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笔一套多少支:(转贴)带你一起领略南京的大学(第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1:36
南京的大学



  南京的大学很多,质量也很好,分布也很密。刚到南京时,曾发下宏愿,游遍南京的所有高校,可惜直到离开南京,我这个愿望也并未完全实现。读书后期办了江苏省高校通用阅览证,凭此证件,可在南京所有高校图书馆阅览乃至借阅书籍,介此,我熟悉了南京的更多高校,尽管我只能在一所不大的大学读书生活。

  我所在的大学又有名气又没有名气,在它的专业领域,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出了这一狭小领域,虽然冠以“中国”之名,仍不为人知。甚至因为有了“中国”二字,经常被认为这所学校在北京。殊不知,在五十多年前,几乎所有的“国立”某某大学,都是在南京。换言之,如若蒋公不是退守台湾,今日之南大应不逊于北大,南航应不逊于北航,南农应不逊于北农,南林应不逊于北林,南邮应不逊于北邮,南师大应不逊于北师大。当然我这话多少有点偏激,但是最好的大学都集中在首都,这确实是全权主义国家才特有的现象。

  南京城市不大,我估计面积最多有北京或上海的四分之一就不错了,而大学仍有五十多所,而且南京的大学多在市区,甚至是绝好的位置。比如说南大东大两所大学分别靠近北京西路和北京东路干道,南医更是靠近新街口,药大(中国药科大学)和铁医(原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都是靠近湖南路商业区。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成)靠近山西路。因此这也制约了这些学校空间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许多南京的大学都纷纷选择在郊区建立新校区或分部。南大东大都选在江北的浦口建新校区,南师大在仙林,南工大在江宁都建了新校区。新校区的硬件设施一般都很不错,新生入学往往在新校区学习基础课,但可惜大学的氛围就不那么浓,图书资料和专业设施都差一些(转贴注明:经过几年的发展,各所院校新校区设施也都非常不错了),学术气氛和专业氛围都比本部逊色许多(至少在南师不会,学校重心已经转移到仙林)。但由于本部大多在市中心,学生大二或大三搬到本部之后,变得爱逛街爱游玩,不那么用功的情况,也就多了一些。

  南京的许多大学,前身都和“国立”有关。我无法熟悉每个学校的校史,但是知道南京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江师范学堂”,后来是“国立中央大学”。而东大和南大始终围绕谁是中大的衣钵传人展开争议。至少,东大是中央大学工学院分出来的,南航是中央大学航空学院分出来的(准确地说,中央大学航空系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南航是建国后南大相关专业教师师生分出来重新组建的),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是中央大学水利学院分出来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分别是中央大学林学院和农学院分出来的,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分出来的,却是事实。近年来高校合并之风渐盛,记得大约96年前后李鹏曾就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视察南京杭州,视察之后不久,杭州浙大、杭大、浙医、浙农四校合并,但南京却没有什么实质进展。据说委员长也希望南大和东大合并,但这两所学校都有相当的实力,两者合并之可能性,就如北大和清华之合并,复旦和同济之合并,南开(我在天津的朋友们总将南开称为“南大”,让在南京生活多年的我听起来非常不习惯)和天大之合并之可能性无异。

  据测评,南京的高等教育水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尽管据说西安、武汉等城市对此排名颇有异议,我还是觉得这个排名是比较客观的。南京远离政治中心北京,乃至与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也有三个多小时火车的历程,她的节奏有时甚至是过于缓慢了,但这样反而往往总能有一些比较精致的成果,比较优秀的学者出现。南京的院士有60多位,这个数量也是全国第三。南大的理科和文科都很不错,几年前读的一份资料,说在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中科院院士,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南大的全职两院院士有将近30名,这个数字也仅次于北大和清华。南大的天文学和地学,这两门“上天入地”的学问,都是国内独步的,南大的化学好像也有六七位院士,有中国化学会的创始人病故不久的戴安邦先生,有有机化学的胡宏纹、分析化学的陈宏渊等院士,凝聚态物理方面的闵乃本、冯端等院士,都极具盛名。在文科上,南大也有很多知名学者,比如研究唐诗的莫砺锋,研究英国史的陈晓律,研究现象学的倪梁康,研究卢卡奇、德里达和马克思的张一兵,研究江浙社会的周晓虹,研究城市问题的张鸿雁等。记得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成果,作品也大多出自南大。所以说上海很多人觉得“江南第一学府”在复旦,和从南京出来的所有朋友闲谈,都觉得这一称号应非南大莫属。

