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林个人资料:与时俱进的香港警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31:35

香港警察在街头接受市民咨询。

香港警察正在维护采访秩序。

女学警在香港警察学院内练习队列。

对学警进行枪械战术训练。
□文/ 本报记者 孙宝叶 刘学刚 图/赵飞
香港警察培训的首要原则:警察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自己的生命,才能保护市民的生命
7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警察学院,了解香港警队的培训过程。
烈日炎炎下,上百名队员正在练习队列。他们个个皮肤黝黑,汗流浃背。基础训练中心主管、高级警司郭荫庶告诉记者,这些队员除了警察,还包括其他纪律部队人员,因为几天内还有几场庆回归庆祝活动,他们正在为此做准备。
郭荫庶告诉记者,香港警察在培训上的投入跟全世界警察比都是相当高的。香港警察培训的首要原则是:警察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自己的生命,才能保护市民的生命。
我们边说边来到耗资1.6亿港币建成的战术训练大楼。大楼总面积6655平方米,是一所拥有完善的室内战术训练设施的建筑物。这所大楼让所有现役及新入警人员进行不同阶层武力使用的真实环境训练。大楼里有模拟地铁月台、车厢、商店、街角及道路、私人及公共房屋住宅。闭路电视覆盖整个大楼,可以将学员即时表现记录下来供事后研究。
在一楼大厅里,新入警的学员正在进行枪械练习。枪械训练科的李扬志警司告诉记者,香港警察进行枪械培训有三个原则是始终不变的:一是保持安全距离,二是学会利用掩体,三是有随时使用武力的心理准备。
随后,李扬志带领我们参观了大楼。走在模拟的商业街上,记者一下子产生了错觉。路边的广告、店铺名字甚至店铺里挂的腊肉、干果,都非常逼真。李扬志告诉记者,这些街道、店铺都是模拟香港某个地方的真实场景。为了增加真实度,他们连广告牌都会定期更换,跟真实的保持一致。
李扬志带领记者来到模拟地铁车厢,问道:“是不是像真的一样?”得到记者的肯定答复后,他笑着说,如果感觉不像真的,我们就失败了。
记者最后来到会议室,和警察学院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座谈。
香港警队的高层认识到:要使香港警队跻身世界最优秀警队之列,应有同样优秀的训练相配合
香港警队的高层普遍认识到,要使香港警队跻身世界最优秀警队之列,应有同样优秀的训练相配合。当今警务人员的素质,也需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快速转变的需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警察学院会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改善、更新培训课程,一些旧的训练科目每年都会增加新的内容。例如2006年1月,学院推出了全新的基础训练课程。新课程继续以职业训练为主,但加入了两个新的警务工作理论单元,即“警政心理学”和“警政社会学”。这两个单元采取了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办学的模式:公开大学的讲师和导师负责教授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而学院的教官则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学员分享实际工作经验。与香港公开大学成功建立伙伴关系,警队首次与外面机构合作进行基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推行的心理才能训练,所用的教材也是与外面专家合作编写的。学院邀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岭南大学为新课程编制教材,并由警队的心理服务课担任内部顾问。警队已选定八个优先推进的心理项目,并将其纳入现行的培训课程中,包括情绪管理及调节、健康生活模式、处理来自警务工作的压力、冲突管理、受害人心理、人际沟通技巧、辅导下属或者同事的技巧、查问嫌疑人的心理技巧。
学院特别重视“情景教学”,让见习督察和学警体验执勤时可能面对的真实情况。为配合新的教学方法,学院教官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真实个案和最新的犯罪手法。为了增强课堂训练的现场感,模拟个案更是用上了真实道具和专业演员。
作为课程发展的一部分,学院定期邀请外界专家学者参与课堂授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院既会安排非政府机构代表与学警分享他们的经验,也会邀请学院的名誉顾问及大学的学者为高级警务人员做讲座。区指挥官和其他单位代表则定期与学警讨论对最新警务工作问题的见解。
学院也定期安排警署警长及警长晋升课程的学院访问私人机构和非政府机构。通过参观访问,可以加深学员对其他机构的认识,例如如何提供优质客户服务,以便日后更有效开展警务工作。
极力推崇终身学习,鼓励警队成员持续进修
香港警队极力推崇终身学习,鼓励警队成员持续进修。警院与香港一些大学合作,开展“学历认可”工作。学历认可不单提高课程的地位,更有助建立持续进修途径,让警务人员取得不同程度的认可资历,从而推动终身学习的文化。
