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犬智商排名:感悟人生浅释(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44:13

 

气 度  



      气度便是不争。不是一切不争,而是不为小事而争,不为一时而争。  

生活中有一些事本可避免,可后来却搞成了两败俱伤的官司,究其原因,常是因为双方或一方缺少气度。  

有气度方能使自身精力总是得以集中,总能使自身精力集中方能成就事业。如若不然,总是为些不大不小的琐事争来斗去,为些不咸不淡的流言费心劳神,干正事的精力就少多了,也就难以干成正事了。  

在生活中,有大气度者常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明事理的人是这样;对不明事理的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  

气度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常用后发制人的方式表现出来。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便描述了这样一种力量。  

一个人在平时能容忍别人的成功,在自己成功时面对别人攻击也能从容应对,这是有气度的表现,反之则是缺少气度的表现。  

有气度于人于己都会有利,缺少气度的人常会干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这一点时间越长越清楚。  

海洋是大有气度的。一个人的心胸若如海洋般宽广,个把河流的浊水是无损于她的美丽与湛蓝的。


    魅 力  



       独特是魅力的佳境。如果完全跟随流行,也就等于混同于一般。这样,还有多少魅力可言呢?  

个性,是个具有成熟的魅力的一种标志。  

英格丽·褒曼、奥袋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吉娜·劳洛勃丽吉达、费雯丽、杰奎琳·安德列、索菲亚·罗兰等都是非常富有魅力的女人,而她们的个性却截然不同。  

一般而言:名著大都能成为畅销书,而畅销书却并不一定成为名著。两者之间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名著具有永久的魅力,而畅销书只具有短暂的魅力。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人,别人对你魅力的贬低,更证明了你的魅力的巨大,以至使有些小心眼的人,不贬损你一番就难以获得心灵上的平衡。所以,大可不必为这些贬损你的话语而愤愤不平。  

一个太富有魅力的人,他的生活失去了宁静;一个太没有魅力的人,他的生活会过于冷清。  
失去宁静者,劳心;过于冷清者,伤神。  

男人的魅力在于勇敢,女人的魅力在于含蓄。  

距离产生魅力。有许多事物的魅力,是在我们愈走愈近或愈走愈远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的。  

魅力常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希望与绝望之间,稚嫩与成熟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失败与成功之间,白天与夜晚之间……


     磨 难  
  
   

        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种因素。  

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见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  

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也证明着这种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成 材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成材的最基本方法。有一些人好高骛远,只热衷于标新立异,不屑于做那些看似微小的事情,这样,他永远只能是一个空想家。  
  
环境对于一个人能否成材是重要的,古人云:“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诚如斯言。  

别人的嫉妒可以激励我们更加上进;别人的攻击可以教会我们更加谨慎;别人的贬低可以使我们学得更加从容;别人的中伤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超脱。许多看似对自己很不利的事情,只要处置得当,不仅会使我们更加成熟,而且可以加快我们成材的步伐。  

我喜欢竞争和挑战,这样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赢了也不光彩。即使我们精神的财富像克罗伊斯物质的财富一样富有,也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成材了。对于精神财富,最重要的不在于贮存了多少,而在于运用了多少。  

“怀才不遇”时,常有不为人识的苦恼:“木秀于林”时,常为风来摧之困扰。成材者前方的旅途,不是大路是小道。  
  
想成材的人,往往喜欢赶时髦;赶时髦的人,往往并不能成材。成材需要独创。  

对于一个已经成材的人,最容易把他毁掉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在顺境中成材,只要有足够的天赋和良好的教育就够了。在逆境中成材还需要有意志,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逆境会使他平添风采,却不容易改变他成材的趋势。


    勇 敢  
  
   

      思想勇敢而行动胆怯的人优柔,行动果敢而懒于思想的人鲁莽。富有智慧的勇敢,从来就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  

对于勇士来说:肉体死了,灵魂才会死;对于懦夫来说:灵魂死了,肉体还会活着。莎士比亚借凯撒之口说的一点不错:“懦夫在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在恶行得以恣肆的地方,缺乏的往往不是正义感,而是勇敢。没有勇敢的正义感,几乎等于零,既不能使恶行收敛,更不能阻止恶行。进一步说,缺少勇敢的地方,必定缺少正义,因为没有勇敢,正义难以张扬。  

勇士,即便在敌人心里,也能唤起敬意;懦夫,即使在同道眼里,也能遭到轻蔑。  

有一些人怕生,有一些人怕死。为了个人的私欲铤而走险,那不是勇敢是亡命。勇敢,是和正义联在一起的。  

以勇士的死亡,换回懦夫的生存,这是一个悲剧;以勇士的死亡,唤醒麻木的灵魂,这是一种悲壮。  

法国思想家蒙台涅说:“懦弱是残忍之母。”那么,完全可与之相对照的是:勇敢是善行之父。  

勇敢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格,没有勇敢的品质,就不可能坚持正义;勇敢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行,没有勇敢的精神,就不可能主持公道。  

