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视频:论《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7: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建国到春秋中叶期间的作品,最后成书于公世纪六元前。因为《诗经》的原产地是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以及长江地区, 加上它的作者层次众多,包括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各个阶层,所以它的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农业祭祀,战争徭役,男女情爱,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从形式上来说,《诗经》在语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体裁上,都有它独显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赋比兴”的用,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叠句的使用,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先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诗经》从内容上,它聚集了古人对社会政治独到见解,丰富的感情生活,从整体上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从形式上,古人为了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在句法和章法上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古人在创作时,通过自己对描述对象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崇高地位的,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诗经》拓宽了后世诗歌的内容题材。《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正式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诗经》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的情感、民俗风情等,都在其中有了形象的表现。在后世的诗歌中,许多内容题材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

一、《诗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战争的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征战艰辛、征战不归,亲人离散的作品。《式微》是厌倦战争的士兵们控诉国君惨无人道的怨歌,借控诉国君反映征战生活艰难痛苦:“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短短十八个字,反映出了士兵的悲惨,以及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又如《何草不黄》反映的是战争的无休止摧残了士兵的青春年华。诗中描述“四夷交侵,中国皆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全诗四章,描述征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片凄凉悲苦,民不聊生的情景,战争的残酷是对士兵们人性的摧残,所以有了人还不如野兽的现实。又如《采薇》,表现出战争的苦难,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这些诗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对战争残酷的斥责,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比较重视细节、场面的描写。在此后的诗歌中,描写战争的诗歌数不胜数,描写战争比较突出的当属唐朝诗人杜甫。杜甫的诗歌叙事显然是受到《诗经》的影响的,杜甫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歌,他的诗歌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或人或物,精心刻画,表现出他对战争的残酷。如杜甫的《无家别》,写出由于战争,故乡变得荒凉,老母病死,自己也无家可归。“三吏”、“三别”无不是痛诉战争使人民民不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可否认, 杜甫写的战争的诗歌和他所处的时代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但是他在诗歌叙事上是受到《诗经》影响的。《诗经》中还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诗作,或表现男女相互爱恋,或表现婚姻生活。如《关雎》,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静女》中男女两情相悦,男女幽会。

二、《诗经》中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都表现主人公对爱情执著的追求,爱情遇到挫折,就会痛苦。如《柏舟》中,女子要求自主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女子宁可以死殉情,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出女子爱情受阻时的痛苦以及希望追求自由爱情。这样的题材在后世也很多,《孔雀东南飞》就是很好的例子,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遭到母亲的反对,最后为了守住自己的爱情,双双殉情。又如《长生殿》,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离合生死之情。这些都是继承了《诗经》中对爱情的描写。

三、《诗经》中还有一类怨刺诗,大多产自厉王、幽王当政的西周后期,政治腐败昏庸,这些诗就是描写作者担忧国家前途,怒骂奸佞小人,痛斥君王的昏庸。如《十月之交》描写幽王当政时期,日食地震,交相并行,百姓民不聊生。《巧言》直斥昏君信谗言,昏庸无道,导致真个社会政治的黑暗不平。在后世,怨刺诗也是众多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有大量的怨刺诗,重点描写的恶吏苛政的残虐和百姓苍生的痛楚,聂夷中的《咏田家》描写出苛政下农民被压榨的一无所有,只剩下逃亡这一条路。又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诗人站在民众受害立场,对恶吏贪官残民以逞的豺狼本性表现了极大的义愤。所以在后世诗歌很多题材中都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只是后世对它们又发展、完善了。

其次,《诗经》对后世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体现在它的艺术手法,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比兴说法很多。简言之,赋,铺陈直叙,将诗人的思想情感直接表达出来;比,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情感用一个对象来比喻;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情感,引起诗人作诗。在《诗经》中,这三种手法是交叉使用的。

一、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如记述周民族历史的《绵》、《氓》、《生民》、《公刘》以及反映奴隶生活的《七月》等长诗都是赋体。《氓》是《诗经》典型的以赋为主的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写的是一位妇女在婚前婚后不同境遇,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七月》也是以赋为主,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月中的生活。在后世的诗歌中,赋也被极其广泛的运用。六朝乐府民歌中的《东门行》、《妇病行》、《战城南》,长篇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等,也基本上是赋体。建安文学中最能表现“建安风骨”的曹操的《蒿里行》、《薤露行》,也是赋体,曹植的《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和王粲的《七哀诗》,等皆为赋体。二、

二、《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多,比较好理解。如《硕鼠》将官僚比作硕鼠,榨取老百姓的钱财。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可以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后世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大量的用了比手法,十九首中出现“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九首。其中,七首,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胡马、越鸟为喻体,讲胡马、越鸟都依恋家乡,而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又如“浮云蔽白日”以“浮云”比喻迷惑游子的世俗名利,“白日”指代的当是游子。《西北有高楼》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借双鸟共飞为喻,表示对于楼中歌者的深切同情。《明月皎夜光》的“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以鸟的高飞比人的腾达。

三、兴在诗歌中的运用比较的复杂,有的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作用,有些带有比喻的意思,所以比和兴常常是一起使用的,比兴手法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像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在《古诗十九首》里有很多运用兴手法的诗,十九首中含有“起兴”表现手法的作品有十首。如《凛凛岁月暮》中的“凛凛岁月暮,蝼蛄夕鸣悲”,是以冬日蝼蛄之鸣来烘托下文思妇之伤感。《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以天空月之明亮来烘托下文思妇的忧愁孤独。《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青青之草照应下文人之青春。《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无我和谐的思想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经》的句式也给后世的诗歌带来影响,《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带有很强烈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言句短促节奏鲜明,加上重章叠句,更能表现出动作或情感的变化。如《诗经》中的《诗经· 蒹葭》《无衣》等。后来的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总而言之,《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它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

 

 

用《诗论》分析《诗经》的可信度
  • 试析《诗经》乐歌与中国上古诗歌传统的关系
  •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思考
  • 袁梅、程俊英对《诗经》注释不同点的研究
  • 《诗经》中的乡土情韵
  • 从《诗经》看我国古代的婚姻状况
  • 《诗经》作品心物情景关系的审美自白
  • 论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 时代残留的碎片,找不回的四言诗
  • 浅析《诗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 试论《诗经.秦风.小戎》的言情意
  •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
  • 《诗经》宾语前置句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