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vs狼:(0522)潼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0:12

潼关县

   潼关县行政区划图

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地处北纬34°23'~34°40',东经110°09'~110°25'。东邻河南省灵宝市,西连华阴市,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黄河相望。是关中地区的东大门,为陕、晋、豫三个省的要冲。下辖6个乡镇,面积526平方千米,人口16万,耕地1.27万公顷。主产小麦、玉米。工业以黄金业为龙头,黄金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陇海、同蒲铁路通过县境。年平均气温13.0℃,年降水量625毫米。名胜古迹有秦王寨、潼关城遗址等。土特产“潼关酱笋”久负盛名。

中文名称:潼关县外文名称:Tongguan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北下辖地区:城关镇太要镇等6个乡镇政府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0913邮政区码:714300地理位置: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面积:526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10年)方言:关中方言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秦王寨、潼关城遗址等火车站:潼关站车牌代码:陕E行政区划代码:610522年平均气温:13.0℃年降水量:625毫米

目录

     

潼关

区域概况

  潼关县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22千米,总面积526平方千米/444.96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截至2010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143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2。电话区号:0913。拼音:Tongguan Xian。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潼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处平均风速3.2米/秒。

水文

  县境内有自产水和过境客水两大部分:自产水指汇入黄河4条一级支流的11条支流;客水指黄河、渭河。

编辑本段人口状况

  截至2003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157911 人。男女性别比为 103.2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县全年出生人口 882 人, 死亡人口 685 人, 出生率 5.97 ‰,死亡率 4.64 ‰,全年净增人口 197 人,自然增长 1.33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1527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4‰,死亡率为6.25‰,自然增长率为4.15‰。

人口分布

  2000 年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人口 29975 人, 占常住人口 19.8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120728 人,占常住人口的 80.11% 。    乡镇城关镇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 人口39700185232691028464乡镇代字营镇高桥乡 南头乡安乐乡人口12292143851314112105

家庭户人口

  2000 年全县共有家庭户 36000 户,家庭户人口为 146966 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 4.08 人,比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 4.14 人减少 0.06 人。

年龄构成

  
0 - 14 岁15 - 64 岁65 周岁及以上人口46190 974357078 比例30.6%64.7%4.7%   同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 - 1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0.5 百分点,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 0.2 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2000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50371 人,占常住人口的 99.78%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32 人,占常住人口的 0.22% 。与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 21115 人,增长 16.3%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18 人,增长 5.7% 。

受教育程度

  
大专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人数2958 1608856130 56562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扫盲班)。   与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百人口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 7 人上升为 21 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 95 人上升为 115 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 365 人上升为 402 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 392 人上升为 405 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古代

  商代:隶定国,称桃林。周代为畿内地,录虢国(北虢),称“渭汭”。   春秋:称桃林塞,隶晋。晋侯使詹嘉处暇守此防秦。   战国: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453)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设宁秦县, 属宁秦县辖地。   西汉:汉高祖五年(前202),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   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   东汉:复名船司空县,隶司隶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船司空县并入华阴,隶京兆尹。后经三国275年均属华阴县。   北魏:永熙三年(534), 属定城县(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隶华州华山郡。   西魏:   

定城县并入敷西县,直至北周。   隋朝:隋开皇三年(583),属敷西县隶华州。大业三年(607)改隶京兆郡。五年(609)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之。   唐朝:唐垂拱元年(685),华阴县改称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分仙掌县东部(潼关)设潼津县,隶虢卅。圣历二年(699)三月,改属太州(治所在今华县)。长安二年(702)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神龙二年(706)复名华阴县,本县属之。   后经五代、元约670余年,均属华阴县。   明朝:明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1376),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明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永乐六年(1408),属中军都督府。   清朝: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 乾隆十三年(1748) 改设潼关厅,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废厅,设潼关县,属陕西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 属陕西。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大荔县)。三十六年(1947)属陕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华县),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午5月29日潼关解放,本县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甘宁边区政府。1950年5月,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西   

潼关县城

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后,直属陕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县与渭南县合并后,设潼关人民公社,属渭南县,隶陕西人民政府。1961年8月15日恢复潼关县制,属渭南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   1984年政社分设,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镇)、村建制。至1990年,县内共设4镇5乡。   2002年改设4镇(城关、太要、桐峪、秦东)4乡(高桥、安乐、代字营、南头)8个居民委员会83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改设5镇(城关、太要、桐峪、秦东、代字营)1乡(安乐)8个居民委员会83个村民委员会。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