面对恶行,三个人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勇敢,胜过一个人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勇敢,三个人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勇敢,胜过一个人用生命表现出来的勇敢。有些悲剧的深刻意义,不在于一个勇敢者的生命死了,而在于更多人的灵魂死了。


    清 醒  
  
   

       真正做到清醒并不容易:如果不了解历史,怎么能够对现实清醒;如果不学习理论,怎么能够对实践清醒;如果不研究世界,怎么能够对中国清醒。  

我们对历史了解多少?对理论学习多少?对世界研究多少?  

即便我们在这些方面有颇深造诣,如不善于结合实际运用,仍然不能够做到清醒。如果仅仅是从三两本新潮的外国书本上学了三招两式外加一些新名词,便整天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诩自己为精神贵族,视大众为庸碌草民,这恰恰说明这本身便是一种不清醒。  

的确,人很难总是那么清醒。以棋圣聂卫平功力之深厚,算度之精密,偶尔也能下出“昏着”来,何况常人。人输一次是难免的,输一生却是难以原谅的。倘若一生或长期一事无成,恐怕很难全委于客观,主观上“昏着”大概不少。  

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清醒的人能够看到并适应这种变化,迂腐的人则只会墨守成规。如韩非在“郑人买履”中讥讽的那个郑人一样:“宁信度,无自信也。”理想受挫容易使人产生迷惘。理想为什么会受挫?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在自以为清醒的情况下,做了实际上并不清醒的事。  

有时我糊涂了,是因为我把清醒落在朋友家的茶几上了。他提醒过我,我却忘了带出来。  

人在最冷静的时候最清醒。因此,若不是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任何重要的决定都不宜在大喜、大怒、大悲的时候作出。  

没有从容难有清醒。生活中遇到些许风浪便乱了方寸的人,是不足与之言清醒的。想春秋时,大敌当前,曹刿从容论战,的确令人钦敬。


    狂 妄  
  
   
      狂妄,有时是因为太自大,有时却是因为太自卑。面对一个狂妄而骄横的人,我们无需与之理论,时间自会证明他的实际价值,事实自会惩戒他的可笑无知。  

狂妄的人常常在无意中伤人,也常常因为这种无意受伤。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之所以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是因为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  

狂妄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声,大象无形”之说,到了宋代,苏东坡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议论。这些言论,在今天看来仍是充满睿智的。的确,大凡具有大家风度的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里实在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最糟糕的要算是既狂妄又无能之人,狂妄使他什么都敢干,无能使他把什么都弄糟。  

狂妄使荣誉受损,成就减半。从近处来说,狂妄会限制发展;从远处来说,狂妄会断送前程。在科学上,你若是爱因斯坦,你或许有资本狂妄,而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在哲学上,你若是柏拉图,你或许有资本狂妄,而柏拉图只有一个;在音乐上,你若是莫扎特,你或许有资本狂妄,而莫扎特只有一个;在文学上,你若是莎士比亚,你或许有资本狂妄,而莎士比亚只有一个;在美术上,你若是米开朗基罗,你或许有资本狂妄,而米开朗基罗只有一个……  

世界之大,伟人之众,即便一天二十四小时掰着指头不停地数,什么时候才能数到我们头上呢?我们又有多大的本事和成就可以拿来傲世呢?


     友 情  
  
   

     情的基础是互惠。商人之间友情的基础是利益上的互惠,挚友之间友情的基础是心灵上的互惠。  

人有善恶之分,友情有真诚和虚假之说。真诚的友情,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真诚的。虚假的友情,一遇上适当气候,立即就显露其虚假。对于虚假的友情,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你绝不会一看见互相爱抚嬉戏的小狗便说没有比这更友好的了吧?只要在它们之间丢一块肉,你就可以明白它们之间的友谊究竟是什么。”如果想使友情保持久长,重要的一条,是有时要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于亲密的友情,最终很容易走向双方愿望的反面。物极必反,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  

交际是必要的,但应该有所节制。你把太多的时间都给了朋友,还有多少时间属于自己呢?朋友固然能够帮你建功立业,但关键在于本身能够成为伟器。  

不要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更不要做违背道义的事;道义应该大于友情,朋友应该重于自己。  

平素千好万好,遇到事情立即推卸责任,诿过于人,甚至不惜落井下石,这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愚蠢。这无疑是向世人表明,这个人是多么无情,又是多么无耻。  

朋友落难的时候,主动伸手去拉他一把;自己倒运的时候,尽量不要去麻烦朋友,这是交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自 信  
  
