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客户资产配置方案:修辞学习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9:59

制造信息差与无疑而问

作者:刘大为


  提要以“有疑而问”为特征的疑问是语法性疑问,本文探讨语法性疑问被塑造成“无疑而问”的修辞性疑问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无疑中通过制造信息差来设疑?文章先从认知、意向、行为三个层面对语法性疑问进行了考察,意图为信息差的制造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然后提出让步是制造信息差的主要方式,并从信度提高等角度对让步方式的多样化做了说明。文章重点对肯定性让步、否定性让步、推断性让步、扩展性让步四种制造信息差的方式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四种修辞性疑问作了分析。
  关键词 语法性疑问 修辞性疑问 信息差 让步策略
  
  无疑而问是修辞性疑问中最常见的类型。但“疑”是“问”能够发生的前提,“无疑”其实是无法“问”的。所以“无疑”而又要利用“问”来实现一定的修辞动因,问者就必须无中生有,人为地设置出“疑”来,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制造信息差。
  
  1 从语法性疑问到修辞性疑问
  
  1.1 语法结构与修辞结构、语法性疑问与修辞性疑问
  语言表达如果只能在语法结构所规定的方式中进行,可想而知,这样形成的话语必定是贫乏无味的,许多独特的经验类型和丰富的情感方式将被阻挡在语言的结构之外。不能不看到,语法结构只能满足语言交际中最为一般的功能要求,而种种更为具体的语言使用的动因——修辞动因一旦出现,语法结构往往就会被这些动因塑造成种种的修辞结构。事实上语法结构更多地是以修辞结构的方式在起作用的,语言表达才得以多彩多姿,接纳更多的经验类型和情感方式。如此看来,语法结构与修辞结构便处在一种连续统的关系中:语法结构不过是提纯程度最高的修辞结构,修辞结构则是为满足一定修辞动因而发生了变异的语法结构。
  对疑问来说,如果把语法学通常所研究的、以“有疑而问”为特征的类型称为语法性疑问,那么可想而知,它在各种动因的作用下也可能被塑造成类型众多的修辞性疑问(rhetoric clues- tion),通常所说的反诘问,本文将要讨论的在主观化动因塑造下形成的试诘问、正诘问、推诘问(反诘问正是这个系列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类型),以及在篇章动因塑造下形成的各种设问、接引问,互动动因推动下而形成的提醒问、考问、诱问、诘难问、招呼问等都是修辞性疑问。因而为了研究修辞性疑问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首先就需要从修辞的角度对语法性疑问重新作一番审视。
  1.2 语法性疑问的三个层面
  从修辞性疑问的角度回望语法性疑问,其中的“语法”就应该作一种广义的理解——语法疑问固然需要在疑问句的语法法结构中实现,但它必须进入“问”的行为程序才能实现,因而首先是一种“问询”的以言行事的言语行为。所以语法性疑问并不等同于疑问旬的语法结构,而是使用这种结构来完成的一个“有疑而问”的完整过程。
  和陈述、祈使、感叹等一样,疑问是语法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这种功能的实现,需要在认知、意向、行为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
  1.2.1认知层面:信息差与疑问句的语义基式
  疑问是一个认知过程,它的成立有两个必要条件:
  a 关于某一现象的认知目标
  b 关于该现象的阶段性认识疑问发生的前提是关于某一现象已经有了阶段认识,但是它相对于认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通过疑问所要获取的就是这个信息差(也即通常所说的疑点):
  认知目标所需要的信息=阶段认识中已经掌握的信息+信息差可见构造一个疑问句,语义上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具备信息差。
  信息必须能够表征为命题,才能被我们认识并进入语法的表达。由于信息差可以存在于充分与不充分之间、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携带信息差的阶段信息就可表征为两种不同性质的不完备命题:
  有待验证的命题:vP 带有变量的命题:P(x)
  对vP来说,信息差表现在信息的不确定性上,这主要是指命题的信息来源并不可靠,可以理解为在这些命题的前面都隐含着一个“听说”、“某某说”“我估计”、“我推测”、“我希望”、“我想”之类表示信息来源不可靠的元话语标记v,采用疑问的目的就是希望言语伙伴提供信息来对之验证(validate)以消除信息差。例如“他回来了吗?”这一问句,其作为预设的阶段信息就是:
  v(听说/估计/…)P[他回来了]是非问的疑问句就是对这一有待验证的命题发问而形成的。
  对P(x)来说,信息差表现在信息的不充分性上,主要是指因为缺乏某种信息而在命题的某一环节上造成了一个空槽(x),采用疑问的目的就是希望言语伙伴提供信息——变量x,来填补这个空槽。例如“谁回来了?”这一问句,其作为预设的阶段信息就是——
  P[(x:有人)回来了]
  信息之所以是阶段性的,是因为只知道有某个人回来了,而认知目标则试图了解回来的是哪一个特定的人,对于这个目标而言命题的信息是不充分的。特指问的疑问句就是对信息缺失的空槽“有人”,而不是整个命题发问而形成的。有待变量去填补的空槽出现在命题的哪一个环节上,取决于认知目标的需要和阶段认识的实际状况。
  这两种命题都是疑问句的语义基式,基式就是带有信息差,也即有疑点的命题。疑问句的类型很多,但都是对这两种基式中的信息差提问而形成的。
  1.2.2意向层面:解疑欲望与疑问句的语义问式
  单有携带信息差的命题并不足以导致疑问。问者必须在意向中形成根据认知目标的需要去消除信息差的欲望——解疑欲望。可以把这种欲望设想为一种心理上的疑问语气,它在进人语言表达的层面时就会转化为实际的话语语气(由于这两种语气的实质是一致的,为行文方便,我们在下文不再加区分)。疑问语气的实质是一种力求获得信息来消除命题中信息差的主观意向,它势必含有两种成分,一种表露解疑欲望,一种则指出需要解疑的信息在哪里:
  a 疑问语气中的情态成分
  作广义理解的情态就是对句子所表达命题的主观态度。在这个意义上,疑问语气中的情态成分指的是问者消除命题中信息差的主观欲望在语言中的表现,如一定的语调、疑问语气词以及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叹词等,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向受问者表露寻求信息以解疑的主观欲望。
  b 疑问语气中的信息成分
  疑问语气中的信息成分则与客观的认知信息相关,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出哪一环节上存在信息差,需要怎样性质的信息去消除。信息差有两种类型,相应信息成分也有两种:
  信息差表现为信息不充分,这时它是基式中的一个空槽,其中该填进怎样的信息是我们未知的、正在追索的,所以无法用指称性的词语进行描述,只能借助“谁”、“怎么”、“为什么”等疑问代词来表明空槽处在命题的哪一个环节上,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信息。
  信息差也可表现为信息不确定,也就是已经有了一个作为基式的、合乎认知目标的命题,只不过它的确定性还有待验证。所以只要将有待验证的命题直接用语言描述出来,它就已经表明了我们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信息成分。
  对基式提问,也就是赋予基式以情态成分和信息成分,基式就变成了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