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万石雅量阅读答案:1918到1926年的蒋介石:民族主义 反对列强侵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8:12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到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民族主义思想空前发达起来。
蒋介石早年即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当时主要内容是反清,宋遗民郑思肖(所南)的《心史》曾经是他最爱读的著作。① 五四运动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向反帝方向发展。
五四运动给了蒋介石以强烈震动。他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在运动中表现出的斗争热情和爱国精神,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当年9月24日日记云:“至今尚有各界代表群集总统府门前,要求力争山东各权利及各处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吾于是卜吾国民气未馁,民心不死,中华民国当有复兴之一日也。”① 1920年6月,蒋介石出资5000元,与陈果夫等创立友爱公司,购买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股票。但不久,银价大落。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金融机关,在外人之手,国人时受压榨,可叹也。”同年11月8日,蒋介石游览香港,看到英人在当地大规模建设的状况,慨叹道:“英人之规划宏远,诚足浩叹。此皆吾锦绣河山,自不能治,而使人治之,尤为可惜!”
蒋介石不仅反对外人侵占中国土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反对为洋人服务的洋奴买办。1920年9月3日,他往访张静江,为车夫所侮辱。下午打电话时,又为“电话手”所梗,蒋介石极为生气,在日记中写道:“洋奴之可恶,不止于此。凡在租界、公署及洋立公司之洋奴,皆可杀也。”蒋介石将车夫、“电话手”等类人视为“洋奴”是错误的,但从这段日记中不难看出他对洋场买办一类人物的憎恶。
1923年9月,蒋介石受孙中山派遣,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访问苏联。12月12日乘轮自大连回上海。日本船主任意更改船期,不守信用,船中腐败不堪。蒋介石居然由此预言:“吾料东邦帝国资本主义之命运,不久将尽矣!”
蒋介石反帝思想的高潮出现于五卅运动后。1925年6月23日,广州群众为支持香港工人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队伍经过租界对面的沙基时,英国军队悍然开枪射击。群众死50余人,伤170余人,形成沙基惨案。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势至此,不以华人之性命为事,任其英贼帝国主义所惨杀,闻之心肠为断,几不知如何为人矣!自生以来,哀戚未有如今日之甚也。”他自黄埔赴广州途中,觉得一路景色凄凉,天空“顿呈不可思议之红灰色”。第二天,他在发病高烧中仍集合士兵讲话。第三天,他在日记提要栏目中写下:“如何可以灭此横暴之阴〔英〕番?”自此,他逐日在日记中书写“仇英”标语,总计约近百条,如:
英虏皆可杀!
英仇可忍耶!
毋忘英番之仇!
英虏我必歼汝!
英夷可不灭乎!
汝忘英虏之仇乎?
英夷不灭非男儿!
英番不灭革命不成!
英番不灭能安枕乎?
汉有三户,灭英必汉。
英虏,我的同志为你杀害!
英番不灭,国家焉能独立!
英夷不灭,焉能解放世界人类!
一年将匝,英番如故,窃自愧馁弱。
新年又逾二日,试问对付英夷工作成效如何?
旧历新年已越一日,英番盘踞如故,思之痛彻骨髓。
英夷气焰方张,当亟图最后对付,不可徒幸其国内工党革命也。
等等。凡此种种,和中国人民当时同仇敌忾的感情是合拍的。
蒋介石把“英虏”、“英夷”看做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英虏”、“英夷”也必欲除蒋介石而后快。1925年10月19日蒋介石日记云:“阴〔英〕番勾通北段(祺瑞),竟以十万金悬赏执余。”21日日记云:“阴〔英〕番畏我益甚,而谋我更急乎!”
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给了港英当局以沉重打击。1926年3月下旬,港英当局得到英国政府授权,决定提供1000万元借款,用于改良广州市政,企图以此为饵,诱使国民党人结束罢工。当时,广州市长伍朝枢和孙科都有意接受英国条件,游说蒋介石,争取支持,但蒋介石却坚决抵制。4月14日日记云:“梯云急于解决罢工问题,以贪英国借款,推其意为英人所利诱,余反对之,并斥其妄。不料哲生为彼所愚,后以余据理反对,彼亦无异词。”同年7月21日,广州工人纠察队因英侨拒绝检验货物,扣留其船舶及商人二名,港英当局派兵占领深圳车站。当日日记云:“蛮番不问理由,即将我深圳车站派兵占领,事之可耻孰甚于此!”次日日记再云:“得阴〔英〕番占领深圳之报,不胜愤激,乃与鲍顾问磋商应付诸事。”可见,蒋介石的反英并非只是一时热情。
除英国外,蒋介石对美、法等国也持警惕态度。其日记云:“英番可灭,美、法亦不可玩忽!”对美国外交,更曾严厉批判。1926年1月7日,蒋介石接见美国新闻记者,“痛诋美国外交政策之错误及其基督教之虚伪”。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蒋介石早年思想中具有激烈的反帝成分,但是,他在北伐期间的行动却是十分审慎、温和的。1926年末至1927年初,他多次向日本方面伸出橄榄枝。1月2日,通过黄郛向日本驻武汉总领事高尾亨表示:“国民党军断不会对租界发难”,“目前只希望对租界组织实行改良(例如给中国人参政权等)便可满足,并打算采取缓进的、合理的、和平的手段实现这一目的”。① 同月25日,蒋介石接见日本驻九江领事大和久义郎,说明自己奉行的外交方针是:尊重历来的条约,不采取非常手段和直接行动加以废除,一定负责偿还外债,充分保护外国企业。① 同月底,他在庐山会见留日时的老师小室静时也表示:“对于上海租界不欲以武力收回。既占领杭州、南京等地后,拟即提出收回上海租界之合理的提议。若各国对于此合理的要求不予采纳,则更讲求他种手段。”② 这些思想,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对外妥协政策。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