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与侯耀文一起演出:环球时报社评:中国道德面貌动荡,但非赤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4:18
2011-09-29 12:17:17  环球时报 |  | 正文背景色:
字体
摘要:中央文明办官员王世明27日谈论中国人道德观,引发互联网上的激烈争辩。中国处在对社会道德面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这些道德沦丧现象的根源。
中央文明办官员王世明27日谈论中国人道德观,引发互联网上的激烈争辩。中国人的道德是否在滑坡,这个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争论到今天。王世明对中国道德全貌的乐观分析有其道理,一些人对社会上并非少见的非道德行为表示愤慨也非无的放矢。中国处在对社会道德面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
中国人判断社会道德面貌的坐标系是复杂的。改革开放初争论这个问题时,主要参照系是新中国早年的社会道德表现。如今进入参照坐标的,包括了国人对发达国家社会道德面貌的见识,以及这方面表现较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此外,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极大影响了不同群体对社会道德面貌的评价。
从宏观上说,最近三十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国家和民族走在复兴的坚实轨道上,民众情绪的基本面是乐观的,这不能不说是新时期中国道德面貌的基础。一个道德沦丧的中国,不太可能取得当代世界上最突出的成就,也不太可能在国际政治中保持意识形态的独立,尽管有人争辩说中国的成就只是经济上的,此外中国的政治道路也不被西方认同。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劳动致富观念、反对碌碌无为、节俭观念、奉献观念等等,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无论是支撑国家进步,还是鼓励个人进取的精神材料,在中国都相当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是个道德赤字的国家。
然而中国社会的道德状态的确出现了复杂化。一些并非很个别的现象,在强烈冲击我们的日常道德感受。有些地方正不压邪,助人从善有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些导致了民间舆论开始鼓励明哲保身。此外官员腐败严重,社会行业腐败流行,全社会上下盛行表扬和自我表扬,真诚的自我批评鲜有。这些社会表层的道德表现,离民众的生活贴得更近。
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这些道德沦丧现象的根源。这个看法是切合实际的。中国计划体制在打破,过去我们习惯于用道德、精神调节一切,而现在法律的调节功能正在凸显。每个人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个人命运的责任人,人与人的竞争被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主义获得从生活方式选择到物权保护等越来越多的支撑。当前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个人权利最有地位,它的正当性被谈论最多的时代。这些都是是中国道德脉络很不熟悉的新情况。
新事物最初呈现出来的,往往是破坏性的杂乱信号。不仅个人,整个中国社会都不清楚,该怎样把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集体主义进行融合,我们也不清楚,对个人权利逐渐与世界标准拉齐的保护,将最终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给我们的生存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塑造。
道德面貌的稳定需要社会精神状态的稳定,道德面貌“好”的感受,需要它们彼此的契合。而中国近几十年的精神状态是“动荡的”,我们的破除和反思很多,探索和纠结同样多。我们见识得越多,越走向世界的中心,越失去了从容不迫的机会,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急匆匆的,面对诸多压力的。我们的感受也都缺乏整理,我们常常被一个个简单的判断和口号左右。
一个争论了30年的问题仍没有结果,说明这个问题的设置不那么准确,但它又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确充满吸引力,并且相当重要。▲
[编辑:AP00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