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能方程式分集剧情:丑闻不断的“石油巨头”中石化 饱受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52:45
丑闻不断的“石油巨头”中石化 饱受争议

2011年08月17日 10:2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网友评论

    编者按:中石化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1998年7月,中央在原中国石油(601857)化工总公司的基础上,注资上千亿元,组建了这家特大型石化企业集团。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中石化以年营业收入1875亿美元(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的业绩位列第七,一度被视为“中国的骄傲”。然而,伴随着光环和骄傲,这家石油企业也引出了不少争议。

【最新评论】丑闻不断的“石油巨头”中石化 饱受争议

【“工资表”事件】中石化河南油田工资表泄露 干部是工人10倍

【“索赔”事件】中石化澳油气项目停产两年 遭到承包商索赔

【事件评论】中石化说的“市场化”其实就是争夺定价权

          中石化的工资表为何沦为“社会高压锅”

【延伸阅读-天价酒事件】“天价酒”调查结果公布 中石化包庇什么?

           “天价酒”自己用 涉及金额159万 鲁广余被免职

           中石化:结案天价酒 归罪一人引发弃卒保车质疑

           中石化天价酒处理被指挠痒痒 得了便宜还卖乖

 

  傅成玉今年60岁。4月8日,已到“花甲之年”的他,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董事长变成了中国石油(601857)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然而,刚一上任,他就要面对全社会对中石化的“讨伐”。

  4月11日,网上出现一篇题为《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巨额公款触目惊心》的帖子,揭露了鲁广余等人用公款购买168万元“天价酒”的内幕。一时间,本就因高油价而饱受非议的中石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网友指责说,这家石油巨头“一边拿着国家补贴,一边公款吃喝,一边拉高油价鱼肉百姓”。傅成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这次工作调动,竟然成了“临危受命”。毫无疑问,他现在要做的是:查清中石化还有多少乱相,并出台强有力的整治方案。

  丑闻不断的石油巨头

  中石化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1998年7月,中央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基础上,注资上千亿元,组建了这家特大型石化企业集团。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逐步放开,中石化不断引入外资(接近20%),成为中国最大的炼油厂商,独揽内地60%的成品油市场。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中石化以年营业收入1875亿美元(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的业绩位列第七,一度被视为“中国的骄傲”。

  然而,伴随着光环和骄傲,这家石油企业也引出了不少争议。

  自成立以来,中石化因垄断市场而取得的成绩,屡屡遭人诟病。2009年,中石化不断抬高成品油价格,甚至出现“一月两涨价”的现象。面对质疑,中石化高层拿出一组中美油价对比数据,称“中国油价并不高”。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国民人均收入不足美国的1/10,中石化这么比较,“简直是不可理喻”。

  在社会上还在争论油价问题时,中石化“天价吊灯事件”曝光。2009年7月13日,一位网友发帖称,他的几位朋友去耗资数十亿建造的中石化大楼参观,其间,接待人员让大家猜大堂屋顶那盏吊灯的价格。有人说是8000,有人说是1万。接待人员揭晓的答案让所有人吃了一惊“再加10倍也不够!1200多万!”当时,中石化刚刚公布2008年的亏损额1144亿元。照此计算,这家石油巨头也就是亏了9533个吊灯而已!中石化高喊“亏损严重”的同时,又如此奢侈,顿时成为社会舆论指责的焦点。

  就在“天价吊灯事件”曝光两天后,一起严重的腐败案件,将中石化推入了更深的漩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原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受贿罪成立,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陈同海的受贿金额高达2亿元,每月公款吃喝的花费高达120多万元,相当于每天就要花4万多元公款。

  然而,中石化似乎不愿接受外界的批评。今年4月的“天价酒事件”曝光后,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曾连续开了3次会,讨论的不是怎样整治,而是挖透露消息的“内鬼”,并统一口径欺瞒媒体。几天后,北京媒体又透露,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和园景逸大酒店”,是中石化投资8亿元兴建的。

