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校最新作品:青山李白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6:04
青山李白墓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眺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逝世后,原葬龙山东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太白乡谷家村口。墓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沿公路旁石板小道,过小石桥,入李白墓陵园。园内左侧有“青莲池”,柳依依,绿水泱泱,拱形“化鹤桥”横跨池上,连着“十咏亭”。李白晚年在当涂写过十首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诗,谓之《姑孰十咏》,后人曾在姑溪畔建亭以志,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今征建的“十咏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中央石碑上镌刻着李白《姑孰十咏》。十咏亭左侧为太白祠。前后两进,素白粉墙,灰黑瓦顶。祠内青砖铺地,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宽敞明亮。正庭门楣上悬林散之手书“太白祠”横匾。厅内迎面耸立一尊高2.47米、重约3吨的汉白玉李白塑像。塑像侧身而立,左手按剑,右手后双眸含慧,胡须飘拂,气度非凡。塑造背景是巨幅墨绿色微版画,以李白在当涂游踪为写意,版画上方为书法家舒同所题“李白高踪”匾额。厅堂下中上方悬有书法家司徒手书“诗无敌”三字匾。两侧壁上镶嵌着6块石碑:1块雕刻李白全身画像,栩栩如生;1块刻有李白《临路歌》;另3块重刻唐代李华、刘全白、裴敬撰写的碑文,最为珍贵的1块为幸存的宋碑。该碑是宋淳二年(1242),兼权太平州事、节制军马孟点根据唐范传正所撰之碑文“重书刻石,立于墓左”的,碑高五尺七寸,宽二尺九寸,共30行,每行63字,正书,字径六份,额题“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历史,为李白墓祠现存较早的历史文物。太白祠后为李白墓地。墓呈圆形,墓顶芳草萋萋,艾菊尢盛。墓前嵌立一石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墓旁新植翠竹、冬青,青翠欲滴。

李白墓
李白墓园位于马鞍山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 宣城太守谢眺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爱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逝世后,原葬于龙山之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
景区地图:

景区相关资料:
李白墓园位于马鞍山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 宣城太守谢眺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爱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逝世后,原葬于龙山之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
李白墓呈圆形用方块青石垒成。李白墓园前有清代花纹碑一方,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甫的手笔。据考证,李白墓园内有唐代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所刻唐碑一块及李白仙骨。历代慕名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1954年李白墓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一景   作者:大的确良)
李白墓园景色
李白墓园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沿公路旁石板小道, 过小石桥 ,入李白墓陵园。李白墓园内左侧有“青莲池”,柳依依,绿水泱泱,拱形“化鹤桥”横跨池上,连着“十咏亭”。李白晚年在当涂写过十首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诗,谓之《姑孰十咏》,后人曾在姑溪畔建亭以志,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
今征建的“十咏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中央石碑上镌刻着李白《姑孰十咏十咏亭左侧为太白祠。前后两进,素白粉墙,灰黑瓦顶。祠内青砖铺地,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宽敞明亮。正庭门楣上悬林散之手书“太白祠”横匾。厅内迎面耸立一尊高2.47米、重约3吨的汉白玉李白塑像。塑像侧身而立,左手按剑,右手后双眸含慧,胡须飘拂,气度非凡。塑造背景是巨幅墨绿色微版画,以李白在当涂游踪为写意,版画上方为书法家舒同所题“李白高踪”匾额。厅堂下中上方悬有书法家司徒手书“诗无敌”三字匾。两侧壁上镶嵌着6块石碑:1块雕刻李白全身画像,栩栩如生;1块刻有李白《临路歌》;另3块重刻唐代李华、刘全白、裴敬撰写的碑文,最为珍贵的1块为幸存的宋碑。该碑是宋淳二年(1242年),兼权太平州事、节制军马孟点根据唐范传正所撰之碑文“重书刻石,立于墓左”的,碑高五尺七寸,宽二尺九寸,共30行,第行63字,正书,字径六份,额题“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历史,为李白墓祠现存较早的历史文物。
现在李白墓园占地90余亩,分前区、中区、后区三部分。前区主要景点:全青石牌坊、甬道及两旁十二幅反映李白生平壁画,太白碑林、眺青阁、青莲湖等景点;中区是太白祠,内有李白汉白玉塑像及宋碑一块;后区主要景点有揽胜亭、太白林、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青莲书院分前后两进,中为天井,前进朱栋飞檐,檐下三面设“吴王靠”,后进为徽式堂宅,轩高牖敞。“青莲书院”乃著名书画家范曾所题。院内陈列着李白诗文书法数帧及国画《李白在当涂》。
李白一生倾情当涂,钟爱青山,在他六十二年颠沛流离的生命旅程中,曾七次来到当涂。
一、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离蜀,出三峡,南游洞庭,居安陆,游襄汉,达当涂。
二、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涉溟海之后,溯舟西上观云梦,至当涂。
三、天宝六年(747)李白赐金还山后,怀着傲岸自负的心绪,不满现实的心情,由扬州、金陵沿江而上,住当涂。
四、天宝十三至十五年间,(754—756)李白盘桓于金陵、当涂、宣城、南陵、泾县、青阳、秋浦之间,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这期间在当涂逗留时间最长。
五、天宝十五年——肃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璘(唐肃宗之弟)以平乱为名,聘李白为幕僚,讨代兵败,李白获罪下狱,后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在巫山途中遇赦。从此,他又辗转于金陵、宣城、历阳、当涂。
六、公元761年,李白闻雍王李适大破安史叛军史朝义,修复洛阳,毅然从军,不料因病折回,行至金陵,穷困潦倒,无依无靠,迫不得已,抱病乘舟投族叔当涂令李阳冰。
七、公元762年,李白因年岁已高、身患疾病,仍登龙山,游青山,此时可谓此一时,彼一时,终于以一首“临终歌”病死于当涂。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走进李白墓园,春看杜鹃、夏赏青莲、秋闻金桂、冬品腊梅,亭台楼阁、竹林流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魂背枕的青林山,林壑优美、鸟道纡曲、百鸟鸣啁,由南远眺如展瓣芙蓉,婀娜多姿,由北遥望若朝天双阙,直入云霄.为纪念诗仙,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自1989年起,每年农历重阳节,马鞍山举办国际吟诗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来马鞍山旅游观光。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已成为安徽省五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景点图片:
俯视墓园   作者:马鞍山旅游网

