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 马超:【引用】苹果树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0:07
苹果树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1  

 

第一章   苹果树营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西安综合试验站 史继东 郑其峰

一、苹果树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一)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用最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

在白天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脂肪、纤维素或者氨基酸、蛋白质、原生质或者核酸、叶绿素、维生素以及其它各种生命必需物质,由这些物质构造出植物体来。

  形象地说,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人类是最大的消费者。

     

当然,要构成植物体,还需要其它一些化学元素。总的说来,所有植物都必需的有16种元素。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硼、铁、铜、锌、锰、钼、氯。另外4种元素钠、钴、钒、硅不是所有植物都必需的,但对某些植物是必需的,缺乏它们也不行。

  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些元素的符号。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这16种元素目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它们。

  现在我们把这16种元素分一下类。组成植物蛋白质,再进一步合成原生质的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硫(S)6种元素。如果对植物体加以燃烧,碳(C)、氢(H)、氧(O)、氮(N)4种元素就变成气体氧化物跑到空气中,剩余的其它12种元素变为肉眼看得见的固体氧化物,通常称为植物灰分。

  碳(C)、氢(H)、氧(O)这3种元素可以从二氧化碳和水中获得,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再一步步生成淀粉、纤维素或生成氨基酸、蛋白质、原生质,还可能生成其它物质。一般认为,这些元素是非矿质元素。人们对这些元素不太容易控制。植物所需水分一般来自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干旱缺水时,人们可以通过灌溉补充一些水分,渍涝时挖渠排掉一部分过剩的水,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物需要的水。二氧化碳来自空气,人们除了对生长在温室中的植物能够补充一些二氧化碳外,对露天种植的作物还无法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所以在考虑营养元素时一般不考虑它们。

  其余13种元素来自土壤,被称为矿质营养元素。人们可以通过施肥来调节控制它们的供应量。这是我们以后将讨论的重点。按照它们在植物体中含量的多少,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三类:

 

  大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

  中量元素有硫(S)、钙(Ca)、镁(Mg)。

  微量元素是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

  这样分类绝不意味着有的元素重要有的元素不重要。它们在植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无论哪种元素缺乏,都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同样,某种元素过量也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因为一种元素过量意味着其它元素短缺。下面我们将讨论它们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植物对它们的需求规律、从什么肥料中可以得到这些营养元素等一系列问题。

1、氮

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土壤氮肥不足,在农业生产中氮素往往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因此,施用氮肥均可普遍增产。

1) 氮的生理功能

(1) 作物体内含氮化合物主要以蛋白质形态存在。

(2) 氮也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3) 氮也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

(4) 氮也参加叶绿素的组成。

(5) 植物体内一些维生素如B1、B2、B6、PP等也含有氮。

2) 氮不足或过多的症状表现

氮素营养条件对果树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缺氮时地上 部分和根系生长都显著受到抑制。缺氮对叶片发育的影响最大,叶片细小直立,与茎的夹角小,叶色淡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因为作物体内的氮素化合物有高度的移动性,能从老叶转移到幼叶,所以缺氮症状通常先从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幼叶。这与受旱叶片变黄不同,后者几乎同株上下叶片同时变黄。

缺氮作物的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伸长,呈现褐色。

氮素过多时容易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大量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相互遮荫,影响通风透光。果树体内氮素过多,则枝叶徒长,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而且易发生病虫害等;另外果实品质差,缺乏甜味,着色不良,熟期也晚。

3)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四种类型。各类氮肥的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既有其共同之处,也各具有特点。

4)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1)氮肥的合理分配

根据气候条件:氮肥肥效受气候条件如雨量、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很大。一般干旱地区和年份氮肥肥效较差,湿润地区和年份肥效较好。试验表明一般在干旱条件下,果树对氮肥用量的反应最小,产量曲线较平缓,而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最大,产量曲线陡直上升。因此,尤其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分影响氮素效应的这种关系,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决定施肥方针的依据。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缺雨,土壤墒情较差,在果树生长期间,氮素淋溶损失的问题不大,因此,在氮肥分配上北方以硝态氮肥更适宜。南方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大,氮素淋溶和反硝化损失问题严重,因此,南方则应分配铵态氮肥。施用时,硝态氮肥尽可能施在旱作,铵态氮肥施于水田。