  傅成玉在这个时候上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媒体见面会上的首秀

  4月25日,中石化组织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傅成玉第一次以中石化老总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他的身边是中石化总裁王天普、纪检组组长王作然、副总经理李春光。据透露,“四大人物”同时现身媒体见面会,在中石化历史上尚属首次,足见其领导层对此事的重视。面对众多记者,傅成玉的发言掷地有声,但难掩疲惫。据记者了解,傅成玉来到中石化后,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接踵而来的“敏感事件”,无疑分散了他不少精力。

  傅成玉首先公布了集团内部的调查结果:“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严重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控制度,个人决定、私下违规购买高档酒,严重损害了中石化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个人负有直接责任。党组决定免去鲁广余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对其给予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接着,他补充说:“集团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制度管理之外,任何人都不允许做出伤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事,任何领导干部都不能违规违纪、破坏制度,都必须接受社会公众和全体干部员工的监督。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吸取此次事件的深刻教训,自查自纠,不限领域,不限具体内容,只要发现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立即整改。”对于未来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鲁广余”,傅成玉表示:“在当前法制不健全、公司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我不能保证不再出现这种人,但一旦出现就一定按法规进行处罚。”

  其实,“天价酒事件”曝光3天后,傅成玉就派调查组去了广州,反复进行调查。他的这一举措,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肯定。在4月25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傅成玉态度诚恳地承认,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确有隐瞒真相和清查“内鬼”的行为。但还是有媒体指出,傅成玉只是查办了鲁广余的“天价酒”问题,对他为妻子设空岗白领工资等事未予追究。

  此外,参加媒体见面会的记者,还将中石化一直以来存在的几大争议,抛给了这位新任老总。

  第一,中石化是否是油价猛涨的幕后推手。傅成玉回应道:“按照现在的国际油价,中石化每炼一桶油,都亏损20美元(约合130元人民币)。现在原油110美元/桶(约合714元人民币),但政府调价在90美元/桶(约合584元人民币)左右,所以我们每桶都会亏损。”

  第二,国企拿着政府的补贴,却“不干事”。对此,傅成玉说:“国家对国企的补贴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整个社会舆论很多时候对国企是不满意的,这里有很多合理成分,也有不合理的。在当前,我国既走市场机制又受到行政制约,肯定有大家不理解的地方,但我们国家要迅速壮大,没有这种制度安排不行。”

  第三,“哭穷”的国企是不是真的亏损?傅成玉给出的答案是:“我没来中石化之前,总听媒体说,你们老哭穷,老亏损。不在行业内不一定全清楚。对于国企,中央财政不出钱投资,国企每一分钱都要向市场和银行拿,利润大投资也大。作为上市公司,我们还要向股东负责,保证股东有回报。”

  在回答了几个问题后,因另有公务,傅成玉离开了。不过,“烫手山芋”并没有离开他。

  “傅式改造”

  1951年6月,傅成玉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县的一个普通人家。对于童年,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吃冰”。“我是东北人,小时候赶上了全国最穷的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苦。冬天特别饿的时候,我们没有东西吃,就只有吃冰块。慢慢地,这成了我的一个爱好。”因为家里太穷,傅成玉上到初二就退学了。不过,他自学了中学的课程。后来,他被推选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东北石油学院(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东北石油大学)学习。在学校里,他一直是骨干。

  大学毕业后,傅成玉被分到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熟悉能源开采 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是油田里最艰苦的工作。傅成玉说,那时候,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是“捞沙”,而且是整整7年。

  198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中海油。傅成玉第一批被选中,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员。两年后,作为能力突出的青年业务干部,他被送到石油部技术培训班接受培训,后来又被公派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取得石油工程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傅成玉凭借流利的英语和海外游学的经历,参与了中海油与很多跨国公司的合作。不久,他被提拔为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傅成玉受命加盟合作伙伴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担任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其间,他见识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4年后,重回中海油出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他对市场和企业管理的认识,已是今非昔比。2003年,傅成玉出任中海油总经理,随即开始了对其长达8年的“傅式改造”。

