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曲排行榜:塔塔尔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6:34
塔塔尔族,或称塔塔尔人、鞑靼人,是中国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地区。“塔塔尔”是“鞑靼”的音译之一。
目录
民族概况
民族历史
社会经济
文化艺术教育事业艺术
独具特色的歌舞
文学创作
风俗习惯婚姻过程
出嫁仪式
服饰风俗
民居地点
饮食习惯
礼仪特点尊重长者
握手示好
进餐礼仪
禁忌内容
宗教信仰
节日庆祝
传统节日
民间传统体育
分布概况
民族概况
民族历史
社会经济
文化艺术教育事业艺术
独具特色的歌舞
文学创作
风俗习惯婚姻过程
出嫁仪式
服饰风俗
民居地点
饮食习惯
礼仪特点尊重长者
握手示好
进餐礼仪
禁忌内容
宗教信仰
节日庆祝
传统节日
民间传统体育
分布概况
展开
编辑本段民族概况
塔塔尔族[1]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于白色人种。
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另外,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也有少数的塔塔尔族。 “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  
”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数为5 0 0 0 。
塔塔尔族使用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由于塔塔尔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族人民杂居,联系密切,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源于公元5~10世纪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的室韦,原名为Tatar,最早出现于鄂尔浑叶尼塞碑文,当因其中Tatar部最强故有此名。唐文献作“达旦”,为我国北方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部落。自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随着突厥的衰亡,鞑靼渐渐成为强大的部落。室韦-达怛人是蒙古部、 塔塔儿等部的先民,11~12世纪的生活于蒙古高原的蒙古、 塔塔儿、蔑儿乞、札汗亦儿等操蒙古语的游牧民,都是室韦—达怛人的后代。
金朝重点用兵于宋,蒙古高原各部势力乘机有了很大发展,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Tatar)部,以鄂尔浑河上游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据有阿尔泰山至杭爱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漠南的汪古部等,都很强盛。他们虽先后臣服于金,但除汪古部外,多时服时叛,袭扰金朝北境,尤以塔塔儿、蒙古二部为甚。蒙古兴起后,塔塔儿(Tatar)部为蒙古所灭。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大蒙古国后,诸部游牧民均被编入各千户,遂统称为蒙古人. 蒙古人西征时,西方曾将蒙古人统称为鞑靼(Tatar)。 13世纪 蒙古人西征使得鞑靼(Tatar)一词在现在的原苏联地区得以延续.。前苏联地区的鞑靼人属突厥语族,混合了蒙古人和跟随蒙古人西征的其他种类的突厥人的血统,他们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和西西伯利亚、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1944年被斯大林从克里米亚强行迁入),原苏联共有六百多万鞑靼人,分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很多种,是今俄罗斯联邦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称塔塔尔族,他们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少数改信东正教(称楚瓦什人,主要在俄联邦楚瓦什共和国境内),还有部分信原始的萨满教。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人属喀山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主要是伏尔加-保加尔人(The Volga Bolgars),保加尔人原居中亚一带,后随匈奴人西迁到黑海以北,七世纪时分成五部,一部西迁到多瑙河下游地区,联合斯拉夫人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建立保加利亚汗国,后被当地的斯拉夫人同化,成为基督徒。后来保加利亚人就成为同化了这支保加尔人的斯拉夫人的名称。另一支保加尔人北上到伏尔加河中游、卡马河流域一带,称伏尔加-保加尔人,蒙古西征时称他们为不里阿耳,被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拔都在西征结束时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其居民是保加尔人和操突厥语的奇卜察克人(钦察人)。