    根据土壤肥力条件:为了提高氮肥效益,在氮肥分配上应重视中、低产田施肥。而目前一般地方都重视高产田园,忽视中、低产田园,这就不能使现有的化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均衡增产。

    根据果树种类、品种特性:果树对氮肥非常敏感,需要良好而平衡的氮素供应。氮素营养过多,容易使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座果率,引起产量和质量下降。通常苹果、梨、樱桃等施纯氮量为每亩4~6公斤。有时甚至8公斤,这主要根据土壤肥力。

    (2)氮肥施用量

    掌握适宜氮肥用量是合理施用氮肥的重要环节。最佳产量所需的氮肥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果树种类、土壤肥力、气候和农业技术条件等。确定某一果树的氮肥施用量主要应根据多点多年的田间试验。目前也有采用推算法确定氮肥用量。

    (3)氮肥深施

    铵态氮肥和尿素深施是防止氮素损失、提高氮肥肥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深施可减少氨的直接挥发,减少硝化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损失。深施肥效持久,可克服表施造成前期徒长,而后期脱肥早衰的缺点。深施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深施方法有基肥深施、追肥沟施、穴施等。

    (4)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夺取果树高产、稳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又是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重要手段。

各国长期试验的结果已经说明化学肥料一般不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或氮素含量水平,而且多数情况下造成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亏缺。只有加施有机肥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氮素的含量。

    据研究,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合施用时,改变了土壤的供氮特点和氮素去向。混合施用时,无机氮可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可提高无机氮的生物同化率。因此,在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体系中,土壤供氮状况显然要比有机氮单施有较高而持久的肥效。因此,有机肥与化学氮肥的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氮素肥力,保证果树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近年来氮肥施用量增加很快,北方磷肥、南方钾肥施用相应不足,养分供应不均衡,因此,明显影响了氮肥肥效的发挥。我国北方地区,成土母质含钾丰富,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应注重调整氮磷比例。各地试验结果亦表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往往高于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在南方地区由于近二十年来磷肥用量较高,土壤中磷素有了一定的积累,而土壤中钾素往往不足,因此目前应注意调整氮钾比例或氮磷钾比例。氮钾肥或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往往高于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

2、磷

磷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土壤中磷的含量(指表土)变异很大,我国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因此,定向地调节磷素状况和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土壤肥力,达到果树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1)磷的生理功能

(1) 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2) 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3) 促进氮素的代谢。

(4) 提高果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磷能提高果树的抗旱、抗寒、抗病等能力。

2)磷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缺磷的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显。缺磷时,使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果实较小。

缺磷植株的叶小,叶色呈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植株缺磷,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间接地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变深暗。当缺磷较严重时,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相对积累,形成较多的花色苷。因此在茎上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条纹。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磷素过多能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叶肥厚而密集,生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由于水溶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锌、铁、镁等营养元素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上述元素的有效性。因此,因磷素过多而硬气的病症,通常以缺锌、缺铁、缺镁等的失绿症表现出来。

根据我国耕地土壤的大量分析,估计约有1/3耕地土壤缺磷。南方土壤普遍缺磷,北方也有很多地区施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3)磷肥的种类及施用

各种方法生产的磷肥,按其中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和弱溶性磷肥。

4)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磷肥的有效施用应根据土壤性状、果树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施用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

(1) 土壤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例是影响磷肥肥效的重要因子之一。土壤处于氮多磷少的状况下,施用磷肥大多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比值越大,磷肥效果越明显。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就越高。

土壤酸碱度也影响磷的有效性:对大多数土壤来说,磷的有效性以酸碱度5.5~7.9的范围最大,低于酸碱度5.5或高于酸碱度7.0时磷的有效性都降低。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吸收,进而影响对磷的吸收。

土壤熟化度和施肥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凡熟化度高的和施用多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亦较高,施用磷肥的效果则较差,反之肥效增加。

总之,土壤供磷状况,尤其有效磷含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磷肥增产效果的高低。由此可见,土壤供磷状况是磷肥合理分配的基本依据,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施用。

(2)不同的磷肥品种,在不同的土壤上反应不一样。一般水溶性磷肥适用于各种土壤,但在中性或碱性(石灰性)土壤上更为适宜。每亩用量一般在5公斤纯磷较为经济,在酸性土壤上,以分配难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尤为经济有效,因为土壤的酸性,有利于非水溶性的磷酸盐溶解而挥发肥效。有时枸溶性磷肥和可溶性好的磷矿粉的肥效可以接近水溶性磷肥。

