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王芳现状:坐拥好地块 不当“土地爷”(经济大势)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09:13

坐拥好地块 不当“土地爷”(经济大势)

本报记者 王慧敏 顾春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17 版)

  在杭州,哪里的土地最值钱?人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下城呗!可不,这里是杭州名副其实的老城区,往西一迈腿就是风景秀丽的西湖,而全市的商业、文化中心又大多汇聚于此!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决不为过。

  在这样的地段发展房地产,肯定是拉动财政的首选。然而,与不少城市的发展道路迥异,“来钱最快”的土地财政在这里却不那么突出:下城区土地出让金收入所占财政比,2006年为17%,到2010年,下降到13.18%。

  坐拥好地块,不当“土地爷”,下城区不搞“卖地财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仅从财政指标上看, 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仅有35.5亿元,去年增加到了106.1亿元,今年将进一步超过去年!

  围绕三产精耕细作

  吸引朝阳行业落户,一幢楼宇一座“金山”

  区委书记赵敏分析了下城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第一件法宝:“围绕三产‘精耕细作’,商业元素转型升级。”  

  走在西湖,漫步武林广场,也许你身边一栋不起眼的楼,就是税收超亿的“亿元楼”!截至2010年底,下城区税收超千万的楼宇达50幢,其中超亿元楼宇达到12幢。楼宇入驻企业率达到90%以上,楼宇税收总量提升50%以上。

  这些楼为什么能“日生斗金”?赵敏的解释是:每栋楼都承载着“最来钱”的朝阳行业。

  2008年开始,下城区年年外出,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楼宇专题招商活动,还办了楼宇招商专题网站,轻轻一点,区内大楼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有了杭州市整体城市环境做基础,下城区大楼招商要求自然高。新引进的数千家楼宇经济企业,有金融、咨询、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

  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商圈,林立的高端楼宇构筑的是商贸业生态。这里聚集全球知名品牌近400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杭州市的30%以上,2008年,武林广场CBD(中央商务区)曾获得“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称号。

  很多“亿元楼”拥有自己的特色。中介服务业企业集聚广利大厦;国都发展大厦因众多外贸企业入驻而称为“外贸特色楼”;标力大厦不仅吸引了很多企业总部落户,商场和购物中心也做得风生水起。标力大厦的时尚,引领了周边业态升级转型,在它边上,形成了武林路女装街、酒吧、美容、购物、娱乐和休闲餐饮等特色商业街道。

  楼宇经济的生命力非常顽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汹涌而来,但浙金广场、河滨商务楼等一批下城区标志性的商务楼不仅不见衰退,反而走势强劲,纷纷闯入税收“亿元楼”的行列。

  这两年,新一批重量级企业——利宝保险、法兴银行、摩根士丹利投资项目等6个世界500强项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央企光大金控等又来到下城区。据统计,在“楼宇经济”的辐射下,下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迅速从2003年的55.2%上升到2009年的87.5%,成为振兴下城经济的第一“功臣”。

  “楼宇经济”的突飞猛进,弥补了下城区的工业短腿,打破了城市财政一味依靠土地财政的传统!

  “能挣会花”良性循环

  抓经济建设,更要抓社会管理,招商优势“管”出来

  “中心城区要发展,不仅抓经济建设,更要抓社会管理,管不好的城区,必然缺乏发展空间。”这是赵敏说的第二件法宝。

  的确,哪怕有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想象一个治安不良、环境杂乱的城区,能够吸引高端企业落户!

