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严与主持人女人杨珊:第十三章 壮医临床各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00:35
 
第十三章 壮医临床各科
壮医临床各科是在壮医诊断学、壮医治疗学、壮医方药学的基础上及其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时期内,民间壮医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科,但许多壮医又确有一定的诊疗专长。如有的专长于骨折跌打损伤,有的专长于毒蛇、毒虫咬伤,有的专长于小儿疳积、妇女杂病或痈疮疡等等。本章所述的壮医临床各科,是我们在对壮医的广泛调查和深入发掘整理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壮医病症名称进行鉴别和分析,对其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并参考了中西医和其他民族医药对疾病分类的认识而确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章所述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基本上是以民间壮医的经验积累为依据,并力图运用壮医的理论体系来加以解释,有待于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修订和研究提高。
一、壮医内科疾病概述
(一)谷道病(壮名:Binghdungxsaej)
1.呕吐(壮名:Rueg)
是谷道不通,胃气失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一种疾病。中医亦名“呕吐”。西医“急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外邪侵犯胃腑,胃气失降,水谷随气上逆。
②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导致食停不化,阻滞谷道,胃气不能下行,上逆为呕吐。
③情志失调:气结于谷道,谷道不通,胃气上逆。
临床表现
主症 呕吐胃内容物,或为酸腐之食物,或为糜谷,或为清水痰涎,或干呕。
兼症 发热怕冷,头身疼痛,胸部满闷,或胃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可溏薄秽臭或干结,或胃闷不食,心慌头晕,或嗳气频繁,胸胁闷痛,或脸色苍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或时作干呕,口躁咽干,饥不欲食。
治疗原则 通谷道,止呕吐。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米饭适量,盐少许,拌匀,置火上烧成焦黄,研末,开水送服。
②瓜皮适量,吃何种瓜致呕吐,即取该种瓜皮水煎服。
外治法
药线点灸中脘、上脘、足三里、内关,每日施灸1次。
2.屙肚(壮名:Oksiq)
又名“拉肚子”、“屙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拉出水样便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泄泻”。西医“急性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舒或体虚,导致谷道不通,水谷不化,夹杂而下。
临床表现
主症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或清稀,或如水样,或夹杂糜谷,或如溏泥。
兼症 胸闷食少,怕冷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或肛门灼热,小便黄少,烦热口渴。或胸腹痞满,嗳腐酸臭。或周身酸累无力,脸色蜡黄,腰膝酸软。
治疗原则 畅通谷道,或祛邪止泻,或补虚止泻,或固涩止泻。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野南瓜(算盘木)根15克,爆牙郎苗9克,番桃叶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百草霜9克,细茶叶30克,茶油3毫升,大米适量,将米炒黄,入茶叶、茶油微炒,加水煎沸取汁,调百草霜服,每日1剂。
③乌鸡1只(去毛及内脏),茅莓根15~30克,将药纳入鸡腹内,炖服,每日1剂,治慢性屙泻。
④老姜30克,米醋60毫升,煎服,每日1剂。
⑤番桃叶适量,米少许,共炒,煎服,每日1剂。
⑥糯米50克,用水浸泡一宿,晾干,文火炒熟后研末,加山药粉30克,胡椒末0.3克,砂糖适量,清晨用热开水冲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鲜吴茱萸叶适量,捣烂,调米水炒,热敷肚脐。
②药线点灸梁丘、脐周四穴、足三里,治疗急性屙泻。
③药线点灸脐周四穴、下关元、命门、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每日1次,15日1个疗程,治疗慢性屙泻。
④药线点灸脐周四穴、四缝、足三里,每日1次,治疗小儿屙泻。
3.红白痢(壮名:Hoengzbegleih)
是以大便夹有红白粘液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痢疾”。西医属“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疫毒或内伤饮食(饮食不洁或饮食生冷),使时邪疫毒或饮食阻滞谷道,与肠内气血相搏,夹杂而下。
临床表现
主症 痢下红白,或为红白夹杂,或为鲜紫脓血,或为赤白粘冻,或为鲜血粘稠。
兼症 肚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胃闷、头身重困,或食少神疲、消瘦,或时发时止,经年不愈。
治疗原则 通道解毒,调节饮食。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水田七、七叶一枝花、飞龙掌血、干红薯藤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黄葵叶3张,捣碎,与鸡蛋蒸熟内服,每日1剂。
③桑树、算盘子、钩刀藤(田刀炳、葫芦茶)、稔子根、石榴树、透地龙(酸藤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凤尾草、灯盏菜(去叶)、金耳环、地榆、仙鹤草、菠萝根各适量,鸡蛋1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⑤三早青(路边菊)、金锁匙(木防己)、杜仲、三月泡、七叶一枝花(蚤休)、八月泡(粗叶悬钩子)、铺地稔各适量,加猪肠七寸头1副共煎服,每日1剂。
⑥枸杞菜30克,鸡蛋1个,先用猪油炒枸杞菜,再加适量水煎,最后下鸡蛋。食盐调味服,每日1剂。
⑦野芙蓉、草鞋根、三月泡(茅莓)、九龙盘(金线草)、地桃花、金耳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马齿苋适量,捣烂取汁冲蜂蜜服,每日1剂。治红痢。
⑨木耳60克,炒酥研末,每次15克,以酒送服,每日2~3次。治血痢不止。
⑩毛果算盘根适量,黑豆120克,炖服汤及黑豆,每日1~2次,每次1剂。治红白痢。
○11黄鳝鱼1条。去内脏焙焦研末,每次服9克,以黄糖拌匀,热陈酒送下,每日3次。治屙痢日久,反复发作。
○12海桐皮、旱莲草、大飞扬、叶里含珠(铁苋菜)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中毒性痢疾。
○13红背菜(一点红)(鲜)60克,酸笋60克,鸡蛋1个,大蒜35瓣,水煎前两味药10分钟后下鸡蛋、大蒜、盐煮热服,每次1剂,每日1~2剂。治阿米巴痢疾。
外治法
①田螺5只,麝香0.3克,共捣烂敷脐部。治禁口痢。
②鲜鱼腥草(菜)叶100克,捣烂煨热,用布包药敷肛门。治菌痢。
③鸦胆子(去壳)100~120粒,加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灌肠,保留30分钟,隔日1次。治阿米巴痢。
④针刺或药线点灸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水分穴。
4.上吐下泻(壮名:Binghsiqraq)
是以呕吐、屙泻并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吐泻”、“霍乱”。西医属“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范畴。
病因病机
饮食不洁,肚脐受冷,食毒容于谷道,谷道功能失常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呕吐,屙泻。
兼症 胃部、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或发热。
治疗原则 调理谷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枫树皮、山楂树皮、十大功劳、山苍根、盐肤木根、六月雪各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黑脚蕨、爆牙郎嫩叶、番桃树嫩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酸笋水50毫升,鸡蛋1个,蜂蜜20毫升,水煎服,每日1剂。
④三颗针、十大功劳、黑藤(买麻藤)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灯火点灸法。灯心草蘸茶油点燃点灸脐周上下左右四点。
内外兼治
①红薯藤、老樟树皮各30克,猫须草(肾茶)、土牛膝各10克,煅白矾5克,番石榴叶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如腹痛、发热加针足三里(双)、天枢(双)、中脘、内关(双),并用艾条点灸神阙。
②仙鹤草、马连鞍、杜仲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用灯花灸脾腧、大肠腧(双侧)、脐周各1壮。
③白狗肠(紫葳)适量,水煎服。同时配合灯心草点灸脐周、长强等穴。
5.大便难结(便秘)(壮名:Haexgietgyaeng)
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便秘”。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秘结均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过食辛辣油味,恣饮酒浆,以致谷道积热,或于伤寒热病之后热传谷道,耗伤津液,大便失润干结,难以排出
②情志不舒,忧思过度,久坐少动而致肠气郁滞,阻滞谷道,使谷道通降失常而大便困难。
③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谷道传导无力,或津枯大肠失润而大便艰难。
④年高体弱,阳虚气衰,则排便无力;阴寒凝固,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谷道艰涩,则大便难解。
临床表现
主症 数日不便,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热结旁流。
兼症 肚胀,肚痛,嗳气,不思饮食,头痛,头晕,烦闷等。
治疗原则 通谷道,利大便。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马鞭草15~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服后屙泻不止者,可服热粥1碗。)
②鲜乌桕二层皮30克,捣烂,开水泡服,每日1剂。
③生芝麻适量,研末冲服。
④白乌桕木30克,盐少许,去粗皮,开水浸泡,待出味后加入白盐调匀顿服。
⑤大黄30克,杏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连须葱头3个,姜1块,盐3克,豆豉15粒,共捣烂做成饼,烘热敷脐部。
②老姜(如指头大小)1块,纸包煨热,蘸麻油塞入肛门内。
6.打嗝(壮名:Saekaek)
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呃逆”。西医“隔肌痉挛”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或身体虚弱导致谷道之气不顺降,上冲音户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呃声连连,或时作时止,或昼夜不停,呃声或高亢或低弱。
兼症 胃部不适,或渴喜冷饮、口臭、尿黄、大便结,或形瘦体弱,脸色无华,食少困倦,手足冷,大便烂,或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治疗原则 畅通谷道,降气止呃。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鲜芦根或枇杷叶一把,煎浓汁顿服。
②指甲1克(取自患者),烧灰,拌在烟丝内,用水烟袋燃吸。
③马刀豆壳1个,烧存性,研末,每次3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④杵头糠9克,芥菜子1.5克,研末,开水送服,每日1~2剂。
⑤推车虫4只,焙干研末,分两次于早晚用甘蔗汁送服。忌食牛、羊、鸡、鹅肉及鸭蛋。
⑥牛口绳约15厘米长,水煎服,每日1~2剂。
⑦广木香4.5克,代赭石、柿蒂各9克,竹茹6克,鸡蛋2个,蜂蜜60毫升。前四味水煎取汁服,鸡蛋调蜂蜜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壮医药线点灸中脘、膈腧、足三里、内关、膻中。热者加陷谷,寒者加梁门,虚者加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每日1~2次,6日为1疗程。
②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热者灸合谷、曲池、少商、太冲、期门、间使。寒者灸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章门。虚者灸内关、足三里、膈腧、胃腧、三阴交、太溪。加指压天突穴,每次指压10~15秒,反复指压3~5次。
内外兼治
指压合谷穴10分钟,洗手果1个,烧灰,开水冲服。
7.心头痛(壮名:Simgyaeujdot)
是以胃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胃脘痛、胃痛”。西医属“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能症”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或恼怒忧思、导致谷道运行失常,使气结心头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 胃部疼痛,或隐痛绵绵,或疼痛难忍,或痛如刀割,或痛如针刺,或痛如火灼,或攻撑作胀。疼痛或喜按或拒按。
兼症 呃气,反酸,不思饮食,口干或喜热饮或喜冷饮或不欲饮,口苦,大便或不爽或干结或稀烂。
治疗原则 调理谷道,行气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毛叶石楠、黄鳝藤、盐肤木、海金沙、三月莓、七爪风、金樱子、茅莓各50克,冰糖50克,泡酒6000毫升,一个月后内服,每日20~30毫升。
②木通、公雀屎各适量,共研末,调白糖冲开水服,每日1剂。
③将丝瓜络1个烧成灰,煮沸甜酒适量,加入白糖10克,内服,每日1剂。
④野蓝靛90克,瘦猪肉2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胡萝卜500克,羊肉500克,炖服,每日1~3剂。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头维、风池、百会穴。
②药线点灸中脘、胃腧、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
8.肚痛(壮名:Dungxin)
是以肚脐周围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腹痛”。西医属“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脱垂,肠道寄生虫病,慢性阑尾炎,憩室炎,肠结核,结肠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食滞内停或情志失调,气血郁滞导致谷道不通,气机受阻。
临床表现
主症 肚脐周围疼痛,或灼痛,或胀痛,或隐痛,或剧痛,或刺痛,或时作时止,或持续不休。
兼症 或小便清利,大便溏薄,或胸闷不舒,大便不爽,心烦口渴多饮,小便黄少,或肚痛拒按,得食痛剧,或肚痛喜按,得食痛减,或厌食,反酸水。
治疗原则 疏通谷道,调理气机。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鸡盲肠(带粪)烘干为末,每次15~20克,调酒服。治肚痛久不愈者。
②救必应、鸡骨香各15克,两面针8克,香附9克,重楼、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药线点灸脐周四穴、足三里、内关。 (二)水道病(壮名:Binghlohraemx)
1.汗病(壮名:Binghhanh)
⑴ 寝汗(壮名:Ninzokhanh)
是睡眠中不自觉地出汗,醒后即止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盗汗”。
病因病机
阴虚热炽,水道功能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
兼症 手足心热,午后发热,脸红口干。
治疗原则 养阴清热,调理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带露桑叶适量,瓦上焙干,研末,空腹米汤适量调服。
②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③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药线点灸肝腧、肾腧、神门、筋缩穴。
⑵ 多汗(壮名:Hanhlai)
是以白昼时汗出,动辄益甚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自汗”。
病因病机
味钵(肺)虚弱,水道功能失调,水液外泄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汗多,或动辄出汗,或汗出淋离。
兼症 怕风,周身酸痛,周身乏力,容易感冒。
治疗原则 补虚敛汗,调理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金樱子10克,金雀根10克,玉米心15克,瘦猪肉30克,黑豆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苎麻叶30克,捣烂,开水冲服。
③仙鹤草60克,蜜炙白术30克,党参16克,黄芪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黄芪15克,大枣5枚,浮小麦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内外兼治
旧蒲扇一把,烧灰,牡蛎粉适量,混合调匀扑身,并取适量调酒服。
(3)缩汗(壮名:Hanhniu roxnaeuz mboujokhanh)
又名闭汗。是以汗出粘腻或汗当出不出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汗闭”。
病因病机
劳累过度或剧烈运动后,汗未止而洗冷水浴,致使玄腑关闭、水道不通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 汗出粘腻或汗当出不出。
兼症 周身酸累无力,或见骨节酸痛。
治疗原则 通调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吹风散15克,伸筋藤10克,稔果10克,小叶榕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大钻12克,小钻10克,车前草10克,马鞭草15克,野马蹄草9克,灶心土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鬼针草、野葛、金锦香、山芝麻、桑树叶、木贼各适量,水煎熏洗,每日2次。
2.浮肿(壮名:Foegfouz)
是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水肿”,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粘液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障碍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阻滞水道,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
②气虚不足,水道运行无力,水液不得外泄而溢于肌肤内。
临床表现
主症 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
兼症 怕冷发热,周身酸痛,小便不畅。或怕风发热,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或身体困重、胸闷、不思饮食、反胃。或胸部结闷,烦热口渴,小便黄。
治疗原则 祛逐外邪,通利水道,或补虚理气,以利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猪胆1只,黄豆适量,矮陀陀(粉乳黄杨)30克。将黄豆纳入猪胆内,阴干研末,每次服0.6~1.5克,用矮陀陀煎汤送服,每日1剂,分3次服。忌食盐、酸、牛肉、马肉。
②铁海棠汁6滴,鸡蛋1个。在鸡蛋上打一孔,滴入铁海棠汁,用薄纸封口,置火中煨熟吃,每日早晚各服1个。
③美噎(壮语,即埋在地下的陈木,色黑味香者)、榕树容生(榕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忌食鱼腥、酸类。
④大冬瓜、大蒜头各200克。冬瓜切片,蒜头去皮,加水煲至烂透,内服,每日1剂。
⑤狗屎木60克,六耳铃10克,天星木6克,毛冬青4克,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⑥荷连豆、枫叶、双钩藤、牛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服两剂后改用黄豆壳、玉米须、粗糖各适量,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肾腧、膀胱腧、三阴交、气海、关元、阳陵泉等穴。
②田螺、车前子、大蒜适量,捣烂熬膏,外贴脐部,治急性浮肿。
③蓖麻子、石蒜、冰片适量捣烂,敷双足涌泉穴,治慢性浮肿。
④广角15克,或马蹄金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肚脐,用伤湿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
⑤核桃树皮250克,桃树皮500克,臭菜(鱼腥草)250克,煎水洗澡,每日3次。
⑥排钱树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剂。
⑦木贼、芭蕉、竹梢、田中泡沫各适量,共捣烂,水煎外洗,每日数次。
⑧见风梢、石菖蒲、生姜、四季葱各适量,见风消、石菖蒲水煎取液,用四季葱蘸药液,先胸后背,从上而下刮,再用石菖蒲叶蘸药液刮,最后用生姜刮,每日1剂,虚甚者可内服人参适量,睡时采用半卧位。
内外兼治
①野山桃皮刺、满天星、刺鸭脚木、大叶鸟不站、虎杖、十大功劳、水芦笛(芦苇)、九龙藤、小钻、大钻、水泽兰、糯米藤、六月雪、大力王、柚子叶、水菖蒲、十八症、麻骨风、五爪金龙各适量,水煎每次服1小杯,每日服3次,余药液洗澡,每日1剂。
②用三棱针刺内庭、天枢、中枢各穴、待肿消后用田七粉3克蒸瘦猪肉服。
③空桐木、山苍树、十大功劳、九节风、过山风、枫树叶、见风消、六月雪各适量,水煎内服1小杯,每日服1次,余药液洗澡,每日1剂。
3.尿淋(壮名:Oknyouhget)
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淋证”。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肾盂肾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
湿热毒邪侵袭,或沙石内生,阻滞水道,水道不通畅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小便频急短涩、淋漓刺痛,或排尿不畅、小肚挛急,或尿急尿热尿痛,或尿痛而艰涩、尿中排出砂石,或尿混浊如米泔水,或尿滑腻如脂膏,或尿淋沥不已,遇劳而发。
兼症 或发冷发热、口苦、呕恶、心烦口渴、腰痛、尿黄赤。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尿有余沥或点滴而出,或腰膝酸痛难忍、尿中带血或尿中断。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排毒,通利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鲜排钱草、鲜灯盏草、鲜藕节、鲜扁柏、糯米各15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治疗水道结石、血尿。
②人字草、毛算盘、紫背金牛、红网子藤、草鞋根、黄花母、仙鹤草各30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治疗水道结石、血尿。
③鲜酸咪草、鲜钱串草各适量。水煎内服,每日1剂。治疗水道结石。
④芭蕉心水半杯,调蜂蜜服,每日1~2剂。治疗砂淋。
⑤刺猬毛三根,烧存性,研末,用黄酒调送服,每日1剂。治疗水道结石。
⑥假辣椒30克,鸡内金150克,水煎取汁,再将鸡盲肠1节置火灰中煨至爆裂后,去肠内杂物,与药汁共服,每日1剂。治疗水道结石。
⑦凤尾草20克,肾茶20克,海金砂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水道感染。
⑧车前草20克,荠菜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尿混浊或尿滑腻。
⑨芹菜种子、牛膝、玉米须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尿混浊或滑腻。
外治法
药线点灸下关元、会阴、中元、膀胱腧、上长强、阴谷,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4.尿不通(壮名:Nyouhsaek)
又称尿闭。是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隆闭”。西医“前列腺病变、膀胱或尿道结石、异物、结核、肿瘤、憩室”等疾病可引起尿不通。
病因病机
①湿热毒邪蕴结或肝气郁结,阻滞水道,水道不通所致。
②体弱气虚,水运无力,水道不通。
临床表现
主症 排尿艰难,点滴而出,甚则无尿排出。
兼症 或小肚胀满,口苦口粘,渴不欲饮。或咽干、心烦口渴多饮、呼吸短促。或胁腹胀满、烦躁欲怒。或小肚坠胀,神疲乏力,不思饮食。或排尿无力、面色苍白、腰膝酸软。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排毒行气,通利水道。或补虚行气,通利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鲜空心草100克,鲜钻地风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黄花菜根、老鼠拉冬瓜、路边菊、车前草、铺地稔、淡竹叶各适量,共捣烂,用第2道洗米水煎服,每日1剂。
③蚯蚓适量,捣烂,开水浸泡,取汁顿服,每日1~2次,每次1剂。
④水红木、笔筒草、车前草、老鸦酸、小薜荔藤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独头蒜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
②食盐250克,炒热,布包熨脐部,冷后再炒热敷之。
③葱白500克,捣烂,入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敷约15分钟。再换1包,加以冰水敷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④黄麻根、粽叶根、田螺、盐各适量,捣烂敷脐部。另取葱、麻油各适量,将葱切碎置麻油中煎至黑色,去渣取油涂小腹及会阴部。
⑤导尿法:从尿道插入一软质导管,将尿引出。
⑥针灸推拿法: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体虚者可灸关元、气海,并可采用少腹膀胱区按摩。
5.水蛊(壮名:Dungxbongzraemx)
是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水蛊、蛊胀”等。西医的“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饮食不节,酒湿浊气壅阻,水道不通。
②情志所伤,气滞血淤,壅塞气机,水道不通。
③血吸虫侵袭,阻塞水道。
临床表现
主症 腹部胀大,或按之如囊裹水,或按之稍坚,或按之坚满,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兼症 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呃气,小便短少;或面部、下肢浮肿,肚子痞胀,神疲乏力,怕冷懒动,小便少,大便稀烂;或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黄少,大便干结;或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红,唇色紫褐,口渴,饮水难下,大便黑;或面色苍黄,胸腹胀闷,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 祛邪杀虫,疏通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岗稔根30克,牛奶果根20克,金不换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中等大癞蛤蟆17只,入锅煮烂待冷后与糯米适量混匀作饲料,养3年以上的老母鸡,1周后,杀鸡去内脏,炖鸡肉服,连服3只鸡为1个疗程。
③古羊藤、小拦路、南蛇勒各20克,红吹风、地桃花根各25克,白芨、水田七、生地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蓝靛汁30毫升,生茶油1匙,调匀顿服。
⑤大蒜60克,春砂仁3克,猪肚1个,将药捣烂,纳入猪肚内蒸熟服,每日1剂。
⑥青蛙适量,去内脏,烘干研末,每次服1.5克,每日3次。
外治法
①灸法:以麝香、艾叶药条灸腹部各穴,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②石仙桃、望江南、卷柏、米酒、蜜糖各适量,制成药栓及药饼,药栓塞入肛门,药饼外敷肚脐。
③土牛膝叶、茶辣叶、枫树叶、红药、狗屁藤叶各适量,捣烂,加米醋适量炒热外敷腹部,并于大椎、腰阳关穴拔罐,每日1次。
(三)气道病(壮名:Binghlohheiq)
1.伤风(壮名:Dwgliengz)
是外邪(以风邪为主)侵袭,阻滞气道,使气道不畅通并影响全身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感冒”。西医属“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范畴。
病因病机
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袭肌体,阻滞气道,致使气道不通。
临床表现
主症 怕冷或怕风,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周身疼痛。
兼症 或有发热、汗出、咽痒、咽痛、头痛等。
治疗原则 疏风祛邪,畅通气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老姜20克,辣椒10克,鸭蛋1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大叶桉30克,路边菊20克,常山、枇杷叶各10克,大蒜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地桃花根、山枝根、百解、草鞋根各9克,白背叶根、土常山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野紫菜、青蒿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寒多加生姜3片,热多加山芝麻9克。
⑤三叉苦15克,救必应15克,银花15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佩药法
a.野紫苏、石菖蒲各15克,随身佩带,可预防。
b.鹅不食草、六月雪、三柰、薄荷、灵香草各适量,研碎,装入布袋,佩于胸前。
②药线点灸
a.大椎、风池、曲池、太阳穴,每日1次。
b.攒竹、头维、太阳、迎香、风池、大椎、风门、肺腧、合谷,每日1次。
③拔罐法
a.在背部进行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b.用梅花针沿脊柱两侧叩打,然后在叩打部位拔火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日1个疗程。
④按摩头颈部穴位。
2.咳嗽(壮名:ae)
是以咳嗽为主症的一种气道疾病。中医诊为“咳嗽”。西医凡肺部疾患均可出现。
病因病机
外邪犯肺或内邪袭肺,气道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咳嗽,或咳声重浊,或干咳作呛,或咳剧气促,或咳声有力,或咳声低弱,或喉间痰鸣。
兼症 可有咯痰,咽痒,咽痛,胸痛,胸闷不适等。
治疗原则 通肺气,疏气道,止咳嗽。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石仙桃60克,蜂蜜30克,柑果皮60克,浸酒1000毫升,每日服10~20毫升,治老弱久咳。
②瓜蒌皮、白茅根、卜芥根、一点红、百部根、枇杷叶、铁包金各10克,柑果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老年咳嗽。
③鱼腥草、罗汉果、鬼灯笼、虎杖、七叶莲、不出林、翠云草、油桐寄生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水蚕根、石仙桃、吊兰、千年竹、红毛毡、七叶一枝花、通草、罗汉果、红背草各10克,配猪肺,水煎调蜂蜜服,每日1剂。
⑤细茶叶、红糖各适量,炒干,每次取120克,开水泡服,每日2次。生姜汁、萝卜汁、梨汁、蜂蜜各120克,白糖60克,紫苏、杏仁各30克,制成药膏,常服。
⑥红毛毡、石上桃、一枝香、桔梗、罗汉果各10克,陈皮3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肺热咳嗽。
⑦猪肺适量,姜汁半杯,蜂蜜120毫升,杏仁4~9粒,水煎30分钟,睡前将猪肺和药汤一次吃完,每日1剂,治疗久咳不止。
⑧鲜香附全草(切碎)、蜂蜜各适量,用冷开水适量,浸泡一周后服,每次适量,每日2~3次,治疗慢性咳嗽。
⑨向日葵根9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老人咳嗽。
⑩石仙桃、蜂蜜、柑果皮各量,浸酒服,每次适量,每日3次,治疗老弱病伤咳嗽。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天突、大椎、风门、肺腧穴。
②蜈蚣1条,全蝎1只,古月1.5克,研细末,摊在药膏上,贴于背部肺腧穴。忌酸、辣、冷、燥之品。
3.哮喘(壮名:Heiqcaenx)
是一种发作性的哮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特征,秋季多发,春季次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诊为“哮证”。西医属“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壅塞气道,气逆上冲。
②饮食不当,痰浊内生,阻塞气道,气逆上冲。
③禀赋不足或病后体虚,气化失常,痰浊内生,阻于气道,气逆上冲。
临床表现
主症 喘促阵作,呼气延长,喉间痰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兼症 痰粘量少,咯吐不利,烦躁不安,唇甲青紫,面色暗滞,额汗淋漓,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胸膈满闷。
治疗原则 通气道,降气逆。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乳汁藤、瘦猪肉各30克,蒸服,每日1剂,治疗乳儿哮喘日久不愈。
②鲜大肚柚皮(内瓤为红色)、瘦猪肉各50克,水煎,五更时服,每日1剂,治疗乳儿哮喘。
③虾子窝1.5克,三月艾上的虫10只,焙干研末,每次取药粉5克,冲开水服,治疗乳儿哮喘。
④映山红、金香炉各9克,五指牛奶、矮地茶、夏枯草各12克,水煎冲冰糖服,每日1剂。
⑤小公猪睾丸5~10个,蜂蜜29毫升,蒸服,每日1剂,治疗小儿哮喘。
⑥鸡蛋或鸭蛋浸尿中6个月,取出煮吃,每日1个。
⑦蛤蚧粉3克,蒸瘦猪肉内服,每日1剂,治虚喘。
⑧小爬丛刺、牛大力、臭牡丹根、猪肺各30克,柠檬叶适量,水煎加食盐少许服,每日1剂,治疗乳儿哮喘。
外治法
①在肺腧放血: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肺腧深0.2~0.4厘米后,拔罐吸出少量血。
②背部大面积拔10~15个罐,每次15分钟,5~7日1个疗程。
③灯火隔叶灸足底及手掌有关咳喘穴位,每日1次。
④用卫生纸浸泡蛤蟆酒(用蛤蟆泡的酒)后包1个生鸡蛋蒸吃,每日1个,15天1个疗程。
⑤缓解期用白胡椒粉配生姜汁制成绿豆大丸剂,用胶布固定在肺腧、心腧、隔腧,每5日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
⑥针刺天突、膻中、半隆穴,隔姜灸大椎、肺腧、定喘穴,每日1次。
4.肺痨(壮名:Binghlauz)
是以干咳或咳咯痰血、发热、寝汗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认为“肺痨”。西医属“肺结核”范畴。
病因病机 正气虚弱,痨虫侵入,阻滞气道,损伤龙路。
临床表现
主症 咳嗽,咳血,发热,寝汗。或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咯鲜血,或咳呛气急,或咳而无力,或气喘少气。
兼症 手心、足心及胸口发热,口干咽燥,两颧发红,胸痛,心烦失眠,日渐消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治疗原则 杀痨虫,通气道,扶正补虚。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杨桃叶、小叶金不换、苎麻各等分晒干打粉备用,每日15克,与猪肉煮50~100克,分3次服完。
②不出林、穿破石、石油菜各适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5日1个疗程。
③鲇鱼100克,油茶5克,胞衣50克,鸡蛋1个,加大料煮成粥吃,每早1次,每次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④七叶莲、黄藤、不出林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红铁树、鸡冠花、稔子根、白花丹、红毛毡、陈皮各10克,加猪肺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⑥老鼠1只,用黄泥包裹放入大火中烧红,取出去泥研粉,每次服1汤匙,开水送服,每日3次。
⑦铁包针、穿破石、羊屎青各30克,上莲下柳9克,水煎服,每日1剂。买麻藤60克,红丝线、血见愁各30克,水煎,每隔4小时服1次,每日1剂。
⑧金樱木寄生90克,枫树木寄生30克,与猪肉适量煲汤,去渣,1次服完,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肺腧、大杼、气户穴,每日1次。
②紫色独头蒜适量,捣烂敷双足涌泉穴。
(四)龙路、火路病(壮名:Binghlohlungz、lohfeiz)
1.痛病(壮名:Bingget)
由于龙路或火路阻滞不通而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头痛”、“胸痛”、“胁痛”、“腰痛”、“下肢麻痛”等。中医病名亦然。西医“颈椎病,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头痛”范畴;“胸膜炎,肺、气管、支气管感染”等属“胸痛”范畴;“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管、胆囊结石”等属“胁痛”范畴;“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腰骶关节错位或紊乱”等属“腰痛”范畴;“坐骨神经痛”等属“下肢麻痛”范畴。
病因病机
外邪侵入或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或体虚气弱,气行不畅,阻滞龙路或火路而致,阻于巧坞网络则头痛;阻于胸部则胸痛;阻于胁部则胁痛;阻于腰部则腰痛;阻于下肢则下肢麻痛。