5)改进施肥方法

(1)相对集中施用: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为了减少水溶性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以减少磷的固定,同时设法增强磷与根系的接触机会,促进根的吸收,提倡集中施用,如条施、穴施、蘸根等施用方法。但在磷肥用量较大、土壤有效磷水平较高、土壤固磷能力较小的情况下,则不宜过于集中。因为磷肥集中施用后,与根系接触的面积相对减少,不利于根的直接吸收。近年的研究认为,在旱作土壤上其集中程度应使磷肥与10%左右的土壤混合比较适宜。具体方法是将磷肥以8公分宽的带状施于土表,然后翻耕入土。这时,肥料大体和10%的土壤接触。

(2) 氮、磷配合施用:从我国的果园养分状况来看,缺磷的土壤往往也可能缺氮,这是因为果树对各种养分的要求是按一定的比例,而且它们在果树体内的新陈代谢中,又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

(3)磷肥和有机肥混合堆沤施用:磷肥与质量较高的厩肥或堆肥混合沤后施用,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肥效。

(4)在酸性土壤上还须增施石灰肥料、在缺乏微量元素土壤上须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更好地发挥磷肥的肥效。

3、钾

钾是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元素。我国长期以来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由此每年土壤中钾素部分得到补充,加之土壤钾含量较氮、磷丰富,故在以往施用钾肥较少。近年来,由于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矮化密植高产品种的引入的推广,氮、磷肥用量增加,因此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在某些地区钾素已成为限制产量、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大量土壤分析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我国严重缺钾的土壤和一般缺钾土壤总计已达3.4亿多亩,单独施用或在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均有良好增产效果。

1) 钾的营养功能

(1) 钾与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有机糖和淀粉的合成、运输和转化。

(2) 促进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对氮的吸收,提高树体和果实中蛋白质含量。

(3) 增强原生质胶体的亲水性,使果实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增强果树的抗旱性。

(4) 增强体内糖的储备和细胞渗透压,可提高果树的抗寒性。

(5) 提高树体和果皮纤维含量,促进枝条加粗生长,机械组织发达,从而有利于树体和果实抗病虫害能力。

2)钾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1) 钾和氮、磷一样,在果树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随着果树的生长,钾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位转移,即再利用率高。所以,钾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生长点、芽、幼叶等部位。

(2) 由于钾在果树体内流动性大,且可再利用。故在缺钾时老叶上先出现缺钾症状,再逐渐向新叶扩展,如新叶出现缺钾症状,则表明严重缺钾。

(3) 缺钾的主要特征,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先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现出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4) 钾素过多时,引起果树对氮、镁的吸收,抑制果树生长。

4、钙

1)钙的营养功能

(1) 钙参与细胞壁的组成,钙可防止果实变绵衰老。

(2) 钙可防止果树酸中毒。

(3) 钙可使原生质水化性降低,与钾、镁离子配合,保证代谢作用的顺利进行。

(4) 钙是一些酶和辅酶的活化剂,关系到蛋白质的合成及碳水化合物的输送。

(5) 钙能影响到体内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也就影响着氮素的代谢。

(6) 钙对外部介质的生理平衡具有特殊作用,它能消除某些离子过多所产生的毒害。

(7) 钙是一个不易流动的元素,多存在于茎叶中,老叶多于幼叶,果实少于叶子,钙只能单向(向上)转移。

(8) 适当的钙可降低果实(苹果)的呼吸强度。

2)钙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1) 钙在植物体内可以形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沉淀下来,是不能再利用的元素。因此,缺钙症状常表现在新生组织上。

(2) 缺钙时,植株生长受阻,节间较短,因而一般较正常的矮小,而且组织柔软。因此,缺钙植株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容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多缺刻状,或从叶缘开始变黄坏死。果实生长发育不良。会出现叶焦病,或称缘叶病。

(3) 苹果易患苦痘病,又称苦陷病,先在果皮下呈现褐斑,以后斑点在果皮上露出,果实上病部微凹,味苦;或患水心病,病状出现于果心,成水渍半透明状,味清甜,山梨糖醇增加,易腐烂。