2006年,新学警基础训练课程获香港公开大学认可,完成课程的学员可获颁发的“执法及保安管理证书”。取得此证书的警务人员将来进修相关的警务工作课程,可获大学豁免30个学分。
由前警察训练学校提供的学警基础训练课程,前不久也获得香港公开大学认可。此外,学院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达成学历认可安排,教官训练课程毕业学员若进修该校的“成人教育及培训深造文凭”,可获豁免八个学习单元中的两个。目前,警院正与海外的学术及专业机构就其他培训课程商讨学历认可安排。
为了让相关单位可以充分运用其员工在职务训练中所获得的技巧及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受训的员工须将有关知识传给单位内其他员工后,方可调离该单位。
为了成为最出色的警察训练中心,警察学院与著名的大学和海外警察培训机构合作。2005年9月,警队与澳洲警察管理学院签署了协议备忘录,互相派人到对方机构任教。参与该交换计划的机构,还包括多间著名的警察学院,例如布林斯希尔国家警官学院、苏格兰警察学院、英国伦敦警察队、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加拿大皇家骑警。
近年来,香港警察学院与内地公安机关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内地公安大学交流研习班”自2001年推出以来,目前已有包括五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课堂学习、四天派驻指定内地城市等方式。“香港警察代表团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修课程校友会”于2006年成立,进一步促进了警队与公安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
自2004年起,警察学院与广东省公安厅和上海市公安局合办专题交流学习班。在交流学习期间,接待单位会向学员全面介绍部门架构和内地的法律制度,并且安排学员驻守地区执法机构,通过与前线警务人员交流,了解当地各个层面的警务工作和程序。
2006年,警察学院巡回教学团在福建和四川举办了两次训练交流活动,还为内地公安机关举办了其他训练课程。除香港的一般警务策略外,近期更着重提供谈判技巧和与媒体接触等方面的训练。目前,学院还积极探讨为沈阳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提供刑事侦查、刑事情报分析等训练。
《警声》已成为市民了解警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7月4日上午,我们来到香港警务处大楼,参观了《警声》报纸编辑部。
《警声》是警察公共关系科管辖的一份内部报纸。编辑部总共只有五名编辑记者,其中两名摄影记者,都是从香港政府新闻办公室派驻过来的。
编辑部由刁瑞培负责。同行相见,话语分外投机。刁瑞培告诉记者,《警声》创刊于1973年1月24日,是香港各政府部门出版的员工通讯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年出版24期,每期约2.2万份,全部免费派送。派送的主要对象包括香港警队、媒体、学校、内地的对口单位、海外执法机构、退休警察(包括退休后到国外的)等。报纸每年的运行成本大概是60万港币。
刁瑞培在《警声》编辑部工作六年了。之前,他作为香港政府的新闻官,先后被派驻立法委、海关、福利委员会等机构和部门。他告诉记者,来到《警声》编辑部这六年,感觉香港市民和警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市民的投诉越来越少,警察的服务越来越好,素质越来越高。作为市民了解警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警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刁瑞培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他每期都要寻找更吸引读者的话题,发掘更多资讯。为了吸引读者,报纸每期都有游戏栏目,有奖猜谜。
《警声》的稿件有相当一部分是香港警队的各个单位提供的,尽管没有稿费,但大家的供稿积极性很高,因为可以宣传他们的工作业绩。重要稿件一般由《警声》编辑部的记者自己采写。
《警声》设有编辑委员会,十几名委员来自各大警区、警察工会、警察学院,警衔从总督察到警司不等。他们每半个月赶到编辑部开一次编前会,对重要稿件进行讨论、审核,并确定版面安排。一般在开会头一天,编辑部会把一些重要稿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编委会委员。
《警声》从1984年起由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因为环保问题,《警声》适当控制发行量,近年来始终控制在每期三万份以下。
假如投诉人拒绝简易程序处理,而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则这名上司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全面调查,并由投诉课复检
7月5日上午,记者专程来到香港警务处投诉警察课,总警司范锡明先生接待了我们。
