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v33找不到关闭系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谈做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3:37:02
认识真理 不能预设政治前提



■专题策划:张英姿 陈红艳
■本版采写:记者刘正旭 见习记者曹洪梅 实习生贺涛
■本版摄影:记者陈昆仑 宁彪
人物档案
梁桂全:男,1951年1月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获奖情况:2007年,《广东历史人文资源调查报告》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调研咨询报告类一等奖;2009年,《关于广东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调研咨询报告类一等奖。2008年发表“六论解放思想”,对推动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术贡献:面向时代勇于创新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代化战略方面有深入研究。决策应用研究成果在党政部门和理论界有广泛影响,多项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推动改革创新,形成有实力的智库团队。
从小“胸无大志”的梁桂全,并未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就———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省社科院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最重要的智囊机构之一。梁桂全坦言,给党委、政府当智囊提供决策参考,认识问题不能预设任何政治前提,认识真理更不能设置任何政治前提。但认识真理后运用真理就必须讲政治立场。总结60年的人生,梁桂全自认为作为一个学者最问心无愧的事情,莫过于说过的对话比说过的错话多,有价值的话比废话多。
成长之路
牛人曾给《资本论》挑刺
梁桂全出生在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个,家里很穷。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停课,武斗开始,他就去参加搞运输,在码头煤场挑煤,一干就差不多两年,至今肩膀上仍留下被扁担磨出的小肉瘤。但在我内心深处渴望读书,虽然遭到父母反对,穷人的孩子要早挣钱活口。
但他hold住了。1973年,大学考试招收工农兵学员,广州市文教系统有32个名额到华师读书,他以四科考试平均90分高分被选上了。1979年,再次考上了研究生。
当时的同学都是在工厂、农村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到大学读书的,心散,用心读书的人不多,很多人忙着谈恋爱,但他和几个同学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也因此跟图书馆管理员混得很熟,能在假期进入书库看书,“那时文革还未结束,对书限制很严格,但我却有机会读了很多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的书籍,开了眼界,也有了比较,学会了独立思考。”
“我最欣赏《资本论》,看了三遍。”梁桂全说,他却在读书中发现了问题:《资本论》的结论宣布资本主义丧钟已经敲响,但为什么100多年了,资本主义还存在?
在读第三遍时,他带着问题倒过来读,发现整个逻辑体系没有大漏洞。漏洞在逻辑体系之外。“前提错了,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梁桂全说,这个出发点约束了《资本论》理论逻辑的开放性和无限的历史兼容性。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应当是人的生产再生产。梁桂全对资本论的理论出发点进行更换后,重新推理演绎,得出的新结论与当前实际相符,并可展开未来演变的新趋势。
“但我依然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梁桂全说,《资本论》的阅读给了他一生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研究实践
20年前就推广可持续发展
给《资本论》挑刺只是梁桂全这种“较真”性格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种性格贯穿了他的一生。更能体现他这种性格的,是一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事情:他在广东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历。
“在广东提可持续发展,我可能是最早的人之一。”梁桂全说,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上恰好兴起了“可持续发展运动,而与此同时,他与一群朋友也在研究和探讨中国、广东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问题,受到的启发很大。但当他们开始在广东宣传可持续发展时,很多官员不听,即使学术界的朋友也反对。
梁桂全决定付诸实践,不在理论层面争论。当时,原来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有一批人极力推进以促进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有一个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办公室,领导者就是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大家支持在广东先搞两个实验区。
梁桂全和几位朋友一听就来劲头了。先联系广州的江高镇,但未得到呼应。再联系顺德桂洲镇,镇长何英奇表态支持,于是为桂洲镇做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综合发展规划,但可惜的是,桂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因种种原因最后没搞成。
受到挫折后,梁桂全和几位朋友并没有灰心失落。
1992年,他碰到了一个重要机会。偶然的机会下,经别人介绍,他认识了东莞清溪镇的镇委书记殷顺喜,两个人一见面,都觉得相见恨晚,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梁桂全确信殷顺喜可信赖,便全盘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殷顺喜信服了。在清溪镇建立了广东第二个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但当时很多东莞干部不认同,说是空想主义,但如今,大家信服了。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去清溪视察,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给予充分肯定:对科学发展,你们在十多年前不仅想了,而且做了。
自述
一生中说的对话比错话多
“认识问题时不能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如同认识真理不能设任何政治前提一样。”
社会科学工作,是梁桂全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谈及此,他的言语中流露着的是真诚的热爱。如何看待这大半生的得与失?有何感悟?当记者问及这个话题时,梁桂全如是说:
一个人选择了某个职业,就要忠诚于这个职业,不要把这个职业看成是谋求什么目的的工具,比如说,当医生就要救死扶伤,不要再想着通过当医生赚大钱。我从事社会科学,就是探索真理,去认识这个世界,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发现新东西,然后给社会提供有用的精神产品。回顾所走过的人生,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骄傲的,那就是我说过对的话,比说过的错话要多,有前瞻性的话比落伍的话多,而且多很多,这不容易。
我始终说,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不是从政治角度自我标榜,而是确实觉得马克思说的对。马克思主义是我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但不因我信奉马克思主义,我就老古董,被动固守马克思主义教条,我比很多年轻人思想要开放,也是因为我年青时就研究了马克思理论,因此我有底气,有分寸,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自己的立场。
有时做课题,大家交换观点,经常会有人说,这与某某领导的讲法不一致,不妥。但作为社科工作者,作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必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它唯一服从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研究时,认识问题时不能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如同认识真理不能设任何政治前提一样。
但科学认识问题,揭示规律后,如何应用,如何解决问题,就有政治立场,必须以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现在讲空话、讲大话,甚至讲假话的不少,作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决不能背离事实和客观规律讲假话、讲空话,误导党和政府的决策。