3)含钙肥料的种类与性质

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三种。此外某些含钙的化肥或工业废渣,也可作钙肥应用。除上述石灰肥料外,硝酸钙、氯化钙可溶于水,多用作根外追肥施用,螯合钙为高品质钙肥,一般用作高档果品生产的根外追肥使用。此外,多种磷肥(如过磷酸钙、磷矿粉、沉淀磷酸钙、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草木灰、窑灰钾肥以及某些制革、制糖、造纸、印染等工业废渣,也可以作钙肥施用。

5、镁

1)镁的营养功能

(1)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2) 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3) 镁也参与脂肪、氮的代谢作用。缺镁时,油脂含量明显下降,幼嫩组织的发育受到影响。

(4) 镁还能促进植物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合成,从而有利于提高蔬菜、果品的品质。

2)镁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植物中镁是较易移动的元素。缺镁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先在叶脉间失绿,而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失绿部分逐步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症状在老叶、特别是在老叶尖端先出现;随着缺镁症状的发展,逐渐危及老叶的基部和嫩叶。多年生果树长期缺镁会阻碍生长,严重时果实小或不能发育。

3)镁肥的有效施用

镁肥的效应与土壤供镁水平密切相关。镁肥可用作基肥或追肥。一般每亩施沃田甲40-80公斤或硫酸镁12.5~15公斤。应用根外追肥纠正缺镁症状效果快,但肥效不持久,应连续喷施几次。例如为克服苹果缺镁症,可在开始落花时,每隔14天喷洒2%硫酸镁溶液3~5次,其效果比土壤施肥快。

6、硫

1)硫的营养功能

(1) 硫是构成蛋白质和酶不可缺少的成分。缺硫时蛋白质的形成受阻,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中也含有硫。

(3) 含硫有机化合物还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特殊功能。

(4) 但硫对于叶绿素的形成的一定影响。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褪淡,严重时呈黄白色。

2)硫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果树体中硫的移动性很少,较难从老组织向幼嫩组织运转。缺硫时,由于蛋白质、叶绿素的合成受阻,生长受到严重障碍,植株矮小瘦弱,叶片褪绿或黄化,茎细、僵直、分蘖分枝少,与缺氮有些相似。但缺硫症状首先在幼叶出现,这一点与缺氮有异。

7、锌

1)锌的营养功能

(1) 锌关系到氮的代谢,缺锌时色氨酸减少,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由此导致生长素的减少。影响枝叶生长,造成小叶病和簇叶病。

(2) 锌是某些酶的组成部分。

(3) 锌关系到叶绿素的合成和稳定,锌元素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密切关系。

(4) 锌可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促进根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多,促进根系生长。锌能提高葡萄中的含糖量,降低酸度。成熟期的草莓,锌可加强叶内蔗糖的水解,增强果实中蔗糖的合成。

(5) 锌可改善糖的代谢,关系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6) 锌存在于茎尖、嫩叶、根尖、种子和输导组织中,它关系到形成层的活力,促进愈伤组织。锌可促进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授粉受精和增大单果重。

(7) 锌(还有硼、锰、铜)可提高萎蔫时束缚水的含量而提高抗旱力。

(8) 适量的锌,可使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从而提高树体抗病力和抗寒力。

(9) 缺锌时有大量单宁和酚类化合物。

2)缺锌症状

果树缺锌,新生枝条上部的叶片狭小,枝条纤细,节间缩短,形成簇生小叶,通称“小叶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从新梢的基部逐渐向上脱落,只留顶端几簇小叶,形成光枝现象。所结果实小。

我国在耕地中约有30%的土壤缺锌。我国缺锌土壤主要分布在北方。土壤是否缺锌视具体条件而定,例如土壤中含有多量的磷,或者施用了大量的磷肥或氮肥都会导致缺锌。

8、硼

1)硼素的营养功能

(1) 参与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运转。

(2) 促进分生生组织的生长,硼参与细胞壁的组成,可促进分生组织的迅速生长。

(3) 促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硼对于生长素的合成有着重要影响。硼素不足,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便大大降低,以致营养器官的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不同器官的含硼量以花中最多,花中又以柱头和子房为最高,因此,硼对生殖器官的发育至关重要。缺硼植物一个重要特征是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花器官,表现为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粒发育不能健康进行。硼对花粉管的形成也是必要的,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具有刺激作用。

(4) 促进早熟改善品质,硼对加速植物发育,促进早熟和改善品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苹果、柑桔施硼可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等等。

