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自卑者过低地估价自己,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总是自惭形秽。大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都比较爱面子,表现了大学生积极上进,不甘落后的内在动力。但大学生年龄偏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形成过程中,强烈的自尊在特定的环境里未能体验,就可能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自尊走向自卑。  【案例】  小张是某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四年来,学习刻苦努力,但成绩却中等偏下,不能在同学中出人头地,久而久之,小张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在择业中,小张一直采取回避方式,不与本班学习成绩比他好的同学竞争同一单位,惟恐单位选择他人,自己选不上而丢了面子。一般的企业,小张又怕同学嘲笑,而不愿去应聘。直到毕业,小张都没有找到工作。   4.急躁心理。  择业时过于急躁,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思考和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单位时,又后悔莫及甚至毁约。  5.自负心理。  过高估价自己,自命不凡,不可一世,产生自满情绪。在择业中表现为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对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高不成低不就。自负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有的大学生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一旦理想脱离现实实际,则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从而产生自卑、自责、失落、烦躁等心理现象。  【案例】  小许是一个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大学生,连续三年都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结果毕业时却没有找到工作。其实,小许在九次面试中,有六家单位表示愿意录用他,其中还有两家是著名的外企公司,但小许并不满意,并在同学中炫耀不知如何抉择,认为自己非常优秀,还会有更好的单位等着他。在他举棋不定之时,其他同学已与单位签约,小许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三、择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最后才成功都是正常的。在择业中产生消极情绪是难免的,产生心理冲突、心理误区,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也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产生心理问题后,怎样调适这些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适应市场,制定合理择业方案  对于单位的好坏,要辩证地去看,今天好的单位并不意味着将来也好,今天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的单位,也不会是永远没有发展机会。要善于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所以,择业时不要求全责备,期望值太高。可骑驴找马,先选择一个职业,增加一定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案例】  小娟是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多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小娟是在一家省城医院实习的,她的就业目标也就是在省城选择一家医院工作。她从暑假开始,怀揣自荐材料穿梭于省城的各家医院,医院告诉她:“对不起,我们今年只招硕士研究生,或省外重点大学本科生”。这给小娟很大的打击,但她没有气馁,调整期望值,目标锁定在地、市的三类甲级或三类乙级的医院。小娟又出现在人头攒动、挂满横幅的招聘会现场,不厌其烦地微笑着介绍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娟终于被市里一家儿童医院录用。  (二)客观评价自己,走出心理误区  要做到客观评价和正视自我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批评别人非常容易,但是自我批评就比较困难。  (三)积极参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  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应珍惜机遇,积极参与竞争,不怕挫折,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理想。敢于竞争就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实力,靠真才实学,而不能靠纸上谈兵。在择业竞争中,成功与失败并存,参与竞争就难免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挫折后,要保持冷静和坦然的心态,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调节心理,从而才能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求职失败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求职中“不以成败论英雄”,求职本身就是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一个过程。毕业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敢于面对现实,在正确评价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绝不能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消极退缩。  (四)调整心态、完善人格  人的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态是一种进取的心态,消极心态是防卫的心态,积极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在求职中偶尔出现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一在于前者总能运用积极心态支配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思考、乐观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失败者则总是受制于压力、困难及疑虑的左右,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我人格的不足和缺陷,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  (五)适度宣泄  大学生面临毕业时,经常会因一些事情影响个人的情绪,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性情暴躁等情况,适度的宣泄,是消除这种不良情绪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向朋友和老师倾诉,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一吐为快。当然还可以去参加体育活动,如去打球、爬山,有意的加大运动量来宣泄。  当然,运动要注意适度。生命固然在于运动,然而过度运动反而有害。据运动神经专家介绍,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运动是否适量主要看心率,一般认为达到最大心率的60%~85%即可。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六)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往往只是当局者迷,即同学们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下,帮助他们看到自己阳光的一面,看到自己有能力的一面。心理咨询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替咨询者做出决策,而是让他们看到,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以前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从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独立处理困难的能力。  有1.3~1.4美国人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其实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给予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精神支持或者积极适度的干预,就能调动当事人的潜在资源和能力,协助当事人去渡过危机、应付困境、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者挫折。  因此,要摆脱精神病患者才去心理咨询的错误观念,积极寻求专业咨询帮助,尽快走出心理误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1.中国心理教育网http:..www.psych.com.cn 2.中国心理咨询网http:..www.xlzx.com 3.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在线http:..www.psyhealth.cn 4.上海心理咨询网http:..www.xlzx.cn 5.中国心理网http:..www.psy.com.cn 6.中国心理网北京大学工作站http:..pku.psy.com.cn 7.中国心理学会http:..www.psych.org.cn 8.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网http:..www.xljkjy.org.cn 9.中国心理健康网http:..www.yuzheng.com.cn [第六章 就业应聘中的操作性技巧]  第一节 技巧还是实力  就业实力与就业技巧之间关系类似于《笑傲江湖》中华山论剑关于剑术的顶峰究竟是“气”取胜还是“剑”取胜的两派争论一样。就业竞争是综合素质的整体体现,而不仅仅是求职技巧游戏。求职时过度强调所谓的技巧,只能是舍本逐末。  很多网站或者报纸上都有这样的文字:一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伙子,和很多人一样等候在应聘办公室之外,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他发现一把扫帚倒在地上,于是他将其扶正,最后他被录取了,因为招聘人员认为他是一个注意细节和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类似的故事还很多。这样的故事会不会出现在你身上呢?理论上会出现,但是实际上的几率太低了,所以不要指望这样的事情会落在自己头上。  因此尽管我们强调在竞争激烈的现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掌握一些求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但绝不能陷入“应聘技巧至上论”,求职绝对不是“技巧游戏”,不能过分看重求职技巧。必须反复强调:就业技巧与实力之间,在任何情况下实力都比技巧更重要。  第二节 求职时需要避免的典型负面心理  羞怯心理———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对此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模拟应聘训练来事先锻炼自己。  攀比心理———尤其是那些在校期间成绩较好,荣誉较多的同学,很容易产生一味与同学攀比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轻率放弃,事后后悔不已。  依赖心理———应聘时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缺乏独立意识,这种做法自然不会被用人单位欣赏。低就心理———觉得竞争激烈,找个买家草草卖出。  盲目求高心理———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对用人单位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的要求可谓十全十美,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自己是否能够竞争入围。  自负心理———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机会。  自卑心理———因所在学校非重点、知名度不高,或者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自卑感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导致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  以上种种都是在就业时需要避免的典型负面心态。这里我们针对两种不良求职情绪做深入一些的讨论:   (一)“重点大学情结”  “北大清华握握手,武大华工点点头,一般院校没人瞅”。在武汉的高校学生中,一度流传这样一句无奈的俏皮话。很多毕业生因为所在学校非重点、知名度不高而大大失去求职信心。实际上,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单位看重的是实际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因素,在读哪所学校已越来越不重要。2005年2月初上海交大就业指导中心对2000年以后接收上海交大毕业生的166家各类用人单位作了跟踪调查。只有5.8%的单位把票投给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第一批985工程名校。73.5%的单位表示在招聘过程中并不局限于某所学校,而是优先考虑学生素质。在对应聘者24项素质的甄选上,在各个“重视”项目中,表示“不重视”与“不太重视学校品牌”的企业数位列第一,而只有13.4%的企业选择“非常重视学校品牌”,位列倒数第一。不少企业在招聘前期会优先考虑去名校发布信息,但进入招聘的第二道程序(笔试、面试)后,对所有应聘者都是一视同仁的,谁表现好就要谁。PChome网站人事经理秦清则对此评论说:“我们2004年招进的员工当中,非名校学生占了40%。学生的个人能力并非与就读学校的名气100%地挂钩,我们发现非名校的佼佼者在工作能力上要比某些出自名校的学生更出色,他们更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会躺在学校的牌子上睡觉。”因此任何高校的毕业生只要在校期间认真学习,重视课堂内外的全面发展,在某一方面超出平均水平,都会有就业机会。  如果遭遇一些惟名牌大学是举的招聘者,不妨问问他是否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再告诉他“哈佛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不失为礼貌而给他一个小小教训的妙计: 一个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参加完毕业典礼,走出校门后非常高兴。他拦下一辆出租车准备回家,在车上他兴奋地对司机说,Hi,你好,我是哈佛2000届毕业生,我一定会找到薪水很高的工作,祝福我吧。可是司机回答说,喔,是吗?我是哈佛大学1980届毕业生。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1985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陆步轩,毕业后,历经10年坎坷,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街头以卖肉维持生计。  (二)挫折心理  在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绝对数量占绝对多数的中低端求职者通常是处于“被挑选”的弱势地位,遭遇一些失败产生挫折感在所难免,但别让太多的挫折感变成“绊脚石”。在客观评价自己求职竞争实力基础上,积极有效地调适求职挫折感。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只是美好愿望。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大凡事业有成者,在困难、失败、挫折面前无不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的顽强精神。  一位已经成为某翻译公司老板的普通院校毕业生这样回忆当初就业的辛酸:“我曾遭到一过门卫的呵斥,被赶出门外;也曾遭到不懂网络的单位头头的讥笑和怀疑,甚至把我当作骗子盘问;我曾在烈日下渴得口干舌燥,身边只剩一点路费,只得到公共厕所里用洗手的自来水解渴……经历种种艰辛之后,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爱迪生制作电灯泡这一项,就失败了8000多次。然而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一定实力,没有提出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有多少大学生求职失败8000多次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呢?  第三节 求职要在目标明确与灵活处理之间寻求平衡  许多学生在应聘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自己想就职于哪家公司及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没有很具体的计划。无论是去那家公司或单位,应该先有一个目标。即使起初并没有获得面试机会或面试没有成功,也不必灰心,可以过一段时间后与面试经理联系,也许该公司的经理对你没有任何印象,但两三次之后当该公司要招人时,可能会自然想到你,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坐等即来的。  当然在求职过程中会不断获取新信息,应相应的灵活调整目标。在不能进入一些公认的“好”行业时,不妨采取这样的思路:既然不能在“好”行业中发展,那么在“一般”行业中获得较高成绩事实上比“好”行业中的差业绩更好。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超出平均水平的专业技能,也没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毅力,但在求职过程中却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什么也得不到。认真务实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只要认真负责,具有敬业精神,最终总会有所收获。  第四节 正确全面分析自己  评价一下你现在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在同班同学中的相对水平。一般来说,每个人在评价自己时都会不自觉的拔高一些。自我评价时注意不要高估自己。当然,也不能过于低估自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篇中说:“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汤、武以放弑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伟人这样,普通人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长与短并不是僵化不变的,在这个环境下是短,在另一环境中可能是长。古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就是这个道理。  分析一下自己有哪些兴趣,在分析自己的兴趣时尤其需要注意:你感兴趣的事情未必是你真正擅长的事情,不客观的兴趣分析可能会误导你进入错误的职业领域。  接下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你可以自己描述一番,同时找你的好朋友、老师对你做一个评价,然后做一个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较强的稳定性、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内向冷淡还是外向热情,是富于形象思维还是擅长抽象思维,是果断还是优柔寡断等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专业人才测试机构做一个客观个性分析或职业发展分析就更为理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早已证明,自身个性和职业需求有较大差异是很难成功的,假设让陈景润去当管理者、让李逵去做人事干部等,其不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希望进入某一行业,可以请教一下该行业人士,如什么人在这个行业中最突出,这个职位平常都干些什么工作、行业甘苦在哪里?以及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能力在哪些?等等。最后再评价家庭与老师、朋友的社会关系网,这在寻找工作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第五节 主要应聘渠道  一、主要招聘渠道   (一)员工推荐介绍  员工推荐介绍就是公司自身员工举荐新员工的招聘方式。员工推荐介绍在国际国内很多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微软公司、嘉信理财、全球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 Click等公司都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保证这种招聘渠道的有效性。例如在每一位被推荐人的后面注上推荐人姓名、推荐新人录用率高的员工会获得公司奖励,微软公司为那些举贤荐能的员工设置了“伯乐奖”等等。  员工推荐对招聘专业人才比较有效。员工推荐的优点是招聘成本小、应聘人员素质高、可靠性高。一些证券公司、高科技企业往往通过推荐的形式进行招聘;缺点是招聘面比较窄,需要与其他招聘方式联合使用。  (二)报纸招聘  通过在报纸上做广告是许多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最主要方式。报纸招聘是被动的招聘方式,公司无法知道有多少人会来应聘,也无法知道在应征者中是否有合适的人才,大量的面试也非常令人头疼。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报纸进行招聘比较适用于通用性较强的工作和专业,对冷门专业如航空等就不太适合;对于热门专业也不宜采用,因为太多的应聘者会增加招聘工作者的工作量;如果公司招聘的职位非常少,采用广告方式也不合算。  (三)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很多大学都有毕业分配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会将各类招聘广告贴在布告栏里,毕业生应随时保持关注。  (四)招聘会  招聘会是一种被动式的招聘方式,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招聘会上双方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只能进行初步选择,公司将信息带回公司进一步筛选。  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招聘会的效力很低。许多有实力的公司举办招聘专场更多是为了宣传公司,以便向潜在的求职者提供有关信息。  (五)猎头(head hunter)公司  猎头公司服务对象是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应届毕业生几乎不可能进入猎头公司的视线。猎头公司的优点在于搜寻人才快速且人才质量高。但是费用比较高,一般猎头公司收取的费用是推荐成功职位年薪的30%。   (六)网络招聘(E-recruiting)  公司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发布招聘信息,通过E-mail或简历库收集应聘信息,处理后初步确定所需岗位人选的一种招聘方法。  主要优点是招聘成本比较低,信息收集及时、充分,缩短企业招聘时间;主要缺点是不能控制招聘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网上招聘信息的真实度较招聘会低。但是毕竟有许多人通过网上招聘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试试也无妨。  二、10种求职方式成功几率排行  一般来说有10种求职方式,有人对它们各自的成功几率做过统计:  1.利用互联网。(1%)  2.随意地挑选报纸、电话簿上的公司地址,寄出自己的简历。(7%)  3.应聘自己所在行业专业杂志、新闻简报上的招聘广告。(7%)  4.应聘登载在本地报纸上的招工广告和就业中介。(5%~24%取决于工资要求)  5.参加招聘会,和雇主直接见面面试。(8%)  6.和以前的老师同学联系,看有没有就业机会。(12%)  7.通过当地政府就业机构寻求机会。(14%)  8.向朋友、同事、老乡、亲戚打听,看他们有没有相关信息。(33%)  9.不管对方有没有登广告,直接找那些你感兴趣的企业,亲自上门看有没有机会。(47%)  10.翻开电话簿,找到你感兴趣的企业,打电话直接询问是否在招聘你这样的人。(69%)  你可能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越不可能的方式,成功率越大。如果不只限于一种方式,同时使用几种应聘方式,机会就大多了。  到人才交流会上应聘时,要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状态,平和的心情大有好处。小型交流会可以一家家慢慢看,大型交流会场内摊位多,求职者也多,建议先在场内浏览一圈,决定好主攻目标和次要目标。主攻目标要多一些时间,坐下来和招聘者好好谈一谈;次要目标,留下简历即可。       第六节 成功简历的关键要素  在寄出简历之前,建议先以招聘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简历是否能达到5C的要求,即:  Clear———内容清楚易读,易于掌握重点。  Concise———简洁扼要,陈述招聘者最感兴趣的信息。Correct———内容正确,没有错别字。  Comprehensive———内容具体易领会,例证、附件资料一应俱全。  Considerate———格式各方面考虑对方阅读时需要,力求方便对方。  写简历和很多事情一样,并不困难,但要撰写一份称得上是“好的”简历则不容易,可谓“虽小道也必有可观焉”。由纸张的选择,到内容的编排设计,乃至于对方收到的时间等,都要有所考虑。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不要啰嗦冗长  简历不能为您马上带来工作,但却能决定您能否得到面试机会。在首轮筛选阶段,大部分雇主都只花30~60秒的时间去快速阅读简历,因此简历要写得全面而简捷。  除非招聘公司有特别说明,否则在简历中不要附带成绩单、推荐信或获奖证书等资料。如果你被通知面试,才带上这些资料。如果在简历中夹带很多资料,显得非常累赘。  联邦快递公司亚太区副总裁陈嘉良接受媒体采访时,拿出一份多达60页的简历:简历一开头就极力表白对公司如何仰慕、如何关注。翻了3页都还没有提到自己究竟有何德何能。这样的简历并不少,即使是最有耐心的人也会生厌,何况是极讲效率和务实的公司!一般认为,简历和求职信最好是1~3张A4纸。  但是,这种原则对于比较大的企业是正确的,对于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不能将简历写得过于简单,而是应该相对具体详细一些。道理自己不妨揣摩一下。  (二)不要使用夸张煽情的语言  很多简历中出现诸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你一个惊喜”诸如此类的煽情语言,这种做法在笔者记忆中90年代前期比较流行,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就像谈恋爱时,第一次见面就作肉麻的表白,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好简历目的性要强,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与此无关的一切内容都是不必要的。  全球500强第165位、建材行业100强之首的圣戈班集团中方人力资源经理陈美城认为在简历中,溢美之词不要随意滥用,大话、空话少讲。最正确的做法是告诉招聘单位,我能做好公司要招聘的这个工作,而不是能做所有的工作,但是如果公司(或单位)需要,我能够迅速适应新工作。  (三)用小技巧突出自己的简历  各用人单位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那么如何使你的求职信在一大堆来信中引人注目呢?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封和邮票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一大堆黄色、或者白色的纸信封中,一个其他颜色的信封自然会更引人注意。  从内容上讲,简历中自然要费一些心思突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很多学生花很大篇幅罗列课程表,强调自己涉猎广泛,兴趣多多,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几乎所有的其他应聘者都在这样做。与此相反的是,有的人只写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或一段经历,招聘者产生新鲜感,就给他面试机会。  (四)简历数字化  所谓“简历数字化”的含义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和成绩尽量量化。在简历中量化经验要遵循SMART原则:成绩应当是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行动导向(Action-oriented)、现实的(Realistic)和时效性(Time-based)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是一个招聘者,你觉得下面两句话中的哪一句更有说服力呢?  A:“在××大学××系学习期间,成绩优秀。”  B:“在××大学××系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全年级排名前10位。”  显然,第二句对应聘者的专业学习能力描述更具体深刻。虽然大部分求职顾问都主张在简历中突出业绩,但是鲜有应聘者真正重视这一建议。因此在撰写简历时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求职者必须将成就在简历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出来,或许竞争者比你更优秀,但他们如果没有有效表述,那这些成就实际上就等于不存在,从而令你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应届毕业生,可以按照这样的一般原则来量化,比如你在某一个学期得了一个二等奖学金,那么你就应该在简历中写出你所在班级或者系有多少学生,有多少个二等奖学金名额,这样就充分量化了你所得二等奖学金的含金量了。