   

     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一个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为他自信。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真是很对。但自信只是成功的一半,它毕竟还不是成功。如若不充分认识这一点,有一天你会连原来的这一半也丧失。  

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自卑的人则只有凭借侥幸。自信者的失败是一种命运的悲壮,自卑者的成功则是一种命运的悲哀。前者真是虽辱犹荣,后者却是虽荣犹辱。  

古往今来,有许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不自信,使可能变成不可能,使不可能变成毫无希望。  

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自信与不断取得的胜利有关,不自信与接连遭受的挫折有关。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你还难于做好什么,当你什么也做不好的时候,你就更加不自信,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重建自信心,你不妨先从最有把握做好的事情做起,当你不断取得了成功的时候,你的自信心也就逐步重新建立了。  

自信悠然的外表下,往往掩藏着一种潜在的危险——狂妄。自信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辉煌,而狂妄则会使你从峰巅跌入深谷。  

当你总是在问自己:我能成功吗?这时,你还难以撷取成功的花枝;当你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功,这时,收获的季节离你已不太遥远了。


      崇 拜  
  
   

       有一种人,只会崇拜别人;有一种人,只会崇拜自己。只会崇拜别人的人,多是一些资质平凡而又不乏自知的人。只会崇拜自己的人,有两种情形:一是因为太卓绝,一是因为太狂妄。这个世界太卓绝的人不多,太狂妄的人不少。因此,只崇拜自己的人,多是一些稍有技艺,却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如果我们把被崇拜者当作榜样,我们可能受益。如果我们把被崇拜者奉为圭枭,我们可能遭灾。  

崇拜往往能唤起人类巨大的热情,但崇拜不应该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的盲目行为。  

崇拜能非常清楚地证明两种东西,对于被崇拜者来说,能证明他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对于崇拜者来说,能证明他有什么样的鉴赏力。崇拜一个根本不值得崇拜的人,这不是出于愚弄,就是出于天真。  

崇拜,是人生的一种动力。这个时代不是不需要崇拜,不需要的只是崇拜的盲目。既崇拜那些值得崇拜的人,诸如真正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又不因崇拜而轻视自己,这可以说是一种崇拜的美好和适度。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以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所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了


失 恋  
  
   

     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不幸。失恋,证明你真正爱过了,如果没有真正爱过,也就无所谓失恋。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辈子也没有真正爱过的人大有人在。同这些人相比,在人生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重要一分,尽管后来失去了,那也不过比分是零。但是,你的人生已由此变得丰富,感情已由此变得深沉,气质已由此变得成熟。你以痛苦为代价,已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恋爱是一次已经完成的选择,失恋面对的是即将而来的重新选择。恋爱是对一个人的选择,失恋是对一些人的选择。只要在已经相识或将要相识的人中,有一个能与你彼此心心相印的人,你就可以回过头去对岁月说:谢谢,我庆幸那次失恋。真的,别那么悲伤,或许那个真正能够使你幸福的人,正在不远的前边等你。  

失恋的痛楚源于对往事的沉湎和精神上的一时无所适从。如此,减轻失恋痛苦的方法可以是进行一次短途或长途的旅游,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她的博大和美丽,可以帮助你从对往事的沉湎中或多或少地解脱出来,可以稀释和淡化你的忧郁;你也可以做自己平时最喜欢做的事,使精神有所寄托。在这个时候,匆匆忙忙再进行一次恋爱,多半是不理智的,由于你急切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很容易接受一份在冷静的时候并不乐意接受的感情馈赠。  

失恋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对于作家,它可能会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对于诗人,它可能是一些缠绵悱恻的诗篇;对于画家,它可能是一幅真挚深沉的绘画;对于普通人,它可能是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忧郁而美丽的深长回忆。  

付出了不一定能够得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你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样,得到了是一份欣喜,没有得到,也不至于耿耿难眠,在感情上尤其是如此。得到了也有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的时候会倍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在爱情上尤其是如此。
 修 养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苏拭有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碎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的,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修养,必得历事。  

不历事的修养,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人或许能够保持外表上的平静,却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历过事的修养,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人则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外表自然也是平静的了。  

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并不大多。面对毁谤如何办呢?清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所言:“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摩擦。难道非要把生命耗费在人际摩擦中吗?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否则,他不是毁在鲜花中,便是毁在流言中。  

据说,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总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第一人。他总是先提出一个让对方必须说“是”的问题,然后再提一个让对方仍不能不说“是”的问题,如此继续,当对方领悟到他的用意的时候,原来被自己“否定”的问题,已被自己“肯定”了。苏格拉底的询问法,被广为流传和运用,这既表现为一种智慧,也表现为一种耐心。而这样的方法,非有修养者难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