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cx7最新报价:《大沟民俗风情录》第1章 饮食烹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0:57
  古柏浓荫年富而不年轻/老态却不龙钟。
虚心也没进步/文凭高于水平。
读书不求甚解/学龄等于年龄。
实话习惯实说/为人心地坦诚。
吹牛总是撒气/说谎就会脸红。
倒霉不怨天地/得意未敢忘形。
人老未必心老/心理永远年轻。
坐怀难保不乱/饮酒却不发疯。
吃饭不讲粗细/干活只图轻松。
钓鱼酷似太公/好龙如同叶公。
粗看是位老汉/细瞧是个顽童。  加博友   关注他  

最新日志

  • 我违规了?
  • 狗尾续貂(67)
  • 许峰领衔主演《禽兽不如》
  • 光绪皇帝的重要讲话
  • 好事不会都是自己的
  • 三字谣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 围观微博名妓若小安命运
          • 快女评委曝光决赛时内幕
          • 柴静:李阳充满攻击倾向
          • 释永信释道心都是大忽悠
          • 北京竟半夜天降飞车(图)
          • 婚姻中最难防范的小三儿
          更多>>
          对“推广广告”提建议

            《大沟民俗风情录》第2章 纺织缝纫   《大沟民俗风情录》序言

          《大沟民俗风情录》第1章 饮食烹饪  

          2008-01-21 16:18:42|  分类: 宗教民俗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沟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但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特别善于粗粮细作,能够通过多种烹饪方法,使食物的花样不断翻新,把各自家里老老少少的饮食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这些烹饪方法,大体可作如下归纳:

          烙煿烘烤炸炒煎,蒸煮熬沏浸泡腌;

          烀贴划拉炉扒烧,烩闷汆氽烹饪拌;

          馏炖温熥潦烫礘,揉搋捞馇下包擀。(礘qi,应该是日字旁,字典上有,但电脑上没有。)

          大沟人赖以生存的食物,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薯类,第二是面类,第三是米类,第四是粥类。薯类主要是地瓜,直接煮熟了食用,可以说这是养育大沟人的核心食物。面类食物,是把各种粮食研磨成粉状后进行再制作的食物,其中又分两个系列:一是冷水面系列,另一个是发面系列。米类食物主要是小米和黍子米,可以做干饭、做糕。粥类食物,吃起来对身体能起到滋润作用,又能节约粮食,深受农家欢迎。

          下面列述的是,大沟人除了地瓜和地瓜干之外的常见食物及其制作方法。

          1 、面汤——即面条。先用冷水把面和好,面要尽量和得硬一些,放在面板上揉成团,用擀面轴子擀成锅盖那么大的面饼,再用轴子把薄薄的面饼展开,叠成四指多宽,用刀切成细条,抖落在盘子上,等锅里的水煮开了,把擀好的面条放进去,煮熟后食用。擀面条,可以用不同的面,有豆面的,叫做豆面面汤;有地瓜面的,叫做瓜面面汤;也有混合面的,叫做杂面面汤。

          2、箍扎——即水饺。先用冷水把面和好,尽量把面和得软一些,放在面板上反复揉几遍,掐下其中的一块,揉成长条,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撒上一层面粉以防粘连,用手掌把那些面球摁成圆圆的面饼,再用大约30厘米长的短轴子,把面饼擀成茶碗口大小的薄饼,夹上馅子,把周边的口用两手收起来,捏上皱褶,箍扎就包出来了,在开水锅里大约煮上10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3、片儿汤——把和好的面擀成簿饼,将饼切成片,在开水锅里煮熟了吃。

          4、削面汤——一手托着和好的面团,一手拿着刀,张着开水锅,把面一片一片地削在开水锅里,煮熟了食用。

          5、箍扎汤——即面疙瘩汤。在干面里加入少量的水,搅成面疙瘩,把面疙瘩续到开水锅里,煮熟后食用。

          6、角(大沟人读作jue)子——把和好的冷水面,擀成一张张碗口大的薄饼作为包皮,里面揎上剁碎了的菜馅子包起来,放到锅里的箅子上,蒸熟后食用。角子分好多种,按面皮划分的有:地瓜面角子、麸面角子、荞面角子,等等;按馅子区分的有:韭菜角子、山菜角子、豆腐角子,等等。