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附上自己的专业人才测试报告作为应聘依据。请参见第三章。  (五)避免华而不实,没有处理好细节  很多毕业生的个人简介做得非常精美,但在过分注重形式的同时,却忽视了内容的细节,显得华而不实。比如一位自称擅长书法的女学生,简历上其他什么都谈了,却没有用自己的笔迹来证实自己擅长书法的信息。  (六)简历的发送  因为应聘简历往往很多,向部门负责人发出简历和求职函时,必须注意核对他.她的姓名、头衔和尊称(博士、先生、夫人、小姐或者女士),要确保准确。切记不要笼统的在信封上写:“某某负责人收”,或是“有关人士收”,否则只会浪费你的金钱,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可言。因为这样的信件的命运往往是被丢弃在办公室文件篓中无人问津。  第七节 简历的典型写法  一、基本要领  (1)把你的全名放在简历的最前面。  (2)记住简历的YRIS原则,即“Your resume is scanned,not read”。招聘人员看简历只是扫描式的不可能详细去研究。因此内容千万不要多,要控制在一至三页内。  (3)自己不能肯定的内容不要轻易写入简历,因为简历中的任何字句,都有可能成为面试中的话题。比如,你在简历中写了你会讲日语,实际上却只学过一点皮毛,碰上懂日文的老外必然出丑,所以还是谨慎为妙。  (4)保证没有明显的语法和拼写错误。例如,有一位专业是经济学的学生,本应写Major:Economics(专业:经济学),但却误写成了Mayor:Economy,成了主管经济的市长。  (5)请朋友和同学帮忙看一下。这是非常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旁观者清,换一个角度,别人经常能提出一些好建议来。一是从拼写、语法、句式等方面看有无错误;二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看,有没有更合适、更恰当的表达。  (6)通常美式简历规范写法不写的,即使要写就宽泛一些,不宜过于具体。  (7)纸质。纸的颜色和质地在求职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简历专用的如高级米黄色钢古纸等。  (8)规格。至少80克或100克左右。  (9)尺寸。A4是最通行的尺寸。  (10)字体。汉字不确定,英文建议用Times New Roman或Palatino。  (11)字号。大小适度。  (12)激光打印,保证清晰。  (13)应聘大公司尤其是外资企业,公司、部门名称、专有名词尽量中英文并注。你知道MATTEL就是制造举世闻名的芭比娃娃的公司吗?再如雀巢(NESTLE)很知名,但恩平(ANPING)又是什么公司呢?因此公司名称或产品必须中英文并列。  虽然这是美式英文简历的写法,但在撰写中文简历时完全可以借鉴。  二、简历的不同形式  一般来说简历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时间顺序型  以时间为顺序列举出你的工作、学习经历。先列出你最近所从事的工作的职称,然后按逆时间顺序将过去的工作职称依次列出。通常所涵盖的时间不应超过十年。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从初级中学写起就可以了。  (二)职能.技能型  按照职能或技能而不是按时间段、工作职务或公司名称来编写简历,适合那些频繁更换工作,综合以往几种工作的技能用于新工作,或是新近经过再培训教育而获得新技能的人。  (三)复合型简历  复合型简历包括有职能.技能型简历的内容,随后是一个简略的时序型工作简历。复合型简历兼具以上两种简历的优点,适合于大多数求职者。它既能突出你的技能,又能提供过去雇主对你过去的工作经历的看法。  (四)按照地域分类的简历  从地域上可以将简历分为中式简历、港式简历、英式简历、美式简历等,但实际上都大同小异。大公司中比较流行的是美式简历,是我们重点参考的样式,美式简历往往只有一二张纸,具体格式不下十几种,有专门详细说明各种格式的书籍。   (五)美式英文简历的写法  美国大公司中比较流行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简历样本,下面介绍以哈佛商学院为主。  如果已经有工作经历,一定要把工作经历放在第一;如果您是刚毕业的学生,应该把教育背景放在第一。  1.页眉部分(Heading)。  (1)名字。有七种写法,但标准的、外资公司流行的名字写法则是将姓放在名后面,比如“李阳”写成YANG LI。因为英美国家姓在后,名在前。  有人用粤语拼写自己的姓氏。比如,王写成Wong,李写成Lee。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做法只是香港人的拼法,并不是国际通用拼法;第二是如果办护照准备出国,政府部门是不会批准使用粤语拼音的。因此,一开始就建议不用汉语拼音以外的写法。  另外有一部分人用外国人的姓,如Mary Smith,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你用外国人的姓,别人会认为你是外国人,或者你父亲是外国人,或者你嫁给了外国人。  起一个英文名字很常见,也很方便。因为对于诸如q、x或z的汉语拼音字母,老外很难发出正确读音。有叫王强的先生,英文名字是John Wang,中外人士叫起来都很方便。  (2)地址。虽然很多外籍人士都知道上海在中国,但如果你有上海的某种经历,在简历中还是要写上中国。不必用PRC,用China简单清楚。邮编标准写法是放在省市名与国名之间,起码放在China之前,因为是中国境内的邮编。  (3)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前要加国际区号和城市代号,如(86-10)。八个号码要在中间加一个“-”,如6505-2266。这样,认读拨打起来比较容易。区号后的括号和号码间加空格,如(86-10)6505-2266。这是英文写作格式的规定。手机号码要遵循国际流行的“3-4-4原则”,如“138-1358-1234”。  2.教育背景(Education)。  (1) 时间要倒序。最近的学历情况要放在最前面。  (2)学校名要大写并加粗。  (3)信头地名右对齐,首字母大写。  地名后一定写中国。如果是大城市,如广州、大连等,则城市后面可以不加省名。而像黄石、邯郸这样的知名度不高的城市,最好加上省名。  (4)学历。如果还没有获得学位,最好用Candidate for;如果已经毕业,可以把学历名称放在最前。  (5)社会工作说明。如果担任过班干部,只写职务就可以了,参加过社团协会,写明职务和社团名,如果什么职务都没有,写“member of club(s)”。社团协会,国外一般都用club。不必写年月和工作详情,有些可留待工作经历中写。  顺便讲一下几个职称的译法:  ①班长。国内流行用Monitor,但国外常见的是Class President,这样显得更国际化。  ②团支部书记。用Secretary也可以,但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如果应聘商业机构,背景中政治色彩还是少一些为妙。经常一个班就是一个支部,可以用class表示支部,那么class用Secretary不合适。在某种意义上,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二者的角色是相同的,不妨用Co-president。但是考虑到如果你写了President,当有人问班长时,他可能会不高兴,为处理好关系不妨谦虚一下,用Vice President。   ③副会长。用Vice President最合适。  (6)成绩。要给出在班级中的具体排名,否则不能给人深刻印象。  3.个人资料(Personal)。  (1)名称。有四种写法:  无论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还是个人资料,既可以首字母大写,也可以全部字母大写,还可以全部字母小写。关键是要全部统一。哈佛商学院标准格式是全部字母小写,这在美国主流商业社会中已沿用多年。  (2)语言。Native speaker of指母语;English as working language显得不非常流利,但是在专业表达方面没有大问题;Some knowledge of指会一些。没有把握的千万别写,因为在面试中,要测试语言水平是最轻松的,一旦被考倒,面试者就会认为通篇简历可信度很低。  (3)电脑。中国人爱用“熟悉(familiar)”。但在外国人看来,“熟悉”含义比较模糊,说明你不够熟练,不常用。如果使用很多,非常熟练,不妨用“Frequent user of”。完全没把握的,千万不要写。不要以为没有电脑,就不会考你。  (4)资格证书。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将注册会计师笼统地翻译成CPA,但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CPA,有些是互不承认的,所以一定要写上国别和考取年份。  一些业余爱好也可以写上,如钢琴考级。  TOEFL、GRE和GMAT最好不写,因为这就暴露了你试图出国,外资公司当然不愿充当无谓的跳板。但也有例外,如一些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如McKinsey、BCG、Bain、A T Kearney、Booz Allen以及华尔街投资银行等。他们会在北大清华这类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作Analyst(级别相当于科员),三年之后期满,一般都会去美国读MBA。若知道您已把TOEFL与GMAT考完,他们就不再担心您会在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去听课了。  (5)爱好与特长。写强项。弱的一定不要写,没有谁知道哪个面试人员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一旦是你的弱项,要你当场表演对你不利。  只写二至三项。因为极少有人在很多方面都超出平均水平。不具体的爱好不写,如sports、music、reading。这样的写法太笼统,别人实际上依然不知道你真正喜好什么,尤其是不能够确认你的水平如何。  (六)工作经历如何写  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工作经验很少,写不出太多的东西,如何把这一部分写得更丰满呢?  1.教育背景中写相关课程。  但千万不要为了拼凑篇幅,把所有课程一股脑儿地都写上。  2.奖学金一项写一行。  许多学生每年都有奖学金,这样可写出三四行,甚至更多。  3.拉长句子。  每个句子都可以加入一些词拉长一些。其实拉长并不难,难的是缩短。  4.自然地多换行,多写点句子。5.加大字号。  6.社会工作细节放在工作经历中,弥补工作经验少的缺陷。例如,您在做班长、学生会主席等社会工作时组织过什么,联系过什么,参与过什么都可以一一罗列。如果只做过一件事,那就应该尽量把它掰开了写,如领导过多少人,完成了什么事,起到了什么作用。  7.写上暑期工作。  作为大学生,雇主通常并不指望你在暑期工作期间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即使没有,就算是在父母的单位呆过几天,也不妨写上。这样也算是显得接触过社会,做过了一些工作。但您一定要能说上几句才写在简历上。否则面试时,恐怕会被问得张口结舌,显得很尴尬。  8.中学情况方面的内容不要写太多。  有的人中学经历辉煌,做过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但一般作用不大。当然,如果您在中学时得过国际奥林匹克比赛大奖或全国性大奖,自然不妨提上一笔。  9.五个避免。  (1)避免长句。  (2)避免缩写。因为外行人往往很难看懂。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3)适当写入“I”(我)。   (七)DV+简历  传统的书面简历在今天的数码时代未免显得有些沉闷,因此有些毕业生玩起了DV+简历的招式。  在2004年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中,电子科技大学的就业人才信息网专门增添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视频资料栏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热情都很高,如华为、浪潮、秦山核电站等一批知名企业早早地都加入了自己的视频资料。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成孝予教授说起网上视频来感慨颇多:“不少高校发布毕业生个人信息时,都是采用文字材料的形式,但这样的自我介绍文字有同一化的趋向,招聘单位很难看出好坏来,实际上也就往往是形同虚设了。放上声像资料,招聘单位对学生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的了解更具体,便于双方进一步的沟通。”  不过总体而言,对于视频简历这种形式,目前看还没有成为主流,如果条件和时间许可,可以尝试一下,但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第八节 面试攻略  简历投递之后,接下来就是面试。如何把握面试机会呢?  一、面试前的一周  了解你要面试单位的大致发展情况。对招聘企业或单位有所概念,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说对于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对大公司一样花费较多时间去了解的话,那么了解一下应聘公司的行业变化和该公司在当地的一般情况还是可以做到的。了解应聘企业有很多渠道:  (1)“一网打尽”。一般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站点,你只需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公司网站了。当然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应聘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  访问行业协会的站点。你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该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以及一些行业发展动态方面的最新消息。这能为你面试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2)关于应聘企业的、最有用的信息来自了解该公司内部详细情况的人:公司现有的员工以前的雇员、客户等。可以动用你的关系网,你的同学、校友、朋友中间有人与这家公司的员工或者客户有联系。这样,你就获得了一手资料。  二、面试前的一天  1.为避免到时迷路,了解清楚到面试地点的具体路线。  2.准备好现金、车票等一切使你按时到达面试地点的东西。  三、面试前的晚上  1.复习你对应征公司的了解情况和你的个人简历。  2. 大声说出你从曾做过的工作中所学得的相关技能,以及为什么你是应聘职位的最佳人选的理由。将要点记录在一张卡片上。  3.带上能证明自己业绩的资料,标出最引人注目的几项。  4.将个人简历、纸张、一支笔、套装和化妆盒(女生)放好。  5.不喝酒,睡好觉。 四、面试当天早晨  记得将面试时可能需要的资料带齐全,准备好你的简历和你所获证书或复印件。注意你的简历不要只带一份,因为面试者可能不止一个,一般五份就可以了。不要忘了带笔。携带文凭、推荐函等文件以便主试人查阅,并留意把这些文件有条不紊地折叠起来。以免临场慌乱,给主试者造成不好感觉。  1. 吃一顿好的早餐,精力充沛。面试前不要喝太多咖啡。喝太多咖啡会增加你的紧张程度,而且可能会有口臭。  2.温习卡片上所列要点。  3.在等候中注意观察该公司的办公室气氛。如果大家都穿牛仔服装并用随意的口气打招呼,你就知道自己在面试时不必太刻板。  4.女士不要带那些叮叮当当作响的首饰,珠宝、项链、摇摇晃晃的耳环、手镯要摘下来,只带装饰品。  5.西装应遵从三色原则,即西服套装、衬衫、领带、腰带和鞋袜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颜色。因为超过三种颜色会显得杂乱无章。更讲究的做法是,服装色彩最好是同一色系。东方男性在西装着装方面,尤其要注意:袜子颜色要和皮鞋颜色搭配,而不是与西服相配。不能在穿黑皮鞋时,却穿上白色袜子。黑白分明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协调的,但是在西方主流社会的着装搭配中却绝对是败笔。遗憾的是这种打扮的东方男人实在是太多了。正确的做法是穿上与黑色皮鞋相称的深色袜子。  6.最好不要穿新衣,因为新衣刚穿上,面试时往往会觉得不自然。  五、在面试的过程中   (一)走进去时保持站立  走进面试办公室时,除非对方让你坐下,绝对不要随自己的意思坐下来,而应保持优雅的站立姿势。  (二)良好的坐姿  坐下来后,全身放松,不需要正襟危坐。调整好呼吸,镇定,不要喘粗气。可以适当改变坐姿,用不着老是保持同一种姿势。避免交叉双腿,不要跷二郎腿。  (三)倾听并且发问  目光交流并不是直勾勾地盯着对方。当你想就某件事获得积极的回应,可以加入一个幅度不大的点头,外加诚恳的微笑。不要过于频繁的点头。  (四)忌语气词过多  不宜使用太多如“呢、啦、吧”等语气词或口头禅。  尽量避免和父母、朋友及其他亲戚同去面试,否则会给主试者造成一种信心不足、缺乏独立行事的不良印象。  不要随意套近乎。招聘者对过于自信或过分轻松的人都不太信任,有的人套近乎、过分随意,反而让招聘者反感。   (五)怎么介绍自己?  这是每个应聘者都应精心准备的内容。不少求职者回答这一问题时,显得琐碎、 口 罗嗦、没有条理。有的从上小学谈起,初中、高中、进厂、干什么工作、表现怎样等等,过于详尽;有的甚至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等家庭情况也详细介绍。  那么,应该怎么介绍自己呢?下面是一位求职者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我的经历非常简单。1985年,18岁的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招工进入某厂当上了一名车工。从此我从事切削十多年。其间三次参加全市车工岗位技术大比武,荣获两次第三名,一次第二名。去年企业破产,我下岗失业。下岗后参加过三个月的电脑培训,三个月的英语培训,取得两个上岗证书。听说贵公司招聘技工,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合适的人选,特意前来应聘。”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介绍自己简历时可以从参加工作时讲起,但不要拉得太远;经历中重点介绍自己从事什么工种,有何特长,凡与此无关的都可省略;能够显示自己优势的,可以讲详细些,而且与招聘内容联系起来。例如,三次参加技术比武获奖,两次参加技术培训,都显示了应聘者的技术水准,可以说正投招聘者所好。当然,介绍自己的经历中的成绩时,要注意口气,既巧妙地表露出来,又不显示出自我吹嘘的痕迹,给人以自信、谦逊、不卑不亢的印象。在应聘前的准备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六)工作经历:大学生就业拦路虎?  寻觅人才的企业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相当工作经验的跳槽者身上。企业每年都会接受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但几年之后这些“嫩鸟”的翅膀硬了,许多都变成“孔雀”飞走了。因此今天相当多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加高了门槛,热衷于挖别人的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培养人才的成本。  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在校的大学生也利用假期打工,希望能够增加工作经历。过去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去打工纯属不务正业,即使是社会实践也只应该限定在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的教育层次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打工弥补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七)不能无原则的谦虚  谦虚是东方式美德,但在西方式工作伦理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无原则的谦虚往往可能会成为求职应聘失败原因,尤其是应聘国外公司时的失败原因。  【案例】  小史是上海某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开发区一家美资企业应聘动力设备部经理助理时,公司考官问他:“你觉得你能胜任你应聘的职位吗?”小史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谈不上能胜任,但我可以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考官又带他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小史显得有点惊讶地说:“这么先进的设备,我还从没有见过呢,如果我能应聘上,一定好好学习,希望公司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但是最终结果是小史应聘失败。实际上,小史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扎实,在实习时也接触过类似的先进设备,完全有能力胜任动力设备部经理助理一职。只不过小史受“做人要谦虚”这一中国传统美德的熏陶较深,试图以谦虚博得考官的好感,没想到弄巧成拙。  因此求职者应聘面试时不能过于谦虚,而应实事求是,有多少才能、能否胜任应聘的职位以及其他工作,都应如实地表达出来,过于谦虚、客气是不行的。  (八)薪水期望值问题  有人以为薪水期望值越高,说明自己的工作能力越强,但又怕用人单位嫌自己“志大才疏”而落聘;填低了则担心被认为无所追求,胸无大志,陷入了两难之中。  实际上,并非应聘者的“薪水期望值”填低了,实际薪水就低。正常情况下,正规用人单位都会按自身的薪酬体系发放薪水。比较正规的用人单位要求填写“薪水期望值”,主要想考察应聘者对某个行业中某个职位的了解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应聘普通职位或自身竞争优势较弱,可以将期望值填得比行业内薪水的平均水平略低些,或填“面议”;反之,应聘中高级职位且自身竞争力较强,或应聘比较紧俏的职位,可以将薪水期望值填得稍高些,甚至可以面谈要价。  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被问及薪水期望值时,比较保险的做法应该是回答一个区间数,然后说根据业绩浮动。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给出一个绝对值,失去回旋余地的不利情况。   (九)如何在小组面试中“出彩”  许多公司为考察应聘者的领导能力、语言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常常将许多应聘者组织在一起就某个选题进行自由讨论,从中观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这种招聘方法叫做小组面试法或评价中心法。如何在小组面试中“出彩”呢?  1.大胆开口。  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胆小怯场,沉默不语,结局自然不妙。如果第一个发言,那效果就更好,给人的印象也最深。当然前提是组织好材料,否则反而弄巧成拙。  2.“有理不在声高”。  小组讨论中,当然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能得高分。语不在多而在于精,观点鲜明,一语中的。  3.尊重队友观点,友善待人。  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想抓住机会多发言,以便“突显”自己,但为了表现自己,对他人观点横加指责,显得缺乏团队意识,只会导致自己最早出局。  4.记录要点。  在别人滔滔不绝之时,掏出纸笔将其有关观点记下或加以分析,一方面为自己下一步分析他人观点做好准备。  逐一点评,最后总结,充当领导者。在讨论结束之前,如你能将各成员交谈要点一一点评,分析优劣,并适时拿出令人信服的观点,使自己处于讨论的中心,无形中便使自己成了领导者的角色,自然也就增加了自己的成功筹码。  (十)急问待遇  谈论报酬待遇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  (十一)报有熟人  “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我和××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不是可以在台面上说的。  (十二)限制你所要求的时间  你应该要求招聘者明确给你的具体应聘时间(一般20分钟即可),随后应遵守这个时间限制。  (十三)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日常沟通中身体语言传递着非常重要的信息。面试时要避免以下的不当身体语言———  手:不能忙个不停,诸如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等动作。  脚:神经质般不住晃动、前伸、跷起等,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  背:哈腰弓背,似一个“刘罗锅”。  眼:“正确的眼神接触”是既不要不正视面试者,也不是盯住面试者,而是根据面试情况点头、适当的眼神移动等。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行:手足无措,慌里慌张。  与面试官保持恰当距离:如果坐得太近,主考官会觉得侵犯了他的私人空间,若距离超过1.5米,又会显得你冷漠。可以叫一个朋友来感受一下面对面的距离。  (十四)面试时怎样握手  握手是重要的身体语言。手与手的礼貌接触是建立第一印象的重要开始,所以要使握手有感染力。以下几种握手方式是不可取的:  (1)用两只手。在与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双手握手会让人觉得你过于轻率、或者心存讨好之意。  (2)使劲用力。这种方式使人觉得你急于想得到这份工作,会让面试官感到不舒服。  (3)拉拉扯扯。握手时拉动面试官的整个手臂,或者用力过猛让他们全身晃动。这种握手只有和老朋友分别很长时间又重逢时才可以。  (4)长时间地用力握手。长时间地拖住面试官的手,显得过于紧张,容易产生你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错误印象。  (5)蜻蜓点水的轻触式。轻触式握手显得你很害怕而且缺乏信心。  (6)远距离。在对方还未伸手之前,就伸长手臂去够面试官的手。标准的握手方式是:  握手态度要坚定,但不要过分用力,双眼直视对方,自信地说出你的名字。适度有力地摇两下,然后把手自然地放下。可以先和同学练习一下。  (十五)求职者接电话  当您在寻找工作期间,必须去接众多的电话。接电话必须注意的几点:  要在电话的第二与第三声铃响之间拿起话筒,这既可松弛一下时间,也可避免给对方造成您就“坐”在电话旁的印象。在接电话时首先应进行自我介绍,如:“我是×××。”如果对方说出自己的名字时,一定要记住要直接去找他。  尽量与通话者保持同样的语速和语调,不能过快也不要太慢。通话时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要在谈话时翻看书籍或报纸。如果您在说话时未给予对方以应有的注意,对方完全可以感觉出来。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您方可打断对方的话语。  尽可能不去接另一条线路上的电话,更不能让对方久等,更不能在此时去找笔和纸。所有必要的物品都应放在电话旁。  如果您必需接另一条线路上的电话,最好不要超过10~12秒钟。您最好先询问对方是否可以等会儿,或您随后将电话打给对方。  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应经常使用一些词语,如“谢谢”、“请原谅,我未听懂,请重复一下”。要稍等片刻,让对方先挂断电话。  聆听面试者的问题、评论或者感受。人们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话胜于自己听别人说话。你应该通过总结、复述、回应面试者说的话,使对方喜欢你,而不是仅仅注意到你要说什么。  赞美时不要做得太过头。当看到办公室好看的东西时,你可以趁机赞美几句以打破见面时的尴尬,但不要说个没完。赤裸裸的巴结奉承很令人讨厌。在两句赞美之后要及时切入正题———工作。  讲话时有必要的停顿,这么做能使你显得是那种想好了再说的人。这种做法在面对面的面试时是可以的,因为面试者可以看得出你在思考而且是想好了才回答。但是在电话面试和可视会议系统面试时,不要作思考的停顿,否则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缄默。  (十六)填写应聘登记表应注意的问题  填写应聘登记表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不管你的书写水平如何,字迹工整是必要的。字迹潦草的应聘登记表成功率是很低的。  (2)填写完整,不要出现空项。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应聘登记表一般项目较多,填写时需要一定耐心,要知道每一个项目都是有用意的。  (3)准确填写通讯地址或电话号码,不方便的联系方式如学生宿舍电话最好不要填写,因为宿舍电话往往不容易找到你。家中最好装有可留言电话、或者提供手机号码。手机在找工作期间最好是除了晚上11点到第二天7点这一时段之外的时段全部开机。  (十七)如何观察应聘单位  应聘并不是一个单向活动,在等待面试时,可以留意观察该单位的一些细节,比如你进去后,是否有人接待是否安排在专门的会议室(对招聘的重视程度),是否让你等待很长时间而没人理你(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办公场所是否整洁(办公环境管理水平),员工谈话时是否大声喧哗(职业道德要求程度),工作者是否全神贯注(敬业水平),桌面是否凌乱(员工自我约束要求水平),洗手间是否干净(行政管理水平),相互称谓是否合理(人际关系管理水平)等等。通过这些小事和细节,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案例一】  毕业于广州某大学外贸专业的韦小姐,从报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聘广告,从广告看这是家不错的从事内外贸经营的公司。韦小姐向该公司投了应聘信。可是一个月后韦小姐才接到面试通知。作了精心准备后,她如期前往面试。当她满怀希望来到那家公司,进门后竟然没有人站起来接待她。过了不少时候,才有一个秘书模样的小姐告诉她,公司老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外出吃饭还没回来,让她等或以后再约时间。于是,她只好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等着。等待的过程也给了她一个观察这家公司的机会。她看到办公室凌乱不堪,资料文件堆的乱七八糟,有人抽烟,有人高声评论着昨天的模特电视大赛哪位选手最性感,有人在玩电脑游戏,还有小姐泡在电话里,与男朋友讨价还价晚上到哪里吃饭,甚至有一个来讨债的客户撞到韦小姐的手里。当酒足饭饱的老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回到公司时,韦小姐逃也似地离开了这家公司。显然,韦小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管理如此混乱的一个公司,不可能有前途的。  【案例二】  王先生被G公司录用为销售部经理助理,职务、待遇在面试时双方讲得十分清楚。不料报到时,人事部说过一段时间再签订正式合同。王先生找到老总,老总解释了一番,并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但王先生却感到心里没底,当即向老总表示自己不想干了。老总说,你不要这么急,过半个小时我答复你。半小时后老总告诉王先生,经过与人事部商量,决定对他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马上签订正式合同。不料王先生却说,谢谢好意,我决定不来了。  因为一家经营有方的企业,绝不会在管理上出现这种过大的人为因素。  (十八)面对询问隐私的尴尬如何处理  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都会遇到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你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吗?”涉及隐私的问题既让人尴尬,又难以回答,不少毕业生就栽在了这一关上。  有过面试经历的毕业生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劳动法律禁止问这样的问题,用人单位还是要从家庭出身直到“有没有谈恋爱”都要盘问。除了极少数素质低劣的招聘人员之外,公司的确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女生和男友天各一方,工作稳定性自然比较差,如果随男友离去,公司就得进行二次招聘;而且工作时往往分散精力和朋友煲电话粥,公司长途话费少不得上涨不少。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财力。公司更希望单身毕业生加盟。对此,只能结合要应聘企业的要求来灵活处理了。  (十九)如何回答:您最快多久可以来上班? 对此典型的回答有:  1.我最近还有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我希望能够在所有面试告一段落后,再决定哪一家公司最适合我,所以我想最快也要两个星期后。  2.我预计在6月30号离职,因为依公司规定员工必须在两个星期前提出离职申请,而且我也希望能将工作交接清楚,以免让公司造成后续工作执行上的困扰,所以我可以在7月1日到贵公司任职。  3.如果贵公司录取我的话,我可以马上提辞呈,原则上可以配合贵公司要求的报到时间。  选1的话,虽然是很实在的回答方式,但让面试官无法判断你对这个工作是否感兴趣,要想被录取有些困难。  选2的话,很棒的回答!让人知道你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充分表现出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且也给了面试者一个明确的可上班时间。  选3的话,很糟的答案。虽然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是希望求职者能够尽快上任,但你若因为找到新工作,就可以随时离职的话,难保到时候对现在应聘的公司也来这一手。  (二十)女性面试敏感问题  用人单位在聘用女职员时,常担心其婚姻和家庭会影响工作,所以面试时往往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求职是否成功。向求职女生推荐几种应答方法,供参考。   1.家庭和事业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无论真实想法如何,最好抱着工作至上的态度  回答:我会结婚,但我认为工作对现代女性来说越来越重要。比如说家庭内部地位很多情况下与女性收入与社会地位有关等等。而且在不同时间阶段,两者关系是不同的。  2.婚后你是否计划在近期内生育?  回答:我很重视自己的事业,因此我的决定以不影响我的工作为前提,我相信我的丈夫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3.你对倒茶、扫地、复印资料等琐事怎么看?  回答:只要工作需要,我都会认真地做。然后举一个例子比如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是扫地的清洁员等,我很难达到鲍威尔的成就,因此做这些琐事更加没有问题,更显得有说服力。  4.如果公司派你到外地出差,你的男友不同意你去,你该怎么办?  回答:公司安排我出差,是工作上的需要,我和我的男友都是热爱工作和事业的人,相信我的男友会支持我。如果他不同意,我会说服他。  女性求职者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问题。因为不可否认,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是普遍存在“歧视”的。  (二十一)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要有具体计划,不能只有目标没有计划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五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五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如何去具体实现?”应试者常常无言以对。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做的技能发展计划。  (二十二)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回答:没有。这种回答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弱点和挫折,这才是招聘者最感兴趣的内容。   (二十三)被“引君入瓮”  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总经理要求您在一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如果你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那么就是上了圈套。实际上在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当然如果被录取之后实际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情)。  (二十四)答笔试题,首先快速将题目扫描一遍  某公司准备招聘总经理助理一名,广告见报后应聘材料便如雪片般地飞来。有30人被通知参加笔试。试卷上试题是这样写的:综合能力测试题(限时两分钟答完),请认真阅读试卷。   1. 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姓名。  2. 写出三种热带植物的名称。  3. 写出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4. 写出三座外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不少考生马上就动笔“沙沙沙”地在试卷上写起来,考场上的空气因紧张而显得有些凝固。五分钟后,除了有四五个人交试卷外,绝大多数人都还在答题。此时人事经理宣布考试结束,未交试卷一律作废,考场上顿时像炸开了锅,人事经理面带微笑地说:“请诸位再仔细看看试题。”众人仔细观瞧,只见后面的试题是这样的: ……  14.写出三句常用歇后语。  15.如果阁下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1、2、3题。 结果还用说吗?  (二十五)如何拒绝公司  面谈从头到尾,你都有说“不”的权利,工作一事事关重大,绝对可以拒绝。但是当你不想再谈下去的时候,要尽快和有技巧的表示拒绝,免得浪费彼此时间。如何在面谈时,给自己留退路,给对方留面子,可谓是一种艺术。  1.“我在现在做的案子还没告一段落,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做完。”其实你是说:“你开给我的条件不够吸引我。”  2.“我想在这个阶段,我对这份工作还不是很确定,我不想让您浪费太多时间在我身上。”其实你是说:“我对这份工作没兴趣。”  3.“这份工作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我很熟悉的,但我真的很想尝试一点不同的挑战。”其实你是说:“我对这份工作没兴趣。”  4.“我从来没想过有尝试这方面的机会。我把全部心力都放在目前的工作上。或许我应该多留意其他的机会,只是您这个职位对目前的我来说,有点超出我熟悉的范围了。”其实你是说:“我对这份工作没兴趣。”  5.“我对这份工作很有兴趣,但是我还是得和家里商量一下。”其实你是说:“这份工作不够吸引我,我还没办法决定。”当你无意谈下去时,自然没有叫家人搬家的打算,所以这么说,不但可以把回复对方的时间拖长一点,也不致斩钉截铁地拒绝对方,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6.“我以后会考虑这样的机会,只是现在不是适当的时候。”  7.“我希望以后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其实你是说:“目前我必须考虑钱的问题。请你先解释一下这份工作的待遇好吗?”  (二十六)听懂招聘单位的弦外之音  正确理解各种招聘外交语言,可避免无谓的等待和把握机会。招聘者收下你的应聘材料后,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对你感兴趣的程度。  1.“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会通知你的”。一般情况下是表示对你兴趣不大,尤其是事隔多日后当你打电话去招聘单位问询时得到如此回复。  2.如果对方在翻阅了你的材料后,说声“是否可以谈谈你的要求和打算?”表明对你有了初步的兴趣,看你如何表现。此时,千万不能王婆卖瓜,表现得过分热切,造成对方反感。  3.在面试中也许招聘单位会对你讲“如果叫你到别的岗位,你愿意吗?”这其实是向你发出了一个信号:你应聘的岗位也许已名花有主,但招聘单位对你颇有兴趣。面对这种提问,你应当迅速做出反应。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单位,你对新岗位又有一定的把握,不妨入门再等待机会;如果对方情况一般,新岗位又很难接受,就婉言谢绝为妙。  4.面试后的等待是最难捱的日子,没有经验求聘者往往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其实,在面试时招聘单位的意向就多少有所表现。如果面试时只是例行公事式的问答,你还是寄希望于别处为妙;如果对方问得较多,尤其是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那么希望较大。  (二十七)面试结束后,不要忘记了给面试画上圆满句号  即使你自己觉得面试不是很成功,但是一些礼貌上的问候也是必不可少的,诸如“谢谢公司给我面试机会,希望能够到公司工作”之类的话。 第九节 如何避免就业陷阱  首要的第一点就是去职介所时,一定要确认其是否具有劳动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没有的即为非法职介。如遇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部门反映,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所收职介费可退还给本人。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能人”。东北新闻网2003年8月3日曾报道,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收电费合同工,靠吹嘘“和某领导认识,可以安排学生到公安、税务等部门就业”,骗取了八名大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先后收取活动费近20万元。  (一)虚假招聘广告的识别  面对扑朔迷离的各类招聘广告,求职者应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招聘信息广告中有这样两则广告:  外商独资企业操作工,每月1200元加餐;行政文员男女不限,中专,每月1300元加奖金(带薪培训,免费提供工作餐,签合同上双险);富康车司机,每月1400元外加提成。  面对如此诱惑,很多人都怦然心动。但是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操作工加餐每月1200元,其实包括了基本工资500元以及加班费、误餐费、效益提成等等。其中除了500元的基本工资能始终拿到手之外,其余薪酬部分的解释权都在用人单位,换言之能够拿多少全在用人单位决定。一些招聘大会上,不少用工单位和求职应聘者直接集中面对面洽谈。求职者花5~10元钱买门票入场,就可与到场招聘单位代表直接对话。与会者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一些职业介绍机构利用了这种方式,编造了许多根本就不存在的招工单位以及工作轻松、高工资、高福利的招聘岗位,借机引诱大量求职者掏钱买票入场。  还有一些招聘会打着“知名企业”、“外资企业”等幌子招揽求职者,细心的求职者稍一用心就会发现,所谓知名企业、外资企业就那么几家,其余的都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  在很多城市的公共汽车站牌或电线杆子上,经常能看到类似诱人的招聘小广告。“本酒店因业务需要,现对外招聘男女公关,总体素质好,经面试合格后即日上班,月薪万元以上,外加提成,欢迎加盟。”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公关”往往是提供色情服务的陷阱。  (二)招聘陷阱何其多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一些设陷方式,我们将其罗列于此,希望求职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1.招聘职位名不符实。  不要被职位名称的光彩迷惑,比如“经理助理”、“市场总监”等等,要先弄清楚公司的真正规模,职位工作的实际内容。  【案例】  小文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优越条件招聘编辑、记者,寄去简历后她很快收到面试通知。面试时发现这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代理几家报社的信息版面。她于是提出只做单纯的编辑工作,不拉业务,经理爽快地答应了。然而等到正式上班以后,小文才发现所有业务员名片上的头衔都是编辑、记者,拉不来业务就没有提成,做单纯文字编辑工作只能拿到非常少的底薪,而且公司承诺的福利保障都很难实现。勉强干满一个月,小文便又加入了求职大军的行列。  2.以招聘为名,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成果。  张先生、李先生、刘先生都去应聘一广告公司的文案创作。负责人在面试后又要求笔试。笔试时先是一些有关广告行业的基础知识及一些智商测试题,然后是按要求为某项活动创作一个方案。负责人说:“我们只招一名,待我们研究后再做通知。”而事实上,三人并无一人被录用。他们的文案却理所当然地被公司拿走了。  3.借招聘会宣传企业形象,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头攒动的人才招聘会不仅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相互接触的场所,也为企业展示形象提供了绝佳机会。有的用人单位为打响企业知名度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大张旗鼓地打广告、发消息,宣称要以若干年薪、可观待遇招聘“副总经理一名”,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可能也会煞有介事地组织几场面试或评选,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或者就任的副总经理根本就是早已内定了的,这样的招聘活动纯属炒作。  4.开出深具诱惑力的薪酬,欺骗对薪酬行情不了解者。  同一公司长年累月在报章刊登广告,仿佛永远请不到合适的员工。请注意这可能是某些公司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一种招数。  保证年薪在多少之上的字眼,通常出现在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行业。最后是否能实现,需视你的表现及能力。  附加“急聘”、“大量求聘”字眼,表面求贤若渴,实则超员招聘,短期内再择优汰劣,白白“剥削”试用期劳力。  设置陷阱的骗子一般为非法的职业介绍所和皮包公司。他们往往是在公共汽车站、火车站、人才市场、人行天桥、公共电话亭、甚至是公共厕所等公共场所张贴招工启事,启事的内容往往很简单,然后留有一个固定电话号码或者用储值卡办理的手机号码。更大胆的骗子则直接走上街头巷尾、进入10元店,以老乡的身份给人“介绍”工作。当求职者吃上诱饵后,陷阱就出现了。这些陷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陷阱一:打着职介所的牌子骗财物。非法职业介绍所确实给你“推荐”了一家公司,并且求职者也拿到用人单位的联系电话,电话打过去,用人单位也很热情,并“热情”地说“赶紧带行李过来上班”。这时候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就交纳了中介费。然而,等求职者去用人单位上班的时候,却被诸如“你怎么这么迟才来报到啊,我们已经招满人了”的借口拒之门外。等求职者再找回非法职业介绍所,骗子则以“介绍已经成功,用人单位不要人,那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为由拒退介绍费。  陷阱二:有些公司招工时让求职者交纳一定的押金(通常被说成“试用期的食宿费”)之后,又说要收取种种费用(比如服装费、工卡制作费、培训费、员工宿舍管理费等)。等求职者交纳这些费用“正式”上班后,才发现吃住都很差,工作任务指标根本无法完成,久而久之,求职者不得不辞职离去,同时也白白丢掉押金和各种费用。  陷阱三:不法用人单位为减少工资支付,一直在试用期内用人。本来说好是一周的试用期,但一周后又说你工作做得不好,试用期要延长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干到最后,要么找茬儿将人辞退,要么到期“请”求职者走人,让人投诉无门。  陷阱四:一些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交出身份证、毕业证以及一定数额的押金。打工者对用工单位不满意要求辞职时,用人单位又以不退抵押物要挟,使求职者进退两难。  陷阱五:一家公司打出“高薪诚聘兼职业务员,月薪上千元”的广告,告知应聘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社会关系网来给公司推销产品。随后,负责人要求应聘者购买200元产品,卖给亲友或自己使用。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传销。  陷阱六:一则招聘歌手、演员的广告,面试后老板告知要经过三个月培训才能推荐工作,培训费用是1000元。实际上老板是靠收取培训费赚钱,而不是真的招聘歌手、演员。5.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  这似乎是一句很可笑的老话,但是悲剧不落到自己头上,很少有人重视这一点,尤其是女生到外地找工作时特别要小心,下面就是媒体广泛报道的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麻醉药物骗人钱财  2003年2月21日傍晚18∶00左右。某公司一员工行走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上,马路边的众多推销人员不断向其递来传单或宣传资料;某员工出于礼貌便接了几张传单,但当其拿着那几张传单数分钟之后,忽然觉得头脑昏眩起来,继而感到头前所未有地痛。该员工感到情况不妙,急忙跌跌撞撞地走到文明路口,拦了出租车直奔附近的省人民医院。医院诊断,该员工是由于接触或吸入了一种混合性麻醉药(学名:达克罗宁,医生称如果过量可能导致死亡)而导致以上症状。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未遂事件,一些不法分子向路人发放预先喷上类似以上麻醉性药物的传单或宣传资料,然后锁定一些目标(特别是女性),紧随其后。一旦药物发挥作用,不法分子便伺机对事主进行抢劫。 建议:  1.避开街头派发的传单或宣传资料,特别是黄昏、夜晚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女性尤其要警惕。  2.万一您误接了上述资料,并感觉身体不适,请立即向就近的警察求助尽快就医,可借鉴上述员工的方法,打车离开。【案例】广州火车站和几乎被拐的女生  时间:2003年3月3日  地点:南方某城市火车站广场  人物:一个刚毕业涉世不深的女孩  今天下午,我的一个同学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师妹去深圳找工作没有找到,要从广州回家。让我帮忙请她吃顿饭,把她送上回家的火车。我答应了,然后根据同学留给我的电话,马上和她联系,电话打后她告诉我现在已经进站了。我住处离火车站比较远,接站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问她以前在广州站下过车吗?她说,每次去深圳都要在广州下车,她问我住哪,她下车后直接打的来找我。我听她的口气很自信,而且是大白天,我就同意了,然后告诉她一个广州很有名大厦的名字,告诉她我在那下面等她。  女孩出站后发现手机没有钱了,而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时她在车站广场上发现了IC卡电话机,她想先给我说一声手机没钱了,然后问问我穿什么衣服,于是她便拉着行李箱走到一部话机旁边。   她绝对没有想到,一个阴谋悄悄的向她逼近。她把箱子放在身前,开始拨电话了,这时她后面站了一个男的手里拿着卡,好像在排队打电话。正当她刚刚把我的号码拨完,突然后面那个人伸出手,“啪”的一声把话机压簧按了下去,电话没有接通。女孩转过身很气愤地看着那个人,那个男人立即满脸堆笑,连声说对不起!然后告诉女孩,你按重播键就可以了!这个阴谋像一张网此刻已经张开了!女孩满脸疑惑的按了重播键。这次通了!但是另外一个陌生的声音。女孩问:“××在吗?”那个声音回答到:“对不起,他刚才有急事出去了,连手机都没有拿,他让我去接你”。女孩又问“他不是让我打的去××大厦吗?”那个声音:“是这样子,我们有车,现在我们去车站接你,你到车站旁边的××等我!”然后电话那边挂了。  这时一直站在女孩身后的那个男子说话了:“我知道××这个地方,离这儿很近。刚才不好意思啊,为了表示歉意我送你去那里吧。”说着就拉起女孩的行李,这时可怜的女孩傻乎乎的相信了,跟着那个男子走,还不时的给那个男子道谢!  当走到流花车站旁边的时候,那个男子好像遇到了一个熟人,打了个招呼。那个人笑嘻嘻地说:“行啊你,这么靓的都搞得到!”那个男子立刻板起脸,骂了一句。这时小师妹突然间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稍加思考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她的腿都软了,但是那个人拉着她的行李,而行李里面装着她的学历学位证。小师妹装作很关心的说,你看你累得满脸是汗,给擦擦汗吧!说着递过去一沓纸巾。那个男子装作很憨厚,一边说这里过去就到了,一边接过纸巾,把行李放下开始擦汗。小师妹这时拉起行李,像疯子一样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救命啊救命!”那个男子也反应过来开始追,人很多小师妹跑不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保安从前面听到喊声跑了过来,跑到小师妹跟前问怎么了。可是我那可怜的小师妹已经神经高度亢奋了,根本不理保安还是一直跑。但是那个男子已经不敢再追了。  最后我终于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孩拉着行李朝我走过来了。我赶过去,问她是不是××。她用近乎呆滞的眼神死死盯着我,要我出示身份证。幸好我的身份证总是放在钱包里面随身携带。看过之后,她接过我的手机,给我那个同学打通电话让我接。之后又拿过电话,给我同学说了几句。挂机之后,拉着我的胳膊好一阵哭啊!  从来没有见到女孩子掉那么多眼泪,当时真把我吓坏了。过路人纷纷侧目。没有办法,我只好带她回到我的住处,到家里我让她洗了把脸给她倒了杯茶,她的情绪才稳定下来,这时眼睛已经哭肿了。歇了一会她让我带着她去东站上车。于是我带她到东站买了火车票,一直把她送到硬卧车厢安顿好。然后在她感激的眼神中下了车,她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再也不来这里了!  女生注意:那部IC电话是被做了手脚的。据称武昌、成都、西安火车站都有这样的事情,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然不久以后你就很可能出现在河南或者陕西山沟某一个穷山村里面,成为一个老光棍的第一任老婆!到陌生城市应聘,一定要有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6.避免招聘陷阱须知。  很多行骗者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上当的却不是少数人,否则这些骗子也不能够长期生存。如何避免招聘陷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信誉可靠的人事顾问公司代为筛选。  (2)要求公司列出详细的职位描述。  (3)明察暗访公司实力,或者应聘时注意一下。  (4)查看一段时期内的招聘广告,频率过高者,不要付出太多心力,也不要抱以太大期望。  (5)事先衡量固定底薪是否达到自己的基本要求。  (6)应聘销售业务类职务,不要仅仅因为高额的利润或提成轻易受骗。求职者请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越是容易得来、报酬越高的工作越需要留个心眼。  (7)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都属于非法行为,遇此情况只能说明招聘单位不可信,趁早另谋高就。  (8)在阅读招聘广告时应抱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不要轻信招聘单位的承诺,没有写进合同之前都是不可靠的。  (9)用人单位也无权向求职者索要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历证明等作为抵押。  人才市场作为服务机构,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能,在前期只能严格审核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质。若求职者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再次强调不要过分沉迷于“求职技巧”  面试是找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征者能否成功被录取,面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很多求职者往往会花很多的心思学习怎么提高自己的面试技巧,甚至参加有关面试技巧的指导和培训。笔者认为,如果说有技巧,也就是所有应聘者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有的面试技巧指导过分具体,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总之,了解面试技巧是必要的,但不要一味机械地搬用,反而弄巧成拙。  (四)附录:招聘典型试题集  关于招聘典型试题,美国人布莱尔·沃森编著的《世界500强面试题》一书很有代表性,作者布莱尔·沃森25年来一直担任世界500强公司的面试官,该书已经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有兴趣的话不妨买来一读。在这里,我们只列举一些典型的面试试题。  (五)不宣而考的考题  很多企业出一些怪题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以便掌握应聘者某些方面的素质情况。这里举一些实例供应聘者参考,以便面试时遇到类似怪题时,免得因摸不清意图,措手不及而被淘汰。  有一家食品公司招业务员,老总特意留下十位初试入选者吃午饭。下午复试时,午餐交谈甚欢的三位应聘者中选,而食不甘味的另七位却全部名落孙山。这位老总事后解释说,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否则是做不好业务员工作的。因此在参与招聘单位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处处留心招聘单位在暗中测试你,争取成功。  (六)“暗藏杀机”的考题  面试开头的问法有许多种,有的在求职者毫无知觉的前提下就会探到许多有关的信息。例如:“你是怎样来我们这儿的?”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对交通路线的熟悉程度及对诸如机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这种题目对销售、外勤等人员的求职者提问的可能性较大。1.分拣跳棋子。  有的外企在招收员工时,为测试应聘者的手脚灵活程度,给每个应聘者放一堆跳棋子,要求其在一分钟内挑出混杂在一起的五种颜色的跳棋子,并按各色分别排列好,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要求完成,即被淘汰。  2.看图说话。  有的外企在转动的机器上装上彩色图画,画面上有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在应聘者面前按一定的速度移过,要求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以测试应聘者的反应能力。  3.冒着烈日长跑。  有一家外企从应届技校毕业生中招一批员工,面试时,要求应聘者冒着烈日,跑到近郊一座山再返回,以测试应聘者意志、吃苦耐劳精神。有的应聘者投机取巧,未跑到目的地就返回;有的应聘者虽跑到目的地,但在返回途中搭乘出租车;少数应聘者按规定跑回。录取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4.雨中打伞。  一家外企招聘员工时,要求应聘者冒雨到附近指定地点然后返回,但只有一半的应聘者发到伞。结果,独自撑一把伞者被淘汰,而风雨同伞者则被录用。  IBM代表性考题  1.Describe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past4~5years?2.What are your short&long term career objective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deal job for you?  3.Why do you want to join IBM?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contrib-ute to IBM?  Hongkong Bank代表性考题  1.Please state why you chose to follow these activities and how they have contributed to your personal development.You may wish to give details of your role whether anyone else was involved and any difficulties you en-countered.  2.Please state how you have benefited from your work experience.3.How much is your present monthly salary including allowances.  4.Do you need to compensate your present employer if you resign?If so,please give details.  5.Other than academic success,what has been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to date?What do you see as your personal strength,why?  6.Please state why the position you have applied for is appropriate for you;Why you have selected HongKong Bank and what your career objec-tives are.  P&G(宝洁公司)代表性考题  1.Describe an instance where you set your sights on a high demanding goal and saw it through completion?  2.Summerize a situation where you took the initiative to get others go-ing on an important task or issue,and played a leading role to achieve the  results you wanted.  