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白象招聘信息:心灵的七种兵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09:45

一、:悲伤、愤怒、内疚、仪式、恐惧、关系、接受
1、悲伤: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过去的必经之路。你拒绝悲伤,也拒绝直面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认真相、与真相较劲上。
悲伤把你的注意力从积极的生活中转移开,聚焦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你损失惨重或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对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层规划,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的小玩意以及娱乐项目。
2、愤怒:你的力量之泉。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争取和战斗的力量。否认和压抑愤怒,还会导致你错误地评判形势。
3、内疚: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
婚姻其实也是一个市场,西方有学者还曾提出婚姻市场论,即每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条件综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婚姻市场值,一般而言,两个婚姻市场值相匹配的人结合到一起,婚姻才比较稳定和幸福。
朋友关系和配偶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
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
4、仪式:引导心灵的蜕变。人生成长仪式的缺乏,乃至其他心灵蜕变仪式的缺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我们讨厌繁琐的礼仪和程式,但顺带着也把很多非常有必要的仪式一并给消灭了。离开家是重要的成长仪式。
5、恐惧:揭示生命的真谛。理解自己的处境,比急着去做一些改变的举措更重要。我们越恐惧一件事情,那件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可能就越重要。
6、关系:我们心灵的镜子。很多父母,特别急着去塑造、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为此折磨孩子虐待孩子。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忽视了另一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终会在6岁前被孩子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
7、接受:带你走向自由之路。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一切问题源自我们拒绝接受真相。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痛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信号,直面问题才能减少痛苦
接受,带你走向自由之路。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因为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一部分,就会或轻或重地导致人格的分裂。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一定会给我们健康的心灵。糟糕的父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父母。
渴望改造别人,其实是一种自恋状态。
尊重真相,就有判断力。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真相的人,都会特别有判断力。
但是,我们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更改”的悲剧较劲,这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
二、挫折商
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一个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和忍耐。
1、控制。高挫折商者的控制感高,低挫折商者的控制感低。
即便面临重大的挫折,高控制感的人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势。当别人都以为“大势已去”的时候,高控制感的人总能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而决不言放弃。
2、归因。低挫折商的人倾向于消极归因。要么,他们是外部归因,要么,他们是消极自我归因,认为自己应为挫折负责,高挫折商的人首先会主动承担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同时,他们会进行积极归因,即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
3、延伸。高挫折商的人,很少泛化,他们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范围。他们知道,一个挫折事件只是一个挫折事件。低挫折商的人,遭遇到一个挫折事件,很容易会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挫折事件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他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他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4、耐力。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一种基于洞察力上的忍耐。高挫折商者之所以有较高的耐力,只是因为,即便面临着再大的困难,高挫折商者也总能看到积极因素,他们深信自己能渡过难关,能掌控局势,目前的忍耐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们的耐力是基于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
三、延迟满足
与父母的训练有关。在幼儿期,如果父母对其大小便的训练不严,孩子想大小便就随处解决。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后就会既缺乏纪律感,也缺乏“延迟满足”这种意识。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