  “挣钱”压力大,下城区“花钱”却毫不含糊:“‘十一五’期间,下城区财政投入秉承三条原则,一是控制行政经费支出,二是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占比,三是财政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生态建设上倾斜。”下城区财政局副局长宋震跃一一列出财政账:

  老城区人口密集,困难群体大,下城区每年保障民生的拨款超5000万元,落实40条“民生新政”,保证不遗漏一名困难群众。

  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步行15分钟内就能到达。测评中,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 97.5%。

  今年全国一场又一场暴雨袭击,许多城市中心“水漫金山”。让下城区自豪的是,几年实实在在投入看不见的“地下城建”,建成完善的截污管网,再大的暴雨,下城区都没有积水,地面干干净净。

  民生和谐,生态优美,这些又成为下城区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的基石。

  庆春路的黄金地段,下城区打造了金融集聚区,在这里,走不上几步就能看到一个银行——杭州几乎所有中外银行都在此设点,或干脆把总部放在这里。嘉德广场是杭州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进驻的商务楼,这幢高90米的商务楼里,有包括花旗银行等在内的全球12家知名金融机构入驻。

  “银行集聚效应,对吸引优质企业相当有利。高端企业,跟着这些金融机构聚拢过来。企业融资方便,银行考察容易,如此一来,招商引资走上良性循环。”下城区外经贸局局长陈圣杭自豪地说。

  有了这些垫底,下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顺利腾笼换鸟,走出了全新的发展之路。“如果我们发展房地产,一开始肯定是又方便又有利,但后续问题很大。大量人口聚集,学校配套压力又大。更何况,地卖完就没有了,这肯定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赵敏分析。

  栽下梧桐引来凤凰

  建设硬环境,提升软实力,用人性化、高效率服务留住企业

  硬件保障到位,软件服务成为下城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三件法宝。

  看到楼宇经济蓬勃发展,下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楼宇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理念将“移进”楼宇,构建楼宇社区综合党委、楼宇社区服务中心、楼宇社区促进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把“企业找服务”变成“政府送服务”。以后,企业注册、工商登记、人才落户、户籍管理、机动车证照办理、交通事故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楼宇社区服务中心都管。

  更大的一个变化是,楼宇社区开始关注人,要把写字楼员工组成“大家庭”,这一思路,得到了“楼主”们的普遍欢迎。“那么多企业在一个大楼里,大家彼此间不认识。现在能加入社区大家庭,这让人感到温暖。”蔡小青从江西南昌来到杭州工作已经3年了,她很向往能找到更多朋友。

  据统计,目前在下城区各楼宇里工作的从业人员有17万,大部分是年轻人。楼宇社区设想中的方案,包括开微博、联谊、搞活动,下城区已建成9个楼宇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全区100多幢楼宇,大到建设党组织,小到关心员工落户、孩子入学,都有人管。

  “我们有些党员加入小型私营企业后,因找不到可转入的党组织而变成了‘隐形党员’,社区的‘党群建设进楼宇’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坤和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郦鹏程感慨,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创造了人性化、高效率的商务环境,有效增强了进驻企业之间的沟通,凝聚力也随之提升。高高的大楼,开始释放温暖,更能留得住人。 

  很多企业就冲着下城区的服务而来。风投“爆米花网”2009年注册到下城,区里立即调研,筛选适合投资的100个好企业,为双方牵线搭桥;布丁酒店来到这里,下城区帮助引入风投,一年内从12家门店发展到120个门店,增长快速。

  武林商圈所在的天水街道,3500家企业全是现代服务业,2010年税收在21.5亿元以上。“我们拿不出更多的土地去吸引大家,但我们拥有一流的服务。”天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毅敏笑言。为更好服务,天水街道建起了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所有部门的社会管理功能都集中起来,按企业需求提供服务。

  银泰百货对此有深切感受。落户几年来,街道社区经常上门嘘寒问暖,企业担心大楼晚上缺人管,街道配备20多名保安,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巡逻服务。今年年初,虽然有其他大城市非常优厚的条件吸引,银泰集团还是把电子商务、投资公司都搬回来落到了下城区,就因为“这里有最大的重视、最贴心的服务。”

  有了这样的保障,企业来到下城区,立即适应这里的水土,发展势头喜人。仅今年上半年,有21个企业增资千万元以上,走上迅速做强做大之路。不当“土地爷”的下城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