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淞沪:(0521)清水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7:51

清水县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003平方千米。

中文名称:清水县所属地区:甘肃省电话区号:0938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31.26万人

目录

地理位置

   清水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清水县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   

清水县全貌

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   

清水县地图

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市,南连G310、连霍高速。

经纬位置

  北道、秦城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在北纬34   

回族自治县

°32′至34°56′,东径105°45′至106°30′之间。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面积2003.25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驻永清镇。全县2002年末总户数为64847户,总人口305644人,其中农业人口286051人,占总人口的93.74%,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苗、满、壮、维吾尔、哈萨克、黎、白等。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清水县现辖18各乡镇,辖内4个社区和260个行政村,详细如下:   行政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行政区划名称   620521 清水县   620521100 永清镇   620521100001 121 北城居委会   620521100002 121 城南居委会   620521100003 121 西关居委会   620521100004 121 东关居委会   620521100201 122 东关村   620521100202 122 丰盛村   620521100203 122 原泉村   620521100204 122 义坊村   620521100205 122 西关村   620521100206 220 张杨村   620521100207 220 暖湾村   620521100208 220 杜沟村   620521100209 220 温沟村   620521100210 220 马沟村   620521100211 220 南峡村   620521100212 220 双场村   620521100213 220 樊峡村   620521100214 220 李沟村   620521100215 220 苏屲村   620521100216 220 常杨村   620521100217 220 李崖村   620521100218 220 雍陈村   620521101 红堡镇   620521101201 220 蔡湾村   620521101202 220 贾湾村   620521101203 121 红堡村   620521101204 220 安坪村   620521101205 220 杜川村   620521101206 220 后川村   620521101207 220 李店村   620521101208 220 刘谢村   620521101209 220 崔刘村   620521101210 220 西城村   620521101211 220 小泉村   620521101212 220 周家村   620521101213 220 青泉村   620521101214 220 唐杨村   620521101215 220 倪家村   620521101216 220 古道村   620521101217 220 衡吴村   620521101218 220 曹冯村   620521101219 220 高沟村   620521101220 220 太阳村   620521101221 220 麦牛村   620521101222 220 麻池村   620521101223 220 新坪村   620521102 白驼镇   620521102201 121 白驼村   620521102202 220 申川村   620521102203 220 刘坪村   620521102204 220 袁沟村   620521102205 220 高峰村   620521102206 220 永安村   620521102207 220 童堡村   620521102208 220 姚黄村   620521102209 220 化岭村   620521102210 220 杨屲村   620521102211 220 阳坪村   620521102212 220 玉屏村   620521102213 220 芦花村   620521102214 220 折湾村   620521102215 220 梨湾村   620521102216 220 路山村   620521102217 220 鲁家村   620521102218 220 山湾村   620521102219 220 万安村   620521103 金集镇   620521103201 220 瓦寨村   620521103202 220 槐树村   620521103203 220 张山村   620521103204 220 城科村   620521103205 220 陈湾村   620521103206 220 张牛村   620521103207 121 连珠村   620521103208 220 水清村   620521103209 220 桑寨村   620521103210 220 曹沟村   620521103211 220 杨郝村   620521103212 220 潘山村   620521104 秦亭镇   620521104201 121 柳林村   620521104202 220 赵尧村   620521104203 220 樊夏村   620521104204 220 秦亭村   620521104205 220 刘峡村   620521104206 220 店子村   620521104207 220 长沟村   620521104208 220 乔李村   620521104209 220 董河村   620521104210 220 百家村   620521104211 220 李岘村   620521104212 220 薛赵村   620521104213 220 麦池村   620521104214 220 张吕村   620521104215 220 站沟村   620521104216 220 盘龙村   620521104217 220 全庄村   620521104218 220 年庄村   620521104219 220 党河村   620521105 山门镇   620521105201 220 薛家村   620521105202 220 马堡村   620521105203 220 刘崖村   620521105204 220 南山村   620521105205 220 什字村   620521105206 121 山门村   620521105207 220 高桥村   620521105208 220 大集村   620521105209 220 关山村   620521105210 220 白河村   620521105211 220 玄头村   620521105212 220 腰套村   620521105213 220 旺兴村   620521105214 220 吊山村   620521105215 220 白树村   620521105216 220 史沟村   620521105217 220 观音殿村   620521200 白沙乡   620521200201 220 汤浴村   620521200202 220 温泉村   620521200203 220 鲁湾村   620521200204 220 程沟村   620521200205 220 马沟村   620521200206 220 代沟村   620521200207 220 太石村   620521200208 220 赵沟村   620521200209 220 箭峡村   620521200210 220 桦川村   620521200211 220 桑园村   620521200212 220 元坪村   620521200213 220 鲁沟村   620521200214 210 白沙村   620521201 松树乡   620521201201 220 时家村   620521201202 220 下曹村   620521201203 220 椅山村   620521201204 220 文湾村   620521201205 220 代王村   620521201206 220 文寨村   620521201207 220 友爱村   620521201208 220 堡子村   620521201209 220 大柳村   620521201210 220 邵湾村   620521201211 220 松树村   620521201212 210 大庄村   620521201213 220 杏林堡村   620521201214 220 左李村   620521202 王河乡   620521202201 220 成寺村   620521202202 220 全寨村   620521202203 220 魏湾村   620521202204 220 李沟村   620521202205 220 王马村   620521202206 220 西李村   620521202207 220 响水村   620521202208 220 吉山村   620521202209 220 南湾村   620521202210 220 水刘村   620521202211 210 王河村   620521203 远门乡   620521203201 210 远门村   620521203202 220 夜明村   620521203203 220 单魏村   620521203204 220 庙台村   620521203205 220 安业村   620521203206 220 林峡村   620521203207 220 梨林村   620521203208 220 赵瞿村   620521203209 220 王付村   620521203210 220 铁炉村   620521203211 220 新石村   620521203212 220 后沟村   620521204 土门乡   620521204201 210 土门村   620521204202 220 刘湾村   620521204203 220 周山村   620521204204 220 梁山村   620521204205 220 下赵村   620521204206 220 新义村   620521204207 220 丰盛村   620521204208 220 云山村   620521204209 220 小庄村   620521204210 220 仓下村   620521204211 220 西坡村   620521204212 220 高庙村   620521204213 220 朱王村   620521205 郭川乡   620521205201 220 刘窑村   620521205202 220 孙山村   620521205203 220 平定村   620521205204 220 川儿村   620521205205 220 吊湾村   620521205206 220 黄大村   620521205207 220 赵那村   620521205208 210 郭川村   620521205209 220 郭山村   620521205210 220 高湾村   620521205211 220 宋川村   620521205212 220 田川村   620521205213 220 马蹄村   620521205214 220 青莲村   620521205215 220 韩坪村   620521205216 220 石嘴村   620521205217 220 挂丹村   620521206 贾川乡   620521206201 220 贾川村   620521206202 210 林河村   620521206203 220 董湾村   620521206204 220 阳湾村   620521206205 220 韩沟村   620521206206 220 上湾村   620521206207 220 吊坪村   620521206208 220 梅江村   620521206209 220 崖湾村   620521207 丰望乡   620521207201 220 王杨村   620521207202 210 槐树村   620521207203 220 磨上嘴村   620521207204 220 邢来村   620521207205 220 甘涝池村   620521207206 220 徐山村   620521207207 220 付崖村   620521207208 220 高何村   620521207209 220 红湾村   620521207210 220 南家铺村   620521207211 220 车河村   620521207212 220 柏树村   620521207213 220 陈马村   620521208 草川铺乡   620521208201 220 腰林村   620521208202 220 教化村   620521208203 220 九龙村   620521208204 220 火石村   620521208205 220 磨儿村   620521208206 220 兴坪村   620521208207 220 冯山村   620521208208 210 草川村   620521208209 220 水泉村   620521208210 220 黄崖村   620521208211 220 刘庄村   620521209 陇东乡   620521209201 220 风台村   620521209202 220 坪道村   620521209203 220 崔杨村   620521209204 220 谢沟村   620521209205 220 庙湾村   620521209206 210 赵硖村   620521209207 220 朱湾村   620521209208 220 田湾村   620521209209 220 朱河村   620521209210 220 安儿村   620521209211 220 石李村   620521209212 220 梁庄村   620521209213 220 贾集村   620521210 黄门乡   620521210201 220 元川村   620521210202 220 下成村   620521210203 210 小河村   620521210204 220 硖口村   620521210205 220 长谷村   620521210206 220 薛堡村   620521210207 220 王店村   620521210208 220 杨李村   620521210209 220 马什村   620521210210 220 台子村   620521210211 220 黄湾村   620521210212 220 后坡村   620521210213 220 樊家村   620521211 新城乡   620521211201 220 张河村   620521211202 220 杨河村   620521211203 220 王尧村   620521211204 220 大陆村   620521211205 220 方湾村   620521211206 220 李湾村   620521211207 220 四合村   620521211208 220 蒲魏村   620521211209 220 黄梁村   620521211210 210 新城村   620521211211 220 闫川村   620521211212 220 谢山村