3.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 had to seek out a relevant informa-tion,define key issues,and decide on which steps to take to get the de-  sired results.  4.Describe an instance where you made effective use of facts to secure the agreement of others.  5.Give an example of howyou worked effectivelywith people to accom-plish an important result.  6.Desribe a creative.innovative idea that you produced which led to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 of an activity or project.  7.Provide an example of how you assessed a situ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y focusing on the most important priorities.  8.Provide an example of howyou acquired technical skills and convert-ed them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A.T.keaney代表性考题  1.Describe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past4-5years?  2.What are you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areer objective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deal job for you?  3.Why do you want to join A.T kearney?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contribute to A.T kearney?  4.Why are you applying for a position at Arthur Anderson?5.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of our firm.6.Describe your hobbies and interests.  Shell company(壳牌石油公司)代表性考题  1.How wold your colleagues.classmates describe you in five words?On what evidence would they base this assessment.  2.If you are asked to recruit the best graduates for shell,what would you do to attract them?What would you do to select them?  3.Describe a new activity that you have initiated and implemented.  Please highlight your role out.  4.Please describe your outstanding non-academic achievements.  5.Please describe any other significant activities you have been in-volved in including organizing people.  6.Imagine that Shell has found oil in an inland province of China,near a large river.You are responsible for planning how to transport the oil to the coast thousands of miles away.What are the main issue you would consider,and what would you do?  香港电信笔试题(针对技术类职务)  1.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llowing java related technolo-gies:servlets,JavaServerPage,JavaBeans,Enterprise JavaBeans,how do you think these technologies are work together or are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et-based application?(25marks)  2.In your opinion,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advantages or benefitsof using an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software development?how do you think those benefits can be achieved or realized?(15marks)  3.In designing your classes,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inheritance and aggregation which do you choose?(15marks)  4.How would you work around the lack of multiple inheritance feature in Java?(15marks)  5.What would you consider to be the hardest part of OO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why?(10marks)  6.How do you keep yourself up to date with the latest in software te-chonogy,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software development?(10marks)  7.What si your career aspiration?Why do you think this E-Com-merce Development Center can help you in achieving your career goals?(10marks)  (1hr,answer in English) 求职网站推荐:  1.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http:..www.myjob.edu.cn.  2. 中华英才网。  3. 国家人才网。  4. 希望求职的省市人才网站。  4. 国内主要商业人力招聘网站,如http:..www.5ijob.com等[第七章 职业生涯技巧]  职业生涯和任何人类活动一样,都存在一些技巧性的内在规律,这些技巧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不亚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的“如何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这一句话的含义所在。本章就此做一些介绍。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设计技巧  一、设计原则  (一)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航标  曾经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调查确定30名刚参加工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另外找了层次相当,选择热门行业,计划等有钱后再干自己喜欢工作的30名毕业生进行比较。15年以后,选择自己喜欢工作的大学生,大都成为单位主管、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富翁,只有2人业绩平平。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热门行业的岗位的30名毕业生,却只有2人在工作领域达到了预期目标。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你怎么能做好它呢?   (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某名校王飞同学,进校后勤奋苦读,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准备报考研究生,而同窗室友纷纷过级考证赚取毕业求职本钱。  到研究生临考之前,他一直没有找工作,而同窗好友一个个都有了比较好的毕业去向,王飞开始对自己考研的决定感到怀疑起来,自问我不比他们差,为什么不能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呢?于是他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备考,转而留意起就业信息,最后也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工作两年后,王飞开始不满意这份循规蹈矩、缺乏创造与活力的工作。于是,他开始准备考研究生。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了,备考进度缓慢,两年时光蹉跎,他再没有了当年在大学校园时的激情和专注。“当年我干吗非要去找工作呢?”他很懊恼,“凭我在大学里的优异成绩,本来是可以考上研究生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丁有一句名言,相信很多大学生都熟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做出人生重大抉择之前,多倾听他人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但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轻易动摇,更不要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选择。  二、设计步骤  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和谐统一的人是幸福的。生涯需要规划,成功需要统筹。  (一)了解你自己是成功生涯设计的基础  一直以来,对自己了解得越多,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剑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经理,每当他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工作经历等内容。而他的上司在和他谈话超过十分钟后就表现出不耐烦,常常打断他的话。剑感到很苦恼。后来,剑经过自我诊断,得知自己属于表达型的人,而上司则是支配型。在沟通时,他喜欢滔滔不绝,而上司希望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问题所在。此后,剑的工作汇报简明扼要,与上司关系也改善了。关于认识自己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三章。   (二)大海航行靠舵手,人生成功需目标  如果你不知道你将往哪儿去,那你肯定也去不了哪儿。目标是行动的依据,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如果没有了横杆,运动员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去跳。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搞清楚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主要人生目标,应该是一个终生追求的方向。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人生规划,至少要能够回答下列问题:  1.我要在5年、10年、20年内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2.我要在5年、10年、20年挣到多少钱。  3.我要在5年、10年、20年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确定目标须符合以下原则:   1.目标清晰、明确。  2.目标富有一定弹性,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结构、经历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无法实现已有资源的正迁移。  3.目标有一定挑战性,不能轻松实现。  4.正确的目标是“用尽全力能摘到的桃子”。  5.目标符合自己的特性与内在的需要,能自发产生激励作用。   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方面要求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生涯目标。   (三)行动才会成功  我国现代诗人臧克家(1905~2004年)在闻一多先生被暗杀后,写作的一篇纪念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这样写到闻一多先生从事学习研究的身体力行: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在职业生涯中,规划固然重要,行动更重要。只有在行动中才会发现存在问题,进而改善之。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四)做出选择之后别轻易放弃,不要频繁跳槽  很多人在选择了单位和企业后,短期内没有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与此同时看到许多朋友和同学都开始“飞黄腾达”,便萌生去意。殊不知,机会往往就在他离去之后就来临了。而轻易放弃本身也是对自己以前选择的抛弃和不自信。  李建伟毕业于一个很普通的专科学校,毕业后去了浙江萧山的一家民营企业。与他一起同往的还有浙江大学、杭州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李建伟在熬过了车间半年的“染缸染房高温水煮”日子后(那段时间体重下降了近20斤),被提到总裁办公室当副主任,一同提升的还有人事主管B君,而其余的受不了如此“虐待”的毕业生,早已纷纷离去。再经过一年半后,B君熬不住民企的用人机制和氛围,看不到晋升前途(依然还是人事主管),同时外面的机会不断地向他招手,于是也“人往高处走”了。然而,半年后李建伟就坐上了总裁办主任的位置,并且还兼着人事部主任。如今的李建伟身为集团下属房地产公司老总,早已经“五子登科”了。而同时进去的那些高才生们包括B君却依然还在全国各地为生存而奔波着。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选准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从南辕北辙的故事中就可以体会到这个道理。如果方向错误,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达到你预期的目标,甚至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选择时必须把握好这样的基本原则:好行业不如好企业、好企业不如好老板、好老板不如好上司。就是说,只要你所在单位、企业不是太差,领导、老板不是太坏,而且你虽然不是很聪明,但能力超过平均水平哪怕只有一点点、工作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那么只要你能够呆下去,最终也就会获得提升。此话粗看可谓不可理喻。然而细细一想,再对照现实中的朋友或同事来看,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就像掘井人的故事一样。掘井人到了一个地方拼命地挖,可是挖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见不到水,于是又换一个地方挖。殊不知,只要他再坚持挖几下,就可以见到水了。现实生活中,比较有能力的人往往对自己也看得过重,常常期望在短期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常常过于急躁,欲速则不达,反而失去了本可以坚持一下就会得到的东西。  如此说来显得抽象,不妨这样来量化表述:  一般来说,在企业里除非环境实在太恶劣,应该坚持一至二年,才有跳槽资本;在政府和高校,由于组织结构比企业稳定得多,排除关系网等因素,至少要坚持三至四年才可能有晋升的希望,即使你比较出色也是如此。在此期间可以建立关系网以及潜心提升专业水平,等待机会来临的时刻。  第二节 办公室技巧  办公室工作,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每一个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复杂或单纯,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如何积极地展现自己,妥善与自己看得顺眼或看不顺眼的人融洽相处,达到真正的沟通呢?  一、与上司相处的技巧  如今,学会如何与上司相处、周旋真是门大学问。学会当群众,不仅是领导的任务,更是下属的任务。领导不会当下属,还可以继续当领导;可群众如果不会当群众,该如何是好?  很多人清高、自尊,怀才不遇满腹牢骚,原因或许在于他.她不会当群众,经常忘记自己到目前为止还是下属,忘记上司是领导。理论上说,领导应该无私,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实世界当中下属却不可能去要求领导应该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司批评我们迟到,我们千万不要纠缠于上司自己也迟到———上司自己迟到的时候他不会有感觉,群众迟到他才会有感觉。  我们更不能要求领导公正无私。我们只能要求自己,我们不能拿下属的标准要求上司。千言万语即上司的上司可以要求他,而上司的下属却万万不能要求他。那么,作为职场新人的你如何与新的上司相处呢?  1.态度积极,主动接纳。  无论内心对上司安排的任务有什么样的看法,都要积极主动的完成。  2.把握机会,有分寸地与上司交流,增加领导印象,消除可能的误会。  当上司征询意见和看法时,请尽量使用客观的数据和事例,不要将自己不能肯定、道听途说的内容和上级讨论。  3.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上司策略性相处呢?  (1)对于唯才是举的上司。有眼光的领导特别欣赏有才能的下属,那么祝贺你,尽情施展你的聪明才智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表现得过分积极,否则上司会以为你和他争饭碗,那么哪怕再好的计划也会被他否决。当然,无论如何爱才,前提是“才”不能威胁到上司本身的地位,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无法克服。  (2)对于大权独揽的上司。这种上司除了爱对下属的工作吹毛求疵外,最叫人受不了的是他们什么事都爱亲自插手,不放心手让下属去独当一面。  当这样的上司交给你任务时,绝不能抱应付差事的心理。一定要在事前问清楚他的要求、工作性质、最后完成的期限等等,并要及时向他汇报进度。让他感觉到,你是一直在他的指挥下工作的。虽然这样的上司比较麻烦,但是只要你愿意费点心思,还是能和这样的上司相处好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没有必要与其争执。  (3)对于不体恤民情的上司。你的上司也许是个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的人,他缺乏责任心,从不体恤“民情”,疑心很大,让下属满腹怨言无处可发。但要记住,千万不能向其他部门的同事诉苦,指责上司的不是,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如果一不小心传到上司耳中,只能使得你与上司的关系更加紧张。更为严重的是其他原本和上司关系不是很好,从内心比较倾向你的领导们也不会向着你,因为和一个不喜欢的同级同事比较,他们更不喜欢一个背后中伤上司的人。  那么,难道就该忍气吞声吗?当然不是。你可以事先分析一下上级的性格是否属于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并预计一下他的反应,然后选择一个合适时机不卑不亢的向上司表态。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天有1.3的时间都要在一起相处的上司难免不与自己有种种性格冲突。所以,无论如何知己知彼是极其重要的,在表现自己之余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上司融洽相处,因人施事,才会有好果子吃。  4.恰当的奉承不失为一条金科玉律。  据说拿破仑当年最讨厌别人拍他的马屁,所以喜欢谄媚、奉承的人也绝难受到他的重用。有一次,随从之一对他说:“将军:你是最讨厌别人对你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也不错!”  事后拿破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句最好的马屁,而自己竟笑着接受了。于是颇为感慨地叹道:“讨厌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  记住,喜欢听取别人的赞美是人的天性,因此对上级恰当的、不过火的赞美也是非常有用的一招。但必须是恰当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二、与同事相处的技巧  良好的同事关系能让你在职场生涯中多一分帮助,少一分阻力,多一分舒缓,少一分紧张,多一分愉悦,少一分烦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往往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  (1)对同事的工作业绩及时表达出你的认可和敬意,当他们难以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愿意予以帮助和支持的友善。  (2)避免与同事在私人感情上交流密切,走得过近,上司们都不希望属下帮派林立、人心各异。  (3) 同事,避免咄咄逼人,招致他人反感。  (4)不要拒绝同事善意的关心和帮助。  (5)适时表达出希望与同事一起面对工作困难和挑战的意愿,即使你能独自创造良好的业绩。  (6)积极参加同事之间的团队活动,善于与同事分享工作中的快乐,并承担适当的责任。  (7)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的同时,也想想自己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  (8)保持乐观的心态。  (9)收敛自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三、与下属相处的技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速,越来越多有才干的年轻人开始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成为一批年纪比他们大、资格比他们老的员工的上司。无形之中,年龄和资历成了年轻主管和资深员工之间关系的障碍。对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看呢?  作为年轻上司,也不要因为年纪轻轻就升职而志得意满,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作为上司,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年轻上司一定要注意形象。如果动辄就摆出领导架式,颐指气使,很容易招致众怒。如果下级集体与你抗衡,那任你再才华扩大,性骚扰现象日益浮出水面。据调查显示,办公室性骚扰的威胁紧随在娱乐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之后,高居第三位。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那么,女性如何才能妥善的处理好办公室关系,正确的应对性骚扰呢?  【案例】  王某大学毕业后,到某公司任营销人员,公司一位部门经理经常借机接近王某,并在称赞表扬时触摸她的头发,拍拍肩膀,甚至在业务交流时故意触碰王某的手。碍于面子原因,王某只能隐忍回避。之后,该经理多次向她提出非分的性要求,遭到拒绝后,利用职权贬低她的工作业绩,污蔑她的作风不正。她找主管领导反映,却被推诿了事。王某准备辞职,单位却又以工作合同不到期为由,迟迟不给予退档。 据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热线服务中心的统计表明,50%的性骚扰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来自上司的性骚扰是令职业女性最为头痛的事情。关键是要强化免疫力:当你为了一个大定单讨好客户,为一次升迁的机会巴结有权势的大人物或为得到一些超出别人的关照而极力想和上司搞好关系的时候,你的“免疫力”先自软了一截。而当“病原体”看出你的“免疫力”漏洞之后,便有可能趁虚而入。所以,要先杜绝此类“虚荣心”,修炼一颗平常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对要点:  要点1。克服女性的软弱和矜持,绝对不做沉默的羔羊。不要有怕羞或者害怕、息事宁人的念头,要态度严肃目光坚定地逼视对方,以鄙夷的口气大声地斥责骚扰者。他们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当然怕人听见。要立即明确地把内心的不快说出来,让骚扰你的人停止类似的行为。  要点2。在适当的公众交往中,向对方表明你对他工作业绩等的尊重,并表明你们可以在工作上成为较好的朋友,但也仅此而已。  要点3。应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间的单独接触,确因万不得已,可尽量寻求同事或其他人陪伴。如果你不得不独自去面对对你有骚扰企图的同事或上司,可以让你的一个朋友每隔一定时间CALL你一次,以便你借故离开。和异性同事单独在办公室时要把房门大敞。  要点4。在适当的时间以偶然的方式将其恶劣言行部分透露给同事,寻求公众和舆论的支持。  要点5。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工作上的实绩确立自己进取认真的工作形象和态度。  要点6。用严谨端庄的着装和言行树立规矩的正派女孩形象,不在衣着打扮上引起对方的非分之想,或使对方误以为是“同类”而进行骚扰。  要点7。表明自己已经有恋人或婚姻伴侣。必要时可以邀请一位可靠的异性朋友“演戏”。  要点8。让对方上司和家人知道。  要点9。如果骚扰非常严重,你准备诉诸法律,一定要事先注意收集证据,比如录下对方的话、保存对方不怀好意的礼物、有意地制造“人证”等。  要点10。不贪小便宜,不接受不了解的异性的小恩小惠。  要点11。寻求情绪上的支持,可向你相信的同事或朋友倾诉。  第三节 电话沟通技巧  尽管中国的电话业有了惊人的发展,电话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令人吃惊的是,电话礼仪与沟通技巧的熟练程度却远远跟不上电话的发展速度。很多企业抱怨招聘到的大学毕业新生很多人甚至连起码的电话礼仪都不懂。电话形象十分重要。注意电话形象,不仅是表现自己修养,也是塑造所代表的组织和部门形象的需要。有人总结了接听电话20条黄金法则:  1.电话响不超过三声拿起电话,没有谁喜欢等太久。  2.如果你要外出很长时间用不到电话,记得将你的手机号转给别人,让打电话的人不必到处找来找去却落了一场空。  3.微笑着接听电话,你的笑容会通过你的声音显示出来,这会让你显得更加友好。  4.在应答电话时,要做出口头上的问候,告诉对方你的姓名。公司名称及所属部门。  5.当你打电话的时候,要确信这个时间对对方来说很方便。  6.要表现出对对方的理解,可以用温暖友好的语调和对方迅速建立起亲和力。  7.直接询问对方:“我怎样才能帮你呢?”从而尽量迅速地了解对方的需要。  8.可以通过询问来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求证的方式来明确你已理解了对方所提供的信息。  9.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迅速准确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帮上忙的话,就告诉他们你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10.经常性地用一些提示语言向对方表示你正在听。例如“是的”,“明白”或“对”之类的。  11.向对方重复一下他告诉你的姓名,电话号码,传真,以保证你记下的是正确的。  12.做个记录,记下所有必要的信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3.向对方求证一下所有的重要信息,也就是你们正在讨论的问题。  14.不要把打来的电话互相推托,从一个部门推给另一个部门,或是只记下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和简单的信息;应该记下他们的详细信息,并向他们保证你一定会把他们的消息传达到合适的人那里并要求他们回电话。  15.全神贯注于打电话给你的人,没有人能够同时和两方面谈话又能获得双方的全部信息。  16.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当前的这个电话上,不要问一些无意义的话来打断对方。  17.牢记通话双方都应该知道他们在与谁谈话。18.双方协商好要采取的方案。  19.结束电话时再确定一下你的记录,检查一下打电话的人问过的所有问题和他们得到的全部信息。  20.适当的结束方法。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该在结束时证实一下讨论的所有问题,并感谢对方为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节 人际关系技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功是80%的人际关系加20%的专业技术,虽然这种说法或许言之过重,但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却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中尤其重要。  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少的人迷惑不解,实际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尽管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可是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复杂。  一、真诚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  当朋友成功的时候,不妨真挚地去祝贺一声;当同事遭遇不幸的时候,你也不妨诚恳去地安慰一下。  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是不要轻易许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给人以口惠而实不至的恶劣印象。  二、在说的同时,注意倾听他人  享有忠实的听众,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之一。