(5) 增强抗逆性:硼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施硼能促进维生素C形成,维生素C的增加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施硼可使作物的这些病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2)硼失调症一般表现

(1) 缺硼时,树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紊乱,糖的运转受到限制,茎、根生长点枯萎。叶绿素形成受阻,叶片黄化,早期脱落。

(2) 花芽分化不良,顶芽和花蕾枯死,受精不正常,落花落果严重。果实生长中缺硼,可形成缩果病。

(3) 硼过多时,叶尖叶缘出现灼伤状干枯,叶背发生褐色斑点或斑块。

9、铁

1)铁素的营养功能

(1) 铁虽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铁影响着叶绿素的形成和功能。缺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

(2) 铁存在于许多重要酶或辅基的组成中。

(3) 铁在植物体内与血红蛋白有关。

(4) 是植物体内所有氧化还原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参加者,缺铁叶绿素呼吸强度降低。

(5) 铁在植物体中流动性小,因此缺铁症表现在上部叶上。

2)缺铁的症状表现

(1) 因铁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所以果树缺铁主要表现叶片失绿黄化,甚至变成白色。铁在植物体内是不易移动的元素,因此缺铁时,首先在植株的顶端等幼嫩部位表现出来。由于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与土壤酸碱度及土壤碳酸钙含量有关,土壤偏碱、碳酸钙含量偏高,铁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所以我国北方果树缺铁的现象较南方更为常见。

(2) 缺铁初期或缺铁不甚严重时,叶内部分首先失绿变成淡绿色、淡黄绿色、黄色、甚至白绿色,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网状。随着缺铁时间的延长或严重缺铁,叶脉的绿色也会逐渐变淡并逐渐消失,使整个叶片呈黄色甚至白色,有时会出现棕褐色斑点,最后叶片脱落嫩枝死亡。植株生长停滞并死亡。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果树嫩枝生长旺盛,常出现临时性的缺铁症。

10、铜

1)铜素的营养功能

(1) 铜是很多主要酶类的组成。

(2) 叶绿素中有一个含铜物质,铜关系着叶绿素的稳定性和光合作用的活力。

(3) 缺铜时叶片失绿、结构畸形,铜与维生素A及维生索C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植物的抗病性。铜可提高抗旱性。缺铜易感染白粉病和角斑病。缺铜木质化受抑制,严重时不能木质化,使导管破裂,影响水分运输,从而导致枯萎。铜可促进种子呼吸作用,提高萌发和长势。铜能改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特别是蔗糖,由叶片向果实和根部的运输。

(4) 铜还能影响花的发育和结实,许多植物由于缺铜导致花粉“不育症”。

(5) 铜在植物体内称动性差。

(6) 适当水平的铜,增进磷的吸收,磷水平增加可降低铜的浓度,施磷可减缓铜的毒害。

2)铜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铜在植物体内运转能力差,因此症状主要表现在新叶、顶梢上。新叶失绿出现坏死斑点,叶尖发白,枝条弯曲,枝顶生长停止枯萎。果树缺铜常产生“顶枯病”。

果树中,柑桔对土壤缺铜极为敏感,缺铜土壤柑桔树顶部枯死,产量低,品质差。草莓、桃、梨、苹果则属对铜中度敏感的作物。

11、锰

1)锰的营养功能

(1) 锰为叶绿体的组成物质,锰在光合作用中带有决定的影响。

(2) 锰是许多酶的组成或酶系统的活化剂。

(3) 锰可以促进体内硝酸还原作用,有利于合成蛋白质,从而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4) 锰能改善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特别使蔗糖由叶部运向果实和根部。

(5) 锰可以促进种子和近成熟果实的呼吸作用,降低生长前期的呼吸作用。

(6) 锰可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及种实膨大。

 

2)锰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锰在作物体内不易移动。因此缺锰症常从新叶开始。

缺锰时首先表现叶肉失绿,叶脉仍为绿色,叶脉呈绿色网状,叶脉间失绿小片为圆形,叶脉间的叶片突起,使叶子边缘起皱。缺锰严重时,失绿小片扩大相连,并出现褐色斑点,呈烧灼状,并停止生长。