  自己并非南大学生,之所以对南大能了解到这个地步,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室友,是从南大考过来的,他不习惯我们学校的“小”,因此总爱讲一些南大故事。再者自己距离南大骑车最多一刻钟,读研时,几乎每周都去南大数次,在南大图书馆的文科阅览室看书作笔记,用通用阅览证每次撕四张票借四本书回来看,去南大法学院资料室查资料。我还记得,曾在南京大学出版社书店买了《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汉口路上买过期的Times回去乐滋滋的读。考研究生的时候,是在南大上英语政治辅导班,记得那时中午躺在那块草坪上,阳光照过来,很惬意。

  东南大学的综合排名在全国也是极靠前的,它的工科实力是非常强的,文革后它的校长曾经是刚刚去世不久的工程热物理专家钱钟韩院士,也是钱钟书先生的堂弟。后来它的校长也很有名,就是第一位在德国获电子学女博士学位的韦钰,现任教育部副部长。东大的微电子、建筑、生物医学工程、热能等专业都是很好的。东大位于四牌楼,我高中的同学在东大学微电子,因此有时去他那里玩,他当时住在14舍。东大的宿舍区和教学区还很有一段距离,中间隔着车马嘈杂的太平南路(准确的说应该是成贤街),好像是94年前后学生过街被车撞死,因此之后修了天桥。后来我的同学赴北京中科院微电子所读研,之后我就很少去东大玩。想来自己每次进入理工科学校,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东大图书馆有一些外文书,有一些法律书,但与南大不同,借这类书的人不多,因此借阅的成功率就很高。我用通用证在这里借了几次书,但惭愧的是,在这里借的中文书,如庞德的《法律史解释》,至今还有印象,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这里借过什么英文书。

  相比而言,我非常喜欢南师大的校园,南师大的前身是吴贻芳先生创建的金陵女子学院。南师大的教育学、古典文学、动物学等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最近几年新闻学、法学、地理学闻名遐迩。校园里的许多系科,都是晚清古典式的二层小楼,极其优雅。据说随园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所以有金陵旧梦,胭脂气息浓重的说法。只是无从考证。是我还记得98年下半年一天下午,我骑车到南师大校园玩,偶然看到海报,于是就碰巧赶上听了刑法学家高铭喧先生的一次讲座,内容好像是新刑法的新发展。南师大的正门在宁海路,后来网络上很有名的一张照片“依法拆迁 依德拆迁”就发生在这里,附近是五台山体育馆,据说五台山旧址是“随园”,就是那位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袁枚的故居。

  南师大后门有一家很不错的京版书店,南师大的后门正对的就是河海大学的前门。河海的校园也很不错,它依山而建,附近就是清凉山公园以及展出退役军事设备的国防园。校园里有曾在这里读书的张闻天塑像。河海前身是华东水利学院,是国内最好的水利院校,最著名的当属他的前任校长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严恺先生了。河海的水利自不必多说,最近它在水文经济方面研究成绩斐然,还建立了一个移民问题研究中心,有个“中国移民”网站,在移民问题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方面,是在国内很有特色的。河海的图书馆也有些文科的书,我还记得从这借出过《法国行政法》。河海大学也早就有了法律系。

  从南师大、河海向南骑,到新街口的汉中路上,就是南京医科大学(原南京医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南京中医学院)。南医更靠近新街口,学校很小,在国内的医科大学中,南医不仅无法与北医(现北京大学医学院)、上医(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相比,即使是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医学院)等也有一定差距。不过记忆中南医的心血管药理还不错。在国内的中医学院中,南中医还是可以的,但比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稍差一些。不过这两所院校的图书馆也帮了我不少忙,为作课题,我曾在那里借出来药学史、医学史以及美国药品法的外文书阅读,但那本美国药品法的书当时没有舍得复印,至今后悔不已。

  南京中医药大学靠近水西门,出了水西门,骑车到莫愁湖附近,就是南京审计学院,当时这所学校是国家审计署直属的,据说资金十分充裕,由于审计学院建校历史不长,因此图书馆里旧书不多,但因此非常舍得花钱买新书,而且每种一买就是十几乃至几十本,记得当时市面上出来的法学、经济学的新书,它那里几乎是应有尽有,而且由于那个学校不招研究生,本科生借阅专业书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因此自己当时很喜欢去那里借书,只是有时觉得稍微远点,骑车要半个小时,但是现在跟上海北京比起来,半个小时的路程,又算什么呢。

  从新街口向东骑,在中山东路上,熊猫电子集团的附近,坐落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去过南航数次,那里最有特色的就是有一个航天馆,有各种飞机模型乃至退役飞机的展览。南航附近就是明故宫,不远是海军指挥学院,那里有半山园,据说当年王安石(号半山)晚年罢相之后,就在这里隐居,因此得名。