临床表现
主症 局部疼痛,或胀痛,或刺痛,或钝痛,或灼痛,或隐痛,疼痛或阵作,或持续,或得热(冷)痛减,或遇热(冷)加剧。
兼症 怕冷发热,或烦躁易怒,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或胸部满闷,饮食减少,黄疸,腰痛者可见转侧不利,仰俯不便,下肢痛者可见跛行。
治疗原则 通调龙路、火路,止疼痛。
治疗方法
(1)头痛(壮名:Gyaeujget)
内治法
毛叶石楠、黄膳藤、盐肤木、海金沙、三月莓、七爪风、金樱子、茅莓各50克。冰糖50克,泡酒6000毫升,1个月后服,每日1次,每次服20~30毫升。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头维、风池、百会穴。
②菠萝叶100克,捣烂,酒炒外敷。
(2)胸痛(壮名:aekget)
内治法
①满天星、少年红、血党、臭牡丹、天青地白各适量,配猪肺炖服,每日1剂。
②上树虾、石仙桃、七叶一枝花、狗脚迹、叶连菇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百部9克、五指牛奶60克,瓜蒌壳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药线点灸阿是穴、天池、辄筋、天溪、期门、肩前、屋翳,每日1次,痛止为止。
(3)胁痛(壮名:Ndoksejget)
内治法
①水石榴、鸡骨草、板蓝根、金樱子、山辣椒、盐肤木、木贼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山稔根、山枝根、倒水莲、五指牛奶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古羊藤、七叶一枝花、胭脂花各20克,研末,每次服10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④黄花倒水莲、黄饭花各30克,虎杖9克,重楼45克,岩黄连1.5克,黄无娘藤15克,水煎加白糖代茶饮,每日1剂。
外治法
药线点灸阿是穴、支沟(双)、阳陵泉(双)、屋翳、大溪、后溪、天宗,每日1次。
(4)腰痛(壮名:Hwetget)
内治法
①茴香5克,研末,猪腰1只。将茴香纳入猪腰中,用湿纸包裹,煨熟,饭前以盐汤、米酒送下,每日1剂,治寒性腰痛。
②小叶榕根皮30克,与猪尾或猪骨适量炖服,每日1剂,治损伤久年腰痛。
③千斤拔、龙骨风、小榕树须、吊水莲、山苦楝皮各10克,配猪尾或猪骨头炖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燕子窝泥适量,研末,炒热制成饼贴腰部。
②活血藤、松筋草、见风消、小钻、麻骨风各适量,水煎外洗。
③活血藤、飞龙掌血、上山虎、下山虎、山蒌各适量,浸酒外擦患处。
④壮医药物竹筒拔罐和壮医药线点灸,选用患部穴位及痛点为主。
(5)下肢麻痛(壮名:Gamazget)
内治法
①过江龙、入地麝香各15克,鸡肠风、两面针、大驳骨各10克,与猪骨适量煎服,每日1剂。
②两面针、藤细辛、千年健各30克,一针两嘴、千斤拔、四方藤、松筋草、过山风、单钩藤、双钩藤、十八症各10克,配猪骨头炖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肾腧、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申脉、足三里,每日1次,6次1个疗程。
②用木针进行深部按摩,每日2次,每次20分钟,15日1个疗程。
③干净细河沙加醋炒热,放入布袋中敷疼痛处,每日敷3次,15日1个疗程。
④柚子叶或柑果叶或辣蓼叶500克,煎水熏洗痛处。
⑤先针刺腰阳关、环跳、风市、殷门、阳陵泉、昆仑、委中穴,然后以50度以上的三花酒200毫升洒于腰部及环跳穴,揉搓5分钟,每日1~2次,7日1个疗程。
⑥药物竹筒拔罐。
2.脉漏(壮名:Oklwed)
又称血症,是指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血证”。西医各种出血性疾病均属此范畴。
血从口而出者为吐血,从鼻而出者为鼻血(中医诊为鼻衄),由齿而出者为牙出血(中医诊为齿衄),从大便而出者为便血,从小便而出者为尿血,随痰而出者为咳血,溢于肌肤者为紫斑(中医又诊为肌衄)。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损伤龙路及其网络,血溢脉外;
②过食辛辣厚味,湿热内蕴,熏灼龙脉,血溢脉外;
③情志过极,火动气逆,迫使血液溢于脉外;
④体虚劳倦,气损阴伤,龙路功能失调,血溢脉外;
⑤久病热病,阴津伤耗,虚火内生,燔灼龙路,血溢脉外。
临床表现
主症 出血或渗血,血色淡或鲜红,或紫黯。
兼症 鼻衄:鼻燥,口干咽燥;或鼻干,口干,烦燥,口气秽臭,大便难结;或头痛眼花,耳鸣,烦躁易怒,两眼红赤,口苦;或脸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牙出血:牙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或齿摇不坚。咳血:咽痒咳嗽,口干鼻燥;或咳嗽阵作,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或咳嗽痰少,口干咽燥,脸红,发热寝汗。吐血:心下、肚子胀闷,甚则作痛,口臭,大便难结;或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或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便血:大便不畅或稀溏,肚痛,口苦;或肚子疼痛,喜热饮,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大便稀烂。尿血:小便黄赤灼热,心烦口渴,面赤口疮,或夜寐不安;或小便短赤,头晕耳鸣,神疲脸红,发热,腰膝酸软;面色无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或神疲困倦,腰背酸痛。紫斑:发热,口渴,大便难结;或脸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发热,寝汗;或神疲乏力,头晕眼花,脸色苍白或蜡黄,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 固龙路,止出血。根据虚(正气虚)实(邪毒盛)情况选方。
治疗方法
(1)鼻血(壮名:Ndaeng ok lwed)
内治法
①五倍子20克,旱莲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头发12克,指甲片6克,放入瓷容器中,以文火煅炭研末,分数次开水送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后发际正中、第二胸椎下陷处、印堂、阳白上五分处。
②大蒜、食盐各适量捣烂,敷双足涌泉穴。
③灯火隔叶灸双足涌腺穴。
(2)牙出血(壮名:Heuj ok lwed)
内治法
①玉米须、旱莲草各5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铁树叶50克,鲜藕节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生石膏30克,黄柏、五倍子各15克,儿茶6克,浓煎漱口,每次5~10分钟。
(3)咳血(壮名:ae ok lwed)
内治法
①鲜南瓜叶50克,鲜旱莲草30克,捣烂取汁服,每日2次,每次1剂。
②红气毡、金锁匙、九龙藤、救必应、红花地桃花、淡竹叶根、九节风根各适量,共切碎,炒至微黄,加水煎服,每日1剂。
③红铁树叶10张,青丝线60克,瘦猪肉120克,加水煮熟,用盐调味,早晚空腹时各服1次,治疗劳伤咳血。
④大凤尾草根茎60克(削去外面鳞皮,取内白肉),切成排骨状,加小叶猪肺1个,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1~2次服完,每日1剂。
(4)吐血(壮名:Rueglwed)
内治法
①血余炭或百草霜15克,童子尿适量冲服,每日1剂。
②芭蕉根100克,炖猪肉适量服,每日1剂。
③扶芳藤、黑墨草各15克,水煎取汁,冲血余炭10克内服,每日1剂。
④马鞭草15克,地桃花、茅根、百霜草各10克,藕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茯苓30克(研末),纳入洗净的1只猪肚内炖服,每日1剂。
⑥仙鹤草30克,青壳鸭蛋1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⑦仙人掌果5个,白牡丹根6克,柏枝树根60克,猪筒骨适量,水煎取汁,童尿适量冲服,每日1剂。
⑧田七粉3克,白岌粉3克,冷开水送服,每日1剂。
外治法
大蒜头适量,捣烂敷双脚涌泉穴,每日1次。
(5)便血(壮名:Haex ok lwed)
内治法
①柠檬叶15克,九重皮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小叶紫珠根60克,猪筒骨500克,煲服,每日1剂。
③仙鹤草15克,田基黄、车前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柿子1~4个,烧存性,研末调白粥服,每日1~2剂。
⑤小紫珠草根,猪筒骨各适量,共煲服,每日1剂。
⑥田七粉3克,冷开水送服。
(6)尿血(壮名:Nyouh ok lwed)
内治法
①桃树叶60克,切细,开水泡服,每日1剂。
②铁树叶、棕树叶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木棉花适量,炖猪脚服,每日1剂。
④千斤拔全草100~150克,加水250毫升煎取100毫升,将碎瓷片和废铁渣烧红淬入其中,去渣顿服,每日1剂。
外治法
针刺脐周四穴及三焦、京门、命门穴。
(7)紫斑(壮名:Lajnaeng ok lwed)
内治法
①红枣20枚,煎汤连枣服,可常服。
②大枣4份,藕节1份,先加水煮藕节至水成粘胶状,再加入大枣同煮,每日吃适量大枣。
3.抽筋(壮名:Hwnjgeuq)
以颈背强急,四肢抽筋,或脸面肌肉抽动、舌头僵硬,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痉证”。西医的“低钙血症、破伤风、扭转痉挛”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壅滞火路,火路不通则筋脉拘急。
②热盛伤津,阴津不足,或体虚亡血,阴血亏虚,龙脉不充,火路失养则筋脉拘挛。
临床表现
主症 颈背强急,四肢抽筋,脸部肌肉抽动,舌头僵硬,甚则角弓反张。
兼症 头痛,发冷发热,肢体酸重;或发热胸闷,肚胀便结,咽干口渴,心烦急躁、或头昏眼花,多汗,神疲气短。
治疗原则 祛逐外邪,疏通火路;或滋阴养血,疏通火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牛尾蕨、杜仲、五加皮、黄花倒水莲、银花藤、牛膝各9~12克,配猪脚或猪肉适量共炖服,每日1剂。
②乌梅4个,蝉蜕、红花地桃花、钩藤、水菖蒲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威灵仙、木贼、五加皮、八角枫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④八角枫、威灵仙、蝉蜕、石菖蒲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木瓜皮30克,或松筋草适量,煎水外洗。
②望江南、算盘花、大叶紫珠、土牛膝、苍耳草各30克,煎水外洗,每日1剂,每剂洗2~3次。
③用三棱针刺上下牙龈各2~3针及食指近端指关节指纹中央左右各1针,每日1次。
(五)虚病(壮名:Binghnaiq)
1.正气虚(壮名:Heiq naiq)
是以软弱无力,神色疲劳,形体消瘦,声低息微,容易感冒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虚劳或虚损”。西医的“消耗性疾病”及疾病后期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先天禀赋不足,父母羸弱,孕期营养不良,或早产,或产后喂养不当。
②后天劳作过度,或与邪毒抗争,气血消耗过度。
③饮食不节,损伤谷道,摄入不足。
临床表现
主症 软弱无力,神色疲劳,形体消瘦,声低息微,容易感冒。
兼症 发热寝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视物不清,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疗原则 扶正补虚。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天冬、麦冬各9克,穿破石20克,山慈姑12克,铁包金24克,白蒺藜18克,土黄芪25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何首乌、鸡血藤、黄花倒水莲、土党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女贞子、旱莲草、灵芝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淫羊藿5克,桑寄生、钩藤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常服补虚药膳。
外治法
药线点灸百会、内关、神门、劳宫、四缝、膻中、中脘、脐周、关元、足三里,每日1次。
2.气血虚(壮名:Lwedheiq naiq)
是由于气血不足而引起的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心慌气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虚劳或虚损”。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营养不良”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
②烦劳过度,耗伤气血。
③饮食不节,损伤谷道,气血生成不足。
④出血性疾病或外伤失血过多,未得充养。
临床表现
主症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兼症 健忘,失眠,多梦;或耳鸣,眼花,肢体麻木;或短气自汗,声低气怯;或饮食减少,大便溏烂,胃部不舒。
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鸡血藤、五指牛奶、白蔹、大力王、五加皮、当归、黄花倒水莲各10克,配猪脚1只炖服,每日1剂。
②千斤拔、当归藤各12克,独脚风、四方钻、钩藤各10克,过山龙6克,百草霜3克,配猪骨或鸡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③鸟不站、黄花倒水莲、虎杖、杜仲、牛大力各10克,水煎,取汗蒸鸡蛋服,每日1剂。
④红丝线、走马胎各10克,鸡蛋1个,冰糖、甜酒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千斤拔、金樱子各30克,五指牛奶、冬稔子干、牛大力各120克,浸酒2000毫升,1个月后可服,每日10~20毫升。
⑥常服补气血药膳。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百会、内关、外关、合谷、脾腧、胃腧、中脘、脐周、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20日1个疗程。
②药线点灸中脘、下关元、曲池、足三里、大椎、命门,每日1次,20日1个疗程。
内外兼治法
鸡蛋1个,煮熟取出蛋白趁热敷脐部,每夜1次,连敷3夜。另取鸡肉适量,加酒炖服。
(六)毒病(壮名:Binghdoeg)
1.药物中毒(壮名:Dengdoegyw)
是因误服药物后,出现呕吐、腹泻、抽筋,甚至呼吸困难、昏迷、七窍出血等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亦诊为“药物中毒”。
病因病机
服用有毒药物,影响三道两路功能,使三气不能同步所致。
临床表现
不同药物中毒可出现不同症状。如:
钩吻中毒:呕吐,剧烈腹痛,头晕眼花,瞳孔散大,呼吸麻痹,肌肉松弛,谷道出血。
火殃勒中毒:呕吐,屙泻,昏迷,肌肉颤动,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水泡,树液入眼可引起失明。
入地金牛中毒:头晕眼花,恶心呕吐。
重楼中毒:想呕,呕吐,头痛,甚至痉挛。
白花丹中毒:麻痹,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孕妇服食可引起流产。
了哥王中毒:呕吐,屙泻。
无患子中毒:头晕,想呕,呕吐。
石龙芮中毒: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屙泻,排出黑色腐臭粪便,有时带血,脉迟,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10小时内死亡。
四块瓦中毒:体温微升,脉搏增快,血压微升,头晕眼花,想呕,呕吐,面色苍白,瞳孔中等缩小,结膜充血,口唇干燥,齿龈发黑,心悸,肚子烧灼痛,神志不清,手足抽筋,严重者死亡。
羊角扭中毒:先出现头痛头晕,想呕,呕吐,肚痛屙泻,烦躁乱语,其后四肢冰冷而有汗,面色苍白,脉搏不规则,瞳孔散大,对光不敏感,继而痉挛,昏迷,心跳停止而死亡。
皂荚中毒:2~3小时内感到心窝部饱胀灼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10~12小时后,发生屙泻,大便水样且带泡沫,头晕无力,四肢酸麻等。
罗裙带中毒:肚痛,先便秘,后剧烈屙泻,脉搏加快,呼吸不整,体温上升,大量服食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而休克,最后死亡。
闹羊花中毒:想呕,呕吐,肚痛屙泻,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及心跳抑制而死亡。
治疗原则 排毒解毒为主。
治疗方法
早期均须立刻催吐、洗胃、必要时导泻,然后根据不同的药物中毒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钩吻中毒:立即灌大量羊、猪、鸭等动物的血,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使用呼吸兴奋剂及时对症处理。
火殃勒中毒:服鸡蛋清、牛奶、面糊或精肉汤,皮肤发炎起泡可用清水反复冲洗,必要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
入地金牛中毒:服用大量糖水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
重楼中毒:内服稀醋酸,并用甘草15克,煎水与白米醋、生姜汁各60克混合,一半含漱,一半内服。必要时对症治疗,痉挛者可用解痉剂。
白花丹中毒:服用鸡蛋清及糖水,并用金银花12克,甘草6克,防风9克,水煎加密糖冲服。可给樟脑等强心兴奋剂及对症处理。
了哥王中毒:饮浓茶水或大量饮盐水,并吃冷白粥,同时针刺上脘、中脘、足三里。必要时大量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屙泻严重者则用蕃稔干、石榴皮、土炒白术各9克,清水3碗煎至1碗服。
无患子中毒:用生姜50克,红糖100克,水煎服,并用25%或50%的葡萄糖水静脉点滴,严重者注射阿托品及对症治疗。
石龙芮中毒:服鸡蛋清或面糊及活性碳,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肚痛剧烈者可注射阿托品。
四块瓦中毒:用当归9克,黑豆20粒,水煎服,或用铁秤锤、阴地蕨各等量,水煎服。必要时以葡萄糖水静脉滴注,并加葡萄醛酸、维生素C护肝,结合对症治疗。
羊角扭中毒:服用蛋清、维生素C,大量饮浓茶,肌肉注射阿托品,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保温,对症治疗。烦躁不安或痉挛者给予镇静剂等。
皂荚中毒:用土炒白术、香茅、赤芍、台乌各9克,藿香、羌活各6克,大福毛12克,清水3碗煎至1碗服,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必要时用阿托品或复方樟脑酊,烦躁者则给予镇静剂等对症治疗。
罗裙带中毒:饮浓茶,并饮白米醋200毫升和生姜汁100毫升(轻者可含漱)。必要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
闹羊花中毒:饮蛋清、活性碳、糖水或栀子汁、绿豆汁、生姜汁,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兴奋剂,保暖,血压下降则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呼吸困难则给氧。
雷公藤中毒:服用蛋清、面糊,注射葡萄糖,给强心兴奋剂,给氧及对症治疗。
2.食物中毒(壮名:Dengdoeggijgwn)
由于食用有毒食物而引起想呕、呕吐、肚痛、隔泻等不适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瓜果,或进食酸腐变质食物、病死家畜;有意或无意食用有毒食物等,使气机逆乱,清浊相混,升降失调,三道两路功能失常。
常见的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有:变质的肉类、鱼类、禽类、蛋类、动物内脏;海或水产品及腌渍品;隔夜剩饭菜、乳及乳制品;腐烂的或撒有农药的水果、蔬菜;病死家畜、毒蕈;被污染的罐头食品、发酵食品等。
临床表现
主症 想呕,呕吐,肚痛,屙泻。
兼症 发热,发冷,发抖,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腹胀,尿少,尿闭,皮肤发红,斑疹,丘疹,幻视,幻听,幻觉,昏睡,甚则出现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复视,吞咽及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神昏谵语,抽筋,惊厥,昏迷等,更甚者死亡。
治疗原则 排食解毒,调理气机,疏通道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在中毒4小时内,首先要洗胃,常用1:2000高锰酸钾液或0.5%鞣酸液或生理盐水或浓茶,然后灌入常用的解毒剂或药用岩,最后灌入导泻药导泻,必要时静脉输液及对症治疗。
中毒4小时以上者,根据不同的食物中毒可服用不同的解毒方药,如:
(1)野八角中毒:用鲜芭蕉叶、茎适量,捣烂取汁服,每次服100毫升,每日服2~3次。
(2)腐败肉类中毒
①赤小豆30克,烧为末,水送服。
②马齿苋60克,大蒜30克,煎汤顿服。
(3)各种食物中毒
①雷公根、空心菜各250克,共捣烂,泡开水服,每日1剂。
②取鲜苣荬菜适量去根,洗净生吃。
③火炭母30克,大青叶、鸭跖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鲜大蒜适量,生吃。
(4)毒蕈中毒
①银花、甘草各适量,水煎频服。
②生石膏60克,研末冲服。
③白矾6克,麻油1蛊,调匀开水冲服。
④生兔脑、生兔胃各1500克,煮熟分次服。
⑤木防己全草150克,大米250克,冷开水1000毫升,混合搓转1000次去渣,取滤液分2次口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
(5)蚕豆中毒
①白头翁、车前草、凤尾草、茵陈各适量,煎水当茶饮。
②生地18克,茵陈、溪黄草、车前草各30克,丹皮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6)水牛肉中毒:圣齑(又名“不乃羹”或“青羹”)适量调入姜、盐、醋内服。
(7)河豚鱼中毒
①南瓜藤、甘草各适量,水煎服。
②鲜芦根500~1000克,或生橄榄约20枚,榨汁服。
③墨鱼的墨囊1~2个或紫金锭1枚,开水调服。
外治法
(1)吴茱萸、食盐适量,炒热布包,熨脐下;或吴茱萸30克,研末和盐调涂两手心和两足心。
(2)针刺天枢、合谷、上巨虚,每日1次。肚痛甚者加中脘、神阙、足三里、公孙、内庭;呕吐甚者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酒醉(壮名:Laeujfiz)
是由于饮酒过度或误服酒精所致的一种疾病。中医亦诊为“酒醉”。西医诊为“酒精中毒”。
病因病机
饮酒过量,或服用酒精,引起机体气机逆乱,清浊相混,升降失调,三道两路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中毒出现的迟早亦各不相同,引起中毒的酒精量与个体的耐受力有关。轻者表现为眼红,面红或苍白,头晕眼花,欣快感,兴奋多语,烦躁不安,易感情用事,有的则安静入睡,动作不灵活,步态蹒跚,语言含糊不清或语无伦次等;重者昏睡,大小便失禁,或抽筋,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治疗原则 排毒解毒,调畅气机,疏通道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对于轻者,多不需特殊处理,静卧,保温,饮浓茶或咖啡即可。兴奋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用些镇静剂;稍重者,要迅速催吐,可反复洗胃(用清水或0.5%活性炭混悬液),灌入大量浓茶或咖啡;更重者,需静脉输液及对症处理。
常用解酒精中毒方
①八角枫根9~12克,水煎灌服。
注意:本品有毒,须慎用!
②葛花15克,水煎服。
③葛根60克,栀子、枳实、淡豆豉各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葛根150克,紫苏50克,桂枝20克,水煎服,6小时1剂。
4.瘴毒(壮名:Doegcieng)
凡是由于感受瘴毒之气(即山岚秽气)所致的突发性疾病称为瘴毒。中医的“热毒症、疟疾”等属此范畴。西医的“疟疾、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气候炎热多雨,动物尸体、败草、落叶等腐烂而产生瘴毒,瘴毒侵袭人体,使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步,阴阳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发冷发抖、高热、汗出,休作有时。
兼症 热瘴:热多寒少,头痛脸红,口渴多饮,骨节酸痛,便结尿赤,甚则神昏谵语。冷瘴:寒多热少,胸腹痞闷,想呕,呕吐,不思饮食,神疲体倦,甚则神昏不语。
治疗原则 解毒除瘴。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马鞭草30~6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1次,疟止后连服3日,每日1剂。
②青蒿30克,水煎取汁,于发作前2小时服,每日1剂,连服3日。
③常山、槟榔、半夏、乌梅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外鱼际、太渊、后溪,于发作前30分钟施灸。
②刮疗:用刮具由颈部向下刮,先射干,后四肢,由近端向远端顺向刮,以病人有酸、胀、麻、轻度疼痛感,皮肤出现微红晕为宜。
③佩挂药:用青蒿、苍术、艾叶等制成药袋,佩挂于胸前,可预防瘴气。
附注:常用解瘴毒药有青蒿、红花茶、杜茎山、高良姜、山柰、姜黄、楮叶、苦瓜、辣椒、薏仁、锦地罗、蒜、杨桃、白花藤等。
(七)内科杂病(壮名:Cabbingh nei’goh)
1.发烧(壮名:Fatndat)
又名发热,是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内伤发热”。西医的“感染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变态反应”等疾病均可引起发烧。
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所伤,肝经郁热;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中气不足;久病、大病,阴精亏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三气不能同步;三道两路不畅,热毒积于体内而引起发热。
临床表现
主症 发热(体温升高),或持续发热,或时热时冷,热或时高时低,或夜热早凉,或夜凉早热。
兼症 心烦,急躁易怒,口苦口干;或口干咽躁不欲饮,肌肤干燥甚至脱落,面色黯黑;或劳倦而作,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少华;或心烦失眠,手足心热,骨蒸劳热,脸红,寝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治疗原则 调理气机,疏通道路,解毒退热。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救必应20克,两面针15克,班兵救主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金竹根叶、鱼蒜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狗肝菜、磨盘根各等量(鲜品),共捣烂,开水泡服,每日1剂。
④白金条根、一枝草根各50克,捣烂,分3次开水肿服,每日1剂。
⑤干地龙3条,芭蕉根300克,捣烂,水煎服,每日1剂。
⑥野菊花、四大天王(宽叶金粟兰)、白背风、山竹木(多花山竹子)根、山萝卜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瓜子草、朴地风、水灯草、两面针、五爪金龙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⑧夜关门9克,串心草(穿心草)6克,研末,调鲫鱼胆汁9克,开水送服,每日1剂。
⑨狗胆1只,生大蒜6个,大蒜捣汁与狗胆汁调匀,分2~3次服,每日1剂。
⑩鹤虱草根、夜关门草根各15克,水煎取汁煮瘦猪肉适量服,每日1剂。
○11白马骨、透骨消、扶芳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背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穴。
②生石膏15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10克,西瓜皮10克,捣烂敷脐部。
③茶辣叶、生姜、葱头、辣蓼、紫苏、小茴香各等量,捣烂煨热,外擦患者四肢、胸、背、腹等处,并针十宣、人中、期门、天宗等穴。
④生鸡蛋12个,取蛋清涂手足心、背、脐、肘窝等部位。
⑤臭草(芸香)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2次,每日1剂。
⑥石螺(又名扭泰螺)适量,生盐少许,捣烂敷两足底心(涌泉穴)。
⑦燕窝泥1团,鸡蛋1个(取蛋白),捣匀敷心窝10~20分钟,每日1~3次。
⑧老葵扇半张,茅根15克,耳根叶12克,香附8克,陈皮6克,粘米1杯,共炒黄,煎水调酒洗澡,每日1剂。
⑨柑子叶、生姜、四季葱各适量,共捣烂,用麻油炒热擦患者太阳穴及前额,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
⑩四季葱白、柑子叶、艾叶、姜各15克,酒饼1个,捣烂酒炒,布包擦头、身体、四肢,每次5~10分钟,每日数次。
○11茶叶、瓜子菜、酒饼、葱头、麻油、灯心草各适量,捣烂炒热,布包擦头部,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
○12鸡蛋1个,雄黄、四季葱各适量,银器1个,鸡蛋煎热,将雄黄、葱、银器包入蛋内,布包擦全身。
○13金竹叶、茶叶、葱头、艾叶、生姜、薄荷各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剂。
○14茶辣叶、生姜、葱头、辣蓼、紫苏、小茴香各等量,捣烂煨热擦全身,同时针挑十宣、人中、期门、膻中等穴。
○15生姜、艾叶、金竹叶、椿芽树皮、苏梗、薄荷各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剂。
2.尿甜(壮名:Binghnyouhvan)
以口渴引饮,多食善饥,尿多,消瘦,尿落地有蚂蚁爬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消渴”。属西医“糖尿病”范畴。
病因病机
①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湿热内积,化燥伤津;
②情志失调,气机郁结,郁热伤津;
③劳欲过度,损耗阴精,阴虚火旺,灼伤津液。
临床表现
主症 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尿有甜味。
兼症 烦躁,或大便结;或脸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
治疗原则 养阴,清热,润燥。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猪横利(猪胰)1具,低温干燥,研成粉末制成密丸,每次9克,每日服2次,长期服用。
②玉米须、积雪草各30克,水煎代茶饮。
③猪横利(猪胰)1具,土茯苓、野山药各100~200克,炖服,每日1剂。
④肾蕨50克,十大功劳30克,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深缩取汁300毫升,分3次餐前服。
外治法
药线点灸膻中、劳宫、鱼腰、足三里、肾腧、命门穴,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疯病(壮名:Fatbag)
(1)癫狂(壮名:Fatngvanh)
民间又称“巧坞乱”,是以神志不清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癫狂”。西医的“精神分裂”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气机紊乱,巧坞网络受损,指挥失控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或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或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
兼症 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或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或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甚则狂乱无知,逾坦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毁人伤物,气力逾常,不食不眠;或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
治疗原则 调理气机,调整巧坞。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梧桐树根、大头竹叶各15克,辱砂3克(研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②败酱草、柳树根、青桐木、盐肤木、山柏、灯心草、山栀根各10克,丹竹心8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豆腐木、杨柳枝、四月泡(茅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黄饭花(根、皮、花)刺鸭脚木根、玉叶金花各30克,红头线9克,配鸡肉或老狗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⑤杨柳树根120克,白饭木根30克,雷公木根(大蛇药)60克,生石膏150克(研末),水煎冲石膏粉服,每日1剂。疗效不佳者加朱砂末6克冲服。
外治法
①大椎、陶道、阿是穴、安眠穴、哑门、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涌泉、耳门、听宫、听会、人中,每次针5~7穴,用补法徒手针或加电针,留针15分钟,轮翻针刺,每日1次。
②婴儿毛发15克,猪脑1个,烘干碾粉,冲甜酒,滤去渣服,药渣敷百会穴,每日1剂。
内外兼治
①野菠萝根30克,麦冬、天冬、千斤拔各15克,辰砂6克(研末冲服),水煎冲辰砂末服,每日1剂。
②水菖蒲根适量,磨醋擦颈后凹陷处,每日1次。
③生香附子适量,捣烂,加米酒适量,蒸服。
④老虎耳适量,铁砂、米各少许,炒焦,水煎服,同时在长强、腰椎自上而下灯火灸各一炷(寅辰时忌灸)。
(2)羊癫风(壮名:Fatbagmou)
是以发作性的意识丧失、四肢抽筋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痫证”“癫痫”、“羊癫风”。西医的“癫痫”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七情失调或先天受惊,或头部外伤引起气机逆乱,巧坞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主症 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时有发作。
兼症 发作前常有头晕、胸闷、乏力等症,发作时除主症外,常伴尖叫与二便失禁,也有精神恍惚或短暂神志不清而无抽筋者;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大便结,发作时则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叫吼;发作日久则可见健忘,心悸,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治疗原则 调理气机,调整巧坞。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棵红药15克,棵叶上花15克,棵三块瓦10克,棵岩薯15克,棵古浮10克,棵郎蛋15克,棵角怀10克,三百六十根3克,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②小榕树叶适量,捣烂取汁,冲开水服,每日2~3次。
外治法
①发作时针刺人中、涌泉,缓解时药线点灸百会、人中、神门、通里穴。
②熟附子末、面粉各适量水调成饼,敷关元穴,再用艾绒灸数次。
③青橄橄3份,白矾1份,捣烂,熬膏贴涌泉、百会穴。
④少商、人中、神门、间使、丰隆、心腧、上脘、隐白、申脉、风府、承浆、大陵,先针后灸,视病情每1~2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⑤百会、通天(双侧)、风府、灯花灸各1次。
⑥神聪、膏盲、肝腧、脾腧、中脘、章门、气海、内关、涌泉,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行灯火灸,每日1次,一直灸到不再发作为度。
⑦红毛鸡1只,旧草席(切碎)、犁田大绳(切碎)各适量,将鸡杀净。取鸡毛和烫鸡水合方煎水洗澡。洗澡前如癫痫发作,先急用手指按压患者拇指指甲根后一分处令其苏醒。如不醒,重按足拇趾趾甲根后一分处(均按男左女右)。再不醒则按长强穴,待醒后再行洗澡。
⑧先用毛巾浸冷水敷百会穴,后用灯心草蘸麻油烧灸双侧太阳穴及百会穴,再用铜板在磨石上麻,取第二次磨出的水滴在百会穴上。
⑨丝竹穴、头维、合谷、膝眼、阳池、风池(均取双侧),行烧灼法。
内外兼治
①蚂蟥七、葛麻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用灯花火直接灸颈部两侧出现的红筋,每日1次,直至红筋消失为止。
②假菠萝果5~7个,开水泡1次服,7日服1次,同时配合针刺疗法,直至病情得到控制。3年内忌食辣椒、鹅肉、粽粑。
③千斤拔根30克,水煎服,并用鲜山胡椒、鲜鸟不站、鲜鸭脚树各适量,水煎外洗,每日各1剂。
(3)脑充血(壮名:Lwedcung’uek)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痿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中风”、“卒中”。西医的“脑血管意外”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或情志、饮食所伤,或外邪侵袭,使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步,气血逆乱,血冲巧坞,巧坞功能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痿僻不遂。
兼证 牙关紧闭,口闭不开,两手握拳,肢体强痉,或伴脸红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或伴脸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或眼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
治疗原则 疏通道路,调理气机,调整巧坞。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通城虎60克,老陈皮30克,加姜汁、米双酒各适量灌服,每日1剂。
②白矾9克,姜汁1蛊,调匀灌服,每日1剂。
③刘寄奴、钻地风、九风节各15克,吹风散、牛耳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1个疗程。
外治法
①先用毛巾浸冷水敷百会穴,后用灯心草蘸麻油烧灸双侧太阳穴及百会穴,再用铜板在磨刀石上磨,取第2次磨出的水滴在百会穴上。
②用绣花针蘸少许硫磺粉(似芝麻大小)于灯上烧燃,立即刺入患处皮下或穴位(不可太深),反复多次,治半身不遂。
③风姜、旱莲草、五加皮、花椒、金不换各适量,煎水外洗患肢,另用八角粉少许和鸡蛋清煮熟拌匀擦患处,每日1次,治半身不遂。
④针刺或灸人中、百会、合谷、足三时、后溪、外关、涌泉、昆仑穴,可针刺少商放血少许,每日1剂。
⑤大风艾、五月艾、五色花、水泽兰、九里香、韭菜根各100克,捣烂加醋炒热或蒸热装入布袋外敷患侧,每日2~3次,15~30日1个疗程,治疗口眼歪斜或面瘫。
