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红磡摇滚之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01:42

                 

                飘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学会宽容。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3、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课前准备,发一份练习,附教案后)

课时2节课

一、导入

大家请看这两位佛--------“弥勒佛”图片和“老佛爷”图片

(图片来源于百度)

 

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熟悉——弥勒佛,招牌式的笑容外加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常说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别人又称他“大肚佛”。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佛,她就是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可怜的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狭隘的胸襟,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人唾弃呢?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与他人相处磕磕碰碰总少不了,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芥蒂,你愿意当一个怀有宽容之心的大肚佛呢,还是当个睚眦必报的小佛爷呢?

人与人接触难免要产生许多矛盾,化解矛盾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宽容。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李仁》篇载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 “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想这也就是宽容精神的体现,假如把“忠恕”之道用在同学之间一定会让同学们相处的更加和谐融洽。

二、关于宽容的故事和或者名言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六尺巷”的故事 、“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

名言警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你踩扁了紫罗兰,她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便是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三、学习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举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会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四、论据的使用

1、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论据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五、写作训练

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结构清楚,论据翔实、确切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提示包容有大度、宽容、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只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

 

 

满分作文

如 是 我 愿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感叹:“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胸怀。”在古老的东方,也有一句俗语世代相传:“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兰西的浪漫和炎黄子孙的实在碰撞到一起,投射出包容的光辉。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的界限,成为这个世界人民共同赞美向往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谚语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世上没有完人。只有能够敏锐洞察人性、胸怀宽广的智者,才能以博大之心包容一切。鲍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贵,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包容了廉颇的公然挑衅;李世民牢记隋亡的教训,包容了魏征的犯颜直谏……包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制造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去获取一份泰然。勾践忍受了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辛,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无端遭受“胯下之辱”,但封王之后却笑释前嫌,任命当初侮辱过自己的人为巡城校尉。相比之下,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鲁迅先生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包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宽恕,更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纵容。人类社会是由各种明确或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违反原则无节制的纵容最终会导致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久之难免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襟怀坦荡、泰然自若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忘却,对于不能容忍的事,沉默也许是另一种抗争,而忘却往往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是厚德载物;包容是睿智恢弘,是宁静致远。如是我闻:康德说,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愿:当今世界,国家、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学生作文练习

1、举例讨论: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3、请大家看这段文字论据有什么特点: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4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5、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6、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答案

1、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3、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4、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6、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有关资料   宽容故事

1、六尺巷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似乎更为必要。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2、负荆请罪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3、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随缘性 粗茶淡饭也知足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宽容的名言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 斯《谏逐客书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唐]李 白《与韩荆州书》

开诚心,布大度。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清]金缨《格言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