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阿里巴巴:为什么低学历的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9:38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但大多数人并不太理解经济学。我们对经济学的概念,大致的印象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经济学是谈钱的,是一门专业,跟日常生活没太大关系;
【2】经济学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不需要明白,也搞不明白;
【3】A经济学家说过的话,一定有B经济学家出来反对;
【4】经济学家说没有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非常小心和紧张了;当然,这种印象大致是对的。
现代科学总是从一些基本原理出发,然后,从一个人类的生活领域或问题领域入手,开始一个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变,主要通过:高等数学的引进、建立复杂的数学公式,发明很多的专业词语,使问题更加抽象化。一句话,如果你看不懂,那就对了。经济学大致也是如此。比如,很有可能你不了解这样的词语:成本、比较优势。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对经济学的使用,一直限制在经济领域,这真是一种浪费。其实,其基本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每个人的生活。经济学貌似在谈稀缺资源的配置。其实,也可以说是:在谈选择。我对经济学的大致印象是这样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在有限资源或条件下,人会怎么做?是什么样的动机决定了人会舍弃什么,保留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机制会导致一个基本可知的结果。经济学,是一种梦想和人性的游戏。
    因此,了解一点经济学常识,生活可能会变得更美好。

【经济学法则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大学生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考研。如果研究生毕业后,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考博。这种思路的逻辑是这样的:学历决定出路。学历高,读完书后,自然在社会上,比别人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更容易抢到一个可以获得高薪的体面位置。所以,不难理解,我们的整个中小教育抽疯似地做题、考试,千军万马要过独木桥。这种完全基于学历竞争的策略,有几个基本的常识错误:
【1】如今的学历,已经跟能力不是一个概念。如今的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学历是次要的; 【2】考研或考博,要看什么时候。大多数考研的人认为,延迟2年进入社会,自己有可能有更大的优势。人总想准备的充分一点,再面对工作选择的机会。想法是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但读研的成本,不在花费的学费上面,而是2年的时间,还有很多的机会成本。试想两个人,一个人读研毕业,另外一个已经在某个行业有了2年的工作经验,这种机会差异,很少被人注意。如今的大学已经今非昔比,你能保证没染上好吃难做的恶习前,赶快离开,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好歹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还能够迷途知返,一切都还来得及。越是怕离开的人,内心就越是挣扎,就越是不敢离开。学校是个避风港,只要能花着父母愿意支付的钱,把工作能推多远就多远,直到你不好意思再推下去为止。你会得到什么呢?你付出了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可能连自信都丢了。一个读书人,最后把读书当成整个一个生活了,不知道该说是爱好呢,还是说逃避呢。书不是这样读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今天的胆怯和犹豫,总有一天,生活会让你全部偿还。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就痛苦。年轻时痛苦会很快过去,而未来痛苦,可能就是一生的痛苦。

【经济学法则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每个人跟刘翔跑110米栏都没戏。因为他是世界第一。
但说不定有一天他退役后,我们中会有人做他的歌唱事业的代理人。跟着明星,某方面不一定比他强,但不一定比他赚钱少。我们在某方面比刘翔有比较优势。按照我们教育思维的理解: A如果比B学习成绩好。
    那么,A就比B更有出息。这种竞争思维,并不能解释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低学历的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通过考试成绩筛选出来的人,大致基本上可以证明其自身的素质是不错的。但这不是经济社会运转的逻辑。
    经济社会的运转逻辑是这样的:从给别人提供产品或价值的交换中获利。会读书的人,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占到了一个成功企业里面的一个高管的位置。他通过企业的获利,获得自己的报酬。他个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干。而一个不太会读书的人,也有可能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他可能不太会记住书本上的东西,但有可能对市场非常敏感,人们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去捣鼓什么。
    不断试错是他的本性,他可能也不想是否符合MBA教材,或许MBA是啥也不知道。他们的脑袋里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赚钱。自利的动机,总是使人对市场需求非常敏锐,他们找到了别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自己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哪些人懂,他目前需要什么。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在专业上不如别人,但是在整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控上,他可能拥有很大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优秀学生还在大学里学着谈恋爱、散步的时候,他们已经灰头土脸地失败过很多次了。
    当优秀学生开始满大街为找工作而奔波的时候,过去的差等生,已经创业成功。然后,他们开始把优等生招聘进来,给他们打工。
    正如并不是所有低学历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样,学历高的人一样也会不成功。学历是一种经历,不是包票。学历也可能是一种成本,你能不能担负的起,还需要仔细掂量。学历能证明你曾经学过些什么,但它不能说明的是:如果你要成功,还需要哪些东西。
    会读书不一定是优势,不会读书也不一定就是劣势。生活已经向我们展示过了读大学的客观现实:
【1】很多人都可以读大学;

【2】读大学需要4年时间,还要很多钱;

【3】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是自己的事情,没学到知识,不是大学的责任;一句话,无论干什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埋单。

    所以,是否读大学,不是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的理由。
    读书是有用的,但是,读书也有成本。不计成本,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相反,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机会,可以勇敢去尝试,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思考别人的需求,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利益。
    即使他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已经拥有了企业家的精神,他可以通过创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经济社会的自然法则中,获得巨大的财富。
    所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说的是一个自我认知和定位的问题。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很简单: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合理利用经济的规则来创造财富。
    那种按部就班,习惯于占座和稳定的心态,可能并不是一个最有优势的竞争策略。我读过很多经济学的入门图书,很多时候,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发晕。因为总有一种感觉:好像距离自己的生活特别遥远一样。

    我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关于经济学的图书,它告诉我:经济学会怎样影响我的个人生活和行为。
    我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名词,我需要的只是一些立竿见影的常识。这些常识,也应该是一种洞见,能使我看见自己周围的生活,然后恍然大悟。
    我想,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阅读后,我找到了这样的一本非常接近我的想象的书:《经济学常识》。这样的一本简单易读入门读物,估计高中生就能看懂。我最喜欢开头和后面的部分,都是跟个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最重要的是,它离我们很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