  自己所处的大学,它的分部在栖霞区吉祥庵神农路上,我曾在分部生活两年,由于是新建的,建筑都很不错。但图书多集中在本部的图书馆。分部的药用植物园,常年有许多怪怪的自己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草。本部的图书馆藏书太个性化了,药学的最多,化学、生物学次之,医学更次之,而经济学、法学的书却乏善可陈。好在我后来作的药品法研究,诸如英文的《国际药学文摘》、《全球医药新闻》、《药品信息杂志》上还有许多药品法的新闻素材,而经济学、法学的书刊,好在我有通用阅览证,也可去南大南师大借阅。这所大学是国内最好的药科大学,除药事管理专业外,其余药学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专业,包括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化药学、生药学、中药学都有博士点。从事中药显微鉴定的徐国钧院士更是蜚声中外,他以专科学历,58年一目失明之后又从事显微鉴定四十年的事迹,更几近传奇。但据说这两年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离开学校,远走美国加拿大有之,即使在国内,也有多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学者离校去了北医、上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南大、南师大等处。至于药事管理专业,其低迷之态也未见太多起色。几年前曾有学校并入南大的动议,但后来校领导多方努力上下活动终于阻止并校成功,现在看来,这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学校本部在玄武门童家巷,我后来住在本部综合楼505室,在阳台可以望到玄武饭店。出门向东不远就是江苏展览馆和玄武湖公园,向西不远就是现在已整修一新的丁家桥和著名的湖南路商业街,湖南路上有星罗棋布的书店,包括省外文书店、出版大厦、大百科书店、译林出版社发行部、南京书店等。那时夏天吃完晚饭,逛湖南路夜市,去书店淘书,几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当时有新模范马路七校之称呼,现在想来已经不存在了吧,除了母校依然故我之外,位于丁家桥的南京铁道医学院,现已并入东南大学医学院;同位于新模范马路上的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已经合并成南京工业大学;而稍远一点靠近萨家湾的南京经济学院,据说即将和前文提到的南京审计学院合并成南京财经大学(实际是没有合并南审)。那时我曾和一位现在美国华盛顿州立读medicinal chemistry博士的室友,每周末去铁医打乒乓球,想来自己乒乓球技术虽一般,每每被我的室友杀的落花流水,却依然乐此不疲。在铁医的图书馆里,我还曾找到了一些卫生经济学方面的文献。铁医和母校之间步行最多十分钟,几年间,我们吃遍了这一线的所有餐馆,特别是暑假学校的伙食不好,总是在这里吃盖交饭,从鱼香肉丝到宫爆鸡丁、蚂蚁上树等等,能吃的花样都吃遍了。

  在南京邮电学院我参加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南邮是一般本科,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要高出重点线许多。在南京经济学院我曾听过一次杨小凯的讲座,但内容已经完全记不得了。新模范马路一带还有一所很有特色的军校,就是南京政治学院,这所学院的前身是解放初期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亲手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就是电视剧亮剑中的南京军事学院)。刘伯承建国后主要精力放在办军校上,这或许帮助他躲过许多政治斗争。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南京政治学院和位于上海五角场的空军政治学院合并,空军政治学院现在改名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新模范马路诸校的共同特点是学校都是单科性院校,面积不大,想来学校合并的加减法,从50年代至今一直反反复复。或许应了罗贯中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要建世界几百强,把南京或上海或北京的高校合并成一所大学,不失为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

  南京的大学很多,即使仅仅是不错的大学,也有很多。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现在已经是综合性的理工科院校,它在许多领域都很不错,可惜我对工科一窍不通因此无法说明它为何不错,不错在哪里。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它在全国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它的农药学以及农业经济都非常有特色。比如南京林业大学也仅次于北林,它的林产化工、精细化工是非常好的。但这几所学校都在郊区,因此我去的很少,南理工是在东郊,校园面积有两千多亩,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这里读自动控制,从校门口到他的宿舍,当时走了二十多分钟。南理工所在的地方叫孝陵卫,顾名思义,是守护明孝陵之义。从南理工可以步行到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梅花山一带东郊景区,令人艳羡不已。南农也位于中山门外,面积很大,但是骑车要经过一个很大的坡,而且由于从这里向东可以上沪宁高速公路,因此来往车辆特别多,因此我们晚上骑车是很少去这一线的。南林位于玄武湖的背面,靠近玄武湖的药物园(又称情侣园),从南林向东北就是去镇江的公路。这几所位于郊区的学校,面积都不小。

  南京高校多,军校也多,比如前面提到的位于中山北路的南京政治学院,位于中山东路的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此外还有雨花台外的空军气象学院,位于汤山的南京炮兵学院,位于岗子村的通讯兵工程学院,位于马群的海军医学专科学校(现为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分院)以及坐落于郊区的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等。遗憾的是由于所谓的军事纪律缘故,大多数南京的军校我都未能进去一游。

