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华易商通传销案:寺庙里的贝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4:30
【三芝貝殼廟】
在台北縣三芝鄉的二坪頂上,有一間近年來名氣非常響亮的「富福頂山寺」,由於整座廟宇全用貝殼及珍貴的珊瑚裝飾而成,因此被稱為「貝殼廟」,色彩炫麗的廟景就像一座海底龍宮,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及上香祈褔。富福頂山寺主要祀奉「濟公」,濟公是十八羅漢之一的「降龍尊者」,他本姓李、名修元,宋朝時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出家,法號「道濟」,傳說中他佛法無邊,並且濟困扶危,經常裝瘋賣傻,以癲狂渡化世人,因此也有「濟癲」的稱呼。貝殼廟的創建沿革也極富傳奇色彩,相傳濟公曾被玉皇大帝判罰禁閉在海底龍宮內二百四十年,獲釋後時常懷念龍宮那美麗多彩的景緻,因而才託夢現任住持興建這座貝殼廟,為這間廟宇增添了許多趣味和傳奇性。這座貝殼廟確實有其特殊性,特別是整個都由珊瑚堆疊而成的十八羅漢洞,以及全部用貝殼跟珊瑚打造的龍柱、香爐等,都讓人驚奇萬分,整間廟總共花了二年時間才建造完成。­
「三芝貝殼廟」門前有一對極為罕見、全以貝殼雕飾而成的「鰲魚」,鰲魚的造型是龍首鯉魚身,為中國神話中「龍生九子」外所衍生的神獸,傳說鰲魚好吞火舌,有祈雨鎮壓火災的意涵,因此大多用來作為屋脊的裝飾題材,在貝殼廟裡,鰲魚則取代傳統石獅子的地位,成為鎮守廟宇的重要吉祥物。由於珊瑚已屬於公告的保育類生物,整座廟宇使用這麼大量的珊瑚堆砌而成,在重視生態保育的今天,珊瑚的來源不免令人產生疑慮,因此在三芝鄉公所的觀光宣傳上,也不見對其有積極的作為。但近幾年貝殼廟在媒體及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名氣卻越來越大,假日慕名而來的車潮與人潮,把原本狹小的山區道路及廟宇擠得水洩不通,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廟方決定將廟遷移新址,目前已在富基漁港旁購得新的土地,並已動工興建新廟,到時將會把這些珊瑚與貝殼分批拆解後,移到新廟組裝,預計三年後完工。

三芝「貝殼廟」全用貝殼及珍貴的珊瑚裝飾而成,色彩炫麗的廟景就像一座海底龍宮,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及上香祈褔。

廟門前有一對極為罕見、龍首鯉魚身的「鰲魚」,為中國神話中「龍生九子」外的衍生神獸。
廟方為了讓參拜信徒免受雨淋,在廟埕用鐵皮屋蓋了遮雨篷,破壞了廟的外觀和整體美感,
台灣很多有特色的廟宇都有這個通病。

廟方有兩根引以為傲的貝殼龍柱,蟠龍盤曲迴旋,模樣栩栩如生,的確是藝術精品。
廟宇的龍柱通常以石為雕刻的材料,其他尚有銅雕龍柱、洗石子龍柱、水泥龍柱等,
但全用貝殼雕飾的龍柱,則是全世界僅見。

中國神話中大多將龍視為海龍王,因此龍柱通常雕滿蝦兵蟹將以及人物戰馬,並以水族圖案搭配。
傳說「鰲魚」好吞火舌,有祈雨消災的意涵,在貝殼廟裡,鰲魚則取代傳統石獅子的地位,
成為鎮守廟宇的重要吉祥物。
貝殼廟的正式名稱是「富福頂山寺」,因為整座廟全用貝殼及珊瑚雕飾而成,
所以才被一般遊客通稱為「貝殼廟」。
廟宇的牆面全是貝殼珊瑚,不管是人物或動物造型,皆栩栩如生、氣勢不凡,精湛的手藝,
確實值得讚賞。
「貝殼太極圖」,太極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
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相傳濟公曾被玉皇大帝判罰禁閉在海底龍王宮內,獲釋後時常懷念龍宮那美麗多彩的景緻,
因而才託夢現任住持興建這座貝殼廟。
「富福頂山寺」正殿主祀「濟公活佛」,神龕整面都是採用白珊瑚雕砌而成,濟公神像端坐中位,
四周輔以十八羅漢神位。
「濟公」是十八羅漢之一的「降龍尊者」,俗名李修元,是宋朝時的天台人,
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出家,法號「道濟」。
廟內有一個重達三百公斤的深海琥珀大元寶,據說摸摸元寶可招財氣,吸引許多想發財的民眾前來,
讓貝殼廟的香火越來越旺。