编辑本段名字原由

  清水古称上邽,以上陇“清泉四注”得其名,古代是中原与西北的古   

齐家文化古遗址

通道,素有陇上要冲,关中屏障之称。县境内发现和鉴定的马家窑──齐家文化古遗址有30多处。据传,清水是黄帝的出生地,又是西汉名将赵充国的故里,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民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完成蒙古族各部的统一,建立地跨欧亚的元帝国,最后出兵西夏攻秦州途经清水时,于1227年8月25日(宋宝庆三年七月十二日)卒于萨里川,即今县城西牛头河畔。历经魏、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民国初属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31日解放,8月7日成立清水县人民政府,现属天水市。

编辑本段地势

  清水县   清水县地处陇山   

清水地貌

山地向梁峁过渡地带,地势总趋向东北高、西南渐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112米,相对高差1089米;海拔高度引起热量、降水条件、土壤、   

清水县

植被的垂直变化,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内外营力作 用,我县地貌分为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的中低山黄土梁沟壑区——分布于县境中、西部,以高峰科梁和牛头河南北侧梁峁为骨架;面积217.93万亩,处森林草原黑炉土地带,植被以灌丛草原为主。土石山地中度深切割中山区——分布于县东南,属陇山西延部分,以盘龙山为主;面积45.86万亩,以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褐土为多,有大面积次生林。河谷阶地区以牛头河中、下游及骨干支流下流河谷阶地为主,面积27.70万亩,分为宽窄河谷与峡谷,宽度1——3公里,两岸为河漫滩与多级阶地。一级阶地土层深厚,为我县最好农田。   县境东部为陇山余脉南北向盘龙山,南部有盘龙山南段东西向笔架峰,西部是弓型高峰科山梁,北部为南北向化岭山与封山;在山梁内外,形成以牛头河为中心的汤浴河、樊河、后川河四大水系。在群山环抱中,形成牛头河中部的山间盆地、清水城处盆地中南部,海拔1360米。

