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百川涂料有限公司:彭德怀"文革"被批斗时哀求:我想喝一口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2:05
彭德怀"文革"被批斗时哀求:我想喝一口水2011-10-08 .h1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h2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h3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DIV.union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DIV.union TD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h1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h2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h3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union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union TD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

  摘要:等到彭总被五花大绑,头上插着长长的箭标拉上车游街示众时,他喃喃地说了几句话:“让我,让我休息一下……我想,我想喝一口水,一口水……”但是,这要求没有得到应允。他被人抬起抛上了车,接着这辆呜呜长鸣的游斗车,呼啸着向北京市区开了去。

  这是我们的彭老总呀

  北航的批斗会后,为掀起“揪军内一小撮”的高潮,七月二十六日又在北航南操场举行了号称十万人的批斗彭德怀、张闻天的大会。

  在各单位“代表”声嘶力竭地轮番发言时,长久地弓腰九十度的彭总要求上厕所小解。从厕所走出时,人们见他满面青红交错的伤痕,衣裤几处都被撕破了,脚上的鞋一棉一单,另两只鞋显然是在某处批斗时被拖掉了。他大病在身,重伤未愈,每走一步都使他十分吃力。正当他抱着一根柱头喘息不止时,一个穿绿衣的“首长”从远处冲刺而来,大喝道:“彭德怀,你也有今天呀!”他甩开大臂,向彭总那伤痕累累的脸打去,彭总立刻摔倒在地。他可能感到手痛了,抓着那只手甩动着,然后用一只脚踏住彭总的胸口:“你,还认识我吗?”

  彭总从地上微微抬起头,顿时,他怒目如裂,光焰如箭,像一头受伤的雄狮咆哮道:“认识,我认识你!”他一个翻滚,躲开那人踹向他胸口的脚,在地上坐了起来:“你,在朝鲜战场是个怕死鬼!我差点没有枪毙你!”那家伙像一头被烫着了的狗,扭头就向人堆里跑。彭总叫出了他的名字:“我当年没有毙了你,真可惜!”

  批斗大会的发言结束之后,“批彭联络站”的头目们为了让彭德怀、张闻天等人体会到人民群众“汪洋大海”的“威力”,叫他们从无数人头夹成的巷道里低头走过。这漫长而密集的人墙内,什么样的群众没有啊?何况这个当年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白发老帅,光是国名党的将领被他所指挥的大军击毙或生擒的,恐怕也数以千计。今天难道就没有几个仍然抱着“父仇不报非君子”的“遗孤”们,也举着“造反”的旗帜,藏身在这人墙之中?

  彭总和张闻天还没有走到人墙夹巷的一半路程,就都先后瘫倒了。有些“革命群众”居然还对他们吐唾沫……等到彭总被五花大绑,头上插着长长的箭标拉上车游街示众时,他喃喃地说了几句话:“让我,让我休息一下……我想,我想喝一口水,一口水……”但是,这要求没有得到应允。他被人抬起抛上了车,接着这辆呜呜长鸣的游斗车,呼啸着向北京市区开了去。

  当一次次游街的囚车开过时,常常被两眼喷着火光的人群挡住了。不论警笛如何长鸣,人们寸步不让。在北京一个闹市区,一个老人曾张开双臂挡住载着彭总游街的一辆大卡车,大声喊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我们的彭老总呀!”随着喊声,他喷出大口的鲜血,毅然躺倒在车轮的前面。

  几乎和这同时,甘肃省武山县一位贫农老大娘在临死前,告诉她的儿子康明前:“我死后,你记得把我棉衣里的东西取出来,保存好!”康明前在母亲死后拆开了她的棉衣,原来有一张彭老总的照片缝在她贴心口的地方。后来,康明前把这张照片寄给了彭总的夫人浦安修。

 

  夫妻重逢

  深秋,在彭总被各单位连续、轮番批斗当中,有一天他被揪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他的夫人浦安修“文化大革命”前在这里担任副校长,现在不用说早关进了“牛棚”。和所有关进“牛棚”的人一样,每天的“课程”除了“请示汇报”之外,便是挨斗或陪斗。所谓陪斗,便是和挨斗的人一起坐“喷气式”、罚跪、挨鞭打,有时还要揭发或证实挨斗者的“罪行”。只是,陪斗者不属于本次批斗会的主要目标。

  这天,浦安修又照例被揪来陪斗了。她习惯于在这时候闭着眼,什么也不敢看,免得自己有病的心脏受折磨。可是这次,扭着她胳臂的人,总是用另一只手抓住她的头发,让她的头朝上。她还是闭着眼,那人喝道:“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吧!”