人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需要多听少说。过分沉默固然使人觉得沉闷不堪,但能倾听他人说话更是一项高尚的修养。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倾听他人谈话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专注。保持目光的自然接触,两眼平视对方,神态认真仔细,辅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2)主动接受,换位理解,不吝赞赏。尽可能准确把握和理解说话者所传递的讯息。诸如下列这些表达在谈话中增进交流是非常有效的:  “是的……”  “应该是这样……”“我也这样认为……”“你说的真有道理……”“哦,对,就是这样……”“你真会说话……”  “与你交流,真是一种享受……”“我忍不住开始佩服你了……”  即使你不同意,也不要粗暴的打断对方。要耐心地听着,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看法。  总之,言多必失,少说多倾听,少说多行动。注意说话的态度,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当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碰巧正确之时,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自己。  三、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怎样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呢?  (1)首先要注意服装。不要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我们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一个不修边幅、着装古怪的人,很难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  (2)重视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态度不卑不亢,尽量自然,不要试图通过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和行动引起他人注意,这种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  (3)态度友善,真诚。友善的态度,能博得他人的认同及信任,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不二法则。  四、微笑的魅力  有一次,西尔顿饭店的老板在各地视察完毕后,特意召集员工问道:“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流的设备,再配备点什么,客人会更喜欢呢?”员工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西尔顿道:“如果缺少了服务员的美好微笑,正好比花园中失去了阳光和春风。假如我是顾客,我宁愿走进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可见微笑的旅馆。”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很多时候比穿着更重要。但是经常可能的情况就是,当你打心眼里笑不出来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第一,面对镜子强迫你自己微笑。第二,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做到以上两点,你的心情似乎真的好了很多。  五、请记住对方的名字  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觉得某某人相当面熟,却一时之间又想不起对方的名字。这是非常尴尬的,特别是对方已经叫出你的名字而你却记不清对方名字,那情况就更尴尬了。请记住这条规则:  “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词语之一。”  1.在介绍时注意力集中,必要时可请对方重述一次或者自己轻声重复一次。  2.可将名字与对方的外在特征或明显的关联物“拉扯”在一起,形象化的记忆名字。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交际完毕后,应及时将新朋友的姓名及一些简单情况记载在通讯簿上以备查阅。  六、赞美得体  赞美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美国著名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更是对赞美的作用大加赞赏:“我可以为一个愉悦的赞美而多活两个月。”赞美他人首先必须发自内心,坦荡真诚,“出口乱赞”,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1.随意赞美比刻意为之的效果好得多。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贾宝玉因为史湘云、薛宝钗劝他入仕从政,便对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道:“林姑娘从未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碰巧黛玉这时刚好来到窗外,无意听见,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两人结果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2.把握赞美的频率。  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虚情假意的献媚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并且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  3.间接赞美比直接赞美更有效。  当事人不在场时进行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的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的赞美是诚挚的,因而更能增强赞美的效果。前文提到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赞美,就是因为是在林黛玉不在场时进行的,所以林黛玉对他就更加信任、感激。  结语:对职场新人的11条建议  1.尽快熟悉环境,包括办事规则、领导性格以及同事关系等。  2.不要锋芒太露。  3.将自己的分内事尽量做好,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4.虚好学,不耻下问。  5.会保持中立。  6.控制个人情绪。  7.公开表达一些对组织的不满或其他过激的观点,不要公开评论办公室的人和事,尽管它们也许是正确的。  8.不要暴露你与某些同事特殊的朋友关系。  9.不要与领导有过分拉关系的举动,避免引起其他同事反感。  10.早五分钟上班,晚五分钟下班。  11.任何组织都会发生各种权力与利益矛盾,在企业组织通常称之为“公司政治”。当领导之间发生矛盾时,不要轻易站到某一边,而应该观察形势,表现出中立立场。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在人际关系技巧方面,卡内基的著作无疑是最权威的。  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国内又译卡奈基、卡内基等,出生于1888年,卒于1955年)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卡内基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也设置了分支机构(http:..www.carnegiechina.com.)。与中国本土的《厚黑学》、《老狐狸经》等同样讨论人际关系技巧的著作强调钻营、耍弄计谋的做法不同,卡内基更强调个体的正面努力。  本章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仅仅就人际关系技巧做了一些初步介绍,建议进一步阅读卡内基的相关著作,阅读时要剖析自己和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以及师长,相信会获益匪浅。[第八章 大学生就业中的典型法律问题]  从职业角色角度来说,大学生就业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在他人管理的机构中求职和自己负责的机构中任职即自主创业。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求职还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导方式,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章先讨论大学生在求职时将会面对的典型法律问题,最后用一定篇幅讨论大学生创业问题。  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中的典型劳动法律问题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市场化程度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非常有必要了解相关劳动法律,防患于未然,避免自身合法权益遭损失。  大学生在求职时必须了解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解释、《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希望以及签约工作区域的地方性法规(一般以省级或直辖市为单位)。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什么不同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合同,往往容易混淆。  第一个区别。  首先从性质上看,劳动合同受劳动法调整;而劳务合同是买卖合同,受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调整。  第二个区别。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由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两部分组成,法定条款其中就有要为员工缴纳相关的保险,而劳务合同不存在保险方面的法定条款,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必须有保险条款,而劳务合同则未必。  第三个区别。  如果发生纠纷,劳动合同需要进行劳动仲裁,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再到法院去起诉,劳动局也有执法大队保证仲裁结果的执行;而劳务合同如果发生纠纷可以直接到法院去起诉。  第四个区别。  劳动合同如果出现纠纷,可能涉及三方面的责任:一是行政责任,二是赔偿责任,三是刑事责任。例如进工厂以后不让劳动者出厂,属非法约束他人人身自由,可能会触犯刑事责任坐牢。而劳务合同一般只发生民事责任,无非是劳务费的支付问题,不涉及刑事责任。  二、“四险一金”  “四险一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习用术语,直接牵涉到金钱利益,应聘者不可不知。严格讲是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四险”属法定,而“一金”不属法定。  四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省(以及直辖市、自治区)规定有所不同,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但都是以实际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按照基本工资交纳,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社会保险金和职工工资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劳动者个人应当交纳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及失业保险金,即“三金”是以其个人工资作为标准交纳的同时,用人单位是劳动者个人交纳三金的代扣代缴义务人。“三金”能否从职工最低工资中抵扣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1月20日公布,于2004年3月1日实施的《最低工资规定》第3条第1款对最低工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原劳动部于1993年11月24日公布并实施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第17条对最低工资的界定与上述规定基本相同:“下列各项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加班加点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规定,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最低工资规定》第12条第1款:“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规定,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不是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可见,不管是新的规定还是旧的规定,最低工资组成部分的内容中都不包括劳动者保险这一项目。  1.养老保险金缴纳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执行,第4条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  2.医疗保险缴纳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执行,其第2条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3.失业保险金缴纳依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1998年12月26日)执行,其第6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三、三大险种详述  (一)失业保险  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这是最主要的条件。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是指失业人员原来在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非新生劳动力,如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参加失业保险,必须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即按规定的缴费基数、费率和缴费时间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一般来讲,中断就业的原因分为两种:非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不愿意中断就业,但因本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迫中断就业;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因自愿离职而导致失业。自愿离职而失业的人员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除办理失业登记外还须有求职要求。在认定失业人员是否有求职要求时,应以其是否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求职,并参加再就业活动为衡量的标准。  失业人员与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者工作关系之日起40日内,持与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和三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同时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并从办理失业登记的次月起,持《身份证》、《失业保险金领取证》及《求职证》,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因病不能亲自领取的,可委托亲属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领取证》、《求职证》、《身份证》、医院诊断证明和代领人的《身份证》代为领取。  (二)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老退出劳动岗位以后,由政府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职工缴费的全部加上用人单位缴费的一部分实行个人账户储存。劳动者在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时,可按月领取政府的养老金和享受其他的养老待遇。  根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单位必须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缴费单位必须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其缴费申报后的30日内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单位的缴费申报经核准后,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之一缴纳养老保险费:(1)缴费单位到其开户银行缴纳;(2)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支票或现金形式缴纳;(3)缴费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约定的其他方式。履行前款规定的申报核准程序后,银行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从缴费单位基本账户中划缴养老保险费”。  (三)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国家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个人按本人工资收入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高个人缴费比例。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缴,但是城镇个体劳动者的保险费要由本人缴纳。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单位,应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国有企业职工、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社会团体的专职工作人员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也应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第5条规定:“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在患病享受医疗期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具体为:医疗期3个月的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6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9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2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8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时间计算;24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时间计算。在病休期,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包括在内。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医疗期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四、试用期内是否享有保险  在试用期内同样享有保险,因为试用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给员工交纳保险是法定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自愿与否,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险法律也不允许。而且,私人企业办理的商业保险不能替代国家办理的社会保险。  五、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劳动合同是事实合同,法律规定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公正与否是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劳动合同要具备法定条款才有效,单方制订劳动合同无效,比如企业试图免除自己的工伤治疗责任等之类的条款都是无效的。  劳动法定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工作内容;二是工作期限;三是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四是社会保险;五是合同终止的条件。具备法定条款的劳动合同就是有效合同。  合同期间,如果员工不能达到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作的相关要求,用人单位在员工同意的条件下,可以调整更改合同内容。但如果用人单位未经过任何考核就认为员工不符合岗位条件,那么就不能随意更换劳动合同中原有的该员工工作内容的相关规定条款。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合同最初规定的工作岗位,又不愿意接受工作调整,那么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六、加班费该如何支付  统计资料显示,加班费支付是劳动纠纷的重要方面。《劳动法》第44条对此有相关规定。对于加班费应聘者应注意以下要点:  第一,员工有权选择是否加班。第二,企业支付加班费也不能超过法定期限,不能以企业支付了加班费为理由而无限制的加班。有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必须到劳动部门做审批,审批之后才可以加班。  加班费在不同情况下计算方法不同。  (1)工作日加班,按照平均工资的150%支付加班费。  (2)在工休日加班,按照日常工资的200%向员工支付加班费,但企业有权在支付加班费和提供补休假两种形式之间进行选择,员工不得提出异议。  (3)法定节日加班应该按照日常工资的300%支付加班费。  关于加班时间,正常工作时间是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加班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小时,同时每个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七、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根据《劳动法》第三章第3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到毕业时仍未找到固定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常常在未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从事工作。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劳动合同就可以不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劳动者也认为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被解雇,不受劳动法的保护。事实并非如此。  【案例】  章先生1999年10月8日被上海某中外合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聘为销售人员,月工资底薪1000元,底薪之上按完成的销售额提成8%。被雇佣期间该公司未与章先生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各项保险费用,只是口头承诺补签合同和补缴各项保险费用。章先生认为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而且公司的发展环境还说得过去,就没有继续找公司领导询问。2000年11月15日,章先生因顶撞领导,公司管理层以销售人员富余为由,将其解雇。章先生不服公司的解雇决定,于2000年11月21日向本市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A公司承认雇佣章先生而不签订劳动合同,对申诉人章先生解雇的处理是错误的,违反了《劳动法》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导致劳动争议纠纷发生。并主动提出撤消解雇的决定,请章先生尽快上班。章先生认为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没法协调,不愿回去继续工作,要求企业给予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并补交其工作期间的各项社会保险。A公司同意章先生的这些要求,并按规定补交了企业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同时承担了所有诉讼费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从本案可以看出,在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涉及的是两个问题:  1.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2.双方是否受劳动法的约束。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11日)第17条的解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说明事实劳动关系也是受到《劳动法》承认的,即使是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同样适用劳动法,用人单位不能以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为由任意解雇劳动者,侵犯其相应的劳动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至关重要的就是界定何为事实劳动关系。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依据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被用人单位所使用,劳动者是否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在上述案例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做出裁决的依据就是当事双方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A公司对章先生的做法是违反劳动法的。  目前很多企业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与毕业生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来代替《劳动合同》,在《协议书》中只规定毕业生服务期限和违约赔偿,而没有用人单位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达到既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又要通过高额违约金限制毕业生辞职。   用人单位要求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的依据是1989年3月2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第14条。该条款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服务期一般为五年,随着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具体服务年限和办法也可以由用人单位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商定。”  但该条款并没有规定毕业生违反定期服务应承担何种赔偿责任。1995年我国颁布实施《劳动法》以后,单位与员工劳动关系应当由《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来调整,《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仅仅是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之前的意向书而已,所以毕业生与企业签定的惟一合同应当是劳动合同。实际上,从法律效力角度看,《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而《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仅仅是教育部行政规章,《劳动法》效力自然大于教育部分配方案规定的协议书。  (一)“过期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所谓“过期合同”,指合同中双方约定的期限已满,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仍维持劳动关系,却未履行续签手续或未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原因很多,极少数因疏忽而遗忘合同已到期;或一时没有找到合适人员等一下再说;或为了随时炒对方鱿鱼。  对于“过期合同”,可以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一般情况下,以原劳动合同条件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不能以原劳动合同推定新劳动合同期限。由于履行期限在法律上处于不明确的状态,一般把“过期合同”称为不定期劳动合同。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终止不定期劳动合同规定了提前通知期。但毕竟“不定期合同”实际上有违《劳动法》关于“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的。