编辑本段气候温度

  清水县气候温和,属陇中南部温带湿润区,年平均气温9.6℃,地面   

秋天景色

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524mm,日照时数2168.9小时,全年无霜期170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生长。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清水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清水地处陇山西南麓渭河流域北   

清水县旅游

岸,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025米。年均气温8.8℃,降水量580毫米,日照时数2076小时,无霜期171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县耕地面积96万亩,林地64万亩,草山草坡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5%。境内山清水秀,重峦叠翠,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色俱佳,旅游资源丰富。距县城8公里处的汤浴温泉,为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自宋、明以来已属陇上胜迹。温泉水质优良,水温54℃,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尤其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也比较高。

编辑本段矿物质开发

  含量居全国名泉之冠,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和矿泉水开发价值。此地群   

清水矿产资源

山环抱,清流映带,鸟鸣林幽,一派田园风光,甘肃省工人疗养院和体育训练基地座落其间,为理   

三皇谷森林公园

想的洗浴、疗养、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位于县城东南28公里处的花石崖,相传为唐玄奘取经途中大战黄木狼的万紫山,现存有黄木狼洞遗址。此地林木苍郁,悬崖峭壁,岩石嶙峋,寺庙兀立,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身。绿树成荫、草色青青、溪流涓涓、鸟语花香的秦非子牧马场、三皇谷森林公园等,令人心旷神怡。轩辕谷隘、充国陵园、宋金墓群、庞公仙境皆是陇上名胜。红崖晚照、古洞悬石、月台云影、高岭飞泉俱为旅游佳处。

编辑本段农业种类

  清水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资源富饶。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   

胡麻

林果、经作等农业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正常年景产量达1亿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胡麻葵花大麻蔬菜花卉等。其中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600多种,年产量6000多吨,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编辑本段林果产品

  林果产品主要有苹果葡萄核桃花椒等,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类资源十分丰富,沙棘面积30   

苹果

万亩,年产沙棘鲜果5万吨。畜禽主要有牛、羊、猪、鸡等50多个品种,年饲养量136万头(匹、只);以黄牛为主的草食畜养殖业逐成规模;野生动物100多种,珍贵的有毛冠鹿、石豹、红腹锦鸡等。

编辑本段工业

  清水“天河”品牌优势明显,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全县工   

岩棉制品

业以酒饮食品业为主体,以建材和机械制造业为两翼。产品主要有“天河”、“羲皇故里”、“充国”、“麦积烟雨”系列白酒、果酒、饮料、果汁、沙棘总黄酮和花岗岩板材、岩棉制品、麻纺织品、制粉机、粉皮机、粉丝机、压面机、铡草机等30多个门类360多个品种。天河酒业集团公司已跻身天水市三大企业集团之一,酒饮产品畅销国内外,先后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优及省部级优质产品奖20多项。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

  清水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20种。其中金属矿主要有金、镁、铜、锌、   庞公玉   钼、镍、铁、锰等,种类多,品位高;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   

大理石

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磷灰石等,储量大,易开采。现已开发利用的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白云石石灰石等。尤其是辉绿岩精品——庞公玉工艺品堪称“中国一绝”,为观赏、珍藏、馈赠之佳品,开发前景广阔。   清水交通便捷,通迅、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全县电力、电话、广播电视、农机路实现了“村村通”。县内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381公里,县城距陇海铁路(天水站)仅40公里,有清北、清张、大温、桐温等省际、县际公路连通东西南北。移动电话基站覆盖县境80%;县城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7500吨,可采量蕴藏丰富。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清水投资环境良好,发展商机无限。清水人民抢抓机遇,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县上先后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市场准入、融资渠道、税收征管、土地使用、证照办理、规费收缴、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对投资者予以优惠,竭诚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县域畜牧、林果、经作、饲草、酒饮、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清水涌现出无限商机,众多的招商项目亟待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30万清水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清水参观考察,洽淡项目,投资建厂,兴办实业,清水2012平方公里的投资热土将提供最优厚的回报。   清水坚持科教兴县战略,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实现了“两基”达标,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职业教育有较快的发展,中小学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标准化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89%,实现每百人拥有电话8.5部。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先后启动实施。《清水县志》、《清水史话》相继出版发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清水为邽戎、绵诸戎居住地。西周孝王时,嬴姓部落首领非子因养马有功,封为王室附庸(周制.其封地方圆不足50里),封邑在今清水县秦亭镇境内,是清水境内最早的城邑。之后,非子等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开拓疆土,发展壮大。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县。秦惠公五年(公元前395年),秦灭绵诸戎,置绵诸道(治今县西南贾川乡林河村),并筑城以加强管理。

秦统一全国

  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清水县地属陇西郡上邦县(原邽县)、绵诸道。西汉初,随着经济人口的发展,为巩固边防、扩充疆土,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析上邽,在关陇要冲置清水县、戎邑道(治今黄门乡)与陇县,至此,始有清水县名,县治在古城(今永清镇李崖村)。《太平御览》引述“《三秦记》云:‘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而名。”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置天水郡,辖16县(道),其中清水县、绵诸道均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汉末年,王莽改清水为识睦。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公孙述于县治以西15里依山筑清水西城(址今红堡镇西城村)。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清水县为?坻聚,与绵诸道、戎邑道一起并入陇县。

三国初

  三国初,魏复置清水县,废陇县入清水县。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从天水郡分置广魏郡,辖4县,清水县属之。西晋时,清水属秦州略阳郡管辖。东晋十六国时,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大夏、仇池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把势力伸入清水境内。这些割据势力你争我夺,相互兼并,征战不已,给清水的社会生产造成很大破坏。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夏王赫连勃勃攻陷清水城,将清水及略阳16000余户居民迁于大城(即夏都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北)。北魏统一北方后,清水县仍属秦州略阳郡所辖。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在原戎邑道故地置安戎县,属略阳郡。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分略阳郡清水、伯阳(治今北道区伯阳乡)2县置清水郡驻清水,属秦州。西魏、北周继之。北周,废安戎县。

