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同款背带裤品牌:[转贴]大部分人的所谓养生都是叶公好龙 【健康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7:22
大部分人的所谓养生都是叶公好龙42508 次点击92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老牛童2010 于 2010-10-19 20:46:0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健康社会

白领养生最怕啥?
高金国
    人活百岁,已令人羡慕;有的百岁老人不仅长寿,“走”得还安详——没病没灾,溘然长逝,无疾而终。这算“养生的最高境界”了吧?达到这一境界困难,但不妨碍我们把它作为努力的方向。
    问题是,观念上的误区会阻碍这种努力、扭曲这一方向,导致我们在养生上做无用功。工作忙、压力大的白领,尤为明显。
    白领养生有两“怕”。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养生就成了“叶公好龙”:看似很喜欢,实则做不到。
    第一怕:先污染,后治理。
    ——病来了才后悔没防病,胳膊腿僵了才想起该锻炼。化学工业出版社刚刚出版的《黄帝内经养生经》提供了这么一个数据:
    97%的中国人愿意把钱花在预防上,而事实是:“健康总支出”的80%,花在了去世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愿望和事实之间,差距竟如此之大!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平时不注意锻炼、养护,小病小灾的,总想抗过去;日积月累,健康恶化,最终无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大病成绝症。
    我们没有把精力和金钱,平均地使用在寿命的各个阶段上,疾病和问题潜移默化地生长,在不知不觉中变大;当你发现问题严重,“奋力抗争”的时候,已很难挽回,而此时,也是你付出巨额金钱和全部精力的时候。
    这和工业领域的“先污染、后治理”有什么区别?为了GDP,污染项目纷纷上马;等到发现问题、开始治理的时候,已经有无数的人,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第二怕:丹药情结。
    科技进步的副产品,是人越来越懒:腿交给汽车,手交给键盘,健康交给药丸。
    这种“懒”,分两个层面:
    一是“身懒”——人体自愈能力下降。抗生素用得越多,病菌的耐药性就越强;人类不得不寻找更有效的抗生素和药物,病菌和药物的发展呈“螺旋式交替上升”之势。这既促进了病菌的“进步”,也减弱了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二是“心懒”——人们对疾病失去耐心,希望病程越短越好,疏远了疗程较长的中医药,也不愿锻炼,不能坚持。人们钟情于“见效快”的高效药,宁肯为此忍受较大的副作用。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药物更新换代迅速,同样的药,两年前吃了立马见效;现在吃了,基本没效果。
    这两个层面的问题,都和人们的“丹药情结”有关:认为养生有灵丹妙药,吃上一颗,就能长生不老。西医的抗生素,以及张悟本的绿豆、茄子,都是这一“取巧”心态的典型表现。
    养生只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长寿才有可能。高科技具有很强的“转懒功能”,白领中“毒”尤深。所以,白领养生,首要的问题就是:防高科技的“毒”,抛掉心中的“丹药”。