  该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在潼峪、蒿岔、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时,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1975年前后,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工等工、副业生产迅速兴起。   在开发大理石、蛭石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开发金矿石。1975年筹建潼关县金矿。1976年渭南地区潼关金矿开始筹建,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79年县金矿因资金、技术不齐,遂移交由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陕西省潼关金矿改属冶金工业部,分设东桐峪、潼峪矿区,5个坑口,有职工1655人,其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设备较为齐全,日产原矿石500吨,为国家定点的国营中型黄金矿山企业。1985年生产黄金1.61万两,实现利润206万元。同年,县筹建李家金矿,1986年筹建县小口金矿,到1989年两矿分别年产黄金2617.38两和5554.25两。同时,冶金部潼关金矿的东桐峪矿区,改设东桐峪金矿,隶冶金部。   随着国家矿山建设的发展,集体和个人采矿选炼黄金的浪潮迎风而起。1979年李家村公社马峰峪口大队第三生产队成立采矿队以后,陕西省冶金局多次催促兴办采金队,县社队企业局已派员驻队指导,沿山社、队采矿陆续成立。到1985年全县有规模不一、技术设备不等的采矿队80多个。1981年太要公社成立黄金冶炼厂后,到1985年全县有黄金冶炼厂13家。原来开采矿石远销外地,年采矿石2450多吨,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每人平均1两以上。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二00七年,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民经济增长快速。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较上年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较上年增长2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9亿元,较上年增长9.6%。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28.2%和6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720元,比上年增长19.72%

农业

  潼关县近年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323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7.28%。其中,农业产值13489万元,林业产值946万元,畜牧业产值3821万元,渔业产值26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9%、13.7%、35.54%、-4.8%、2.4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3万千瓦,化肥施用量5845吨(折纯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0725吨 7.4   其中:夏粮 20807吨 -17   秋粮 29918吨 35   棉花 690吨 37.2   油料 2602吨 10.6   苹果 5987吨 2.5   大枣 157吨 9.3   芦笋 6081吨 —   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3101吨 7.3   其中:猪 肉 2485吨 6.3   牛羊肉 463吨 7.7   禽蛋产量 430吨 1.2   大家畜年末存栏 9834头 -0.3   生猪存栏 22121头 0.4   羊存栏 4785头 -5.9   家禽存栏 7.31万只 20   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水产品产量 295吨 -4.8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7000亩。其中荒山造林19995亩。绿色家园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90多万元,新增基本农田3000亩。全年新修和整修渠道46.7公里,新打机井20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6248万元(现价),实现增加值20100万元(现价),分别较上年增长35.8%和31.5%。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黄 金 172555.5两14.9   其中:成品金 134113.7两 26.2   含量金 38331.8两 -12.6   机 砖 2.21亿块10.5   酱 菜 1360吨8.8   铁精粉2.5万吨66.7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家,全年完成施工产值585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4929 万元(不包含跨区域项目),较上年增长76.19%。其中,纳入统计范围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9912万元,较上年增长95.15%,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463万元、16236万元和122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76%、83.42%和111.8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商品消费市场平稳。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363.9万元,较上年增长12.96%。其中,县的零售额22273.4万元,县以下零售额10090.5万元;批发零售业27637.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628.3万元,其他行业3098万元。   对外贸易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县当年签定合同外资金额7222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1.7万美元。   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支出双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03万元,比上年增长 11.2%。其中,增值税316万元,营业税675万元,企业所得税140万元,个人所得税169万元,资源税63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73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26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7.43%。其中,农林水利业支出1658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374万元,教育支出527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74万元,城建支出94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36万元,一般公共服务业支出6044万元。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 10.1% 。各项贷款余额9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工业贷款3968万元,农业贷款32709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9.9%和4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143668万元,累计支出1264277万元,累计净投放现金120609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金额15190万元,人寿保险承保金额2290万元。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25万元,人寿保险理赔金额86万元。

收入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2604人,比上年减少195人,工资总额15743万元,比上年增加2687万元,人均年工资12475元,比上年增加2320元。县属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0384人,工资总额11938万元,人均年工资11515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比上年增加390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61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82843万元,比上年增长7.1%。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723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563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262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9636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6150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00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013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485万元。全县4817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共统筹住房公积金471万元。

编辑本段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63万吨,货物周转量13686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41万人,旅客周转量10826万人·公里。   2003 年以来,相继开通了公交车、出租车。通达公交客运公司和县运输公司拥有豪华型公交车 74 辆,开辟公交线路 12 条,连通全县四乡四镇,覆盖沿线百余个大村镇,辐射华阴市、山西省芮城县、河南灵宝市,县鸿运出租车公司和三兴出租车公司,拥有环保型出租车百余辆,基本满足了城区居民的出行。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978户,比上年减少1092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6624户,比上年增加9057户。全年完成电信业务量5856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79.7万元,其中,函件7.37万件,报刊发行36.8万份。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200吨/日处理金精矿冶炼”、“潼关县黄河良种猪繁育”、“酱菜系列产品开发”、“周家城肉牛养殖示范小区”、“知识产权培训”等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共组织申报发明实用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10项,授权10项,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专利申报任务。   教育事业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69.5万元。投资1331万元,新建校舍19180平方米,消除危房6808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培训下岗职工400余人,职教招生724人,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县第一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成职幼教发展迅速。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6所,在校学生人数2252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950人,小学生在校学生数12574人。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3%。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647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50人,小学专任教师1097人。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945人,较去年增加了140人;中考成绩500分以上考生93人,占参考人数的4%,比全市高一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潼关县民间艺术团,民间艺术背芯子、古战船、踩高跷等优秀文化节目多次赴中省市演出,增强了潼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组织编写了《十七大又出新篇章》、《高举旗帜奔小康》、《磨道湾》、《农村孩子》等文学作品。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化活动3场,共送书10000余册,放电影160余场,送戏70多场。县文化馆共备藏书12000册。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技术人员593人。其中,医师179人,助理医师60人,护士17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1人。2007年4月份,我县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0.3万余人,参合率达92%,2550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360万元。

