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公车私用检讨书:里根演员谢幕,赞骂声不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0:33

宫主人

玛 雅 《 书摘 》( 2010年12月01日)

他们的特征:白人、男性、新教教徒、长子、高个头、军旅出身。

他们的权势:乘坐“空军一号”,掌控核武电钮……

他们的受限:“总统是靠不住的”,四周都是找碴儿的政敌和“狗仔队”的眼睛。

给美国总统画个像

什么人才有希望成为白宫的主人?

在美国留学时,有一天在课堂上,教授掰着手指头告诉我们,迄今(1995年),美国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白人、男性、新教教徒、长子、高个头、军旅出身,例如华盛顿、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等等。

门第不高是美国总统的一大特征。美国人崇尚自由主义,笃信“人人生来平等”。在美国,传统意义上的阶级不存在,门第也不是成为总统的条件。美国20世纪的17位总统中,只有罗斯福、肯尼迪和布什三人出身名门。“二战”后的诸位总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行业:杜鲁门的父亲是密苏里一个骡马商贩,他本人做过11年自耕农。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功勋卓著,指挥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约翰逊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荒凉山庄,做过教师和秘书。尼克松是加利福尼亚一名律师。福特曾经是橄榄球员。卡特生于乔治亚一个普通农场主家庭,当过海军,种过花生。里根做过体育节目播音员,以后成为好莱坞三流影星。克林顿出生前4个月父亲死于车祸,由经营杂货铺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我常常感既,也不止一次听到别人感慨,从一介草民成为堂堂一国之君,这种事情只有发生在美国。2003年当选加州州长的阿诺·施瓦辛格在获胜后就说:“你能相信吗?只有在美国。我一无所有来到这里,加利福尼亚给了我一切。而今天,加利福尼亚给了我最大的礼物,你们投我票,给了我你们的信任。”

美国人相信奇迹,因为美国有奇迹。我有一位黑人女教授来自南方的密西西比州,她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可是从她刚刚记事的时候起,她的祖母就一次又一次对她说:“生长在50年代的密西西比,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在你身上发生。”教授把祖母的话铭记在心,时时激励,日日企盼,终于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乡下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博学多识的大学教授。

如今的美国总统已是“二战”后出生的一代。克林顿入主白宫时46岁,小布什是54岁。1999年朱镕基访问美国时,克林顿设国宴欢迎,有记者问朱镕基感觉如何,朱镕基笑道:“我一直在门口迎客,腿都站麻了。我已是74岁的老人了,跟克林顿总统这样的小伙子可不能比。”

总统的权力是说服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第一强人,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头衔也很多。他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首席立法人、国家经济经理人、首席外交官、本党领袖、公众领袖和代表,等等。

纵然有权势,白宫主人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被视为“靠不住的人”——

CNN的摄像机一年365天对准白宫,对准总统,全国的脱口秀主持人不遗余力地抨击、挖苦他们。

美国老百姓最不敢惹的是他们的老板,最敢骂的却是他们的总统。老百姓将总统的形象做成玩偶,供他们的猫儿狗儿拳打脚踢。

总统被他们的对手诋毁。1996年大选,共和党竞选人布坎南攻击克林顿“治国无章法,像一只瞎了眼的狗在肉市场上凭着嗅觉东一头西一头乱撞”。

总统被他们的同僚“抛弃”。1998年克林顿被弹劾,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率先“内讧”。

总统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因为性丑闻遭人“弹劾”……这些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据说,尼克松下台时,毛泽东就曾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事也算事儿?!

然而,在这里,集权和威权无以为计,一个总统只能向国会和公众兜售他的政策主张,只能说服其他人去做事。如果他想要干成一件事,他必须讨价还价、能进能退、取信于民。

“总统的权力是去说服的权力。”美国著名总统学家理查德·纽斯塔特这样说。

卡特:从失败的总统到成功的前总统

1924年10月1日,卡特出生在美国乔治亚州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曾经是海军军官,父亲去世后回到家乡经营农场,后来进入政界。1976年大选中,时任乔治亚州州长的卡特以诚信和公开赢得选民的支持,成为白宫新一任主人。然而,卡特的4年总统生涯并不成功。

主政白宫时,卡特曾经乐观地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美国应当改变自己的国际角色。他将美国外交的重点由东西对抗转为南北对话,以求改善西方发达国家同第三世界贫穷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他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归还巴拿马运河,却遭到美国朝野上下强烈反对——78%的民众反对签署归还运河的协议。里根公开扬言,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美国修了这条运河,就要继续拥有它。然而,卡特为了信念义无反顾,结束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不公正的历史。