范锡明告诉记者,香港市民投诉警察的渠道很多,最简便的方法是拨打999报警电话。投诉警察课还设立了专门的投诉电话,可以同步录音。市民还可到就近警署投诉,在警署填写简单的表格后提交投诉警察课。市民还可以通过信件、传真、电子邮件进行投诉。“当然,在上班时间内,任何市民都可以到我们这儿投诉任何一名警察。”范锡明说,市民投诉最多的是警察的执法态度问题。但好多投诉是市民对执法不理解造成的。投诉课接到这类投诉,一般会向市民解释,通过这种初步沟通,大约90%%的市民会取消投诉。
记者在报案室看到,四五名工作人员有的在处理表格,有的正在接听投诉电话。桌子上摆着几个盒子,对投诉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严重的、轻微的、不清楚投诉目的或者需要律师介入的这三类。
严重的投诉包括殴打、伪证、恐吓等,轻微的投诉一般指无礼、言语粗鲁等。投诉如果属于轻微性质,则会转给被投诉人员所属的单位。假如符合简易处理程序,被投诉人的上司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投诉人取得联系,做出调解。假如投诉人拒绝简易程序处理,而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则这名上司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全面调查,并由投诉课复检。投诉如果属于严重性质,则由投诉课直接调查。投诉课为此设立了10个调查队,每个队8名队员,负责严重投诉的调查任务。去年2500起投诉,有30%%是调查队介入的。
范锡明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接到一种叫做“技术性投诉”的特殊投诉:有些官司缠身的人为了暂时摆脱法庭调查,会故意对警察进行投诉,一旦投诉被立案,他就有理由暂时规避法庭调查。投诉课针对这类投诉会发出通知:我们对你的投诉已经记录在案,但因为你的法庭诉讼还在进行,我们现在不会展开调查,等你的法庭程序走完后我们再调查。
投诉警察课有八九个人负责警察内部的投诉。范锡明告诉记者,内部调查的线索主要是根据警队内部投诉,还有一部分是廉政公署转来的。警队内部的投诉只有署名才接受。内部调查每年立案约20宗,大多与贪污、同黑道中人来往等有关。据统计,2006年由投诉警察引起的纪律处分是139起,其中口头劝告占到了124起;警务人员被拘捕的人数为64人,其中受到检控的31人。
香港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特殊机构———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警监会)
范锡明介绍说,香港还有一个特殊机构———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警监会)。警监会是一个独立组织,成员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目前警监会有主席1人,副主席3人,委员15人。他们中有立法会委员、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警监会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复检投诉警察课就市民投诉警察个案进行的调查工作。
“警监会的主要任务是审查我们的调查报告,可以否决。如果我们的意见与他们不一致,而且无法协调,可以直接把问题提交特区行政长官裁决。”范锡明说,“不过,有史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过两次,绝大部分会顺利通过。去年我们调查报告的通过率就达到了100%%。”
香港警队高度重视预防投诉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预防投诉委员会。委员会有一本内部刊物,每期都会推出典型个案。最近,预防投诉委员会举办了“预防投诉短片创作比赛”,32套参赛作品不论内容、封面设计,都各具特色。获得“最佳男主角”的警员吴子宏说,尽管警队服务水平比以往提升不少,而且投诉数字亦有下降,但借这次活动可以从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事那里学会不同的预防投诉的方法。
预防投诉委员会每18个月举办一次“工作坊”,每期工作坊的主题都不一样,每个警察都要参与。警察每20人一组。大家先在一个地方看片子,然后讨论这个片子的主题是什么、警察执法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才能解决。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
从2002年到2006年五年间,投诉警察的数字基本呈逐年递减趋势。2002年是3822起,2006年降到了2542起。
“为什么投诉少了?原因很复杂。香港经济变好了,市民心态变好了,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跟我们整个警队文化也有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提出了‘服务为本,精益求精’的理念,而且香港警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自我检视的警队。”范锡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