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对老鹰第四场2016:市场经济与人类理想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9:20
市场经济与人类理想社会

                                                                          刘立群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市场经济与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矛盾的,认为市场经济愈发达,离理想社会就愈遥远,甚至认为如果继续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理想社会。有人还把市场经济比作“毒药”,认为虽然暂时不得不吃它,但是迟早应当完全抛弃。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及担忧有失偏颇,应当从更广阔的全新的视角出发去重新认识市场经济与理想社会的关系问题,即:赞成市场经济体制并不等于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可以互不矛盾,而是完全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的确,无论是空想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把包括私有制在内的整个市场经济体制视为造成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的根源,认为只有彻底消除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完全消除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等现象。问题在于,他们当时的这种认识受到所处的时代和历史发展水平很大限制,也受到学术研究水平的很大限制,即由于学术观点片面而忽略了一系列基本的事实。

首先,在20世纪中叶、更不必说在19世纪中叶之前,西方工业化国家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的现象普遍相当严重,引起劳动大众的普遍不满乃至暴力抗争。而在20世纪中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各国普遍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比较完善、有利于保护劳动民众各方面权益的各项制度,使得贫富差别状况有很大改善。在西欧、尤其是在北欧各国,人们已经普遍相当富裕,收入差别状况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各种社会弊病的情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

第二,他们对市场经济必要性的认识有很大误区,以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富有阶级强加给劳动人民的,是只有利于富有阶级而不利于劳动人民的。他们没有认识到,每个人作为消费者,其消费需求必然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即广大消费者由于在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民族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对商品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差别即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显然趋向于不断增大,并且必然永远存在,这点决定了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满足人类不断增多的各种消费需求以及生产需求。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富有阶级强加给劳动人民的,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途径。(参见笔者“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一文)

第三,在19世纪中叶之前,西欧各国虽然已先后发生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也开始长足发展,但当时的商品以及服务的品种仍不是很多。而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持续不断的科技革命以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引发了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也就是说,只要科学技术永远发展下去,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就永远会不断涌现,同时刺激人类的消费需求以及生产需求都无限发展,这些都使得人类越来越不可能离开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当年曾经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去对各种产品的计划性生产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全面安排,但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还忽视了下面这一点。

第四,现代生产的主体是各类企业,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是如此。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没有真正的竞争,各个企业便没有自主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内在动力,因此新产品开发速度不仅缓慢,而且水平相当低。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使用多么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也都不可能及时而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当生产出多少,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的自主发展有充分的动力,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便层出不穷,完全不用政府去做指令性计划安排并进行督促。

第五,只有实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持久而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则不利于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有一些素质较低、道德品质较差的人向歪门邪道上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去做出有害于别人和社会的事情,但是我们决不应因噎废食、泼脏水连婴儿也一同泼出去。正确的做法决不是取消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同时尽可能完善各方面的制度规定,做到未雨绸缪。

从以上所论可以得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永远存在,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条件之下或者说在其基础之上,去重新设计或构想理想社会应当是什么样子,而不可能再假设或者预期市场经济体制会最终消亡。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社会实际和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去进一步设想更加理想的社会应当是什么样子,而不应当脱离开社会实际和基本事实去盲目地空想。

显然,不应当把许多社会弊病的发生简单归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存在。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及弊病首先与人口过多及增长速度过快有关,同时也与人口平均素质偏低有关,再有则与许多制度仍不健全以及各方面管理水平仍不够高等因素有关,此外也与思想理论领域的混乱有一定关联,而这些都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

认识到人类必然永远需要市场经济体制并不等于主张要追求过度商业化。“过犹不及”,市场经济、商业都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过度商业化显然弊大于利。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点,同时应当制定必要的制度规定加以制约和引导,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

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人们的教育水准、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经济活动还是在其他任何活动中,很多小的举动都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或损失。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各类教育的水平等等。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及市场经济体制愈发达,对人的教育水平及综合素质、道德水准的要求也愈高,对整个社会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愈高。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存在,在分配制度方面显然不可能以实行按需分配为主,而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劳动和贡献获得报酬。但按需分配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分配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必须通过按需分配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并使他们能过上和其他人一样的体面生活。除此之外,由于发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存在必然有按资分配方式的存在。

