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傣家竹楼图片:主流的紧张: 市场经济共识是否已经破裂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4:39
[转帖]主流的紧张: 市场经济共识是否已经破裂 ?经济学家集体噤声 市场经济共识是否已经破裂      一度具有绝对的正当性,而且确实带给绝大多数人以普遍收益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在许多领域内,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正当性”。其中最典型的例证,是医疗和教育制度市场化改革所造成的后果及所受的非议。最近热议中的医改新方案,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能不能解决医疗市场化带来的种种弊端,这其实已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们对曾经不顾一切信任的市场经济的焦虑和质疑。
    事实上,看病难、看病贵的沉重现实对一般百姓的伤害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竟像是道出了百姓心声。而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一组“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片,曾引得无数唏嘘。但人们从影像营造的悲情倾诉中缓过神来,却恍然觉悟到屏幕上所呈现的不幸,与其说是不公命运的安排,不如说是失败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恶果。
    面对医疗、教育制度改革的败局,也曾有人试图继续援引曾经屡试不爽的“市场经济共识”,主张医疗、教育制度的失败,恰恰在于市场化改革的不够彻底,革除医疗、教育事业弊端的出路,在于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但这样的高论,迅速被舆论的板砖所淹没。而当教育部发言人以“逛超市、买衣服”这样的市场行为解说收入水平与教育机会的“市场化配置”时,更是招致众口一词的讥讽和谴责。对比此前20多年里,舆论每每以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判断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盛况”,确乎有天壤之别。
    作为中国社会改革最重要部分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但是一次分配机制的变革,更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爆炸性增长的制度催化剂,积聚已久的欲望和能量,在市场经济的鼓励下骤然爆发,社会财富总量的补偿性增长,普惠于绝大多数百姓。迄今为止中国一般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几乎都要拜市场经济改革所赐。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发现,普通老百姓不但无缘参与以“市场”为手段的存量财富瓜分,在曾经充满魅惑的“市场经济”原则下形成的新的分配机制中,他们也已经沦为“下游”和“边缘”。新增财富中的绝大部分,以合理合法的“市场”方式,流入资本和权力掌握者的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对市场经济的反思,已经不是经济学理论之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与“站在哪一边”的道德抉择相关。张维迎等一度走红的主流经济学家从“走下神坛”到终于噤声,便与他们承受的舆论压力密切相关。
    比较而言,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理论的吴敬琏先生,则一直被尊为“经济学界的良心”。吴敬琏先生一直相对严格地恪守经济学家的独立立场,秉持学术良知而客观立论,是他获此殊荣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他对权贵资本和“坏的市场经济”的强烈批判,也使他与其他主流经济学家划清了界限———至少在公众的观感中如此。在普通百姓的理解中,市场经济的“好”“坏”之别,不仅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市场监管是否完善、交易成本是否低廉,更重要的是其是否有利于财富的合理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道义之别。这样的解读,显然有助于吴敬琏先生得到一般百姓的热烈拥护。
    吴敬琏先生在“两会”期间的一系列发言,是学者秉持学术良知、坚守学术立场的独立思考。或许应该补充一点的是,一番理论性的观点表达,却受到百姓的强烈质疑和批评,一定是吴敬琏先生所不曾料到的。“市场经济共识”破裂得如此彻底,恐怕也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不曾料到。
    经济学家集体噤声,对于中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绝非好事,但今后如何开口,对他们绝对是艰巨的考验。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计,百姓和舆论还是应该鼓励经济学家们在秉持学术良知的基础上,勇敢而公正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