诗仙圣境   作者:Ralaya

墓园里开放的莲花  作者:上弦月

李白塑像   作者:怪交

青莲书院   作者:大的确良

墓砖   作者:上弦月

各朝为纪念凭吊李白而刻的石碑   作者:Ralaya

小道   作者:怪交

夕照   作者:怪交
李白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目录
1 概述
2 人文景观
3 诗词
4 关于李白
1 概述
1.1 青林山
1.2 青山李白墓
1.3 重新修葺
2 人文景观
3 诗词
4 关于李白
李白墓 - 概述
李白墓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亦名青林山(今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前)。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青林山
(今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前),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方圆30公里的青山,又名谢公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南朝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谢朓游历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于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处(今谢公祠)。在《草堂集》中,李白对青山情有独钟,说“一生低首谢宣城”,“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宅近青山,同谢朓公之脱骨”。范传正为了遂李白的遗愿,他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范传正亲自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给予李白很高评价。墓前建了享堂一座(今太白祠)。
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跳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李白逝世后,原葬龙山东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太白乡谷家村口。
青山李白墓
李白墓墓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沿公路旁石板小道,过小石桥,入李白墓陵园。园内左侧有“青莲池”,柳依依,绿水泱泱,拱形“化鹤桥”横跨池上,连着“十咏亭”。李白晚年在当涂写过十首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诗,谓之《姑孰十咏》,后人曾在姑溪畔建亭以志,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今征建的“十咏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中央石碑上镌刻着李白《姑孰十咏》。十咏亭左侧为太白祠。前后两进,素白粉墙,灰黑瓦顶。祠内青砖铺地,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宽敞明亮。正庭门楣上悬林散之手书“太白祠”横匾。厅内迎面耸立一尊高2.47米、重约3吨的汉白玉李白塑像。塑像侧身而立,左手按剑,右手后双眸含慧,胡须飘拂,气度非凡。塑造背景是巨幅墨绿色微版画,以李白在当涂游踪为写意,版画上方为书法家舒同所题“李白高踪”匾额。厅堂下中上方悬有书法家司徒手书“诗无敌”三字匾。两侧壁上镶嵌着6块石碑:1块雕刻李白全身画像,栩栩如生;1块刻有李白《临路歌》;另3块重刻唐代李华、刘全白、裴敬撰写的碑文,最为珍贵的1块为幸存的宋碑。该碑是宋淳二年(1242),兼权太平州事、节制军马孟点根据唐范传正所撰之碑文“重书刻石,立于墓左”的,碑高五尺七寸,宽二尺九寸,共30行,每行63字,正书,字径六份,额题“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历史,为李白墓祠现存较早的历史文物。太白祠后为李白墓地。墓呈圆形,墓顶芳草萋萋,艾菊尢盛。墓前嵌立一石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墓旁新植翠竹、冬青,青翠欲滴。[1]
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一方面受到历代诗人的祭拜,如白居易、贾岛、杜荀鹤……直到清代的刘大櫆、姚鼐,都在此留下踪迹。特别是唐诗人64岁的贾岛千里迢迢来此,不幸客死当涂,葬于当涂李白墓不远处(一说在四川安岳县城南1.5公里的安泉山麓),巧应了范传正“异代诗流同此路”的谶语。另一方面,李白墓也历经沧桑。
重新修葺
自墓建成到清光诸四年(1878),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轰炸,太白祠焚塌,祠后李白墓基被毁,范传正所撰刻的墓志铭石碑也难幸免,墓地杂草丛生,成为一片废墟。文革期间,红卫兵曾要挖墓掘尸,经当地农民奋力保护,才留下了这座名冢。
