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作品全集下载:日本,美国的"半殖民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7:17
日本,美国的"半殖民地"-----近藤大介 2011-08-13 02:31

 

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种种作为,日本比中国更为苦恼。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最为麻烦、最为头疼的问题当属“如何与‘山姆大叔’相处”吧。目前,美国再次强力插手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南海领土争端,着实让中国大为苦恼。

  其实,对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种种作为,日本比中国更为苦恼。

  虽然日本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但是如果光凭这一点就认为日本举国上下都支持美国在东亚的军事战略,那真是大错特错。半个世纪以前,日本有一群人被称作“安保世代”(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一代)。如今,在我们这些50岁以下年纪的日本人中,也有很多人正在煞费苦心地思索着“如何才能让日本脱离美国,从而实现独立”。

  自从两年前开始了北京的生活,我便惊奇地发现:虽然同为东亚国家,但是在北京的街头却完全看不到美国大兵的身影。而且在这样一个面积是日本25倍的泱泱大国,虽没有一处美军驻地,却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对于我们这些“时时受到美军保护”的日本人来说,真是难以置信。

  前一段时间与驻北京的韩国外交官交谈时得知,他在刚刚从首尔来到北京任职的时候,也有过与我同样的困惑与惊叹。众所周知,韩国也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境内的美军基地与美国大兵已然成为“韩国一景”。也就是说,中国周边国家的国民们都已经被洗脑,以致认为“没有美军的驻扎就无法维持国家的和平稳定”。——这就是东亚的现状。

  1945年8月,日本战败,美军盘踞日本至今长达66年之久。因此,70岁以下的日本人基本上对“没有美军驻扎的日本”没有任何印象。所以,对于“如果没有美军,日本是否能够维持和平稳定”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

  但是对于日美关系,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后援,日本的政权将无法维持。”

  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持政权,日本首相必须得到来自三方面得支持——国民的支持、政党的支持、美国的支持。在担任政治记者期间,我曾听闻一位日本前首相如下感慨道:“在日本,得到国民的支持可以成为国会议员,得到政党的支持可以成为国务大臣,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就绝对无法成为首相。并且,被美国摒弃之日就是政权崩塌之时。”

  实际上,由于被美国摒弃从而崩塌的政权不胜枚举。田中角荣政权、细川护熙政权、鸠山由纪夫政权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而现今的菅直人政权,也随着今年3月前原诚司外相的辞职而被美国摒弃,余日不多了。同时,驰骋日本政坛达25年之久的小泽一郎之所以无法成为首相,其症结就在于他与美国为敌。相反,被美国看好的政权将会长久维持——被喻为“美国傀儡”的中曾根康弘政权、小泉纯一郎政权均持续了5年以上。

  如此现状迫使日本的历代政权不得不选择“绝对服从美国的命令”。换言之,日本实际上正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比如,首都东京的上空现在依然禁止除美军飞机以外的飞机飞行,因此日本的客机只能经太平洋(7.96,-0.05,-0.62%)上空绕行,在成田机场或羽田机场起降。又如,东京湾近海海域虽然允许日本船舶驶入,但实际上其航海优先权却归美军军舰所有。面对这样的种种不公,日本竟然隐忍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虽然两年前日本由自民党政权转变为民主党政权,但“半殖民地状态”却丝毫未能得以改变。由于在“重视亚洲政策”、“冲绳普天间美军基地迁移”等问题上与美国奥巴马政权背道而驰,作为“第一代民主党政权”的鸠山由纪夫政权在上台后不久便被迫下台。此后继任的“第二代民主党政权”菅直人政权只得更加盲从美国。

  比如,上个月在华盛顿召开的“2加2”(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会谈中,通过了“在50年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日美同盟”、“关于在日美军再编的进展”及“在日美军驻留经费负担”三项共同协议。细读协议内容——“今后的5年内,在日美军全部经费水平与日本2010年度持平(日本2010年度为驻日美军提供驻留经费约为1881亿日元,合154亿人民币)”、“包括冲绳在内的在日美国驻军的重要性逐年提升”等等——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只不过是接受了美方的全部要求而已。所以这次由日美双方的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共同出席的“2加2”会谈,实际上只不过是“2加0”会谈罢了。

  回到南海争端问题。目前,南海局势日益紧张。该局势的症结就在于中国与越南、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问题被美国“提升”到了“中国与东盟对决”的高度。在本次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外交部长会谈中,诸国受美国的强烈影响,纷纷开始对中国施压。

  其实,东盟是在1961年,为了迎合美国“阻止共产圈的扩大”的企图而发起的组织。当时,美国为了遏制苏联→中国→越南的一系列共产主义风潮,联合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亲美三国”,共同打造了“反共产圈同盟”。也正是因为如此,由共产党执政的越南在1995年才得以加入东盟。

  现在,美国只是希望再次将东盟还原到它“原来的摸样”。与在上个世纪经历了15年战争洗礼的越南开始“联合军事训练”就是其中一环。另外,1992年已经从菲律宾撤军的美国也重新开始了与菲律宾的联合军事演习。

  总而言之,美国就是希望利用东盟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其实,奥巴马总统与克林顿国务卿在过去的两年中反复提起的“回归亚洲”,只不过是“中国包围网”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那么,面对美国的这一企图,现今的中国应该作何反应呢?上周,我有机会与中国从事东盟研究的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见面。我借机询问:“对于美国的‘中国包围网’,中国是否有突围的妙招?”对方意味深长地回答:“我个人认为,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东亚诸国驻军,在军事上构筑‘中国包围网’,我们对此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因为美国的军事费用比排名在第2位到第15位军事大国的军事费用总和还要多。对于美国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凭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制造一艘航母就能对抗得了的。所以,中国不应该与美国较量军事力量,而是应该在周边各国构筑‘经济包围网’来进行对抗。现在,中国周边的国家/地区基本上都视中国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并且各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存度逐年增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FTA(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着眼未来,只要东亚诸国间不爆发战争,经济影响力一定会超越军事影响力。也就是说,对于周边各国,中国有着比美国更强大的影响力。”

  的确,正如这位学者所说的一样,现今两岸关系的变迁,也许就是“经济力量决胜军事力量”的典型例子。去年,美国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而中国大陆与台湾签署了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此举对台湾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美国。

  同理,随着越南与菲律宾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存度逐渐增强,美国的野心也自然会烟消云散了。所以,正如这位学者所说,中国对待南海问题的正确战略不应该是与越南及菲律宾正面冲突,而是应该增强与两国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服务方面的合作。

  与此相对,日本此时能做的并不是研究“如何应对”,而是像前面所阐述的那样,只能一味地顺从。美国说白就是白,说黑就是黑……松本刚明外相在此次日本和东盟外相会议上发表的南海“海洋经济回廊构想”,也正是顺从了美国的意思。

  然而,美国此举当然不是考虑日本的利益,而只是极力地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也正是现今日本不幸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