开皇三年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清水郡,改伯阳县为秦岭县,与清水县均属天水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清水置邽州,辖清水、秦岭两县,历3年废入秦州。“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而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突破唐临洮防线,取秦、成、渭等州,清水亦被占据,古城废弃。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正月,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盟于清水,暂息兵戈。不久,吐蕃背盟,复据清水。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凤翔节度使崔珙破吐蕃收复清水,隶风翔府。因老城久废,移县治于牛头河南人口稠密处(即今城址)大中三年(849年),复属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五代时清水虽自前蜀经后唐至周,名为陇右道秦州府所辖,实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复为吐蕃占据,县治迁至上邽城(今天水市秦城区)。

建隆二年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秦州入宋,清水县属陕西路[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改称秦凤路]秦州。此时,清水境内吐蕃已为汉族同化,但秦州羌(即吐蕃“生户”)仍频繁寇掠清水。为此,北宋王朝在清水相继置直属秦州的?穰、冶坊、静戎等寨堡以及太平监,屯兵防守。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县治从上邽城迁回。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秦州都部署曹玮出奇兵破吐蕃李遵立部于三都谷,基本结束了吐蕃对秦州及清水一带的扰掠。此后,曹玮督军民在境内大修堡寨,并筑清水城(即今城址),以拱卫秦州。这些城堡在后来抵御西夏的人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清水县隶秦风路凤翔府秦州,领弓门、冶坊、?穰、宁远等29堡。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一1110年),清水县、太平监和弓门、静戎两寨以及?穰、冶坊2堡均属秦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越陇山西进,破清水城,继而攻陷秦州。此后,宋将吴玠曾一度收复秦州,但金仍据清水。建炎四年(1130年)。金升冶坊堡为县(治今黄门乡王店村),与清水县均属凤翔路西宁州。金宣宗贞三年(1215年),清水、冶坊两县以及?穰、静戎2镇均隶属凤翔府秦州。金哀宗正大四年(1127年),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率部越六盘山到达清水县西江畔(今牛头河),病逝于萨里川(今红堡川)行宫内。

元代清水县

  元代清水县归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废冶坊县入清水县。明太祖洪武二年(1939年),徐达率兵度陇,元清水县令铁木罕巴在马跑泉被明军捕杀。洪武四年(1371年),知县刘德以宋城址重筑清水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清水县属陕西布政司巩昌府秦州。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陕北、陇东饥民相继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的统治,先后有数路农民军蜂拥而入清水,给地方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水县归闯王义军。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征秦陇,大顺知县丁图昌附清。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清水县属陕西省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康熙七年(1668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升秦州为直隶州,清水属之。   清水县

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废秦州设置渭川道,清水为其所辖。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行政公署,清水属之。民国38年(1949年)7月31日,清水解放。8月7日,清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天水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水县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此后,与天水县(今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多次调整边界。于1961年12月第二次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分置后,县境北界、南界均向南推移,西界西移,辖域由民国时的菊叶形变为东西长方形,县治居县境中心。1985年7月,天水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清水县归天水市管辖至今。全县设6镇12乡、26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6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白族、朝鲜族、土家族等8个民族。全县2005年末总户数为66846户,总人口312552人,其中农业人口291628人,占总人口的93.3%,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苗等。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在北纬34°32′至34°56′,东径105°45′106°30′之间。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面积2012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驻永清镇。   清水县   清水县属天水市辖县。历史上,这里地处丝绸之路南路的要冲,从陕西陇县翻越陇山,出大震关(今盘龙铺)至天水(古秦州)、河西,清水为必经之地,素有“陇右要冲,关中屏障”之称。西南经清麦公路至天水火车站44公里,西经云山镇至秦安县城77公里,北经清张公路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47公里,西南沿清麦公路经北道埠至天水市人民政府驻地秦城区63公里,西距省会兰州市395公里,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0公里。   清水县地处陇山山地向梁峁过渡地带,地势总趋向东北高、西南渐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112米,相对高差1089米;海拔高度引起热量、降水条件、土壤、植被的垂直变化,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内外营力作用,我县地貌分为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的中低山黄土梁沟壑区——分布于县境中、西部,以高峰科梁和牛头河南北侧梁峁为骨架,面积217.93万亩,处森林草原黑炉土地带,植被以灌丛和草原为主。土石山地中度深切割中山区——分布于县东南,属陇山西延部分,以盘龙山为主,面积45.86万亩,以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褐土为多,有大面积次生林。河谷阶地区以牛头河中、下游及骨干支流下流河谷阶地为主,面积27.70万亩,分为宽窄河谷与峡谷,宽度1——3公里,两岸为河漫滩与多级阶地。一级阶地土层深厚,为我县最好农田。   县境东部为陇山余脉南北向盘龙山,南部有盘龙山南段东西向笔架峰,西部是弓型高峰科山梁,北部为南北向化岭山与封山;在山梁内外,形成以牛头河为中心的汤浴河、樊河、后川河四大水系。在群山环抱中,形成牛头河中部的山间盆地、清水城处盆地中南部,海拔1360米。

编辑本段资源概况

地理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东与陕西省陇县、宝鸡市相连,距陇海铁路天水站40公里。全县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现辖6镇12乡,总人口31.06万人。   清水县

