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钢自行车怎么样:官员的“车随人走”体现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27:17
官员上调,人走了,车也带走了。在湖北广水市,这一不正之风沿续多年,离任官员带走了28辆公车。五位市人大常委拍案而起,联名提出议案,要求广水市政府追回被带走的公车,并追究当事官员责任。广水官员很为难:“官员离开后基本上都被提拔到更高的职务,县级市广水没法追车。”原广水市纪委书记邓凯很“纳闷”,“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10月8日《南方周末》)

尽管有人把党政机关的小车说成是“官车”,但这种车辆真正的学名却是“公车”,更没有那位官员敢公开的宣称公车就是官车,甚至就是官员的私人物品。而且人调走了不仅要把小车带走,原单位哪怕有群众阻拦,也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与小车“一起飞”。到了新岗位公车就变成了私家车,自己用不了就转送给自己的亲属。这样的行为明明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职务侵占。 “官员升迁带走公车”不是耍无赖?官员之所以敢“好意思”升官带车走,就是在他们的心中早就不把自己的原单位原岗位当成一种工作和职务行为了,而就是一种“家长”的行为。“家长”升官调动当然“全家”都要支持,而对“家”里的一切当然有权甚至有资格想要什么就能要什么。“家里人”不敢说什么,地方上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下级,对“新领导”的索求更碍于情面不会说什么。于是一个不敢说一个不会说就养成了这样一种“惯例”。职务调动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原来的公车化为官车,为了让这种利益最大化,有人甚至得知自己要调动,就早早的更换车辆,做好准备,以备于某一天上级调令下来,自己就能与新买的公车一起“胜利大逃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有调动官员利欲熏心“车迷心窍”的问题,由原单位干部群众缺乏坚持原则放任官员以权谋私的问题,但更有监督部门特别是地方主要领导人态度暧昧,甚至睁一只眼被一只眼的问题。就事实而言,这个地方官员调动车随人走的现象有目共睹,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更是明摆着,对于这些问题不仅群众意见很大,更有人大代表提出过议案。但是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带走的公车不仅没有全部追回,事态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致2009年,原广水市市长周静调走,又带走了一辆公车。2010年年初,原广水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张道亮升任随州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再次带走一辆公车车。市领导都能起这样的“模范带头作用”,难怪广水的官员们都已经在实际上把公车变身为官车了?公车成官车,官车又是“三公消费”中最大的难点。而这种难点里本身就有这一种很大的“无赖性”。现在这里却又演绎出“车随官走”的闹剧,正是把这种无赖性上演到了极致。因此,这些上调官员用自己的行动把地方的颜面尽失,地方上尤其是国家相关部门就不能再顾及他们的脸面了,有必要组织相关部门来一次大追查。有人不是还怪没有人上门讨要吗?那就登门入户,对那些带走的公车,“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仅要追回来,更要追查一定的责任。不然,车让人家免费使用,还因为没有上门讨惹得人家抱怨。“人性化”要提倡,但这样的“冤大头”国家不该当,纳税人更没有理由这样默默的承受。(南海网/朱少华)  离任官员顺手牵“车” 公车如何“瘦身”官员调离广水,不按规定办理公共财物交接手续,仍然占用广水的公车,还大言不惭说“没人找我要过车”。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原广水市纪委书记邓凯的“纳闷”也委实让纳税人纳闷。一方面,人大常委拍案而起,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政府追车;另一方面,调离官员又说“根本没人要过车”。政府为何不理直气壮追车呢?广水官员的“为难”一语道破天机:“官员离开后被提拔到更高的职务,县级市广水没法追车。”官员职务升迁了,广水官员不说巴结都来不及,至少也是拉不下面子要车。何况,离任官员带走公车在广水已成风气,现任领导也有调离的那一天,如果他们找离任官员追车,以后怎么依葫芦画瓢带走公车啊。与其得罪离任官员、断自己带走公车的后路,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不就是多掏纳税人的腰包吗?专车是身份的象征,离任官员带走公车,一来可以在新地方显摆自己;二来公车是自己带来的,可以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甚至可以“化公为私”、“据为己有”。他们的算盘打得贼精。问题是,纳税人凭什么给他们当冤大头?离任官员带走公车,说轻一点是国有资产流失,违规违纪;往深里说,离任官员涉嫌职务侵占。至于有的官员在新的岗位上退休以后,把公车交给亲属使用,那就是赤裸裸的犯罪了。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公车消费如此惊人,其中有多少专车不难想象。从广水离任官员带走公车的现实来看,有的没有资格配备专车的官员仍可能把单位公车“据为己有”,变成事实上的专车甚至私家车。