跟随拔都留下的蒙古人只有四千户(参加拔都西征的军队约15万人,西征结束后,其他各系宗王的部队都回原来的地方去了,剩下的是拔都自己的部队),他们淹没在突厥人的汪洋大海里(突厥人的数量是他们的百倍以上),他们后来逐渐被周围的操突厥语诸部混血同化,讲突厥语,信伊斯兰教。后来蒙古人和钦察汗国统治下的伏尔加-保加尔、钦察(奇卜恰克)等突厥语民族共同使用蒙古人带来的名字--鞑靼人,伏尔加-保加尔人失去了自己原来的名字。15世纪时,钦察汗国衰亡,在伏尔加河、卡马河一带建立喀山汗国。不里阿耳人是汗国的主体;此外,还有许多使用突厥语的部落和突厥化的蒙古人。居住于原苏联地区的鞑靼人作为一个民族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另外,当时被称作鞑靼的,还有克里米亚半岛及西伯利亚使用突厥语的民族  塔塔尔族少女
。鞑靼这一族名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
俄罗斯鞑靼人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称塔塔尔族,主要是19世纪20和30年代及以后陆续从喀山、斜米列齐、斋桑等地迁徙来的。19世纪20和30年代,俄国封建领主加紧掠夺土地,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塔塔尔人被迫出外流浪,其中有些人经过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的新疆。现在居住在布尔津、哈巴河等地的塔塔尔族多半是这些人的后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沙皇政府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对中国新疆的通商大门。这时处在俄国经济中心的莫斯科和中国新疆之间的喀山一带的塔塔尔商人也随着活跃起来,其中有些人在到新疆做生意的过程中移居新疆,开设商店。这时迁到新疆的除商人外,还有教育工作者和宗教职业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又有不少塔塔尔人迁到新疆,主要是中、小商人和农民、手工业者。
编辑本段社会经济
解放前,商业是塔塔尔族的主要经济活动。他们有的在中国和俄国之间贩运,有的做行商或开设商店,有的到农村做生意,有些远至中国内地大城市设立商业机构,有的在俄国商人开设的“洋行”里做店员、工人,或者为老板在牧区放牧牲畜,当牧工。在布尔津、奇台、吉木萨尔、青河、和布克赛尔、哈巴河、乌鲁木齐等地,都有一些塔塔尔族的牧业户,其中多是贫苦的牧民、牧工,他们没有牧场和草场,只有少量维持生活的牲畜。牧主主要居住在伊宁、塔城等城市。塔塔尔族居民也有少数农业户,在阿勒泰的农业户还掌握了新的农业技术,采用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雇用农业工人。塔塔尔族的手工业主要是加工皮革,生产肠衣、成衣、刺绣、水磨、蜡烛、肥皂,以及修理钟表和照相等。
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塔塔尔族人民政治上无权利,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为了求得解放,塔塔尔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新疆后,塔城、伊宁的塔塔尔族职工和各族职工一起建立了职工会,以抵制资本家的剥削与压榨。经过初次斗争,获得了每周半天的休息权。职工会后来虽然被反动政府禁止而未能长期存在,但这一行动却鼓舞了塔塔尔等族人民的斗争意志。1944~1949年,塔塔尔族人民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中,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塔塔尔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翻了身。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塔塔尔族没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但仍充分地享受着民主权利。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一名塔塔尔族代表;塔塔尔族干部也成长起来。在现代商业领域,塔塔尔族人民发挥他们的专长,为社会主义流通做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教育事业艺术
塔塔尔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早,知识分子较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塔塔尔族的宗教上层人士在伊宁、塔城等地开办了以宗教教育为主,兼学一些算术、语文的学校。1941年创立的伊宁塔塔尔学校是新疆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新型学校之一。