  当时的中海油“久病缠身”。首先,它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业链很短从海底开采出来石油和天然气,只卖给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客户。其次,中海油所开采原油和天然气的比例严重失调,天然气业务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为此,傅成玉决定:第一,中海油的竞争对手不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而是国外市场;第二,中海油要注重效益,而不是规模;第三,中海油要实现产品差异化,业务要均衡发展。在他的推动下,从2003年到2009年,中海油的下游产业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投产。这使得中海油不再困守大海,开始走上陆地,成为一家综合型的能源集团。这6年,中海油的总产量增长了38%。

  傅成玉也经历过一次让他刻骨铭心的“失败”。2004年年末,他决定动用185亿美元(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巨资,收购世界第九大石油公司美国优尼科。当时,优尼科的规模是中海油的数倍。世界五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雪佛龙、道达尔)都不敢染指,傅成玉却大胆地出手了。结果,因为美国政府的干预,这项收购行动以失败告终。不过,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香港媒体曾评价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但中海油告诉了全球,自己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此事让中海油的市值飙升70亿美元(约合454亿元人民币),傅成玉据此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当年的“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傅成玉很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收购优尼科失败后,中海油的一位员工去欧洲出差,忙完公务才去一家中餐馆吃饭。但当时餐馆已经打烊。无论这位员工怎么解释,餐馆的华人老板都不予理会。后来,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老板听罢连忙说:“你是要收购优尼科的中海油的员工?好,我们现在就开伙做饭。”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海油当时之所以“猛攻”优尼科,除了因为傅成玉的国际视野,还因为当时有消息称,中央计划把中海油并入中石油或中石化。为了保住公司,中海油领导班子于是进行海外并购,扩大影响,“以攻代守”。

  中海油最终“存活”了下来,但此次收购行动失败对傅成玉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据透露,此后几年,他变得非常谨慎,“做事犹豫不决”。不过,此时的中海油,已在“傅式改造”下变得更加健康。比如,其内部取消了行政职称(处长等)称呼,代以企业职称(运营总监等)。傅成玉主政的8年,中海油的总资产增长了3.4倍,净资产增长了3.7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1倍。

  急需整治三大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这次中央选择傅成玉掌舵中石化,是看中了他的行业经验和国际视野。这些都是中石化急需的。那么,他能将中石化改造成一个健康的企业吗?这得看他能否解决中石化的诸多深层问题。

  首先是经营方面的问题。目前,中石化存在三大经营“短板”:第一,模式单一,成本过高,业务扩大的同时伴随着风险。中石化的主业是陆地炼油,基本不涉及陆地和海上石油的开采、勘探。由于目前国内资源有限,中石化要想进一步拓展业务,势必要走向海外。然而,在亏损1000多亿元的情况下,傅成玉要想让中石化走出国门,资金和风险问题都不小。第二,竞争力不足。由于不参与石油勘探和开采,中石化不得不依靠中石油和中海油提供原油和天然气。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石油原油产量是中石化的2.6倍,天然气产量是中石化的5倍多。第三,资源和运营手段匮乏。2010年,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的“警戒线”,达到55%。油气资源紧缺困扰着中石化等诸多国内企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中石化的原油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

  其次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专家认为,在中石化内部推行国际化改造,很对路,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积重难返。从近年来中石化出现的“天价吊灯”、“天价酒”等诸多问题看,“奢侈作风”已成为其顽疾之一。傅成玉曾说:“我们最大的能源就是节约。”要改变现状,他可以借鉴之前在中海油推行的“节约主义”。他的“节约主义”,不是从企业的经营开支中省钱,而是从行政开支和人员费用上下手。例如,中海油员工出差时不住五星级酒店,傅成玉出差时不坐头等舱。他原本想在5年内节省5亿元开支,结果3年内就完成了任务。然而,中海油和中石化毕竟不同。一位熟悉中石化的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傅成玉在中石化推行“节约主义”,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奢侈问题,但也可能导致总部和各子公司在日常管理上产生分歧。总而言之,未来如何避免中石化再次出现“天价酒事件”,对傅成玉来说是一大考验。