清泉四注

  清水以“清泉四注”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素有陇上要冲,关中屏障之称。系中原与西北的古通道,秦统一全国的发祥地。清水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特别是水质优良的汤浴温泉为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具有很高的医疗和矿泉水开发价值,为理想的洗浴、疗养、度假旅游胜地。农业资源富饶,适宜规模开发经营。境内有耕地140万亩,人均4.6亩,林业用地93万亩,草山草坡46万亩,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达25万亩,大麻、绿色蔬菜、中药材、花卉规模化种植具有独特优势,以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特别是沙棘、山梨、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类资源丰富,并开发出了沙棘黄酮、沙棘籽油、果酒饮料等产品,曾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农业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适宜建立各类农产品商品基地和加工企业。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庞公玉”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被誉为“中国一绝”。

开拓进取

  近年来,清水人民承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之精神,乘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之东风,围绕强农、重工、活商、兴旅、育人的发展战略,以把清水建成林果大县,畜牧强县、生态优县、旅游名县为目标,突出林果、畜牧、经作、酒饮、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加强通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投资环境趋于良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开发优势,将逐步成为西北地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名优产品丰富、各类加工业发达、购物环境优良、旅游特色显明、生态和人居环境最佳的商住旅游县城。   开放的清水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有识之士前来参观考察,洽谈项目,投资合作,共同发展。

编辑本段地貌气候

地貌的演变

  清水境内地貌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从大约5亿年前的奥陶世开始,境内才露出海面,成为华北古陆的一部分。又过了1亿多年,在中、晚石炭世时经过几次短暂的沧桑变迁之后,到距今大约2.8亿年的二叠纪早期,基本摆脱海水的浸淹。在随后漫长的地质岁月里,经过多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尤其从距今7000万年的第三纪初期开始,伴随着县东陇山的再度抬升以及后来外力的长期塑造,主要是古牛头河及其支流随地面抬升而下切,到更新世时,地面起伏已经很大,清水地貌大框架基本形成。后来虽然历经数百万年的黄土堆积以及流水、人类活动等外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今天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但清水县地貌的基本框架并未有很大的改变。

清水地势

  清水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以山地为主,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0.8%。最高点在东北部秦亭镇白家沟梁,海拔220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红堡镇牛头河出境处,海拔1112米。据调查,全县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4.9%,1500米~1700米的占48.6%,1700米以上的占35.9%,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山势

  横亘于县东的陇山余脉盘龙山,山势巍峨,分支甚多,构成了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的土石山地区。这里山峦叠嶂,峰壑陡峻,渭河一级支流牛头河及其东部支流发源于此。在群山对峙中,小盆地、谷地和峡谷错落分布,其中一些隘口、峡谷,如大震关、石牛峪隘、轩辕峪隘等,曾一度是关中入陇右、入川必经的交通孔道和防止西北羌戎东侵的要隘首关;宽阔的谷地和舒缓的谷坡牧草丛生,次生林密布。金钱豹鬣羚毛冠鹿红腹锦鸡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农牧业的理想区域。历史上,秦人曾耕作放牧于此,崛起于此。   清水县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贯彻,该区生态环境日益优化,逐渐成了全市乃至全国生态旅游的最佳地之一。传为轩辕黄帝诞生地的三皇谷一带,现已辟为省级森林公园——三皇谷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清水中西部地区属陇西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以西部高峰梁和中部牛头河南侧的盘龙山分支笔架山、丁环岭、丰旺山,北侧的化岭山、邽山等为骨架,面积145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5%。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750米以下,属中低山黄土梁峁沟壑区。区内中生代及新生代受剥蚀而形成的梁状古地形为第四系黄土沉积所覆盖,在梁的两侧形成面积不大的凹地,沿凹地周围有许多冲沟与黄土梁坡串通。特别是自宋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大规模的毁林开荒使这里的植被日渐稀疏,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牛头河一级至四级支流的冲刷侵蚀和溯源侵蚀,使黄土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古代侵蚀地貌形态为现代侵蚀所改变,形成梁峁联合地形。清水中部牛头河中游及其骨干支流下游河谷阶地区,面积185.1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村镇密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以永清堡为代表的诸多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存,特别是县城至红堡一带,河谷两岸为河漫滩和多级阶地,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尤为密集。自汉代置清水县以来一直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数目众多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古城遗址以及汤浴温泉、红崖晚照、赵充国陵园、庞公仙境等旅游景观富集于此。   清水县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583毫米,日照时数2012小时,无霜期17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局部小气候又有所不同。西南部郭川、金集、土门等乡部分低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520毫米,无霜期180天~200天,属温暖半干旱区,作物一年两熟。中部永清、白沙、红堡、、贾川等乡镇的部分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520毫米~580毫米,无霜期160天~180天,属温暖半湿润区,作物一年两熟,少数两年三熟。中部永清、白沙、红堡、贾川等乡镇梁峁沟壑区及远门、丰望、草川铺等乡大部分低山区,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570毫米~600毫米,无霜期120天~160天,属温和半温润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有余。东部山门、秦亭、陇东乡及永清、白沙、草川铺、新城乡部分阴湿山区,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610毫米~660毫米,属温凉湿润区。宜林不宜农,是全县的水源涵养区。   清水县   据许多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证实,远古时代,清水气候比现在还温暖湿润。在永清堡、泰山庙、小塬、咀儿下等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捕鱼用的陶网坠、木炭以及森林草原类型的兽骨等遗物,说明那时清水一带降水充沛,森林密布,自然环境优越。这种生态环境在北宋以前也未曾发生大的变化。北宋以后,清水境内的森林面积明显减少,但由于清水东部陇山及其余脉盘龙山一带人口稀少,森林仍很茂密。在清代前期,位于县境内的孙家山,“脉接秦陇诸山,号称陆海林薮,渊泽不可测”(清高宗乾隆《甘肃通志》)。由此可知,当时清水的气候还是湿润的,此后,由于人口大增,战火不断,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甚至丧失,清水气候波动加大并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终于演变为今天的半湿润性气候。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清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开始回升,温和湿润的气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