⑥在大椎穴用三棱针刺后加拔摧出血少许,每日1次,15日1个疗程。
4.黄病(壮名:Binghhenj)
是以面黄、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黄疸”。西医的“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寄生虫病、部分血液性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及一些药物中毒、肿瘤等”均可出现黄疸。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或湿毒内生,阻滞三道两路,道路不通,邪毒郁蒸于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面、身、目、小便黄,黄色鲜明或晦暗,或如烟熏,或如金色。
兼症 发热口渴,心中烦闷,肚子胀满,口干而苦,想吐,小便黄少,大便难结;或头重身困,胸腹痞满,食欲减退,想呕,呕吐,肚胀,大便溏垢;或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不志清,乱语,可见脉漏各症;或不思饮食,肚胀,大便不成形,神疲发冷,口淡不渴。
治疗原则 祛邪排毒,利湿退黄,疏通道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背叶、山芝麻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鬼针草3克,密蒙花30克,白背风15克,三叶人字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鲜虎杖根、鲜黄鳝藤根、鲜地桃花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鲜红臭牡丹叶适量,捣烂,用井水或冷开水洗米,取第1道米水与捣烂的牡丹叶混和,滤取汁服,每日1剂。
⑤十大功劳、虎杖、田基基、阴行草、白花蛇舌草、黄饭花根、粽粑叶根、柳树的第2层皮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阴阳莲、山枝根、土茵陈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虎杖、竹叶菜、金针根、丹竹根各25克,吊水莲、漆木、黄栀子各50克,配鸡肉或猪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⑧虎杖、白花丹、山枝根、黄姜、十大功劳、吊水莲各15克,配件肉适量炖熟,吃肉渴汤,每日1剂。
⑨虎杖、大田基黄、小田基黄、大血藤、岗稔根、红无娘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⑩鸡骨草、田基黄、虎杖、黄江刺根、黄竹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次。
外治法
黄枝子、田基黄、虎杖、黄江刺根、黄竹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次。
内外兼治
将虎杖适量切片,水中寄生物适量水煎后,将岩黄连、十大功劳、美人蕉根各适量捣烂用布包好,浸于药液中刮洗全身,每日1次。
5.闷头拜(壮名:Fatnit)
又叫“打摆子”,是以发冷、高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均诊为“疟疾”。
病因病机
疟邪侵入(多为蚊虫叮咬所致),使三气不能同步,机体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主症 发冷、高热,休作有时,或热多寒少,或寒多热少,或热甚寒微,或寒甚热微,或只热不寒。
兼症 头痛脸红,口渴多饮;或汗出不畅,骨节酸疼,口渴多饮,便结尿黄;或口不渴,胸腹痞闷,神疲体倦;或倦怠无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蜡黄,形体消瘦,遇劳即发;或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难结,小便灼热而黄,甚则神志迷糊,胡言乱语。
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调理气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马鞭草30~60克,水煎分2分,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1次。疟止后,连服3日,每日1剂,分2~3次服。
②青蒿30克,水煎取汁(新鲜者150克,绞取汁),于发作前2小时服,连服3日,每日1剂。
③常山、槟榔、半夏、乌梅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④老竹笋20克,鸡蛋2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⑤土常山、黄皮叶各20克,旱莲草、马鞭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狗仔花、一箭球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青蒿、假烟叶各20克,青藤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鸭胆子10~15米,发病前2小时吞服,每日1剂。
⑨鲜马鞭草、鲜烟头草各60克,鲜倒扣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望江南、算盘花、大叶紫珠、土牛膝、苍耳草各30克,煎水外洗全身,每日1剂,洗2~3次。
②用三棱针在上牙龈及食指近端指关节指纹中央各刺1针,每日1次。
③于发作前半小时,药线点灸外鱼际、太渊、后溪。
6.夜不睡(壮名:Hwnzninz mboujndaek)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西医的“神经衰弱综合征”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或思虑过度,或素体虚弱,或情志不舒,或心虚胆怯,或饮食不节,胃气不和,使阴阳失调,三气不能同步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 久久不能入睡,或睡而不稳反复醒来,或早醒不能再睡,或时寐时时醒,甚则彻夜不能入睡。
兼症 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眼红口苦,小便黄,大便难结;或头重头痛,痰多胸闷,嗳气,反酸想呕,心烦口苦;或心烦,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手足心热,口干津少;或多梦易醒,头晕眼花,肢倦神疲,饮食无味,脸色少华;或多梦易惊,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治疗原则 平衡阴阳,调理气机。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夜交藤、松针各30克,大枣15克,水煎取汗睡前服,每日1剂。
②酢浆草100克,或含羞草15克,水煎取汗睡前服,每日1剂。
③竹叶心30克,十大功劳20克,灯心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五味子、大枣、酸枣仁各50克浸泡于米酒1000毫升中,30天后可饮,于每晚睡前服10~20毫升。
外治法
①花生叶适量,晒干做成枕头睡。
②耳针或压丸神门、肾穴。
③艾灸印堂、百会、神门、三阴交、太阳、头维穴,每日1次。
④药线点灸攒竹、神门、安眠1、安眠2、三阴交、足三里、肾腧、肝腧、太冲、胃腧、中脘穴,每日1次。
7.头晕旋转(壮名:Uekcienq)
是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眩晕”。西医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骨质病变及颈肌病变”等均可出现。
病因病机
①长期忧郁恼怒,或饥饱劳倦,损伤脾胃,使痰火内生,上冲巧坞。
②病后体虚,或老年肾亏,或房劳过度,巧坞失养。
临床表现
主症 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兼症 想呕,呕吐,汗出,胸闷,心悸,耳鸣,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脸色发红或脸色苍白,饮食减少。
治疗原则 清火化痰,调理巧坞,或健脾益肾,滋养巧坞。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山枝子、钩藤各30克,红杜仲、天麻、川芎各10克,乌鸡1只,米酒100毫升,炖服。
②人字草50克,地胆草25克,双钩藤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在背部大面积拔罐,每次拔10分钟,每日拔2次,连拔3~5日为1个疗程。
②灯火隔叶灸百会、印堂、合谷、足三里、足部脑点,每日灸2~3次,连灸3~5日为1个疗程。
③隔姜灸耳门、听宫,每日1次。
8.大颈病(壮名:Binghhozlaux)
是以颈前喉结两旁一侧或双侧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瘿、瘿病、瘿瘤、瘿气、瘿囊”。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均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气机不畅,或饮食及水土失宜,使痰毒结于颈前。
临床表现
主症 颈前喉结两旁一侧或双侧肿大,按之不痛,吞咽有不适感,肿物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兼症 心跳加快,怕热多汗,手抖,消瘦,体倦乏力,吃多易饿,烦躁易怒,甚则眼突。
治疗原则 化痰,排毒,消肿。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海龙、淮山各15克,蛤蚧、党参、路路通、五味子各10克,人参9克,沉香6克,枳壳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黄药子、爬山虎、土苁蓉各15克,白花苋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茎部肿大加贝母9克,海浮石、鳖甲各15克,眼突加白蒺藜10克。
③生铁屑或铁砂1500克,海带2000克,浸泡于水缸中,平日饮用缸中之水,每15日换水1次。
④白药子150克,黄药子300克,50度米酒2500毫升,密封浸泡15日,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阴陵泉、阳陵泉、曲池、内关、足三里、风池,每日1次。
②针刺颈部肿块:先于肿块中央垂直进1针,再从肿块边缘3个不同角度以45度角进针,使3针连线成等边三角形,留针20~30分钟,然后用药线点灸局部肿块。
9.痧病(壮名:Fatsa)
又名痧症、发痧、痧气、痧麻,是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乏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时行感冒、伤暑”等属此范畴。西医的“中暑、病毒性感冒、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感冒”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病气、霉气、痧雾暑气等邪毒,或饮食不洁,内伤谷道,导致谷道运行不畅,升降失常,阴阳失调而发病。
临床表现
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乏力,胸背部透发痧点,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甚则昏迷,四肢厥冷,唇甲青紫。
治疗原则 解痧毒,和气血,调阴阳。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南蛇勒、马连鞍、荆芥、藤黄连、两面针、防风、黄金扣、生姜各10~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辣蓼、鱼串草、老红薯藤共炒黄,水煎服,每日1剂。
③山芝麻、草鞋根、两面针、古羊藤、南蛇勒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挑法:常规消毒后,用针对准后颈两侧及肩背部挑刺10余针。
②刮痧:用刮具由上而下沿后颈部、背脊刮下,直至皮肤出现红晕,刮具可涂茶油等润滑剂。
③煮熟的鸡蛋加葱白、生姜适量,银器1枚,以薄布包裹稍用力擦全身。
④鲜柚子叶、紫苏、黄皮叶各100克,香茅50克,切碎捣烂,将大米50克泡水1分钟后取出和上述药用布包好后擦全身。
⑤药线点灸大椎、肺腧、风门、风池、百会、头维、太阳穴、印堂、曲池、手三里、列缺、合谷、二间、三间、商阳,每日1次。
10.风湿病(壮名:Fungcaep)
又称风湿骨痛、风手风脚,是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关节肿大,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痹证”。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感受风、寒、湿、热等毒邪,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肌肉、关节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关节肿大(或有定处,或游走不定),或遇冷加剧,得热减轻,或遇热加剧,得冷减轻,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
兼症 怕风,发热,口渴,烦闷,眠差,手足沉重。
治疗原则 驱风散寒,或清热除湿,解毒通路,运行气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稀莶草、臭梧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海风藤、老鹤草、五加皮、常青菜、桑枝各9~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蚂蚁粉或蚂蚁蛋10克,蜜糖调服,每日2次。
⑤七叶莲、威灵仙、九节风各12克,通城虎、丢了棒、宽筋藤各10克,过江龙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防风、走马胎、千斤拔、过江龙、吹风散、大罗伞、九节风、九里香、九龙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桑寄生、五加皮、钩藤、水泽兰、血风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或火灸或火针针灸患处及周围穴位。
②药物竹罐疗法:杜仲藤、三钱三、五爪风、八角风、臭牡丹、五加皮各40克,伸筋草、石菖蒲各20克,鸡矢藤30克,用布包好,加水5000毫升煮沸后,投入药罐煮20分钟左右,取出药罐趁热在痛处拔罐,取罐后针刺1~3针。再重复在原处拔罐1次。
③熨浴:伸筋草20克,丢了棒、山霸王、十八症、棵独实、红鱼眼、枫荷桂各30克,粉碎后装入布袋包好,先浸入1500~2000毫升水中20分钟后,加热煎煮沸15分钟,将药袋趁热(以能适应的热度为宜)反复熨汤患处,15分钟后再用药水浸浴洗患处,每日1~2次,10日1个疗程。
④七叶莲、山花椒、臭茉莉适量,捣烂加醋炒热,装入布袋敷痛处。
内外兼治
龙须藤、追风散、羌活、独活、燕尾草、泽兰、爬山虎、冰糖各50克,细辛15克,金银花60克,米酒3000毫升,浸泡1个月后内服,每日1次,每次10~20毫升,并用适量外擦。
二、壮医外科疾病概述
(一)热毒病(壮名:Binghdoegndat)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热毒内生,侵犯肌肤,成肿、成脓、成疮,发于外的一系列疾病称为热毒病。包括无名肿毒、疖子、瓜藤痈、落头疽、蛇头疮、蛇眼疔、疵疔、黄水疮、鸡屎疮、对口疮、裤口毒、有头疽、无头疽等。
病因病机
情志不舒,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煎炒,使热毒内生;或外感热毒之邪,侵犯肌肤,郁结于皮肉之间或龙路火路之中,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无名肿毒:身体局部聚发肿痛,随处可生,范围可逐渐扩大,疼痛逐渐加剧,局部皮肤发烫、紧张、发硬、压痛明显,红肿范围边界不清,最后形成脓肿,局部波动,常伴有发冷、高热、严重者可引起败血证。
疖子:开始皮肤出现1个发红而疼痛的凸起,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于中央出现1个黄白色脓头,破溃后可逐渐吸收愈合,亦可逐渐扩大加重,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证。
瓜藤痈:初起皮肤出现硬结,边缘清楚,发红疼痛,逐渐成脓、破溃,流出脓液而留下小疤痕。
落头疽:好发于背部及颈后部,多发于体弱之人,局部呈一片较广泛的红肿凸起,疼痛剧烈,发展迅速,表面出现多个黄白色脓头,中央组织坏死,愈合慢,伴有发冷、高热、食欲不振,甚至引起败血证。
蛇头疮:初起指端感觉麻痒,继而刺痛,肿胀红肿不明显;中期肿势扩大,手指末端像蛇头状肿胀,酿脓时剧烈跳痛,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可伴发冷、发热、头痛、不思饮食、全身不适等。
蛇眼疔:初起甲边红肿热痛,继而成脓,剧者指甲脱落,可伴发冷、发热、头痛、心烦口渴。
疵疔:生无定处,以面部及手足多见,发病较急,变化迅速,危险性较大,初起如粟米大,坚硬根深,形小,随后局部变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可伴发热发冷,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舌硬口干,甚则神昏、谵语、痉厥。
黄水疮:又名脓疱疮,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易患。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皮损初起为红斑或黄豆大(甚者更大)的水疱,迅速变成脓疱,奇痒,抓破后流黄水,干结后成边缘翘起的黄痂,黄痂下是红色的糜烂面,愈后不留疤痕,常反复发生,可伴发冷发热。
鸡屎疮:好发于儿童。症见头额及发际、耳周生出小疖肿,数日后成脓溃烂,多蔓延至满头都是,缠绵数月不愈。
对口疮:生于脑后枕部之下、大椎之上。初起红肿疼痛,逐渐成脓,易溃易敛;若局部漫肿,皮厚色暗,则难溃难敛。
裤口毒;又名臁疮、老烂脚、远年烂脚、烂脚、黄鳝漏。指发生于小腿部的慢性溃疡,好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内侧多于外侧,溃疡日久不愈,疮口内陷,常流黑绿色脓水,臭秽难闻,反复发作。
有头疽:初生白粒如粟,痒痛,继而微红肿痛,3~4日后根脚红晕逐渐展开,局部微温,甚则发热,疽顶白粒如粟,间有大如莲子蜂房者,皆有脓不易畅流排泄,可向四周蔓延扩展变大。
无头疽:初起无头,为发于筋骨及关节间的脓疡,具有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之特点,脓出淡薄,淋漓不尽,甚至导致关节畸形。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疗方法
无名肿毒
内治法
①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地丁、苏叶、木黄连、苍耳根、茅根、大青叶、藤黄连、刺苋菜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生地12克,铁树叶、鹅舌草、细叶榕、青藤叶、大罗伞、小罗伞各10克,水酒各半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蒜泥、蛤蟆皮外敷患处茄艾灸。
②了哥王、红龙船花、假南瓜叶各适量,捣烂,酒炒热后敷患处。
③生桐油、生石膏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④木芙蓉叶或花、犁头草、葫芦菜捣烂外敷患处。
⑤已有脓者,切开排脓,切口宜稍大,放入引流条,每天用桉树叶煎液外洗,换引流条,直至无脓为止,外敷木芙蓉膏。
⑥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及结顶穴。
⑦活蚯蚓10条,洗净,以适量盐浸渍即化为粘液,取粘液适量加蜜糖适量,混匀,外涂患处。
⑧韭菜叶、雷公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疖子
内治法
①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鲜车前草、鲜马齿苋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木黄连、一点红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木芙蓉花或九里明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②生桐油、生石膏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③生大蒜头捣烂外敷患处加艾灸。
④七叶一枝花膏外敷或七叶一枝花酊外擦患处。
⑤成脓者,切开引流,每天用桉树叶或九里明煎液清洗后敷七叶一枝花膏。
⑥用冷开水喷淋于疖面上,然后用艾条在疖面上施灸,同时徐徐吹风于肿面上,肿面水将干时再喷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
⑦青蛙皮贴于疖肿处。
瓜藤痈
内治法
金银花藤、板蓝根、一点红、野菊花、蒲公英、木黄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犁头草、木芙蓉、木鳖子叶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水煎外洗患处。
②墙上陈石灰和陈年酸笋水(年代越久越好)适量,加鲜犁头草、落地生根各50克,捣烂外敷患处。
③已化脓者,切开,将脓液挤净,用苎麻根或棉花根捣烂外敷患处及其周围。长期不愈者,用九里明、木黄连、苍耳草、番桃果叶,水煎外洗,洗后再撒上一些头发灰在疮口上。
落头疽
内治法
穿心莲、甘草各10克,一点红,九节茶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鲜雾水葛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每日换药1次。
②生姜适量,捣烂,用芭蕉叶包好后煨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苦丁茶叶、了哥王叶水煎外洗或捣烂外敷患处。
③成脓者,作十字切口或廿字切口切开,切口宜大使引流通畅,每天换药1次,用九里明、火炭母煎液外洗后敷七叶一枝花膏。
蛇头疮
外治法
①泥锹鱼捣烂外敷患处。
②猪胆1只,放入少量冰片套入患指,每日1只。
③蛤蟆皮或大蒜泥外敷患处加艾灸。
④葫芦茶、犁头草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⑤苍耳子全草烧灰或芭蕉叶烧灰,醋调涂患指,每日3~4次。
⑥红龙船花、酒糟各适量,捣烂煨热,敷患处。
⑦药线点灸患指梅花穴及结顶。
⑧川乌、草乌、天南星、雄黄、冰片、猪胆,共研末,水调敷患处。
⑨成脓者在患指两侧切开贯穿指端之切口,用桉树叶、九里明煎水外洗后放入引流条,外敷七叶一枝花膏或木芙蓉花膏。
蛇眼疔
外治法
①沙姜、有毛一点红各适量,共捣烂如泥状(忌接触铁器),外敷患处四周,用干净树叶或菜叶包裹,再用纱布和胶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②仙人掌150克,生盐20克,醋适量,共煮,外敷患处。
③猪苦胆1个,装入雄黄0.3克,套在指上,扎紧勿让苦胆汁外溢。
④蜈蚣1条,雄黄1.5克,共研为细末,取鲜鸡蛋1个,将蛋的一端打破约患指大小,从破口处倒出一部分蛋液,将药粉倒入蛋内搅拌均匀,将患指插入蛋内,用小火沿蛋壳周围烘1小时以上,以患指有湿热感为度,每日1~2次。
疵疔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手三里,结顶,每日1次。
②九里明、蒲公英、地丁草适量,煎水外洗患处,并用三药鲜品捣烂敷患处。
③复方二苦(苦参、苦地胆)煎液外涂患处。
黄水疮
内治法
①木黄连、野菊花、一点红、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木黄连、野菊花、金银花各15克,淡竹叶、刺苋菜、板蓝根、大青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九里明60克,桉树叶60克,苦楝树皮4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
②扛板归150克,三角泡300克,酸醋200毫升,煎水外洗。家燕窝适量,研末水调外敷。
③外涂壮药止痒酊或止痒膏。
④苍耳草、桉树叶各60克、九里明50克、火炭母30克,水煎外洗。若有黄水渗出,则用火炭母、番桃叶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鸡屎疮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葵花穴(点患处如葵花状)、结顶穴,每日1次。
②大桉树叶、满天星、苦楝树叶、明矾适量,煎水外洗,再用枯矾粉撒于患处。外涂七叶一枝花膏。
对口疮
内服法
鱼腥草20克,老君须、龙胆草各15克,水杨柳、麦冬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蛤蟆酊外涂患处。
②先将蚯蚓捣烂,凉水调敷患处,再用象贝母研末敷患处。
③野菊花、雄黄、冰片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裤口毒
外治法
①桑叶捣烂外敷或白萝卜丝煮熟热敷。
②黄芪、轻粉、乳香、没药、血竭、铜绿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③热黄牛粪适量外敷。
有头疽、无头疽
外治法
①初起用蒜切片3毫米厚,置于患处,隔蒜施灸,每日1~3次。
②巴豆去壳炒黑,研末以麻油调为膏,涂患处。
(二)血毒病(壮名:Binghdoeglwed)
由于热毒之邪侵犯龙路引起的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症的疾病。包括红丝疔、蛇肚疔、烂疔、破伤风等。
病因病机
皮肉破损,热毒之邪趁隙而入,侵犯龙路,使龙路不通,气血凝滞,血热互结,搏阻于皮肉之间而致。
临床表现
红丝疔:又名“红绿疔”,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管炎。多发于四肢(常有皮肤破损或湿气糜烂),因疔呈红色或红绿的细丝样而得名。初起四肢远端有疮疖感染,继而局部成红线一条,多见于腋部及腹股沟处,常伴局部瘰疬肿痛,发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
蛇肚疔:又名“蛇腹疔”、“泥鳅痈”,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腱鞘炎。症见指腹部肿胀如蛇肚,手指屈伸困难,灼热,痛连肘臂,局部皮肤色红光亮,逐日加剧,7~10日成脓,难自溃。
烂疔:又名“水疔”、“脱鞋疔”。起病急骤,局部肿胀灼热疼痛,皮色暗红,继而腐烂,范围逐渐扩大,疮形呈凹形(如匙面),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气味恶臭,可混有气泡,按之可有捻发音。
破伤风:初起发冷发热、咽痛,继而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抽筋,舌头僵硬,言语不利,流口水,角弓反张,喜暗怕光,呼吸困难,反复发作,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 排解血毒。
治疗方法
红丝疔
内治法
①土茯苓、赤芍、生地、花粉、穿山甲、连翘、牛蒡子各10克,金银花、九里明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甘菊叶或根适量,捣烂取汁1蛊服,每日2~3次。
③白矾末15克,葱白7根,捣烂分作7份,每服1份,用热白酒1杯送下,服毕用厚被盖卧,再吃葱白汤1蛊取汗。
外治法
①桉树叶、火炭母、九里明各适量,煎水泡洗原发疮疖,并敷以木芙蓉膏或敷大蒜泥加艾灸局部患处。
②七叶一枝花酒,磨涂擦疔头。
③初起时,将红丝两头缚住,并用针挑出毒血后,嚼浮萍草敷之。
蛇肚疔
内治法
蚤休、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野菊花、银花、连翘各20克,赤芍1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蜈蚣1条,焙干研末,与松香末18克混合倒入盛开水的缸子中,粉末在热水中自然溶成胶状,粘结成团,从水中取出粘团,趁热用手捏成指套形状套在患指上,每日换1次。
②九里明、木芙蓉、仙人掌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3次。
③鲜车前草、稀签草、金银花、玉爪草各适量,共捣烂,加陈火粉及盐少许调成糊状敷患处。
④朴硝100克,甘草15克,加水200毫升,水煎热敷患处或浸泡,每次20~30分钟。
烂疔
内治法
黄芪30克,白芨20克,薏仁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银花25克,丹皮、赤芍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4剂。
外治法
①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
②鲜鸭跖草叶20片,食醋500毫升,浸泡1小时后取出叶片外敷患处,干后更换,每日4~6次。
③薄荷叶200克,野菊花400克,土贝母100克,共捣烂,加用白茅根500克,煎浓汤,去渣取汁,调前药敷患处,并用茅根汤趁热不时润于药,约半日后换药。
破伤风
内治法
①乌梅、蝉蜕各10克,红花地桃花、钩藤、水菖蒲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吹风蛇胆1个,1日分两次服完。
③鲜红蓖麻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威灵仙、木贼、五加皮、八角枫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八角枫、威灵仙、蝉蜕、石菖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承山、阳池、阳陵泉、外关、天井穴,每日1次。松筋草适量,煎水洗全身。
②望江南、算盘花、大叶紫珠、土牛膝、苍耳草各30克,水煎外洗全身,每日2~3次。
③用三棱针刺上牙龈及两手食指近端指关节指纹中央各1针,每日1次。
(三)毒结病(壮名:Binghdoeggiet)
为毒邪入侵,积结于龙路火路网络所致的疾病。常见的有老鼠疮、膝结毒、骨臁等。
病因病机
毒邪入侵,积结于龙路火路网络,气血运行受阻,使毒邪气血凝聚于局部所致。
临床表现
老鼠疮:又名“九子阳”、“九子疡”,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好发于颈部及耳前、耳后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窝、腋部、初期结块肿大如豆粒,1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中期结块逐渐增大,并与表面皮肤粘连,数个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活动,成脓时,表皮暗红色,微热,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后期液化成脓,自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腐烂物质,疮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暗,可形成窦管。
膝结毒:又名“鹤膝症”、“鹤膝风”,相当于西医“膝关节结核”等各种可引起膝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病。症见膝关节肿痛,微红,压痛,屈伸不利,行走困难,伴面黄肌瘦,下肢肌肉萎缩。
骨臁:中医称为“骨痨”,相当于西医的“骨关节结核”。儿童多见,好发于膝关节、胸椎等脊椎关节等部位。症见局部关节隐痛,休息时减轻,关节肿大畸形明显,最后破溃流脓,伴午后潮热,周身无力,饮食减少,形体消瘦,寝汗。
治疗原则 解毒排毒,疏通两路,运行气血。
治疗方法
老鼠疮
内治法
①初期用夏枯草20克,党参、木黄连、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柴胡、夏枯草、猫爪草各15克,牛黄、麝香各1.5克,水煎取汁,冲猫头骨粉少许(约5克)内服,每日3次。
外治法
①初期用木鳖子、半夏磨醋外擦,每日3~4次。
②蛤蟆皮外贴或蛤蟆酊外涂患处加艾灸。
③药线点灸曲池、足三里、肺腧、局部梅花穴、风池、翳风,每日1次。
④中期用火针疗法:局麻后,将烧红的火针在老鼠疮周围刺1圈,然后针中间,每个疮刺20~30针,最后涂消炎膏或万花油,每15日1次。
⑤挑刺疗法:在脊柱两旁或肩井、肺腧处找高出于皮肤的红色指压不褪色的毒结进行挑刺。
⑥将魔芋片晒干,置于铜锅内或瓦片上,用微火烤至表面呈灰状为宜,水牛大牙(煅成粉)、玄明粉、玄参粉按5:3:1的比例混匀,加蓖麻油或茶子油适量调成糊状,涂在魔芋片上敷患处。
膝结毒
内治法
①走马胎、杜仲、四方松筋藤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大罗伞、大风艾各15克,荜拨、威灵仙、防风、五加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石油菜、石仙桃、不出林、远志、贝母、杉木寄生、牛尾菜根、水百步还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隔姜艾灸膝眼、地机、曲泉穴,每日1次。
②细榕树叶、红龙船花、倒刺草根、鹅不食草各100克,共捣烂,加米醋炒热外敷患处。
③牛膝藤、泽兰、大罗伞、枇杷叶、生姜木叶各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④了哥王、九节风、石油菜、八角王子、田螺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⑤鸡蛋壳、箭猪毛、炮山甲、蛇蜕各适量研末,配鸡蛋炒成块外敷患处3小时,敷药后患处出现疼痛时可去药。
骨臁
内治法
①鹿角、蜈蚣、穿山甲、全蝎、地龙、地鳖虫各10克,甘草6克,共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②熟地炭、炙龟板、淮山、地骨皮各12克,矢母、当归、丹皮各6克,牛膝、白芍各9克,黄柏4克,水煎服,每日1剂,半年1个疗程。
③后期用黄芪12克,当归、党参、牛膝、五指毛桃、牛大力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局部用蛤蟆外敷加艾灸。
②大罗伞、小罗伞、水泽兰各适量,水煎外洗患处。
③浮炭、冷饭团适量,调蜜糖敷患处。
④炙蜈蚣10条,炙全蝎3只,制乳香、没药各9克,升丹3克,共研成细末,以少许撒敷溃疡面,再盖膏剂,每2天换药1次。
⑤溃破流脓者,用罗裙带、酒糟、秤星木适量,捣烂敷患处。 (四)风毒病(壮名:Binghdoegfung)
由于风毒侵犯而引起的疾病。包括风疹、猪头肥、起风等。
病因病机
风毒侵入肌肤,游走不定或结于局部,阻滞龙路火路。
临床表现
风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稍高出于皮肤,瘙痒难忍,此起彼伏,可伴头晕、发热、想呕、呕吐、纳食减少等。
猪头肥:中医称为“痄腮”,西医称为“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节多发,好发于青少年。症见腮部肿胀疼痛,咀嚼困难,一侧或双侧受病,伴发冷发抖、高热,男性患者可伴有睾丸肿痛。
起风:症见突然肚胀,皮肤绷紧如鼓皮,按之不凹,呼吸喘急,俯首闭目,病情危重。
治疗原则 驱风排毒,疏通两路。
治疗方法
风疹
内治法
防风、白术、丹皮各10克,浮萍、生地各20克,麦冬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局部梅花穴、耳部反应点,每日1次。
②韭菜适量,浸于水中片刻取出,趁热沾米醋稍用力擦患处,每日1次。
③防风草、浮萍、赤芍、丹皮、茜草、木贼各适量,水煎洗浴,每日1~2次。
④白花草鲜叶适量,捣烂取汁外擦患处,每日1次。
猪头肥
内治法
①金银花25克,木黄连15克,葫芦茶12克,板蓝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夏枯草、金银花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板蓝根30克,薄荷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及手三里或腮部刺激点(位于耳部肾穴与小肠穴的中点)。
②木鳖子醋磨外涂,或七叶一枝花酊外涂,或青黛粉醋调外涂患处。
③鲜大青叶或鲜板蓝根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起风
内治法
①生葱白10根,茶油30毫升,将葱白捣烂,调茶油1次服完。
②酸醋、花生油各适量,混合后服。
③厚朴、番泻叶、桃仁、瓜蒌仁、郁李仁、乌药、菜菔子、青皮各10克,火麻仁9克,木香、香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京门下5分、缺盆、胸锁骨乳突肌下端、腋前横纹头等处。
②药线点灸腹部穴位,每日1~2次。
(五)虫蛇兽毒(壮名:Doegdoenghduz)
为有毒之昆虫或野兽、毒蛇、疯狗、老鼠等咬伤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病机
有毒之昆虫或野兽、毒蛇、疯狗、老鼠等,通过牙咬排出毒液或毒刺、毛刺蜇伤,或口器利吮等途径,使毒素侵入肌体,阻滞龙路火路,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1.毒虫咬伤: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症状,即局部痛、痒、灼热、红肿、红斑或淤点苍白无痛等;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即发冷发抖、高热、想呕、呕吐、头晕、周身无力、浑身麻木、头痛、抽筋、汗出,甚则呼吸、心跳加局面、昏迷、谵妄,更甚则死亡。
①蜂蜇伤:局部有痛痒感及灼热感,轻者局部出现中心有淤点的红斑、血疹;重者皮肤大片发红、肿胀,常有水疱,可伴想呕、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周身无力,甚至危及生命。
②蜈蚣咬伤:被咬处有两个淤点,周围红肿,有剧痒或疼痛彻骨,可继发红丝疔,局部可出现瘰疬肿痛;严重者浑身麻木、发热、头痛、头晕、视物施转、呕吐、心慌、谵语抽筋,甚则危及生命。
③蜘蛛咬伤:伤口苍白或发红,或呈荨麻疹状,但无痛,重者局部皮肤肌肉腐烂发臭,伴头晕头痛、呕吐、四肢软弱无力、发热谵妄、呼吸增快、大汗出,甚至死亡。
④毛虫蜇伤:局部红肿,或发生荨麻疹,有麻辣感,严重者可引起水疱,头痛头晕。
2.毒蛇咬伤:被咬处一般都有粗大而深的牙痕,伤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或蚁爬感,可有出血不止,或有水、血疱形成,局部肿胀有发展趋势,附近瘰疬肿大,重者有呼吸困难、不能言语、瞳孔散大、抽筋麻木,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尿闭而死亡。
附:我国主要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神经毒);尖吻蝮、竹叶青、蝰蛇、烙铁头蛇(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混合毒)。
3.疯狗咬伤:躁动不安甚则狂躁不已,惊恐怕水,项背强急,声音嘶哑,其声如犬,呼吸困难,口流唾涎,肢体痿软进而瘫痪,可引起死亡。
4.老鼠咬伤:局部肿痛,经过2~4小时的潜伏期后,出现发冷发热,被咬伤处局部红肿疼痛,出现小疱并破溃,在其周围出现皮疹,慢慢波及全身,数天后热退,几周内可反复发作。
治疗原则 排毒解毒,疏通两路,调整脏腋功能。
治疗方法
1.毒虫咬伤
(1)蜂蜇伤
外治法
①先用烟筒屎涂患处,稍待片刻再涂乌桕树汁。
②鲜鸡屎藤叶或鲜芝麻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③酸笋水适量,外涂患处。
④先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再外涂氨水或人尿,最后涂汗垢。
⑤老虎芋头适量,切片持续擦患处1分钟。
⑥酸荞头适量擦患处。
⑦野荞麦适量,捣烂取汁外擦患处。
⑧雄黄10克,鲜鬼针草30克,过夜馊饭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2~3次。
内外兼治