 

  她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随着一阵口号,翻起一片拳头。接着这些拳头对着她挥舞:“打倒……彭德怀!”“打倒……彭德怀!”这才使得这个几次寻死未成的老太婆恢复了神志。横贯会场的巨幅标语渐渐在她的眼里变得清晰起来,她看到了歪写着的打了红叉的“彭德怀”三个字。

  自从三十年前他们在太行山结识以来,他对她像一位慈爱的大哥,又像一位严峻的老师。她对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眉宇之间的丝毫变化所反应的各类情绪也熟悉极了。现在她认出了他,并不是他的面容和身架,这些分明已经没有多少她所熟悉的特征了。他比一年半以前去三线前夕和她话别时,显得苍老瘦弱多了,何况他的周身都被污秽和血迹染黑。她认出他,仅仅是:他在一昂头时那威武不屈的眼光,那蔑视一切的神情。
会议开始“控诉”发言时,她全然没有听。只要可能,她的眼光便盯着她三十年来的老伴看,对着他大声地哭泣。当一个发言者向他发问时,她又得以昂起了头。她看清了,他的目光扫视着全场,他的双眼淌着长长的两行泪,他的前襟分明是被他的涕泪浸透了。他是在找她啊!

  三十年来,这对夫妻相处是十分和美的,但他们的冲突也十分激烈。还在太行山的时候,彭总要求不久前才离开北平一所大学的新婚妻子,自己背着背包回到她工作的地点去。她说她怕在几里长的山沟里遇上狼,希望他派人送她一程。他却取笑她,并且断然拒绝了派人送她:“等你自己有警卫员的时候,自然会有人送你的!”她哭了,并且赌气说以后不再来。后来,他亲自接她来了。敌人来扫荡的时候,他们夫妻被敌骑冲散了。后来她回来了,听人说,彭总这几天常念叨:“我的天,她死了不要紧,可不要落到敌人手里啊!”她气哭了,骂他没良心。他笑着解释:“要说你特殊,就特殊在一个地方,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老婆,不能当俘虏,否则丢的是八路军的脸!”他在朝鲜,她冒着敌人的轰炸去看望他,车上颠簸,头碰在车扶手上,破了皮,流了血,而他见面后第一句话竟是:“谁叫你来的?我们刚宣布过规定,家属不能来,你就来破坏!”他当天便叫她随车回去。还是志愿军首长们说情,她才留下住了几天。一九六一年,他要写他的“万言书”,她劝他,求他“什么都别说了”。他说:“我宁可毁灭自己,也不能放弃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浦安修!”一声喝斥把她震得一跳。接着她被推到人前,一个人大声宣告:“现在由彭德怀的臭老婆浦安修交代,揭发彭德怀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的滔天罪行!”

  她站立定了,并且似乎很乐意似的:“我说,我要说,这些年,我气他,恼他,怨他……”她又一次泣不成声,在咽下了几口苦水后,接着说:“那是因为我不理解他,我们合不来。但我从没有发现过他有一点反党的言行,没有,没有……”

  她终于嚎啕大哭起来。一个人把她推到一旁,她只记得,许多人朝她挥拳、吼叫,以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她后来才听说,当别人向她进击的时候,她的老伴还说过一句话:“你们不要这样对她,她没有责任!……”

  后来,浦安修在谈起这次批斗会时,依然止不住心痛肠断般的悲戚。她说:“我终身遗憾呀!我没有把我的话全说出来,没有让他能了解我。事实真是这样,过去我们闹过,闹得不可开交;只有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真正认识他,理解他,也更爱他、敬他!……”(选自《在彭德怀身边》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