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女兵团从天而降ed2k:毛泽东最有趣的一条“最高指示”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54:58
 毛泽东最有趣的一条“最高指示” 毛泽东为哪家老字号下过“最高指示”?长沙的火宫殿。

毛主席为哪道美食下过“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

这是毛泽东最有趣的一条“最高指示”?我和汪曾祺同桌吃过饭,在座的宾客都把他视若一部毛边纸印刷的木刻菜谱,听其用不紧不慢的江浙腔调讲解每一道名菜的做法与典故,这比听他讲小说的做法还要有意思。蒲黄榆的汪宅我去过两回,每回汪曾祺都是挎着菜篮送我下电梯,他顺道去自由市场。

从汪曾祺之口我才知晓,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位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了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以至“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出现两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伟人的语气如此敦朴,我们这些俗人在谈吃的时候,也没必要羞羞答答。

每座城市都有饮食方面的王牌:北京的全聚德(被誉为天下第一楼),南京的马祥兴,扬州的菜根香,杭州的楼外楼……说到长沙,则不能不提火宫殿。

   全聚德靠的是烤鸭,马祥兴靠的是美人肝(据说汪精卫爱吃),菜根香靠的是蛋炒饭,楼外楼靠的是西湖醋鱼……那么,火宫殿靠什么出名的?

   我第一次听说火宫殿,是十八年前在北京汪曾祺先生的家里。本来是谈文学的,谈着谈着,居然谈起了臭豆腐。汪老说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有油炸臭豆腐干热销,但做得最好、最出风头的,还是长沙的火宫殿。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苦读时,常去火宫殿吃臭豆腐。后来他成了国家领袖,视察湖南时又去过火宫殿,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如下的字样——“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火宫殿的臭豆腐就这样出名了。火宫殿,就这样出名了。多有意思呀。还有哪家餐馆,能像火宫殿这样幸运?

在我心目中,火宫殿,和臭豆腐联系在一起了。而长沙,又和火宫殿联系在一起了。

   2003年秋,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的陆海宁编辑,邀我去长沙,给岳麓书院写一篇适合拍摄的文章。说起来不好意思,一听到长沙这个字眼,我头脑里首先闪现的并不是岳麓书院,而是火宫殿。这种联想是否显得有点形而下了?唉,作为读书人,读书读厌了,反而对美食更感兴趣。因为美食不需要你动太多脑筋的。

   这下可好,终于有机会去长沙。我可以打着采访岳麓书院的旗号,圆一个拜访火宫殿的梦。岳麓书院与火宫殿,好像分别是大雅与大俗,其实并不矛盾。譬如青年毛泽东,既爱岳麓书院的书香(半字斋中至今仍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桌椅、睡过的床铺),又爱火宫殿的臭豆腐。

   下了飞机,已是晚间十一点,陆海宁问我想去哪里吃夜宵。我说当然是火宫殿。她说火宫殿好像已分为老店与新店(分号)。我说最好去老店,才能感觉到正宗。

   打一辆出租车直奔火宫殿老店。在一条破落的巷口,司机停下了,说巷子太窄,车开不进去,要我们步行几百米即到。穿过小巷,迎面横过来一条同样破落的小街,两旁的居民楼黑灯瞎火的。偶遇的路人讲这条街道刚搞完拆迁。哦,原来如此。不知火宫殿老店是否能保得住?

   终于走近那栋朱漆斑驳的旧式建筑,却发现大门紧闭。借着昏暗的街灯,看清门楣上挂着写有火宫殿三个大字的匾额,还有贴在门上的一纸告示。记不清上面说的是因为拆迁是因为内部装修,总之这段时间暂停营业。

   想不到我千里迢迢来拜访火宫殿,却吃了闭门羹。

   也许,我不能怪火宫殿,只怪自己来迟了。

   我在门前逛了一圈,没有找到那堵影壁,更无从瞻仰那段“最高指示”的墨迹。

   火宫殿的臭豆腐到底有多么好吃?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

   其实我们后来转而去了火宫殿新店,并且特意点了油炸臭豆腐。但我无端地觉得新店里的臭豆腐,应该不如老店里的正宗。或者说,同样是臭豆腐,在精装修的新店里吃,和在充满沧桑感的老店里吃,滋味恐怕会不一样的。至少,食客的心情或感受会不一样的。这莫非就是所谓的心理作用吧。

   在火宫殿的旧址,才可以身临其境地想象出青年毛泽东那挺拔的身影。毕竟,你跟他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殿堂里,吃着同样的臭豆腐。虽然是在不同的时间。

   许多老字号之所以让人依依不舍,就在于它能唤起非同寻常的联想。这种联想,注定和时光有关。也就是所谓的怀旧吧?

   在火宫殿新店,我们品尝了香酥火焙鱼、腊味合蒸、冰糖湘莲、酱椒蒸鸡、沙钵盖菜,最后靠一大盘剁椒鱼头掀起高潮。剁椒鱼头,是湘菜中的重头戏,属于画龙点睛之笔。这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确实到长沙了。长沙的形象,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我来长沙前,只知道火宫殿。长沙的老字号,当然不只火宫殿一家。还有玉楼东、又一村、杨裕兴、甘长顺、满湘酒家等等。

   第二天去了玉楼东。玉楼东的招牌菜是麻辣子鸡,又叫左公鸡。左公,左宗棠也。看来湘菜和湘军颇有神似之处。清代一位叫曾广钧的湘乡翰林,曾来玉楼东小酌,写下“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的诗句。汤泡肚,是另一道名菜。

   湘菜并不是只在湖南才能吃到,它已红遍天南海北(如同剁椒的颜色)。在美国洛杉矶都有长沙人开的正宗湘菜馆,吸引得美国前总统布什专程前去品尝。

   但在湖南吃湘菜,肯定是正宗中的正宗。我很庆幸自己来了长沙,体验一番当地人是如何生活的。当地人的生活,就是与辣椒朝夕相处。辣椒的性格,就是湖南人的性格。毛泽东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嗜辣如命的湖南,出过太多的政治家、军事家。

   清代一位大臣在向咸丰皇帝举荐左宗棠的奏折里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也。”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天下,也不可一日无湖南菜。 收藏 分享
毛泽东最有趣的一条“最高指示”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敢顶撞毛泽东的省委书记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青年毛泽东写给初恋情人的两首词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对哪座城市感情最复杂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为什么爱吃武昌鱼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怎样看待李自成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五评《金瓶梅》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的13岁女孩今何在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不准贴身卫士外传的“家丑”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为何评定《红楼梦》是最好的小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最经典对白是什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城市女嫁农村男最闹心的事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齐白石的女弟子们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解手”的由来之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挨打的滋味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是是非非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的"豆芽菜"?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的“天上人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父母是家里的佛!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的美女排行榜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宝玉不是被吓大的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追寻《红楼梦》诞生的源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中国的哪座桥最适合赏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咆哮体”一夜爆红的原因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