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玻璃规范:【麒麟合创】千年古镇——石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4:19

东莞文化发现之千年古镇——石龙



总策划:舞者  醉红颜子木/文图



    2011年1月2日,天气非常寒冷。应网友荷语的邀请,我们文化发现之旅来到了千年古镇石龙。在荷语的安排下,本土网友莞龙成了我们这次专访的向导。

    走在石龙街头,身体不时发抖。莞龙带着我们走进了古老而繁华的太平路。子木老师看到前面一间挂满麒麟、狮子头的店铺时,扔下一句“我到前面看看。”就迫不及待地举着相机走了过去。莞龙对我说,我们第一站要去的就是这家麒麟狮子店。

    进得店来,莞龙向店主郭氏姐妹介绍我们是东莞阳光网文化发现之旅的,姐妹俩热情地表示之前荷语已经跟她们打过招呼。在这家名为“德和兴”的麒麟狮子店里,我们看到了吉祥喜庆而又十分可爱狮子和麒麟头。我摸摸这个红色的狮子头,看看那个黄色的麒麟头,一个个舞狮子、舞麒麟的画面映入眼帘了!那“咚喳咚喳”的锣鼓声,那摇着大葵扇在前面引路的大头佛,那跟着锣鼓声踩着梅花桩的醒狮……一切都那么熟悉而让人回味!

    东莞的狮子头是用竹篾扎了一个“廊”,然后用纸糊上去的,相对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描写西凉舞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而言,东莞这种传统的狮子则轻便了许多。其实,无论扎狮子头还是麒麟头,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形状不同而已。店主郭小姐告诉我们,东莞的麒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本地麒麟,一种则是客家麒麟。当中最大的区别是本地麒麟是没有角的,客家麒麟是有角的,但是麒麟角有长有短,形态更是多种多样。(【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说话间,郭氏姐妹俩端出了一木盆浆糊和一把狮子头“竹廊”为我们亲手示范糊粘贴工序。只见姐姐取出一叠白色的纱纸,铺在矮桌上,从用一把油漆扫蘸着木盆里的浆糊,扫到纱纸上,然后递给妹妹,妹妹接过纱纸,然后把纱纸往竹廊上贴。妹妹告诉我们,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她们一般是不会做这个工序的,因为手整天泡在浆糊里很容易破裂,我仔细一看,分明看到郭小姐的手上早已伤痕累累了!可见要坚持这一传统手艺确实不容易!


    在德和兴麒麟狮子店的墙上,我们看到一张剪报,那是关于首批市级“非遗”传承人产生的报道。郭小姐自豪地说,她们是创始人郭德兴的第三代传人了,德和兴从创办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传人郭润堂先生是她们的大哥,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在广东省首届“黄阁杯”麒麟舞大赛中,我们代表队的麒麟和其他道具都是她们德和兴麒麟狮子店做的! 正在这个时候,一辆面包车在门口停下了,从车上走来几位村干部模样的顾客,德和兴又热闹了起来……


    告别了百年老店德和兴,我们从太平路进入了中山路。中山路两边耸立着骑楼,我们一下子仿佛回到七八十年代莞城的中山路,回到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突然耳边传来了锣鼓声,莞龙说:“走,我们去新昌!”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已来到一家老店铺前。只见得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叔正在店里敲锣打鼓的,忙得不亦乐乎。原来他们正在挑选锣鼓准备过年的时候舞狮用呢!我却被店中间的那张圆桌吸引住了,别看这张桌子的桌面跟一般的圆桌没什么两样,可是桌脚大有文章!你看,这铁铸的桌脚,造型繁复而奇特,中间还有八个“方向盘”,与其说这是一张圆桌,还不如说它是一台机器,终于忍不住问道:“莞龙,这是什么?”莞龙回头一看,乐了:“那是绷鼓皮用的!”看着我们一头雾水的样子,莞龙补充道:“它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叫它做‘鼓机’。”(【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这时,老板娘姚女士走了过来,她指着旁边形状如木桶一般的大鼓向我们介绍道:“以前我们把鼓放在这个圆桌面上,然后利用铁钩固定牛皮的四周,转动铁轴调节伸缩,牛皮拉紧后就钉上铆钉,这样,绷皮的工序就完成了。”


    “铁钩?”我的眼睛在迅速地打量着这台古老的鼓机,却并没有发现什么铁钩。老板娘把手往墙上一指,天!还真的挂了好几排铁钩呢!