酒是濟公的最愛,聞酒壺寫著:「頭腦清醒不糊塗」,據聞之可提神醒腦,不信的話,
自己可以前往一試。
全由珊瑚建成的「十八羅漢洞」讓人嘆為觀止,但內部通道高度才約一百五十公分,
在裡面參觀要謙卑屈膝彎腰才不會撞到頭。
就像熱帶海底世界的珊瑚洞內,各有區位供奉著十八羅漢,最主要的還是一處可向濟公活佛祈願、
訴說心事的空間,相當特別。
「十八羅漢洞」內全是珍貴的珊瑚堆砌佈置而成的,據說信徒若可穿越小洞即可增添福份,
[B]除了十八羅漢,土地公也有一席之地。

進到十八羅漢洞裡頭就像到了海底龍宮,據廟方解說,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二種珊瑚堆砌而成。
據廟方說,進入十八羅漢洞即有消災解厄的效果,不管靈不靈,洞內全是珊瑚與貝殼的世界,
被白珊瑚包圍環繞的感覺非常新奇。
傳說中「濟公」佛法無邊,並且濟困扶危,由於他嗜酒且經常裝醉賣傻,並以癲狂渡化世人,
因此也有「濟癲」的稱呼。
珊瑚分為石珊瑚和軟珊瑚兩類,貝殼廟用的全是石珊瑚,石珊瑚會堆積碳酸鈣骨骼,慢慢形成礁石,
所以石珊瑚又稱為造礁珊瑚。
整座廟宇使用這麼大量的珊瑚堆砌而成,在重視生態保育的今天,不免令人產生疑慮,
因此三芝鄉公所也沒有為它做太多的宣傳。
據廟方的說法,是有一位專做珊瑚外銷的貿易商,在珊瑚公告為保育類物種後,
將庫存的珊瑚捐贈給廟方,才讓貝殼廟能順利建成。

廟宇的龍柱通常所費不貲,所以能捐獻龍柱者,常都是有名有望的仕紳居多,
這隻龍柱肯定價值不蜚。
廟宇龍柱上纏繞的蟠龍通常頭下尾上,但也有少例頭上尾下的,
較近代也有廟宇喜歡在一柱上作雙龍,稱為「天翻地覆」法。
整個全部用貝殼跟珊瑚打造的鰲魚、龍柱、香爐等,雕飾精細、讓人驚奇萬分,
整間廟總共花了二年時間才建造完成。
背負香爐的動物稱為「贔屭」,又名「龜趺」,是中國神話中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而好負重,
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
色彩鮮艷亮麗的「鰲魚」,貝殼特有的光澤,使牠增加了質感的光鮮亮麗,
有些宗教亦將貝類視為護身符的圖騰與表徵。
貝類有堅固而美麗的外殼,世界各民族的宗教活動多少都與貝類有關,或製成法器,
或為崇拜的神祇,或成為與宗教有關的飾品。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象徵祥瑞,民間傳說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
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
紫色的「藤壺」屬於節肢動物,和蝦、蟹是親戚,藤壺是附著動物,會分泌一種含有很強的黏力膠質,
所以藤壺通常黏在船底。

台灣前十五種漁獲產量的排名中,有四種是屬於貝類,
可見貝類對台灣人的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台灣是個島國,地處熱帶及亞熱帶,至今有記錄的貝類已經超過三千種,台灣人的衣食住行、
育樂、宗教民俗等都有貝類的參與。
貝類在人類生活的育樂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論是工藝、繪畫、雕像、
各種生活用品的造型等,都少不了它的蹤跡。
利用貝殼的造型、材質,再加上工藝和巧思雕塑而成的這隻獵豹,栩栩如生,
彷彿要從牆面一躍而出、實在令人讚嘆。
近年來台灣觀光事業發達,各項貝殼工藝推陳出新,除了這座貝殼廟,尤以貝殼畫新穎、價廉物美,
深獲國內和國際人士的歡迎。
貝類一直是人類相當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貝類也是一項古老的藥材,造型豐富、色彩多樣的貝類,
更是蒐藏、鑑賞與研究的對象。
台灣四面環海,加上外圍諸島,海岸線長達一千餘公里,所產貝殼種類繁多、色彩美麗,
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
三芝「貝殼廟」近年來聲名大噪,因此即將遷移廟址至更寬大地方,原廟的所有珊瑚貝殼也將分批拆解遷移,這項工程浩大而艱鉅。
要前往三芝貝殼廟,在北海岸公路21.5公里處叉路口,循〈十八羅漢洞〉指標前往即可到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