编辑本段潼关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   

明潼关城遗址

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 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 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四)七、八句是说,乘着兴致来此饱览胜景,带着春酒在芳草地上喝醉。尊,同樽,酒器。

秦岭云屏

  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现在,每当秦岭云屏出现的时候,人们仍可尽情欣赏这一胜景,分享自然美的乐趣。   清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秦岭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 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岚(lan 栏),山里的雾气。曛,日落时 余光。   (二)三、四句是说,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潼川,潼洛川,是潼河流经的川道。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 位置。   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ai 呆),“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清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站立潼关城头向北瞭望中条山,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迢遥,遥远。   (二)三、四句比喻:是谁把蓬莱仙岛上的琼瑶白玉般来了呢?蓬莱,相传神仙居住的仙山。岩关,指潼关。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清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黄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明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   

黄河

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清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清   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

编辑本段民间文化

古战船

  潼关古战船孕育诞生于古县城附近的高桥乡 、秦东镇,辐射兴盛,传承于高桥乡高桥 、税村一带,其装扮表演 以古代战船为原型,故得此名。西汉时初见雏形,明清时发展兴盛。   古战船表现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流星、铁鞭开路、静场,二是竹马先行,三是古战船表演,四是舞狮舞龙,五是锣鼓助阵,渲染气氛。竹马 、战船场以彩绘、剪纸、绢花装饰,有龙、虎头像认示两阵。   竹马、战船表现了潼关水陆两站的配合形式 ,是黄河流域古代战争为民间艺术结晶。被誉 为“中华一绝”。

踩高跷

  高跷亦称“木棍上的秧歌”,五虎张“高跷”一般分为“文跷”和 “ 武翘 ” 两大类,均依照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手持各种道具,排成队列,在雄浑鼓乐的伴奏下,踩这铿锵有力的节奏,翩翩起舞,如下腰、劈叉、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蝶、原地旋转360 0 以及叠罗汉(造型)等,精彩的表演,高难度的造型,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甚至表演绝活。

南街芯子

  潼关南街芯子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同时也有邻近的少数人参加,以铁制骨架为各种装饰艺术的“芯”,承载一至数名小孩,加上动作表演,以高、险、奇、巧成为南街的一种特色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及外国友人的喜欢。   芯子为手工及表演技艺,其铁芯要用熟铁再经过多次锻打,使其成为刚柔兼济的专用钢材,既能承载重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让人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可以表演古今的戏剧、民间传说及其它多方面的内容。   南街芯子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在大型广场演出,也可以在舞台上演出;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和锣鼓、秧歌等配合演出。同时有背芯子、抬芯子和车芯子之分,以便根据不同的场合安排出不同的活动内容。

编辑本段风俗习惯

潼关婚俗

  潼关在黄河中游,人文开化最早,以前的婚俗,总是守着先王的旧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订婚,先取双耳环,送给女方,这叫定亲。随后由男家备办衣料首饰等物,择吉日送往女家,这叫许口。谓女方已答应了这头亲事,又叫吃面,因女方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条,取百年合好,长远永久之意。现在风俗较前简单,分订亲、看家、认门。订亲是介绍人往返说合,取得男女两方同意,约定地点见面谈话,双方若无意见,就互赠礼物,以为凭证。所谓看家,即由男方择吉日,让女方来家看屋,设宴相待,并买衣物,俗称掰衣裳,这天以女方为主,席面要求丰盛。认门是女方择吉日,让男方来家认门,并邀请亲戚陪席敬酒,由亲戚各赠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娶亲:由男方家先一日,将办好的财礼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这叫行礼。近年来又简化多了,俗称“催箱”,进村前放炮,吃饭前放炮。娶亲这天,过去有坐轿的,有骑马的,现在都用车迎亲,通常女婿去亲迎,去时伴有抬箱子的,搬嫁妆的,放炮的。女家亲戚送亲,举行结婚仪式,这叫“过事情”。第二天,新郎新粮,上岳父家拜认亲族邻里,岳父家亦设席相待,这叫认门,谓新郎先来认识岳父家的门户,又叫回门,谓新媳妇昨天出门,今天又回来了,下午与女婿同归。媳妇进门七八天后,再回娘家,这叫处十,一般的在娘家住七八天。人常说:“去七来八,两头都发”。   媳妇上轿(车)要换另一双鞋,表示不踏娘家土,原先是媳妇在娘家走时,一下炕,先踩到脸盆上,再立到毡上,再个毡轮换到轿(车)上,现在已没有这些讲究了,这一套也简化了。

