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澳纸业:环球时报社评:红十字会为何跳进黄河洗不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8:24:21
标签:红十字会郭美美
● 环球时报
中国红十字会昨天再做申辩,声明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毫无关系,它同时否认了舆论对该会存在“腐败”的全部质疑。红会对郭美美事件的陈述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但互联网舆论一片拒绝接受之声,这样的尴尬处境是今日中国非常典型的一幕。
以当前的舆情现实来看,郭美美事件摊在哪一个与官方有联系的机构身上,该机构大概都会“跳进黄河洗不清”。很遗憾,中国各官方机构目前的公信力,不足以对付一个炫富小女生用“错误的身份认证”带给它们的麻烦。
这很奇怪,来自微博深处的一个“谣言”,总是有这么大的威力。即使地方政府或某个部门犯了具体错误,也未必值得舆论对它们的“全盘否定”。但事情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
说复杂则复杂,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根本原因大概是,各地政府和官方机构太过于维护自己形象的正面性,自我表扬太多,缺乏透明,常使用公权力阻止负面信息的传播。这给批评制造了“勇敢”、“无畏”等很多天然的正面元素,正所谓越不让说什么,大家越信什么,对相关传闻越感兴趣。
客观地说,各官方机构汇集了中国社会的一流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有的地方政府提出“5(天)+2(天)”、“白+黑”的全天候工作口号。尽管这些官员都有缺点,工作难免纰漏,但他们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勤勉、也最有成就的一批官员群体。
然而,好话最好让别人来说,自己少说。个人是这样,一个官方机构也是这样。中国官员的麻烦恰恰出在他们违反了这一基本社会规律。官员们有问题,有错误,但舆论的批判常常不仅针对错误本身,而是上纲上线。这样的逆反,是舆论对官员们总是“正面报道”自己所做的“自然平衡”。
一些官员可能本来做得确实不错,但他们把自己端了起来,八分成绩,喜欢说成十分,甚至十二分。其实如果把八分成绩说成六分、五分,少说的那两三分,一分也丢不了,老百姓都看在了眼里。社会舆论总是追求总体平衡,任何人都会得到颂扬和批评。颂扬都自己说了,批判只能由社会来。相反,如果多做自我批评,社会一定会用表扬来进行补偿。
各地官员们很少有人会使用自我批评的工具。其实公开的自我批评,常常比自我表扬更有感染力。它传达出的真诚、豁达和责任感等正面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淡化自我批评所针对的内容。对自我批评的担心,反映出很多官员对信息传播理论一无所知。
放下身架,勇于展示自己的“普通”和缺点,主动配合舆论的监督,随时化解掉有可能正在舆论中悄悄积累的放大负面新闻的能量,这是让批评回归本位,各地官员和行政团队避免遭遇舆论轰炸的根本之路,也是他们赢得百姓真诚颂扬的“慢工”和“细活”。
环球时报社评:红十字会为何跳进黄河洗不清
标签:红十字会郭美美
● 环球时报
中国红十字会昨天再做申辩,声明郭美与红十字会毫无关系,它同时否认了舆论对该会存在“腐败”的全部质疑。红会对郭美美事件的陈述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但互联网舆论一片拒绝接受之声,这样的尴尬处境是今日中国非常典型的一幕。
以当前的舆情现实来看,郭美美事件摊在哪一个与官方有联系的机构身上,该机构大概都会“跳进黄河洗不清”。很遗憾,中国各官方机构目前的公信力,不足以对付一个炫富小女生用“错误的身份认证”带给它们的麻烦。
这很奇怪,来自微博深处的一个“谣言”,总是有这么大的威力。即使地方政府或某个部门犯了具体错误,也未必值得舆论对它们的“全盘否定”。但事情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
说复杂则复杂,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根本原因大概是,各地政府和官方机构太过于维护自己形象的正面性,自我表扬太多,缺乏透明,常使用公权力阻止负面信息的传播。这给批评制造了“勇敢”、“无畏”等很多天然的正面元素,正所谓越不让说什么,大家越信什么,对相关传闻越感兴趣。
客观地说,各官方机构汇集了中国社会的一流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有的地方政府提出“5(天)+2(天)”、“白+黑”的全天候工作口号。尽管这些官员都有缺点,工作难免纰漏,但他们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勤勉、也最有成就的一批官员群体。
然而,好话最好让别人来说,自己少说。个人是这样,一个官方机构也是这样。中国官员的麻烦恰恰出在他们违反了这一基本社会规律。官员们有问题,有错误,但舆论的批判常常不仅针对错误本身,而是上纲上线。这样的逆反,是舆论对官员们总是“正面报道”自己所做的“自然平衡”。
一些官员可能本来做得确实不错,但他们把自己端了起来,八分成绩,喜欢说成十分,甚至十二分。其实如果把八分成绩说成六分、五分,少说的那两三分,一分也丢不了,老百姓都看在了眼里。社会舆论总是追求总体平衡,任何人都会得到颂扬和批评。颂扬都自己说了,批判只能由社会来。相反,如果多做自我批评,社会一定会用表扬来进行补偿。
各地官员们很少有人会使用自我批评的工具。其实公开的自我批评,常常比自我表扬更有感染力。它传达出的真诚、豁达和责任感等正面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淡化自我批评所针对的内容。对自我批评的担心,反映出很多官员对信息传播理论一无所知。
放下身架,勇于展示自己的“普通”和缺点,主动配合舆论的监督,随时化解掉有可能正在舆论中悄悄积累的放大负面新闻的能量,这是让批评回归本位,各地官员和行政团队避免遭遇舆论轰炸的根本之路,也是他们赢得百姓真诚颂扬的“慢工”和“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