          7、哈饼——把和好的面擀成盘口大的面皮,在面皮中包上少量的菜馅,放在锅里蒸熟或在锅里烙熟后食用。

          8、瓤子饼——把和好的面擀成盘口大的面皮,用少量的葱花末,加上油和盐,拌匀后,均匀地摊在薄饼上,将四边向中间叠成方形,在锅里蒸熟后食用。

          9、单饼——把小米熬成粥,用这种米粥和面,把和好的面擀成直径四五十厘米的薄饼,放在锅里烙熟后食用。

          10、锅盔——把和好的面,摊成二指多厚、比盘口还大的圆饼,放在热锅里反复烙,两面都会烙成嘎扎。这样的面食比较适合出远门的人随身携带。

          11、小饼——把和好的面摊成一指多厚、直径像碗口那么大的圆饼,放在热锅里像烙锅盔一样两面烙。也是比较便于携带的面食。

          12、锅贴子——把和好的面拉成一拃长、一掐粗,糊在热锅帮上。锅底下或者熬菜,或者烧水。熟了的锅贴子,一般有一面是带嘎扎的。

          13、箍锥——把和好的面拉长,随拉随缠在木棒上,然后把它埋在炭火里烧熟。这种烧熟的面食,香味扑鼻,是给婴幼儿嚼喂的好食品。

          14、饼子——用水把玉米面和好,捧在手里拍扁,糊在烧热的锅帮上,其中有一面烧成黄嘎扎。

          15、窝窝头——把玉米面和好后,用手做成圆锥型,底下留个洞,放在箅子上蒸熟后食用。

          16、油饼——把和好的面一块一块地揉好,用轴子擀成碗口大小,放在油锅里煎熟了食用。

          17、煎饼——把玉米面或高粱面、小米面用水泡透了,用水磨子研磨成糊糊状;用砖头支起鏊子来,待鏊子烧热后,在鏊子上抹一层油,用勺子把面糊舀在鏊子上,再用筢子把面糊摊匀,然后抹成纸一样的薄饼,烙熟后食用。

          18、翻花——在白面里打上鸡蛋,或掺入少许豆面令其发脆,用水和成较硬的面团,放在面板上揉好,擀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割成巴掌大方形,对半折叠,用刀在折叠的位置,按面皮宽度的三分之二,均匀地割上许多细条,再把面皮展开卷成圆筒,把两边捏在一起,捏着篑头上的细条,向正中拉一根,再向左右两边各拉一根,一层层依次拉完后,放在油锅里炸透,吃起来又香又脆。

          19琪子——用鸡蛋和面以令其发酥,如用发面也可以不使鸡蛋。把面揉好后,用轴子擀成薄饼,用刀把薄饼割成长条,再用刀斜着切成平行四边形,晾干炒熟,当作小食品,用作陪送女子出嫁时压箱。

          20、疙瘩鼓子——先用鸡蛋把面和好,再用轴子把面擀成碗口大小的面饼,把两张饼合在一起,再在大麦炒的焦面里拌上糖,夹在两张面饼中间,捏牢周边,用锅烙熟,两面的饼自然会鼓起来,故名之为“疙瘩鼓子”。

          21、饽饽——馒头。饽饽有大小之分,也有喜丧之别。先把细面用发面引子和好,用手搋匀,揉成一团放在热炕头发酵。等到面团都开了,把面团再反复搋一段时间,按照要做饽饽的大小,把面撮成若干个等份。在面中间包上两个栗子、两个枣,取其“早日立成”的吉利,把小面团揉得又圆又光,做成一斤多重的大饽饽(小一点的里面包上几颗花生米叫“食摊子”)。蒸饽饽之前,要先把它放在热炕头的包袱上,上面再蒙一层包袱,或者盖上一层棉被,让面里的酵母菌进一步生发。根据经验,感觉发得差不多了,就把它逐个放到笼屉里蒸。蒸熟后,贴上红色纸花的叫“喜饽饽”,用来庆贺亲友喜事;贴上黑色或蓝色纸花的叫“纸饽饽”,作为祭品专门用来吊奠已故亲友;在上面插着红枣的叫“枣饽饽”,既做走亲探友时的礼品,也做祭天敬地的供品。