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应当主动与劳动者签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更应该主动、及时处理,否则将失去充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机会。  (二)不到内部服务期限希望离职的人员必须赔偿吗  不少用人单位在内部规章制度中规定了职工服务期限,不到内部规定服务期限希望离职的人员必须赔偿。这种规定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按《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延续劳动合同的效力。而续订劳动合同是指原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无异议,经过平等、自愿的协商,延长合同期限的法律行为,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意愿,或附带不合理的条件迫使对方续签合同。  【案例】  张某是某公司的部门经理,2001年12月,他与公司签订的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到期。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张某已向公司人事部提出合同期满不再续签的书面报告。但去人事部办理调离手续遭到拒绝。理由是,根据《员工守则》规定,凡到公司工作的人员至少应服务五年,所以张某必须与公司再续签两年合同,否则就要交2000元违约金才能调离。  在该案例中,公司的做法不符合《劳动法》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17条、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双方是否续订合同,应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续签劳动合同的要求。  公司认为,根据《员工守则》“凡到公司工作的人员至少应服务5年”的规定,张某必须续签两年合同,这一说法违法。因为《员工守则》只是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保护,两者对服务期限的规定发生冲突时,自然应执行劳动合同。  至于交2000元违约金才能调离的说法,同样没有任何法律根据。违约金是对违约方违约行为的一种惩罚性措施,即只有发生了违约行为,才产生违约金支付。张某无任何违约行为,2000元违约金无从说起。  类似道理,劳动者试图强迫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三)劳动合同的细节问题  既然要签订劳动合同,就必须明确劳动合同的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包括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除此之外,双方还可以商定其他条款,但都要符合自愿、协商的原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和以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合同都是无效的。解除劳动合同也需双方协商一致。  细节1 工资是劳动合同的焦点所在,不管当事双方如何商量,用人单位在支付劳动者工资时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违法。  【案例】  王某系某私有企业职工,2002年1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该企业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仲裁委员会立案后,经调查,该企业由于要赶活,2001年3月、4月经常加班,其中每月还有两个休息日不休,但王某的工资每月才领到500元。扣除加班加点工资报酬外,实领工资280元。而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320元。企业认为王某的工资500元已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而不同意向王某增补工资,仲裁委员会经调解无效后,裁决企业向王某补发2001年3月和4月两个月的工资报酬以及经济补偿共计100余元。  根据《劳动法》和原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规定,如果劳动者为企业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含义,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的解释为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对于应排除在最低工资组成之外的收入项目,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劳部发〔1993〕333号)和《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4〕409号)有明确规定:“下列收入不在最低工资组成之内:1.加班加点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4.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收入。”上述收入项目或者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补偿,或者是延期支付的劳动报酬,或者在客观上很难计量,因而被排除在最低工资的组成之外。  以上规定对最低工资的含义及其收入项目组成表述得很清楚。在本案中,该企业支付给王某的每月工资为500元,由于该企业在3月、4月两个月内经常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且有两个星期天不休息,因而500元中包括了加班加点工资。扣除加班加点工资后,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只有280元,低于当地工资320元最低工资标准40元。因而,该企业便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规定,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照《劳动法》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劳动行政部门正式发出通知,明确职工月平均工作天数和月平均工作小时分别调整为20.92天,167.4小时,同时规定,职工的日工资、小时工资和加班工资按此折算。所以劳动者的日工资=月实得工资.20.92;小时工资=月实得工资.167.4。  细节2 澄清“试用期”问题  《劳动法》中规定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要在试用期内解除合同必须是在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才合法。总之,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而用人单位不能随便辞退劳动者。  【案例】  小王到一家工程公司工作,签劳动合同的时候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在小王签字以后,公司说等公司方签好字再给他,但一直没有给。一个月后公司跟小王说因为他参加的这个工程要停止,他在公司里也没什么事情了,所以要辞退。当下小王觉得在这一个月内把那个工程进行了测试和修改,基本上没什么毛病了,公司现在却要辞退,他感到不服。  在此案例中,公司的理由是不成立的。首先,不管公司在劳动合同上是否签字,双方已经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是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其次,公司在试用期解雇劳动者的惟一合法条件是劳动者不符合录用资格即劳动者自身的问题,公司仅仅以工程停止为由辞退小王是非法的。  【案例】  小孟是2002年的应届毕业生,与H公司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为三年,从2002年8月1日到2006年7月31日,其中前六个月为试用期。因H公司考虑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于2002年9月份出资送小孟去参加就职培训,因此双方又签订了五年的服务期协议,起始时间与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相同,约定如小孟在服务期内解除合同,则需按约支付违约金一万元。该年年终时由于和公司发生纠纷,小孟于12月10日提出辞职,不到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交纳违约金一万元,小孟认为在试用期无需支付违约金。法院裁决小孟在试用期内依法享有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后签的五年服务期合同不能剥夺该项权利,对H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当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劳动者只有在试用期结束进入合同期后解除合同时才需付违约责任。  细节3 劳动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就不能擅自变动或解除,更不能拒不履行,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  申诉人刘某1998年8月20日与某医疗器械公司签订为期六个月试用协议,协议规定:公司试用刘某六个月,如能胜任所安排的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则期满从外地正式调入。1999年2月20日,双方签订的试用聘用协议期满,部门经理签具意见,认为刘某能胜任在岗工作。刘某随即要求办理调动手续,总经理张某以前任经理进人不加控制为由,停止办理调入手续,刘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仲裁庭认为,我国《劳动法》第17条第2款亦明文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聘用关系系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而订立,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是有效劳动合同。经调解:被诉人同意立即将申诉人正式从外地某县某厂(申诉人在该厂办停薪留职手续)调入被诉人处工作。  《劳动法》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5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同时,该办法第11条还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案例】  1996年10月3日,技术人员程某受雇于某私营玩具公司,并与该私营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程某月工资为2500元。从2000年3月开始,由于主要产品没有及时更新,加之同类企业竞争激烈,该公司的经济效益急剧下降。2000年6月,该公司提出因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与程某等职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待遇的条款,否则就裁员。程某因一时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好做,就同意了公司提出的将原合同约定的月工资2500元降为1000元。2000年11月,该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公司提出与程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按规定以程某现在的月工资1000元为标准支付程某四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共计4000元。程某同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提出:他在该公司工作了四年零一个月,按照规定应该支付其五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公司提出的按四个月支付少算了一个月;另外支付标准也应该按照其在该公司工作的最后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1750元,而不是最后的月工资标准。按此计算,经济补偿金应该共计8750元。  本案中程某在该公司工作的最后12个月,有6个月月工资是2500元,另6个月是协商变更后的1000元,最后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应是(2500元×6+1000元×6).12=1750元,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应按此计算。  当然劳动者也受到劳动合同的约束,劳动者因种种原因想终止劳动关系,需注意辞职的法律要求。  【案例】  李某,某公司业务员,系合同制职工,1993年10月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三年,无试用期和辞职流动限制约定。李某1995年1月1日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给公司总经理,2月3日离岗而去,公司一直不同意其辞职,3月1日公司以李某未经公司同意,擅离职守而连续旷工15日以上,做出除名处理。经调解,公司同意李某辞职,收回除名决定。  《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除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的程序外,不再对劳动者行使辞职权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李某辞职离岗前,已经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公司自然就不存在以旷工为由对李某除名了。由于劳动合同中无辞职流动的事先限制约定,李某辞职不仅成立,而且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交纳违约金是最常见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不过不同地区对违约金的规定不尽相同,对此须特别注意。一般原则是: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  对于违约金具体金额京沪粤三大城市的规定是:  根据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在北京和广东,一方违约在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的同时,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是:“约定的违约金数额畸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适当减少。双方当事人因违约金发生争议的,可以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当然,劳动者违反本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还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在劳动合同中要注意档案和户籍处理条款。很多外地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单位提供的薪酬,忽视户籍问题,以上海为例:  对于外地生源,上海户籍政策很严格。如果不是事业单位,户籍和档案大多数情况下放在延安西路900号,即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把档案和户籍从学校移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之后,很多应聘者以为万事大吉了,很多公司信誉旦旦保证的“上海户口”,实际上就是一年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保管时间而已,并非真正的“上海户口”,还有一些手续要办。最重要、又容易忽视的两件事情是:  (1)办理劳动手册。一旦和上海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必须催促单位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劳动手册。如果没有劳动手册,一旦跳槽或者其他变动的话,四金账户无法延续,新单位无法给你上保险。  (2)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留的档案户籍只能保存一年,一年以后必须迁到上海市的人才市场。因此,应聘者在和单位签合同时应该把户籍档案问题谈清楚,户籍档案的保管、迁动必须由公司人事部门完全负责,否则麻烦多多。  八、劳动争议的处理  发生劳动纠纷时。处理程序和一般民事纠纷不同,须遵循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特定程序。劳动者必须清楚的几点是:  (一)谁来受理争议  劳动法提供了劳动争议纠纷的四种解决途径。第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协商;第二是调解,按照劳动法规定,企业应设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设置该机构;第三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机构设在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局内;第四是到法院起诉。  需要强调的是,协商和调解都不是法定程序。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可以直接到劳动局去办理劳动仲裁,但是不能直接起诉,也就是说仲裁是在进行劳动诉讼之前,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首先对劳动纠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由当地政府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发生的劳动争议。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还有几项特别规定:  (1)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和职工不在同一个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原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4]-244号)第14条规定:“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是指向职工发放工资的单位所在地”。  (2)依据原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劳部发[1995]-209号)规定:“根据方便职工的原则,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按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由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也可由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有关仲裁条款中约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在什么时效内提请仲裁  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一般争议的处理时效为组成仲裁庭60日内,对特别集体争议处理时效为组成仲裁庭之日起15日内,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应在仲裁时效内处理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可以延期,但最长延期不能超过30日。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仲裁时效可以中止:  1.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政策规定不明确,或者缺乏处理依据,需要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并等待答复期间。  2.需要进行工伤鉴定,现场勘验,委托其他仲裁委员会调查,等待调查结果出来期间。  3.出现当事人死亡,法定代理人和利害关系人尚不明确,当事人患重病,或丧失行为能力,致使当事人不能参加仲裁活动期间。4.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变故,造成交通、通讯阻断等其他妨碍仲裁办案正常进行的客观情况期间。  上述情况消除后,仲裁时效应恢复计算。  九、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问题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部分(俗称“三金”),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三种保险都要交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交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当月起,就须由其所在单位为其到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投保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应为该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比例由国务院规定。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1999年的规定是应不低于本人工资的5%;失业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1%;各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后,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为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主要区别是:  1.实施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时的基本保障,不以赢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则是保险公司的商业化运作,以利润为目的。  2.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商业保险是遵循“契约自由”原则,由企业和个人自愿投保。  3.实施主体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性机构进行基金的筹集、管理及发放,其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来经营管理的,被保险人可以是符合承保条件的任何人。  4.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其水平高于社会贫困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50%,保障程度较低;商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完全取决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和投保人所缴保费的多少,只要符合投保条件并有一定的缴费能力,被保险人可以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就应该享受社会保险,即使没有写入合同也应享受。  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是两者的共同义务。因此,以高薪来取代职工的养老和失业、大病医疗保险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一些单位在用人时,以档案不在单位为由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有的是因为想逃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负的责任,有的则是不了解《劳动法》对社会保险的种种规定,有的是嫌办理社会保险的手续麻烦。这些都是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做法。  【案例】  2000年12月,郭小姐到北京某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2001年1月28日,双方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00年2月12日至同年12月31日。由于得知单位没有给自己上社会保险,2001年12月9日,郭小姐向单位口头提出辞职。按双方约定,郭小姐每月10日可以领取1030元的工资。但12月10日,单位并没有通知在家的郭小姐来单位取工资。为了争取单位未发放的工资和未缴纳的社会保险,郭小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庭支持了郭小姐要求工资和社会保险的主张。单位不服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又起诉到北京朝阳区法院。在法庭上,双方对单位与个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没有疑义。对工资1030元的总数额没有疑问,但郭小姐认为,这是1000元工资及全勤奖30元。对于郭小姐要社会保险的说法,单位并不同意。有关负责人称,郭小姐的工资是1030元,其中包括每月工资800元、保险费200元和全勤奖30元。单位也同意给她上社会保险,但条件是郭小姐首先退还单位2000年2月至10月的保险费,合计为1800元。由于该公司没有向法院提供每月将200元保险费发放给郭小姐的证据,法院认为,郭小姐不应向单位返还保险费。法院判决,单位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为郭小姐办理2001年2月12日至12月9日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各自承担相应费用。单位支付郭小姐2001年11月1日至12月9日间未发放的工资1316.81元。  (案例引自中国劳动争议网)  单位上缴社会保险的做法不规范,是引发一些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原因。在本案中,单位称已发放的工资中包含社会保险费,由于没有出示有力证据,法院没有支持其说法。  实际上,即便单位出示了工资中包含社会保险的有效证据,其做法仍是不规范的,因为社会保险是要由单位进行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能直接发给个人,单位也应履行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义务。  【案例】  王某某等143人于1997年3月底到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某某外商投资公司为他们:(1)补投在职期间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储蓄金;(2)发放因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3)补偿因未实现同工同酬在工资、福利、煤火费等方面的差额。某某外商投资公司接到申诉书副本后,马上提出反诉,称王某某等143人于1997年3月25日突然提出辞职并离岗,给公司造成了6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要求王某某等143人:(1)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代替通知金;(2)赔偿公司经济损失。  据调查:王某等143人是本市非城镇户籍人员,于1990年前后进入某某外商投资公司,当时是作为临时工对待,1993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实施,某某外商投资公司认为该规定不包括农民工,于是未给王某某等人投缴社会保险。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始施行,从制度上取消了临时工,某某外商投资公司于是按当时的最低下限基数250元为公司的农民工投缴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项社会保险,1996年基数调整为350元;关于住房储蓄金,公司只为城镇职工投缴,所有农民工都未缴纳;至于工资,王某某等人1990年的工资平均为300元左右,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1996年,王某某等人的工资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不存在不平等待遇;煤火费,公司只发给人事关系转入的职工,福利费公司每月发给农民工50元。1997年3月16日,王某某等委托代表去公司人事部询问是否为他们上社会保险,人事部负责人未做出答复,于是王某某等100多人于3月20日集体脱岗,造成公司停产一天,此后公司一直未能正常生产,3月25日,王某某等人以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和不平等待遇为由,集体突然辞职并马上离岗,公司希望工人们能复工,结果除15名工人返回公司继续工作外,王某某等143人均未回公司上班,此次集体辞职事件给某某外商投资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1997年3~6月份由于未完成计划产量,产品销售利润的影响为-1,831,952.69元,其中产量因素影响为-1,472,994.85元,价格因素影响为-357,957.84元。  裁决某某外商投资公司为王某某等人补投社会保险70余万元;王某某等人各支付某某外商投资公司一个月工资作为代替通知金,并赔偿某某外商投资公司经济损失费共7万元。  (案例引自劳动诉讼仲裁网)  该外商投资公司未为王某某等人缴纳社会保险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从1993年1月1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实施之日起开始投缴。从1995年开始,尽管该外商投资公司为王某某的等人投缴了社会保险,但是未以实得工资为基数缴纳,因此,应补足其差额部分。  至于住房储蓄金的设立,是针对城镇职工而言的,王某某等人不具有城镇户籍,不属于此范围。  关于工资、福利、煤火费的发放,应由企业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行确定,该外商投资公司的做法并未违反规定。  