    “这是什么呢?”子木老师指着铁钩旁边那几排类似槌棒的东西问道。“这是鼓槌。”老板娘继续说道,“我们历来的规矩是‘鼓槌另卖’的。”呵呵,果然,我们在门板上隐隐约约看见竖写着一行繁体字:“鼓槌另卖”。“老板娘,我们这家‘新昌鼓店’有很久历史了吧?”“是的,很久了!”姚女士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原来,当年姚女士的父亲也是开鼓店的,两家鼓店成为姻亲,一时传为佳话。


    “嗯,就买这面锣、这个大鼓、这两个小鼓!”刚才敲锣打鼓的那几位大叔终于发话了。其中一个一边用小槌棒轻轻地敲着一个小鼓一边嘀咕道:“嘿,这新昌老店就是老店,大鼓小鼓都做得那么好!”看着大叔满载而归,我们仿佛也跟着他们走进了那个舞龙舞狮舞麒麟的村庄……


     走出新昌鼓店,莞龙领着我们从中山路拐到了一个弯,眼前骤见黄麻石的堤坝、红粉石的台阶。穿过一个大闸门,我们来到了江边。江水缓缓,有点浑浊。江风掀起了我们的衣领,我们站在吊机下。莞龙说,这里曾经是码头,有客运也有货运。 “我记得小时候就是从这里坐船去新塘、广州、惠州的。那时候去广州的船叫‘红星号’, 从石龙这个码头出发要6个小时才能到达广州。每天各对开一班船,都是晚上9点下船、第二天凌晨3点到达的。船靠岸之后,为了安全,旅客不能马上上岸,要早上5点听到大喇叭说可以上岸才可以离开从船舱。”莞龙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如历历在目,“以前,石龙处于东江的下游,沿岸有很多码头。一到水源丰满的日子,上游河源广宁、龙川一带就会放排下来。那些竹排、木排每排上百米,好几个牌同时放下来,那场面可壮观了!”“对面那个是什么码头呢?”子木老师指着江对面一排黄色的房子问道。我们顺着子木老师说的地方望去,只见江边停靠了几艘货船,船上还装着货物。岸上的机台吊机百无聊赖地遥望着我们。“那是红海码头,是中国外运集团投资的。”莞龙拉了拉衣服,笑着说道,“这里太冷了!走,我带你们去下一站!”(【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莞龙是个健谈的人,我们边走边聊。原来莞龙的祖辈是增城三江人。当年因为和邻村争水源和耕地,打了起来。祖辈因为村子太小,势单力薄,打不过邻村,于是全村人扶老携幼地来到了石龙。大部分人从事了竹器业,由于石龙成行成市的经商模式,和运输上便利,竹器业慢慢繁荣起来,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安定。


     “看,这就是竹器街!”放眼过去,一把把粗的、细的长竹竿;一捋捋大的小的竹虾笼、竹提篮、;一叠叠宽的窄的竹匾、竹箩筐……我们的眼睛都不能暇接了!走进竹器街,行走于摩肩接踵的人群中。那曾经是我敲响深巷青麻石的红色小木屐,那曾经是姐姐肩上挑着大水桶的竹扁担,那曾经是外婆挂在房梁上永远只盛着一块“炒米饼”的竹提篮……我仿佛还听到了当年巷中那个打铁婆赞美红木屐的精美;仿佛还看见姐姐在冰冷的冬天赤脚从井头挑来一担担温暖的井水;仿佛还闻到外婆手上那个炒米饼的喷香,当年外婆总是用剪刀背把炒米饼敲成四角,我们姐妹四个每人分得一角,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零食……


     出得竹器街,眼前阔然开朗。原来我们又走到中山路上了!“呵呵,又见炮楼!”我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由于文化发现之旅走进黄洞的时候听过很多关于炮楼的故事,所以这会儿看到炮楼的时候我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希望能从炮楼再进一步了解石龙。这时,莞龙的手机响了:“……我们现在水塔……”莞龙的话让我们不由得四处张望,可是哪里有水塔的影子呢?等莞龙讲完电话,我们的疑惑才得以解开。原来眼前这座炮楼就是石龙人常说的“水塔”。“以前这是石龙的最高建筑物,所以水塔就建在这顶上……”莞龙抬头指着炮楼的顶部说道。“哦?那原来这里是否有城墙或者城楼呢?”我们关切地问道,“我们觉得这跟客家的碉楼很相似!你看那细长的小窗,分明就是瞭望和巡视的窗口、是必要时还击贼匪强盗的窗口……”莞龙仔细地想了想,说道:“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是土生土长的石龙人,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这里有城墙或者碉楼……”那这里原来究竟是什么建筑物呢?这个谜底在接下来的走访中居然被我们解开了!