卡特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与他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他称自己是“再生的基督徒”,崇尚“完善自己,帮助他人”。卡特的宗教信仰来源于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黑人在南方的地位极其低下。他们农庄有位黑人青年上了哈佛,每次回来探亲,庄里的白人都拒绝搭理他。唯独卡特的母亲问候这位青年,并邀请他到家里来。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的言传身教使得卡特笃信自由、平等、博爱,近乎痴迷。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有这样一个花絮:卡特问小平,能否让美国牧师到中国传教。在场的幕僚万万没有想到堂堂总统大人竟然如此“不得要领”,一个个瞠目结舌,暗叫“荒唐”。邓小平拒绝了卡特的提议。

卡特的“荒唐”缘于他对上帝的虔诚。他曾说:“我的整个人生是以宗教信仰为根基的,我膜拜和平王子,即上帝之子耶稣。促进公正、和平、谦卑、努力为别人服务、善良有爱心,这些都是救世主给我们树立的完美榜样。我以人的世俗方式努力使自己接近这些标准。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激励,也是我人生的提高。”

然而,卡特的理想主义世界观与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现实主义理论背道而驰,他的良心和正义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本性大相径庭,而他的原则性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更是格格不入。如此,他成了国内外政坛上的“另类”。他所推行的内政外交在美国国会每每遭到众多议员的反对,甚至不为他的民主党所支持,而他对世界由对抗到对话的乐观幻想,更被苏联攻占阿富汗的事实所粉碎。最终,他为良心和理想付出了代价,成了反共斗士里根的手下败将。

1981年1月20日,卡特带着他的信念告别了白宫。翌年,他成立了卡特中心,继续为美国国内的公益事业出谋献力,为世界和平与民主奔走斡旋。

1999年卡特75岁生日时,《亚特兰大政宪报》记录了他退任后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起床,天天锻炼身体,指导卡特中心的工作,为他的新生孙儿做一张小床,写作两本书,爬山,到世界各地观察选举,包括今年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莫桑比克的选举。”

这一天,卡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他希望美国带头消除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然而,美国却已成为“世界上最吝啬的国家”,按照人均GDP比例,美国给予世界上贫困人口的援助是21个发达国家之末。他希望看到,作为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美国,给世界送去财富而非炸弹,不要“如此整装待发派军队去轰炸世人”。

三年后,卡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最成功的美国前总统。

里根:演员谢幕,赞骂不绝

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极端?一个解释是里根本人。

“美国人的看法的确比原先负面了,但信也好不信也好,里根比尼克松更为极端,所以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就极端。”乔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富兰克林说。

美报称,里根当初一上台,便采取极端政策,将军费上涨280亿美元,最高个人所得税率从69%降至28%。军费上涨和税收下降造成国家财政赤字翻番,6年间从790亿美元升至1730亿美元。与此同时,里根大力削减社会福利项目和开支,造成10.8%的高失业率,一百多万人失去食品补贴,30万残疾人失去社会保障福利,中等收入大学生失去教育贷款,社会贫富悬殊严重加剧,无家可归人数急剧攀升。

尽管如此,里根坚持拒绝提高税收。“我不想再听到讨论提税的问题。”他在一次会上说,“那些失业的人可以找到工作,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一份工作。”说完,拂袖而去,面有愠色。“而他的减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有钱人。”美报说。

在众多批评报道中,最尖锐的或许是Mokhiber和Weissman的文章《记住里根》,里根逝世后不日即在美国网民中广为流传。文章称里根为“政体改变者”,他断然结束了渐去的新政时代,开始了财团当道的新时期。文章说,主流评论认为,“伊朗门”事件是里根总统生涯的最后疵点,但是比起他对美国和世界所犯下的罪恶,这一丑闻微不足道。文章列举了里根政府的12条“罪状”——加剧贫困、险些引发核战、减税济富、压制工会、引发中美洲血战、支持南非种族政权、摧毁发展中国家经济,等等。

“好好记住里根是重要的,但让我们记住他都干了些什么,而不是他照本宣科的本事。”文章最后写道,“罗纳德·里根造成并加剧了经济和种族的分裂,留下一个更加卑劣和危险的美国及世界。”

“对于美国和西方世界,对于有钱人,他是一个英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评价里根:他赢在目的简单明确,个人意志坚强。因为简单的理想主义,他天真、纯粹、信仰坚定、目的非常明确,所以能聚拢天下英才,并勇于和善于决断。他通过强硬的对外政策,把越战后涣散、颓废的美国人团结在一起。团结的人民就是力量,是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对于非西方贫穷国家和共产党国家,对于穷人,里根是个恶棍。他恶在把美国的胜利建立在世界众多贫苦人民更多的痛苦之上,包括他本国的贫苦人。里根是个简单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大政客。他通过各种阴谋和手段,把简单的市场自由观念和反共观念变成了世界潮流。这个潮流给世界各地,包括苏联、拉美和非洲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里根去了,身后是一个两极的美国。

克林顿:“第一丈夫”终成一梦

写这一节时,克林顿成为美国“第一丈夫”的梦想已经破灭。2008年6月,希拉里在民主党总统初选中败给了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奥巴马,将她和丈夫小克重返白宫的努力定格在过去时。