潼关葬俗

  葬俗各地有所不同,潼关地区一般当病人气息奄奄待毙的时候,先为剃头洗脚,换上寿衣,不宜大动,一动即咽气。病人咽气后,停尸于堂,老人停到堂中,少壮停到偏旁。停尸多用箔子,也有用木板置之,多为三块,板距拉宽取通风透气,以防尸腐流水,头枕屋瓦五至七页,脸盖以纸,口含以钱(麻纸、铜钱、硬币……),手握烙饼,足绊纸绳。老人停放三五日,少壮随时入殓。若客死他乡,或凶死于外的,不得入城,停尸城外。   入殓时,将尸放在棺内,还有为棺内放六曲麦芽的,取丝麻不断,子孙延绵,六亲有靠,后辈兴发之意。用棉籽填实棺内空隙(后多用草木灰)将尸体稳当实在,在起丧前再将棺盖钉好,抬到坟墓下葬。   葬埋时,挖掘土坑,深浅有所不同,老年葬坑深,少年葬坑浅,最深九尺,一般七尺左右,置棺其内,封闭墓口,填平墓坑,卷高墓冢。初葬三日夜,孝子守墓三晚,给墓两边生火煨成烟,叫打怕怕。说是死者初葬此地,孤单无依,守墓三晚,是为做伴的意思。葬满三日,孝子必须省坟祭奠,卷高墓冢,叫圆墓。这此还有为死者从家至墓插小纸旗于道路,这叫“插旗”,多在中午进行。这是仿照羊角衰与左伯桃的故事,为死者以壮行色,以助威势的流风遗俗。事虽不稽,情实可怜。百日、周年至亲来奠,过三周年则释眼,俗称脱服。

村规民俗

  李家村房多村大,历史悠久。解放前村里有诸多村规民俗。然而,此规此俗也於何时,无从考证,但昔日的村事管理,秩序有井。今忆起部分,兹记于后,以飨读者。   管水规俗:长流水管理,分饮用,洗涤时间。上午为饮用水时节,妇女不得在水渠洗衣物等件,违者罚青油多斤;成人不得大白天裸体于渠中洗澡,违者吊打;水浇 地以点燃木香寸长为计,凡偷水浇地者,亦是罚青油或粮食。   护田规俗:按村的东西南北分片,各设“看庄稼”人,一经确定,不轻易更换,延看多年。每年从庄稼下种看到地里庄稼收完,主要在作物生籽结实后,巡照看,发现被盗,被毁(虫、兽害)及时告知主人。看管人并用铁锨在每块地头以土打个小方墩,以示此处来过。他们的报酬是,到冬季,各户在看管人设点放的蒲蓝里倒入自己愿意付的粮食。(看管人不计户,不计粮数)。   办学规俗:立学东,请教师。教师饭食由学生家庭挨房管膳一月。学生桌凳自务。学校有学田,收入为学校杂费。年底付教师薪水为协定的小麦数量,派人送到他家。   互助规俗:房以相近或想好为聚,一般二十房为限,多系小麦作助资,一份子一斗小麦(有的由会员协定数量),称为“协会”。会员遇婚丧大事,所有成员即将小麦送到其家,每户享用一次,轮完复始。也有的家户,参加两三份子,平常分散付出,用时一次收进,抵挡大事。   安全防护及处罚坏人瞎事规俗:不定期的修补城墙(用土筑修或野刺插压墙壑),防盗贼防野兽及村。城门楼、城门外官房均雇有看管人。夜晚初,关城门铁索锁上,留有单人过往门缝隙, 入深夜即下城门关拴,缝隙关严。村内出现盗贼,通过民众会议,罚做工如修挖水渠、修桥修路,筑补城墙及公益设施。严重者罚劳役并处青油或小麦、树木罚物。   娱乐规俗:村里有曲艺“好家”,到了冬闲、春节期间便承头组织耍小戏,主要是眉房戏,伴以秦腔或蒲剧;也有一年耍跑走马、踩高跷、跑旱船等。按早年遗规,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多以募捐为主,大户家多出,贫困房少出或不出。请外地艺人,组排戏曲。正月里演出,也有在七八月演的,此外,一年里还有其它文艺活动。清明节,栽绑大竹子秋千,谁家的竹子 高大,就挖谁家的, 不得组拦。元霄节搭灯棚,放火花,放天灯,都是年轻人操办,各户自愿出资,图的是红火热闹。   敬祖尊老规俗:维护清明节祭祖扫墓传统,此日各大宗族 户举办酒席,族户中男子老少分片集体扫墓。倡导尊老爱幼。春节拜礼,按辈份登门叩头问好。家庭孝敬公婆、妯娌和睦既成定俗,凡出现虐待老人、孩子的事,户长或族长有权通知其娘舅家来人参加,召集族户有关人员,作出处理。