①慈姑全草适量,水煎服,同时另取药捣烂外敷患处。
②鲜天名精全草适量,捣烂取汁,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3次,药渣敷患处或用药汁外擦患处。
(2)蜈蚣咬伤
内治法
①生鸡血、绿豆各适量,捣成浆,开水冲服。
②雷公根、冰糖各适量,捣烂,开水冲服。
外治法
①鲜雷公根,或鲜半边旗叶,或鲜海金沙,或鲜七叶一枝花苗,或鲜凤尾草,或鲜乌桕叶,或鲜三叶鬼针草,或鲜王不留行,或鲜芒萁草适量,或田螺蛳数个,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
②先用人尿浸伤口片刻,再将辣椒捣烂外敷。
③鲜野芋头适量,用盐水煮沸2分钟后,捣烂敷伤口周围。
④鲜鬼针草、鲜丝瓜叶、旧瓦上青苔各15克,食盐1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
⑤鲜番茄果或叶适量,捣烂,先将伤口污血挤出后再敷上。
⑥雄黄少许,用米酒溶解后涂患处。
⑦蟑螂4~5只,捣烂敷伤口周围。
⑧将公鸡倒吊,取其唾液涂患处。
⑨先针刺患处挤出血或用辣椒捣烂擦伤口周围后,再将公鸡鸡冠血滴于伤口处。
⑩鲜红薯叶数张,或鲜马连鞍适量,捣烂取汁涂患处。
○11食盐90克,开水调敷患处。
○12活蜘蛛1~2只,放于伤口处令其吸毒,亦可将蜘蛛数只捣烂涂擦患处。
○13沙姜、陈皮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
内外兼治
将烟油调开水半杯内服,再将指甲花捣烂敷患处。
(3)蜘蛛咬伤
外治法
①雷公根适量,捣烂,加公鸡唾液调匀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②田基黄、七叶一枝花各9克,柑子木叶苗6克,黄枝叶苗15克,捣烂由上而下擦伤口周围。
内外兼治
苍耳草叶适量,捣烂取汁1杯内服,渣敷伤口。
(4)毛毛虫蜇伤
外治法
①黄毛耳草、聚龙过路黄、夏枯草、鲤鱼胆、草鞋根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②八月泡叶适量,捣烂擦患处,每日数次。
2.毒蛇咬伤
被蛇咬伤后,宜尽快就地抢救。
①早期结扎:用止血带或绳子、布条、树藤等于肢体被咬伤伤口的近心端超一关节缚扎,每隔15~30分钟稍放松1次,每次1~2分钟,待度过危险期后1~3小时可解除结扎。
②冲洗伤口:可用清水、肥皂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0.9%氯化钠溶液,自上而下冲洗。
③扩创排毒:常规消毒后,局麻,然后沿牙痕方向作纵行切开1.5~2厘米,深达皮下,再作钝性分离,清除异物,可作挤压,以毒液流畅为度。但五步蛇、蝰蛇、蝮蛇咬伤不宜作伤口切开。
④烧灼:取火柴5~7根,置于伤口上,点燃烧灼,反复2~3次。
⑤拔火罐:用火罐或吸抽器,吸去毒液,以防毒邪走散。
⑥低温疗法:患肢经上述处理后,最好置于摄氏4~7度的冷水中,以减缓对毒素的吸收。
⑦针刺:于肿胀患肢的指(趾)蹼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9~12号消毒针头或手术刀切开至皮下,自伤口由上而下挤压排毒15~20分钟,使毒液迅速排出。
⑧同时配合西药对症处理及必要的抢救措施。
壮族民间防治毒蛇咬伤有丰富的经验,例如:
内治法
①蛇总管60克,了刁竹3克,以米双酒浸泡3周后服用,每次酌量。石菖蒲30~60克,捣烂冲酒服,每日1剂。
②川连、独脚莲、鬼画符、了刁竹各9克,雄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烟油3~6克,以开水1~2碗冲服,每日1次。
④壁虎3条,焙干研末冲酒服。
⑤白醋500毫升,1次服完。
⑥细辛9克,雄黄6克,金银花3克,研末用开水分3次冲服,每日1剂。3日内忌食羊肉。
⑦盘蛇莲、半边莲、独脚莲各6克,万丈龙、一点血、山豆根各15克,一块瓦、开口箭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蜈蚣七、护心胆各9克,八角莲、独脚莲、三叉虎各6克,一点血、一块瓦、万丈龙各3克,共研末,每次3~4.5克,重者半小时服1次,轻者1小时服1次。忌烟酒。
⑨田基黄、狗粪、盐霜客、护心胆各等分,水煎冲酒服。
⑩蜈蚣3条,细辛、五加皮、雄黄、青木香各9克,水煎冲酒15毫升服。
○11臭虫适量,研末,以酒送服。
○12鲜东风菜叶10张,捣烂内服,每次1剂,治青竹蛇、烙铁头咬伤。
○13红乌桕根、鬼画符根各30~60克,水煎冲酒服。
外治法
①乌桕叶、泽兰、王不行留行、万丈龙、一块瓦、山豆根各等分,水煎外洗患处。
②臭虫、烟油各3克,细辛、草乌各15克,白芷1.5克,共研末,以适量开水调擦伤口周围。
③螃蟹口腔分泌物或臭虫血涂伤口。
④将数个鸡蛋煮熟,趁热放在患处上熨烫,直至鸡蛋外壳变成黄黑色,再更换鸡蛋,反复多次。
⑤将适量辣椒末塞入臭虫体内阴干研末敷伤口。
⑥耳屎、臭虫各适量,置瓦片上焙干研末,加植物油调匀敷伤口。
⑦旱烟筒内烟屎、扫把枝叶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
⑧辣椒或辣椒叶适量,嚼烂敷伤口。
⑨螳螂3只,焙干研细末,以米醋调匀敷患处。
⑩火柴头药适量,置于伤口上,点燃之。
○11茶辣叶、乌桕叶各30克,烟叶15克,捣烂,加米水拌匀敷伤口,连用3次。
○12乌桕叶、山菅兰、野芋头叶各20克,捣烂以温开水浸泡,自上而下擦伤口周围。
○13满天星20份,盐1分,捣烂,一半敷伤口,一半敷头顶。
○14生姜适量,捣烂敷患处,药干即更换。
内外兼治
①黄花草叶、野花生各适量,共捣烂,洗米水浸出味,1碗内服,1碗用鸭毛蘸药涂患处。
②乌桕木皮、猪血木根各适量,共浸酒内服外擦(不擦伤口)。
③两面针根15克,磨酒内服外擦(不擦伤口)。
④老君须、五味莲各30克,山慈姑15克,细辛3克,青木香9克,共捣烂,以适量酒浸,1半内服,1半擦伤口周围,另用半边莲煎水洗患处。
⑤生青蒿、鸡桐木皮、半边莲,八角莲、黄榕木、乌桕木皮各适量,共研末酒煎取汁,先服后擦(从上到下,忌擦伤口)。
⑥田边苦荬菜根30克,水草根45克,共捣烂,调三花酒180毫升,取汁,大半内服,余药擦患处(忌擦伤口)。
⑦丝瓜仁10粒,捣烂冲开水服,另取10粒捣烂调醋擦患处。
⑧先切开伤口挤出毒血,再将大蒜适量捣烂敷患处,同时取洗手果根120克,两面针9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⑨木虱3~4只研末1次服完,另取3~4只捣烂擦伤口周围。
⑩独脚莲、八角莲、燕子尾、花椒各6克,椿芽白皮、万丈龙各9克,一块瓦3克,水煎饭前服;另用石菖蒲、乌桕树、鸡桐木各适量,煎水洗患处。
○11七叶一枝花30克,金耳环、通城虎各15克,细辛6克,共研末,以开水500毫升,米双酒少许浸泡出味分4次服,并以药渣从近心端向伤口方向擦。
○12取3只臭虫血米酒冲服,4小时后,若伤口黄水未净,可继续服5只臭虫血,并用乌桕叶捣烂敷伤口周围。
3.疯狗咬伤
内治法
①大茴香6克,酒煎服,以醉为度。
②大蜈蚣1条,大黄、甘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万年青240克,黄糖30克,捣烂,敷患处。
②半边莲、四方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③酸辣椒1个,捣烂擦患处。
④樟木叶适量,嚼烂敷患处。
⑤杏仁、甘草各适量,嚼烂敷患处。
4.老鼠咬伤
内治法
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花粉、白芷各6克,乳香4克,细辛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香茅250克,苍耳子60克,水煎取汁,与糯米90克煮粥吃,每日2次,连服3日。
外治法
①猫头骨1块,煅成炭,摊在地上,待冷后研末,以花生油调匀擦患处。
②马齿苋、地丁草、银花藤、生大黄各适量,加入适量猫尿共捣烂敷患处。
③野油菜数株,捣烂外敷患处。
④荔枝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六)外科杂病(壮名:Binghcab vai’goh)
1.痔疮(壮名:Ceihcang)
是以肛门疼痛或大便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肛门内有痔核或痔核脱出肛门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①脏腑本虚,外感湿毒,或过食辛辣煎炒,热毒内蕴,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凝聚,结聚于肛门。
②长期站立、久坐、大便时间过长、妊娠等,使气血运行不畅,龙路火路不通,气血凝结于肛门。
临床表现
便血(大便带血或滴血,也有喷射状出血),肛门疼痛、瘙痒、坠胀,痔核可脱出肛门外。轻者:痔核较小,质软,表面色鲜红或青紫,大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常与大便摩擦出血,出血量少,夹杂于大便中;中者:痔核较大,大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大便后自行回纳,出血较多,呈点滴状或喷射状;重者:痔核更大,表面稍带灰白色,大便时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可伴有肛门异物感,气短懒言,饮食减少周身无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慌,口干,大便难结,肚子胀满等。
治疗原则 除湿毒,解热毒,通两路,行气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千斤拔、红蓖麻根、山栀子、木贼、地榆炭各适量,炖猪七寸吃,每日1剂。
②生地、白芨、黄花菜根各适量,纳入猪七寸内,两头扎紧,炖熟,除药渣,服猪七寸,每日1剂。
③野鸡头颈部烧成灰,分2~3次冲开水服,每日1剂。
④香椿根白皮、大排钱草、五指牛奶根、刺苋菜根各30克,鹅不食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扛板归、扁柏各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猪大肠180克,蚯蚓10条,共炖烂,去蚯蚓,吃猪肠及汤,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韭菜根、红蓖麻仁、田螺、川连、雄黄、熊胆各适量,共捣烂。加冰片、麝香适量拌匀、外敷患处,治外痔。
②将木鳖子3个捣烂如泥,放入米醋50毫升中浸泡,外擦患处。
③猪胆1个,红糖适量,冰片1克,薄荷脑0.5克,共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④鲜细叶桉适量,水煎2小时,先熏洗再坐浴15~20分钟,每日1次。
⑤山杨梅树皮300克,冬青叶、红龙船叶各500克,煎水外洗,每日1~2次。
⑥患痔疮者在上唇舌系带常长有白色粒状增生物,用三棱针挑离后,再用剪刀剪除增生物。
⑦黑芝麻、黄花饭树叶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⑧在腰部脊柱两旁寻找稍突起如针头大小之红点行针挑,深1~3分,挑断白丝,15日挑1次。
内外兼治
①韭菜与醋按2:1比例捣烂取汁内服,同时按1:2比例煎煮熏洗肛门。
②罗裙带适量,水煎服,另取1剂煎水熏洗肛门,每日1次。
2.老鼠偷粪门(壮名:Conghhaexnaeuh)
是以肛门疼痛,瘙痒,常流脓水,缠绵难愈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痔瘘或肛瘘”,西医诊为“肛瘘或肛周瘘管”。
病因病机
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龙路不通,毒血聚结于肛门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流脓,疼痛,瘙痒反复发作。
兼症 发热,头晕,周身无力,消瘦,不思饮食,尿黄,大便不通。
治疗原则 通龙路,化淤血,解毒排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蜈蚣草、草鞋根、算盘子根、葛根、千里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地桃花、蓖麻子、七月泡、长叶铁角蕨、水芙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猫骨头30克,老鼠仔5只,山麻叶、山豆根各15克,水煎外洗,然后将苦楝根皮、四方艾、牛尾树皮各适量焙干研末调茶油外敷。
②厕所坑板下之蜘蛛8只,榕树穗、热饭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③三张叶、稔子叶、算盘叶、水杨梅、过江龙、铺地牛奶、土常山、松树叶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剂。
④搏落回鲜叶50克,浸入75%酒精500毫升中,1天后可用,用时以棉签蘸酒精涂患处。
⑤鬼点火根、地胆头、樟脑各9克共研末,与猫骨头粉15克(烧存性研粉),调少许麻油涂患处,每日1~2次。
⑥蟑螂1只,扑灯飞蛾10只,鹿香3克,放入罐内,盖严阴干后研末,以罐装好,每次取适量吹瘘管,每日1次。
3.盲肠炎(壮名:Binghsaejgungz)
是以肚痛拒按(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呈逐渐加重的阵发性疼痛,最后呈持续性疼痛)、发热、发冷发抖、想呕、呕吐、可有肿块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肠痈”,西医诊为“阑尾炎”。
病因病机
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炒等,损伤谷道,使谷道功能失常,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湿热气血淤滞,蕴结于谷道所致。
②饱食后急剧运动或奔走,使谷道功能失常,气血凝滞,血肉腐败所致。
③寒温不适或精神失常,使谷道不畅,龙路、火路不通,气血运行失常,血肉腐败所致。
临床表现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呈逐渐加重的阵发性钝痛,最后呈持续性疼痛,发热,发冷发抖,想呕,呕吐,可有肿块。
兼症 头晕,头痛,周身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屙泻,大便难结。
治疗原则 通谷道,调气血,止疼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小凉伞30克,切开泡开水当茶饮,每日1剂。
②臭牡丹嫩苗15克,铁芭芒9克,瘦猪肉30克,共蒸熟服,每日1剂。
③漆树皮、一枝黄花各15克,野荞麦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均鲜品),水煎服,每日1剂。
④鲜鬼针草、红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花蛇舌草、一点红、鬼针草各50克,两面针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虎杖、金银花、猕猴桃、山豆根、十大功劳各12克,红藤、旱莲草各9克,一点红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八角莲根或野芙蓉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1次。
②药线点灸肚子痛点梅花穴、大横、腹结、腹哀、三间、阳溪、曲池、商阳、二间。
内外兼治
①鲜木芙蓉90克,虾钳草60克,水煎取汁服,渣敷痛处,每日1剂。
②将桃仁12克(去衣膜)捣烂如泥,开水冲服,每日2剂,另取生桐油、生石膏粉各适量混合敷痛处,每日换药1次。
4.小肠气(壮名:Binghheiqsaejlwg)
又称为“小肠气痛、盘肠气”,患者在站立、行走及任何使腹压升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分娩、腹水、举重等)的情况下,肚子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向体表突出者称为小肠气。中医诊为“疝气”,西医的“腹外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先天不足,腹壁薄弱或缺损,使腹内脏器得以经薄弱处或缺损处突出。
②精志不舒,气郁于内,膨胀而出。
临床表现
患者在站立、行走及任何使腹压升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分娩、腹水、举重等)的情况下,肚子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向体表突出,轻者用手平推或患者平卧时肿块可回纳肚中而消失;较重者则不能回纳,且常伴有肚子重坠、隐痛和大便难结;重者常伴有阵发性肚痛、想呕、呕吐等,更甚者可出现发热、汗出、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尿少,甚至死亡。
治疗原则 调理气机,回纳肿物。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螳螂巢3只(焙酥),丝瓜壳或皮适量(烧存性),共研末,以酒冲服,每日1剂。
②六月雪、松根草、板蓝根、水菖蒲、软筋藤、酸藤根、铜盆果、细辛各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榕树根(离地3~7厘米的嫩须根)适量,纳入去毛、内脏、头、脚的鸡肚内,并将开口缝好,加水炖熟,睡前服,每日1只。忌食酸、鱼、虾等。
④黄独4片,一箭草、酢酱草、一点血、灯笼草、六月雪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老丝瓜或水瓜适量,置瓦上焙干研末,以酒冲服(可加少许天麻、麝香),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脐旁穴、中极、关元、归来、肾腧、肝腧,每日1次,愈则止。同时以马鞭草适量,煎水于灸前洗患处。
②六月雪、大小发散、金耳环、木通、酢酱草、铜钻、大钻各适量,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
③鲜地骨皮120克,生姜45克,捣烂如泥,摊于绸布上,包于疝囊上。
④鲜酸酢草、鲜满天星各适量,调米汤敷肚脐,4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6~7次为1个疗程。
⑤松树蚂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240克,煎水外洗,每日1次。
内外兼治
五角茄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患处,同时以仙人掌15克煎服,每日1次。
5.花柳病(壮名:Binghvaliux)
是指通过性行为而感染的疾病。中医诊为“性病”,“淋证、阴痒、疳疮、杨梅疮”等亦属此范畴。西医的“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房事不洁(多由性乱行为、嫖娼、同性恋、接吻、输血、器官移植等所致),感染秽毒,蕴结于阴部或阻滞于水道,使气血壅滞或水道不畅通所致。
临床表现
男性尿道口发痒,或有黄色脓液排出,或排尿时疼痛,或滴白,或尿频尿急;女性白带过多味臭,阴部内侧和阴部痛痒,或阴部疱疹,局部溃烂,或排尿疼痛,或尿频尿急;男女均可见阴部小红斑丘疹(渐扩大至1厘米左右的呈圆形硬韧斑块)、扁平湿疣、米粒大小的疣体(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严重者可呈豆芽状、菜花状损害。
治疗原则 解毒散结,通利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粉、轻粉各6克,梅片3克,共研为末,用大米饭混合为丸,朱砂为衣,每丸0.5克,每日服2~3丸,温开水送服,治梅毒冲顶。
②五爪金龙须、黑面神各适量,切片晒干与猪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治鱼口便毒。
③枫木叶6克,白吊粟(白背桐)、掘不尽根120克,水煎冲白糖30克,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3剂。
④相思木梗、鸡屎藤根、天门冬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治花痨。
⑤苦瓜叶适量,捣烂取汁1杯,调酒饮,每日1剂,连饮至呕吐为止,治软硬下疳症(龟头破溃,脓水不干)。
⑥槲叶适量,葱白7寸,水煎服,每日1剂。治热尿淋阴茎痛。
⑦苎麻皮30克,炙甘草1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热淋阴茎痛。
外治法
①铺地杨梅、七叶一枝花、九里明、黄柏皮、十大功劳、朝天罐、盐肤木各适量,煎水外洗,洗后用黄柏皮研末撒患处。治蛇风。
②龙眼木皮、油柑木皮各适量煎水洗患处,每日1剂。治咸疳。
③红杆野烟叶、千里光、老虎芋、马连鞍、棉花籽各适量,水煎至药烂,去渣熬成膏,每次取膏少许调菜油擦患处。
④六月雪、天星树、沙梨叶、黄枝叶、节节红(大飞扬草)各30克,煎水外洗,每日1剂。治梅毒,龟头红肿。
⑤野芋头适量,磨醋或调酒擦患处。治芒果疮。
⑥旱烟屎适量,熬成膏,贴患处。治芒果疮。
⑦雷公根30克,嚼烂,敷溃疡处,每日1剂。治梅毒。
⑧鸡蛋黄5个,乱头发1团如鸡蛋大(用茶麸水洗净),共煎至出油,用油涂患处,每日3次,涂药前先用茶麸水将患处洗净。
⑨金樱根、金银花、九里明、白薯莨、白荆芥、松罗、苦参各适量,水煎取浓汁洗患处,每日1剂。治软硬下疳。
6.冻疮(壮名:Binghdoengqcang)
由于天气寒冷而引起的,以局部皮肤红肿痒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也都诊为“冻疮”。
病因病机
寒气侵袭,龙路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初起呈苍白色,渐变紫红斑块,肿痛、瘙痒或麻木,日久不愈可变黑,糜烂作脓。好发于手足及耳廓。
治疗原则 散寒邪,通龙路。
治疗方法
外治法
①鹅脑1个,涂擦患处。
②蟹壳烧存性,蜂蜜各适量,研末调匀涂患处。
③金丝草适量,水煎洗患处。
④生姜、辣椒(去籽)各60克,浸泡于95%酒精300毫升中,10~15天后可用涂患处,每日1~2次。
⑤生南瓜适量,切碎,擦患处,自感发热为度,早晚各1次。
⑥鹅掌皮适量,焙干研末,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⑦鲜萝卜适量,煎水外洗。
⑧武打将军酒(万康精)外搽患处。
三、壮医妇科疾病概述
(一)月经病(壮名:Binghnyiedging)
是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1.月经不调(壮名:Gingmboujdiuz)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或行经期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病因病机
体虚气血不足,或过食辛辣煎炒,热毒内郁;或劳倦过度,伤精耗气;或七情所伤气机不畅,使龙路、火路不通,花肠(子宫)功能失调,则经水运行异常。
临床表现
月经先期,又称经期超前,或经早。
主症:月经提前7天以上而至。
兼症: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心胞烦闷,脸红口干,尿黄,大便结;或月经量少色红,脸红,手足心热;或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红或淡,多夹有淤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肚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口干;或月经量色淡或量少而淋漓不断,神色疲劳,手脚酸软,心慌气短,饮食减少,大便溏烂。
月经后期,又称经期退后,或经期错后,或经迟。
主症:月经推后7天以上而至。
兼症:月经色黯或淡,量少质稀或有血块,可伴小腹冷痛或绵绵作痛或胀痛,畏寒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胸胁乳房作胀。
月经先后不定期,又称月经愆期。
主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先或后,时间不定。
兼症: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淡或红或黯,或有血块,胸胁、乳房、肚子胀痛、胸闷不舒,喜叹息;或头晕眼花,耳鸣腰酸,夜尿多,大便不实。
经期延长,又称经水不断,或经事延长。
主症: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个月之久。
兼症:经行不净,量或多或少,色淡或色黯黑或色红,可伴神色疲劳,周身无力,心慌少寐,饮食减少,大便溏烂;或脸红,手足心热,口干喉燥。
月经过多。
主症:月经量明显超过正常。
兼症:月经色淡质稀或色深红质稠有血块,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慌心跳,气短懒言,小肚空坠,手脚酸软无力,腰腹胀痛,心烦口渴,尿黄,大便结。
月经过少。
主症:月经量明显比正常少。
兼症:月经量少色淡或鲜红或紫暗有血块,可伴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肚子空痛或肚子胀痛拒按,心慌心跳,脸色蜡黄。
治疗原则 补虚,或清热,或调理气机,疏通龙路、火路、运行经水。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老枫树皮150克(去外表粗皮),水煎,兑甜酒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经期紊乱。
②芙蓉根250克水煎取汁,加入阿胶珠15克,文火隔水炖白毛乌肉鸡或未开啼的雄鸡仔1只(去毛及内脏),分早晚饭后服,每次月经后服2~3剂,连服3~4个月。治月经不调诸症。
③鸡冠花、月季花、当归藤、鸡血藤、千斤拔、牛大力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月经紊乱。
④月月红、臭牡丹、鸡血藤、九龙盘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月经不调诸症。
⑤炮甲粉3克,蚂蟥粉2克,配鸡肉煲吃或以酒冲取,每日2~3次。治月经不调诸症。
⑥红丝线、走马胎、月月红、一身保暖、红毛毡、红背菜、小韭菜根、泥藤各9克,水煎取汁煮鸡蛋或瘦猪肉服,每日1剂。治月经不调诸症。
⑦月月红根、韭菜根、马连鞍、走马胎各12克,老姜3片,配鸡蛋或猪脚汤煎服,每日1剂(白带多者加鸡血藤、五脂牛奶、九层皮各适量)。治月经不调诸症。
⑧当归、九龙根、梅花钻、元宝草、益母草、一匹绸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月经不调诸症。
⑨岗稔根30克,艾叶6克,鸡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治月经过多。
⑩算盘子、酸藤根、七月霜、倒水莲、益母草、不出林各15克,配鸡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治月经过多。
○11爆牙郎、走马胎、马莲鞍、酸藤根各9克,酒炒,水煎取汁合鸡蛋2个调油盐煮服,每日1剂,治月经过多。
○12月月红、九龙盘、一块瓦、钻骨风、杜仲、倒水莲各10克,水煎取汁,和韭菜根6克,生姜3片捣烂冲服,每日1剂。治月经过多。
○13鸡冠花(炒)、红糖各3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3剂,重者加量,连服10剂。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
○14四季红葱头120克,瘦猪肉60克,水煲食,每日1剂。治月经先后不定期或月经前后诸症。
○15观音姜15克,研末,已孵7日鸡蛋2个,和匀加姜酒适量蒸服,每日1次,每次1剂,连服3剂。治月经先后不定期或月经前后诸症。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关元、气海、三阴交、脾腧、肾腧、足三里、内关,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
②药线点灸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中极、水道、血海、攒竹,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
③艾灸关元、腰腧、三阴交,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2.血山崩(壮名:Bingh loemqlwed)
是指不在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血漏、崩中漏下”,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素体阳盛,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或情志过激,迫血妄行,龙路功能失常,经血失去制约。
②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夹外感,或夹内伤,龙路不通,淤血不散,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于龙路。
③素体体虚,或营养不足,或劳倦过度,或早婚、房劳、多产伤肾,精血亏损,龙路不充而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主症: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或出血量少日久不停;血色淡红,或深红,或黯黑,或有淤块。
兼症:口干喜饮,头晕耳鸣,脸红发热,烦躁不寐,小肚疼痛,身体困倦,气短懒言,胸闷,不思饮食,尿短黄或频长,大便溏薄,腰膝酸软,怕冷,手脚冰冷等。
治疗原则 清血热,调气血,散淤血,补体虚,通龙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鸡冠花、薯莨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葵扇1把,棕绳16厘米,莲蓬5个(三味均煅炭),扁柏、归身各12克(均炒黑),水煎服,每日1剂。
③陈棕炭、黄麻炭、葵扇各15克,黄狗头炭6克,灶心土30克,共研末,开水冲滤渣服,每日1剂。
④棉花籽、棕榈花、头发(第1胎男孩胎毛最佳)各适量,共烧存性,研末,开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5~10克。
⑤取患者流出的血块适量,置瓦片上烘干,研末,每次10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⑥鲜辣椒根(指天椒根更佳)30克,项鸡(未下蛋的母鸡)脚2~4只,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服3~5剂显效。
⑦莲蓬3个,患者本人头发3克,煅研末,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⑧大田基黄、狗尾草各15克,仙鹤草18克,红樱根30克,水煎冲百草霜适量服,每日1剂。
⑨水泽兰叶15~30克切碎与鸡蛋1~2个煮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先针后灸断红穴(二、三掌骨间,指端下一寸),留针20分钟。
②艾灸神厥、隐白20分钟,每日1次。
③针刺耳内子宫穴、内分泌、皮质下,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④药线点灸:崩者灸曲骨、急脉、梁丘、阳陵泉;漏者灸中极、梁丘、阳陵泉。
3.经闭(壮名:Gingsaek)
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闭。前者又称为“石女”,中医诊为“闭经”,西医分原发性闭经(女子已过青春期而未来月经者)和继发性闭经(曾有月经,后因各种原因停止3个月以上未来者)。哺乳期、妊娠期、绝经期月经停潮者属生理性闭经。
病因病机
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精亏血少,经血不足而不行。
②久病、大病、产后失血、多产房劳等,使精血亏损,从而经血不足则不行。
③情志不舒,气机不利,龙路火路不通,则经血不行。
④外邪侵扰,或痰湿内生,花肠受阻,则经血不行。
临床表现
主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超过3个月以上。
兼症: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手足心及胸口发热,发热寝汗,脸色黯淡或红或苍白或蜡黄,心慌心跳,气短懒言,神色疲劳,手脚酸软,饮食减少,大便溏烂;或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肚子胀痛;或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色疲劳,困倦无力。
治疗原则 补虚养血,疏通两路,祛邪行经。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排钱树根30克,配猪筒骨炖服,每日2~3次。
②红枣树皮、根适量,水煎代茶饮,连服3~5个月。
③草棉花根60克,配猪小肚煲服,3日1剂,连服3剂。
④红丝线、五爪金龙、金锁匙、红背菜、一身保暖、大发散、大小钻、韭菜根各10克,生姜3片,水煎服,或配鸡肉炖服,每日1剂。
⑤土人参、金针菜、胭脂花、元保草、鹅不食草、月月红各10克,配瘦猪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上山虎、钻骨风、一块瓦、十八症、九节风、下山虎各15克,三钱三6克,米双酒1000毫升浸泡,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⑦虎杖、桃树根、马鞭草、水泽兰、满山红各15克,水煎冲酒服,每日1剂。
⑧红丝线、路边菊、五爪金龙、四方钻、一身保暖、红背菜、六月雪、大小钻、白花丹根15克,牛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⑨金锁匙、韭菜、生姜、鸡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⑩炮甲3克,蚂蟥粉适量,煲鸡肉吃,每日1剂。
○11芹菜根、四季葱各适量,捣烂冲温开水服,每日1~2剂。将阉鸡1只剖杀去内脏,把凤仙花全草250克塞入鸡肚中蒸熟,分多次服,数日1剂。
○12金樱子250克,鸡血藤1000克,黄花倒水莲1000克,浓煎,每次30毫升,每日2次。
外治法
①针刺三阴交、关元,虚者配足三里、血海、肾腧;体质壮实者配太冲、中极。
②耳针:取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神门、交感等。
③药线点灸气海、中极、肾腧、三阴交、石门、归来、期门。体虚者加下关元、足三里;体壮者加地机、血海;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4.倒经(壮名:Gingdauq)
月经来潮前后1~2天,或正值行经时,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每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常可导致月经减少或不行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行经吐衄,逆经,倒经”。
病因病机
①情志抑郁,气机不利,逆行于上,血随气升,从口鼻而出。
②体虚内热,虚火上冲;或嗜辛香燥烈之品,热蕴龙路,化火上冲,血随火动,从口鼻而出。
临床表现
主症:经前或经后或经期吐血、衄血,量或多或少,色或淡或红或黯红。
兼症: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苦舌干,手足心热,脸红,发热寝汗,头晕耳鸣,尿黄,大便结,月经提前,量少或不行。
治疗原则 滋阴行气,清热降逆,引血下行。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韭菜头适量,捣烂取汁,童便冲服,每日2~3次。
②松树花或松树嫩枝45~60克,大蓝靛叶3张,捣烂,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③伏龙肝60克,鹅不食草15克,水煎,冲米醋适量服,每日1剂。
④铁包金、仙鹤草各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毛老虎根15克,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鲜旱连草500克,捣取汁浸泡龙船花根2500克1~2日,取出蒸后阴干,如此反复9次后备用,每次取30克同瘦猪肉、蜜枣适量煲服,每日2~3次。
⑦陈鸡粪烧存性,放入冷开水中,取30克,加血余炭20克伴匀,滤取汁,分3次服完,每日1剂。
5.痛经(壮名:Gingget)
为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肚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痛经,行经肚痛”,西医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可出现痛经。
病因病机
①情志不舒,气机不利,龙路受阻,经血滞于花肠而作痛。
②冒雨涉水、游泳、坐卧湿地、过食冷饮、感受寒邪,寒湿阻滞花肠,经血排出不畅。
③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或多产房劳,使精血不足,经血不充,花肠失养。
临床表现
主症: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肚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或为胀痛,或为隐痛,或为绵绵作痛,或为寒痛,或为热痛,或为绞痛,或为刺痛。疼痛或喜按,或拒按,或遇寒加剧,得热痛减,或遇热加剧,得寒痛减。
兼症:经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痛减,经量减少,恶心呕吐,胸胁乳房胀痛,腰脊疼痛,发冷,大便溏烂,脸色苍白,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
治疗原则 行气止痛,散寒祛湿,补虚健体,通经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背菜、韭菜各30克,切碎和鸡蛋炒服,每日1剂。
②当归藤30克,异叶南五味,秦香莲、黑血藤、七叶莲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艾叶汁、姜汁各适量,拌匀冲热酒服,每次20~30毫升,每日1~3次。
④鹅不食草30克,配猪肉适量煲1次服。
⑤透骨消、护心草、益母草、香附、大小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槟榔、四方藤、鸭仔风、九龙根、九节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不出林、独脚风、益母草、过路黄各30克,鸡蛋2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⑧当归、马连鞍、月月红、红背菜、韭菜根、路边菊、结香、走马藤各10克,生姜3片,米酒适量,配鸡肉适量或鸡蛋2~3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⑨落地杨梅60克,水煎去渣,取汁入鸡蛋2个煮熟调酒服,每日1剂。
⑩七叶莲15克,两面针9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11益母草30克,老姜15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承山、下关元、中极或气海,或肾腧、次髎,每日1次。
②药线点灸中极、气海、三阴交、肝腧、肾腧、足三里、太冲,每日1次。
③药线点灸百会、关元、承山、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肾腧,每日1次。
④针刺三阴交、合谷、关元、气海,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⑤耳针:取子宫、交感、神门、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内外兼治
红糖、生姜适量,鸡蛋1~2个,煲服,同时艾灸涌泉、关元、足三里各20分钟。
(二)白带病(壮名:Roengzbegdaiq)
是指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性液体,如涕如唾,连绵不断一种疾病,有白带、青带、黄带、红带、黑带、红白带下、五色带等,常见的有白带、黄带、红带、红白带。中医亦诊为“带下病”,西医的“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均属此范畴。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月经期前后、妊娠初期,带下可相应增多,属生理现象,若带下量、色、质、味发生改变,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则为病态。
