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蜘蛛有毒吗:“养活一团春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1:34
“养活一团春意思” ——趣释曾国藩之“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郦 波   坛主小传 郦波,男,生于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学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自2009年以来,五登《百家讲坛》,其《风雨张居正》、《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等系列备受观众好评。

 

  核心提示

  曾国藩的一生,除了自省、自律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趣味。

  曾国藩的家训里有一句话: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愉悦的快感。曾国藩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个“趣”字,是因为“趣”并不只是讲个笑话、逗个乐。

  他在家训中对孩子说,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忧,是忧患意识,是志向;乐,就是志趣的趣。

  有趣才有生机,有趣才有活力,有趣更生智慧。这个道理,在己,在家,在国,在团队,都是一个很有用的规律。

  “老师最是有趣”

  我在《百家讲坛》评点曾国藩的家训,常有一种担心,担心大家会误解曾国藩。

  我们讲他有生死不渝的坚定信仰,无一日不读书,清廉自守,克勤克俭,和以治家,静以修身,忍以成事,这些虽然勾勒了一个努力勤勉的曾国藩形象,但恐怕也已经造就了一个“苦行僧”的曾国藩形象。

  如果曾国藩真是一个“苦行僧”的曾国藩,我想,一定有人会说,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事实上, 曾国藩的一生,除了自省、自律之外,一定也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趣味。

  再简单些,一个字:趣。

  如果我们能彻底地了解生活中的曾国藩,我们必须承认,所谓的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湘军统帅、中兴名臣——曾国藩,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这个评价并不是我们后人总结出来的,而是曾国藩身边的那些幕僚、同事、学生在曾国藩生前就有的一个共识。

  曾国藩特别喜欢跟幕僚们在一起聊天,而且会说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李鸿章就曾对手下回忆说:“我老师最是有趣。”有一天曾国藩跟所有幕僚一起吃过晚饭后,照例由曾老师打头,开始了每日的聊天盛会。李鸿章记得那一天曾老师讲的是一件家事。曾国藩说大儿子曾纪泽新婚不久,曾国藩就把老家的家眷都接到了自己的府里来住,儿子、儿媳也一起接了过来。因为曾国藩家教很严,一直都讲究克勤克俭,女眷一直都有自己纺纱织布的习惯。事实上,曾国藩虽然贵为一品大员,但他和他家人的衣服鞋袜,基本上都是家人自己纺纱织布做出来的。

  曾纪泽的老婆,也就是曾国藩的这个新儿媳,虽然出自名门,但并不养尊处优,据说到了曾家之后,非常本分勤勉,不仅孝敬公婆、遵守礼节,而且每天都纺织到深夜。但这样一来,有个人就不肯干了。谁呢?新郎倌曾纪泽。他是新郎倌啊,初尝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恨不得跟新娘子每天如胶似漆地泡在一块儿。可哪知道这个新娘子自觉得过了头,每天到了深夜还在勤劳地织布,织布机的声音吱吱嘎嘎,弄得曾纪泽自己想睡觉也不成。曾纪泽终于忍无可忍,躺在床上大喊:“妈,你那个不懂事的儿媳妇,吱吱嘎嘎,纺个不停,闹得我根本睡不着!您去把您儿媳那纺车给砸了吧!”曾纪泽这一嗓子,曾国藩也听见了。

  曾国藩向来家教严格,既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更别提是对自己的儿子了,所以曾国藩完全有可能起来训儿子一顿。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般人印象中呆板的曾国藩,并不是生活中那个鲜活的曾国藩。

  曾国藩听见儿子喊,立刻从床上支起身子,想也不想,也对着外面大喊:“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怪不得儿媳深夜纺织不止,原来是因为婆婆以身作则,带头在纺纱织布。曾国藩竟然也跟着儿子学,对外面纺织的老婆表达了同样的抗议。据说,曾国藩这个笑话说出来之后,所有的幕僚都笑了,现场唯有一人不笑,就是曾国藩自己。这就是讲笑话的最高境界:我讲,你笑,我不笑。不光是李鸿章回忆了这件事,清代的野史笔记《水窗春呓》里也有记载。