编辑本段潼关方言

方言

  日常生活类   (1) 指声调中的一声。 (2) 二声 。(3)三声。(4)四声。   上房 shang(1) fang(4) 指 宅基较高的住房,一般系两檐滴水。   厦子 sa (1) zi (1) 指 偏房 一般为一坡流水   厨房 [pf](2) fang (1) 指 做饭的地方   后安 hou (1) ngan (1) 指 厕所   底子 di (1) z (1) 指 宅基地   电壶 dian(1) hu (2) 指 热水瓶   胰子 yi (1) z (1) 指 香皂   搌布 zhan(1) bu (1) 指 抹布   烫饭 tang(1) fan(4) 指 剩饭   模糊 mo (1) hu (1) 指 玉米面稠饭   糁子 sen (1) zi(1) 指 玉米糁   嚷皮 rang pi r 指 用麦面或者大米粉制作的凉拌食品   锅盔 guo (1) kui(1) 指 较厚的烙馍   蒸馍 zheng(1) mo (1) 指 馒头   围脖子 vei(2) puo(1) z(1) 指 棉 毛类围巾   恶沙 nge(1) sa (1) 指 垃圾   游门子 you(2) men(2) z(1) 指 串门   (足+丐)(足+就) ge(2)jiu(1) 指 蹲 (这两个为合成字)   抬闲杠 tai(2) han (2) gang(1) 指 为闲事争执不休   吱哇 z(1) wa(1) 指 乱叫喊   打捶 da(4) [pf]ei (2) 指 打架   骂仗 ma(1) zhang(1) 指 两人对骂   缯 zeng(1) 指 捆绑 扎(袋口)   胡整 he(2) zheng(4) 指 蛮干   谝闲传 pian(4) xian(2) chuan(2) 指 闲聊   说空儿 fuo(1) kuer(1) r (1) 指 撒谎   晒暖暖 sai(1)luan(4)luan(4) 指 晒太阳   疙搂 ge(2) lou(1) 指 搔痒 逗趣   潼关话有音无形字   编号 读音 解释 声调 举例   1、 ga. 钱。 二声 这两天没*了。   2、 bia. 贴。 一声 把这张纸*到墙上。   3、 pia. 象声词。 四声 他*的一声栽倒了。   4、 pia. 两腿分开 二声 再骂人就把你*了。   5、 nia. 叠上去。 一声 把这块砖头*上去。   6、 bie. 骂人语。 一声 我*你两巴掌。   7、 bie. 跑 跳。 一声 他*跳的真欢。   8、 pie. 挑 抽。 二声 把埋在土里的那块石头*出来。   9、 die. 吃(东西) 二声 他*了两碗羊肉泡。   10、 sei. 谁 二声 电话铃响了,接起电话。“你找*?”   11、 fei. 摔 一声 刚才骑车子不小心*了一交。   12、 nai. 挨 二声 *了一顿打。   13、 zhao 说到点子上 二声 这次你说*了。   14、 rao. 刺眼。 一声 这个车灯光真*眼。   15、 sao. 瞥 二声 *了一眼。   16、 kou. 反过盖上 二声 把哪个盆子*在桌子上。   17、 rou. (做事)缓慢 二声 “快快的,你真*。”   18、 qiou. 搭配着吃东西 一声 吃馍*根葱。   19、 pan 用镢 镐挖 二声 *地。   20、 van 粘稠 二声 米汤**的好喝。   21、 cen 实物中有杂质,吃的时候损伤牙齿感觉。 四声   22、 xin 找寻 二声   23、 nang 鼻子渡塞不通气 一声   24、 zhang 自我炫耀,好表现 看把你*的。 二声