          22、面磕——用木雕模具磕出来的象形面食,也叫“磕饽饽”、“磕子”。做这种面食,要把揉好的面团填满模具,用手摁平,然后把模具反过来往面板上一扣,一个象形的面食就形成了。然后像做其它的发面食品一样,先放在热炕头蒙上包袱进一步发酵,最后再放到锅里箅子上蒸熟。磕子有许多种,有鲤鱼磕、月光磕、莲蓬磕、狮子磕、巴狗磕,等等。这些磕出来的面食,都是走亲串友携带的孩子礼物。

          23、火烧——把比较干燥的发面搋好,做成厚厚的小饼,放在火炉里烤制而成。火烧是所有面食中最硬的面食,特别适宜于出远门的时候随身携带。

          24、包子——用发面做的角子叫“包子”。用油煎的包子叫“炉包儿”,在锅里蒸熟的包子叫“蒸包儿”,包着肉馅儿的叫“肉包儿”,包着菜馅儿的叫“素包儿”。

          25、豆包——皮子是发面,里面包的馅儿是豌豆的,叫“豌豆黄儿”。做豌豆黄儿,要先把豌豆用碾子压成豆昔,去皮后,放在锅里加水煮熟,冷却后,用手攥成团,包上发面皮子,蒸熟后食用。还有一种豆包叫做“爬豆黄儿”,它的做法是先把掺了少许爬豆的地瓜干煮熟了,用碾子压碎,用手攥成拳头大小的团子,在外边包上发面皮子,蒸熟后,不叫“瓜干黄儿”,却叫“爬豆黄儿”。如果煮地瓜干的时候,里面掺上红小豆,那么用这样的东西做陷儿的豆包,就叫“小豆黄儿”。

          26、卷子(花卷)——把葱花、生姜切成碎末,加上油盐拌匀,摊在擀好的发面饼上,卷起来放在锅里蒸,蒸熟后,用刀切成段。这种食物就叫做“花卷儿”。只是把面饼卷起来,里面不夹葱花和生姜以及油盐的,就叫做“卷子”。

          27、糕——把各种黏性的米磨成面子,称为“糕面子”。把糕面子用水和起来,放到锅里的箅子上蒸。为了防止粘在箅子上,就先用冷水面擀一张面饼,铺在箅子上,在面饼之上把糕面子摊开。用黍子米做的糕,叫做“黄米糕”;用糯米做的糕,叫做“糯米糕”。在糕上插上红枣,冷却后用菜刀切成方块,统称“枣糕”。把发面搋好,揉成面团,用轴子擀成包皮,再把和好的糕面子包在皮子里,撮住口呈石榴嘴形,蒸熟了,这叫做“包糕”。如果把黏米包在发面皮子里蒸熟,就叫“米糕”。

          28、麻花——在发面里加上糖,搋匀后,用轴子擀成饼,用刀切成长条,把几根长条合为一撮,拧成绳状,放在油锅里炸熟后食用。

          29、米面——也叫“发糕”。用开水把玉米面烫过以后,凉至余温犹在时,加入发面引子发酵。在箅子上铺一层包袱,把发好了的玉米面在包袱上摊成四指厚,蒸熟后,凉透了,用刀切成方块以便食用。

          30、炒面——用干面粉(小米面也可)放在锅里蒸透,再放到油锅里炒成火红色,加糖拌匀,装在容器储存起来。吃的时候,用匙子挖一勺放在碗里,倒上开水一冲,一碗浓香扑鼻的粥状面食就呈现在眼前了。