  离开南京之后,无论是碰到自己的校友,还是碰到在南京其他大学工作学习过的朋友,大都对南京这座城市都有难忘的记忆。而且在南京度过大学时光的人,身上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求学的人明显有着些不同的东西。曾在南京读书的学生,似乎很多方面更恬淡一些,更有些理想主义色彩。虽然人无法脱离现实世界生活,但总体上说,从南京读书出来的人,做学问做事情都更认真一些,但在名位的追逐,金钱的渴求上,似乎要比其他人来的淡一些。或许这就是城市给每个人身上留下的印记吧。

  某种意义上,南京是一座大学城。也许是因为南京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历史和忧伤,才使得南京的大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风格取向;而正是这些点缀于南京城市各个角落的大学,才支撑起南京城的一道独特景观,使得今天南京依然不失灵秀典雅。当然,离开两年多了,今天的南京城,南京的大学乃至南京的学生,都会发生种种变化。我写的,只是我记忆中的南京,记忆中南京的大学。尽管我不擅美工,但在我的心中,这永远是一幅最美的画卷。

  (文中所提及资料和人物没有一一核对,恐有谬误,特此说明)


修正及说明几处,作者勿怪,如果有时间,请作者发站内信件和我联系。
1,南京大学的起源,官方说的首先是三江师范学堂。至于正统之争,不好说。东南是中大的工科,南大主要是文理科,不过东南有了中大的老校址,所以被承认的更多一些。
2,南京经济学院独立筹建南京财经大学
3,没有北京农业大学,只有中国农业大学
4,南理工应该是3000亩,说实话,工科确实不错,但其它方面不敢恭维。
5,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在江北的江浦,而江宁在江南
6,南航应该和中大没有关系(有关系,但是不那么明显),02年九校联庆中央大学百年,没有南航。
7,作者应该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那么重点推荐一下中国药大吧。
中国药大在本领域确实是一所很牛的学校,由以前的南京药学院改名而来。学校规模不大,学生总计不超过5000人,但是却是教育部直属校,进入211工程,欢迎访问药科大学主页,www.cpu.edu.cn
8,提供几个学校的主页,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南京大学www.nju.edu.cn
东南大学www.seu.edu.c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www.nuaa.edu.cn
南京理工大学www.njst.edu.cn
河海大学www.hohai.edu.cn
中国药科大学www.cpu.edu.cn
南京农业大学www.njau.edu.cn
南京工业大学www.njut.edu.cn
南京林业大学www.njfu.edu.cn
南京邮电大学www.njupt.edu.cn
南京财经大学www.njue.edu.cn
南京审计学院www.njai.edu.cn
南京艺术学院www.njarti.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www.njim.edu.cn
南京工程学院www.njit.edu.cn
帖子地址:http://bbs07.kaoyan.com/t1457054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 bbs07.kaoyan.com

查看详细资料

TOP

yihuozhe

夕月

 

注册时间
2003-9-20 
    TOP 沙发 发表于 2006-5-24 17:10 只看该作者 中央大学同源大学家族:

      肇基于两江
    两江师范学堂  
    |  
    三江师范学堂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国立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学校——>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大前身是南高师的时候创建的还是国立东南的时候创建的我记不太清楚了)
    |  |——>上海体育学校——>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
    第四中山大学
    |
    中央大学——>(台湾)中央大学
    |
    国立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分出文、理学院+金陵大学部分+医学院残余重建医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大医学院剩余师资再次重建医学院——>南京大学
      |          |
      |          |——>南大再次分出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
      |          |——>南大分出气象系——>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分出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东南大学
      |      |
      |      |——>工学院组建——>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      |——>工学院组建——>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
      |      |——>工学院组建——>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分出教育学院+金陵女大+金陵大学部分系科——>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分出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分出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分出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分出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分出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徐悲鸿离校北上北平创建华北艺专——>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组建南京艺术学院
      |——>组建南京体育学校——>南京体育学院
      |——>组建成都电讯学校——>电子科技大学
      |——>组建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教会创办——>金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全国教会大学第一个接受中国政府管理——>部分系科与南京大学合并——>南京大学
      |——>部分系科与金女大、中大教育学院合并——>南京师范大学

    教会创办——>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
    |
    |——>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1952年后成立的许多南京高校,主要是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三所大学的有关院系基础上建立的。

    其他一些院校,如1952年成立的北京电影学院主源为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专修科;

    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有关院系师生校友还主要组建了1950年成立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分出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1956年成立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改名为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航空学院(1993年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改名为电子科技大学)诸校。

    此外,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有关院系调整至或调出组建其他一些院校,如(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