  从曾国藩自述的父子婆媳的生活小片段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曾国藩还真不是个只知道板着面孔、家长制的家长。

  “趣”并不只是逗个乐

  事实上,曾国藩不论是跟同事,还是跟家人,甚至跟他老婆,其实都是一个蛮有趣的人。

  至于曾国藩跟老婆之间有哪些有趣的事,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相关的资料。但他们夫妻感情很深,打情骂俏可能也是经常的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曾国藩谈到他跟他老婆欧阳氏之间,曾经有些后悔地说:“人生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 (《全集 日记》)古人说的“妻子”,既指妻,也指子女。很多时光都跟老婆、孩子一起消磨掉了,这说明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爱家、重家的男人。他因为太严于律己了,觉得这些时间还可以多干些工作,所以才这么说。事实上,与妻、与子多消磨些时光,也是人世间重要的事儿!

  曾国藩家训里曾经有一句名言,是说人生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什么呢?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要有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愉悦的快感。如果人生只有苦难,没有趣味和生趣,又哪能有这种“春意思”呢?曾国藩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个“趣”字,是因为“趣”并不只是讲个笑话、逗个乐,“趣”对人生而言,其实意义重大。

  “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趣对个人的影响意义重大。

  我们常说一个人当有志趣,这个志趣我们通常理解为志向与兴趣,主要侧重在志向上。但不论你立什么样的志,首先你要有那种“趣”的健康心理。

  曾国藩12岁时的一段趣事,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来。有一天,曾国藩惹了个大祸。他就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一样,放学之后,在路上跟小伙伴们磨磨蹭蹭、玩玩闹闹,反正天黑之前,就赖着不肯回家。那天,曾国藩因为不小心,居然把神王庙里的神王像给碰倒了。这下可好,立刻就有小伙伴告了他的状。

  他爹是个私塾先生,本来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就格外严格,听说曾国藩居然把神王像给碰翻了,不由得大为恼火,劈头盖脸把儿子一顿痛骂,不仅到庙里扶正了神王,上了香,还给神王重塑了一身金衣。曾国藩心想,过年的时候我都没新衣裳穿,一块烂泥巴因为我倒骗了套新衣裳。我跟你没完!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曾国藩特意一个人弯到了神王庙里来。他拿了一根棍子,但并不是要用这根棍子去打神王像。要这样的话,他就不是后来的曾国藩,而是后来极具造反精神的洪秀全了。这根棍子是他平常的“坐骑”,小曾国藩把他那根当成马的棍往神王像的肩头一放,把马缰绳往神王手上一搁,然后立定脚跟,腆起小肚子,抬手用一根手指头轻蔑地指着那个泥巴像的土地爷说:“搭帮你,我到山冲里去读书了,你给我看好我的马,要走失了,拿你是问!”这一下,孩子身上那种既有些畏惧、又有些不甘心的童趣就表露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虽然后来南征北战,不论在战场还是官场,按他自己的话,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他身上始终偶尔会表现出这种少年时候就有的天真烂漫来,这就尤其难能可贵了。比如他写过一首诗,你一听就会发现这根本不像是文人写的诗,虽然也有诗的形式,可内容极其简单。诗云: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曾国藩给这首诗取了个题目,叫《打游诗》。他这个“打游诗”跟我们说的“打油诗”是一回事。打油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就是诙谐,就是有趣。他可是桐城派诗文大家,当时但凡以儒学自命的知识分子都不屑于写这种打油诗的。他不怕别人说,平常还特别喜欢写,而且还经常拿自己来打趣。就是因为他天性里有一种能让自己产生愉悦的趣味性。他认为这种天性里的趣味性是弥足珍贵的,所以他在家训中也曾经对孩子说,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忧,是忧患意识,是志向;乐,不用说,自然就是志趣的趣。

  “家训”并非“教训”

