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直子手绘地图:黄陂来由有多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30:13
                 旧志称,汉魏以来黄陂为镇为州为县,凡几变置,而南北朝战乱中始置的黄陂县,历史最长久。 19989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整县改设为武汉市新型城区,其区名仍为黄陂    悠悠兮1500载,这片古老大地自得名黄陂,无论为县为区其名未改,探究黄陂之来由,其说多矣。

        以《辞海》、《新华字典》等语文工具书释义者,或指颜色,或为姓氏,或有其他专意;者,则为池圹、圩岸、水边、山坡等等。黄陂北枕大别,南濒长江,西北低山绵亘,东北丘陵起伏,中部岗垣坡缓,南境湖滨平川,境内湖泊圹堰密布、圩堤山坡居多,将“和“两字合在一起来分析,黄陂之名可能与境内地形地貌有关也。

        唐朝宰相、地理学家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曰:黄陂县,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故曰,镇名黄城得之三国名将黄祖,黄陂之又得名黄城也。而有人指境内的武湖、牛湖,黄陂之名乃黄城与湖滨的合称;也有人说为县域内众多的山坡,黄陂又是黄城与山坡之合称。

        《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又说:黄州……,因古黄国为名也,鄂东黄冈、黄安、黄梅、黄陂等地的明清方志中,也多称地名的源于春秋时代的黄国,如清同治《黄陂县志》(沿革)就说:黄陂古荆地春秋为黄国。然近有学者称,将黄州一带之指为黄国并不确切。古黄国其祖先源自东夷,早期居今山东,商周渐南迁,春秋时臣服于楚。如《竹书纪年》载:“()相后即位,二年,征黄夷。黄夷即后来的黄国。《左传》(僖公十二年)就曰: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识,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也说被楚灭之黄早期居今山东。商及周时,王朝所封诸侯国也称为邦方,古代方国之境域一般较小。黄为子男国,按周礼规定,其地方五十里。考古也证明,春秋之黄国,其都城在今河南潢川县境,如果黄国之地域仅方五十里,就难及今黄冈、红安、黄梅、黄陂了。近又有楚史研究者说,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的黄国应该是两个(参见何浩《楚灭国研究-西黄》)其一,嬴姓伯益后裔所建,位于今河南潢川之黄国;其二,陆终之后昆吾族所封之黄国,即嬴姓与姬姓融合之黄国,称为西黄。在部分黄氏族谱中就流传这种说法,如《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就说:陆终公乃以黄为氏,受郡于江夏。南宋大学者黄震在《江夏源流分派谱引》中就说,昆吾长子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地称湖广鄂州。四川武隆黄氏的江西老谱也记载陆终之后黄隐居在湖北麻城县。据此,好象这西黄之说,又圆了黄陂之乃黄国的说法。可《左传》(庄公十九年)说,巴人伐楚,楚文王率兵抵抗,被巴人打败。楚师回都郢城时,元老鬻拳拒绝败军之师入城。于是,楚文王只得以新败之师去攻打黄国,在(足昔 )陵打败黄国军队后,楚人才允许文王回国入郢。而这个被楚文王打败的黄国即西黄,在今宜城东南的汉水流域。所以,这个西黄究竟是在湖广鄂州(江夏郡),还是在宜城东南,由于时代遥远,证据不足,也难以定论。

        清同治《黄陂县志》(沿革)”言:唐侯喜复撰黄陂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文忠集》第一四一卷为《集古录》。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曰:右《复黄陂记》,唐侯喜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始作于隋。记云'至贞元辛未,刺史卢虔始复之。辛未,贞元七年(791)也,碑元和三年(807)建。喜之文辞尝为韩退之所称,而世罕传者,余之所得,此碑而已。” 唐朝玄宗皇帝,为方便太子学诗作文、引用典故和检查事类,特命集贤院撰修了一部类书《初学记》,《初学记》的州郡部之河南道就有词条黄陂白水,词条释文云:《水经注》曰:黄水积为黄陂,入白水亭城西南。已上汝州。又据《水经注》(卷二十一)言:汝州有水积为陂,世谓之黄陂。查阅史籍,古称黄陂者多矣,如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就有:河南汝州西四十里的黄陂(见卷五十一 河南六:“广成泽在州西四十里。源出鸣皋山,合于汝水。一名黄陂。周围百里,有灌溉之利,百姓赖之”)、河南下蔡县西北六十里的黄陂(见卷二十一 南直三:“《玉海》:下蔡西北六十里有黄陂,八十里有鸡陂,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置,溉田数百顷”)、安徽巢湖县东南的黄陂湖(见卷二十六 南直八:“黄陂湖县东南十五里,周八里许”)、江西永新县东南的黄陂水(见卷八十七 江西五:“又黄陂水,在县东南五里,源出绥源山,下流亦合禾江”)、广东长乐县东的黄陂溪(见卷一百三 广东四:“黄陂溪,在县东,发源德马寨”)、广西柳州府西三十里的黄陂水(见卷一百九 广西四:“黄陂水,在府西三十里,流入柳江”)……等等。综观《集古录》、《初学记》、《水经注》等,侯喜《复黄陂记》所说汝州应是始设于隋的汝州,地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一带,其黄陂也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也。另,欧阳修之《集古录》,说喜之文辞尝为韩退之所称。韩退之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贞元八年(792年)进士,为黄河之北的孟县人。孟县与黄河之南的汝州为近邻,以地望分析,韩愈更熟知今河南汝州市之黄陂。然今武汉市黄陂区境,汉隶荆州,魏分属荆州、豫州,宋齐梁分隶郢州、司州、光州等等……,无隶汝州之历史,《复黄陂记》之黄陂非今武汉市黄陂区之黄陂也。

        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的《武汉晚报》,副刊夜明珠有地名掌故之文说江汉平原,上古江河湖泽相连,处江汉平原东隅的今黄陂南境也为泽国。民间流传,先民拓疆殖域以舟代步,今江汉平原北的安陆,是拓疆舟楫安全登陆之地,故先民称之为安陆;黄陂则为拓疆殖域之舟抵达的黄土山坡,先民又以黄陂为名。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也只是推理而矣。

民间还有许多黄陂由来之说。如出自歇后语的清油炸豆腐--黄皮的黄陂,又如包文拯所改的黄陂。民间流传,黄陂旧称定远县,包文拯曾在定远县审断幼童打母案,并在县北研子岗将打母之幼童研为黄皮。为警示后人,包公特将定远县改为黄陂县。查勘史料,黄陂从未名曰定远,包公也未到过黄陂,古黄陂县城北的前川新城虽有定远村,但村名也只是依传说命名,此说也只能算戏说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