  第三是士气问题。目前,受腐败和奢侈丑闻的打击,中石化内部士气低落,急需一些提振士气的措施加以刺激。谙熟现代企业管理的傅成玉不可能无视这一点。然而,恢复员工的信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权力垄断害了国企

  分析人士指出,傅成玉现在几乎成了一个符号外界希望他能让中石化成为一个真正让老百姓喜爱的企业;中石化内部的多数人,则期待他能将这家国企打造成一个形象好、收益好的健康企业。可以说,人们在他身上寄托的希望,既体现了外界对一些国企的不满,也反映了社会上迫切要求国企真正为国、为民着想的愿望。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上市央企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5.3%,比民企低了1.1%;而一些地方国企的收益率仅为4%。与此同时,国企却不断暴露出管理和作风问题。这不仅让百姓对它们的印象大打折扣,也丑化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在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被判刑5个月后,中国移动公司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春江,也因经济问题被调查。2011年,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等人相继“落马”。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告诉记者:“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国企权力过大、管理者独断专行,以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所造成的,当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林喆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促进国企改革,中央推行“放权让利”以及“厂长负责制”。这一方面整合了相关资源,同时也使国企内部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权力。从那时起,国企内部的经济违法事件就不断出现。如今,中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依旧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依旧是“大一统”和“金字塔形”。人们只知道,在国企工作就是端“铁饭碗”,在国企当管理者是“肥差”,却忽略了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的监督作用。机制不完善,腐败奢侈之风难以避免。  中石化河南油田工资表泄露 干部是工人10倍

  如果工资卡上的数字依然没有变化,30来岁的何游(化名)和工友们还将再次去局里讨个说法。

  8月8日,中国石油(601857)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油田)内部人士在网络上发帖称,近千名职工在油田总部机关办公楼前聚集,要求改善待遇。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赶赴事发地河南南阳调查了解到,一张被泄露的工资表,让油田部分一线员工认为,公司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员工想要一个说法

  8月11日,在南阳市东西方向45公里处,位于“小城”魏岗的河南石油勘探局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空寂无人。广场上右手边,停放的几十部小轿车折射出令人炫目的白光。

  谈起三天前在这里出现的一幕,“摩的”(当地一种载客的简易三轮车)师傅老张说,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站在河南油田办公大楼马路对面的树荫下,老张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努力地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当天的场景。据其介绍,“起码有上千人,大家来就是想见见局领导,要一个说法”,但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对此,河南石油勘探局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高级政工师和元丽没有予以否认,“那天是有部分职工家属来反映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些退休的老职工,真正在职的很少,大概也就一百多人”。在其出具给记者的一份说明材料中如是写道:“8月8日当天,在河南油田局办公楼前出现聚集反映问题的主要是非在职人员,也有部分轮休职工。事件持续两个小时后,现场人员散去。”

  在苦等数小时无果后,8月8日上午11点钟左右,众职工在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劝解下开始散去。

  在何游和他的工友们看来,河南油田8月8日发生的员工聚集事件并不是网上所言的“罢工”,“工友们没有耽误生产,一台设备都没有停,我们只是在提出自己的诉求。我们知道油田是24小时生产单位,如果我们停了,下游的计量、集输等单位就不能正常运行,这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这一点,记者在机关干部和元丽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当天河南油田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一切正常,尤其是生产运行正常、管理有序,没有出现任何人为停工、停产情况,职工队伍稳定”。

  实际收入和申报记录不符?