歇后语

  1、老虎吃天 ——没法下爪。   2、黄河里撂秤锤——不飘。   3、六月的莴笋——皮老心脆。   4、向日葵把头切了——大笋(损)。   5、山里核桃——要砸着吃。   6、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7、屎牛上粪堆——自高自大。   8、上集没拿口袋——存心不量(良)。   9、星星跟着月亮——沾光。   10、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11、县长的婆娘——僚的太太。   12、驴粪蛋子——外面光。   13、老鼠钻风匣——两头受气。   14、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15、张飞卖秤锤——人硬货更硬。   16、张飞卖豆腐——人硬货软。   17、半夜叫敬德的门——寻的挨鞭哩。   18、裁缝丢了剪子——光剩尺(吃)。   19、近视眼下校场——一眼(言)难尽。   20、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1、土地爷帽子——硬盔(亏)。   22、尿牛搬家——滚蛋。   23、枣胡解板——两锯(句)。   24、鼻子底下挂灯笼——闻(文)明哩。   25、马尾穿豆腐——难提(题)。   26、河南到陕西——两省。   27、老九的弟弟——老十(实)。   28、竹篮打水——一场空。   29、药铺开烂了——方子还不少。   30、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   31、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2、鸭子吃菠菜——平铲。   33、老鼠掉到面缸里——瞪白眼。   34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35、一只手戴手套——露一手。   36、剃头担子——一头热。   37、杨树叶——两面光。   38、梦里吃糖——想的甜。   39、做梦娶媳妇——想的好事。   40、脱了裤子放屁哩——多此一举。   41、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农家谚语

  1、蚕老一时,麦熟一响。   2、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3、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   4、谷雨前种棉花,谷雨后种好豆。   5、枣芽发,种棉花;椿树发卧下老鸦,赶紧种花。   6、谷要稀,麦要稠,芝麻地里卧下牛。   7、谷返青,不见面,麦返青,压折担。   8、谷三千,麦六十,豌豆好的只八颗。   9、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10、四月芒种才搭镰,五月芒种不见田。   11、牛过谷雨吃饱草,人过芒种吃饱饭。   12、谷间一寸,等于上粪。   13、旱不死的谷,饿不死的猪。   14、麦争日,秋争时。   15、麦没二旺。   16、麦过小满自死。   17、七月半栽如蒜。   18、麦黄种豆,豆黄种麦。   19、种成的麦,锄成的秋。   20、头伏萝卜,中伏芥,末伏种好蔓菁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21、(种白菜)立秋前三日不早,立秋后五日不晚。   22、秋后犁地不带耱,不如家里坐。   23、早上立了秋,下午凉飕飕。   24、七月向下,锄头高挂。   25、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26、(玉米)白露不出头,拔的喂了牛   27、参宿后响,麦刚种上。   28、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及时。   29、齐(起)白露,种高山,白露过,种沟坡,(种麦)   30 、社前十日不是,社后十日不迟。   31、立冬种埋头子麦。   32、冬(冬至)到寒食(清明)一百五,吃麦丢下六十天。   33、热在中伏,冷在三九。   34、谨慎的庄稼,消停的买卖。   35、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早起三朝顶一日。   36、种地不上粪,等干瞎胡混。   37、一九二九透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五九六九河边行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   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   38、小麦迟种没头(分蘖少)油菜迟种没油。   39、黄疸收一半,黑疸不见面。   40、韭菜葱,屎尿拥。   41、花见瓜,二十八。   42、果园要养蜂,瓜园不栽葱。   43、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44、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45、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46、亏把人吃不死,便宜能把人占死。   47、吃了人的中软,拿了人的手软。   48、神正不怕香炉歪。   49、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50、若要公道,打个颠倒。   51、路遥知马力,久后见人心。   52、没有给一口,强似有时给一斗。   53、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54、富在有德,穷要有志。   5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   56、男怕穿靴(足肿),女怕戴帽(头肿)。   57、进了门,不看人,先看你的和面盆。   58、给得好心,给不得好脸(教育从严)。   59、桃吃饱,杏伤人,梅子树下埋死人。   60、冬上金,腊上银,正月上粪是哄人(施肥)。   61、有苗不悉长。   62、宁叫掂锄,不叫掂搂。   63、等墒不等时。   64、不怕伏里苗,单怕秋里旱籽。   65、稠秋稀麦饿死人,稀花显疙瘩,稠花拾出花。   66、花见花,四十八,要收花旱五八。   67、四十五,离奶母(猪羊),鸡抱鸡二十一,鸭抱鸭二十八。   68、立春早,清明迟,春分植树最适宜。   69、桃三,杏四,梨五年,栽下枣树当年甜。