有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还到农村、牧区开办教育事业,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期,塔塔尔族人民建立了塔塔尔剧团,演出的戏剧很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塔塔尔族人酷爱戏剧、音乐和歌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音乐舞蹈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塔塔尔族的乐器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库涅,,(二孔直吹的木箫)、“科比斯’’(置于唇间吹奏的口琴)、二弦小提琴);此外还普遍使用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等。唱歌、跳舞时也用手风琴、“曼佗林’’伴奏。舞蹈活泼,吸收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按照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色要由女子扮演。舞蹈的动作活泼、灵巧、奔放。男子多踢蹲、跳跃的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独具特色的歌舞
塔塔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新疆,不管哪一个兄弟民族,只要举行庆典和婚礼,都少不了演奏塔塔尔族乐 曲,唱塔塔尔族民歌,跳塔塔尔族舞蹈。  塔塔尔族妇女
塔塔尔族民歌种类繁多,大多是抒发内心丰富感情的,不少是表达男女青年爱情的。其特点是抒情细腻形象,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一种 强烈的优美感。有些塔塔尔族民歌早已成了新疆地区的流行歌曲。
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亦颇有中亚细亚音乐的特点。他们的民族乐 器比较多,象古老的二孔“库涅”(直吹的木箫),铜片制的“科比斯”(放在嘴唇之间吹的口琴),现在普 遍使用的乐器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小提琴等。
塔塔尔族的舞蹈按照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主角都 由女子扮演。其舞蹈特点是:动作灵活,活泼多变。男子多腿部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舞曲一般都节奏鲜明,轻松愉快。音乐旋律和舞蹈形象都十分优美感人。塔塔尔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节日喜庆时人们还举行舞蹈比赛,特别是每年春天举行的盛会——“ 撒班节”,即犁头节,他们总要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地 方,尽情的欢歌起舞,如痴如醉。
编辑本段文学创作
中国的塔塔尔族仅4000余人(1982),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陆续迁入中国新疆的,分布于乌鲁木齐、伊宁、塔城等地。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并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因长期与维吾尔、哈萨克族杂处,所以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亦为新疆塔塔尔人所通用。
塔塔尔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幸福》、《失去亲妈的姑娘》等民间故事。前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用生动的形象,明快简洁的语言表明幸福与勤劳是一对孪生子;后者风格深沉细腻,是“孤儿型”故事中的一篇佳作。塔塔尔族民歌,长于抒情,节奏明快,如《草原上的人都这样唱》、《小河》等。其情歌尤为丰富,《眼睛》、《梦中见到了你》、《姑娘的心愿》、《树上的夜莺在歌唱》等,情深意挚,蕴藉含蓄,深为人们所喜爱。
10至13世纪,塔塔尔人就有不少反映爱情和宗教内容的文学作品,艾力的《玉素甫与孜莱哈》是最早的一部爱情叙事长诗。此外,还有作者不详的宗教劝诫性长诗《克斯克巴希》、《告诫众后生》。13至14世纪,库提比的《胡斯热夫与西琳》,花拉孜米的《爱情诗简》,迈合穆特·布勒阿尔的《通向天堂之路》都是引人注目的著作。15世纪的诗人穆赫麦德雅尔写过不少各种题材的长诗和抒情短诗,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已经反映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塔塔尔人当时的喀山汗国,抵御沙皇侵略的思想。
塔塔尔族的作家文学,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进步传统。诗人阿不都拉·托卡依(1886~1913),不仅以其作品为塔塔尔新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现当代诗人、作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塔塔尔族文学家、历史学家库尔班艾力·海力迪 (1846~1913)以塔塔尔文在新疆写成,1910年在喀山出版的《东方五史》,是一部广泛涉及东方突厥语诸民族人文、历史,同时具有文学价值的重要著作。30、40年代,《我们的呼声》、《新新疆》等塔塔尔文报刊出版,发表了不少用塔塔尔文创作的小说、诗歌和剧本。目前,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以及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塔塔尔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编辑本段风俗习惯
  