关于辞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应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替通知金,若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十)个人所得税的法律问题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办法。凡是可以在应税所得的支付环节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均由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其他不便于扣缴税款的,亦规定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  11类所得分别是:  (1) 工资、薪金所得。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动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所得。  税率方面采用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的办法。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采取累进税率。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采取比例税率。目前的具体规定是:  (1)不超过500元的,5%  (2)超过500元不超过2000元部分,10%。  (3)超过2000元不超过5000元部分,15%。  (4)超过5000元不超过20000元部分,20%。  (5)超过20000元不超过40000元部分,25%。  (6)超过40000元不超过60000元部分,30%。  (7)超过60000元不超过80000元部分,35%。  (8)超过80000元不超过100000元部分,40%。  (9)超过100000元部分,45%。  个体工商户的街道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1)不超过500元的,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  (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  (7)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  (9)过100000元的部分,45%。  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案例】  某公司安排职工郑某为公司编制符合本公司特点的计算机办公室管理程序。李某编制完成后,总经理为表示对郑某工作的鼓励,决定给郑某发放劳务费1000元,与工资分开发放,会计人员在计算代扣个人所得税时,将工资和该劳务费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如下(李某当月工资为1800元),代扣工资薪金所得税=(1800-800)×10%-25=75(元),代扣劳务费所得税=(1000-800)×20%=40(元),即当月代扣郑某个人所得税115元。税务人员认为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规定,工资与劳务报酬属于两个不同的征税项目。因此企业少扣郑某个人所得税,责令该企业限期交纳税款60元。  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规定,工资与劳务报酬属于两个不同的征税项目。因此该案的关键是郑某得到的1000元劳务费属于工资还是劳务报酬。所谓工资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得到的报酬,而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劳务所得的报酬。  郑某在该公司上班工作时,公司与郑某之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郑某取得的劳务收入1000元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应按工资薪金交纳个人所得税,该公司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款为:(1800+1000-800)×10%-25=175元。  当然,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是1994年出台的800元,至今已有10年未作调整。个税门槛太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事实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广州、南京等地税务部门执行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都已经提高,在此情况下不及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使法律丧失其应有的全国统一性及权威性。  因此,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在最近两年很可能会有较大修改。2005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提到,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已被纳入2005年计划安排审议的立法项目。  第二节 自主创业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狭义定义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所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报告中,将创业能力作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  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潮,起始于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当然,如果从广义上追溯大学生创业,那么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王朝就是从那时起步的。在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出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象,当时武汉大学七名研究生凑了2000元创办当代集团,如今当代集团的净资产已达6亿元。但由于当时大学生尚且处于国家分配、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当时只是零星的个别现象,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中国大学生创业风潮涌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董事长丁磊就是90年代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风云人物之一。1993年丁磊毕业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电子科技大学,随后分配到宁波市电信局。1995年5月丁磊加盟刚刚成立的广州sybase公司。之后丁磊筹集了20万元开始创业,于1997年5月成立了网易公司,现已成为中国IT行业的显赫人物。  如果说丁磊当时的选择还显得默默无闻的话,那么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邱虹云创业事件可谓轰动一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标志性事件。在当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上,邱虹云的发明夺得了一等奖,获得了“上海一百”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与同学创办了“视美乐”公司,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神话”。  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大大激励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2003年起,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如清华大学,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主创业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虽然清华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目前清华大学自主创业的学生占清华学生总数的2%左右;而美国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比例可达到10%。  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不仅解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如大力支持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等。然而创业之路遍布荆棘,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创业者需要有思想、心理和知识等多方面的准备。  2002年以来我国一批高校陆续开始试行创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八所高校率先进行了试点工作,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专门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优化组合,以培养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  尽管按照目前的法律环境,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自我创业及获得成功的比例也不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私人投资和私营企业的政策正在逐步改进,个人创业的环境会越来越宽松和成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多了解一些个人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法律知识和常见问题,也是对今后职业生涯的一种必要准备。  一、创办公司涉及的法律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实体,所谓自主创业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创办和发展一家企业,每个国家都有很多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  首先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如果从事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还须事先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批文。  我国企业立法已经不再延续按企业所有制立法的旧模式,而是按企业组织形式分别立法,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常见。  设立企业还需要了解《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工商管理法规、规章。  设立特定待业的企业,还有必要了解有关开发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园区(基地)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有关地方规定,这样有助于您选择创业地点,以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我国实行法定注册资本制,如果不是以货币资金出资,而是以实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或股权、债权等出资,还需要了解有关出资、资产评估等法规规定。  企业设立后要进行税务登记,需要会计人员处理财务,这其中涉及税法和财务制度。需要了解企业需要缴纳哪些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等,您还需要了解哪些支出可以划入成本,开办费、固定资产怎么摊销等等。  聘用员工涉及劳动法和社会保险问题,您需要了解劳动合同、试用期、服务期、商业秘密、竞业禁止、工伤、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诸多规定。  此外还需要了解著作权、商标、域名、商号、专利、技术秘密等各自的保护方法,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等基本民商法律以及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创办企业的具体程序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申请登记分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登记程序也相应地分为三种。  (一)其中申请设立登记程序: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审批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文件和证件。  2.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文件和证件。  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符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法定文件后(需要注意:公司登记因登记情况的不同,提交的文件也不同),发给申请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30日内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否则,申请人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司登记核准登记的,应自核准登记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换发或者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并办理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字备案手续。  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公司登记机关发给、换发或者收缴营业执照,或者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标志着法定登记程序的结束。  也许以上程序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过于复杂,那么大学生还可以自己独资先创办小规模企业。申请经营一般性行业,申请者只需交验本人的户籍证明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非一般性的、需要具备特定条件或特定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行业,除需交验本人的户籍证明外,还需交验特别证明。  创业者提出工商注册登记必须符合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申请者可以是个人独立经营,可以是家庭经营,可以是带学徒帮手,也可以是合伙经营。  (2)带学徒帮手的,所带从业人员须在七人以内,如果达到八人以上,则应申请企业登记。  (3)除流动服务项目外,必须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场所或地点。  (4)必须拥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  (5)必须是长年经营,季节性经营的时间必须在三个月以上。  (6)必须有明确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经营范围。   (二)工商登记的主要内容   1.字号名称。字号名称是指生产经营者为营业厂、店所起的名称,生产经营者可以按登记的字号名称刻制图章,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名称一经核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改变。  2.经营者姓名。  经营者姓名指依法经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者的姓名。如果是家庭经营的,其成员应同时登记。  3.经营者住所。  经营者住所是指申请人户籍所在的详址。  4.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是指参加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必须如实填报。  5.资金数额。  资金数额是指生产经营者开业时的自有资金,即经营者本身所拥有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总和。  6.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是指生产经营者经核准经营的行为和商品的类别。  7.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是指生产经营者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  8.经营场所。  经营场所是指厂、店、门市部所在的市、县、乡、村和街道地址,以及经批准的摊位或本辖区流动经营的范围。  对于应届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中担任企业法人代表的,在其公司申请注册中,需要学校出具的证明包括:  (1)就业办公室出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  (2)公安局户政科出具的集体户口证明。  (3)公安处治安科出具的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对于应届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中担任企业股东的,学校应为其提供的证明包括:  (1)就业办公室出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  (2)公安局户政科出具的集体户口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公司是不一样的。公司是法人,承担有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是自然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有限责任”和“公司”之类的字样。如果投资人要办公司,就要按照《公司法》的条件申请注册公司,而不能按1999年8月30日通过的《个人独资企业法》来申办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可以叫厂、店、部、中心、工作室等等。  《个人独资企业法》显著特点之一即放宽了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条件,比如注册资本实行申报制,并没有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其他条件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投资人申报出资的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注册核准。  对于交纳各种费用,需要及时跟踪针对大学生企业的最新优惠政策。比如2003年6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其中一项即除了国家限制行业,大学毕业生可自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必须按照独资企业法规定的顺序清偿债务。第一顺序是偿还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第二顺序是缴纳所欠税款;最后才是偿还其他债务。投资人在对自己的独资企业进行清算期间,不得转移、隐匿企业财产,不得开展与清算目的无关的经营活动。  (一)创业风险较大,入市需谨慎  创业涉及法律、经济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知识,市场竞争往往也非常激烈,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往往欠缺,因此创业之路可谓诱惑多多,陷阱也多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这里就不多谈了,而是要适当的泼点冷水。  大学生创业的不足:  1.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对于创业中几乎是必然要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在开始创业之初,往往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更要看到失败的例子,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  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3.对创业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想法与概念的层次上。  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够让人家掏钱的。  在清华大学做了十年创业服务工作、被清华学子称为“创业之母”的清华大学科技园主任罗建北2004年11月接受《人民政协报》采访时谈到,从我国大学生已经创办的企业、公司发展状态看,普遍处在“只能维持”的状态。另外有报道称我国85%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之初,不要盲目乐观,一味计算可以赚取多少,而首先应该估计自己能够承受的亏损数额,留好退路;其次是建议有一定工作经验、对某一行业比较熟悉之后,再进行创业,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失败风险。  附:国内劳动政策法规网站推荐  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每年都在变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各种咨询手段,了解所在地以及预期就业地的最新就业政策变化情况。以下推荐若干代表性网站,供参考。  1.中国人事劳动法律咨询网http:..www.law1818.com  2.劳动律师网http:..www.worklawyer.com  3.劳动仲裁诉讼网http:..www.ldzc.com  4.北京劳动人事争议网http:..www.bjlaodong.com  5.广州劳动网http:..www.gz-lawyer.net.  6.深圳劳动网http:..www.szlabour.org.  7.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www.china-university.com  8.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law.hr.com.cn.  9.中国劳动争议网http:..www.btophr.com.   附录Ⅰ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 (注:李开复博士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多封公开信,这里选摘第三封)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快乐。”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像一下,15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像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世界第二富人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  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惟有接触你才能尝试,惟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15年后达到的完美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比如,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  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吃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从“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很多人认为自信就是成功。一个学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个员工总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马加爵曾说:“我觉得我太失败了,同学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虽然马加爵很聪明也很优秀,但他从没有真正自信过。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我记得我11岁刚到美国时,课堂上一句英语都听不懂,有一次老师问“1/7换算成小数等于几”,我虽然不懂英语,但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我立刻举手并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背书”的美国老师诧异地认为我是个“数学天才”,并送我去参加数学竞赛,鼓励我加入数学夏令营,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给了我自信。我开始告诉自己,我有数学的天分。这时,我特别想把英语学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帮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式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所以老师更多是在批评学生,让学生弥补最差的学科。虽然应把每科都学得“足够好”,但人才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最大的优点。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  凌志军的《成长》一书里还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六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惟一靠“学习”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要得到自信,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绩吗?你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超出了你的期望吗?有谁夸奖了你吗?我相信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会慢慢发现,这些“小成功”可能会越来越有意义。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有时,你可能没做过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时,除了毅力外,你还需要勇气。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总裁面前,总是不敢讲话。直到有一天,公司要讨论改组,总裁召集十多个人开会,他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们这个公司,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不顾员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子这么说。”结果,总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在改组方面的政策,而且还经常引用我的话。从此,我充满了自信,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  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也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要失败的事。但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总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会不尊重我吗?不但不会,别人很可能还会认为我勇气可嘉。而且,自觉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觉。  一个自信和自觉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地听他人的评估  培养自信也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这些目标也必须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总裁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我女儿听,因为她的老师认为她很害羞,在学校不举手发言,我希望鼓励她勇于发言。她同意试一试。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我有个绝顶聪明的同事,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他表现得无比自信,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对的,他就会提醒所有人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了。但因为他几乎是为了自信而活着,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认此事。