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菲老公是谁:记者卧底老年公寓调查:护工常拿痴呆老人出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53:04
2011年10月08日23:16
我来说两句 (2878)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1)">相关视频:揭荣誉养老院黑幕 护工捆绑殴打老人逼喝尿



来源:西部网
近日,本报收到读者的一封匿名信,信中说道,西安部分敬老院存在虐待老人、不给老人饭吃的现象,希望记者深入调查。记者之前在一份大学生调查敬老院的报告中也看到“虐待老人”的字眼。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老人们在敬老院生活得好吗?记者以做义工的名义“潜伏”进入五家敬老院,并以日记形式呈现给读者最真实的敬老院生活。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阴天
消遣是坐在院子里“看人”
西安今年的秋天分外凉,在西安昆明路3507社区内的西南角,坐落着一个四层小楼,干净的院子里,晾着几件衣物。院内还有几个健身器材,这就是记者“潜伏”的第一站西安市朝阳老年公寓。老年公寓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更像技校学生宿舍,开放式的院子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老人们唯一的消遣便是坐在院子里“看人”。
走进一楼,楼梯口便是办公室,办公室里坐着两三位穿着护士服的年轻女孩,记者以大学生的名义表示想在这里做志愿者,陪老人聊天等,但并没有受到她们的欢迎,而是被婉拒。她们说,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有很大一部分都神志不清,甚至有一些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经过记者再三说服,对方在看了与记者同行的大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件后才勉强同意,称等老人吃饭完毕后在一楼饭厅及院子里和老人聊聊天。
中午12时许,记者看见吃完饭的老人基本上都回到房间休息,一部分老人留在餐厅打麻将。在院子里,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人正在眯着眼睛晒太阳,记者走过去,和她聊起了天,除了认为老年公寓的伙食没油水之外,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儿女工作忙,但一有空就到这里看她,子女来看她的时候会给她带好吃的饭菜,改善伙食。在这里,记者并未得到更多的信息。
下午,记者向老年公寓夏院长告别,看到一对60来岁的夫妻去看病。他们询问夏院长,在医院开的处方是否可以在这里打针,夏院长说只要有处方,就可以在这里购药打针。这里有专业的护士会对他们进行护理,按时给他们送药、打针。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晴天
说起敬老院老翁落泪
今天,天气特别好,暖洋洋的,舒服极了。记者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西安市朝阳老年公寓,院长依然对记者一行保持着警惕,只是警惕比之前少了一些。这次,记者可以自由地在院子里和老人聊天。
院子健身器旁坐着几位老太太,她们在一起晒太阳,却很少聊天。她们属于敬老院能自理的老人,每个月交费800元左右。她们是院子里最“强势”的力量,可以随便走,而不是搀扶,也可以和同伴们议论刚刚走过去的那个老头的“身家”情况。相对她们而言,坐在院子一棵景观树下那个年约七旬的“老头”显得很孤单,他在听广播。记者走过去和他聊天,他说,正在听新闻。记者得知,他到这个敬老院已经快一年,他属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只要吃住加洗衣服,每个月的费用是800元。问他是否愿意到敬老院,老人禁不住潸然泪下说,2000年他的老伴去世后,孩子们便和他商量,让他住敬老院。其实他从心里来说并不愿意,可是也没办法,老伴去世后他自己不会做饭,儿女工作忙也有各自家庭无暇照顾他。于是,他无奈来到了敬老院。
护工常拿痴呆老人出气