病因病机
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谷道功能失常,聚湿下注而为带下。
②素体体虚,或房劳多产,气虚失约,水湿下注。
③行经、产后或手术感染,湿毒之邪乘虚而入,损伤花肠,湿毒下注。
临床表现
主症:阴道流出粘性液体,如涕如唾,连绵不断。白带色白或黄或夹血丝等;质粘稠或稀薄或如豆腐渣样;量多终日淋漓不断,或量少绵绵不断,或忽多忽停;味或腥臭或秽臭难闻,或淡而无味。
兼症:脸色苍白或蜡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饮食减少大便糖烂,腰膝酸软,小肚冷痛,小便频数清长或短赤,阴痒,口淡无味或口苦口干不想喝水。
治疗原则 补体虚,利湿邪,止带下。
治疗方法
内治法
1.白带
①棉花根、向日葵根、红枣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塘角鱼120克,米醋250毫升,水煎调适量盐油服,每日1~2剂。
③盖酒叶根、大芙榕根各60克,红走马胎30克,米汤树、大开锁各1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金樱子根、千斤拔根各150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月月红、韭菜根、马连鞍、走马胎、老姜、鸡血藤、五指牛奶、九层皮各适量,配猪脚或鸡蛋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⑥米汤树、向日葵盘各12克,水煎取汁,加入头发炭末9克冲服,每日1剂。
⑦白纸扇、芙蓉根、杉树根、枫树根、葫芦茶、苎麻根各适量,捣烂,开水冲泡取汁调白糖服,每日1剂。
⑧白背桐根500克,猪脊骨250克,炖服,每日1剂。
2.黄带
①三白草、鸡冠花、五指牛奶、白变木、大田基黄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白背桐15克,鸡冠花、野菊花、过塘藕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红带
①向日葵茎30克,红枣、黑枣各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②红鸡冠花500克,晒干研末,每次6克,水酒各半送服,每日2次。
③地杨梅炭10克,过塘藕、仙鹤草、铺地稔各15克,配猪骨头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4.红白带下
①杉木浆5克,棕树炭15克,研末,每日1剂,分3次服。
②鲜红、白鸡冠花各适量,捣烂调酒服,每日2~3次。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关元、中极、宫梅、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每日1次,7~10日1个疗程。
②药线点灸关元、气海、带脉、归来、维道,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三)怀孕期病(壮名:Binghseizmizndang)
1.胎气上冲(壮名:Ngunhmizndang)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者称为“胎气上冲”。中医诊为“恶阻”、“妊娠呕吐”,西医诊为“妊娠呕吐”。
病因病机
①素体虚弱,受孕之后,胎气未足,谷道所衰,气逆而上。
②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谷道不通,气逆而上。
临床表现
主症: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或胃内容物,或清涎,甚则食入即吐。
兼症:神疲思睡,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头晕,烦渴口苦,全身无力。
治疗原则 补虚调气,降逆止呕。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葫芦茶、灶心土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50毫升,共煎服,每日1剂。
③鲜鲤鱼1条(500克以上),剖净,不加油盐蒸服。
④苎麻根60克,葱头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野糖梨根(金樱子根)90克,南蛇子5粒(煅),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艾灸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内关,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②药线点灸百会、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内关、耳部压痛点。
2.胎漏、胎损(壮名:Dailaeuh、daisonj)
妊娠早期,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无腰痛、肚痛、小肚胀坠者为胎漏;先感胎动下坠、腰酸肚胀,继而阴道少量出血者为胎损。胎漏中医诊为“胎漏、漏胎、胞漏”,胎损中医诊为“胎动不安”,西医统称为“先兆流产”。
病因病机
①平素体弱,或大病、久病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以养胎。
②孕后不节房事,或跌倒闪挫,或劳力过度,损伤气血,胎失所养。
③素体积热,或孕后患热病,热扰花肠,胎无所系而漏或损。
临床表现
主症:妊娠早期,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血色鲜红或暗黑或淡红,可伴腰酸、肚痛、小肚胀坠。
兼症:头晕眼花,神色疲劳,四肢无力,脸色苍白,心慌气短;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甚至失禁;或心烦不安,手足心及胸口发热,口干咽燥,发热寝汗,小便黄,大便难结。
治疗原则 补虚养胎,清热固胎。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芭焦根120克,活公鸡1只,将鸡去毛、内脏及头、脚,共炖服,每日1剂。
②干苎麻9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初生小鸡1只,茅根适量,分别捣烂,小鸡浸酒取汁与茅根共煎,取汁服,每日1剂。
④路路通、枫树寄生、蚂蚱腿、鹅不食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龙眼木蕊、花绿灯盏各30克,配鸡蛋1个煮服,每日1剂。
⑥血散儿、红鸡肉菜各60克,配鸡肉适量煲服,每日1剂。
⑦苎麻蕊5克,鸡蛋4个,水煎服,每日1剂。
3.妊娠转脬(壮名:Mizndang cienq foeg)
是以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次数增多,但量少,或排出不畅,甚至小肚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病因病机
孕妇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或营养不足,系胎无力,胎重下坠,压迫咪小肚(膀胱),尿不得出。
临床表现
主症:是以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次数增多,但量小,或排出不畅,甚至小肚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
兼症:脸色苍白,精神疲倦,头重,头晕眼花,短气懒言,大便不爽;或小肚胀满,坐卧不宁,发冷、四肢冰冷,腰膝酸软。
治疗原则 补虚举胎。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草鞋根、灯盏菜、扁鱼腩、木患木强各30克,中奶皮60克,饭起菜、水罗笛、马边草、野菊花、火炮竹各15克,交剪芒根、木磨强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龙草、茅草根各30克,枸杞根15克,狗肝菜9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③生灯心草30克,蜂蜜18克,灯心草水煎取汁,冲蜂蜜顿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鲜四季葱或大葱(连须)250克,捣烂,炒热用布包敷脐下,或自脐部顺次向耻骨部熨之,冷则易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②针刺气海、膀胱腧(双)、阴陵泉(双)、大椎、足三里(双),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隔1~2分钟捻转1次,须有通上达下的麻胀感,出针后用电灸或艾灸,直至皮肤呈轻度充血为止,同时用艾灸关元穴20分钟。
4.滞产(壮名:Nanzcanj)
怀孕足月,孕妇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称为“滞产”。中医诊为“难产、产难”,西医诊为“难产”。
病因病机
①孕妇体弱,或生产时用力过早,无力生产。
②胞水早破,浆干血竭,产户干涩。
③临产精神过度紧张,或心怀忧虑或恐惧,使气机不畅,龙路不通,血壅产道。
④产前过度安逸,或过贪眠睡,龙路、火路不通而胎滞。
临床表现
主症:孕妇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
兼症:腰肚阵痛或弱或甚,间歇时间或匀或不匀,产程进展缓慢,下血量少或多,色淡或暗红,脸色苍白,神色疲劳,四肢软弱无力,心慌气短;或精神紧张,胸部胀闷,想呕。
治疗原则 补虚通路,催产下胎。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当归叶、小饭豆壳、桃仁各30克,当归叶生嚼服,后两味水煎服,每日1剂。
②螃蟹50克,芭蕉1个,水煎取汁冲猴结1克服,每日1剂。
③蛇蜕炭、杉树节、归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麝香1粒(如黄豆大)、嫩芭蕉叶1张(如巴掌大),共烘干研末,开水调1次服,每日1剂。
⑤土牛膝、急性子、小老鸦酸各适量,水煎服,若无效,隔2~3小时后再服。
⑥红心大柑叶、犁头草、凤尾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燕子屎适量,炒焦研末,米酒送下。
⑧铜钱8枚,烧红淬入100毫升酒中,饮酒,每日1次。
⑨指甲花适量,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送服。
⑩反倒草根、威灵仙、小芭蕉根、鲜益母草各30克,水酒各半煎服。
○11桃树寄生、南蛇勒、灶心土、箭猪毛各60克,水煎服。
○12推车虫数只、血余炭、指甲炭各适量,研末,酒送服。
○13鲜倒刺草(土牛膝)9~15克,水煎服,或捣烂取汁冲开水顿服。
○14落地杨梅30克,马齿苋60克,急性子6克,土狗虫(煅炭研末冲服)6克,水煎顿服,每日1剂。
○15陈小麦杆160克(也可用烂草帽代),代煎顿服,每日1剂。
○16了刁竹根15克,槟榔花30克,血见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7酒糟、麻油、蜂蜜、童便、鸡蛋白各半盏(小酒杯半杯),调匀蒸熟温服,每日1剂。
○18麻油1小杯,黄酒2小杯,蜂蜜、艾叶汁各半杯,共调匀顿服,每日1剂。
○19禾秆18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0南瓜蒂1个,烧灰,开水冲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蓖麻子6克,捣烂,用蓖麻叶包裹煨热敷足心,至胎儿或胎衣下即去药。
②艾灸神厥、涌泉(双),每日1次。
③鲜车前草适量(不能用水洗)捣烂,敷产妇掌心和脚心。
④鲜红蓖麻叶、鲜白蓖麻叶各10张,童鸡1只(不去毛),共捣烂,敷涌泉穴(双侧)。
⑤鲜扛板归适量,加少许水捣烂取汁,沿双侧第二足趾根擦一圈,药渣敷膝盖10~15分钟,胎儿娩出即去药。
⑥蛇蜕1条焙干研末,合麝香1克,人乳汁适量调为膏,贴肚脐,产后去药。
⑦蓖麻子适量,捣烂煨热敷涌泉穴,并用灯花火灸百会穴,至胎儿产出。
内外兼治
①鲜红蓖麻叶、鲜牛七叶各10克,岩洞地古牛3只,捣烂外敷阴部,另用红花藤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大葱适量,水煎顿服,药渣敷双膝。
5.血龟(死胎不下)(壮名:Lwgdaimboujok)
胎死腹中,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血龟”,又称“死胎不下”,可发生在妊娠期,也可发生在临产期。中医诊为“胎死不下”。
病因病机
①孕妇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或营养不足,气血亏损,胎儿失养,死于咪花肠中,咪花肠无力娩出胎儿。
②跌倒外伤,损伤胎元,胎死咪花肠中。
③临产受邪,阻于龙路、火路,气血凝滞,不能运胎外出,胎死咪花肠中。
临床表现
胎动停止,胎产不出,小肚疼痛或冷感,阴道流血,血色紫黑或呈淡红色,精神疲倦,脸色、口唇苍白或青暗,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口有恶臭,不欲饮食。
治疗原则 补虚下胎,或行气活血,通路下胎。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乌桕根、甲珠粉各9克,牛膝24克,鸡肉90克,酒适量,煎服,每日1剂。
②父母指甲各适量,煅研末,酒送服,每日服2~3次。
③了刁竹10~15克,水煎取汁,每隔5~10分钟服1次。
④鲜饿蚂蟥50~100克,水煎服,若2小时胎仍不下,再服。
⑤急性子、冬葵子各2克,菟丝子6克,巴豆1/3粒,研末,调少许茶油顿服。
⑥红花色麻头、樟树二层皮、山苍树根各等量,水煎服。
外治法
①推车虫(连同所推之牛屎)、威灵仙各适量,研末,酒调敷脐部。
②蓖麻子末、麝香各适量,拌匀,以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
③黄牛屎适量,加醋炒热敷产妇脐部。
④水瓜络、血余炭各适量,研末,调水敷涌泉穴,胎下后改敷百会穴。
⑤黄花母150克,煎水熏洗产妇阴部,每次约半小时,每日1~3次。 (四)产后病(壮名:Binghcanjgvaq)
1.产后虚弱(壮名:Canjgvaqnaiq)
是由于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失于调养,导致机体或脏腑虚弱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失于调养。
临床表现
脸色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慌失眠,手足发麻,神色疲劳,周身无力,多汗寝汗,少动懒言。
治疗原则 补虚养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牛膝、吊水莲、铜钻、红凉伞、饿蚂蟥、五指牛奶、走马胎、箭杆风各10克,配猪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②大补藤、走马胎、红背菜各12克,水煎取汁煮鸡蛋2~5个服,每日1剂。
③十大功劳、山苍子根、大柴树根、下山虎、仙鹤草、野花生、牛屎青、酸藤根各30克,倒水莲15克,苦李根6克,水煎取汁炖鸡肉90克服,每日1剂。
④五加皮、牛大力、大小白背、红姜、十全大补、土党参、十二两银、大手药各10克,罗汉果6克,配猪肉煎服,每日1剂。
⑤鸡蛋捣匀,合姜片、麻油适量调匀,酒煎服。
2.产后风湿(壮名:Canjgvaqfungcaep)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症者,称为“产后风湿”。中医诊为“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
病因病机
产后气血不足,四肢百骸空虚,肢体关节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肌肉,阻滞于龙路、火路,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临床表现
周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重着、肿胀,甚则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步履艰难,可伴头晕眼花,心慌失眠,神色疲劳,周身无力等。
治疗原则 调养气血,祛邪通路,通路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上山虎、下山虎、三钱三、扁担藤、麻骨风、鸡血藤、铜钻、钻骨、空桐树、走马胎各10克,猪骨头250克,共炖服,每日1剂。热者加百解、白背桐各适量,寒者加杜仲适量。
②结香、走马胎、红背菜、马连鞍、倒水莲、仙鹤草各12克,鸡肉60克,用米酒炒热后加水煎,睡前服,每日1剂。
③当归藤、独脚风、五加皮、走马胎、牛大力、五指牛奶、马鞭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穿破石、倒水莲、牛耳风、红背菜、红芙蓉、小叶酢浆草、马连鞍、土牛狗脚迹、小发散、四季花、结香、仙鹤草、十全大补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产后风(壮名:Fungcanjgvaq)
是以产后持续发热不减,或突然高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产后发热”,西医的“产褥感染、产后感冒”等属此范畴。
病因病机
①生产时产伤出血,元气受损,邪毒乘虚侵入胞中,正邪交争而发热。
②产后恶露不尽,淤血停留,阻滞龙路,郁而发热。
③孕期、产期不卫生,或产妇使用之垫纸、垫布不干净,或采用土法接生及接生用具没经严格消毒,或产后身体尚未复原即行房事,感染邪毒而致。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发热发冷,或时寒时热,或持续微热不退,或高热阵作。
兼症: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如败酱,或有臭味,或有血块,小肚疼痛拒按,心燥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或头痛,肢体疼痛,无汗,咳嗽,流涕;或头晕眼花,心慌少寐,肚痛绵绵,手足麻木,多汗。
治疗原则 补虚疏风,清解热毒,散淤通路。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大钻、小钻、独脚风、倒水莲、银花藤、酸藤根、鸡血藤、刺鸭脚木、白纸扇、小鸭脚木、穿破石、五爪金龙、白板木、四方钻、双钩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红铁树、红牡丹、走马胎、麻骨风、糯米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藤杜仲、大力王、五指牛奶各15克,土常山10克,三加皮、酸藤根各12克,配猪骨头炖服,每日1剂。
④过山风、槟榔钻、四方钻、五指牛奶、仙鹤草、倒水莲、走马胎各适量,配猪骨头或猪脚炖服,每日1剂。
⑤香菇30克炒至焦黄,和米醋适量煎服,每日1剂。
⑥白狗肠、九龙藤、银花藤、走马胎、穿破石、威灵仙、双钩藤、五加皮、老虎须、倒水莲、铜钻、水浸木、散骨风、大白背、六月雪、两面针、刺五加各15克,配猪骨头炖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过山风、槟榔钻、四方钻、鸭仔风、九节风、葛麻藤、两面针、小钻、麻骨风各适量,水煎外洗,每日1剂。
②大钻、小钻、四方钻、独脚风叶、刺鸭脚木、白纸扇、穿破石、松筋藤各适量,水煎外洗,每两日1剂。
内外兼治
①大小钻、半枫荷、一针两嘴、大木通、走马胎、鸡血藤、杜仲、倒水莲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另取1剂水煎洗浴。
②坐月木根适量,配鸡肉炖服,另取全草适量,水煎洗浴,每日1剂。
③九节风、山苍根、满天星、上山虎、常山根、铜钻、麻骨风、扁藤、石菖蒲各10克,水煎取汁服,药渣复煎洗浴,每日1剂。
④野荞麦、山枝子、钻骨风、了刁竹各10克,水煎服,药渣复煎洗浴,每日1剂。
⑤柑子树二层皮30克,水煎取汁冲甜酒服,每日1剂,另取叶适量,水煎洗浴,每日1次。
4.产后肚痛(壮名:Canjgvaqdungxget)
产妇分娩后,发生以小肚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称为“产后肚痛”。中医诊为“产后肚痛、儿枕痛”。
病因病机
①产时伤血,咪花肠失养,或血少气弱,运行不畅,留滞而痛。
②产后体虚,起居不慎,邪毒乘虚而入,扰动胞宫而痛。
③情志不畅,气机不利,淤血内停而痛。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小肚疼痛,或为隐隐作痛喜热喜按;或为疼痛剧烈拒按;或为冷痛,得热痛减。
兼症:恶露量或多或少涩滞不尽,色淡质稀或紫黯有块,头晕耳鸣,脸色苍白,胸胁胀痛,四肢不温,体倦怕冷,心慌气短。
治疗原则 补虚散血,通路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假不出林干品30克或鲜品90克,水煎取汁,加油煎鸡蛋数个,冲米酒适量内服,每日1剂。
②刺慈姑15克,刺盐木10克,小柴刀木根、桐油木根、白花茶根各10克,配鸡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③倒扣草、龙芽草、益母草、艾叶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红背菜、马连鞍、十全大补、水莲藕各15克,加鸡蛋数个,姜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黑心姜、马连鞍各10克,共捣烂,加鸡蛋2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⑥小鸟不站、结香、小韭菜根、透骨香、藤当归、五爪金龙、鸡血藤、马连鞍各10克,生姜3片,水煎冲鸡蛋服,每日1剂。
⑦猪粉肠约33厘米,将老姜60克(捣烂),米酒120毫升纳入粉肠中,用麻绳将两头扎紧,水煎服,每日1剂。治产后淤积年久肚痛。
⑧干白鸽屎适量,瓦上焙至黑烟尽,研末,早晚饭前各服4.5克,开水送下,干姜粉1.5克,红糖25克,开水冲服。
⑨冬山楂、红糖各25克,益母草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鲜姜黄适量,捣烂,调酒趁热敷肚脐。
②艾灸关元、气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5.产后大便难(壮名:Sanjgvaqokhaexnanz)
产后饮食如常,但大便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中医诊为“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不通”,西医诊为“产后便秘”。
病因病机
①分娩失血,阴津不足,谷道失润,则大便燥结难解。
②产后体虚,无力排便。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大便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
兼症:脸色蜡黄,腹满胀痛,手足心热,气喘多汗,头晕眼花,精神疲倦。
治疗原则 补虚养血,润燥通便。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芝麻适量,捣烂加米煮粥,适量服食。
②熟地120克,人参15克,浓煎取汁,冲人乳2蛊服。
③蜂蜜适量,冲开水服,每日3次。
外治法
①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肚子10~15分钟,每日1~2次。
②针刺或药线点灸大横、建里、气海、足三里、合谷,每日1次(针刺不留针)。
6.产后恶血不尽(壮名:Canjgvaq raemxlwed mbouj dingz)
胎儿娩出后,咪花肠内的余血浊液淋漓不断超过3周者,称为“恶血不尽”。中医诊为“恶露不绝、恶露不净、恶露不止”。
病因病机
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产后劳作过早,耗伤气血,气不能摄,咪花肠不固则恶露不尽。
②产后过食辛辣煎炒,或感受热邪,热扰咪花肠则恶露不尽。
③产后余血不尽,或感受寒邪,淤血阻于咪花肠,血不行常道而恶露不尽。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不断,量或多或少,质或稀薄或稠粘,色或淡红或紫红或紫黯,可有血块。
兼症:脸色发红或苍白,咽燥口干,小肚空坠或疼痛,神倦懒言,头晕眼花。
治疗原则 补虚摄血,祛邪散淤。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土当归25克,配鸡肉炖服,每日1剂,连服2~3剂。
②鲜益母草适量,水煎冲童便适量服,每日1次。
③鲜黑墨草120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④鲜蒲公英、鲜一点红各适量,共捣烂,用糖水拌匀,去渣一次服完。
⑤仙鹤草10克,益母草、小槐花、火烟尘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益母草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2剂。
7. 产后流血不止(壮名:Canjgvaq oklwed mboujdingz)
胎儿娩出后的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400毫升以上者,称为“产后流血不止”。中医诊为“产后出血过多”,西医认为“产后大出血”。
病因病机
主要是由于产后咪花肠收缩不良,或生产过程中产道裂伤,龙路受损,或产后胞衣滞留,血不能归于龙路而外出。
临床表现
主症:胎儿娩出后的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400毫升以上。
兼症:头晕眼花,神色疲劳,周身无力,气短懒言,脸色、唇颊苍白,心慌耳鸣,肢体麻木。
治疗原则 补虚通路,固摄止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百草霜9克,研粉,炒鸡蛋2个米醋送服,每日2次。
②莲蓬炭、棉花籽炭各15克,共研末,用米酒送服,每日1剂。
③木耳炭、柿饼炭各适量,研末,米酒送服。
④鲜红排钱草根、黄排钱草根各20克,生姜10克,共捣烂,开水浸泡,取汁调入鸡蛋1个顿服,每日1剂。
⑤艾叶、芥菜、益母草、两面针、七叶莲各12克,鸡血藤、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红背菜、小韭菜根、马连鞍、一身保暖各15克,红姜3克,配鸡肉适量或鸭蛋1个,水煎取汁调适量甜酒服,每日1剂。
⑦月月红、一身保暖、十全大补、走马胎、三早霜、韭菜根、红背菜、马连鞍、当归、丹参各10克,共切碎,用猪油适量炒后,放入生姜、甜酒或米双酒适量,与鸡肉适量或鸡蛋2个炖服,每日1剂。
⑧小金樱、枫树皮、红背桐、过山风、马连鞍、仙鹤草、益母草、红旱菜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⑨薯莨块根50克,切碎,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
⑩红竹壳菜、红背菜各取鲜品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鲜鹰不扑根30克,或鲜龙眼树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8.产后血晕(壮名:Canjgvaq gyaeujngunh)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泛恶呕吐,甚至昏厥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中医亦诊为“产后血晕”。
病因病机
素体气血不足,复因生产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巧坞失养所致。
临床表现
产后阴道出血量多,突然昏晕,脸色苍白,心慌胸闷,渐至昏不知人,甚至四肢冰冷,冷汗淋漓,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 益气养血,止血固脱。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人参10克,沸水泡,顿服,每日1~2剂。
②棉花籽120克,捣碎,水煎服,每日1剂。
③益母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用铁器烧红淬醋,熏产妇鼻。
②烧干漆,使闻烟味。
③针刺人中、中冲,强刺激,不留针。
④酸醋250克,黄糖或韭菜120克,和匀浇在烧红的铁锹上,让产妇吸入药气。
9.产后缺奶(壮名:Canjgvaq cijsiuj)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奶”。中医诊为“缺乳、乳汁不足”。
病因病机
①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足,或生产失血过多,使乳汁分泌不足。
②心情抑郁,气机不畅,乳汁运行受阻。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乳少,乳汁清稀,甚或乳汁全无,乳房柔软无胀感。
兼症:脸色无华,神疲食少,胸胁胀闷,心情抑郁。
治疗原则 补虚通乳。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黄花菜根、土党参各适量,配猪脚炖服。
②赤小豆2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5日。
③木瓜、猪蹄各500克,酒100毫升,炖服,每日1剂。
④五指爪20克,木瓜、猪蹄各500克,炖服每日1剂,连服5剂。
⑤生藤根、假芙蓉根各15~30克,配猪骨或猪脚炖服,每日1剂。
⑥五爪金龙60克,五加皮30克,炖猪脚服,每日1剂。
⑦土人参90克,木瓜60克,煲猪脚食,每日1剂。
⑧鲜红旱莲60克,猪骨1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膻中、乳根、三阴交,每日1次,5日1个疗程。
②糯米适量煮熟,和葱适量捣烂,热敷乳房,每日2~3次。
10.奶疮(壮名:Baezcij)
又称“乳疮”,是以哺乳期妇女乳房胀痛,乳汁排出不畅,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初起触之有硬结,后期局部变软有波动感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乳痈”,西医诊为“急性乳腺炎”。
病因病机
①心情抑郁,气机不利,乳道不通,乳汁排出不畅;
②哺乳不及时,乳汁郁积,阻塞乳道,乳汁郁久化热,腐败成脓。
临床表现
主症:哺乳期妇女乳房胀痛,甚则剧痛难忍,乳汁排出不畅,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初起触之有硬结,后期局部变软有波动感。
兼症:发热发冷,头痛失眠,烦闷不适,饮食减少。
治疗原则 早期行气通乳,晚期清解热毒、排脓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一枝箭、蒲公英、连翘各15克,露蜂房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金线风、两面针、救必应、十大功劳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③牛角片30克,水煎取汁,冲胡椒粉1克,每日1剂。
④鬼针草12克,水煎服,每日3剂,每次服1剂。
外治法
①上叶下柳、排钱草、假花生、大小蓟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②红毛毡鲜叶或节节草或五指毛桃适量,捣烂敷患处。
③刚出土约3厘米的芭蕉根适量,捣烂加酒糟或酒调匀外敷患处。
④鲜鹅不食草适量,水浸过的糯米少量,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⑤明火灸膻中、乳根、阿是穴,1~2日1次。
⑥古羊藤根、土常山、鹰不泊根、相思藤叶、芙蓉叶各适量,加酒糟适量,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⑦芒萁芽、木棉花树皮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⑧金爪叶60克,烟丝10克,黄糖片、猪油各20克,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⑨先以陶针微刺患处,后用拔火罐吸出污血,再用多花猕猴桃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⑩白龙船、路边青各适量,以酒调匀敷患处。
○11药线点灸患处梅花形穴和顶结、手三里,每日1次,5~7日1个疗程。
○12小芙蓉叶30克,黄糖9克,酸禾木(去心及表皮)120克,共捣烂用菜叶包好煨热敷患处。
○13万年青1株,浮萍1团,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五)产后保养(壮名:Canjgvaq baujgen)
产妇分娩耗伤气血,故产后身体虚弱,因此产后保养对产妇的身体康复非常重要,除了产妇衣着应宽松保暖,饮食要营养丰富,住地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噪音小,不可过于疲劳,房事不宜过早之外,适当服用或外用一些药品,对机体的康复大有益处。
内治法
①倒水莲、红丝线、藤当归、不出林、红毛毡各10克,酒炒,配鸡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十八症、倒水莲、走马胎各15克,配鸡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③红背菜、十全大补、地榆、韭菜根、结香、走马风各15克,姜酒炒后配鸡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④飞龙掌血、山胡椒、大发散、黑节风、鸡血藤、小牛奶、五爪金龙、土当归、大钻、土党参、九节风各10克,配猪脚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⑤草鞋根、倒水莲、土党参、小牛奶、路边菊、冬虫草、牛大力、大力王、白变木、饿蚂蟥、菖蒲各10克,配猪脚或猪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可与上方交替服用。
外治法
①大小钻、大发散、五加皮、过山风、鸭仔风、鸡血藤、穿破石、四方藤、杜仲、七叶莲、樟树叶、山苍树叶、石菖蒲各适量,水煎洗浴,每日或隔日1次。
②飞龙掌血、山胡椒、小发散、黑心风、松筋藤、大小钻、银花藤、鸡骨香、九龙藤、麻骨风、冷水风、老鸦风、枫树叶、王不留行、山菠萝、刺枫树、杉树叶各适量,水煎洗浴,隔日1次。
(六)避孕 绝育(壮名:Biyin)
1.避孕(壮名:Biyin)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避孕是计划生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避孕可分为长时间和短时间避孕两类,其目的在于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再就是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使受精卵没有机会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壮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行之有效的避孕方法,现将收集到的一部分介绍如下,供参考。
内服法
①芭蕉、猪盲肠各100克,煮熟或蒸熟吃,于月经干净后第3日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3剂。
②血见愁25~50克,于月经干净后水煎服,每日1剂,3日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
③红杜仲、槟榔根各60克,百二根30克,水煎服,于月红干净后第3日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3剂,2个月1个疗程。
④茄瓜花7朵,阳桃花10克,鲜万年青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于月经干净后第1日开始服,连服5~7日。
⑤穿破石30克,了刁竹15克,红花10克,八角枫40克,大罗伞、倒刺草各50克,细辛10克,用三花酒1500毫升浸泡1个月备用,于每次月经干净后服,每次25毫升,每日1次,服至下次月经来潮。
⑥棕树根、红花地桃花根各30克,瘦猪肉150克,水煎,在每次月经干净后服,每日1剂,连服7日,3个月1个疗程。
⑦棉花籽(炒干)、桑树根各15克,茅根30克,研粉,与猪肺、猪心共蒸,于月经来潮前服1剂,可避免1年,停药3年可恢复受孕。
⑧野桃树根内层黄色皮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⑨竹蜂、白茄瓜根各适量,晒干研末,每次3克,开水送服,每日1次,连服5日。如有不良反应,饮糖水或酸醋可解之。
⑩葵扇树根皮250克,煲猪排骨或猪大肠,于月经前及月经干净后各服1剂。
○11了哥王根、野蕨头、不开花的木棉根皮各15克,木麻树皮60克,了刁竹全株12克,水煎于月经干净后服,连服3~5个月经期。
○12棕树根、大小钻、一块瓦、十八症各30克,毛老虎3克,米双酒1000毫升浸泡,于每月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每日30毫升,分2次服,服至月经干净为止。
○13无根藤60克,水煎,于月经干净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14鲜大靛叶60克,鸡蛋2个,共煎,于月经干净后服,服前先饮醋30毫升,每月1剂,连服3个月可避孕1年。
○15蓝靛子、草棉花子(烧去毛)、油菜子各120克,共炒黄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于月经干净后第一天起,每晚睡前服3丸,连服3晚,可避孕至下次月经来潮。
○16苦丁菜老叶适量,晒干研末,月经干净后1~5日内分4次服60~120克,可当月避孕;若月经干净后1~5日内分4次服180~250克,连服3个月,可终身避孕。
外治法
①每星期针刺2次石门穴,每次留针20分钟。
②臭椿树皮适量,晒干密桂备用,同房前置卧席下,事后取出,可反复使用至失味则更新。
③鲜臭椿树皮及叶、鲜山樟树枝及叶、鲜乌桕树皮及叶各适量,置于卧席下垫睡,失味后更换。
④麝香6~9克,装入布袋内,悬挂在裤带正前方,避孕期间长期使用。
⑤取三阴交、石门、中极、横骨、曲骨穴,各灸3壮,每日1次。
2.化胎、引产(壮名:Doekdai、Yinxcanj)
妇女怀孕后,由于种种原因不欲继续妊娠,而采取人为措施,使妊娠中止,并将胎儿坠下。妊娠3个月内中止妊娠者,称为“化胎”,妊娠3个以上中止妊娠者,称为“引产”。
内服法
(1)化胎
①生石灰、樟木皮、皂角、王不留行、牛膝、瞿麦、三棱、九层楼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6~9克,开水送服,如服药24小时不出,加伏龙肝9~15克再服。
②了哥王、小叶野山兰各15克,芝麻10克,加水煎至60~90毫升,冲米酒45毫升服,每日1剂。
③车前草30克,土狗6只,烘干研末冲酒顿服,每日1剂。
④马鞭草、红凉伞、泽兰、益母草、扑地香、羊耳艾、木通各15克,了刁竹9克,水煎取汁对十滴水5毫升服,每日1剂。
⑤大钻藤、酢浆草、倒刺草、山胡椒根、海桐皮各10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完,每日1剂。
(2)引产
①七叶莲、八角莲、红蓖麻子、白花丹根、玉龙鞭、两面针各10克,水煎顿服。
②九层皮树叶7~9张(切细),猪腰1个(切片),水煎服,每日1剂。
③流泪木、巴豆根、地棉根、泽兰根、桃木根皮、蓖麻根、滑石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④走马胎、金耳环、千斤草、节节藤各30克,浸药酒500毫升,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外治法
(1)化胎
①六月雪根约3.3厘米,洗净,用线将一端扎紧,塞入阴道内。
②红蓖麻叶120克,捣烂加酒炒热敷肚脐周围,纱布固定。
③鲜了哥王根长4~5厘米,以酒精浸泡1个月后,取出晾干,纳入子宫内。
④土牛膝根适量,洗净,用烟屎或硫磺涂一端,纱布包好塞入子宫颈内约1个小时。
(2)引产
①针刺三阴交(双)、合谷(双)、脐周(距脐1.5寸的六个方位各取1穴),进针后施强刺激手法,5分钟捻转1次,留针15分钟。
②水蛭2条,水煎服,同时用红蓖麻叶捣烂敷涌泉穴。
(注:避孕、绝育及化胎、引产方仅供参考,必须在有经验的合法医师指导下方可实施。)
(七)其他
1.翻花(壮名:Vaciengz doekok)
是以妇女阴中有物下坠,或突出阴道口外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阴挺、阴挺下脱、阴菌、阴脱、产肠不收、子肠不收、阴蕈”,西医诊为“子宫脱垂”。