气象谚语

  1、四六不开天,开天晴半天。   2、七阴八下九不晴,初十晒得脑子疼。   3、下了初四雨,一月晴九天。   4、下初九雨,一月晴九天。   5、下送月雨,一月没有雨。   6、(二月)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最黑疸,初五初六是黄疸,初七初八压折担。   7、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8、九月响雷,倒旱一百八。   9、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呼雷大白雨。   10、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11、早上雾一雾,晌午晒死兔。   12、猫洗脸,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13、夜晴没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14、秋后西风雨,东风不得晴。   15、青蛙叫,大雨到。   16、云朝东,刮大风;云朝枉,水济济;云朝南,打破潭;云朝北,晒干麦。   17、云相磨,水成河;圪塔云,雨淋淋;黑猪拱天河,大雨定滂渤。   18、东风吹,西风迎,老天不下不得行。   19、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20、太阳倒看,下一尿罐。   21、老云接日,必有大雨。   22、月晕风,日晕雨。   23、大瓶灌小瓶,定有大寸(观星:水平星)   24、东风不过三,三日东风不由天。   25、一日西风三日暖(冬季)。   26、东风不过辰,过辰刮倒人。西风不过酉连夜走。   27、冬走十里不黑,夏走十里不明。   28、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29、十七十八月落西凹,二十二三月落正南。   30、过了五豆,长一斧头;过了腊八,长一权把;过了年,长一椽。   31、冬至不过十一月。(十一月底以前冬至)   32、冬至后十天为阳历年。   33、亮一 亮,下一晌,呼雷大,雨点小,霖雨三后晌。   34、初一生,初二长,初三黑里月亮明煌煌。   35、正月十五雪打灯,当年多是好收成。

编辑本段潼关名人

徐国桢

  徐国桢(1870--1938),字干丞,本县第一寨人。清光绪末年廪生。 十九年(1930),任潼关县财政局长时,和赵冠青等地方知名人士编修《潼关县新志》。二十三年(1934),任戒烟所所长,克尽职守,戒鸦片,措施得宜,深受烟民爱戴,而他却积劳成疾,终至不治,卒年68岁。

马耀群

  马耀群(1874--1930),祖籍陕西山阳县漫川关,清初移居本县蒿岔峪口村。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的斗争。同盟会在西北的领导人井勿幕委派他在潼关发展同盟会员,组织和扩充革命队伍。他同师之敬等人以组织戏班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他收容地方”刀客”,配合徐国祯潼关复汉军在宣统三年(1911)九月十一日黎明率部直逼县城,经过激战,清兵溃败,通商道瑞清逃匿,潼关协副将桂和被俘,一度光复潼关。后因清军反扑,关城复失。张钫率秦陇复汉军入关后委以营长,每战身先士卒。后奉令西援乾州、礼泉,屡立战功。   清政权被推翻后,于右任、邓宝珊组织靖国军,马耀群任靖国军营长,驻扎三原期间,以军代政,安抚乡民,深受当地群众拥护。陆建章督陕,他因枪伤病发,卸职回乡,经医治无效而卒,时年56岁。

赵鹏超

  赵鹏超(?~1944),字冠青,号佛崖,本县青云湾人。自幼入私塾,继读于关西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科乡试举人。历任甘肃省横城、静远、河南省新野等县厘金局长,陕西省安康、白水县知事,后弃政回籍。民国十九年(1930),应县长罗传甲邀请,主笔纂修《潼关县新志》,著有《佛崖集》,并辑有《潼津英灵集》(失存)。时因国是日非,他念国家民族存亡兴衰,在《上当送书》中,针对时弊,提出改革时政建议,竟遭冷落。二十五年(1936)执教于陕西国学讲习馆,授文史书画课。对就学青年爱护备至,对贫寒子弟他解囊资助,颇受学生爱戴。三十一年(1942),县政当局为驻军国民党第一师立碑”颂德”请他撰文。他因其军纪松弛,民有怨声,断然回绝。他怀才不遇,叹:”幼怀匡济之略,偃蹇蹉跎,迄无建树”。晚年境况潦倒,病殁于家。

杨伟

  杨伟(1904--1965),字幼民,小字毓清,本县高桥乡北营村人,其父铭新,母韩氏,先世籍弘农华阴,为汉太尉杨震之后。元初迁居水峪口,再迁至北营村。世居乡里,以农为业,父辈以经商起家,置户于老县城西街。   杨伟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在化学研究上颇有造诣,且重视人才培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加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任石油研究所长时艰苫创业,经他多方努力,把一个只有,闲的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简陋研究所,建成一座具有6000平方米科研大楼、图书馆、修配场,并巧佳完相配套,而且人员由68人增加到600多人的现代人造石油科研单蚀。他重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解决生产的技术关键问题。重点开展页岩干馏的研究试验工作。使石油一厂、二厂的页岩汽油增产很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党振中

  党振中(1892一1965),字华清,号篙山,本县党家村人。据申擅长内科。对于外科”妇科。儿科和肝炎。哮喘”关节炎诸症疗效也极显著。在撞期间。商洛。华阴”华县。豫西晋南等地慕名求医者甚众;在西安工作时,京、津、沪、汉各地患者纷至求医”或函索处方。他的医术成就在社会上博得好评”曾当选为西安市莲湖区人民代表。他生前有治疗关节炎、痰饮、肝炎等症候的论述,存省中医研究所。对医治白血病。胃癌等症着手进行总结时。力瘁病邀,享年73岁。