■梁桂全在接受记者采访。

■广东省社会科院院长。
观点
集锦
1
谈广州治堵:限公务车限行都是浮云
限公车,单双号限行,都是错误判断。不是站在树根树干上看问题,而是站在树叶上看问题,现在想的办法都不是治本的,当然就不可能真正治标。
交通堵塞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规划和规划控制问题。应先冻结广州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停止拆矮房建高楼,这是检验政府是真治堵还是假治堵,甚至在添堵的试金石。一边喊治堵,一边又在拆矮房建高楼,增加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这不是叶公好龙,自欺欺人吗?
省委省政府及各工作部门可以搬离广州市中心区。在环城高速外围建一个40平方公里的政务区。避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交往,以及下面的县、市上来联系工作、开会等在市中心形成庞大的车流。
2
谈钱学森之问:学生是教育的牺牲品
我不赞成现在这种高考,但放开可能会乱。高考相当一段时间终结不了。现在的学生是当代教育的牺牲品,但也不能全怪这个制度,也有家长期望过高,都去挤独木桥这个原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题症结在哪里?这是一个艰深的问题。大师的出现要有社会文化氛围,但又不屈从于这种文化,能实现超越。
教育本质上是人本质的培育和潜能的开发,是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知识的注灌。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出GDP的生产工具,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被当成了机器和工具来培养,教育被异化了,被严重的异化了,跟教育的本源目标偏离了,能培养出大师么?
对话
中国崛起不能靠GDP
要破除国民思想牢笼
“各种计算机都用过”
新快报:您玩微博么?
梁桂全:我没玩微博,但开过博客。
新快报:经常更新么?
梁桂全:太忙,没时间维护。不经常上去慢慢就会自我消亡啦。
新快报:您平时经常上网么?
梁桂全:我也经常在网上跟人交流,比如在QQ上讨论,交流工作。
新快报:看不出您这样的年纪还用QQ。
梁桂全:看不出来吧?我是个IT爱好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IT控”,各种计算机我都用过,从8088开始,到286、386、486,然后一直玩过来。在广东社科界,我是最早用电脑进行研究工作的一族,那时候电脑还没硬盘呢,用软盘启动。我打字也很快,用五笔,哈哈哈……
“灵魂出窍或可实现”
新快报:看不出您还有这一面。
梁桂全:我是搞社会科学的,但自然科学我也很感兴趣。
新快报:您怎么看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技,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梁桂全:科技确实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古代有很多神话,现在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神话里有飞天、风火轮、龙王下海,我们造出了飞机、航天器、汽车和潜艇。
本世纪,灵魂出窍也可能实现。现在西方正在研究人是怎么思维的和思维仿真,一旦在技术上突破,将突破物质与精神的鸿沟。你们说说,人类文明史上最厉害的发明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他们往往答不出来。
“思想自由的民族才无敌”
新快报:(思考一阵),迄今为止,应该是语言和文字。
梁桂全:这个回答没有错。此外,第二个重要的发明是市场,没有市场,人类的生产力不可能作为有机的社会整体形态飞速发展。第三个发明就是今天的IT技术和互联网。
新快报:最近几年科幻电影已经有类似这样的幻想了,比如《黑客帝国》、《阿凡达》等这样的电影。
梁桂全:人不能没有幻想,有了幻想,就有了超越现实的欲望和动力。为什么你说的这些电影,中国制作不出来?就是因为缺乏幻想,所以出不了面向未来的大师,但还是能出面向过去的大师的,历史学家(哈哈大笑)……
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崛起最厉害的是什么?不是GDP,而是如何让这13亿人解除思想牢笼,都来自由思想,都来自由幻想,大胆创造。 社会文明的最高境界是思想自由,自由创造、交流、发展。如此这个民族才是无敌的。
记者
印象
为采访不抽烟
这是第二次面对面地专访梁桂全先生,平时更多是在电话里沟通。
第一次专访时,是在今年年初的省委全会上。彼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了幸福广东的概念。梁桂全也参加了会议,在会场外被笔者“逮到”后,一聊就是三个多小时。而此次专访的时间,他原本也只有1个小时的空闲,但结果也是用了3个多小时,大家仍意兴盎然,以至于忘记了吃中午饭,也忘记了下午要准备的会议。
多次的接触后,梁桂全给笔者的印象是非常健谈、和蔼,约访中,从未碰过钉子。但仅以此来概括其人,无疑略显单薄。健谈和和蔼,在很多有学问、涵养的学者身上也能够找到,似乎也不够鲜明。
若一定要给梁桂全打上一个标签,来区别于别人,只有两个字———务实。务实,是流淌在梁桂全血脉里的特质。梁桂全是地道的广州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务实的文化传统。
举一个小例子。第一次面对面接触梁桂全时,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烟瘾非常大。虽然笔者也有吸烟习惯,但也被熏得云里雾里。但这次专访时,他说不抽烟了,颇让人惊讶。对于一个有着四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枪而言,戒烟的痛苦可想而知,他自己也说,尤其是在开会、看文件时,不抽烟非常难受。
梁桂全自己曾说,从小没有远大的报复。而今天的成就,恰恰是他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