问起在敬老院过得好不好,老人说,已经无所谓好不好了,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像他这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已经算是幸福,敬老院还有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说到这里,老人将声音放低,并四周看了看说,一些老人已经处于痴呆状态,护工常常拿老人出气,常常骂人,对老人态度也十分粗鲁,给老人擦脸的时候,毛巾是干涩的,一用力,把老人的脸都擦红了,他看着都十分心疼。他告诉记者,在敬老院的日子里,他看到了很多敬老院不为人知的一面,敬老院里最受欺负的就是那些长期卧床和已经痴呆的老人,人老了本来吃饭就慢,可是护工在喂饭时不等老人把嘴里的饭咽下,就着急将另一勺饭塞进他们嘴里,老人饭从嘴里流出来时,护工又骂他们不会吃饭。“骂他们有什么用,他们已经痴呆了根本听不懂。”老人用衣角拭拭眼泪说道。作为护工,既然拿了人家的工资,就应该对老人们好,老人愤愤不平地对记者说。
外人看不到“真正”的敬老院
那么,作为儿女谁不想自己父母得到悉心的照顾呢?老人说,在敬老院,家属和来访者根本看不到“真正”的样子。家属来访时,护工会对老人非常体贴,不会有几个家属日夜陪伴在老人身边,观察父母在敬老院过得到底好不好,他们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最多也就是陪几个小时,所以,儿女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一些老人为了不让儿女担心,又担心护工“报复”,有委屈也只能咽下。对于外访者,更是看不到敬老院的“不和谐”,护工也不会傻到让外人看到他们如何在老人身上发泄不满。老人叹息着说,其实有时候也能理解护工,长时间的护理工作也十分辛苦,不过,最可怜的还是老人……
为了了解更多老年公寓的情况,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长安南路19号的西安颐和园老年公寓。相较于前两次的敬老院之行,这里带给记者的感受大大不同。三层小楼是用浅黄色的涂料粉刷的,显得非常温暖。阳台用玻璃围了起来,既保护了老人又让人觉得干净明亮。绿树成荫的院子里晾晒着厚厚的棉被,还有几位老太太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一派静谧惬意。
听到记者是来做义工的大学生,院长热情地接待了,并直接带记家老年公寓调查恶臭熏得人无法呼吸者上了老人居住的二楼。刚进楼梯左侧的第一个房间,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让人无法呼吸,显然老人是刚小便过,而且被褥上也都是尿液,潮湿的被褥根本无法使用。记者立即上前收拾了床铺,抱着老人潮湿而带着尿骚味的被褥往楼上走,楼道里、房间里以及被子里的气味让记者差点呕吐,试想老人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禁不住湿了眼角。楼顶上已经有很多晾晒的衣服及被褥,在阳光下,被褥里的湿气被蒸发,都已经被晒的发热了。
一位老人说“没吃饱”
转眼已经到了中午12时,记者看到午饭是包子和小米粥。护工为每位老人分发了午餐,一位老人在吃了4个包子和一碗粥后又向护工加要了两个包子和两个馒头吃,但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吃饱时,他仍说“没吃饱。”有几位老人悄悄地对记者说,虽然不干体力活,可是光包子稀饭吃了很容易饿,他们也经常吃不饱也吃不好,或者,吃了太容易消化的食品很容易饿。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老人说,吃不惯北方味道的饭菜,所以老伴儿就天天在家做饭给他带来吃。
老人睡着尿湿的被褥
下午,记者在一楼看到,一位40多岁的护工正要把老人推到房间里休息,因阳光无法照射,房间里显得有些阴暗,房间便盆散发着浓重的臭味,护工说,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记者看到,护工刚把一位老人放在床上,老人便尿在了床上,护工不得不又给老人换了个垫子,在垫子上还铺上了老人子女买好的尿不湿。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和姓名的人对记者说,这些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尿湿好几床褥子,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能晒晒被子,但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他们可能要睡自己尿湿的褥子,他亲眼看到有老人睡在自己尿湿的被褥上。外套上留有吃饭的印迹