锰过多时,苹果表现粗皮病;柑桔表现早期落叶。

12、钼

1)钼的营养功能

(1)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可将硝态氮还原成铵态氮。

(2)钼能改善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能与有机物形成络合物,因此关系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3)钼可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钼可促进种子和生殖期的呼吸作用,降低早期呼吸强度,钼可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减少叶绿素在黑暗中的破坏。

 

二)、有益营养元素

目前公认的高等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共有16种。此外,还有几种化学元素对植物是有益的,被称为有益元素。如钴(Co),它是非必需元素,但它是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时必需的元素,因此它对豆科的生长有良好的影响。有益元素是指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但并不是作物所必需的,或只是某些植物所必须的元素。常见的有益元素有:钠、硅、钛、镍、锶、矾和碘等。随着人们对有益元素认识的提高,含有益元素的肥料或制剂在农业生产上已得到应用,并显示出它们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超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很少的(在十万分之几以下)非必需元素,其中有些是有益元素,如硒、镉、汞等元素。

1、钠肥的施用 

由于不同作物对钠的反应有差别,所以在以下3种情况下施钠可能得到有益的效果;①对喜钠植物如甜菜、水稻、番茄等作物。②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低时。③季节性干旱地区,由于土壤缺水,钾的有效性降低时。

2、硅肥的施用 

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这已成为人们的公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硅不仅能使水稻增产,而且对稻谷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常用的硅肥是硅酸钙(沃田甲)。施硅的效果主要是表现在硅能减轻水稻土中锰和铁的毒害;硅能增加叶片的直立度,减少相互遮荫,增强抗倒伏性。在其他禾谷类作物上,施用硅肥也有类似作用。

3、钛制剂的使用  

据试验,喷施3.4%柠檬酸钛水剂在多种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上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钛的功效概括起来有几点:①可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②明显提高作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特别是固氮酶。③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吸收土壤养分的能力。④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病、抗寒、抗旱等。⑤能促进作物早熟。

应该指出,合理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将对未来农业带来新的跃进,但是大力推广应用有益元素肥料或相应的制剂,也是今后发展农业生产不可忽视的新举措。

三)稀土元素

稀土是周期表中的一族元素,它由性质十分相似的镧、铈、镨、钕等15种元素和与镧系元素性质极为相似的钪、钇共十七种元素组成,统称为稀土元素。

其实稀土元素并不稀少,17种元素比铜在地壳中的总量还多一倍。1917年中国钱崇澍与美国Ostenhout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生理作用的论文,开创了稀土元素的生物活性研究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对稀土的植物生理效应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涉及作物有豌豆、萝卜、黄瓜、亚麻和橡胶草等,且明确了稀土对上述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我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深入的试验研究与反复的生产实践。成功地将稀土元素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从而将时停时续进行了近60年的稀土生物活性研究,发展成一项实用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稀土元素作为一种商业性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累计产生了150亿元的经济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国际上公认我国在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效稀土配方复合剂已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泰国等也与我接触要求与我国合作进行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

1、促进种子萌发和生根发芽  稀土拌种、浸种,可增加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出苗率,稀土对植物根系和扦插生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促进叶绿素的增加、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叶绿素含量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就越大。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许多作物应用稀土后,叶绿素含量都有所提高。稀土具有促进林木种子生长发育,提高林产品产量,改善产品质量等应用。目前应用树种已达40个以上,以浸种、拌种、沾根、插条和叶面喷施等方式用于苗木培养,促进树木生长,防病抗逆,增加产量。稀土元素对多种果树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一般增产幅度在10%~25%。而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水果,因气候条件的变化,其增产效果有差异。如葡萄、苹果和梨等分别增产22.8%、14.7%和11.3%。此外,果树施用稀土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改善苗木和果品质量,使果实含糖量、维生素含量及硬度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可以促进着色,提早成熟;苗木一级品率提高15%~25%。

稀土微肥是这些稀土元素的混合物,通常又叫做混合稀土或稀土复合微肥。稀土元素虽不是果树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但具有调节果树细胞膜透性的作用,能保护细胞膜,延缓细胞衰老;能够调节细胞的持水力,从而提高果树的抗旱力和抗寒力;可促进果树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导产生抗性蛋白,及时修补细胞内的线粒体,更新叶绿素,提高果树光合速率;能明显促进果树根系对氮的吸收、转化和运转;能提高果树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碳素营养物质较多积累;还能抑制果树体内脱落酸的形成,对果树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