病因病机
①素体虚弱,加上分娩用力过度,气向下陷,系胞无力,使咪花肠脱出。
②产育过多,或房事所伤,气耗过度,系胞无力而咪花肠脱出。
临床表现
主症:阴中有物脱出或突出,劳作加剧,小肚下坠。
兼症: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脸色无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治疗原则 补虚固脱。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草鞋根、白芝麻各适量,配鸡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②鲜三百草根250克,水煎取汁,入糯米250克煮成米饭,调油盐服,每日1剂,连服10剂。
③正猪肚木叶、涩叶树叶、田基黄各适量,捣烂醋煎,睡前服,连服1个月。
④团鱼头、小茴香、九龙盘各等量,母鸡1只,将鸡杀好,把药纳入鸡肚中蒸服,每日1只,直至愈。
⑤田螺肉、鸡头藤、鸡冠果、黄花饭、仁头果各适量,焙干研末,和猪肉60克蒸服,每日1剂,服至愈。
⑥鲜胭脂花根120克,五加皮60克,与鸡肉120克同煎,吃汤及鸡肉,每日1剂。
⑦白金条、大桃树根、李子树根各15克,红牡丹根、秤杆星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红丝线、夜关门各30克,金线吊葫芦、鹤虱6克,鸡内金1个,与猪小肚共煎服,每日1剂。
⑨红鸡冠花根、红蓖麻根、红牡丹根各30克,猪肉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⑩地古牛7只,山螺蛳1只,满天星15克,炒干研粉,加鸡蛋1~2个,水煎服,每日1剂。
○11仙人掌30克炒干,调入适量米醋再炒干,最后入鲤鱼1条(250克以上),米醋适量共煎服,每日1剂。
○12蜗牛1只焙干,炮山甲适量,共研末,分2次用开水送服,每日1剂。
○13五眼果、狗肝菜、败酱草各30克,含羞草、虾钳草、怀迈银各15克,威灵仙9克,水煎服,每日1剂,7日1个疗程。
外治法
①红蓖麻、灶心土各适量,共捣烂,水调成糊状敷百会穴。
②木槿皮叶、红蓖麻叶、海桐皮叶、无娘藤、盗偷草茎叶、白饭树叶、假烟叶各30~60克鲜品,捣烂煨热,先将脱出的子宫托回,再敷药于阴部8小时,每日1次,每次1剂。
③茄瓜根煅灰研末,调油涂脱出部分。
④五倍子花60克,研末,洗净患处,撒上药末。
⑤松树叶适量,水煎洗患处。
⑥米醋1500毫升,煎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
⑦将梅花冰片少许放入1个青螺内,使螺化成水后涂患处。
⑧鲜红蓖麻根、鲜大叶紫珠根各等量,共捣烂,加盐、米酒少许炒热,以布包敷百会穴或双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连用3日。
⑨鲜闹羊花1束,捣烂敷百会穴48小时,每日1次。
⑩红蓖麻叶、倒钩藤叶各适量,共捣烂,用酒30毫升调匀敷百会穴,至咪花肠回纳后除去。
○11蓖麻叶、苎麻根、鞭蓉叶各适量,共捣烂敷百会穴。
○12鲜松树叶30克,杉树叶20克,共捣烂,加米酒调敷百会穴。
内外兼治
①铁面将军木皮、红金樱根各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波叶捣烂炒酸醋外敷肚脐
②灯笼泡、蓖麻杆各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蓖麻子两颗捣烂如泥,加甜酒拌匀外敷骶骨,敷前先涂上桐油。
③土杜仲90克,上山虎、山吊兰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另取1剂水煎洗患处。
④矮蕉头、芙蓉根、红蓖麻、打额草、亚婆蔗各适量,水煎内服,同时外洗患处,每日1剂。
⑤茶油包3个煎服,同时用红蓖麻叶捣烂敷百会穴。
⑥针刺治疗,主穴:维胞(关元旁开1.5 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咪花肠收缩感)、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联接线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三阴交,配穴:长强、百会、阴陵泉,每周针刺2~3次,2~3周为1个疗程,可同时灸百会。
2.阴痒(壮名:Cedhaenz)
是以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阴痒”,西医诊为“外阴瘙痒症”,包括“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白斑、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症、卵巢功能低下”等。
病因病机
①外阴不洁,虫毒感染,虫蚀阴部而痒。
②过食辛辣煎炒,温热蕴结,流注于阴部而致。
③素体阴血不足,或年老精亏,阴部失润而痒。
临床表现
主症: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有时疼痛,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
兼症:瘙痒有时可波及肛门周围,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带下,或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呈豆腐渣样,或清稀如涕,或夹血丝,量或多或少,质或稀或稠。心烦少寐,口苦而腻,胸闷不适,纳谷不香,手足心及胸口发热,头晕眼花,烘热汗出,口渴不想喝水,腰酸耳鸣。
治疗原则 解毒杀虫,清热除湿,滋阴润燥。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火炭母2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②臭牡丹根、益母草、白牡丹根各15克,煲猪肉服,每日1剂。
③地稔根、奶汁藤、粟米草各15克,火炭母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千斤拔、地桃花、生山药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黄柏皮、小杨梅树皮各150克,水煎洗外阴部,每日1剂,洗2次。
②生葱头6克捣烂,与鸡蛋5个调匀敷阴部,每日1次。
③鲜黑墨草、鲜韭菜根、鲜芝麻叶各30克,捣烂敷患处。
④长叶蒲公英、十大功劳、灵香草、黄柏皮各30克,水煎外洗,每日1剂。
⑤宽筋藤、生天南星、海竽、红紫根各适量,水煎坐浴,每日1~2次。
⑥鸡臭木叶、茶麸各60克,煎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剂。
⑦鲜火炭母全草或鲜一枝黄花全草500克,水煎取浓汁坐浴或熏洗外阴,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⑧桃树叶500克,煎水坐浴,同时用棉球蘸药液塞入阴道内,每日换药1次,连用15日。
⑨鲜苦楝树皮、鲜小叶桉树叶各150克,共捣烂取汁加酸醋30毫升调匀,用药棉蘸后塞入阴道内,每日换药2次。
⑩药线点灸下关元、中极、曲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治疗8日
3.不孕症(壮名:Mbouj miz lwg)
凡是女子婚后,夫妇同居3年以上,未避孕而受孕,或曾受孕过,又间断3年以上未再次怀孕者(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称为“不孕症”。中医诊为“不孕症、无子、断绪”,西医分为“原发性不孕”和“断发性不孕”。
病因病机
不孕有男女双方的原因,这里只讨论女方的原因。
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咪花肠失养,或先天发育不良,而不能摄精成孕。
②情志不畅,气机不利,气血不和,精卵不能相容而不成孕。
③体质过胖或恣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龙路火路,气血不通而不能摄精成孕。
临床表现
主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3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或曾受孕过,又间断3年以上未再次怀孕(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兼症: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不定期,行经期延长或缩短,量少色淡或黯,可有血块,甚则闭经,脸色晦暗或苍白,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心情抑郁,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慌胸闷。
治疗原则 补体虚,养气血,调情志,除痰湿。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红牡丹根适量,公鸡1只(去毛及内脏),切细配甜酒炒熟服食,每日1剂。
②丹参焙干研末,每次10克,于睡前用酒50毫升冲服,2个月1个疗程,服药第1个月禁止同房。
③月月红根50克,鸽子雌雄各1只(去毛及内脏),炖服,每日1剂,连服2日。
④月月红、红背娘、藁本、一身保暖、十全大补、马连鞍、红葱、韭菜根、走马胎各1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加入炒黄之鸡蛋1个服(可调油盐),在每月月经来潮前、行经期间、干净后各服1剂。
⑤金樱子根、黄花倒水莲、白背桐、海龙、海马各等分,研末,每日10克,蒸瘦肉顿服,20日1个疗程。治输卵管闭塞不孕。
⑥南瓜蒂烧存性研末,每次6克,用回头青30克煎汤送服,每日早晚各1次。
⑦蛇食草、鼠食草、笔筒草、车前草、透骨消、八方藤、鸡血藤各15克,女贞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了刁竹、生姜各90克,海燕骨1块,米酒30毫升,纳入刚会啼叫的公鸡(去毛、内脏、头脚)腹内,炖熟后吃鸡及汤,每隔5日服1只,连服6剂。
⑨五指牛奶树适量,水煎代茶饮,待月经来潮时用大补藤、马连鞍各30克,一身保暖、小马胎各50克,加鸡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5日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⑩胭脂花根、四季花各15克,红金樱30克,配猪脚或鸡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连服10~15日。
○11鸡血藤、倒水莲、马连鞍、结香、牛大力各10克,加鸡蛋2个,于月经来潮的第3天开始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剂。
○12鲜矮陀陀全草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外治法
①于每月月经干净后第7日用灯芯油烧灸中极、三阴交、气门或子宫穴(隔月轮流使用)、涌泉穴各1次,连灸半年。
②药线点灸耳穴:盆腔、内分泌、内生殖器;体穴:下关元、腰腧、三阴交,用2号药线点灸,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③药线点灸中脘、下关元、阳池(双),月经来潮前8天开始施灸,每天1次,连灸7日,3个月经周期1个疗程。
4.撞红(壮名:Cunghoengz)
又称为“月痨”,为适逢妇女月经期行房事,而出现阴道出血增多,阴部及小肚疼痛,食欲不振,胸闷想呕,周身疲倦无力等症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月经期同房,毒邪内侵,阻滞气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
临床表现
妇女月经期行房事,出现阴道出血增多,阴部及小肚疼痛,食欲不振,胸闷想呕,周身疲倦无力等症。
治疗原则 理气止痛,调经止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龙眼树嫩苗、铁树叶、老苏木各适量,水煎取汁冲蜂蜜服,每日1剂。
②八月泡根适量,配鸡肉煎服,每日1剂。
③脐带适量,焙酥研末,早晚各5克,开水送服,连服10日。
④爆牙郎、红花地桃花根、千斤拔根、辣椒果根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牛大力、大力王、龙骨风、十八症、走马胎、穿破石、白花丹、上山虎、大发散、杉树寄生、棕衣树根、鸡血藤、过山风、当归、松筋草、钩藤、黑心姜、九节风、吊兰各适量,用米双酒浸,每次30毫升冲猴结粉3克服,每日1次。
⑥散血子30克,酒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青布1小块如手掌大,头发1团共烧成灰,纳入阴道中,直至血止,治撞红阴道出血。
②艾灸或药线点灸关元、气海、中极、曲骨、通骨、三阴交、足三里,每日1次,直至愈。
 
四、壮医小儿科疾病概述
(一)小儿传染病(壮名:Binghlah lwgnyez)
1.麻毒(壮名:Doegmaz)
是以发热3~4天后,皮肤出现红色如麻粒大小的疹子为特征,以发热、咳嗽、眼泪汪汪、鼻塞流涕、遍身发布红色斑疹为主症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较多,好发于6个月~5岁的小儿,传染性很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中医、西医均诊为“麻疹”。
病因病机
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感染麻毒,三气不能同步,气血相搏,毒透于外(为顺症),或毒陷于内(为逆症)。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渐高,眼睛红,眼泡肿,泪水汪汪,2~3天后,口腔内接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3~4天后耳后开始出现色如玫瑰、针尖大小的皮疹,以后头面部、胸背部及四肢也陆续出现皮疹,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现次序收没,并可留下棕褐色的斑痕,热退身凉。
顺症:发热,精神安宁,或偶有烦躁,咳嗽轻微无鼻煽,气不喘,发热3~4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头部、脸部,渐至胸背、肚子、四肢、手足心,疹色鲜红渐转暗红,分布均匀,疹收后热退身凉,精神清爽,咳减,胃纳稍佳,渐趋康复。
逆症:疹出不畅,或麻疹出没先后无次序,暴出暴收,疹色紫暗,稠稀不均,并见高热,烦躁不安,或嗜睡,大渴多饮,咳嗽剧烈,气喘,鼻翼煽动,喉鸣响,甚则口唇紫绀,或呕吐抽风,神志模糊,呼吸困难,四肢不温,大汗淋漓等。或麻疹已消,而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等。
顺症分期
初热期:又称前驱期。发热渐高,皮疹,咳嗽流涕,目赤怕光,眼泡浮肿,泪水汪汪,神色疲劳,不思饮食,或伴呕吐、屙泻、咽痛,热甚时可发抖惊悸,口腔颊部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见形期:又称出疹期。皮疹开始从出现至消退,3~4天,高热不退,肌肤灼热,口渴多饮,咳嗽加剧,神疲懒动,眼睛发红,眼屎多,烦躁或嗜睡,或伴有惊跳、抽风、皮肤出现玫瑰样丘疹(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先见于耳后发际及颈部,渐至头、脸、胸背、四肢依序出现,手掌足底见疹为麻疹透齐。初起稀疏,色较鲜红,以后逐渐稠密,融合成片,色转暗红,分布均匀。(已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或近期注射过胎盘球蛋白者,发热、咳嗽一般比较轻,皮疹可见稀密不均,疹色淡红,手足底可以无疹。)
疹没期:又称恢复期。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样脱落,皮肤遗留棕褐色的斑迹,热退身凉,精神爽快,胃纳日增,咳嗽大减。
治疗原则 顺症:初期透发斑疹,见形期清解热毒,疹没期补虚养津;逆症:清热解毒,凉血透诊。
治疗方法
内治法
(1)预防
①紫草茸9克,丝瓜络12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剂。
②玉叶金花、鲜银花藤各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
③夏枯草、草鞋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顺症
初热期:
①葛根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热甚加银花9克;咳嗽加桑叶、麦冬各3克,草鞋根9克;麻后屙痢加地榆9克;合并肺炎加桑白皮9克,白纸扇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路路通、椿树皮、姨妈菜、金竹叶、朱砂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③芫荽根15克,夏枯草、茅根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芫荽18克,水煎冲马蹄汁9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
⑤鲜芫荽、浮萍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见形期:
①银花、丝瓜络或水瓜络各15克,百草霜、野糁子各9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②苎麻花或嫩苗120克,鸡内金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③夏枯草、木耳、高梁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逆症
①紫草30克,南瓜藤60克,地丁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紫草、南瓜藤各60克,大飞扬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红壳粟米适量,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外治法
(1)顺症
①针刺中冲放血,或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穴,强刺激,每日1次。
②苎麻花或嫩苗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2次。
(2)逆症
①鸡蛋1个,用油煎熟,将樟脑粉0.9克撒于蛋面,温敷肚脐约20分钟。
②人指甲(取自患者父母)适量,煅,研末,调人乳点眼,每日数次。忌食鱼腥煎炒辛辣等物。
③大叶浮30克,煎沸 10分钟,取药渣,布包擦全身。
④肥芝麻适量,沸水浸泡,避风熏蒸头脸部,每日1~2次。
预防及护理
①患儿要及时隔离。流行期间,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
②提高易感儿童的抗病能力,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应积极接受“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接种一次可有4年的免疫作用 。
③房间要注意保暖,避风寒,空气要流通,光线不要太强或太弱。
④破除不合理的忌口,宜给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油腻和辛辣食物。
⑤注意保持清洁卫生,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眼屎多而眼睛红者,可用眼药水滴眼。
⑥疹没期可给甘蔗、荸荠、鲜芦根或胡萝卜煎水代茶饮。
2.水痘(壮名:Okmak)
又名“水花”、“水喜”。是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痂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较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以1~6岁小儿得病较多。因疱疹内含水液,状如豆粒,故得名。中医、西医均诊为“水痘”。
病因病机
外感毒邪,湿热交蒸,发于肌肤。
临床表现
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全身不适,1~2天后开始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很快变为疱疹,疹子发痒,以躯干多,四肢较少,痘疹在3~5天内分批出现,出疹多者,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痘疹及痂盖,轻者痘疹红润,稀疏椭圆,清净明亮,内含水液,并有瘙痒,伴发热,咳嗽,流涕,饮食减少;重者痘疹稠密,疹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则口腔也见疱疹,伴高热心烦口渴,口咽干燥,唇红脸赤,精神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少。
治疗原则 清热,除湿,解毒。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细叶榕、细茶叶各30克,水煎取浓汁,加蜂蜜30毫升,以文火熬成膏,每日1匙,开水送顿服。
②木豆、朱砂、赤小豆各6克,炮山甲15克,研末,用鸡冠血、甜酒冲服,每日1剂。
③煅山田螺10个,孵过的鸡蛋壳5个(煅),妇人血余炭3克,共研末配猪肝120克,混合煎香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豆腐渣120克,芭蕉芋、番薯各60克,臭硫磺粉30克,捣烂敷患处周围,留顶端以便排液。
②番薯1个(煨熟),臭硫磺粉3克,捣烂外敷患处。
③木豆梗、杨柳梗各适量,水煎洗澡,每日1剂。
④桑树虫、杜仲各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
⑤珍珠壳适量,研极细末,以人乳汁调匀敷眼周围,治痘出眼内或痘陷入眼。
⑥黄猄骨、木豆、路边青各适量,鲫鱼胆1个,水煎外洗,每日1剂。
⑦荞麦粉适量,撒患处。
⑧细茶、菜豆、银花各适量,嚼烂,敷眼四周,治出痘眼红肿。
⑨灶头泥适量,炒红,酒淬,敷脐部,治痘痢。
预防及护理
①病儿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痘疹结痂。
②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③给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饮食,忌油腻及姜、椒辣等辛辣之物,多饮开水,或用胡萝卜、荸荠、甘蔗等煎水代茶饮。
④勿使搔破皮肤,以防继发感染。若抓破皮肤可用绵茧散、青黛散撒布患处,或用2%龙胆紫外涂。
3.猪头肥(壮名:Hangzgauqmou)
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多见。好发于5~9岁小儿。中医诊为“痄腮”、“腮肿”、“腮疮”,西医诊为“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病机
风湿毒邪侵袭,阻滞龙路、火路,气血壅塞,阻于耳下腮部。
临床表现
轻症:发冷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
重症: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吞咽咀嚼不便,大便干结,小便黄少。
治疗原则 疏风解毒,畅通两路,行气散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夏枯草、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②山菠萝15克,木棉树皮、海桐皮各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紫花地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鲜海金沙30克,或干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蓝靛10克,黑火药5克,冰片3克,用冷开水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
②独脚莲适量,磨醋,外涂患处,并用药棉蘸药汁放入口腔内患侧第2颗大牙处,每日2~3次。
③石灰、青矾、雄黄各适量,共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④鲜八角树叶40克,红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⑤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芨15克,冰片1.5克,共研末,调米醋敷患处,每日1剂。
⑥青黛粉、鸡蛋清各适量,调匀涂患处。
⑦鲜红背菜适量,配盐、泥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⑧针刺翳风、颊车、合谷,发热加曲池;并发睾丸肿痛,加针血海、三阴交,每日1次。
⑨药线点灸患处梅花形穴和手三里,每日施灸1次,5日为1个疗程。
内外兼治
酸浆草30克,煎汤服,另用50克煎汤熏洗患部。
预防
①隔离患者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②本病流行期间或接触过病人,可采用板蓝根、银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预防。
③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应避免酸辣食物,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
4.小儿麻痹后遗症(壮名:Bingh mazbihouyizcwng Lwgnyez)
是以发热、四肢疼痛,伴有谷道或气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西医诊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常流行于夏秋之间。1~5岁的小儿多见。
病因病机
风、湿、热邪入侵,阻滞龙路、火路,气血失调。
临床表现
前驱期:发热,咳嗽,多汗,嗜睡,头痛,想呕,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而继续观察。经1~4日后,热退,症状消失而愈。
瘫痪前期:根据病史,肢体疼痛,转侧不利,拒绝抚抱,烦躁不安或嗜睡,项背强直。
瘫痪期:热退后出现肢体麻痹,瘫痪无力,呈弛缓性,分布不规则,不对称,以下肢为多,可见眼歪斜。
恢复期:瘫痪后1~2周开始恢复。一年后尚未恢复者则为后遗症。长期瘫痪,则肌肉明显萎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
治疗原则 祛邪通路,调和气血。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短瓣石竹、毛杜仲、骨碎补、红柳各5克,鸡血藤10克,配猪尾1条炖服,每日1剂。
②走马胎、油麻根、松筋藤、鸡血藤、穿破石各6克,千金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五指牛奶、千斤拔、杜仲、枫荷桂、小叶金不换、走马胎各9~15克,双钩藤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④牛耳枫12克,当归藤、半枫荷各15克,千斤拔15~30克,三叶鸡血藤30克,配猪骨头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⑤走马胎、松筋藤、五加皮、五爪金龙根、杜仲、十八症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牛大力、大叶千斤拔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枫荷桂、五加皮、五指牛奶、走马胎、小血藤、鸡血藤、千斤拔、宽筋藤、杜仲、羊耳菊各500克,双钩藤 1.5克,水煎外洗,每日早晚各1次。
②针刺疗法: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
a.上肢瘫痪:夹脊、肩髃、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等。
b.下肢瘫痪:环跳、风市、足三里、伏兔、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肾腧、大肠腧,针刺时针感向下方放射,轻刺激。足外翻针内侧穴,足内翻针外侧穴。
c.面神经瘫痪:颊车、地仑、合谷。
d.膈肌瘫痪:膈腧、期门、鸠尾。
e.腹肌瘫痪:中脘、梁门、气海。
f.膀胱肌瘫痪:肾腧、膀胱腧、中极、关元、百会。
③穴位结扎疗法:采用羊肠结扎(采用“8”字结扎法)并刺激穴位,根据以上带下、以主带次的原则选穴。
④三棱针疗法:用三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当肌张力和皮肤温度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三棱针配以矫形穴位,均用强刺激手法,疗效较好。或结合透穴针法,有提高疗效减少多次进针的优点。
⑤推拿疗法
a.上肢瘫痪:取坐位,滚法——自大椎→肩井→肩髃→曲池→阳池,往返5分钟,手法要轻柔;拿法——施于上肢内外侧;擦法——脊柱(颈椎至第5胸椎)5~10分钟。
b.下肢瘫痪:取平卧位,滚法——自腰部向下滚患侧下肢前后侧;拿法——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
⑥药线点灸
a.上肢瘫痪:臂臑、曲池、膈腧、肾腧、阿是穴,每日1次,20日1个疗程。
b.下肢瘫痪:梁丘、足三里、伏兔、阴市、筋缩、阿是穴,每日1次,20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在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聚集之处,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进行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尽量去除各种能使人体抵抗力减弱的因素。
②患病后要隔离40日,最初一周尤需注意气道隔离。患者排泄物用半量的漂白粉搅拌混合1小时后才能倒掉,床单、被子、食具要煮沸消毒,使器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不能煮沸的衣物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地面可用肥皂水或碱水洗刷。对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20天。
③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5.鸡咳(壮名:Bingh ae’gaeq)
是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百日咳”、“顿咳”、“顿嗽”、“顿呛”,西医诊为“百日咳”。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多发,5岁以下小儿多见。
病因病机
素体不足,调护失宜,伏痰内蕴,阻遏气道,气道不通而作咳。
临床表现
初咳期:1~2周,咳嗽初起似有外感,但有逐渐加剧之势,常有流涕,痰白而稀,多泡沫。
痉咳期:4~6周,咳嗽频频阵作,咳后有回吼声,反复不已,入夜尤甚,痰多而粘,呕吐后阵咳暂停,烦躁,脸红,大便干结,小便黄。
恢复期:阵咳渐减,回吼声亦渐消失,哎吐减少,2~3周可愈。可伴手足欠温,神疲面白,多汗,周身无力,食少肚胀,大便溏薄,小便清;或手足心热,夜卧不安,神色疲劳,寝汗,面颊发红,口唇干。
治疗原则 补虚健体,祛痰通道,止咳。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猪、牛、羊、鸡等动物的胆汁(以猪、鸡胆汁为优)鲜用或干燥制成粉用均可。5岁以下小儿,鲜胆汁每岁每次1~3克,每日1~2次。干粉,每岁每次服0.3~0.5克,每日2次。
②扛板归10~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③蚱蜢焙干研为细末,每次1~2克,每日3次。
④扛板归12克,大蒜7克,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荷叶、煅红柚子皮各15克,白糖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鲜鱼腥草30克,鲜一箭球15克,鲜鹅不食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磨盘草20克,枇杷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鲜一箭球全草30~40克,鸡蛋黄1个,水煎服,每日1~2剂。
⑧青蛙研末与白糖和匀,分3次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⑨龙利叶60克,冰糖15克,猪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⑩沙梨寄生、柚子寄生各15砍,柠檬叶,橘叶各9克,生姜3克,水煎冲白糖服,每日1剂。
○11柚子壳(去青皮)、蜂蜜各30~60克,水煎冲蜂蜜服,每日1剂。
○12扛板归500克,涩沙藤9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加白糖及防腐剂制成糖浆,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13大蒜120克,切碎,用冷开水60毫升泡10小时,去渣,加适量白糖,5岁以上每次服15毫升,5岁以下减半,每日3次。
○14金针菜根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15臭牡丹根、桑树根、矮凉伞、白茅根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16麻雀毛根烧存性,研末,开水冲服,每日1剂。
○17鲜一枝黄花全草60克,葱2棵,水煎分2次调冰糖服,每日1剂,连服2~7日,2岁以下酌减。
外治法
①针刺尺泽、合谷,每日行针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用梅花针刺激颈、骶之脊旁3~4厘米区域,每日1次。于身柱穴拔火罐,每日1次。
③推拿:运八卦,掐合谷,推肺腧,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揉鱼际、太渊,掐尺泽,每日1次。
④用新鲜生姜或大蒜切片,粘蜗牛液或鸡蛋清,在胸骨部由上到下涂擦,每日2次,每次数分钟。
⑤药线点灸天突、水突、肺腧、四缝,每日施灸1次,7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隔离患儿者从发病起40日或痉咳出现后30日。
②患儿污染环境及物品,用一般消毒法及采取通风、日晒等清洁措施。进行预防接种,保护易患儿。
③流行期间,可用鱼腥草或棕树叶10克,水煎分3次口服。也可口服大蒜或用大蒜液滴鼻,均有预防效果。
④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⑤居室阳光要充足,空气要新鲜,切勿突然受凉。
⑥年长儿童适当到户外活动,保持精神愉快。
⑦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需要。
⑧痉咳发作时,宜坐起或站立,手可扶持他物,尽量做到自禁咳嗽。
6.白喉(壮名:Bingh conghhozhau)
是以鼻、咽、喉部粘膜有白色假膜形成,伴有犬吠样咳嗽、气喘、发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白喉”、“白缠喉”,西医诊为“白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流行于秋冬季节。各年龄均可感染得病,好发于8岁以下小儿。
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疫毒时邪趁虚而入,阻塞气道。
临床表现
主症:咳声如吠,吸气困难,甚则窒息、昏迷。咽喉有白点或片状假膜,边缘清楚,牢固附着,刮剥容易出血,严重者,假膜迅速扩展到咽颊部和悬壅垂。
兼症:发热发冷,头痛身疼,鼻塞,咯吐粘性带血痰液;或高热汗出,脸红,眼睛发红,口渴心烦,小便短少,;或低热,鼻干唇燥,咽喉微痛;或脸色苍白,喉间痰鸣,口唇发紫,烦躁出汗,吸气困难;或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头脸出汗。
治疗原则 补虚祛邪,畅通气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入地蜈蚣20克,捣烂取汁,冲温开水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②白花蛇舌草、鱼鳞草、大水钱草各适量,捣烂,用第2道洗米水冲服,每日1剂。
③地桃花根适量,煎水内服并含漱,每日1剂。
④鲜蛇莓全草适量,捣烂,泡开水服,每日1剂。
⑤桐油果10只,煅存性,每次9克,开水泡服,每日2次。
⑥六月雪根、翻白草各3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⑦六月雪、牛尾蕨各6克,七星剑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矮凉伞6克,手指甲(烧存性)3克,水白济根4.5克,共研末,调陈醋分4次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指甲灰、蝴蝶草、梅片各3克,共研末,分数次用鹅毛管吹入喉内,每日1剂。
②田螺壳适量,烧灰研末吹入喉中,每次适量,每日数次。
③蜗牛1个(去壳,焙存性),加冰片0.9克共研细,吹喉。
④蛇麻适量捣汁,调鸡蛋清,加少许食盐,用棉签蘸涂咽部,每日3~4次。
预防及护理
①及时隔离治疗,直至白膜全部脱落,症状消失后2周或鼻、咽拭子培养多次阴性为止。
②卧室要彻底扫除,空气要流通,衣被在阳光下直接曝晒半天,用具须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5%来苏尔液浸泡1小时以上。
③进行白喉预防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④患病期间宜卧床休息,饮食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饭。
7.小儿毒痢(壮名:Bingh siqdoeg lwgnyez)
是以发病急剧、高热、抽筋,甚至呼吸困难为特征,数小时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夹杂粘液脓血,腹痛,大便急急胀胀,欲便不出等症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疫痢”,西医诊为“中毒性菌痢”。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2~7岁的小儿。本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临诊时必须积极抢救。
病因病机
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从口而入,蕴伏谷道,与气血相搏,使谷道损伤,气血淤滞,谷道传道功能失职,毒血混杂而下。
临床表现
发冷发抖,高热,反复抽筋,烦躁,胡言乱语,甚至呼吸困难、神志昏迷;或突然脸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发凉,高热抽筋,呼吸深浅不匀。随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夹杂粘液脓血,肚痛,大便急急胀胀,欲便不出。
治疗原则 清肠解毒,调理谷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马齿苋、凤尾草、地锦草、铁苋菜、辣蓼各30克,任选1~2种煎服,连服6天。
②枫木皮、毛算盘根、钩藤根各12克,地桃花根、藿香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大芒箕笋、凤尾草、鱼腥草、铁线草各取鲜品10克,蜂蜜适量,水煎冲蜂蜜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紫皮蒜头每日吃1~2颗,或10%大蒜浸液50~100毫升保留灌肠。
②针刺人中、百会、中冲、内关,备用穴:风池、涌泉、天枢、上巨虚。抽筋时先刺人中、百会,若未见好转,再针刺内关、风池,中、强刺激;神志昏迷时先刺人中、中冲,采用间歇性刺激法,进针后,每隔4~5分钟刺激1次,若经过3~4次仍不恢复,再加刺内关及风池、涌泉,或灸气海、百会,每次5枚艾柱。有脓血便时,针天枢、上巨虚,用轻转提插法。大便急急胀胀者加阴陵泉。