  按理说,作为垄断巨头中石化旗下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石油化工企业,河南油田是一家令人羡慕的好单位,为油田服务的3.3万余职工都应该滋润而满足地生活在体制之内。

  “今年6月底的时候,在建党90周年之前,油田给所有员工都发了一笔费用,科级干部在3500元左右,全民工是1000元,非全民工(劳务派遣工)是700元。据说,那次处长们是拿了7万元、甚至有人说是8万元。”身为全民工的何游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对此,大家心里有情绪,凭什么相差这么多。”

  7月中旬,一位油田职工在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河南人社厅)官网上查询时意外发现,自己年实际收入3万多,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却登记为7万多元。瞬间,“实际收入和申报记录相差悬殊”的消息传遍了油田的每个角落,“说句实话,我们开始对那个数据没有什么概念,后来大家在网上一查才知道那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随后,河南人社厅官方查询网站被人为关闭,油田职工无法正常登录。对此,河南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王孝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是系统软件出错,已经作出说明。”

  上述事件加剧了一线工人对河南油田内部存在 “吃空饷”等分配不公问题的种种猜疑,也就出现上文所述的那一幕。

  一张被泄露的工资表

  实际上,此次事件真正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对自己所服务企业的种种猜疑,还有一张被泄露的工资明细表让员工们发现自己与干部们的收入差距“实在是太过分了”。

  一位河南油田内部人士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一份标注为“2010年个税上交情况”的统计表单,据说表单所说单位是“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根据这份表单,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同一单位内员工的全年12月总计税前收入最高数额是最低数额的45.17倍。同时,在该处全部统计在册的645名员工中,处长李峰所得最多为304930元,紧随其后的处机关领导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有5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有6人,绝大多数员工2010年税前收入基本维持在3、4万元左右,收入最低者月薪仅为500元。

  最让工人们不能理解的是领导们享受的那些名目繁多的奖金,“一个什么兑现奖就有六七万,我们工人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个数”。

  在记者获取的这份收入明细表单中,所列出的奖金项目多达百余个,领导们每个月都会有3个左右的“得奖”机会,比如“合理化建议”、“党政评审及亲邻奖”、“党风廉政效能监察”、“员工礼仪答题奖”、“廉洁从业授课费”等,领导岗位获奖频率较高。

  “物资供销处属于油田的后勤单位,收入上要低一点,像钻井、物探、采油一厂、二厂等一线单位的领导收入更是不得了。”上述内部人士指着这张薪资明晰而差距不小的表单表示,“我们一线作业工人谁不比干部辛苦,一年四季要风雨无阻地在野外工作”。

  面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和元丽认为可以理解,“处级干部年薪三十多万,这个并不奇怪。企业就是经营,(收入)不像政府公务员那样固定,这些都是在法律和中石化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她还进一步强调,“假如这些工资表是能晒出来的,那么也就是人家应该所得的。”

  对于“一线员工是否将会涨工资”的询问,和元丽表示,“油田每花一笔钱都要经过中石化集团批准,是否提高员工工资这一块我们没有权限,油田也一直在向北京方面申请。”同时,她还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领导也都很重视,要求油田各个二级单位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地真诚倾听员工的心声”。

  8月13日,在记者结束采访正欲离开南阳时,何游给记者发来短信称,“油田提前发放了今年三季度的奖金,我拿了1300元多一点”。显然,这不是何游们想要的结果,“这本来就是我们该得的”。  中石化澳油气项目停产两年 遭到承包商索赔

  “对于与SeaProduction公司的仲裁情况,我们已经得到通知,下一步如何应对还要看总部决策。”8月16日,中国石化(600028)驻澳大利亚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称。

  在此之前,中石化的澳方合作伙伴石油生产商AED在其官网发布通告称,中石化与AED的合资公司Puffin油田在与其挪威承包商SeaProduction公司的国际仲裁中败诉。

  AED公司称,Puffin油田指控该油田生产平台承包商挪威公司SeaProduction违背了安全标准,并要求解除合约。但SeaProduction否认这一指控,并将此事上诉至国际仲裁机构,要求至少赔偿6000万美元的损失。

  而近日,国际仲裁小组已经做出了对SeaProduction有利的裁决,这使得Puffin公司面临向SeaProduction支付大笔赔偿的风险。

  2008年6月,中石化以5.61亿美元(约合38.64亿元人民币)从澳大利亚石油生产商AED手中收购帝汶海Puffin油田60%权益,并由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SIPC)承担Puffin油田的经营权。这一大手笔投资,被外界视作中石化真正大举进军澳大利亚之举。