塔塔尔族的家庭多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限制叔伯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姑表联姻也很少。婚礼按教规在女方举行,通常新郎要在岳父家住一段时间,有的要到第一个孩子出世后才回自己家。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婚姻过程
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其中包括给新娘父母的礼物(称“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出嫁仪式
颇为有趣。这天,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拉手风琴,兴致勃勃地唱起塔塔尔流行歌曲“几尔”,一路上歌声、琴声、口哨声、呐喊助兴声连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成亲。当夕阳西下,新郎和伴郎们一行人等来到新娘家。这时先要绕着院落转一圈,然后才到门前。而此刻女家大门都紧闭着,新郎要献礼物才能进去。以后,新郎进房门,到床边,吃饭,都要送喜钱。
结婚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先由阿訇诵经,并询问新婚夫妇是否愿意,待男女双方回答“愿意”之后,再由阿訇将一杯糖水(或蜜水)送给新郎和新娘共饮,象征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礼毕入洞房。第二天早上新郎要拜见岳父母,回家举行宴会,并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晚上再回到岳父家。婚后,新郎和新娘都要在女家往一个时期,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有的甚至要生过一个孩子以后才回到男家。
塔塔尔族对待女婿如同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热情。在女方家居住期间,岳父、岳母要拿出上好的食品款待女婿,使女婿感到生活在女家就如同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
当新婚夫妇回男家时,新娘的嫁妆要全部带走。将到男家时,男方亲友要用绳子拦住新娘的去路,新娘要献糖果等物,方可放行。新娘回到夫家,男方亲友向新娘身上撒糖果,并举行宴会,尽情娱乐,以示欢迎。
  塔塔尔族图腾
小孩出生有各种礼仪。
人死后,按教规净身,缠以白布等,实行土葬。服饰风俗
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绉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
男子在冬季喜戴黑色卷毛皮帽,夏季喜戴绣花小帽,穿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长衫,裤子一般为黑色。典型的男性城市居民上穿宽袖直领,对襟开胸的白衬衫,外加黑色齐腰的短背心,或者是黑长衫,腰扎皮带。裤子一般也是黑色,宽裆紧腿。脚上穿的是皮鞋或者是长筒皮靴。女性城市居民喜欢穿宽大的宽大的连衫带皱边的长裙子,颜色多为白、黄、酱色,上装的袖口都很小。脚上穿的是皮鞋或花皮靴。喜欢戴镶有珍珠的小花帽,有的还要加上一块大头巾。通常的装饰品扔耳环、手镯、戒指、项链、领口上的胸针等。乡村女性居民一般都喜欢扎头巾,戴小帽的很少。身上穿的也是连衫长裙,但往往要在胸口上加一块围巾。塔塔尔族妇女善刺绣。塔塔尔族的服饰干净、整洁、艳丽,表现了一种功利性的美。
编辑本段民居地点
  独具特色的歌舞
城市塔塔尔族居民多住平顶土房,墙一般都很厚,里面粉刷石灰,有的还挂壁毯。自成院落的住宅,庭院多栽种花木,布置成小花园。牧区的塔塔尔族逐水草而居,多住帐篷。
在房舍布局和室内陈设方面,独门独院。庭院内种植着各种果树和花草,环境清幽,像一座小花园。房子的墙都比较厚,以便安装火墙或铁皮壁炉,供冬季取暖之需。除住房之外,另有客房、厨房和储藏室等。父母与子女另居。住房比较宽敞、明亮,并设有客厅。墙壁粉刷着素雅的颜色,挂有壁毯,地上铺地毯。室内摆设着各种欧式家具,显得古雅而豪华。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都住帐篷。
塔塔尔族最爱清洁,住房也总是收拾的十分干净整齐,屋子的周围还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环境幽雅,特别是饭堂和厨房,那是清洁得一尘不染。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塔塔尔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中午为正餐,早晚为茶点,日常饮食离不开面、肉和奶,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制作成特殊食品。
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鸡蛋、盐、胡椒粉作原料制成,类似于抓饭)、馕和拌面之外,还有帕拉马西(馅饼)、饺子、油煎饼(带土豆)等。