虽然他的正确率高达95%,但5%的错误让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  情商中的自觉有两个层面:有自觉的人不会过度地自我批评,也不会天真地乐观,他们能客观地评估自己。所以,他们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这样的人不但对自己坦诚,对他人也坦诚。坦诚地面对失败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他们知道你接受了教训。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自不量力。自觉的人不但公平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批评和反馈。他们明白,虽然自己很自觉,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也就是说,如果别人都认为你错了,只有你自认为没有错,那么在社会、学校或公司眼中,你就是错了。所以,你必须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且以别人的想法作为最终的目标。比如,我女儿可以每天评估自己的发言,但最终,只有当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她是个开朗的、有想法的学生时,她才达到了最终的目标。  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诚的知心好友,他们愿意在私下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你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你以后就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可以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获得真实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方面仍需改进,这样的说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说服力。虽然在学校里没有这种正式的调查,但是你仍然可以尽力地去理解他人对你的想法。  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会发现自己错怪了同学,也许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科学研究证明: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快乐的人有开明的思想,愿意帮助别人。但与其说快乐带来成功,还不如说成功的目的是带来快乐。我曾建议同学们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其实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所以,快乐比成功更应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快乐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环境、自己  不快乐的人总对一些无奈的事生闷气,不喜欢自己、父母和老师,不愿意读枯燥的书,不愿意应付考试。对于这些无奈的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坦然地接受它们。  在所有“不能改变的事情”中,最不能改变的是父母,最应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学生说:“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体会我的想法,总要求我用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来做事、读书、求学。所以我总是避开他们,越来越孤独。”对这些同学,我的回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你应该接受你的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感觉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闭。父母与你的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不同,对你的期望与你对自己的期望就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人生的路走得比你长,经验比你丰富,你不能先入为主地排斥他们。另外,你必须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也是惟一可以无条件为你付出的人,你应该无条件地接受你的父母。如果我们鄙视、排斥父母,无异是对自己生命的来源不敬,那如何能快乐?  第二,你可以试着去改变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应反问,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吗?你能体会父母的想法吗?当你抱怨父母总是期望你完美时,难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吗?所以,在要求他们理解你之前,你应先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更成功地和他们沟通。相互了解后,也许你们仍有不同意见但能彼此谅解,也许你或他们会改变原来的看法而达成共识。  除了接受父母,你还应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有些同学期望着不必考他们认为没用的题目,不必上他们认为没用的课,不必听他们不信任的老师讲课。但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必须学会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凌志军说:“如果我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之间的冲突,我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表,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应该做的事情’———时间表能激励你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然后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人生是有限的,大家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喜欢做的事情”上,但必须先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足够好。  当你开始为自己而生活,接受并喜欢你自己,接受并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你就会发现你开始快乐了。  快乐的第二步:宣泄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气  心理学家认为,马加爵“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马加爵给亲人的信上也写道:“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如果马加爵能直接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他也许可以防止悲剧发生。事后马加爵也想到:“逃亡的时候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中国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是美德。但我认为,在今天的时代里,心平气和、直截了当的沟通将会越来越重要。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瞻前顾后、当面不说、背后乱讲都是坏习惯。有一位中国老板和他的下属吵架,他问我是不是该请第三者调解,我给他的建议是:因为这是情感的事情,你应该直接去和下属沟通,第三者为了做和事佬,可能会说出违背你或你的下属意愿的话(例如谎称你已经认错,但其实你没有),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当然,在情感问题上,直接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板如果第一句话就对下属说:“你错了,但是我不和你计较。”那么下属肯定会反感。如果老板说:“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很显然是你想抢我的工作。”结果就更不堪设想。显然,当你直接沟通时,不要论对错,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最有效的沟通就是直接谈到你的感情,比如那位老板可以说:“当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时,我感到失去尊严,非常为难。”这样一句话几乎无法反驳,而且很容易引发对方的理解和同情。  当你怒火中烧时,把愤怒的话转变成感性的话并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又需要依靠“自觉”和“自控”。当你感觉到自己马上要失去控制时,最好暂时离开现场,到一个无人之处发泄一下之后,再来面对问题,这样的话处理起来问题就会冷静很多。  快乐的第三步: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 研究表明,感情源于人脑的lymbic系统,而该系统主要靠与他人的接触调节。科学证明,在一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和生理状态(体温、心跳等)。因此,若想达到感情的平衡,我们必须懂得依靠别人。与人沟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乐的惟一方法。与世隔绝的人只会越来越苦闷。西方有一古谚:“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这也是女性和男性之间很大的差异之一,男性遭遇问题时往往埋藏在心里,而女性则倾向于向好朋友等人倾诉,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所以,如果你情绪不好,或受了委屈时,应多向父母、朋友倾诉,不要像马加爵那样总把话闷在心里,只对日记倾诉。马加爵很苦闷,却没有倾诉苦闷的渠道。他说:“我在学校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马加爵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带给他苦闷,而这些苦闷又没有渠道宣泄,进而造成更大的苦闷。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马加爵的内心独白,证明他是一个有自觉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将自己锁在自我封闭的牢笼里,让仇恨把他带向毁灭。  要得到快乐,你需要幽默、乐观的想法和沟通。在所有的沟通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的。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笑”的感染力超过了所有其他感情,人们总会反射式地以微笑来回报你的微笑,而开怀大笑更能迅速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进相互信任,激发灵感。乐观、正面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忧郁症已成为全世界来势汹汹的心理疾病,而其和负面思考有极大的关系,有些人习惯钻牛角尖,往悲观无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如果能换个角度,半杯水有一半满的而非一半空的!现在的不如意,代表有无限成长进步的空间。学习检查自己,常保正念。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励。最自然的沟通对象可能是你的亲人,特别是你的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听孩子的倾诉。  我们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沟通、倾诉。交朋友时不要只看朋友的嗜好和个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诚恳的、有同情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朋友。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敢去乱找朋友,如果别人拒绝怎么办?”如果别人拒绝你,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但如果别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  我希望你也会在寻找好友的过程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诚恳的、有同情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人,并尽力去帮助你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给中国学生的祝福  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碰到挫折时,能用这三个原则,以度量、勇气、智慧来帮助你渡过难关。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追求成功、自信、快乐时,不要忘了成功是多元化的,不要忘了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不要忘了快乐的人总能理解、接受和喜欢自己。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逐步获得成功、自信、快乐时,会发现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得到成功和自信。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拥有成功、自信、快乐后,不要忘了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附录Ⅱ《北大毕业等于零》  作者谈大学毕业生心态  (资料来源http:..learning.sohu.com.78.35.article211473578.shtml有删节)  主持人: 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在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今天请到《北大毕业等于零》一书的作者王文良先生,他现任日本大志电器公司中国顾问、《中国经营报》企业诊断专家、中国高级营销经理培训师。现在请广大网友踊跃提问。  网友: 您写的《北大毕业等于零》这本书,为什么用这样的名字命名这本书,具体有什么用意?是不是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一点用没有?  王文良: 不是说一点用没有,我主要谈的想法是,北大毕业包括哈佛或者清华名牌大学毕业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这主要是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出一点道理。北大毕业以后要有一种从零做起,从头做起的心态,过去学的暂时先放下,从头做起。不是说学的知识没有用,而是暂时放下心态,看社会需要什么。  网友: 您是否在事业的路途上很不得志,才有北大毕业等于零这样的感慨?  王文良: 我最初刚参加工作时,当时情况是一流人才去机关,二流人才去外企,三流人才去民企。我毕业之后分配到北京市政府,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定位非常高,因为看的领袖传记非常多,但凡世界著名政治家的传记我都很熟悉,自我感觉非常好。结果到机关以后非常不得志,我在机关呆了两年,闹出非常多的笑话。我们一块儿晚上值班,本来是沟通的最好机会,但是我跟他没话说,我和他谈领袖传记他不感兴趣,他谈生活琐事我不感兴趣。  后来我到公司,第一家是顶新集团(康师傅)公司,从最基层的推销员做起,走街串巷销售产品,最后九个月连提三级。离开顶新以后,我在四家跨国公司一直做到中国区销售总监,后期比较成功,前期不成功。心态越平和,越拼命深入一线去干,越可能成功。  主持人: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跟领导相处,怎样才能跟领导处好关系?  王文良:天然去雕饰,不要想着巴结领导,也不要想着藐视领导,正常交往。该说话说话,该开玩笑该开玩笑,该做事做事。最主要是把事情做好,大家之间都比较和谐。  网友: 我现在在一个很有名的国企工作,毕业的时候期望很高,现在很失落,待遇很低,工作很清闲,不知道怎么办好。  王文良:可以利用现有的工作比较清闲的机会学习一些新东西,把现有的工作作为资本和未来发展的基石。  主持人:如果一个大学生刚刚毕业面临着失业,面对这么大的落差,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好建议?  王文良:一个人毕业就失业,这种失业是暂时的,因为一个人很难说一辈子都是失业,会有一个工作或好或坏会适合他。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自我定位比能力低一些,这样对未来特别有利。比如我在日本公司里面做顾问的时候,我们在招聘销售主管以及销售总监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不愿意吃苦,一提到销售想到比较苦,纷纷不来,高收入、高奖金,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做?其实是主观想像怕吃苦。事实上做业务未必有想像中那么吃苦。自我定位和选项会有一定的差异,大家都喜欢不吃苦坐在办公室里面没有风险,而且薪水比较高,这是普遍而很难实现的愿望。  台湾人有一句话,拿得钱多一些,干的活儿少一些,吃的好一些,睡觉睡到自然醒,这是人生比较高的境界,也是台湾人向往的。事实上这样的工作很难找到。因为老板绝对不会花钱雇你来帮他吃喝玩乐。  主持人: 现在有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打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往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就这一点跟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取得相应的职位?  王文良:这个问题不能完全怪企业,企业是一个生产型单位,一定要创造价值从事生产,而所创造价值从事生产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经验。我在大学里面演讲的时候,一个应届毕业生问我这个问题。我和他提,这个比较容易解决。开始工作的时候定位稍微低一些,你降一些目标,做一些前线的工作,你在单位工作一年,这一年就是经验,这一年的经验成为你未来变换工作的基础条件,你有学历,又有一定的经验,这样的话再去换一个新工作的时候比原来好得多。  网友:在私营企业里面是不是不需要注意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王文良:私企老板素质有高有低,差距很大,有的人希望你奉承他,有人希望你尖锐指出他的问题,这些方面需要人际沟通。而且你不仅要跟领导沟通,还要跟客户沟通,还要跟工商行政管理等所有的政府机构人员进行沟通。沟通对于相处各种关系来讲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哪个地方都需要。西方社会非常重视的一个技能就是沟通技能,其中一条对上就是跟领导的关系。北大毕业的人为什么走向社会的时候摔跟头?因为他第一步不会跟领导沟通,要么特别卑躬屈膝讨好领导,要么没把领导放在眼里,这都是不对的。跟领导的关系一定要处得像清水一样,清清楚楚,这种关系有利于长远。真正成熟、能够成功的人,一般来讲都是本人有实力、有才能,同时人品很正,会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包括跟领导相处建立一种良好关系,这是完全正确的,不是贬义词。  网友:王先生,现在如果在职考研,可能损失好几十万,如果你不富有,你会怎么选择?  王文良:在职考研也许能损失几十万也许不能,这里面分两种情况,根据自己的财力决定。有一些特别好的大学要价特别高,但是未必你读完后得到相应回报。文凭很重要,社会上要想有所成就主要靠能力,而不是唯文凭论。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业余时间读研究生,同时可以在职继续维持正常收入,这比较辛苦一些,周末要去上课,但损失小一些。如果富有的话,可以脱产读研究生。  等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发现再想寻求一个与你原来职位差不多的职位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因为在你读研究生两三年的过程中,很多人拿着高学历从国外归来,同时国内也不断有研究生毕业,基层人员也在逐年往上提升。北京人才市场报上曾经登过一个学生本科毕业考博士,等读完博士生再去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就抱怨,谁能告诉我,怎么能走出这个误区。我在演讲的时候举这个例子时常说,博士把学历看得太重了,认为我有了博士学位就该怎么样,现实生活当中未必这样。我在格林科尔做销售总监的时候,我的下属当中有很多博士,而且年龄比我大,工作经验比我丰富。在销售这一点上他们不如我,我依然可以做他们的上级,虽然他们是博士。  网友:现在有一些企业在雇佣前台接待员的时候,甚至要求本科毕业,这是不是资源浪费?某名牌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大学生被安排做统计员,这与他理想中的职务相去甚远,刚毕业的大学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王文良:有一些公司在招聘前台的时候要求本科毕业,这个是不是资源浪费?要不同区别对待,比如跨国公司,要体现出企业品牌形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普通企业要求本科毕业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在这儿继续工作,也可以寻找更适合你的工作,并不矛盾。  现在大学生每年有上百万的人毕业,这会儿他的稀缺性远远没有过去那么珍贵。不超过三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跟前几年普通大专毕业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同程度相当,再过十年大学本科毕业和现在或者前几年的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区别。大学只是证明你是必须受过一定水平的教育而已。  网友:王老师,我是明年毕业的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我在出国和考公务员之间徘徊,请王老师指点。  王文良:你学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水平最高的一定是中国。现在出国读研究生的人非常多,再归国含金量未必能弥补上现在所付出的。在工作期间可以到各个国家旅游也好,考察也好,或者进行访问学者交流都可以开阔视野,但要读学位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现有职务,可能你回来工资是两万或者十万月薪,但是也可能是两千三千,你回到国内心态很难保持平衡。我认识一个在美国读了七年书的人,回来之后工资3500元,找好的工作一直没有找到,最后做这个工作。用他的话来讲,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十年刚刚能够赚回出国费用。  在出国问题上要慎重考虑,至于考公务员现在如果能够考取是比较光明的选择。1993年、1994年、1995年一流人才去外企去跨国公司,现在时代又变了。究竟出国还是留在国内,我想你会做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  网友: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是先学知识找工作,还是先找工作再在工作中学习?  王文良:首要的问题是先要找到一个工作。学习是无止境的,不要想着我学习一段时间这一辈子吃这点儿底。今天的社会发展要求你是终生学习,所以现在先找到一个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同时你会觉得你该学哪些不该学哪些有一个明确选择。  主持人:现在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首选去机关,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文良:我首先补充一句,我刚刚毕业时候的情况也是这样,首选去机关,马马虎虎去外企,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将来的企业风险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投资几亿资金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整个生产车间里面就几个工人坐在计算机控制中心,全部的设备都是自动化,根本不需要人。今后做企业风险最大,机关里面毕竟有一定的保障,因为国家机关只要没有大的错误,不会主动大批辞退人。现在这个时代能够进到机关里面,对个人来讲是人生当中成功的标志。当然,在机关里面会有不足,比如人浮于事,没有什么事情做、人际关系复杂,不会大富大贵。但是另一方面给你提供比较安全可靠的保障。人在社会上从事经济活动会有很大的风险,还是看个人选择。  网友:在现在求职市场上,许多公司很看重工作经验,您认为现今形势下,高学历比如博士和工作经验,哪个更重要?如何取舍?  王文良:这两个方面都比较重要,相对二者必须取一的话,是在获得本科或者硕士学历的时候要先参加工作,获取经验,然后再去读博士学位。学历越高,你的专业性越强,钻得越精,广度不够,和现实社会脱离的可能性更大。你已经读了某一个专业的博士,轻易不会放弃这个专业,所以就被束缚到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一旦社会发生了变化,你的空间就会很小。  网友:王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专生,因此有时候感到很自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文良:现在是中专生不意味着你一辈子永远是中专生,各种各样的业余时间读各种学历,包括研究生都可以去读,就看自己怎么努力。很多有大成就的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实业家,学历并不很高。我一个朋友现在拥有五家公司,其中的物业公司在北京市非常有名。很难想像十几年以前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的装卸工。为了自己一个人卸三车煤,与其他装卸工抢生意,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开出租汽车,谁都没想到他现在非常辉煌,。主持人说:今天谈了这么多,请王老师最后总结一下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应该如何在找工作层面如何定位自己。 王文良: 定位比自己实际的能力和自己的期望值稍微低一些,先解决生存问题。不要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想法,就想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人,仅此而已,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在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前提下,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多接触外界,多接触有能力、有成就的人,然后潜移默化当中学习到这些人的长处。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一定会有他成就的道理。业余时间还要多看书充电。    附录Ⅲ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送给毕业生的话  前几天在红四楼网上招生答问,潘思源同学也在,结束后走到未名湖畔,我问:“快毕业了,有什么感慨?”看着阳光下未名湖那光影绰约的漾漾碧水,她幽幽地说了一句:“过好大学生活的尾巴。”  在这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也加入你们大学生活的尾巴。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由分散———众多消费者———确定的。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十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会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剂,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也许是一份起草合同,也许是一次成功诉讼。这一点对于文科毕业生尤其重要。理工科的学生几乎一入学就很务实,就是一次次实验,一道道习题,就是一个毕业设计,没有什么幻想;他们几乎没有谁幻想自己成为牛顿、达尔文或爱因斯坦,就是成名了,也是他或她自己。而文科学生,大学四年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件和人物交往,在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你们知道了苏格拉底审判,知道了马伯利诉麦迪逊,知道了“大宪章”等等,你们还可以评点孔、孟、老、庄,议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舍我其谁也”。大学的文科教育往往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时代,甚至使人膨胀起来。但这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只是学院中想像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日常的琐细之中。  因此第二句话:要安分守己。这是对每个同学说的。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许过时了,但对你们可能还不过时。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黯淡起来的时候;还因为,我要说,几乎———如果还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注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但只可能是少数———多了就挤不下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边际效应总是递减的。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