预防及护理
①搞好环境及饮食卫生,加强饮食管理和粪便管理。
②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彻底治疗慢性菌痢和带菌者。幼托患儿大便培养多次阴性方可入托。
③病人的粪便和便盆要消毒。可用漂白粉1份与粪便4份搅拌,放置半小时后才能倒入粪坑。也可沸水冲泡便盆,加盖。内裤亦以沸水冲泡消毒。
④注意保持气道通畅,供给足够水分和营养。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8.谷道虫症(壮名:Dungxsaej miznon)
是以脸色蜡黄,身体消瘦、食欲异常、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肛门瘙痒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小儿虫病”,西医诊为“小儿肠道寄生虫”。
病因病机
由于小儿地上爬玩、双手接触不洁之物、吮指、未洗手而摄取食物、食用未洗净之生冷瓜果、饮用不洁之水等,吞入虫卵,使谷道受扰,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小儿反复阵发脐周疼痛或反复脐周隐痛,喜按,无压痛,有异常饮食嗜好,食欲不振或食欲好而消瘦,夜眠不安,磨牙,因鼻痒而挖鼻,咬手指,脸色蜡黄,身体消瘦,流清口水,大便带虫,想呕或呕吐,呕吐清水或黄苦水,肚子可有肿块,按之可移动。
治疗原则 驱除虫邪,调理谷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土荆芥穗,研末,每次6~9克,开水送服,每日1~2次,连服3日。
②青矾30克,乌豆(炒熟)150克,研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5克,姜汤送下,每日2次。
③榧子肉9克,乌梅、花椒各6克,老姜4.5克,白糖3克,水煎,空腹顿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④雷丸、芜荑、鹤虱各6克,使君子肉9克,川椒1.5克,雄黄0.9克,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⑤黑丝瓜子仁,儿童服30粒,空腹嚼服,每日1次,连报2日。
⑥鲜苦楝根白皮,每次12~15克,稍大儿童可用20克,水煎,早晨空腹服,2~3日为1个疗程,5岁以下儿童慎用。
⑦炒使君子仁,小儿每岁1~2粒,最多不超过15粒,嚼服,连服2~3日。
外治法
针灸疗法:
①肚痛剧烈: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等穴。
②蛔厥:配合新针疗法,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
③蛔入阑尾:配合针灸治疗,取足三里、阑尾穴等。
预防及护理
①做好粪便管理,合理积肥,施用肥料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②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常煎指甲,不在地上爬玩,不吃生的蔬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生水,以避免虫卵从口而入。
③加强卫生宣传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二)小儿常见病(壮名:Ciengzraenbingh lwgnyez)
1.小儿伤风(壮名:Lwgnyez dwgliengz)
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以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身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均诊为“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阻于气道,气道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身痛。
兼症:出汗,喷嚏,吐痰,咽痛口干;或身重困倦,呕吐,屙泻,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头晕眼花,困倦无力;肚子胀满,不思乳食,呕吐酸腐,口气秽臭,大便酸臭;或惊悸啼叫,睡卧不宁。
治疗原则 祛邪通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葱白头3~7个,生姜3~5片,浓煎后加糖适量,热服取汗。
②山芝麻、古羊藤各10克,两面针、枇杷叶、青蒿各6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龙眼树叶15克,生葱、山芝麻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三姐妹、山芝麻各15克,土常山9克,水煎服,每日1剂。高热咳嗽加枇杷叶15克,一箭球9克,鲑鱼腥草6克,鬼针草30克。
⑤通城虎1份,青箱子1份,蝴蝶草2份,大风艾1.5份,晒干研末,每次2~5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⑥一点红6克,地桃花根15克,车前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咳嗽加磨盘草根15克。
⑦一点红15克,甘蔗60克(煨,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
⑧六月雪、旱田草各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⑨灯心草、竹叶心、雷公根、鱼腥草、红花地桃花各10克。
⑩红花地桃花、倒刺草、大叶榕、小叶榕、大荆芥、小荆芥、草决明、萝芙木、叶下珠、马蹄金、旱莲草各10克,红丝线、鸡骨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马鞭草、桃叶、鸡屎藤各适量,水煎洗澡,每日1次。
②针刺治疗:治伤风寒取风府、风池、风门、外关;治伤风热取风池、合谷、外关、尺泽等穴。
③药线点灸攒竹、头维、曲池、合谷、风池、风门、肺腧、足三里,每日1次。
内外兼治
救必应、野六谷根、厚朴各6~9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陶针刺足三里、中极、百会、印常等穴。
预防及护理
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提高抗病能力。
②讲究卫生,常洗澡更衣,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避免接触患者,少到公共场所。
③伤风流行期间,可服药物预防,常用方:生贯众3~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日。或桉叶10~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另外用食醋2~5毫升/立方米空间,加水1~2倍,置容器内加热熏至全部汽化为止,每日1次,连续数日,也可预防伤风。
④患病期间,宜多饮水,给易于消化的食物,及时清洗鼻眼分泌物,加强护理,注意病情变化。
2.咳嗽(壮名:ae)
咳以声音,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中医也诊为“咳嗽”、“乳嗽”、“胎嗽”,西医的“咽喉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出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阻于气道,气道不通,气冲于上。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或咳嗽不爽,痰黄粘稠;或咳嗽阵作,痰稠难咯;或咳嗽痰壅,色白而稀;或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或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咯。
兼症:发冷无汗,发热头痛,鼻寒流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或咽喉干燥,发热口渴,脸红唇红,眼睛发红,口苦,小便黄少,大便干燥,烦躁不宁;或胸胁胀满,不思饮食,神色疲劳,周身无力;或脸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怕冷,体弱多汗;或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午后发热。
治疗原则 祛邪通道,化痰止咳。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鲜野辣椒寄生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千斤锤10克,老鼠脚迹、薄荷叶各6克,老鸦酸15克,共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③惊风草适量,与猪骨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④七叶一枝花3克,柠檬根、土甘草各6克,南蛇藤9克,薄荷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鱼腥草粉3克,纳入红鲤鱼(约200克重,去内脏)肚中,加米醋少许煮吃,每日1剂。
⑥草鞋根、桐木寄生、不出林、穿破石、十大功劳、鱼腥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鱼腥草、过塘藕、臭牡丹根各6克,九龙胆、桐树皮3克,水煎取汁,加猴结3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a.天突、曲池、内关、丰隆;b.肺腧、尺泽、太白、太冲。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15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中刺激。
②药线点灸攒竹、水突、合谷、风门、肺腧、足三里、中府、每日1次。
预防及护理
①避免受凉和感受潮湿,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秋冬季节,更应注意保暖。
②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③病后要适当休息,多喝水,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
④及时治疗,彻底根除,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3.喘症(壮名:Heiqcaenx)
是以气喘、鼻煽、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喘证”,西医的“小儿肺炎”、“气管炎”等均可出现此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病机
外感风邪,内蕴痰浊,气道闭塞,气逆而上。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不畅而气喘,痰白而稀;或咳嗽痰浓,气喘鼻煽;或喉鸣痰壅,气喘憋闷,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甚则两胁抽动,胸高抬肩,摇身撷肚;或呼吸浅促微弱或间隙叹息。
兼症:发冷发热,无汗,不渴;或发热有汗,口渴,咽红,脸红唇红;或高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或低热多汗,脸唇樱红或嫩红,干咳痰少;或四肢欠湿,咳嗽无力,脸色苍白,消瘦神倦,不思饮食,大便溏烂;或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浅促,四肢欠温,虚烦不安;或高热神昏,烦躁,胡言乱语,四肢抽筋,口闭不张,颈项强,两眼上视。
治疗原则 疏风祛痰,通道降气喘。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一见喜、十大功劳各15克,橘皮3克,水煎取1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剂。
②小叶田基黄10克,鱼腥草5克,水煎调蜂蜜适量服,每日1剂。
③葫芦茶、鱼腥草、大田基黄、大飞扬、桑白皮、山蒜根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枇杷叶15克,六月雪、臭牡丹各9克,薄荷(后下)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臭牡丹、白颈蚯蚓、粽叶根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不出林、满天星各25克,鱼腥草30克,薄荷(后下)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不出林、仰天蛊、百部、龙骨风、一点红各9克,天冬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马鞭草5克,满天星、车前草、枇杷叶、竹叶地桃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⑨一枝黄花、一点红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白芥子末、面粉各30克,加水调和,用纱布包后敷贴背部,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日。
②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敷胸,纱布包,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5天。
③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腧、膻中,每日1次。
④神门穴位埋针,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⑤药线点灸风门、肺腧、天突、足三里,每日1次。
⑥药线点灸肺腧、定喘、气户、天突,第1日灸2次,以后每日1次,至愈。
预防及护理
①住所要清洁,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②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要注意寒温适宜,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③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水分供给要充足。
④患病时要保持安静,减少消耗,以利于康复,并要注意常换体位。
4.哮喘(壮名:Haebgyawh)
是以阵发性的哮鸣气喘、呼气延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亦诊为“哮喘”,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气候的急骤变常为发作的诱因。
病因病机
①素体虚弱,痰湿内盛,阻于气道,气逆上冲。
②外邪侵袭,或某些物质(如花粉、绒毛、烟尘、鱼虾、油漆、寄生虫、螨等)的接触,或过食生冷、过咸、过酸、过辣,引动伏痰,气逆上冲。
临床表现
主症:气喘,喉间有哮鸣声,甚则张口抬肩,端坐喘息。
兼症:咳嗽,痰多白沫,发冷无汗,脸色晦暗,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发热脸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或脸色青灰,神色疲劳,四肢发冷,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呼吸,小便清长;或脚软无力,语声低微,动则心慌气喘。
治疗原则 补虚健体,祛痰定喘。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乳汁藤、瘦猪肉各30克,蒸服,每日1剂。
②鲜大肚柚皮、瘦猪肉各50克,水煎五更时服,每日1剂。
③水蒲瓢10克,配瘦猪肉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④虾子窝1.5克,三月艾上的虫10个,焙干研末,每次取药粉5克开水冲服,每日2~3次。
⑤映山红、金香炉各9克,五指牛奶、矮地茶、夏枯草各12克,水煎冲冰糖水服,每日1剂。
⑥小公猪睾丸5~10个,蜂蜜30毫升,蒸服,每日1剂。
⑦小爬丛刺、牛大力、臭牡丹根、猪肺各30克,柠檬叶适量,水煎加食盐调味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发作时针刺定喘、解喘、天突、大杼等穴,每日1次。
②耳针喘点、内分泌、平喘。
③推拿:依次横推胸腹部(以华盖、膻中为重点),腰背部(自上而下,以肺腧、膈腧、命门为重点),脊柱及其两旁。用于哮喘缓解期,每1~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以增强体质,减少发作。
②避免受冷,防止感冒,尤其要注意天突、百劳、肺腧等处的保暖。
③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饮食不宜过饱,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过咸过甜及生冷之品;起居要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防寒。
④避免吸入烟尘和刺激性强的气体,设法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之。
⑤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尽量减少病儿的紧张心情。
5.小儿屙泻(壮名:Lwgnyez oksiq)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泄泻”,西医的“急性肠炎”等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常见于2岁以下幼儿。
病因病机
①喂养不当,乳食不洁或不节,或乳食无度,或过食肥甘生冷,使谷道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夹杂而下。
②外邪侵袭,谷道功能失调,水谷相杂而下。
③脏腑娇弱,谷道运作无力,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内阻,合污则下。
临床表现
主症:大便次数增多,便下清稀多沫,色淡,臭气轻;或大便腐臭,状如败卵,泻后痛减;或大便如水样,完谷不化,色绿或黄可有少许粘液;或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或水谷不化,杂有白色乳块或食物残渣,每于食后屙泻。
兼症:肚胀肚痛,哭闹,口臭,不思饮食,呕吐;或肠鸣肚痛,发热,鼻塞,流清涕,轻咳;或肛门灼热发红,小便黄;或脸色苍白,睡眼露睛,四肢冰冷,形体消瘦,怕冷,精神不振。
治疗原则 调理谷道,利湿止泻。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石榴皮9克,水煎加适量红糖服,每日1剂。
②麻风草根(去表皮)、田基黄、鹅不食草各250克,神曲120克,水煎取汁500毫升,每次服1匙羹,每日3次。
③三叶人字草15克,水煎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
④石榴树心、山荆木心、稔子木心、金樱藤、枫木心各6克,捣烂加少许生盐,米酒1~2滴,泡开水服,每日1剂。
⑤火炭母、地桃花各6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枫树叶、铺地稔、酸藤根、毛算盘根、土党参、饿蚂蟥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稔子干、茶叶、土葛根各6克,共研末,开水泡,分3次服,每日1剂。
⑧大飞扬50克,火炭母30克,铁苋菜20克,加水煎取90毫升,每次服5~15毫升,每日3次。
⑨火炭母、黑脚蕨、霜坡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⑩五指牛奶根、过塘蛇各15克,稔子根9克,藿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高梁粟、麦糁粟、灶心土、羊牯草根、樟树皮、籼米各适量,共炒黑,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推拿:从长强穴往上推至腰椎50次,揉丹田穴30次,或加灸神厥穴。
②香附子适量,共捣烂,以醋炒热敷肚脐。
③串鱼草叶、石榴叶、黄荆树叶、葱头(均为鲜品)各适量,共捣烂调酒敷肚脐。
④草鞋根、金银花、生姜各适量,煎水洗澡。
⑤葱头3个,酒饼半只,车前草3根,共捣成饼,煨热敷肚脐。
⑥鬼针草30克,煎汤温浸双足,每日1次,连用3日。
⑦针刺足三里、气海、天枢、阴陵泉,每日1次,并艾灸神厥10分钟。
⑧推拿:摩腹、揉脐各5分钟,揉足三里10次,向上推七节50次,捏脊3~5遍,擦脊柱以发热为度,揉鱼尾30次,推脾土、三关各300次,每日1次。
预防及护理
①轻者要减少饮食,母乳喂养者要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重者须禁食8~12小时,随着病情好转渐予少量母乳或米汤等易消化之食物,禁食期间要注意体液的补给。
②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擦干后扑上滑石粉,以防止皮炎。糜烂部分在空气中暴露,使局部干燥,然后涂麻油调青黛散或2%龙胆紫溶液。
③提倡母乳喂养,增添副食不宜过快,品种不宜太多,夏天或患病时不宜断奶,定时定量喂食。
④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
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肚子和骶部。
6.小儿疳积(壮名:Baenzgam)
是以脸色蜡黄,身体消瘦,肚子胀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有时发热,心烦口渴,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尿如米泔,食欲减退或嗜异食为主症的一种病程较长的儿科慢性疾病。中医诊为“疳积”、“疳证”,西医的“营养不良”、“缺钙”、“缺锌”等疾病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
病因病机
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肌体失养。
临床表现
主症:脸色蜡黄或脸白无华,头大颈细,形体枯瘦,肚子胀大或腹凹如般,毛发稀疏或发结如穗或发黄干枯,精神不振甚则萎靡,困倦喜卧,目无光彩,不思饮食,肚子胀满,手足心热,唇干口渴,烦躁易怒,睡眼露睛,夜卧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或完谷不化,小便黄浊如米泔。
兼症:眼珠发红,迎风流泪,痛涩难睁,白膜遮睛,睛生云翳;或下肢足踝浮肿,重则延及脸部、眼睛及四肢,小便不利;或牙龈出血,时出时止,口唇色淡,皮肤出现淤点或紫癜;或牙龈破溃流脓,口气腐臭,齿龈或口舌溃烂,小便黄少。
治疗原则 调理饮食,补养肌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蟑螂5个,油炸或煨热后服,每日1剂,服至愈。
②蟾蜍,去内脏,焙干研末,每次 1.5~3克,糖水调服,每日3次。
③龙眼核10粒,蛇蜕、血余各3克,田螺肉5只,共焙酥研末,配猪肝煎服,每日1剂。
④独脚金、饿蚂蟥、蚂蟥七、半截叶、猴掌姜各15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⑤一包针全草50克,切碎蒸猪肝或瘦猪肉适量服,每日1剂。
⑥白花丹、饿蚂蟥、田基黄、肾蕨、九龙藤、蜈蚣草、金线风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干猴肉、黑墨草各等分,研末,每日取10克蒸服。
⑧山黄皮根、黄皮根、夜明砂各等分,共研末,每次取3克,蒸瘦猪肉适量吃,每日2次。
⑨小青蛙60只(去内脏,焙干),假花生叶500克,漆树叶60克,共研末,每次取6克煮粥调油盐服,每日2次。
⑩猴肉3克,瘦猪肉30克,剁碎蒸服,每日1剂。
○11牛甘果虫、溏鸡屎、猪肝各适量,焙干研末,米汤送服,每日1剂。
○12独脚金、望江南、石上七、铺地蜈蚣、小田基黄、葫芦茶、鬼针草各等分,晒干研末,每次取2~3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2次。
○13叶下珠15克,独脚金、五谷虫、猴骨或猴肉各10克,烘干研末,每次3~5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2次。
○14白颈蚯蚓1条(热水烫死洗净),放入1个鸡蛋内,纸包煨熟,食蛋,每日1个。
○15鸡内金(焙酥)2分,鸡蛋壳(烤炭)、头发(煅炭)各1份,共研末,每次取1.5克,与动物肝适量蒸服,每日2次。
外治法
①龙船花叶、红薯叶各9克,臭茉莉12克,菊花叶90克,捣烂敷囟门,4小时换药1次。
②鲜疳积草15克,姜、葱各30克,捣烂,加入鸡蛋1个搅匀,外敷脚心,隔3天换1次,疗程5~7次。
③针刺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用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5~7次后,如效果不明显,再将以上四穴改为艾灸并配脾腧、胃腧、肾腧等穴。
④针刺四缝,用三棱针刺两手四缝穴,进针0.5~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消毒棉拭干,隔日1次。
⑤捏脊疗法:以两手背横压在长强穴部位,向大椎穴推进,同时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至大椎,作1次,连续推捏6次,在推捏第5~6次时在腰部稍用力将肌肉提起,每次约提4~5下,捏完后,再以两拇指从命门向肾腧左右推压2~3下,每日1次。
⑥药线点灸大敦、二间,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尽可能母乳喂养,3~4个月可开始逐渐增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1岁左右可断乳,给予易于消化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进食次数应根据年龄及消化强弱程度进行调配。
②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
③发现小儿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减少,肌肉松弛,脸色苍白,应引起注意,分析原因,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7.小儿肚痛(壮名:Lwgnyez dungxin)
是以肚子包括肚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称为肚痛。中医诊为“小儿腹痛”,西医的“肠炎、肝炎、寄生虫病、肠套叠、阑尾炎、嵌顿疝、机能性腹痛、痢疾”等均可出现肚痛。这里指的是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肚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
①外邪侵袭或乳食积滞,或虫积于内,阻滞谷道,气机不畅而痛。
②素体虚弱,阳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不畅而痛。
③跌倒外伤,气滞血淤,龙路火路不通而痛。
临床表现
主症:肚痛暴急呈绞痛,上下攻冲,阵阵发作,曲腰呻吟,痛处喜按;或腹部胀痛,按之痛甚;或肚痛欲泄,泄后痛减;或肚子隐隐作痛喜按,绵绵不休,时作时止,得温则舒,得食暂缓,每于晨间或饭前发作;或肚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按之痛甚,昼轻夜重。
兼症:脸色苍白,额上汗出,手足欠温,甚至唇色青暗,肠鸣漉漉,得温则舒,遇冷加重,呕吐,屙泻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口气秽臭,不思乳食,嗳气腐臭,矢气恶臭,大便酸臭或有完谷,呕吐酸腐,夜卧不安,口渴多饮;或脸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四肢清冷,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治疗原则 祛邪消食,补虚行气,活血散淤,通路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生姜、陈皮、红糖各适量,可加少许花椒或胡椒,水煎趁热服,每日1剂。治寒邪侵袭肚痛。
②槟榔仁或南瓜子仁适量,加米醋适量浸泡半小时后吃槟榔仁或瓜子仁。治虫积肚痛。
③鲜红苋菜、鲜鸡肉菜各50克,鲜紫苏20克,切碎蒸瘦猪肉适量,每日1剂,分2~3次服。治体虚肚痛。
外治法
①温和灸中脘、气海、关元。
②针刺足三里、合谷、内关。
③揉按中脘,分推腹阴阳,摩神阙,逆运内八卦。
④用淡豆豉、大砂食盐适量,生姜数片,葱白数茎捣烂,共炒至热,用棉布包裹,温熨脐部,同时轻轻揉按,冷后炒热再敷,直至痛止。
⑤柑子皮1个,枫树叶适量,油菜子、香附子各1汤勺,四季葱头2个,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⑥茶叶、生盐、酒各适量,共捣烂加入银器敷肚脐。
预防及护理
①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
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③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④肚痛时注意鉴别查找原因,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可随便服用止痛药,以防误诊、漏诊。
8.厌食症:(壮名:Mboujsiengjgwn)
是以小儿不思饮食,食而不化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的“积滞”,西医的“消化不良”等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
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或乳食无度,过食肥甘,谷道积滞不畅。
②体质虚弱,谷道功能失常,饮食停滞不化。
临床表现
主症:不欲吮乳或纳食,肚子胀满,可呕吐酸腐或夹食物残渣。
兼症:烦躁不安,哭闹,一侧或两侧腮红,脸色青黄,大便臭秽;或脸色蜡黄,困倦无力,肚痛喜按,大便溏薄,夜卧不安。
治疗原则 化积,导滞,通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鸡内金30克,瓦片焙黄研细开,开水冲服,每日1~2克。
②黑白丑10克,焙干研为细末,调和面粉,制成饼干,每日食数片。
③饭锅巴1块,如掌大,焙焦,煎汤送服。
④神曲、麦芽、山楂各6克,加槟榔3克,煎汤,每日服3次。
外治法
①针刺足三里、中脘、大肠腧、气海等穴,每日1次。
②捏脊疗法(同小儿疳积)。
③药线点灸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脾腧、胃腧、肝腧、合谷、四缝等穴,每日1次,10~14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调理饮食,原则是多给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少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供给足够的水分,适当食用水果、青菜等副食。
②喂食要定时定量,随着年龄的递增注意其数量的供给。
③适当活动或运动,以帮助消化。
9.抽风(壮名:Hwnjfung)
是以小小儿抽筋或伴神昏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惊风”、“惊厥”,西医的“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破伤风、低血钙、低血糖、各种中毒、脑肿瘤”等疾病均可出现抽风。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1~5岁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病因病机
急惊风:
①外邪侵袭,阻滞火路,火路功能失调。
②饮食不节,痰热积滞,上壅巧坞,巧坞功能失常。
③误食毒物,郁结谷道,气机不利,三气不能同步。
④暴受惊恐,惊悸不安。
慢惊风:大吐大泻,或久吐久泻,或病后长期失调,或急惊风经治不愈,或温热病后迁延未愈,使脏腑虚损,肢体失养,三气不能同步。
临床表现
主症:急惊风:体热神昏,手足抽筋,唇口撮动,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
慢惊风:脸色苍白,精神不振,抽筋无力,或吐或泻,嗜睡露睛,甚则昏睡唇青,四肢冰冷,角弓反张。
兼症:急惊风: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呕恶;或身热肢凉,手足心热;或不思饮食,呕吐,肚胀,肚痛,便闭,精神呆滞,脸青,喉间痰鸣;或高热,谵妄,呕吐,肚痛,大便腥臭或夹脓血,神昏;或四肢欠温,夜卧不宁,甚则昏睡不醒,醒则时或啼哭,时或抽筋,脸色时青时赤,大便色青。
治疗原则 祛邪化痰,镇惊止痉,补虚调养,行气通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急惊风
①四角草、草鞋根各9克,古羊藤、路边菊各6克,竹叶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地龙1条,人中白3克,芭蕉根10克,捣烂,开水冲泡,取汁调白糖服,每日1剂。
③葫芦茶、草决明、满天星、旱莲草各10克,两面针6克,山栀子2个,水煎服,每日1剂
④倒刺草、红花地桃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各6克,地蜈蚣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白颈蚯蚓5~6条,洗净捣烂,开水泡,取汁服,每日1剂。
⑦长脚黄蛙1只,焙干研末,每次适量,开水冲服,每日2次。
⑧蟑螂屎1~2克,以人乳汁或开水调服,每日1剂。
⑨水槟榔仁适量,嚼烂喂服,每日2~3次。
⑩大蜘蛛1~2只,焙干研末,或取其腹捣烂,开水调服,每日1剂。
○11蚯蚓2~3条,水煎取汁,对竹沥、姜汁各1小杯服,每日1剂。
○12蛇胆、鸡胆、飞鹰胆各0.5克,开水冲服,每四小时1次。
○13双钩藤、四方藤、七叶一枝花、扛板归、土黄连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14龙衣4.5克,白马骨、过山藤各6克,生姜2片,钩藤、生地各适量,水煎取汁,冲吹风蛇胆1只服,每日1剂。
慢惊风
①金锁匙、金耳环、金不换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②土狗适量,焙干研末,每次1克茶水冲服,每日3~4次。
③活地龙1条,焙干研末,用1杯人乳汁送服。
④螳螂2只(煅,研末),人乳汁1杯,共调匀分2次服,每日1剂。
⑤白花蛇舌草、叶下珠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路边菊、金锁匙、九龙胆、夜关门、细叶鼠曲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白头竹蜂4只,蜘蛛2只,共捣烂,加适量开水调,蒸取汁,每服1汤匙,半小时1次,每日1剂。
⑧铺地龙12克,紫苏、枫木浆、香附子各3克,水煎取汁,加酒少许,将蛀竹蜂1只(去头足),地虱3只,黄蜂3只(去羽足),大蜘蛛2只(去头足,毛烧净)共捣烂,冲药汁服。
⑨大蟑螂数只,烧黄,开水送服,每日1次。
外治法
急惊风
①用消毒的缝衣针点刺眉中、上关、颊车、人中、下颏、肩中、翳风、胁下、上臂阴、上臂阳、曲池、前臂阴、前臂阳、合谷、风市、丰隆、三阴交,每日1次。
②燕窝泥、皂角炭各30克,雄黄粉9克,头发炭6克,加水共捣成饼,从天突往下敷,每3分钟往下移约3百米,移至心窝为止。
③灯火灸耳尖,桡骨头隆起中点、外踝中点,每日1次。
④灯心草蘸油点燃灸眼角外1分处,眼上(下)视灸(上)角;口吐白沫灸口角外1分处;四肢抽筋加灸合谷、内庭各1壮;二便自出加灸长强两侧各1壮,每日1次。
⑤药线点灸食指风、气、命三关,人中穴旁一横指处,攒竹、头维、太阳、中宫、曲池、手三里、尺泽、天枢、道竹、肩峰、第四腰椎及尾椎骨旁开二横指处。
⑥隔姜灸天枢、少商、中脘各1壮,每日1次。
⑦针刺或指捏人中、迎香、颊车、丝竹空。
⑧先用指甲按刺,再用油线烧灸肩腧、颊车、太阳、涌泉、长强、人中。
⑨四叶莲、苦艾叶、紫苏梗各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剂。
⑩桐油30克,置碗内加热,加入捣烂的草果1个,头发、生姜各适量,鸡蛋1个,布包温擦头、胸、背及各关节。
○11生姜1片,雄老鼠屎1粒,共捣烂敷肚脐10~15分钟。
○1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用灯心草蘸油点燃灸乳头上一横指、曲池、印堂、上星、天庭、拇指内侧指甲与横纹间各1壮。
○13蕹菜根150克,韭菜根120克,共捣烂调酒擦四肢、躯干。
○14用三棱针或陶针刺百会、十宣、人中,治发热惊风。
○15药线点灸臂肌、天井、外关、阳池、十宣、犊鼻、膝眼、阳陵泉、承山、启闭。
慢惊风
①用陶针浅刺攒竹、神庭、乳根、人中至出血。
②山姜、生姜、四季葱各适量,切碎,与鸡蛋1个调匀,加茶油或桐油50毫升炒热,擦患儿胸腹、上肢内侧及手指,同时在十宣放血。
③艾灸大椎、脾腧、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每日1次。
④针刺内关、曲池、合谷、承山、太冲、下关、颊车等。
⑤药线点灸附分、膏肓腧、腰腧、内关、神门、启闭、丰隆、内庭、公孙、足三里,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内外兼治
急惊风
①金钱草叶1岁1张半,2~3岁3张,3~10岁6张,人字草叶适量,捣烂,开水泡服,同时用云香精擦患儿背部,针刺手指末端,然后用人字草叶捣烂擦手指。
②用野芋头适量蘸酒从头往下搽,苏醒后取山豆根6克,苍耳根24克,地龙4条,双钩藤9克,黄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八角莲、半边风、半张叶各15克,水煎,内服一半,另一半外擦全身,每日1剂。
④黑竹子根适量,水煎取汁,冲少许麝香服,每日1剂,同时艾灸百会、人中、涌泉、内关等穴。
⑤将患者百会、印堂、太阳穴及四肢各关节针刺放血,再用蛇胆姜(把吹风蛇胆放入生姜内晒干即成)磨水,内服2/3,余药擦各点刺穴及关节。
⑥叶里含珠、红花地桃花、夏枯草各5克,穿心草、桑白皮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针刺掌心、眼角、人中、下颌、百会、手脚关节指甲根、尾骨,急救时加刺天突、心窝、乳头内侧,从颈椎到尾椎共7针。
⑦地桃花根15克,野生烟根9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以瓷片针浅刺,以出血为度。
慢惊风
①地婆虱2~5只,蟑螂1~2只,壁虎1~2只,焙干研末,以薄荷叶10张煎水取汁冲服,每日1剂,同时在人中穴旁两侧用油线点灸各1壮。
②小叶九里香、金粟藤、草决明、车前草、海金沙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鲜大风艾叶适量外擦嘴唇周围、太阳、手心、足心。
预防及护理
①惊风是小儿危重急症,除抓住危及生命的主要矛盾,及时止痉,防止窒息及呼吸、循环衰竭,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外,并应认真细致地进行护理。
②发作时首先将患儿平放头侧卧,解松衣领,并用多层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于上下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③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氧,随时吸出分泌物及痰涎,以防阻塞气道。
④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刺激,密切观察,注意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瞳孔、脸色变化。
10.小儿尿床(壮名:Lwgnyez nyouhcongz)
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经常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遗尿”,西医诊为“小儿小便自遗”。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水道失约。