=====================================================================

      《黄帝内经养生经》,一锅心性养生汤

    忙。没时间。坚持不下来。要不……明天吧。
    关于养生、锻炼,人们总有无数借口拒绝。固然,人们也有很多的理由喜欢:今天养养、练练,恢复个差不多,积累点资本继续胡吃海喝……
    拒绝或者喜爱,理由并无本质区别。因为,它们在同一个误区里徘徊。当你真正读懂《黄帝内经》,你会知道:一切皆可改变。
    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可以是养生;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更可以是养生。《黄帝内经》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本,让养生以浸润的方式,成为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工作着养生,生活着养生——就这么简单。
    工作是一种养生方式。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误区,是把工作、生活和养生对立起来。对立造就借口,借口损失寿命。
    它们不可分割,如同你无法离开大气独自存活。黄帝和岐伯最核心的养生理念,是天人合一,是人体小气候内外和谐;是见微知著,是防患未然。
    先固本,后逐末;标本兼治,养练并举,和谐“人体小气候”,是本书的核心理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松松读懂《黄帝内经》,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养生先养心,调养心性、内外相应,《黄帝内经》这座宝藏里,有锅“心性养生汤”;而这本书,不过是把它取出来、炖好,置于案前。
    忙,不是理由;工作,不是理由。只要养生成为一种气候,一切,皆可改变。
=====================================================================
                              《黄帝内经》,一锅心性养生汤
    大海上,一位女子正奋力搏击。她疲惫不堪,因为已经连续游了15个小时。她正在向世界纪录冲刺:如果游到对岸,她将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子。
    海水冰冷刺骨,前方大雾茫茫,看不清方向。又冷、又累,几度煎熬,她决定不再坚持。母亲和伙伴就在离她不远的船上,紧跟着她。她招手示意,表示放弃。母亲喊:“再坚持一下,快到了!”她望望前方,大雾遮住了一切,看不到边。最终,她还是爬到了船上。
    在船上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渐渐暖和了。太阳出来,云开雾散。
    这时,她很惊异而且懊恼地发现:海岸,离她只有半英里远。
    “如果看到海岸,我绝对能坚持下来的。”她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胜利,胜在坚持。
    现代人最爱说的字是“忙”。忙忙碌碌中,我们丢掉了许多类似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的幸福,人忙了,钱多了,幸福丢了;我们捡起了很多功利化的“养生经”,巴不得喝口神水,就能长命百岁。养生,成了“忙碌”的工具,成了工作的跳板。
    如果养生是个工具,那它就只能成为游泳者背后那条救援船,而非海岸。丢掉目标的结果,是我们的寿命在功利性思维的指导下,被蚕食鲸吞。
    只有当养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丢掉的那些寿命、那些美好,才会重新进入你的生活。
    养生被功利化,似乎是时代的必然。《黄帝内经》这位哲人,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集养生文化之大成。它告诉我们,养生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养生不是局部,而是生活的全部。只可惜,现代社会浓重的商业氛围,让很多人忘掉了这些:养生和锻炼,成了工作的跳板。
    所以,我们必须而且无可选择——只有《黄帝内经》,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结。
    它倡导“强身以防病”,而非功利性的“消灭疾病”;它倡导“治未病”,而非抗生素。它的词典里用的是“解毒”(化解毒素),而非“消毒”(消灭毒素);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而非消毒杀菌的“卫生”。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书,更是一锅“心性养生汤”。在功利和浮躁的商业大潮中,它是最好的心灵汤剂。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喘不过气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损失了很多寿命。所有的东西都被工具化了,甚至亲情,甚至朋友,甚至养生。当养生被工具化、功利化,大雾会把海岸线永远遮住。
    现在的问题,是把丢掉的东西拾起来,找回怡然自得的心性。这很重要。然后,行动起来,让养生成为生活,而不是让工作成为生活。
    基于此,并拜哲人所赐,我把这本书定位为“心性养生书”。没错,《黄帝内经》也有很多技巧层面的养生术,但黄帝和岐伯从来没教你舍本逐末。把那些东西当成根本,只能叫误解。
    我也是商业文化大潮下的行者。好在,功利化的压力越紧迫,我的反弹力越大。工作越是繁重,身体素质越好;因为工作的时间越多,我分配给养生、锻炼的时间就越多,活动量越大。由此保持的充沛精力,会有效化解工作压力,化烦劳于无形。
    所以,工作一天,感觉疲倦的时候,专家会建议你“活动一下”——这反倒是最好的休息。如果回家后,你的习惯性动作是往床上一躺、沙发上一横,那我只能说:您这叫“功利性”休息。
    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一种功夫:对手出拳,力量越猛,“大侠”体内自我保护、反弹的力道就越大。真正的养生,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压力来临、病邪入侵之时,立即反应、自我防护;而不是对手打完之后,再挥拳反击。
    那些说自己“没时间”、“压力大”的人们,其实进入了一个误区,把养生和工作、生活,人为割裂:工作之后才养生,养生之后才生活。这个“时间差”,或许便是偷走我们寿命的最大“凶手”。
    它让我们丢掉了不少的寿命,还有幸福。
                                                    编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