武济洲

  武济洲(1904一1985),本县上屯村人。出身农家,曾任小学教师。民国二十年(1931)。从老申医汪智秀学医,精读《医学一盈珠》。《传青主男女科·X》等名著。后弃教居家行医。酶年应聘于人民医院。被选为县第大届人代大会代表。   济洲行医,同情贫穷人家。不收酬金。常解襄以济患者。闻知患者赠厢相谢,一再拒绝,深受乡里称赞。他一生热爱劳动”常年身着粗布衣,手执旱烟袋,食粗米淡饭。三十六年(1947),组织群众修筑金惠渠,引蒿岔峪水,解决下屯村饮水、灌溉问题。建国初,城乡缺医少药,他常徒步数十里出诊,送药上门。在行医中,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医务人员带头组织吴村联合诊所。“文革”中,家庭被错订地主成份,给他戴上地主分子帽子,交农村劳动,仍被群众推任医疗站医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革委会为其平反。1978年,被聘任人民医院医生。他年近八旬,精神焕发,仍坚持每天上班。下班后,常为远道患者诊病。1985年,因病谢世.人民政府和各界代表举行追悼会,村民为之送葬,并送挽联:澹泊历程屹立霜野人皆肃穆追悼;裕范乡里险走风岸谁不沉痛哀思。

王仰羲

  王仰羲(1907—1970),字兰亭,巡底寨村人。民国十五年(1926),高等小学毕业。十六年(1927)后,任初级小学教员,太要联保办公处、汉城乡公所文书。三十三年(1944)后,改业行医。建国后,任西关中西医联合诊所医师,后被人民医院聘为主治医师。当选各代会代表、人代大会代表、人民政府委员。   他聪敏好学,性情澹泊,温厚寡言,好弹善书,尤爱医学。经常利用公暇,晨读夜攻,通读《医学金鉴》、《金匮要略》、《内经》、 《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名著,能解能诵,尤重应用。治疗伤寒、妇科、黄胆肝炎……诸难症,疗效较高。农民王思义患栓塞性脉管炎,经3年求医治疗无效,他人劝其截肢。1957年王思义就诊于县人民医院,服用他开的中药”四妙永安汤”,连服40余剂解除了病痛。1965年,妇女孟西梅患卵巢囊肿,按他处的药方服用后病痛消失。

王天厚

  王天厚(1924~1987),华阴县东立桥屯人。16岁入国民党军政部七十二后方医院战时联合训练所,学习公共卫生、护士专业。后任残废军人教养院中尉军医。民国三十二年(1943),任华阴县卫生院医生。1950年,被评为陕西省卫生模范,出席西北局第一届爱国卫生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1951年,任临潼卫生院代理院长。1953年,调本县卫生院,先后任副院长、院长。1980一1984年,任县第九届人代大会常委会副主任。   在人大常委会任职期间,他主管医疗卫生工作。经常深入街巷、居民院落,检查饮水卫生、排污、防洪设施、公共厕所布局。在他的建议和敦促下,城镇街巷增建了公厕,受到群众称赞。1987年4月病故,终年64岁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潼关县高桥乡并入秦东镇和城关镇,撤南头乡并入代子营镇。现潼关县辖5个镇、1个乡:城关镇、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安乐乡。

城关镇

  (610522100) 辖5个社区居委会(秦岭、桃林、金陡居委会、兴隆、吴树)、11个村委会(吴村、周家城、南寨子、三堡、段名、税南、管南、亢家寨、五虎张、下屯、上屯)。

秦东镇

  (610522101) 辖1个社区居委会(秦东)、11个村委会(南街、西廒、金盆、苏家、南刘、寺角营、荒移、杨家庄、十里铺、西北、凹里)。

太要镇

  (610522102) 辖1个社区居委会(新民)、23个村委会(寺底、窑上、太峪、太峪口、西堡障、太要、老虎城、欧家城、南巡、南歇马、西太渡、高桥、张尧、布施河、樊家、南营、北营、税村、三河、四知、公庄、桃林寨、小泉)。

代字营镇

  (610522203) 辖18个村委会(代字营、北歇马、北洞、姚青、西埝、东埝、西姚、川城子、南头、坡头、东马、东里、上北头、下北头、万家岭、留果、下汾井、上汾井)。

桐峪镇

  (610522103) 辖1个社区居委会(东矿)、9个村委会(东官上、小猱口、东桐峪、安上、沟西、党家、李家、善车口、善车峪)。

安乐乡

  (610522200) 辖1个社区居委会(安东)、9个村委会(西柳、水星、东柳、西寨子、西街子、马涧、潼峪、蒿岔峪、马吉)。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张)

扩展阅读:
  • 1

    http://www.tongguan.gov.cn/

  • 2

    http://www.weinan.gov.cn/structure/index.htm

开放分类:
地理古迹行政区划城镇
我来完善 “潼关县”相关词条:
大荔县志丹县华阴洛川县三原县彬县泾阳县华县合阳县大荔县 志丹县 华阴 洛川县 三原县 彬县 泾阳县 华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