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微博头像是谁:试论明清时期山东的巡检司设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3:52
试论明清时期山东的巡检司设置

  
  “巡检司”这个名词我们可能觉得不太熟悉,但是如果提到澎湖巡检司就再熟悉不过了,元代在台湾设立对其进行管辖。明清时期巡检司是维护地方稳定的最基层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从现代意义来说明清巡检司的职能类似于地方的派出所,中国社会各个政权都重视维护地方的稳定,在地方上专门维持治安的机构巡检司如何分布,以山东为例进行分析,与各位共赏。
  
  1、设置时段分析
  
  明代在明成祖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清代的都城也设在北京,山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山东省北邻直隶,南接淮河流域,西临河南,是京师与东南各省联系的咽喉之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一0中,这样评价山东:“山东省,驭之得其道,则吾唇齿之助,失其理,则肘腋之患也。”[1]在《山东通志》卷二十九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燕都定鼎,而山东一行省遂为畿辅之屏蔽,南北之咽喉。昔人谓扼吭拊背,非虚语也。通商而后议者,多轻腹地而重海疆。”[2]山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做好山东地方的治安工作也显得很重要。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明清两代巡检司的分布都是因地制宜,根据需要而设立,“设官分职必须因地制宜,而今昔情形不同,自当量为变通。”[3]巡检司的设立也是如此。《明史》明代山东分为6个府89县 ,属州15,共有56个巡检司,依据正德《明会典》明代山东设置有53个巡检司,万历《明会典》记载有50个巡检司。按《清朝文献通考》山东巡检二十八个。《历代职官表》山东巡检二十个。从有确切记录的看来,明代山东巡检司的设置时间大部分在明代初期。这是因为在洪武元年二月,通过北伐就控制了山东,较早的在山东确立了统治。也有些是因袭前代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清石都寨巡检司就是在元代建立的基础上确立的。黄县的马停镇巡检司是金代设立的,明代因之。也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明前期裁撤的,万历之前,因为有些在万历《大明会典》中根本没有提到。象《明实录》中提到的济南府济阳县仁风、辛市巡检司和商河县归化、三义口巡检司。东昌府聊城的武水镇、冠县的济镇和梭堤镇巡检司。清代山东巡检司的变迁集中在康雍乾时期,卫所制度的变革,把原来的巡检司移驻到其他地方,也有些被裁撤了。总之经过这一时期以后山东巡检司的数量迅速减少,《历代职官表》记载山东巡检二十个,是乾隆三十八年时的记录。其后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只是在几个民国的县志中提到巡检司的裁撤,有几个是民国时期裁撤的,临朐的穆陵关巡检司和潍县的固堤店巡检司。从整个山东巡检司的发展脉络看来,明初万历之前是巡检司发展的全盛期,朱元璋非常看重巡检司在地方上维护治安的作用,在各地普遍设立。山东地方也设置不少,最多时达到68个之多,除了万历以前裁撤的几个,终明之世没有很大变化,清代立国之初沿袭明代巡检司的设置,后来多有变动,特别是清代康雍乾时期,卫所制度的大变革,也有些巡检司被裁撤。至于巡检司制度在山东最后消亡的时间,大部分也没有很明确的记录,应该是在光绪末年地方官制改革中被废除的,因为在此前的《光绪山东通志》还记载有山东巡检。也有些是民国时期才裁撤的,至此巡检司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2、设置地点分析
  
  明代巡检司“凡在外各府州县关津要害处俱设,”[4]清代也是“各州县关津险要则置”。[5]可见巡检司的设置是以州县为单位的,州指属州,在清代直隶州也有巡检司的设置。但也并不是每个县都有设立,有些县的设立也不止一个。有些地方甚至设置过四个巡检司,如胶州直隶州在雍正年间曾经并存过鳌山卫、栲栳岛、雄崖所、浮山所四个巡检司。巡检司以州县为单位设置,但不是设置在州县城内,而是在州县的“关津要害处”,这也是自宋元以来巡检司在地方发展的趋势。明代朱元璋严禁州县官下乡扰民,派助佐杂官“分防”地区,巡检在设置之初,就基本上在维持农村治安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明清时期,其衙署多数设置在县城以外的地区而行分防。所谓“分防”是指州县佐杂官,由在州县城任职改派到州县以下某地区驻扎,执行特定的公务。州县以下某地区的一般指的是市镇或关隘。[6]市镇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其由所在府、州县级政府官员进行管理,但是有的地方交通发达、商贾辐辏,距离府州县程比较远,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鞭长莫及、无暇顾及之地,而这些地方就是市镇。因此中央政府派驻机构与官员对这类市镇进行管理,常见的机构是巡检司署。这也是明代设置巡检司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即巡检司设立地点必须是关隘或距离县城较远、控制半径难以达到的市镇。[7]清代因之。从山东巡检司设置的记载可以看出,巡检司一般都分布在离县城较远的镇或关津要道,从二十里、三十里到几百里不等。而且这些地方在县里居于重要位置,立巡检司以镇之。“堰镇,城东北十八里,居民稠密,为北州县必由之路,有巡简司。”[8]“水保寨巡检司,水保寨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地濮郓杂处,民疲盗多,旧设巡检一员,今裁。”[9]也有些巡检司设在关隘或丛山之中,这些地方一般是盗贼的藏身之处,也是事故多发之地。 “穆陵关在大岘山上,所谓齐南天险也。自昔为必争之地,今有穆陵关巡司戍守。大岘山,县东南北有五里,道径危恶,一名破东岘。”[10]寿张县的梁山巡检司在梁山虎头崖前“梁山在县治东南七十里,上有虎头崖”附:“水浒传奇称梁山重关叠险,今山可十里。宋江寨山冈上一小垣,乃铺张其说,使天下后世长奸萌乱,殊深骇异。邑中风气强悍,圩寨甚多,防贼亦可资;贼要在司治者留心驾御焉。”[11]此等险要之处自然要加强防范。除了市镇或关隘,根据需要,其他的县城以外的地方也可能有巡检司的分布,在驿路上或在河道旁也有巡检司的设置。如“垛庄驿,地当孔道,易藏奸匪,应添设巡检一员。综上所述,巡检司的设置以州县为单位,没有出现地跨两县的巡检司。巡检司大都设在县城以外的地方,实行“分防”,这也是巡检司设置的标准和目的所在,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
  
  结语
  
  巡检司主要是以州县为单位分布的,清代在直隶州也有设置。各个州县的分布不是平均的,有的没有,有的设置不止一个。巡检司不是设置在县城内,而是建在离县城较远的市镇或关隘等地方行“分防”之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