1979年以来,安徽省文物局和马鞍山市、当涂县政府先后拨款100多万元,将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遗迹重新修葺一新。祠堂中央有李白晚年塑像,四壁镶嵌了十余通碑刻,其中有按范传正撰文的墓志铭拓片新刻的石碑,有李白的《临终歌》全文,还有历代文士所作墓志诗文画像的石刻。李白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为杜甫手书,石碑为清代所立。顺太白祠而下,可达“十咏亭”。亭中刻有李白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十首诗。亭前有石桥、荷塘,整个墓地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每年前来凭吊、游览、寻幽的文人骚客、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成为当涂引以自豪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李白墓 - 人文景观
诗仙胜景在离青山李白墓20公里的采石矶上,还有一座李白衣冠冢。传说李白晚年常来江边的矶头上,饮酒赏月,对江吟诗。在一个皓月当空之夜,醉时跳江捉月,沉于江中。尸体漂于青山,葬于青山,其衣冠被江上渔夫捞起,葬于采石镇内。1972年被迁葬于采石矶上。墓前碑刻“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几个大字,既苍劲有力,又隐飘逸脱俗之气,为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手书。
山下有太白楼一座,初为唐代纪念李白常游采石矶而建。李白衣冠冢与太白楼,吸引了历代游人。许多诗人骚客游此,常将李白投江捉月的传说故事加以发挥,仿佛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之死,只有按传说故事的结局才符合李白的归宿。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宋代诗人梅尧臣诗:“采石月下逢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
采石矶上的李白衣冠冢,太白楼和青山的李白墓、太白祠构成了一实一虚相互映衬的独特的墓葬人文景观,共属李白墓所引发的墓葬文化组成部分,是无可非议的,也为历代所认可的。
李白墓 - 诗词
谢公山下留诗仙——李白墓
标题:李白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载:七律
内容: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赏析:
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他敢于傲视权贵,讽刺时政,表现了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的一虚一实墓茔,仿佛也是一首诗,极耐后人嚼味。
李白墓 - 关于李白
马鞍山青山李白墓李白早年游踪甚广。41岁由道士吴筠推荐,在长安翰林院供奉,参与政事。安史之乱后退出政坛,四处飘泊,晚年穷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将一生全部著作交给李阳冰。当年11月,李白病势日剧,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将要离开人世,便写下了《笑歌行》、《悲歌行》。临终前赋有《临路歌》(即《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以“腐肋疾”(胸肺脓穿孔),病死在当涂,终年61岁。李白死后,李阳冰精心将李白诗稿编成《草堂集》10卷,并为其撰写了序(这本集子现已散佚)。又将李白葬于当涂县城南5 公里的龙山东麓。与龙山隔河相望的青山,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常游之地,李白生前酷爱谢朓的人品与诗歌。李阳冰以为将李白葬于龙山,对李白在天之灵也算有了个很好的交代。
李白死后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时为宣歙观察使,因念与李白有通家之情,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李白儿子李伯禽虽然定居当涂,曾为其父守孝,但已于25年前离开人世。李白孙子离家出走,不知所终,唯有两个孙女,也已“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她们告诉范传正:“先祖志在青山,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范传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2]
航空:
马鞍山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之遥。
铁路:
宁铜铁路上的列车均停靠马鞍山站,问讯电话:0555-2475404。
汽车:
南京到马鞍山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到南京走高速公路仅需半个小时车程。马鞍山汽车站位于火车站南侧的红旗北路96号,问讯电话:0555-2472374。马鞍山与南京、芜湖之间,每天5:00—19:00,20分钟对发一班车,1小时可达,票价7元。马鞍山到合肥,每天6:00—17:00,40分钟发一班车,3小时可达,票价29元。 此外,从马鞍山到江北的和县有汽车轮渡。
公交车:
市内汽车站乘12路公交车可到达李白墓园。
水运:
马鞍山客运码头位于市区西北部江边路1号,从市内乘1路公交车直达,问讯电话:0555-2845044。每天“南京--汉口”有1对长江客轮经停马鞍山港。南京14:00开,经马鞍山16:40,第三天9:30抵达汉口。汉口21:00开,第三天5:40经马鞍山,8:30抵达南京。
自驾车路线:
205国道,到达当涂县新桥,然后到达李白墓园(约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