临床表现
主症:睡中遗尿,量或多或少,一夜1~2次或更多,醒后方觉。
兼症:面色苍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甚则四肢冰冷;或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烂;或小便黄臊,性情急躁,夜间磨齿,脸红唇红。
治疗原则 补虚固尿。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鸡内金20克,猪小肚1个,共焙干研末,早晚各5克,开水送服,10日为1个疗程。
②生龙骨30克,水煎取汁,煮鸡蛋2个服,每晚1次,连报3~6晚。
③金樱子30克,猪小肚1个,冰糖3克,炖服,每日1剂。
④夜关门15克,大叶白纸扇9克,猪小肚1个,炖服,每日1剂。
⑤沙虫适量炒黄,白米50克,煮粥吃,每日1剂。
⑥桑螵蛸9克,金樱根60克,地桃花、红糖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鸡肠60克,煅,研末,开水送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丁香1~2粒,研末,以冷开水调敷脐部。
②药线点灸下关元、阴陵泉、三阴交,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③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后以纱布覆盖,每晚1次,连用3~5次。
④针刺夜尿点(掌面远端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⑤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每日下午1次。
⑥耳针肾、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
⑦推拿:每天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腧等,以发热为度。
预防及护理
①自幼儿开始培养其按时排尿的习惯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较大儿童勿使其过度疲劳。
②积极预防与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疾病。
③患儿晚饭及临睡前注意最好不给流质饮食,少喝水。
④临睡前先令患儿排空小便,入睡后注意患儿遗尿时间,按时唤醒,从而养成每晚能自行排尿的良好习惯。
⑤积极鼓励较大儿童消除顾虑,克服怕羞以及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对治愈遗尿建立信心。
11.小儿夜哭(壮名:Lwgnyez gyanghwnz daej)
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夜啼”。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儿童多发作。
病因病机
①素体阳虚,肚子受凉,气机不畅则肚痛而器。
②恣食辛香燥热之品,或服用温热药,火伏热郁,积热上炎,灼伤阴液,脏腑失润,脏躁而哭。
③神气不足,心气怯弱,目触异物,耳闻异声,夜间受惊而哭。
临床表现
主症: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兼症:睡喜伏卧,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脸色青白,唇舌淡白;或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难结,脸红唇红;或睡时惊悸,口唇及脸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
治疗原则 补虚,安神,清热,定惊。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牛屎青根、麦冬、竹叶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灯花(花生油灯点燃结成的灯花)1枚,研末,开水送服,每日2~3次。
③蝉蜕5只(去头足),水煎取汁,冲拇指甲末适量服,每日1次。
④节节花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蝉衣末1克,薄荷适量煎汤取汁送下。
外治法
①天竺黄、川芎、双钩藤、朱砂各6~9克,以布包好,挂小儿胸前心尖部,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②艾绒、葱各适量,煎汤洗肚子,再用艾绒烘热熨脐腹十余次。
预防及护理
①调节寒温,避免受凉。
②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厚味不易消化之食物。
③不要惊吓孩子,不让小儿看恐怖的电视、电影、书画等,不说恐怖的故事给小儿听。
12.雪口(壮名:Baez bakhanq)
是以小儿口腔舌面上满布白屑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鹅口疮”,西医诊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幼儿。
病因病机
口腔不洁,感染邪毒。
临床表现
先在口腔舌面上或两颊内侧粘膜上出现白屑,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周围绕以红晕,互相融合,渐渐增大,状如凝乳,拭后不久又生,重拭可见出血。常伴哭闹不安,拒乳厌食等。严重者白屑可蔓延整个口腔粘膜,上延鼻道,下及咽喉、气管,如雪花叠叠,上下壅塞,引起呼吸不利,吞咽困难,脸色青紫,喉中痰鸣等危重征候。
治疗原则 祛邪解毒。
治疗方法
外治法
①吴茱萸、附子各10克,研末,用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敷涌泉穴。
②五倍子30克,炒黄,加白糖适量再炒至糖溶化为度,晾干,与枯矾24克共研末,调香油涂患处,每日2~3次。
③无患子、雀儿麻各6克,捣碎用蜂蜜浸一夜,含漱或外擦患处。
④冬青叶60克捣烂,加少量调匀取汁含漱,再用人中白、熟硼砂、熟石膏、青黛各1.5克,研末撒患处。
⑤地黄瓜根适量,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⑥甘蔗皮适量(煅),冰片少许,共研末撒患处,每日2~3次。
⑦刺黄连、薄皮藤、红牛头草、石虫、冰片各适量,共研末吹入口内,每日2~3次。
⑧家鹅屎适量,烧炭研末,吹入口腔内,每日2~3次。
预防及护理
①注意清洗口腔,奶瓶等食具要消毒清洁。
②避免过热过咸过酸之食物。
③提倡母乳喂养,喂乳前要清洗奶头。
④增加辅食营养要合理、丰富,尤其注意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B。
13.小儿夜汗(壮名:Lwgnyez gyanghwnz okhanh)
是指小儿睡中出汗,醒后即止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盗汗”、“汗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6岁儿童多发作。
病因病机
身体虚弱,水道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睡眠中汗出较多(尤其头及背部),醒后即止,身凉,精神不振,怕冷,四肢冰冷,倦卧思睡;或心烦少眠,手足心热,口渴多饮,醒后哭闹。
治疗原则 补虚止汗,调理水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蒲扇烧炭研末,每服3~6克,酒送服。
②泥鳅鱼150~200克,用热水洗净粘液,去内脏,油煎至焦黄,加水1碗半,煮至大半碗,服汤(可加少许盐),每日1次,连服3天。
③炙甘草9克,瘦猪肉60克,蒸服,每日1~2剂。
④北芪18克,浮小麦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花丹、鹅不食草、天鹅抱蛋、蚂蟥七、红乌桕树、猴肉各适量,韭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郁金3克研末,调醋敷两乳头。
②甘蔗叶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2次,连洗2~3日。
③五倍子粉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脐部。
④针刺或艾灸大椎、曲池、三阴交、肺腧、肾腧。
预防及护理
①合理喂养,给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②适当活动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③患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抗生素。
14.小儿虚弱(壮名:Lwgnyez naiqnyieg)
是指小儿以消瘦、无力、生长发育迟缓、肌肉萎软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的“五迟”、“五软”属此范畴,西医诊为“小儿营养不良”。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气血不足,肌体失养。
临床表现
主症:消瘦,无力,坐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智力不全,手足肌肉萎软无力。
兼症:脸色苍白或蜡黄,神情呆滞,懒动喜卧,发稀枯黄,发育迟缓,饮食减少,不思饮食,大便干结或大便溏烂。
治疗原则 补虚壮体。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黄花倒水莲、野娥眉豆根、虚杖各等分,配猪肉或鸡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千斤拔、淮山、饿蚂蟥、铁苋菜各30克,共研末,每次6~9克,白糖水冲服或蒸猪肉服,每日1次。
③桐木寄生、葱各适量,炒干研末蒸猪肝服,每日1剂。
④回阳草3克切碎,猪肉适量共蒸服,每日1剂。
⑤走马风根皮60克,糖20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⑥野桃花根9克,猪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百鸟不落根6克,研末与鸡蛋1个蒸服,每日1剂。
⑧饿蚂蟥500克,金线吊白米250克,白茅根、小火炭母、鸡屎藤各1000克,切碎,水煎取汁,浓缩成膏,每次服15克,每日2次。
⑨黄糖、黄豆粉各500克,炒糯米100克,胎盘粉200克,乳酸钙50克,共研末,蒸制成饼,每只重8克,每次服1~3只,每日服2~3次。
⑩泥鳅、蚂蚱、五谷虫各9克,炒干研末,温开水送服,可同时吃鲤鱼或胎盘粉适量,每日1剂。
○11五谷虫10克,鹅不食草3克,岩泽兰10克,猴肉5克,共研末,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艾灸足两踝每次3壮,每日1次,用于语迟。
②艾灸心腧穴,每次3壮,每日1次,用于语迟。
③将赤豆粉研为细末,酒和涂于舌之上下,每日1次,用于语迟。
④针刺大椎、安眠、哑门、陶道、百会、印堂、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
⑤耳针心、肾、脾、脑干、皮质下,隔日1次。
⑥穴位注射:在足三里穴注入5%当归液0.3~0.5毫升,隔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
⑦药线点灸中脘、命门、脾腧、肾腧、足三里、百会,每日1次,10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
①注意孕期保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②尽可能母乳喂养,合理增添输食,保证营养均衡。
③适当活动或锻炼身体,以帮助消化。
(三)新生儿疾病(壮名:Bingh lwgnyez ngamqseng)
1.小儿吐奶(壮名:lwgnyez ruegcij)
是指小儿哺乳后不久即将部分奶汁吐出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吐乳”、“小儿溢乳”。见于哺乳期幼儿。
病因病机
①喂养不当(如过饱或过快),谷道不畅,气逆于上。
②外邪侵袭,阻滞谷道,气逆于上。
③食后啼哭,气机不畅,谷道之气逆于上。
临床表现
哺乳后不久即将部分奶汁吐出,可伴哭闹,躁动,睡眠不安。
治疗原则 畅通谷道,降逆止呕。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老姜3片、水竹叶1片、灶心土12克,灯心草1扎,薄荷(后下)1.5克,蜘蛛1只(捣烂泡开水取汁),水煎冲蜘蛛汁服,每日1剂。
②樟木子、陈大麦各12克,捣碎水煎频服,每日1剂。
③大米7粒,炒焦研末,开水、乳汁各半送服,每次1剂,每日2~3次。
④鸡内金适量,焙干研末,每次2克,乳汁调服,每日1~2次。
预防及护理
①喂乳要按时安量,不可过饱。
②乳汁多者哺乳时要用手指夹住乳房靠近乳头处,以防小儿吸吮过快。
③哺乳完毕后,将小儿竖起,轻拍其背部十余分钟,然后才可让其躺下。
④哺乳时尽可能在安静、舒适、干净、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2.新生儿不乳(壮名:Lwgnyez mbouj gwn cij)
是指新生儿出生12小时后因口腔疾患而不能吮乳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不乳”,西医诊为“新生儿不吮乳”。如果因口腔疾患或先天缺陷而导致不乳,或初起吸吮正常,而以后再出现不乳,必因其他疾病所致,不属此范围。
病因病机
①禀赋不足,或因难产、滞产、产程过长等因素,使力气虚弱不振,声低息微,气息奄奄,无力吸吮。
②妊娠期间,过食寒凉之品,或生产时护理不当为寒所侵,使婴儿伤风寒,寒邪内蕴,阻滞谷道,乳食不下。
③婴儿吞入羊水,致秽浊之邪壅结谷道,或因胎粪不下,或因小便不通,致秽热壅结,气机不运,导致不乳。
临床表现
主症:亲生儿出生12小时后不能吮乳。
兼症:气息微弱,哭声低沉,脸色苍白,口唇淡白;或脸色苍白,四肢欠温,口鼻气冷,唇舌色淡,肚子冷痛而曲背啼哭;或肚子胀满,大便不通,小便黄少或兼呕吐,啼哭声粗,烦躁不宁,气息短促。
治疗原则 补虚壮体,散寒通道,逐秽清热。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生葛根捣汁或干葛根煎汤适量服。
②葱、人乳汁各适量共蒸,另取黄连1克水煎取汁,和服,每日1剂。
③人参适量煲水灌服。
外治法
①艾条悬灸脐部。
②吴茱萸、鸡肠草、磨盘草、夜关门、毛算盘、地桃花、仙茅草、山胡椒各10克,田螺5只,人中白少许,水煎取汁,将秤砣1只烧红后淬入药液中,令蒸气熏患儿,每日2次。
预防及护理
①孕期要注意营养,做好产前检查,防止难产、滞产、羊水吸入等情况的发生。
②注意婴儿保暖,防止受凉。
3.胎黄(壮名:Daihenj)
是指胎儿出生后皮肤、脸、眼睛发黄的一种疾病。轻者10天左右自行消退,重者黄色逐渐加深,并可伴有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中医、西医均诊为“新生儿黄疸”。
病因病机
母体素蕴湿热邪毒,传于胎儿。
临床表现
主症:新生儿皮肤、脸、眼睛发黄,颜色鲜明或晦暗。
兼症:精神尚可或精神疲乏,发热或四肢欠温,小便深黄,大便干结或溏烂,可呈灰白。
治疗原则 清热,祛湿,退黄。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鲜满天星15克,捣烂,开水泡服,每日1剂。
②山黄连、粽粑叶梗、龙眼木寄生各9克,鸡屎藤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田基黄15克,节节红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十大功劳、鸡屎藤各6克,山花椒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竹蜂1只,研末分两次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无娘藤、密蒙花、姜黄各适量,水煎,用蒸气熏患儿(乳母可服适量药液)。
②鬼画符适量,水煎外洗,每日1剂。
③路边青、红丝线草、米汤树根、桐油树根各250克,煎水洗患儿。
内外兼治
①一箭球适量,水煎服并外洗。(用药前先用刺猬毛刺破患儿牙龈粘膜数点。)
②黄饭花120克,水煎服并洗澡,每日1剂。
预防及护理
①妊娠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
②妊娠期间避免滥用药物。
③对以前疑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或新生儿重度黄疸的孕妇要在分娩过程中密切注意,尽可能地缩短分娩时间,尽快地结扎脐带。
④对前胎有黄疸史的孕母,可在妊娠24周后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服中药预防。
 
五、壮医伤科疾病概述
(一)跌打损伤(壮名:Laemx dwk deng sieng)
跌打损伤主要包括跌倒、刀伤、殴打、闪挫、擦伤以及运动操作等导致局部或全身的疼痛、肿胀、伤筋、破损、出血、皮肤青紫淤血等外伤现象,也包括胸痛、肚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内脏损伤,故跌打损包括了跌打外伤和跌打内伤。
治疗原则 疏通龙路火路,消肿散淤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1.跌打外伤(壮名:Laemx dwk sieng rog)
①大力王、杜仲、千斤拔、地枇杷各适量,用猪尾1条炖服,每日1剂。
②千斤拔、双钩藤根、黄狗头各30克,水蜈蚣、满山香、两面针、骨碎补、百花丹、竹节菜各15克,排钱草6克,浸酒2000毫升,15日可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③红丝草、苏木、两面针、血见愁各适量,浸酒内服。
④将漆树根60克,纳入1只老公鸡(去毛及内脏)的腹中加适量酒炖烂服,每日1~3剂。
⑤鲜鸟不站、九节枫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三月泡90克,浸酒10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
⑦饿蚂蟥、百解各30克,虎杖、田基黄、山菠萝各15克,山枝子、鸟不站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螃蟹捣烂,用米酒冲服,每次1只,每日3次,7日1个疗程。
2.跌打内伤(壮名:Laemx dwk sieng ndaw)
①万年青、红漆木心、透骨消各60克,米酒50毫升,水煎服,每日1剂。
②韭菜根30克,捣烂,调入童便适量,拌匀去渣,一次服完,治跌打内伤昏迷。
③白糖120克,热米酒适量冲一次服,治打伤肚子淤血疼痛。
④黑狗胆1个,螃蟹4只,焙干研末,用酒冲服,每日1剂。治跌打内伤,淤血内结,大便不通。
⑤丁香末3克,韭菜汁1杯,调匀冲酒少许服。治跌打内伤气绝不省人事。
⑥大韭菜30克,黄泥1小团,共捣烂,加入冷开水浸泡,待起泡沫则去渣服,清醒后再服1~2次。治跌打内伤昏迷。
⑦了哥王根约7厘米长,分为2节,剥去表皮,插入1个鸡蛋内,水煮2小时,取蛋服,每日1个。治跌打淤血内停。
⑧田七、竹膜各0.6克,共研末,开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1剂。
⑨活螃蟹1只,田七9克,捣烂,热水浸泡出味后取汁服,每日1剂。
⑩上山虎、七叶莲、飞天蜈蚣各12克,山豆根9克,两面针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田七6克,回头青15克,生盐少许,共捣烂,童便冲服,每日1剂。
○12透骨消15克,水煎取汗冲鸡蛋1个服,每日1~2个。
○13螃蟹3只,烧灰研末酒冲服,每日1剂,治胸部内伤。
○14通城虎、石蕉各15克,共捣烂,加好酒60毫升,清水半碗,煎至1茶杯1次服完。治跌打内伤积血,大小便不通。
○15木棉花根9克,以半碗水煎取1小杯汁灌服。治跌打内伤昏迷,牙关紧闭。
○16大血藤、散血菜各60克,矮陀陀30克,浸酒5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治各种内伤出血。
外治法
1.跌打外伤
①韭菜根、老茄根、香附、鸡心七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②枫树叶、串鱼木叶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③泽兰、大驳骨、红棕榈根、田基黄、鹅不食草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④鹅不食草、斑鸠酸、老姜、松木心、透骨消、榕树须、韭菜头、葱头、黄泥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⑤鸡头藤、钩藤、青桐木皮、老松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每日1剂。治跌打扭伤。
⑥三钱三、八百力、了哥王、两面针、田七、老姜各适量,浸酒外擦。
⑦大小驳骨、大小罗伞、一刺两嘴、黄花倒水莲、红花、黄柏、土鳖各适量(均鲜品),捣烂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⑧榕木二层皮、乌桕二层皮各适量,与酒糟适量共捣烂,炒热敷患处,每日1剂。
⑨三七、满天星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⑩杉树尾、松树尾、茶树尾、枫树尾、桃树尾各适量,加酒糟共捣烂,炒热敷患处,每日1剂。
○11茶子树皮、罗映木叶、大凉伞、五加皮、松树蕊、鸡桐木皮各30克,共捣烂,用米双酒加生盐少许煮熟,趁热敷患处。
○12茄子(去皮)1个,白糖少许,共捣烂敷患眼,每日换药1次。治打伤眼睛。
○13红背草、九节枫、五托草、土牛膝、小白背各适量,共捣烂,调酒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14透骨消、上山虎叶、松树苗、酢酱草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15两面针、过山风、一包针、鸡骨香、酸藤木根各适量,共捣烂,加米双酒煮沸,温敷患处,每日1剂。(骨折加螃蟹2只,断筋加红边蚂蟥1条,骨碎加自然铜适量。)
○16双眼龙、血母凤各6克,马上消30克,通城虎15克,晒干共研末,以三花酒300毫升浸泡7天后备用,擦患处。
○17鲜罗裙带叶数张用火烤热,蘸酒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治扭挫伤。
○18假茶辣叶、苦楝树叶、假烟叶、穿破石、鸡爪凤花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包扎。治外伤出血。
○19小酢酱草、松树白皮、小凉伞、飞龙掌血各适量,共捣烂,酒调敷患处。治扭伤肿痛。
○20白花丹、柚子叶各适量,捣烂后浸酒适量,外擦患处,每日数次治扭挫伤。
○21红薯叶适量,烤热擦患处,治手脚扭伤。
○22乌桕根30克,葱头、薤头各5个,水鹧鸪5只,共捣烂,加米双酒30毫升调匀,蒸热趁热敷患处,每日1剂。治足底石伤。
○23初生老鼠、上篱蛙、望天螺、老石灰各适量,焙干,共研末敷患处。治各种外伤出血,创面久不收口。
○24落地生根,或鸭脚木叶,或白头艾适量,捣烂敷患处。治刀伤出血。
○25芭蕉根适量,捣烂敷患处。治刀伤久不收口。
○26通天刚、两面针、血见愁、白芷、老石灰各适量,共研粉外撒于患处。治刀伤出血。
○27九层皮、铁凉伞各等量,研粉外用。治外伤出血。
2.跌打内伤
①千斤拔、小凉伞、五加皮、大钻或小钻、鸡血藤、榕树须、穿破石、金耳环、四块瓦各适量,用适量米双酒浸泡7日,外擦患处,每日2~3次。
②扁头风、过树龙、金包铁各1条,将其头浸泡在1大碗酒中直至死亡后取其胆溶于酒中;再取1碗酒,将癞蛤蟆2只,蜈蚣4条,犁头蛙2只浸泡至死,将两碗酒和匀,加花生油250毫升煮沸,再加黄丹粉250克调成糊状外擦患处,每日1次(忌内服)。
内外兼治
1.跌打外伤
①接骨木根适量水煎服,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1剂。
②辣蓼根、乌桕木根、葱头、薤头各适量,捣烂,加酒蒸服,药渣敷患处,每日1剂。
③榕树叶、韭菜根、黑心姜各适量,共捣烂加酒蒸热,取汁内服,渣外敷,用罗裙带烤软作绷带包扎。治关节扭伤。
④野葡萄根、山桃根各120克,水煎热敷患处,并泡酒内服。治关节扭伤。
⑤红乌桕根、当归藤、大罗伞、珍珠伞、苏木、过山香、四方藤、小驳骨各120克,浸酒2000毫升,内服及外擦,内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治跌打软组织损伤。
⑥青藤草250克,水煎服,鲜叶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扭伤。
2.跌打内伤
①鸡屎藤根、醋各适量,水煎服,并用芭蕉叶将脱出的肠子托起,还纳于腹中,再将石笋、犁头草、瓜子草、铺地红、雷公根、生绿豆各适量,用水浸软,和鸡屎藤、醋适量共捣烂敷患处,同时将一铁器烧红淬醋,让其蒸气熏患处,治刀伤肠子脱出体外(未断)。
②八百力30克,百花丹45克,三钱三24克,五马巡城(五味藤)45克,浸于1000毫升米三花酒中15日,内服并外擦患处,内服每次15毫升,每日2~3次。
(二)骨折(壮名:Ndok raek)
骨折是指由于外来暴力或肌肉的强力牵拉致使骨的完整性或持续性受到了破坏,临床上常表现为局部淤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异常活动以及轴心叩击痛等症状。根据皮肤有否破损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和性骨折。
治疗原则 活血消肿,接骨止痛。
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穿破石、黄鳝藤、松筋藤、倒水莲、十八症、大钻、水田七、胃疡球各适量,复位后水煎服,每日1剂。
②麝香0.3克,金箔3张,共研末,黄酒送服,服药前先复位。
③五爪龙30克,杜仲、生地各90克,鸡血藤45克,四方藤60克,老虎骨120克,用酒1000毫升浸泡2天可服,每次服20~40毫升,早晚各1次。
外治法
①老鸦酸、野筒蒿、血见愁、三叉苦各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每日换药1次。
②榕树叶、山虎叶、油茶叶各适量,复位后水煎外洗患处,洗后取胃疡球、白背风、小毛蒌、穿破石、九节风、水泽兰各适量,捣烂蒸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③大小驳骨、小鸭脚木、细叶榕、大小罗伞、姜田七、景三钱、假红蓝各等分,复位后捣烂敷患处,每1~2日换药1次。
④复位后将生螃蟹适量捣烂敷患处,24小时后取下,继用大小罗伞、小叶榕叶、透骨消、九节风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1周。
⑤五倍子根叶、鸟不站刺叶各20克,螃蟹1只,捣烂加少量三花酒调匀,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⑥接骨丹20克,芝麻10克,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⑦大小驳骨、接骨丹、茶油树根皮、买麻藤、杜仲各适量,螃蟹1只,鸡仔1只,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2日换药1次,7日后每3日换药1次,直至愈。
⑧骨折后头3日用山榕树叶、饿蚂蟥、接骨草各适量,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早上换药1次。第4日加骨碎补;第5日加扁担藤;第6日加五爪金龙;第7日加老鼠;第8日加三叶青;第9日加猴子草;第10日加杜仲。
⑨先复位,用田七1颗,勾山薯1个磨开水擦患处,再用十月泡叶、五月泡叶、芭蕉根各适量,小鸡1只,黄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夹板固定,药干后用上制药水淋湿,3日更换1次。
○10萝芙木、透骨消、狗肠子、大驳骨、小驳骨、三月泡各适量,焙干研末,烤热,加糖调匀,复位夹板固定后外贴患处,1周换药1次。
○11金樱根皮、小榕树叶、千年健苗、两面针、飞机草各60克,薄荷15克,小鸡1只,复位后,捣烂,炒热敷患处,每1~2日换药1次。
○12鲜接骨丹叶、小驳骨叶各等量,共捣烂,复位后敷患处,12小时后除去,继用七叶莲、走马胎、红心莲、海风藤、五加皮各30克(均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每3日换药1次。
○13石榴皮、韭菜各90克,共捣烂,复位后敷患处,12小时后除去,继用七叶莲、小驳骨、接骨草、骨碎补、续筋草、石油菜、接骨木叶、水泽兰各适量,加米酒炒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14螃蟹1只,生姜10克,共捣烂,复位后敷患处,用甘蔗固定,每日换药1次。
○15了刁竹30克,狗槌叶60克,马连鞍90克,大茶藤、羊角扭、黄色鸡屎藤各120克,生鸡1只(去毛及内脏),与上药捣烂加酒炒热,复位后敷患处,1小时后取下炒热再敷30分钟,敷2~3日。
○16小杨梅皮、杉木二层皮、甘蔗根各适量,鸡翅、鸡脚各1只,捣烂,加三花酒调匀,复位后敷患处,24小时后去药。
○17鲜三叶花全草适量,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内外兼治
①野烟叶、透骨消、酸咪草、夏枯草、五加蜂、散血草、童便各适量,共捣烂,加米酒炒热,取汁内服,药渣敷患处,用药前先复位固定,每日1剂。
②四叶莲叶、松盘藤、小榕树须、软骨伞、硬骨伞、大罗伞、骨节草、龙舌、龙眼树寄生藤、走马胎、酒饼叶、百足草、细爬山虎各适量,浸适量酒内服,另取1剂水煎外洗,复位后用药渣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③大钻、小钻、兰钻、九层风、十八症、石菖蒲、笔筒草、青凡藤、九节风各10~20克,共捣烂,加酒调匀,取汁内服,复位后用药渣敷患处,每日1剂。
④凉伞盖珍珠、杜仲、乌桕木、九节风、下山虎、满山香、生地、榕树皮、鸟不站、三妹木各适量,共捣烂,加酒调匀,取汁内服,复位后用药渣敷患处,每日1剂。
⑤土鳖虫、小螳螂、没药、硼砂各适量,共研末,冲酒取汁服,复位后用药渣敷患处,每日1剂。
⑥白风藤、大山药、接骨茶各10克,杉木寄生、芭蕉心各适量,共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另用白风藤、接骨茶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⑦有毛螃蟹3只,蚯蚓5条,黄蜞5条,青背青蛙3只,凤凰衣3只,取1剂捣烂冲酒服,另1剂捣烂,复位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三)异物穿刺伤(壮名:Doenghyiengh nyoeksieng)
异物穿刺伤主要是指受竹片、玻璃、铁钉等锐利异物刺伤或刺入残留体内,引起疼痛、肿胀、出血、感染等症的一种外伤。
治疗原则 排除异物,消肿止痛止血。
治疗方法
异物穿刺伤极少引起全身症状,故以外治疗方法为主。
1.蛇骨刺伤
①蜈蚣适量,用瓦焙干,分别用草纸卷成药条,先将患处常规消毒,针挑放血少许,后燃药条用烟熏之,每日2~3次,熏后用马苋菜、旱莲草、大飞扬各适量加醋捣烂外敷患处。
②半边莲、七叶莲各30克,金耳环、九灵塔各15克,共研末,调茶油涂患处,每日3次。
2.竹木入肉伤
①葱头、生姜、艾叶、木鳖子、百草霜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松香适量,研末敷患处。
②土狗适量,捣烂敷患处。
③柚子仁、白米饭各30克,土鸡仔2个,蓖麻子3克,共捣烂敷患处。
④铁马鞭、杨漆叶各9克,共捣烂敷患处。
⑤竹鼠油适量,置火上烧化滴入患处。
⑥泥鳅鱼、沙姜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⑦盐酸梅3只,酸笋、白芝麻各15克,酸薤头9克,蓖麻仁5粒,土狗1只,共捣烂敷患处。
⑧推车虫2只,土鸡仔4只,蟑螂屎10粒,沙姜1小块,共捣烂敷伤口周围,每日1剂。
3.铁器刺伤
①红沙姜适量,捣烂调米汤外敷患处。
②香菇数朵,放入尿中浸数小时后取出,捣烂敷患处。
③芭蕉心、田螺各适量,捣烂敷患处,6小时后取下,再用毛冬青、凤尾草、半边莲、香花草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鹅屎适量外敷,治铁钉入肉不出。
⑤慈姑子适量,将药置于酸醋内腌成酸后(越久越好),捣烂敷患处。
4.玻璃入肉不出
①生牛膝、鬼吊香、红蓖麻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②生鲤鱼血适量,滴于伤口处。
③沙姜15克,鱼油18克,火炭草叶3张,共捣烂敷患处24小时。
④雪梨1个,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敷1周。
⑤海棠花浆5~7滴,涂患处,每日1次。
5.其他
①大小皱面婆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治刺伤肿痛。
②乌犁根适量,煎水外洗,每日3次,治刺伤肿痛。
③蝼蛄、推车虫、葱头各适量,捣烂,煨热敷患部对称处,敷药前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涂上猪肉,用火烘热,治异物入肉。
④干沙姜、木耳各6克,共捣烂敷伤口周围,每日1剂,治异物入肉。
(四)枪炮伤(壮名:Cungqbauqsieng)
1.枪伤
①狗肝菜、网子藤、黄花地丁、白饭木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②黄牛屎、南瓜藤、芦笋、生木耳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③白饭木根二层皮、叶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④红蓖麻子、蟋蟀、酒糟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2.铁砂、弹头入肉不出
①大田螺4个(取肉),南瓜瓤半茶杯,土狗4只,推车虫4只,鹅屎、蓖麻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②推车虫2只,洗碗虫5只,金瓜核、黄糖、地谷各15克,老鼠屎、土鳖虫各4.5克,土狗5只,沙姜3克,共捣烂外敷患处。
③牛屎适量,小草鱼1条(约180克),青苔30克分别捶烂,砂虱6克焙干为末,分层敷患处,第一层敷牛屎,第二层敷草鱼,第三层敷虱末,最后敷青苔。
④牛筋郎、鸟不站各6克,接筋草、鹅屎各3克,蓖麻子9颗,沙姜1.5克,推车虫3只,共捣烂外敷患处。
⑤芦笋、柠檬子、蜥蜴、鲜白鹅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⑥五爪风子15克,红薯叶60克,生葱头7条,黄糖30克,共捣烂煨热外敷患处。
⑦南瓜瓤、水牛角粉、红苋菜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⑧斑鸠米、小榕树各适量,水煎外洗,再用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⑨韭菜根、雷公根、臭虫、附子头草各20克(鲜品),捣烂外敷患处,12小时换药1次。
3.弹片入肉不出
①乌桕树叶50克(烧存性),推车虫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②推车虫2只,鲜韭菜根20克,红糖50克,蟋蟀3只,捣烂外敷患处。
③箭猪毛3根(烧存性),韭菜根、红糖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4.炮码刀伤
①霉烂芭蕉根、红蓖麻叶、算盘子叶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剂。
②银花或菊花适量,水煎内服并外洗,每日1剂。
③南瓜瓤、干黄牛屎各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每日1剂。
④黄皮果叶、肥猪肉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⑤细叶榕、沙牛屎、蓖麻叶、田心泥、破瓷器各适量,京炭12克,南石粉1.5克,灶鸡2只,万年鲤鱼10条,共捣烂外敷患处。
⑥鹿毛适量,烧存性碾末,调茶油灌入孔内,治炮码伤穿孔。山郎伞适量,嚼烂敷患处。
⑦蓖麻子30克,黄牛屎1团,推车虫、土狗、草蝎各3只,生盐5粒,捣烂外敷患处,治炮码入肉不出。
(五)烧烫伤(壮名:Coemhdangqsieng)
烧烫伤是火焰、沸水或油、电、放射线、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临床上以火焰和热液烫伤为常见。中医诊为“水火烫伤”,西医诊为“烧伤”。
烧伤面积和深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烧伤面积计算有“九分法”、“手掌法”、“儿童烧伤计算法”3种。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分,即头、面、颈为9%,双上肢为2×9%=18%,躯干前后包括外阴为3×9%=27%,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全身面积的1%;儿童烧伤计算法:在不同年龄期的婴儿和儿童,身体各部分体表百分比各不相同,故用如下公式计算:头颈面部:[9+(12-年龄)]%,双下肢[41-(12-年龄)]%。烧伤深度计算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度(红斑)、浅Ⅱ度(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深Ⅱ度(水疱,基底苍白)和Ⅲ度(焦痂)。按伤情可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严重烧伤、特重烧伤。
轻度烧伤:烧伤总面积成人在10%,儿童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烧伤总面积成人在11%~30%,儿童在6%~15%的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成人在10%,儿童在5%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成人在31%~50%,儿童在16%~25%的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成人在11%~20%,儿童在6%~10%的Ⅲ度烧伤。
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成人在51%~80%,儿童在26%~40%的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成人在21%~50%,儿童在11%~25%的Ⅲ度烧伤。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成人在80%以上,儿童在40%以上的Ⅱ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成人在50%以上,儿童在25%以上的Ⅲ度烧伤。
病因病机
热毒灼伤皮肉,皮肉受损,甚则热毒内攻,脏腑不和,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步。
治疗原则 清解热毒,调理脏腑,疏通道路。
治疗方法
火烧伤发生时,应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迅速使伤员离开现场,水、油或酸碱烫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作必要的对症处理,严重的烧伤病员应立即进行补液及抢救。这里只介绍一些壮族民间常用的烧烫伤外治疗方法:
①金樱根适量,煎水取其上浮泡沫涂患处,每日数次,或熬成膏外涂患处,每日2次。
②五眼果适量,捣烂煮成糊状,加猪骨灰适量调匀外涂患处。
③海桐皮叶焙干研末,用生油调匀外涂患处,若创面有渗液可直接将药粉撒于患处。
④青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⑤冬青树叶适量,煎水取浓汁洗创面,如创面渗液太多则先用茶油涂擦,再用土常山叶烤干研粉撒于患处。
⑥救必应、百解叶各适量,捣烂绞汁外涂患处。
⑦龙须菜适量,捣烂,用第二道洗米水调匀取汁涂患处,每日数次。
⑧臭牡丹叶适量,捣烂,用冷水调取汁涂患处。
⑨一包针40克,捣烂,加米酒适量炒热敷患处。
⑩岗稔果适量,晒干研粉,用生食油适量调匀外涂患处。
○11鱼油、蛇油各20毫升,拌匀外涂患处。
○12蚯蚓、白糖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13山楂叶、红芙蓉树叶各等分,捣烂外敷患处。
○14水槟榔适量,磨酒涂患处。
○15干狗屎适量,烧存性,调麻油适量擦患处。
○16白颈蚯蚓数条,童尿1杯,水杨梅根皮、黄糖各适量,共捣烂调匀涂患处。
○17盐水、酸笋水各适量,调匀涂患处。
○18茶树适量,水煎沸,取其泡沫涂患处,每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