这样,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就同时存在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这三种分配方式,目前世界上各国其实基本上都是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三者的比例,尤其是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这两者的比例或者说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加大按资分配的比重就会减少按需分配的比重,而加大按需分配的比重就要减少按资分配的比重。显然,加大按需分配的比重就是加大社会公平的力度。但是能否依此说加大按资分配的力度是向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向倾斜?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二者的关系不是迄今所说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换言之,只讲“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失于简单和片面。加大按资分配的比重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市场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除了生产经营者要付出自己的智慧及辛劳之外,还必然与各种机遇及特殊因素(例如地理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而市场经济中的机遇及特殊因素显然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偶然性,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和能够准确预见的。所以,人们所积累的资本除了有自己付出了辛劳及智慧的一面之外,还有各种机遇和偶然因素的一面。合理的制度安排应当是鼓励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和辛劳,但是没有必要、实际上也不可能去鼓励人们去找到好机遇或其他偶然因素。按资分配本身是不劳而获,应当并可以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等手段限制人们从资本中的所得,从而鼓励人们必须主要依靠劳动去获得收入,而通过资本增殖所获得的收入不过是对劳动所得的一种补充。

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应当减少对按资分配比重的倾斜,而这与是否鼓励提高经济效率显然没有什么关系。北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高、收入差别不大、社会安宁和谐,其原因实际上就是按需分配所占比重大、而按资分配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其经济运行依然有相当高的效率。美国则几乎正相反,按资分配所占比重相当大,而按需分配比重相当小,虽然经济运行效率相当高,但是社会贫富悬殊大、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中国则应当向逐步加大按需分配的比重、同时加大限制按资分配比重的方向发展。至于最后应当达到什么程度才比较合理,需要由人类的社会实践来决定,即要达到绝大多数人都相当满意为止。

我们还应认识到,理想社会不可能纯而又纯,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理想社会。人类虽然有很高级的智慧并仍在不断发展,但是人类所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不可能绝对合理、一劳永逸,而总是需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修正、调整以及更加合理化;所有公民的素质也不可能都一般齐、一样高,总是有比较好和比较差之分,因此永远需要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理想社会的实现无疑需要许多人有自我奉献精神,需要有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综合素质、各种业务专长和坚强的毅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能够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带领和帮助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解决各种困难。换句话说,我们决不可能轻松地实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是必须从眼前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而不应躲避困难、回避问题。这些都恰恰需要我们的智慧、耐心、毅力和勇气,尤其是需要有新的完全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马列学说及其创立者的本意是想为建立理想社会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但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使得他们的理论有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作为后人的我们不是简单地、教条式地对待他们的学说,而是在抓准其正确核心和关键所在的同时,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各种理论问题,并大胆做出各种必要的理论创新。笔者认为马列学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核心至少有五个方面:1,反对贫富悬殊即反对剥削和压迫,主张社会公平;2,反对种族歧视、殖民主义和民族压迫、民族剥削;3,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4,主张彻底的无神论、反对任何有神论;5,主张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即彻底的科学精神。历史事实以及学术研究都已经证明并仍将继续证明,这些核心观点本身都是正确的,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而他们的具体观点则是为论证这些核心主张而提出的,为了更加完整科学地发展和论证这些核心观点,对其具体观点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完全可以做出必要的修正和纠正。

从以上所论可以得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愈发达和愈完善,距离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是更遥远,而是有可能更近,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自动产生和自然发生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当然也决不是万能的,我们应当在提高理论认识的基础之上同时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完善各种有关的制度,同时大力提高所有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

本文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我们所熟悉的传统观点有很大不同,需要我们对很多基本理论问题重新进行思考。这很像鹰的蜕变和再生过程: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以活到70岁,但是它必须在40岁时因喙、爪和羽毛严重老化而进行一次痛苦的蜕变过程,把自己旧的喙、爪和羽毛都去掉或拔出,才能长出新的出来,即放下过去的包袱,通过蜕变而获得新的力量,获得自己的新生。(见《参考消息》2007年1月7日“像鹰一样”一文,原载墨西哥《箴言报》2007年1月5日)思想理论的创新和更新也应当像鹰的自我蜕变一样,必须修正及纠正过去不正确或不大正确的思想观点,创造出新的正确的思想观点,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不断获得新生,向理想的社会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