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勇士总决赛第七场:浅议国庆邮票设计的时代印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04:49
浅议国庆邮票设计的时代印记 http://zj.183.com.cn    2009-09-23  浙江集邮 作者:    倪郁烈       邮票与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在设计风格、表现手法、绘画语言,以及色彩的应用、制版、印刷等诸多方面,无不留有时代烙印,反映时代的特征。这在一个国家处于突变或转折时期,尤为明显。因此,邮票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见证。潜心赏析、研究邮票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对邮票内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
  新中国邮票就发行时间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五十年代的建国初期;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赋予邮票设计明显的时代特点。总观邮票设计既有成功,也有局限;国庆邮票更不例外。
  第一阶段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徽、国歌。为此发行了纪1、纪2这二套邮票,可称为纪念国庆的邮票。邮票由张仃、钟灵二人合作设计的。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中南海新华门是党中央的所在地,高悬的彩灯以及政协会徽,象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邮票第一次使用“志号”编排的,这在我国邮票史乃至世界邮票史上都是一个创举。
  1950年7月10日,邮电部发行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设计。孙先生将原设计稿改画成直竖式构图,将五星红旗改成在蓝天迎风飘扬,将毛主席侧面像改为正面像,突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伟气势,增强了画面的稳重、庄严感。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首次在邮票上亮相;邮票记录了人民解放军的飞机、坦克通过天安门接受中央领导检阅的生动场面,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这是一个创意性的突破。
  1950年10月1日,在建国一周年之际,发行纪6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鲜艳夺目;旗杆上缀有“1”字,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1”字后边,用红飘带系着橄榄叶象征着和平。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电部同时发行了五组纪念邮票。
  第一组纪67:在3枚邮票上方,分别设计毛主席像、马克思和列宁像以及和平鸽。前2枚下方,分别对应设计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寓意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和平鸽这枚下方,则设计了一个地球仪。第3枚下方的地球仪,用了3只不同肤色(黑、白、黄)的手举托着;表现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民争取和平的意志和力量。同时,3枚图案统一绘有一条书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红色横标,呈斜形迎风凌空舒卷,自然地将画面分成上下部分。既点明了主题,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第二组纪68:图案国徽。画面未加边框,充分运用暖色、色调的变化,突出国微四周的光晕;从而富有立体感,显得庄严、稳重。
  第三组纪69:8枚邮票的中心画面,统一为明镜似的圆柱造型。都以天安门图案作为边饰;并在四周设计了四朵祥云构成的边角花纹。在不同的圆框正中,分别绘出了祖国工农业建设的新貌。纪69,通过形象的艺术设计,将新中国成立1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形象地展现在“方寸”之上。
  第四组纪70:3枚邮票图案均以天安门广场各族人民的欢乐歌舞为中心;两旁的工农兵代表面向天安门宛如站在东、西观礼台上。于是形成一个举国欢庆的整体热烈场景。
第五组纪71:设计者独具匠心,采用董希文先生的名作油画《开国大典》,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场景。
  从纪1到纪3的艺术设计,其总体特色是:“中心纹路分散,四周边绵杂陈”。而在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中,已有新的重大突破。前者吸取国画立幅、条幅的格局,突破时空,展示宏图;后者计白当黑,除掉边框,以白底的“抽象”,在有限的方寸票幅中展示无限的空间。新中国邮票以这两套纪念邮票为核心,开创出建国初期的基本风貌。在这些邮票上出现毛主席像、国旗、国徽、天安门等图案,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反映出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愿望。时代赋予邮票明显的印记。
  第二阶段  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4年10月1日,纪106 “建国十五周年”纪念邮票由卢天骄设计。这是新中国邮票第一次出“三连张”;同时还发行一枚“小全张”(这枚小全张同时出现了3个面值)。邮票画面:五星红旗高亢飘扬,彩旗林立,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标语高高悬挂。画面采用红、黄暖色基调烘托节日气氛,充满着强烈的时代特征:红红火火。
  1969年10月1日,正值“文革”时期,由于邮票发行机构撤销,邮票设计人员下放劳动。结果国庆二十周年没有发行邮票,这在新中国邮票史上留下“空白”,令人遗憾。
1974年10月1日,建国二十五周年,发行了两组纪念邮票,采用新的“志号”小T,在J2邮票上,人民群众欢呼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在J3邮票上描绘的是工农兵群众坚守各自岗位的英雄形象。
  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国民经济发展受挫,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经过三年调整,1965年经济形势刚刚好转,又陷入了十年动乱。邮票的设计受到了种种的制约。不少的框框紧紧束缚着设计人员。这一时期邮票的特征,是一种肤浅的、公式化的、甚至是标签式的。
  发行建国纪念邮票也不例外,如J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一组)邮票。在这套邮票图案上,一共用了6条标语口号,有“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在设计J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二组)邮票的第一枚“工业学大庆”,设计人员感到只画一位工人炼钢体现不了“工业学大庆”时,国务院文化组指示“挂一条标语就成了”,这就是邮票图上方挂一条“工业学大庆”标语的由来。
  第三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9年10月1日,建国三十周年大庆,发行了五组邮票。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逢十大庆,又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反映在邮票设计上有突出的特色。这主要是:
第一组J44“五星红旗”。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鲜艳夺目,标志伟大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第二组J45“ 国徽”。同时还发行一枚同图案的小型张。国徽,以金黄交映的浅色为衬,连缀着当空飞舞的彩链,宛若七彩天虹,祖国大地犹如雨过天晴,万象更新。
  第三组J46“ 国歌”。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仍采用新歌词(至1983年六届人大恢复了原歌词)。
  第四组J47。采用四枚连印。4枚图案,既独立成篇,又以四方连组成了一个整体画面。充分展示出礼花漫天,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的时代特色。
第五组J48。4枚邮票分别反映伟大祖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984年10月1日,是建国三十五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五枚纪念邮票,分别表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其中,第三枚是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用12只飞翔蓝天的仙鹤,象征中国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奋勇向前。
  1986年邮票发行局颁布的《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关于邮票发行的方针和选题基本原则(讨论稿)》确定:建国一般逢十年大庆发行纪念邮票。
  1989年10月1日,建国四十周年大庆,邮电部发行一套4枚邮票和小型张。这套邮票每一幅画面,是用彩带缭绕的圆球,共同组成“40”字样,圆圈内分别是:旭日下的天安门城楼,表现伟大的祖国如旭日东升;繁花似锦的画面,寓意祖国的繁荣昌盛;向上升腾的五星红旗,表现祖国的飞跃发展;高楼林立拔地而起,展示祖国的建设事业兴旺发达,构思富有创意。
  小型张采用金色,表现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周围欢庆歌舞的场面。
  1999年10月1日,建国五十周年大庆,邮电部发行由56枚邮票、56个民族、112个人物组成的大全套邮票,邮票图案为民族风情与民族舞蹈,每一单枚邮票表现了一个民族,并将“团结”之含义,体现在56枚邮票连印之中,所谓“寓团于版”。此套邮票是建国以来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纪念邮票,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用整版的形式发行的一套邮票,特别引人注目。整版票面充满团结、和谐、欢乐祥和的气氛。两侧版边是两条腾飞的巨龙,象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
  1978年以后,庆祝建国邮票一改过去的设计理念,实行了多项富有创意性的重大突破,反映我国邮票设计发生的巨大变化。六七十年代的绘画语言,退出了邮票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时代精神。表现手法新颖、多样化,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邮票的选题必须表现先进文化的内容;先进文化必将艺术地、形象地表现在邮票上。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10月1 日将发行的纪念建国邮票,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