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妻记枝头红杏全文:名著复习提要之《三国演义》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1:33

名著复习提要之《三国演义》

1、作家及作品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即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2、著名战役

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官渡之战   对战方:袁绍--曹操 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   曹操

赤壁之战   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 周瑜

夷陵之战   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 陆逊

新野之战: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

刘备

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体现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赵云单骑救主后,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刘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曹操

(胆略)曹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急忙“”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宝刀。董卓引曹操山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逃得无影无踪了。

(才智)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奸诈)梦中杀人: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奸诈)冤杀粮官: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密诏王垕入曰:“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多疑)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吕将加害自己,杀了吕伯奢的全家。自此,“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多疑)杀害华佗:曹操得了头痛顽症,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的病根在脑袋中,需要先饮“麻沸散”进行麻醉后,才能开颅做手术,曹操认为华佗想杀害借机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虚伪)割发代首: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别人犯罪就割掉头颅,到他自己犯罪时就是一把头发了事了。

(狠毒)徐州屠城: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诸葛亮

(雄辩口才)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正好诸葛亮也正建议刘备联吴抗曹。在东吴朝廷,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超人胆识)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司马懿被诸葛亮吓退的原因主要有:(1)诸葛亮的弄险仅此一次,超出司马懿的预料。

(2)诸葛亮超强的心理控制能力,使空城计出演得滴水不漏。

(足智多谋)草船借箭: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只见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去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忠心事主)白帝托孤: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矢志不渝)遗恨五丈原: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心胸广阔)七擒孟获:刘备死后,南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领军前往镇压,诸葛亮明白杀了孟获无济于事,欲屈人之兵须先服其心,便容忍孟获屡次不服,最终以7次生擒7次放走的记录感化了孟获。从此南方便无后患。

其他事迹:火烧博望新野   三气周瑜    智取荆、益,安居平五路   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著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

诸葛亮发明:革新连弩,作木牛流马,作八阵图等。

周瑜

(足智多谋)

蒋干中计:曹操欲打探东吴实力,派与周喻有旧的蒋干前往.不想周喻早看出蒋干的目的,诱与之共寝,将假书信放于案上.蒋看周熟睡(假寐),故查看书信,发现周与曹营的毛介蔡瑁有书信来往,周又设计让蒋"无意"听见与毛蔡请人互通情报(找人演戏),故蒋干中计,报之与曹,曹一怒将毛蔡二人杀害.。

周瑜打黄盖(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心胸狭窄)

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妒贤嫉能)草船借箭。

关羽

(忠)关云长干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义)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此埋伏多时。此时曹操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讲情义的人,想起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勇)答案示例1:斩颜良、诛文丑:刘备投奔袁绍,关羽找不到,只好帮曹操打工。袁绍派颜良去进攻曹操,刘备拜托颜良打听关羽的消息。路上颜良看见关羽觉得像,就想问认不认识刘备,关羽心里只想着杀个人做见面礼给曹操,也没听见,就把颜良砍了。袁绍很生气,又派文丑去报仇,文丑聪明,知道战场上人多不好说话,就想把关羽引到没人的地方再说,谁知道关羽骑的赤兔马太快了,一下子追上了文丑,一刀把文丑砍了。刘备想,自己兄弟杀了袁绍2个大将,还有脸在袁绍这儿混吗?没几天就跑了。

答案示例2: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答案示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答案示例4:刮骨疗毒: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身中毒箭. 毒已渗入骨头。众将劝其回荆州医治,关羽因战事拒回荆州。众将*****访问名医,终找到华佗,华佗将关羽受伤的胳膊固定在木架子上的铁环中进行刮骨疗毒,整个过程不用麻药 .关羽一边饮酒食肉,一边和马良谈笑对弈.事毕,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谋)水淹七军。关羽进攻襄樊不久,时值八月秋天,连日大雨不止。关羽把军队移于高阜处,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命人放水淹了魏将于禁的七军,于禁投降,庞德奋战被擒,誓不投降,引颈受刑,壮烈而死。、

(傲)大意失荆州:关羽实无视孙权,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预防,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赵云   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杀回乱军寻找。赵云势不可挡,七进七出,斩将夺旗,闯围救主,视曹军百万之众如同草芥。曹操传令活捉赵云,赵云就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张飞   断喝长坂坡。赵云救来阿斗,张飞在长坂坡独挡曹军,命手下在桥后砍倒树木绑在马后往来奔驰作疑兵之计,飞在桥上厉声大喝,声如巨雷。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再次挺茅大喝,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往西奔走。

附:复习试题

1、简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2、根据《三国演义》的内容,写出“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简介。

答: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二人于一亭子(在花园里,四周种着青梅)内,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包括袁绍,以及孙策,袁术等人。曹操只是摇头。最后,刘备只得问曹操认为谁是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3、古代战争中常用“火攻”,在三国之间的征战中也不例外。请简述其中一个关于“火攻”的故事。

答:刘备挥师东进,连连告捷。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4、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南郡、荆州、襄阳等处都被诸葛亮巧计占领。二气:甘露寺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

5、、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是指哪五人?