塔塔尔族喜欢的风味饮料有:类似于啤酒的“克儿西麻”,是用蜂蜜发酵制成的,还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淀粉制成的“克赛勒”等。
素以烹调著称的塔塔尔族妇女善于制作各种糕点。用鸡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以精致、可口驰名。节日和待客食品除了抓饭外,还有用奶酪、杏干、大米和用南瓜、肉、大米焙烘的两种糕点:“古拜底埃”和“伊特白里西”,是塔塔尔族特有的风味食品。
  社会经济
塔塔尔族妇女素以烹调技艺高超著称,善于制作各种糕点,如用面粉、大米加奶酪、鸡蛋、奶油、葡萄干、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内层松软,风味驰名新疆;也有将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为“伊特白西”的点心,还擅长用鸡蛋、奶油、砂糖、鲜奶、可可粉、苏打和面粉制成精美可口的馕。
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鸡蛋、盐、胡椒粉作原料制成,类似于抓饭)、馕和拌面之外,还有帕拉马西(馅饼)、饺子、油煎饼(带土豆)等。塔塔尔族喜欢的风味饮料有:类似于啤酒的“克儿西麻”,是用蜂蜜发酵制成的,还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淀粉制成的“克赛勒”等。
进餐时,每个人面前都放一块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并防止食物溅在衣服上。全家人围坐一圈,中间餐桌上放一块餐布,吃饭时习惯用勺子、刀子、叉子。上茶、上饭,要先送给长者,然后再按年龄大小先后递送。饭毕要做“巴塔”(祈祷)才算就餐结束。
编辑本段礼仪特点
尊重长者
  生活方式
塔塔尔族人民讲究礼仪,亲友相见要握手问候,妇女见面多握双手;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对长者非常尊重,走路、谈话、吃饭均先让长者。握手示好
见面以握手问好,妇女多握双手。塔塔尔族人热情好客,对远道而来的投宿客人,总是热情款待,并乐于助人。在塔塔尔族中,妇女生小孩是件大事,亲戚朋友都要来祝贺、送礼。塔塔尔族的婚礼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是,塔塔尔族的婚礼不像其他的民族那样在男方家举行,而是在女方家举行。进餐礼仪
塔塔尔族在进餐时,每个人面前都放一块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并防止食物溅在衣服上。全家人围坐一圈,中间餐桌上放一块餐布,吃饭时习惯用勺子、刀子、叉子。上茶、上饭,要先送给长者,然后再按年龄大小先后递送。饭毕要做“巴塔”(祈祷)才算就餐结束。
编辑本段禁忌内容
  两个塔塔尔族小孩
塔塔尔族最忌讳猪,不吃猪肉。禁食驴、狗、骡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内)。禁忌把猪肉带进清真食堂,禁忌在水渠、水池、水井、涝坝附近洗衣服,禁忌在涝坝内洗澡、游泳。一起住宿时,忌在室内大小便。与人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擤鼻涕、吐痰、打哈欠和放屁。忌与妇女开玩笑和动手动脚。在有群众的地方,忌光着上身,更忌穿背心、裤衩到塔塔尔人家里去。不准在住房附近、水源旁边、清真寺、墓地周围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按,上述禁忌为伊斯兰教所共有)。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诸方面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徒,必须按规定时间程序进行宗教活动:每天做五次“乃玛子”念经;每星期五要到礼拜寺作一次礼拜。
每年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在太阳出山以后和下山以前不能吃喝。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许多繁琐的戒规和禁忌。对于每个伊斯兰教徒来说,《古兰经》、“麻扎”(墓地)和清真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与“圣地”,“朝觐”是每个伊斯兰教徒认为最光荣的事。
封建统治阶级曾利用宗教征收各种捐税,设立宗教法庭,压榨劳动人民。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必须履行的义务还有一项就是宗教课税。塔塔尔族人民除了要在经济上忍受种种剥削外,还要忍受宗教法庭的压迫。凡是订婚、结婚、遗产继承、买卖契约、典当文书等都要有宗教职业者的作证和盖章才能有法律上的作用。但解放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一切合法的宗教活动,都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许多有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产发展的繁琐的宗教仪式,人民也按照自己的意志加以简化了。
编辑本段节日庆祝
塔塔尔族的主要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另外,“撒班”节(也称犁头节、犁铧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节”(犁头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会,多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拔河、  