     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12点40了,我们饥肠咕噜。“不吃和庆鸡,枉来石龙镇!”莞龙领着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起了石龙和庆鸡。和庆鸡,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豆皮鸡”的改良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叫叶涡的老板,他曾经在某单位的饭堂当过厨师。后来在石龙开了间大排档。叶老板做的的鸡风味独特,由二十多种药材如桂皮、小茴、八角等,黝黑的汤汁浸出来的鸡肉滑骨香,然后加上沙姜和花生油和葱丝,鸡肉口感嫩滑鸡皮爽脆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

     叶老板因为小时候患过天花 ,脸上留下“豆皮”故而人人称他“豆皮涡”。而“豆皮涡”做出来的鸡自然叫“豆皮鸡”了!后来,和庆菜馆的周老板看准了这个商机,和很多菜馆老板一样纷纷效仿做“豆皮鸡”,二十多年来,周老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对“豆皮鸡”不断改良,以鸡香而不腻,皮香肉嫩的特点制作出石龙镇的一道名菜——“和庆鸡”。

     进了和庆菜馆,荷语和一位MM已经在二楼大厅坐下了。一见面难免寒暄一番,才知道荷语因为上次跟着万里船的足迹去云南,回来的时候脚受伤了,而且伤不轻。她笑言,要不是脚伤她还很想跟着我们发现之旅好好走走……

    一盘白切鸡端了上来,看着上面的葱丝和调料,便知道这就是远近驰名的“和庆鸡”了。送一块入口,果然肉嫩皮爽,齿颊留香,风味一点也不逊色当年的“豆皮鸡”。当年专门和伙伴们骑着摩托车从莞城赶来吃这石龙“豆皮鸡”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丰盛的午餐让我们领略了热情好客、懂吃、会吃的石龙人,更让我们的发现之旅走得温暖而坚定。“我今天去医院做理疗,突然想到一个地方你们肯定会喜欢的!”荷语笑着对我们说。她顾不得脚伤,陪着我们去位于中山西路的石龙人民医院,还热情地跟我们聊起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


    原来,石龙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惠育医院。19世纪末,石龙一带鼠疫肆虐,当时的商人联络并号召省港澳的知名人士共同筹款,到上世纪初,惠育医院才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方圆百里闻名的惠育医院。


    民 国初年,惠育医院一度成为滇军和东征军的行营,孙 中山、周 恩来、蒋介石等均先后亲临惠育,孙中山曾在此与各界人士亲切会谈,共商民生大计。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期间,惠育医院在战火中历经沧桑,至1949年10月石龙解 放,正式更名为“石龙人民医院”。

 
    一行人来到石龙人民医院,荷语驾轻就熟地把我们领到一个小停车场。她指着走廊上的墙壁说道:“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石龙人民医院的宝贝!”我们顺着语荷指的方向看去,墙上赫然一块麻石做的的石匾,匾上“惠育医院”四个金色的大字那正楷带些隶书、魏碑的风格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上前仔细一看,难怪啊,原来是我们东莞唯一的清代探花陈伯陶的手迹!再细看,这是光绪癸卯年孟春的一个吉日书写的。石匾下面三块黑色的石碑。这三块石碑分别是民 国修建惠育医院的碑记两块和一块重修西医室的碑记。左右两边还有一副残缺的、在光绪二十九年次第癸卯的孟春由本院同人敬送、由里人(里人:邻居、邑人)袁居敦书写的对联:


    “口口口口善举以卫民生食德饮和亿万姓咸登寿域
    至公厘订章程克孚众望法良美意千百年永守成规”


    我们喃喃地读着对联,感受着石龙商人在建造惠育医院的片片爱心……

     “走,我们去石龙博物馆!”莞龙这个豪爽的石龙人总是那么热情。他和荷语陪着我们从石龙人民医院走到了石龙博物馆。

     石龙博物馆座立在石龙的老中心区。驻足在博物馆大门两边那精美的石浮雕面前,我们静听军民合作东征平叛的故事,我们感受千年古镇商贾的繁荣。“裕荣米机”、“新世界酒家”、“达记绸缎”、“百福堂药店”……无不让人感受扑面而来的石龙古韵。