从公车私用现实与一些地方封存公车的经验看,减少部分公车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审批部门可以参照“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比例,削减公车采购计划,避免公车浪费,引导公车改革潮流。同时,通过健全问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监督政府采购,严把新车审批关,削减公车数量,由公众舆论监督公车私用。如果公车真正姓“公”,不被某些领导霸占为“专车”,离任官员还拿什么“顺手牵车”? (西安晚报/叶祝颐)  “车随人走”源自监管乏力在当今,一定级别的官员升迁时,原来配备的公车车随人,美其名曰“随迁物”,官员带的心安理得,原单位虽不情愿但是仍笑着相送,似乎送走的公车原本就属于升迁官员的,不敢也没想到堂堂正正地讨回,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一辆官员的公车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二十万元,这么重的厚礼当“随迁物”,在很多地方,官员升迁说不频繁其实还是很多的,那么有多少国家资产经得起“随迁”呢?顾名思义,公车就是公务机关用于在本岗位,具体用于处理公务的车辆,给官员配备公车最主要的目的是方便官员履行公务职能,本质上讲公车并不属于哪一个人所以,它是公务机关的财产,一旦官员离任,即使的正常的升迁,公车也只能原地不动,继续承担为本单位履行公务的职能。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组织原则,都找不出官员升迁可以吧公车当成“随迁物”的条文,之所以公车会沦为少数官员的“随迁物”,这既有管理不严的事实,同时更是人情作祟的体现。任何人都知道,每一辆公车都是有编制和登记的,自从购买之日就列入国有资产,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即使是因为现实条件作出的默许,官员把公车当成自己的随身物,自己调到哪就带到哪的做法是不对的,试想一下,旧的官员带走了公车,原来的单位又要为新到的官员配车,无形中既形成了事实上的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财政负担,这个道理谁都清楚。其实,在公车管理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哪一级哪一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制度,条条框框都有规定,可就缺少执行力,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名目繁多的制度管的是普通公车,对于官员特别一定级别的官员来说,他们所配备的公车是没有“爹妈”的,俗话说“没爹妈的孩子像个草”,言下之意很明显,官员的公车没有监管,拿走就拿走了,反正车是领导拿走了,继任的官员照样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新的公车,公车或许还是姓“公”,反正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升迁的官员知道自己送车的心意,所以带走是正常的,追车却显得不正常,正如一些当事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这或许就是广水市虽然下了大决心、成立了专班去追车,可是效果却不明显的真正原因。(荆楚网/董刚) 官员升迁带走公车应严肃追责此类现象涉嫌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应由有关部门查实处理,更要从公车改革入手,让官员不能也不敢再视公车同私车。官员上调带走公车,在全国范围内其实并不鲜见,但像广水这样以惯例形式长期固定下来,实在匪夷所思,有官员甚至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带走。报道显示,这其中有些并非“因公需要”,而是将带走的车变成名副其实的私产,交给官员家人、亲戚使用。根据公车使用规定,省部级官员一人一辆专车,现职副省部级官员保证工作用车。省部级官员调动工作,专车转到新单位继续使用,调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交回国管局。而带走公车的原广水官员,多数为副处级以上官员,显然没资格配专车,自然更不能带走。官员上调带走公车之所以在广水成为惯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官员超范围超标准配公车普遍至极;二是长期性的公车私用已被官员视为天经地义。广水官员上调带走公车,放大了并不少见的“公车私有”乱象:现在有些公车其实不是“公车”,而成了财政出钱给官员买的私车,官员个人享有绝对支配权。当官员需要为公车腐败付出的代价始终趋于零,当滥配专车还不算“腐败”,违规必然成为违规者的通行证。这不,居然有官员喊冤。调到随州的原广水市纪委书记邓凯就很“纳闷”,“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不仅不拿带走公车当腐败,还仗着自己官大一级,吃准了广水官员不敢找自己要车的心理。官员上调带走公车,涉嫌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广水的一些官员不愿为当地的纳税人负责,没人愿意讨要,难道湖北的纪检、监察部门就坐视不管吗?希望有关部门逐一查实并处理。而要从制度上杜绝此类现象,还得从实质性的公车改革入手,让官员不能也不敢再视公车同私车。公车改革应自严格硬约束的人大预算始,以同样严格的审计问责与公众监督终;同时公开公车使用的具体情况,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唯有在透明的公车使用机制下,滥用公车才无处遁形,白白牺牲地方财政的带走公车行为,更将成为公开的腐败而被人人喊打。(新京报/舒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