答: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6、“群英会中计”中,是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答:设计者:周瑜,善使计谋,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盲目自信。

7、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答:第一,袁绍选择的时机不对.此前曹操东征徐州时,袁绍未能抓住机会偷袭许都,而在曹操征徐州后选择发动战争,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战争。

第二,因为曹操人少,袁绍应采取数道并攻的策略进攻多线进攻,而袁绍只有一条战线,等于在一棵树上吊死,故而战略错误.。

第三,曹操在此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袁绍输了一招,袁绍师出无名,战争显得不正义、道义不通。

第四,袁绍不会用人.对于谋士田丰,沮授等人的正确建议置若罔闻,而对郭图等小人的议建通盘接受,不用一得力之人看守粮草.用人不当。

第五,曹操作事果断,用人不疑,其集团内众志成城。

8、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

答: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当道扎营,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源,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9、具体说明“温酒斩华雄”刻画关羽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作者对关羽的出场背景作了铺垫与渲染。以华雄的连斩数将、诸侯惊恐,为关羽的出场造势。其次,以时间之短烘托关羽的勇猛,而且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关羽轻松从容地说道“酒且斟下,谋去便来”。探囊取物般斩了华雄首级回来时,酒还热的。再次,斩敌过程的虚写的手法也起到了特别的作用。以众诸侯已听到“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通过诸侯的反应来描写战场声势浩大、气氛激烈。

10、“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结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你认为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

答:奸雄,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对“刘氏皇帝”无比恭敬,天子成了他玩弄权术的一个工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天下正统人士所否东;英雄,他是北中国的战乱得以平息,在三国之中,魏国的实力最强,从而为最终使中国复归于统一奠定了基础。

11、从哪些事可以看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答:《出师表》,白帝城托孤,多次远征,六出祁山,东和孙吴,

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卦图

12、简述一个表现诸葛亮“多智近妖”的故事。

答:诸葛亮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13、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

答:①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②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③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朝政动荡。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14、曹操抹书间韩遂: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 用笔涂掉。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

15、计杀魏延: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而“无大将”的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后,等到了一个机会将魏延斩落。

16、孙权遗书退阿瞒: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时近开春,江水上涨,曹营不少已经进水,兵卒叫苦连天。曹操已经有些退兵的想法,但一时骑虎难下。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封信,先是指责了一番曹操,然后暗示曹操要趁回避江水上涨撤兵,果然曹操即刻退兵。

17、巧献连环:赤壁之战前,蒋干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曹操正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晕船生病发愁,向庞统求教。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建议把船只大小搭配,用铁链锁住连环,上铺宽木板,这样能让船上的兵马如履平地。曹操立即传令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18、在《三国演义》第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诸葛亮写下了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出师表》,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答: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 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19、赵云是《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老了还不服老,试举例说明。

 答:在诸葛亮伐魏的时候,年老的赵云自比廉颇、马援,要求参战,被诸葛亮拒绝后,要自撞台阶而死。伐魏后,力斩韩德父子五人,大败魏军。

20、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但是诸葛亮开始伐魏的时候,魏国并没有让司马懿迎战诸葛亮,试简要说明原因。

答:诸葛亮用了反间计;魏主曹睿多疑,中了诸葛亮的计谋;魏主曹睿手下乱出谋划策。

21、诸葛亮用兵往往都是料敌先机,用计取胜。第92回中“诸葛亮智取三城”中便是如此,试简述这一出色的用计。

 答:诸葛亮先让人在南安城下点火,说要烧城。然后派人乔装魏兵到安定城求救,说以放火为号,安定太守崔谅中计带兵离城,蜀军随后取了安定。崔谅兵败诈降,说愿意说服南安太守,诸葛亮识破其计,将计就计,遂取了南安。

22、诸葛亮采取何计收服姜维?请简述其经过。

答:离间计。

(1)令魏延诈取姜维母所在的冀县,待姜维来攻时,先放他进城。

(2)令赵云攻上邽,再放梁虔入城。至此,分马遵、梁虔和姜维于三处,为使离间计创造条件。

(3)借夏侯楙之口,散布姜维已降蜀一事,又令士卒假扮姜维,谴责马遵失约2。并攻打天水城,使马遵对姜维降蜀一事信以为真。

(4)与此同时,又令张翼、王平夹攻姜维,逼他退走天水、上邽,而马遵、梁虔以为姜维已降,乱箭齐射姜维,姜维走投无路之时降蜀。

23、有诗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此中“老奸臣”指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诸葛亮是如何骂死他的?

答:王朗。

(1)孔明针对王朗所说指出在奸臣当道,国乱岁凶的情况下,理应安汉兴刘。

(2)抓住王朗所行指出他理应匡君辅国,痛骂他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

(3)讽刺王朗为谄谀之臣,苍髯老贼,只配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不配在行伍前谈“天数”。

24、孔明采取何计破了西羌之兵?请简述其过程。

答:诱敌深入。

(1)孔明令关兴、方苞埋伏于山路处,又令姜维引兵从寨后走,空留寨栅,引兵转入林中。

(2)又令姜维和小股伏兵出没于山路之上。

(3)借当时天降大雪、山路极滑的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使铁车滑入坑堑,互相践踏之际,五路大军一齐掩杀,杀了羌兵主将赵吉元帅,活捉了西羌丞相雅丹,最终破了羌兵。

25、蒋干盗书: 周瑜想除去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以防后患。蒋干来访,周瑜将计就计。先宴请蒋干与众将官喝酒,席散后又请蒋干同房,假装大醉不醒,故意露出一封信,诱他偷看,内写蔡瑁、张允密谋杀曹操投东吴。蒋干盗书连夜回曹营面报,曹操大怒,立斩蔡张。

26、安居平五路: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26、郭嘉遗计定辽东:众将请令攻辽东,曹操依计按兵不动。数日之后,公孙康带着袁熙、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辽东归操所有。原来郭嘉遗书上写:二袁投辽东,不可出兵;公孙康一直害怕会被二袁吞并,二袁前去投靠,他必有疑心。若出兵,必联合抗击;若不出兵,必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