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事业编制人事代理:且说重阳庆佳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3:51
   “重阳”一说的起源,得追溯到春秋战国。屈原在《远游》中云:“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定为正式民间节日,却已经是唐朝的事了。而“重阳节”名称诉诸文字记载,目前查阅,最早见于的在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九为阳数”,是指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是也。假如古人懂得抢注知识产权,在重阳节冠名权上一定会竞争非常激烈,花落谁家还就难以敲定。


   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说;


   《易经》中“以阳爻为九”;


   道教更神奇,力证重阳节和其有很深的渊源,编撰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神话:住在东南山中的大仙费长房,收汝南县小伙子桓景为徒,于九月九,让他劝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赐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刺杀汝河瘟魔,为乡民除了害。众所周知,八仙中有位吕洞宾叫吕纯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力作《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位全真教祖师爷中神通叫王重阳,扯上的关系如何?


   皇家岂甘落后,传出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遭吕后谋害,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作贫民妇。贾氏把本来“一般人不告诉他”的重阳活动,带到了民间,让“地球人都知道”了。


   文人雅士诗词篇章为重阳节给力喝彩的,可谓不胜枚举。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最是耳熟能详。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写的《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先秦之前《吕氏春秋》,西汉《长安志》,宋代《东京梦华录》,明代《陶庵梦忆》,清代《燕京岁时记》、《清嘉录》,乃至《金瓶梅》、《浮生六记》等,均有记载。


   重阳节,名称很多,除了“重九节”,又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踏秋节”,“辞青节”,“毛豆节”,“风槎节(放风筝)”,也是我国的“敬老节”。


   有关重阳节的谚语也不少,诸如:“九月九,牛羊各自守”;“重阳蒸酒,香甜可口”;“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有些地域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重阳节的,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重阳节,祭飨天帝、祭祖;祭拜方社田祖之神;染坊及酒坊祭缸神;敬财神生日;迎山神;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互相送礼——“追节”;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也有纪念范仲淹的活动。


   重阳节吃喝玩乐内容丰富多彩,别开生面。


   吃:重阳糕,重阳粽,因了“九为老阳,阳极必变”,登高,登高山、登高塔,驱邪免祸,野餐、烤肉,食莲耳,享用叫“骆驼蹄”的面食;


   喝:重阳酒,长长久久,多为菊花酒,菊花又名“延寿客”,酒称“吉祥酒”,求延年益寿;


   玩:佩茱萸,茱萸雅号“辟邪翁”,龙烛会,削竹马为戏,赛神酬愿,皆用大炮,放纸鸢,“赶山猫”;


   乐:建王母会,想求子嗣的青年妇女纷纷前来参加,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今天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了。

重阳佳话,美丽跃动,其实,过节过的是气氛,过的是热闹,过的是心情,过的是期盼,过的是愿景,过的是和谐,文化传承,民俗彰显,丰俭由人,快乐第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喜庆佳节,笑迎重阳。中国人特别喜欢过节,那就过一个文化的、和谐的、快乐的重阳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