          31、香油果子——即油条。按照“一碱二矾适量盐”的配比,先把明矾研成细面,与食用碱和食盐一同溶解于水,与面粉和在一起,稍微一停留,就用拳头把面搋好,拿到面板上,拍成四指宽、一指厚的长条,再用刀把长条面割成二指宽的小面块,一块为一股,两股摞在一起,在上面用一根筷子压上一道痕,将两股面粘在一起,用两手捏住两头,轻轻抻拉,投到油锅里,等到炸透了它会打着滚浮出油面。这时,用筷子把它夹出来,把油沥净,即可食用。

          32、干饭——把小米放在开水里煮到沸腾,用笊篱捞出小米堆到锅帮上,锅灶里继续加热,锅帮的米饭逐渐熟透了,靠近铁锅的那一面,会出现一层嘎扎,一咬喷香,这个过程就叫做“捞干饭”。捞干饭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米投放在开水中煮至沸腾,用笊篱把米捞出来放到漏盘里,把漏盘放在箅子上,锅底添上水加热,热气就把漏盘的米饭蒸熟了。除了捞干饭之外,还可以把米和水按一比二的比例,一同放在锅里加热,等米中的水分蒸发完毕,米饭也熟了。这个做法叫做“焖干饭”。

          33、面糊——用水把面粉调为糊状,加入食盐和切碎的蔬菜叶子,搅拌均匀,置于油锅煎成面糊子饼,或者盛在盆子里炖成面糊子,当作咸菜就饭吃。

          34、粳——把花生饼砍成块状,放在水里泡透,搅和碎了,倒在锅里,再把地瓜面和成稀粥状,一同倒在锅里煮,煮熟后,再把切碎的菜叶撒进去,适量加盐,停火后,舀在碗里喝,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这个制作过程叫做“馇粳”。

          35、粘粥——就是把面和成稀粥状,在锅里熬开。这个过程叫做“馇粘粥”。粘粥分好多种,有“地瓜面粘粥”、“玉米面粘粥”、“高粱面粘粥”、“杂合面粘粥”等等。

              大沟人的烹饪技巧,就是这样把各种粮食进行合理搭配,既能调剂人的口味,又能节省粮食,是勤劳而富有创造性的农家妇女数百年来的经验积累。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虽不见经传,却能在这个贫困的山区里生生不息地悄然传承着,以至成为大沟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得益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较高的实用价值。

          对大沟人的饮食结构、烹调工艺等方面,可以用下面的文字予以概括:

          烩肉煎鱼炒鸡蛋,刀削面片饪鸡汤。

          烧鹅烤鸭焖肘子,拉锅贴子划拉汤。

          红烧茄子烹豆芽,烙饼煳了损营养。

          淘净黄菜馇豆腐,煮瓜轱轮擀面汤。

          面和软了就加醭,糁面豆昔子好熬汤。

          面少搋上地瓜糊,粮缺就掺菜和糠。

          馏着瓜枣炖酱糊,熥着瓜干就渣酱。

          温着地瓜就咸菜,熬着小米地瓜汤。

          捞着干饭烀饼子,稷面米面暄又香。

          粘粥碴子麻山粳,农忙才能啃干粮。

          油煎小饼日显面糊,打瓢糨子好封窗。

          蒸下饽饽走亲用,供奉鬼神用供养。

          角子哈饼瓤子饼,就饭咸菜腌一缸。

          潦撮芫荽拌蒜泥,燎水沏茶把酒烫。

          粽子蘸着蜂蜜吃,香油果子泡豆浆。

          蒸包炉包刀粝切,单饼锅盔爬豆黄。

          煎饼里头卷大葱,提防来年有饥荒。

          鸡酢鱼冻蹄子冻,饭菜先敬老人尝。

          粗茶淡饭庄户人,茶余饭后话农桑。

          大年五更吃箍扎,切盼年丰人安康。

          虽是寻常百姓家,年景不好非寻常。

          大沟的农家妇女,以不同的厨艺做出的不同饮食,不论是平常小吃,还是美味佳肴,各有不同的风味,被称为:

          喷香甘甜鲜中中,淡漠索的咸齁齁;

          焦酸贝苦辣刺刺,骚鼓囊的臭烘烘;

          老涩木麻馊吧唧;腥咕赖的羶格咚;

          冷热温凉色香味;七荤八素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