     进了博物馆二楼,经荷语的介绍,我们认识了讲解员黄小姐。黄小姐是石龙人,我们亲切地叫她小龙女。(【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小龙女领着我们从大量的图片入手,为我们讲述了石龙的历史发展。原来,早在4500年前,石龙就有人类居住和生活


    东江从石龙分流而过,形成了石龙一河三埠的特殊地形。千百年来,石龙人亲水而居,水路运输是石龙主要的交通方式。


     东江中上游盛产竹木,商人从河源、龙川等地采购原木顺江运下,汇集在王屋洲一带,再转销其他地方。故而石龙成了两江流域客、货的主要转运站。在这些图片中,我们还看到了当年放排时的实况。


      清代王屋洲的木排群长达两千米,成为著名的原木集散地。从那时起,石龙已有造木船艇、家具、农具等作坊,而竹器业更是自十六世纪起一直沿袭至今。难怪如今石龙的竹器街的生意还是那么红火了!

     石龙不但是交通重镇而且还是商贸重镇,明嘉靖年间石龙设集市,清乾隆中期设镇,为东莞地区最早的建制镇。清代石龙航运发达、商业繁盛,与广州、佛山、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


     通过石龙老街的模型,我们了解到,原来石龙大大小小的码头很多,商铺林立,和安酱园、合昌米店、茂源烟铺、时兴隆、洪栈……都是当时生意兴隆的大商家。起初我们以为洪栈是客栈,后来经小龙女的解释我们才知道,原来洪栈是当时最有名的茶楼之一。莞龙说,他小时候也曾经跟着父亲去洪栈喝早茶,当时洪栈的生意仍然是红红火火的……

    “商贸的发达促进经济繁荣,石龙在民 国时期就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典当业、金银业和兑换业。在民 国初期,石龙有大押和当铺近10间。大家请过来看,这就是当时的锟生大押……”小龙女的介绍让我们为之一振!刚才在中山路看到的炮楼建筑风格竟然跟锟生大押如此相似!一问才知道,原来水塔的前身就是一家当铺!谜团终于解开了!

    由于水路交通发达,石龙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两次东征中,石龙突显其战略和军事地位。孙中山曾设大本营于石龙,先后二十余次亲赴石龙。


     站在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前,耳边是先生在广州发表的关于三民 主 义和真假革命救国演说。大量的图片与实物向我们详尽地展示了石龙人民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第一次东征和第二次东征发挥着重大的意义。

     石龙人思想解放、刻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不但在商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工业的发展上也努力钻研、大胆创新。由于1911年路经石龙的广九铁路开通,石龙的工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从1911年设电报分局、1923年办电灯局、1927年建电话所、1929年创民一布厂,到后来的石龙火柴厂、石龙印刷厂、石龙铸造厂……到改革开放以来石龙在工业、商业上取得的累累硕果,无处不彰显着勤劳的石龙人民敢为天下先、顽强不屈的精神。

     参观完石龙博物馆,我们一再感谢小龙女黄小姐。黄小姐对石龙充满热爱之情的讲解不但让我们对石龙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千年古镇。我们惊叹这个小镇博物馆居然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意外和惊喜……

    “还去金沙湾公园吗?”莞龙见我们意犹未尽就冲我们说道。“去!”我们异口同声地应道。石龙实在是太可爱了,我们恨不能把石龙的每一寸土地走上千遍万遍。

    “还是先去中山公园吧!”莞龙笑道。跟着莞龙走出了博物馆,过一个马路就到了中山公园。子木老师一看到周恩来东征在石龙的雕像,立刻又兴奋了起来。他一个飞身就跳上了演讲台,镜头对着周恩来的铜像“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呵呵,这人沸点了,这人沸点了!”莞龙看着子木老师那么大的劲头,不由得又笑了起来。我和莞龙已经有点累了,我们坐石凳上休息。过了好一会儿,子木老师才气喘吁吁地回来:“我终于拍到了那个举重的雕像!”“啊?子木老师也知道石龙的举重?”“石龙是举重之乡,咱们的陈镜开可是是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子木老师自豪地说道。嘿嘿,陈镜开成了“咱们的”了!