  趣对亲情的影响意义重大。

  曾国藩最讲究治家,所以他的家训最有名。曾国藩治家,最讲究“家和万事兴”,那怎样才能“家和”呢?除了家庭成员之间要有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的伦理观念之外,家人之间也要有情趣。很多人误以为家训的“训”,就只是教训的“训”,其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事实上,仔细研究曾国藩的家训,我们会发现,他在训导教育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产生一种活沷的影响与启发。在这种氛围里,孩子的心理才会是愉悦的,孩子接受影响的过程才会是积极和有效的。

  比如林语堂——我们用的“幽默”这个词就是他从英语里翻译来的。但林语堂的幽默灵感哪里来的呢?他自己说,大多源自亲情之间,源于家庭生活。例如,他吃饭的时候就喜欢说说笑笑,从来不主张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他还喜欢做怪样,据他女儿回忆说,他吃肉的时候会把肉嘟在嘴唇上,他喝稀饭的时候会把稀饭喝得“唏溜唏溜”地响。一个父亲给孩子的不平凡的教育,一定是快乐而愉悦的,这样的教育才是伟大的家庭教育。

  所以,在亲情之间,在家庭教育里,有没有情趣,其实也是关系重大的一个因素。

  “情趣”滋养亲情

  “智趣”统帅全军

  趣对团队的影响意义重大。

  曾国藩不仅在自我修身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志趣,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以情趣来滋养亲情,来提升家庭教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在他的团队建设中,特别提倡一种智趣。请注意,这个智趣的“智”是智慧的“智”。曾国藩是湘军的领袖,是一个庞大团队的核心,他很有远见地发现,作为一个团队领袖,一个核心人物,适当地体现出一定的智趣来,会对整个团队起到一种良好的影响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放下架子,随时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有趣的人的趣味性来。一次一个叫李元的,写了份请求报告之类的公文,让人送到曾国藩的大营来。这个李元只是县里的团练把总,不过是个七品芝麻官,而曾国藩这时候是两江总督,总揽四省军政大权,那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了。可李元递交上来的公文,居然用的是“移”体文。移,是一种平行公文,也就是相同级别的部门之间互相交涉的公文文种。李元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送到曾国藩这儿的公文,居然用这种平行公文,那要是故意的,岂不是想跟两江总督曾国藩平起平坐?所以曾国藩的手下一看都很紧张,这要是按行政工作处罚条令,这个李元立刻就要倒大霉。

  所有人都以为曾国藩一看这个公文就得生气。哪知道曾国藩心平气和地回复完公文后,再用公文袋把公文封起来。按道理公文封起来,就可以交给秘书去处理了,可曾国藩不,他拿起笔来,又在公文袋上写了两行字。什么字呢?曾国藩自题《十七字小令》一首。词曰:

  “团练把总李,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

  意思是说,噫,你个李元,不简单啊,虽然只是个团练把总,但在公文里居然跟我曾国藩平起平坐!你怎么会想起来用“移”这种平行公文来的呢?你看,曾国藩很大度吧,另一方面也很幽默吧,他还为这种幽默自得了好半天呢。他后来在日记里记录这件事的时候还说:“见者无不绝倒!” 

  曾国藩平常跟友人写信,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他落款都特别有意思,往往在信的最后署完自己的名字后再加两个字。一般我们写信也在名字后加两个字,比如“顿首”啊,或者“稽首”,表示对对方尊敬的意思。但曾国藩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最喜欢加的两个字,往往是“一笑”,或者是“一粲”。意即我曾国藩最后还要博你一笑的意思。这说明这个人很注重跟人交往时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积极性。

  有趣才有生机,有趣才有活力,有趣更生智慧。这个道理,在己,在家,在国,在团队,都是一个很有用的规律。前人注意的不多,但其实是曾国藩家训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根据郦波的讲座整理编辑,未经本人审阅) 

  本报实习生 卜书剑 

  本报记者 秦继东 李月宁编辑

  本版供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