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地图全开:姜昆怎容不了郭德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8:41

.

姜昆怎容不了郭德纲?

.


 

近期,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广州演讲。姜昆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始终穿插着对郭德纲在道德上的批评,从而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议论。随即,郭德纲作出了回应,在微博上的56字小诗分明矛头直指姜昆。郭德纲写的第一句就是: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这条微博短时间内即达到5000多条转发量,获得了粉丝们几乎一边倒的捧场。两人互掐,源于积怨已久。

 

姜昆,生于1950年11月,我国知名主流相声演员,山东省烟台市人,现就职于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 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华曲艺学会会长,昆朋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是现代相声的领军人物。

.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2005年底,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砺锤打,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也是传统相声的代表之一。


 

以姜昆为代表的所谓新派相声,在文革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曾经红极一时,占据文艺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近十几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加上北派小品的持续火热多年,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艺术形式更刺激人们的娱乐神经。与此对应的“新派”相声,语言乏味生硬,借助一些歌颂题材的作品,除了春晚等大型演出之外逐渐退出了民间演出市场和商业舞台。此时,而属旧派的传统相声却应运野火重生。

 

 以郭德纲为代表的传统相声的复苏,让人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相声发源自民间,有浓郁的“市井”之气,除了捧逗等形式外还包含了柳活儿、贯口、砸挂等越界、即兴的表演形式。文革时期,几乎销声匿迹,转而被一部分新兴的歌颂式“新派”相声所取代。改革开放后,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扶植,民间艺术家的脱颖而出更促成了传统相声的快速复兴。这类民间艺人大多受到过传统相声技能的培养,学的也多是传统段落,在言论上的放荡不羁、内容上也更倾向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群众生活,所以才被大众很快的接受并追捧。

 

相声,作为一门流传广泛的“民间说唱曲艺”,凭借源于生活、扎根民间的自身特色深受群众的广泛喜欢。然而新时代下,相声应该走向高尚还是回归传统,“新派”和“传统”之间口沫横飞却始终没有得出个结论,其结果是,“新派”相声更低迷,“传统”相声更市井。

 

市井文化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就是当下中国的文艺界的“二人转”现象。作为“新派”与“传统”必然会发生市场的冲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有人说,“主流相声界”和民间团体间的结怨并不深,此番姜、郭之争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而根本是双方立场上的不同。以姜昆为首的说唱协会代表的是具有官方身份的权利阶层,民团出身的郭德纲则体现了民间艺人自身的资本家气质。这使得相声对于两方从目的上存在本质的差别,阶级划分俨然成了相声界频繁“舌战”的本因。

 

著名非主流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出现,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相声,但是却引起了姜昆等主流相声演员的的嫉恨,2007年位高权重的主流相声演员召集其他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号召大家“反三俗”,矛头直指郭德纲,郭德纲以此为素材创造了相声段子《我要反三俗》,反而让广大观众更加对郭派相声喜爱。郭德纲其扎实的艺术功底、与时俱进的创作力、尖锐伶俐的相声语言,迅速得到青年人群的追捧,当然,也让“新派”们感到了危机。

  

姜昆无论从资历上还是从能力上无愧为中国相声界的大腕,而明星背后,姜昆始终有着相声“一哥”的自负,但是,观众却不买帐,最终还是收视率和票房说了算。姜昆生怨,这其中更有生不逢时的困惑和才不得志后的落寞。但是,姜昆不是一个人,是代表了被观众冷落了的一代“新派”相声人,姜昆的压力可想而知。

 

郭德纲虽然有观众的捧场,毕竟势单力薄,被排挤在主流演出市场的门口,“我要上春晚”,既是郭德纲的调侃,更是他的无奈。郭德纲之所以受到排挤无非就是因为两点,第一,有钱了,目中无人;第二,江湖人,略显粗俗。

 

最后,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无论富了还是穷了,都是说相声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讨生活的重心。既然已经衣食无忧了,能让就让让,姜昆们有怨气,多从相声文化的根本找原因;而郭德纲,更要从思想水准上下功夫。有人说,老郭即便是穿上了范思哲,充其量也就是个“雅痞”,如果收收江湖气,可能前景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