  然而,其后的进展却是让中石化始料不及。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们在澳大利亚这笔买卖交的学费不少。“上述中石化人士坦承。

  陷入与承包商纠纷

  “我们进入后不久,Puffin油田就出现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虽然由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而不至于酿成大祸,但由SeaProduction公司控制生产平台的安全控制隐患不得不让我们警惕。”上述中石化澳大利亚公司人士说。

  该人士称,当时生产平台出现严重天然气泄漏,但报警装置却完全失灵,一直到天然气泄漏到了中央控制室,安全装置都没有做任何报警反应,幸亏最后被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也正是在这起事故之后,中石化控制的Puffin油田才以违背安全标准为由提出解除项目承包商SeaProduction的合同。

  不过,SeaProduction公司并不愿意接受解约,双方僵持不下,最终此事被上诉至国际仲裁机构。

  “为了解约这事,Puffin油田已经停产了两年多,我们的损失肯定是不小的。“上述人士说。

  而另一方面,SeaProduction还提出了至少6000万美元的赔偿要求,如果最终落定,中石化的损失将更加巨大。

  事实上,中石化在Puffin油田上所遇到的麻烦还远不止生产平台这一件。

  在中石化入股之前,AED一直面临产量下滑和债务的困扰。

  据了解,当初AED公司之所以引入中石化作为投资人,主要原因就在于Puffin油田投产初期产量低于预期,致使AED公司深陷债务困境。

  在2007年发表的一份声明中,AED公司称,其旗下Puffin油田一期工程成本投入已超过1.6亿澳元。但自投产以来,该油田每日产油量一直徘徊在

  6000桶-1万桶,低于原来预期的每日3万桶产量。因此,该公司将不得不出售部分资产获得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

  “按照当时Puffin油田的状况,国际石油公司都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而中石化的出现,可以说是解了AED公司的燃眉之急,但同时也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一位石油业咨询机构人士对记者称,“中石化接手后才发现,这个油田开采难度极大,而钻井成本却极高,未来的盈利前景非常不乐观。” 昂贵的学费

  “当时中石化可能太急于获得海外资源,但对于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工作,多少有些草率。”上述咨询机构人士说。

  “我们收购之后才发现,Puffin油田虽然储量前景还不错,但地质构造情况非常复杂。Puffin油田不是一个整装油田,而是有很多断裂层,出油点非常分散,类似国内的塔里木油田那种状况,而且这个油田还是海上油田,这使得开采难度非常大。“上述中石化澳大利亚公司人士称,按照目前Puffin油田的情况,钻一口井的成本要上到1000万美元以上,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此外,人力成本的昂贵也让中石化面临巨大的负担。

  “我们中国企业的一大优势是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但这在澳大利亚根本行不通。”上述咨询机构人士称,由于澳大利亚对于施工作业者的资质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必须具有相应的语言以及资格证,而且还规定了雇佣本地员工的比例,因此中石化在澳大利亚的施工队伍不得不全部聘请国外的承包商。

  “光是聘请承包商这一项,成本就远远高于国内同等钻井平台,但从质量上说,并不是国外承包商的水平就超过我们国内,中方企业在走出去时,往往没有将这些成本充分考虑进去。”该人士说。

  “当时Puffin油田的投产量远远低于预期,AED公司的资金链差不多快要被拖垮,中石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显然只是过度着眼于占有资源,而忽视了对于盈利前景的判断。“中国石油(601857)大学教授董秀成表示。 中石化说的“市场化”其实就是争夺定价权

  据中国广播网8月16日报道,8月15日,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就汽油价格等敏感问题回答了监督员的疑问。关于最近油价为何没有下调,傅成玉说,我们国家的成品油定价是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解释为什么没有变化应该还是由发改委解释比较合适;从中石化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实是希望推进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改革的。

  中石化“希望推进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改革”,这不是和广大消费者立场一致、不谋而合了吗?但是人们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中石化说的“市场化”和民众期盼的“市场化”,完全是两回事。