编辑本段资源物产

地理位置独特

  清水县地处鄂尔多斯地台西南和北祁连地槽褶皱带东端,地理位置独特,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局地小气候类型多样。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资源和物产。全县水资源蕴藏总量约3.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尤为丰富,为2.3亿立方米。牛头河由东向西至麦积区注入渭河,全长84.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2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2%,是清水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水,总储量约l亿立方米,属雨水补给型,因而面临日趋减少的问题。地下水人均占有量由东向西递减,年可开采量1722.9万立方米,目前开采量仅占4.3%,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清水县

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全县总面积302万亩,人均108亩,有耕地140万亩,人均46亩,土地利用率为Bg3%。境内土层较厚,土肥条件好。   全县有林地64.82万亩,森林覆盖率21.63%,木材蓄积量101.96万立方米。生长着杨、榛、桦、栎、松、楸等250种木本植物。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类资源较丰富,其中沙棘面积30万亩,年产沙棘鲜果5万吨,为全国四大沙棘基地之一。林区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金钱豹、斑羚、鬣羚、云豹、林麝、毛冠鹿、水獭、猞猁、鸳鸯、红腹锦鸡等珍禽异兽60余种,其中10余种属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境内中药材品种繁多,有70科165种,主要有半夏沙参大黄独活升麻甘草猪苓柴胡、五味子、元胡等植物药材以及鹿茸、麝香、豹骨等名贵药材,年产量2000多吨,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经济林木以核桃、苹果、山杏、梨、花椒为主,年产干鲜果80多万吨。其中苹果有40多个品种,12万亩,年产量7万吨,尤以红星红冠超红首红红富士等质优量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核桃年产3万吨,曾荣获1997年甘肃省首届林产品展销会金奖,大量出口于东南亚、西欧、北美;黑木耳年产2000公斤以上,质量上乘,畅销全国;蜂蜜蘑菇、花椒、柿子等各具特色,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天然草地45.6万亩,野生牧草25科183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为主。蚕豆、豌豆,尤其是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较广阔。以黄牛为主的草食性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汤浴河、牛头河、柳林河和东南部山区等4个黄牛养殖小区,年出栏黄牛2.3万头,成为天水市黄牛养殖基地。 清水县

地质构造复杂

  清水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2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金、镁、铜、铅、锌、钼、镍、铁、锰等,以其品位高,种类多而闻名。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钾长石、磷灰石等,以其储量丰富,易开采而著称。境内矿产资源现已开发利用的有金、铅、锌、铁、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白云石、石灰岩

古迹文物众多

  清水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古迹文物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化石点、石刻等遗址文物73处,分布在18个乡(镇)。一代名将赵充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完成震惊世界的赫赫勋业后终其一生之地。轩辕谷隘、充国陵园、宋墓群、庞公仙境皆是陇上名胜,汤峪温泉、红崖晚照、万紫胜迹、古洞悬石俱为旅游佳处。其中30处已被列为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馆藏文物分15类、1782件,展现了清水古代文化的繁荣。

