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盖伊 黑手煞星:北京“798艺术区”的渊薮与魅力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7:11

北京“798艺术区”的渊薮与魅力见闻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因其所在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故名“798艺术区”。

60多万平方米的“798艺术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2000年12月,这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重新整合后,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由于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纷纷前来租赁,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

入主“798”的艺术,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艺术家的“扎堆”效应和名人效应,以及 2004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所产生的影响,使“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艺术家进驻、艺术展开幕、艺术空间开业或者艺术品成交的新闻经由传媒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789艺术区”因此成为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点,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798”入主者们,以独特的生存、生活与工作、经营方式,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798”是新时期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载体。这里形成的文化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个人理想的社会化。新的“798”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而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特别是艺术空间与各类艺术展会门前纵横高悬的各种管道,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尽管被现代意识“包装”起来,仍然标志着本来的身份。他们的身份告诉人们,从工业文明的繁盛到艺术文明中兴,之间的过渡,竟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艺术展会以原本空旷的厂房作为展厅,倍显展区的恢弘,给人们留出了足够的徜徉空间和宽泛的视觉伸缩间距。

走进798,艺术之风扑面而来。随意逛逛798的街区,逛逛出售各种艺术品的小店子,感觉是一种享受和乐趣。这些店子几乎都有一个怪异或者新奇的名字,每一家都有自个儿独特的装饰风格。店子里陈列的艺术品或者工艺品等等,大多是手工制作,而且据介绍,数量不多,好多就是某位艺术家自己的作品,店子也就是他们自己开的。所以大多强调不能拍照,害怕他们的作品被他人仿制。这里风景独特怪异,游人或惊喜或疑惑或兴奋或不解……所以逛者对这些店子也就各有所喜各有所恶了。 798有几家时装店,与外面的时装店不同的是,这里的时装可以说是服装设计师们因人而异设计的作品,价高但迎合顾客特立独行的需求。

匆匆浏览艺术区,又匆匆离去。出门的时候,看见路边有一尊铁铸的巨大雕像——一个钢铁工人,神采飞扬地左手向前伸展,高悬的右手握着一只毛笔。他的身后,就是一个厂房模样的建筑,墙上有工整的文革标语承载着三四十年前的印痕。而厂房橱窗里,却有非常现代的绘画作品在张扬着各自的艺术风采。这就是“789艺术区”的“艺术写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