  消费者需要的油价“市场化”,答案非常简单,就是油价和国际接轨,人家卖多少,我们大体上也卖多少,绝不能出现人家降价我们涨价的怪现象。而中石化所谈的“市场化”显然不是这样的,它所追求的“市场化”其实不过是“定价权”,至于内地油价是否和国际油价同进退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把“定价权”拿到本公司或者自身所处的几家垄断企业手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天傅成玉还谈到了几个问题。其一,中石化炼油部分是亏损的;其二,和国际上最有名的几大石油公司企业人员10万人左右不同,中石化“从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要负担二三百万人,这个负担是很有中国国情的”。这意味者,倘若将油价完全“国际化”,中石化将不堪重负,“二三百万人”吃饭都会成为问题。于是,中石化从自身利益出发,它提出的“市场化”,就绝不会是消费者想象中的那个“市场化”,而是在油价“国际化”之外还可以层层加码的“定价权”。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如果说“市场化”比原有的油价定价机制更对企业不利,中石化不可能那么“傻”。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高度垄断的石油巨头,我们根本不必听它说自己愿意采用一种怎样的定价机制,而只需要在乎国家对这样的垄断国企怎样管理,以及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自身、对官方的管理进行监督。

  事实上,当成品油像水像电一样成为整个社会的必需品时,当成品油价格牵动整个社会的一举一动时,国家对中石化这类极为特殊的垄断巨头、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必须充分让其脱离逐利属性、回归公益本源。具体而言,新的定价机制应该做到的是——根据原油进货价,确定炼油、运输等成本的一个比例,加上利润的比例,由此决定零售价。其中,利润的比例是固定的,只能是微利;而成本的比例没有特殊情况只能降不能升,这就可以倒逼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生产率。

  一个外企进不来、民企插手不了的行业,垄断巨头自己在谈“市场化”,这本身就是可笑的;一家挂“天价灯”、喝“天价酒”的企业,指望它自行让利服务于消费者,更是不现实的。如今,人们都发现了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弊端,国家将如何进行改革深受关注,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定价权”交给垄断巨头,哪怕它说得再动听。 中石化的工资表为何沦为“社会高压锅”

  薄薄的工资表,有多大“杀伤力”?近日,中石化河南油田的一张工资表被泄露,竟然引发了“近千名职工在油田总部机关办公楼前聚集要求改善待遇”的大波澜,堪称咄咄怪事。

  这次表达不满的,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外人,而是油田内部“吃葡萄”的自己人,重要导火索则是一张被泄露出来的标注为“2010年个税上交情况”的统计表单,而表单所列单位则是“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根据这份表单,同一单位内员工的全年12月总计税前收入最高数额是最低数额的45.17倍。

  最让工人们不能理解的是领导们享受的那些名目繁多的奖金,在记者获取的这份收入明细表单中,所列出的奖金项目多达百余个,领导们每个月都会有3个左右的“得奖”机会,比如“合理化建议”、“党政评审及亲邻奖”、“党风廉政效能监察”、“员工礼仪答题奖”、“廉洁从业授课费”等。领导岗位获奖频率颇高,“一个什么兑现奖就有六七万,我们工人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个数”。

  作为垄断巨头中石化下属的石油化工企业,大家都觉得是“油水很足”的单位。现在看来,这种分配不公平也是非常悬殊的。如果是背靠背各自拿钱,恐怕谁都乐呵呵没意见,而一旦公开透明列出来,便足以引爆各种不满情绪。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公”,说的就是这种事儿。

  捂得越紧,积蓄的能量就越大,高压锅就是这个原理。一旦不能合理地拔出泄气阀泄气,就面临着“爆炸”的危险。这就是一张工资表,开始沦为“社会高压锅”的全部逻辑。按照厂方的说法,这不是罢工,只是“有部分职工家属反映问题”,但这足以引起警惕:如果杀伤力更大一点,又能如何收场呢?

  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膏、稳压阀。收入分配改革,有千种借口万种理由,那么,能不能先从公开透明开始做起?工资单一旦沦为见不得人的存在,它的表面就会积满阴霾,沦为“社会高压锅”,充满隐患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