    开车从中山公园到金沙湾公园,途径举重博物馆,本来很想进去看看,可惜时间太紧,便没有下车,小车大概走了两三分钟就来到了江边——金沙公园。

    悠悠东江水,能知道多少千年古邑的往事?一幅青麻石的浮雕,如清明上河图般的画轴正向人们展示着石龙这个古老的名镇。我们仔细地欣赏精美的构图、细细地品味着石龙渊源流传的历史……



下载 (269.71 KB)
2011-1-17 15:37

 

行走在石龙繁华百年的中山路上

下载 (400.21 KB)
2011-1-17 15:37

 

这里还是解放时的石龙的老中山路的样子——本图片来自石龙博物馆

下载 (249.04 KB)
2011-1-17 15:25

 

石龙太平路上百年老店——德和兴”的麒麟狮子店

下载 (209.41 KB)
2011-1-17 15:25

 

郭氏姐妹俩亲手为我们示范糊粘贴工序——给纱纸刷浆糊

下载 (237.45 KB)
2011-1-17 15:29

 


红颜十分认真地观察郭妹妹给“竹廊”上纱纸

下载 (230.22 KB)
2011-1-17 15:29

 


猜——谁成了大头佛?

下载 (203.33 KB)
2011-1-17 15:37

 


莞龙兄带领我们走进百年老店——新昌鼓店

下载 (142.41 KB)
2011-1-17 15:37

 

这就是德国进口的鼓机。已经被石龙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130.16 KB)
2011-1-17 15:37

 

莞龙兄正沉浸在鼓店的回忆中……

下载 (168.88 KB)
2011-1-17 15:46

 

我们来到了当年的石龙客货运码头


下载 (197.02 KB)
2011-1-17 15:46

 

石龙旧码头的对面就是红海码头,红颜用心地听莞龙的介绍

下载 (667.82 KB)
2011-1-17 16:03

 

此图为当年放竹排、木排时的壮观景象


下载 (252.81 KB)
2011-1-17 15:54

 

川流不息的“竹器街"

下载 (123.42 KB)
2011-1-17 15:54

 

红颜对这双红木屐爱不释手,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下载 (169.83 KB)
2011-1-17 15:54

 

店主正在专注地纺织着虾笼

下载 (266.44 KB)
2011-1-17 15:54

 

莞龙指着这些竹器说:“这就是结婚时用的担”。

下载 (225.65 KB)
2011-1-17 16:03

 

竹器街的老店中依然过着百年前的生活,传承着百年前的手艺

下载 (282.56 KB)
2011-1-17 16:03

 

这座“炮楼”就是石龙人常说的“水塔”,原来是个“大押”

下载 (194.14 KB)
2011-1-17 16:08

 

和庆鸡——午餐是荷语特意安排大家品尝远近闻名的名菜

下载 (182.96 KB)
2011-1-17 16:08

 

闻着香喷喷的和庆鸡,大家都不好意思吃。荷语带头给红颜加菜,红颜笑得好幸福。

下载 (290.38 KB)
2011-1-17 16:18

 


午餐后,荷语、莞龙带我们走访镇人民医院

下载 (259.28 KB)
2011-1-17 16:18

 

眼前展现的是当年陈伯陶题词的人民医院的前身——惠育医院。

下载 (256.99 KB)
2011-1-17 16:18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石龙博物馆,参观了解石龙的历史


下载 (164.21 KB)
2011-1-17 16:18

 

石龙博物馆漂亮文雅的黄小姐给我们做了十分精彩的讲解,红颜亲切地称她为小龙女。

下载 (217.1 KB)
2011-1-17 16:18

 

这是当年商业中心——中山路的模型

下载 (718.1 KB)
2011-1-17 16:18

 

石龙人曾自己研制过神牛牌拖拉机

下载 (386.51 KB)
2011-1-17 16:29

 

当年东莞人十分熟悉的火柴盒上的火花

下载 (162.74 KB)
2011-1-17 16:29

 

石龙镇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293.17 KB)
2011-1-17 16:29

 

当年的中山纪念堂,后来的石龙电影院,已经院门紧闭了。


下载 (90.91 KB)
2011-1-17 16:29

 

中山公园中的周 恩来演讲台

下载 (107.07 KB)
2011-1-17 21:10

 

石龙,举重之乡!


下载 (263.57 KB)
2011-1-17 16:29

 


悠悠东江水,绵绵古镇情,一叶扁舟,漂浮于天地之间

下载 (91.88 KB)
2011-1-17 16:29

 

石龙的巨型石雕——犹如“清明上河图”还原了昔日无限繁华的千年古镇容貌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