编辑本段轩辕故里

  黄帝事迹清水,这个陇上古县,虽然至今还鲜为人知,但她却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诞生地,是名副其实的“轩辕故里”。   清水县   据《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城就是今天水市,在天水市之东七十里,就是清水县山门镇的白河村,该村之旁有轩辕谷,俗称三皇沟。按史籍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其父少典是有熊国国君,其母为有娇氏之女,名附宝。相传黄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闪电绕着“北斗枢星”,竟感而有孕,怀胎24个月生下黄帝。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其实,黄帝出生的感生神话是上古时代许多“英雄人物”身世的共同特征,如伏羲之母履“大人迹”而生伏羲,商人始祖契为有城氏之女吞玄鸟蛋而生,周人始祖后稷为其母姜螈践“巨人迹”而生,秦人始祖女惰亦为食玄鸟蛋而生等。这类神话,正反映了黄帝出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相传黄帝之时,他的部落已是中原最为强大的部落,与炎帝部落相邻。此时,炎帝部落开始衰微,据说炎帝大行无道,“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于涿鹿,诸侯畔之”。于是,黄帝修德整兵,在涿鹿与炎帝部落展开激战,战斗异常惨烈,以至血流漂杵。炎帝抵挡不住黄帝的猛烈攻击,退至涿鹿之东的阪泉。黄帝率领与之结盟的以熊、罴、狼、豹、虎为图腾名号的部落,挥舞着用雕、鹰羽毛制作的旗帜冲锋陷阵,最终“一诛炎帝而兼其地”。于是,“天下乃治”。阪泉之战后,活动于今山东、江苏北部的九黎部落在兼并周边部族的同时.多次侵扰中原,其首领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起初,“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并九战九不胜”。后经殊死搏斗,黄帝杀死蚩尤,战胜了九黎部落。   黄帝先后征服炎帝、九黎部落后,被中原各部落拥立为部落联盟首领。在战争与交往中,黄、炎、九黎及其他部落不断走向融合,逐步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至今,中华民族还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   黄帝作为上古时代一定阶段炎黄集团的首领,勤于政务,爱民如于,修德立义,以德治天下。他自己就曾说:“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及夕。兢兢傈懔,日慎一日。”在他的带领和治理下,炎黄集团在物质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后世人们将当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据文献记载,黄帝的发明创造有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甑、灶、陶器、舟楫、车、杵臼、旃、宫室、棺椁、伞、踢球、镜、货币、几案、天文之书、兵法、弓箭、阴阳之事等。可以说,上述发明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会生产中的诸多器械,政治领域中的若干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嫁娶等,这些说明黄帝不仅是炎黄始祖,而且是开创百物、造福于民的文化英雄。 清水县   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上古时代文明肇造的重要阶段,位居五帝之首的黄帝,上承三皇之德,下开5000年华夏文明之源,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古代文明的开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黄帝及其炎黄集团在长期的发展和融合壮大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乃至制度文明方面均贡献甚伟。如前所述,在文献和民间口碑资料中,有关黄帝及其部族的发明创造几乎无所不包。概括而言,黄帝时代开始服牛乘马,制作舟楫车舆,发明杵臼,改进陶器,并开始掘井取水和养蚕造丝,这些都是物质文明成就。黄帝时代发明了等乐器,创作了乐舞,制定出历法和甲子,特别是创造了文字,这是最早的精神文明成果。黄帝举风后、力牧等六人为相,分井划州治理四方,则是制度文明的发端。至于冠冕衣裳的发明,更是兼有精神和制度文明的双重意义。所有这些,正是黄帝其炎黄集团开创中华文明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古史系统中,黄帝是众多“英雄人物”的祖先和许多民族的始祖。据文献记载,黄帝生有25个儿子,其中14个儿子得姓建立了部族,共有12姓。上古虞、夏的祖先是黄帝之子昌意,商、周的祖先是黄帝之子玄嚣。这样的传说表明,上古以中原为中心的几个王朝,不仅互相有血缘和文化的联系,而且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再如,传说中北狄是黄帝之孙始均的后裔,黄帝的玄孙颛顼之子被封往蜀,古苗民也是颛顼的后裔。传说,夏桀死后,其子熏鬻以桀的众妾为妻,逃到北方游牧,后被称为匈奴;越则是夏王少康庶于所封。黄帝生于天水,长于姬水,与炎帝战于阪泉,杀蚩尤于涿鹿之野。黄帝及其部族“迁徙往来无常处”,其足迹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逐浑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可知,黄帝及其部族的活动范围涉及陕、甘、晋、冀、鲁、豫诸省。在这样广阔的地域,炎黄部族长期与其他部族交流融合,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了华夏民族。   由上可知,无论是中华文明的最初产生,还是华夏民族的早期形成,都与黄帝及其炎黄集团密不可分。黄帝及其炎黄集团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于中华文化及其优秀传统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及其民族精神的传承,曾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黄帝是海内外华人华裔共同信仰和崇拜的始祖,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人文初祖。   清水县东南70里关山林海深处,有一轩辕谷,相传是黄帝轩辕诞生的地方。   轩辕谷,亦称三皇谷,俗名三皇沟,在今山门镇白河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三皇谷景区也得到大规模开发。2003年7月,三皇谷被正式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是清水县继温泉省级森林公园之后的又一处省级森林公园。   清水县是“轩辕故里”,文献中屡有记载。史称“有娇氏以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晋.郭璞《水经》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甘肃通志》载:“轩辕谷隘,清水县东七十里,黄帝诞此。”《直隶秦州新志》载:“帝生于轩辕之丘,名日轩辕,今清水县有轩辕谷。”《甘肃省志考异》中载:“轩辕谷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帝生处也。”清水古称上邽,又属天水郡管辖。故史料中所说的天水轩辕谷,实际上就是清水轩辕谷。各种县志亦均有记载,“轩辕谷,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黄帝“生于姬水,长于寿邱”。宋.罗泌博考众说所著《路史》,该书注中有寿邱在上邽语。这些史实与成纪为伏羲、女娲生地,宝鸡为炎帝生地互相印证,有助于证明渭水流城为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清水县   早年,清水县在三皇沟曾建有三皇庙。20世纪70年代修梯田时,曾在庙基上翻出过瓦砾砖块。1993年春,三皇沟村民犁地时,翻出过两块方砖。据当地年长的村民说,三皇沟原盖有三皇庙,对面有戏台。至今,村民称轩辕黄帝为“轩王爷”或“三皇爷”。后来,由于交通不便,先移到县城窑庄沟,后移建到永清堡下。1943年,国民党49师驻清水时,拆除三皇庙,盖了碉堡,剩下一厢房。1952年,有位老红军住过家。至今,人们把永清堡后的地方称作“三皇庙塬”。庙前曾树一“轩辕故里”石碑,系明朝学者胡缵宗所题。清水县城在民国时称“轩辕镇”,解放初称“轩辕区”。县城北2公里处的上邦乡李崖村有两孔窑洞遗址,日“轩辕窑”,亦称“轩口窑”,相传为轩辕之母携帝栖居之所。解放前后,窑洞有画廊。此处断崖处有大量的细泥,壁薄红色的龙山齐家文化陶片、灰坑层多处,属龙山齐家文化遗存。考古证明,龙山齐家文化与黄帝同时代。   黄帝时代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继承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繁荣,造就了当时的酋邦文明,为奴隶制文明奠定了基础。轩辕黄帝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据史书记载,可以确认至少他的早年生活是在清水渡过的,清水因之称为“轩辕故里”当非妄语。

编辑本段清水旅游

  清水县   赵充国陵园   位于清水县城北1公里处的牛头河畔。始于汉,后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   