赛马、摔跤等群众性活动。
塔塔尔族是农业民族,“撒班”,柯尔克孜语,意即“庆祝春耕”。每年春耕结束后以乡为单位进行欢庆活动,既庆祝春耕完毕,又祈望来秋丰稔。这种庆祝活动塔塔尔语称“乌买克”即“团会”。乡民全数参加,庆祝地点在田头或野地,由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主要活动有摔跤、攀竿、唱歌、跳舞、赛跑、拔河、赛马等,优胜者将得到妇女们亲手纺织的手帕、围巾、刺绣衬衫等奖品。
对唱是节庆的主要内容,成年人唱希望丰收;青年人歌唱友谊与爱情;少年围着人群唱:“雨呀,雨呀,快快下,我们不要饥饿,永远不要见那像狮子般的瘟疫。”群众在对唱时,还唱教训懒汉的歌:“不要流浪快回家,快把酒瓶变骏马,快把酒瓶变犁铧,老老实实种庄稼。”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塔塔尔族民间传统节日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一样,三大节日是其主要的节日,此外塔塔尔族也过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撒班节。
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塔塔尔族人能歌善舞,酷爱戏剧、音乐和歌舞。塔塔尔族音乐节奏鲜明动听,旋律流畅华丽,短热情。塔塔尔族传统的乐器有木萧和口琴,此外还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小提琴等乐器。在各种传统节日里,都要跳传统舞蹈。在歌舞活动中,塔塔尔族的传统舞蹈习惯由女子扮演男性角色。
编辑本段民间传统体育
塔塔尔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普遍喜爱文体活动,常风的体育活动有摔跤和拔河、攀竿、赛跑、拔河、赛马等,独具特色的体育娱乐活动是“赛跳跑”。
赛跳跑:每个参加者将一个鸡蛋放在匙中衔或于口内,然后在规定的距离内边跳边跑,必须保证鸡蛋不能落地,最先跑到者胜。这项活动虽然简单;但却不受场地和材的限制,所以多作为家庭,或朋友聚会时进行,活动的性质娱乐性大于竞技性。
编辑本段分布概况
?人口及分布
塔塔尔族是中国人中较少的民族之一。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
据1992年统计,塔塔尔人口有4820人,其中分布在乌鲁木齐市700多人;伊犁地区有近千人;塔城地区有500多人;阿勒泰地区的有1300多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有1000多人,(其中奇台县大泉沟塔塔尔民族乡有430人)。1989年7月25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位于博格达山脚下的大泉沟成立了塔塔民族乡。这是中国唯一的塔塔尔民族乡。1991年,全乡总人口为3300多人,其中塔塔尔班400多人,约占中国塔塔尔族总人口的9%。乡长由塔塔尔族担任,14名乡干部中,塔塔尔族占8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无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有塔塔尔族居住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一定数量的塔塔尔族的代表和委员。(1955年9月20日召开的13个民族377名代表参加的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即人民政府),共有委员37人,其中塔塔尔族2人。1956年8月召开的自治区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增选艾斯海提·斯哈库夫(塔塔尔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自治区各级政协都有塔塔尔族委员和代表。同时,不少年富力强的塔塔匀族干部提拔到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其中有四人担任厅局领导职务。
塔塔尔族的地理环境
塔塔尔族地区主要的山泳有泰山和天山。在平行山脉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如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有广阔的孕育生灵的原野——准噶尔盆地。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沙漠中的平原和沙丘上有丰富的植被覆盖。以阿尔泰山和天山为主的广大山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当年积雪,次年春季融化,成为春、夏季河流的主要水源。其境内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哈巴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马渡汇合以后称为伊犁河),塔塔尔地区水资源丰富,山区拥有辽阔的草场,为发畜牧业和养蜂业得供了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