希拉里输得够窝囊,2008年1月初选刚开始时,支持她的超级党代表将近170人,支持奧巴马的还不到70人。当时,民主党党内党外、美国国内国外,几乎无人不看好希拉里、不感慨她两口子气势如虹。能不感慨么,从第一夫人到第一丈夫,这样一个家庭,对于“追求完美”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最经典的美国式梦想成真。

然而,天有不测。奧巴马后来居上,变逆势为顺势,圆了他心中的“美国梦”——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奧巴马得以扭转战局,是因为初选的激烈吸引了上百万选民首次登记为民主党人,尤其是黑人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选民,人数均达到过去初选的两倍。这给奧巴马带来了新票源,促使各级民意代表向他靠拢,以求11月大选的裙带效应。而希拉里虽然也带动了更多的妇女投票,但这些白人选民在以往的大选中基本上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因此并不能给她更多新的能量。

那些慕名而来支持奥巴马的选民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激情追捧有余,理性思考不足。他们选择奧巴马,不是因为他有出色的施政纲领,更多是被他大而空的竞选口号所“忽悠”。在2008年一年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奥巴马的“change”(变革)。“Change,change,change……”奥巴马在台上喊,“Change,change,change……”无数他的粉丝在台下跟着嚷嚷。

北京有位学者说,她在美国上中学的15岁女儿用“特傻”来形容奥巴马的粉丝们:“我发现美国人特傻。奥巴马说change,他们就跟着喊change。可是change什么呢?怎么change呢?奥巴马不说,他们也不问,也不关心。而希拉里第一,第二,第三……拿出一条条具体的政策措施,他们却一个个听得要打瞌睡。”

足见这些“追星族”的政治智商。这也意味着,美国这次改弦更张、轰动世界的总统大选,难免有点“哄抬身价”的味道。而“超级英雄”奥巴马的胜出给美国人带来的,显然不光是“改天换地”的梦想,更多的,也许是美国人难以承受的梦醒时分的懊恼。

2009年10月盖洛普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7月至9月的平均支持率为53%,大大低于4月份的62%。这一3个月内下降9%的跌速,超过美国过去五十多年中任何一位总统首届任期同期支持率的下跌速度。

随着“超级英雄”光环渐渐褪色,奥巴马的气势也开始减弱。“变革有难度”、“变革绝不容易”、“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奥巴马一次次自我辩解,不再斗志昂扬、心比天高。

媒体报道,奥巴马当选一年后,公开做出的五百多项承诺中,目前仅有47项落实。2009年11月,美国官方公布失业率超过10%,而实际失业率已高达22%,逼近大萧条时期水平。

民主党人“废掉”希拉里,选举奧巴马,真真是失算。像希拉里这样一位勤奋、坚韧、务实的政治家,一位忍辱负重的坚强女性,由她来担任美国总统,想必要比空喊“change”的奧巴马胜一筹。

希拉里的坚忍世人皆知。当年她面对丈夫的不忠行为,所经受的苦难不啻到十八层地狱走了一遭,其坚强、理智和承受力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她是怎样迈过这道鬼门关的?2008年,在克林顿性丑闻被披露10周年之际,希拉里接受了美国福克斯电视采访。当被问及在知道丈夫出轨行为那一刻的感受时,希拉里说:“那一刻的感觉是你要疯了,你觉得万分沮丧,无比失望,所有这些念头都在你脑海中涌现。但我知道我不该在气头上做决定,我得三思而后行。”

希拉里还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比尔对我的爱,我从未怀疑过这个信念,也从未动摇过对女儿和整个家庭的承诺……因为我有强大的信念,所以我要冷静下来想清楚,对我以及我的家庭而言,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虽经灭顶之灾、旷世之辱,却不曾动摇自己的信念。这就是希拉里,一个举世罕见的大女人!

在希拉里寻求通往白宫的路上,她的丈夫和女儿始终相伴左右,是她最坚定的同路人。

克林顿成为美国第一丈夫的梦想虽已破灭,但他通往白宫的路并没有走到尽头。或许有一天,女儿切尔西将选择从政,克氏家族再度成为美国第一家庭的梦想,说不定能由她来实现。

克林顿始终在沿着自己的方向走。2009年8月4日,在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半年后,克林顿“临危受命”,前往朝鲜斡旋两名美国女记者被扣事件。尽管克林顿此行名曰私人行为,但显然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授权。美国前总统出国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更何况是针对朝鲜的政治公关。

克林顿到达平壤的当天就会见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5日,朝鲜特赦了两名美国女记者,允许她们回家。克林顿成功上演“英雄救美”,显示他政治明星的魅力犹存。

克林顿这厮,真是个人物。

(摘自《亲历美利坚》,三联书店2010年7月版,定价: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