清水县轩辕广场

,铭期史迹。1962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陵园建筑典雅肃穆,气势恢宏,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历代石刻碑廊,宋墓群等省、县级文物保护点十多处,是省内外宾客观光旅游和赵氏族系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也是清水历史文化的窗口阵地之一。

轩辕谷.轩辕窑

  皇帝时代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继承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造就了酋邦文明,为奴隶制文明奠定了基础。轩辕黄帝作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开创了华夏文明。而他的早年时期则是在清水度过的,清水因之而称为“轩辕故里”。在这里,有着关于他的传说和记载,也有他和他母亲生活过的痕迹。   轩辕谷 俗称三皇沟,位于清水县城东七十里的山门乡白河村。据省、市、县志记载及民间传说,为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这里林木茂盛,流水潺潺,有“轩王爷睡觉石”,轩辕黄帝戏耍之“戏台”、晒太阳之“晒台”。   轩辕窑 亦称轩口窑,位于清水县城北2公里处上邽乡李崖村。相传为轩辕母携帝栖居之所。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有齐家文化陶片遗存。   永清堡

永清堡

  清水这片沃土给先民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在这里他们顽强生活,繁衍生息。五千五百年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性王国开始动摇,留下了大量村落遗址。在清水较为典型的当数永清堡遗址。 永清堡遗址是清水县境内发现的一处距今5500年左右的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位于清水县城一中校址(原国立十中),占地约3.5平方公里,地下文化层厚约1-3米,有大量灰坑、灰层、窑穴及房址,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一部分。遗址出土了陶片、石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初期过渡的社会概况,是清水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   汤浴温泉   汤浴温泉

秦亭故址

  春秋八百诸侯,霸者有五;百家争鸣,儒法尤盛;战国七雄争胜,终为大秦荡平。秦统一了疆域,统一了政治,统一了文化。秦王朝最雄壮的故事写在关中平原,最悲惨的故事刻在了长城脚下。然而,秦人发祥之地却在清水。   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   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秦亭故址

  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之“秦”,秦帝国之“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乡、亭。也许是出于追根溯源的缘故,在其先人的发祥地清水首置上邽县,设秦亭。   秦亭故址,在今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周孝王13年,秦族先祖部落首领非子因在此为王室牧马有功,被封为王室附庸,邑于秦亭。

花石崖—万紫山

  花石崖又名万紫山,位于清水县陇东乡。在县城东南28公理的陇东土寨村之涧沟河下游、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处1823米,山对面下到五里为310国道。这里峰峦叠嶂、翠柏掩映、清泉流水、春花秋实、万紫千红,故称万紫山,又因悬崖峭壁、山石花纹五颜六色,又名花石崖。   花石崖历史悠久,相传唐代以前就建有庙宇,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7年)重修二台玉皇殿,有匾高载(文革中被毁)。现存明清石窟二处,彩塑、壁画和雍正岁次丙午题匾。花石崖按地势分为“东崖”、“西崖”,上有“凤凰头”,下汇“三岔口”,中有

三仙台

  “三仙台”等五大部分,东崖峰峦起伏,石崖重叠向上倾斜,悬崖峭壁上有一石洞,名曰“黄木狼洞”,洞口约三米,地形险要,洞深莫测。西崖壁立千仞,离奇古怪,崖壁巨石上有一淡土黄色块,光滑明亮,每当夜幕降临,明月东升,其石闪闪发光,犹如一轮明月悬空,故名“月亮崖”。北端崖隆起,圆顶兀石,形似凤头,纵观四野,恰似雏凤临空遥望渭水,故名“凤凰头”。山下东西峡谷飞流激响,幽境怡人,三条小溪汇合,故名“三岔口”。所有建筑物都依山势逐台修建,大体可分为“磨针殿”、“大殿院”、“玉皇顶”、“雷音崖”四大部分,从谷底沿山而上,有一巨石平地而起,高约50米,顶阔而平,大约有10平方米,称“磨针殿”,殿内有隋代塑像二尊,均为明清作品。

通仙桥

  沿山而上,第一台上有“通仙桥”,“通仙阁”、“静石台”和“青龙洞”。第二台是“祖师殿”。殿前是一刀切齐的悬崖峭壁,高约百丈;台后巨石隆起顶端椎圆,故名“天心石”。第三台沿石缝而上,崖顶倾斜而立,形如虎口,人称“老虎口”,崖顶有“笑天石”,崖上有悬空云梯,攀梯而上,穿过石洞可爬入“观音佛龛”,内有明代塑像三尊。再身贴悬崖峭壁栈道曲栏,曲膝而下,悬空又有石窟一处,为“雷音佛龛”,其间有明代塑像一尊,面部丰满,神情生动,为石窟艺术之佳作。

编辑本段同名清水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分临江县地置清水县,治所今四川垫江县高安镇,隶临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临州为忠州。清水县属之。玄宗天宝元年(742),因清水县与陇右清水县同名,改清水县为桂溪县。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5张)

扩展阅读:
  • 1

    http://www.tsqs.gov.cn

  • 2

    http://www.tsqs.gov.cn/html/qsgk/index.htm

  • 3

    http://bbs.qinqiang.org/thread-2981103-2-1.html

开放分类:
地理甘肃农业行政县域
我来完善 “清水县”相关词条:
合水县山丹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谷县高台县宁县正宁县灵台县庆城县民勤县安定区秦安县合水县 山丹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甘谷县 高台县 宁县 正宁县 灵台县 庆城县 民勤县 安定区 秦安县 秦州区 麦积区 临泽县 皋兰县 武山县 古浪县 庄浪县 华池县 临潭县 天水 武威市 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