在走廊尽头的轮椅上背对着记者坐着一位穿格子外套的老人,他的面前正对着一个玻璃门,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茂盛的树枝。老人通过自己的脚踩地进进退退的移动轮椅,他试图移动至最靠近绿色树枝的玻璃前,然后定神不动,几分钟后,他再次倒退。记者大声说“爷爷好。”他回答“谢谢。”护士说,这位张爷爷已经神志不清了,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懂。但当记者问老人贵庚时,老人伸出手比着说“八十三”。他用含糊不清的话语说:“民国十六年出生的,八十三岁……”记者看到,老人的格子外套前有不少印迹,那印迹明显是吃饭时留下的,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将上衣拉链拉上,但是,怎么努力也做不到,记者帮他时能闻到长期没有洗澡的气味。护士说,张爷爷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摆弄他的拉链。张爷爷用手指指那扇玻璃门,含糊地说“打开,打开!”记者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只能在轮椅上继续滑动,进进退退……
护士说,老人能坐在椅子上整整一上午,就这样望着窗外……
在三楼最东头的房间里,记者看到约十多平方的房间里有三张床,靠近西窗户摆放着两张床,床边坐着两位老人,一位老人不停地拿着碗往嘴里送着吃的,一位老人坐在床边,他们相对而坐。吃东西的老人边吃边往垃圾桶里吐渣,护工时不时过来清理。一位护工从另外一个房间出来时拿着拖把大声咆哮道“还来不及拖干净,你就又拉,麻烦死咧……”记者下楼后,院子里一位老人说,护工也不容易,每天护理的确很辛苦,往往这边刚清理完,那边老人又尿床了。
老人亲切地叫她“哈密”
通过网络查询,记者找到了位于西安南郊长鸣路的西安鸿福敬老院,这是一个由民房改建的敬老院,院内摆放着不少绿色植物,进入院子便听到播放着的音乐。一位老人正在玩牌,他准备抽烟时被护工制止,他说“抽完这包就不抽了。”20多岁的服务员告诉记者,老人总是这么“赖皮”,抽完一包又一包。在一间房子里,记者看到了连续几天采访中遇到的最温馨的画面,一位穿着粉色制服的姑娘正在给一位老人做手部按摩。老人亲切地叫她“哈密”,因为,这个女护工家乡在新疆,老人记不住名字,就给她起了个外号。
记者坐在床边时发现这里的床垫也特别软,这里的院长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原来,这是由一名大学生开办的敬老院,他正在开拓敬老院新的模式,这里的护工来自一些民办院校的“老人护理”专业。记者不知道,他的办院模式是否可以探索出一条让老人晚年更“舒心”的道路。
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孤独
记者第三次来到西安市朝阳老年公寓,兑现了要给他们办黑板报的承诺,记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健康知识写在了黑板上。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老人主动跟记者说话,她说,她是湖南长沙人,女儿就住在这个厂区里,很近,但是她已经很多天没见到女儿了。她也知道女儿非常忙,但是,她就是想女儿。就在前一天,她跑到女儿家的房子敲门,可是女儿没在家,给女儿打电话也不接,她想吃女儿做的饭,也想女儿,可是女儿不去看她。记者向院长求证,夏院长说,老人的话别信,她女儿经常看她。老人又说,女儿最近不常看她,连电话也不接了。记者试图帮老人拨打电话,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人住进敬老院后精神世界非常孤独,甚至变得孤僻。
大多数老人没有精神寄托
在本次采访敬老院过程中,记者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和复杂。一方面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无法亲自赡养老人,他们无奈将老人托付给敬老院,希望得到更周全的照顾。另一方面被送到敬老院的老人往往都很消极,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累赘,大多数老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护工工资低劳动强度大
一方面,由于长期大量的护理工作让护工疲惫不堪,在工作中难免会“发脾气”,如果换成你我,一日两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但是如果一年、两年你能做到吗?如何才能让老人得到悉心的照顾,又能使护工“轻松”些,这或许是个社会问题。如在西安颐和园老年公寓的一位护工,从早晨六点就开始忙,一直到中午吃饭才能稍作休息。很多老年公寓护工的工资不足千元。(记者朱娜实习生王蕊庞鸣钟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