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看奥运女排:中共十七大与越共十大政治报告比较及其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41:23
中共十七大与越共十大政治报告比较及其启示作者:王同昌,陈琛来源:《理论月刊》2009年第06期本站发布时间:2010-4-3 22:34:08

  摘要:中共十七大和越共十大分别对两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行了重要总结。通过对两党政治报告的比较,有共性也有差异。通过比较的启示是:民族特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先导;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关键词:中共十七大; 越共十大; 政治报告; 比较; 启示

  一、 中共十七大与越共十大政治报告的共性

  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

  中越两党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执政党,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越两党从历史和实践的比较中,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两党的政治报告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自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表现形式。越南共产党也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与越南实际相结合,指出,越南革新以来取得成就,是因为“坚持民族独立和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目标。……正确认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并以此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革命行动的指南。”[2]

  2.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考验,中越两党都没有垮,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越两党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着相同的看法。中国共产党强调,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就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归根到底就是要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越南共产党也始终强调在改革开放中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改革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有更正确的认识和得到更有效的建设。改革不是背离而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并以此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革命行动的指南。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社会主义目标,所以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对新时期经验进行深刻总结

  中越两党都很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开辟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新起点。十七大同样对改革开放进行了深刻总结,得出了十条经验,分别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1]

  越南共产党在20年的改革实践中,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他们总结为:“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民族独立和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目标;改革要全面、同步进行,要有继承、有适当的步骤、形式和措施;改革必须为了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创造性、主动性,从实践出发,对新事物反应迅速;高度发挥内力,同时努力争取外力,在新条件下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结合起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不断进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权利属于人民”。[2]

  4. 在发展经济上,中越两党有共同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轨。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1]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与中国有着类似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越共十大报告中,把“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论述。指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其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大力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在全民、集体和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这些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人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外资经济。并强调“要创造环境和条件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 两党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5.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重要问题。中共十七大报告专门有一个部分对民生问题进行部署,强调了6个方面,分别是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形成平等的就业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越共十大政治报告中也集中论述了民生问题,强调要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保障人们在教育、培训、保健、文化、信息、体育等方面权利平等。对社会保障,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都进行了具体规定。

  二、 中共十七大与越共十大政治报告的差异性

  差异性体现中越两党对社会主义理解的民族性特点。

  1.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理解的差异性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的基础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阶段。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就是到2020年中国社会主义“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1]

  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越南共产党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在越共十大报告中他们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指出“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依靠现代生产力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先进,民族特色浓厚;人民脱离压迫和不公,生活温饱、自由、幸福、全面发展;越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

  2. 对党的指导思想论述的差异性

  中越两党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成果有不同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并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越共十大报告只是强调在改革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并以此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革命行动的指南。”[2]“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在党的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2]概而言之,越南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越南共产党也强调马列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成果即胡志明思想。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也进行理论创新,并先后形成了以阮文灵、杜梅、黎可漂、农德孟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可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系化,在十大政治报告中也没有充分的论述。

  3. 对党的性质的概括的差异性

  中越两党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党,但在具体表述上,两党有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经历从“两个先锋队”到“一个先锋队”再到“两个先锋队”的发展过程。十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了“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

  -

  越共十大政治报告,在“改革和整顿党,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一部分中指出,“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2]

  4.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部署的差异性

  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认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整体部署由“三位一体”扩展到“四位一体”,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部署的,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越共十大政治报告对社会主义的部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报告明确,越共对社会主义的整体部署分为7个方面,分别是: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工业化、现代化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提高教育、培训和科技的质量和效果,发展人力资源;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加强文化、社会的精神基础;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继续革新越南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发扬民主,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部署更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而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部署更具体。

  三、 比较的几点启示

  从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与越共十大政治报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民族特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列宁说过,“一切民族都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4]实现社会主义是这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同样是如此。邓小平也曾说过,“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出来不能得到成功。”[3]这充分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出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中越都曾经照抄照搬过苏联模式,并为此付出了代价。改革开放以后,中越两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主张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越两党政治报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就是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

  第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先导。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水平与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是成正相关关系的。什么时候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获得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就会有重大进步;什么时候坚持教条主义,固守僵化的理论,社会主义就会停滞,甚至会倒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已被历史所证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中越两党根据本国的实践和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更好的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中越两党政治报告都体现了重要的创新内容。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报告中,又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论述,并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越共十大的政治报告,也对改革和整顿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建设定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所以社会主义要发展一定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实践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开辟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重视解决民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说,民生问题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前提。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希望。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和平、土地、面包”等问题上,制定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而后来之所以出现苏联解体的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苏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农轻重比例失调,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导致长期存在的“经济短缺”现象,后来戈尔巴乔夫也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没有成功,使民众对民生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希望,最终失去了对苏联共产党的信任。中越两党也曾经都学习苏联模式,使人民生活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中越两党吸取教训,从本国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制定各项社会发展政策,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中越两党政治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改革开放前,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实行封闭的政策,过分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性和斗争性,而忽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还有学习、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失去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前苏联模式,导致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单一化,使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强调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时,有的人就忽视了社会主义之间相互学习的必要性。需要指出的是,不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和借鉴。越南革新开放之初,就进行了“北上取经”,对中国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越南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有些方面值得中国借鉴。2006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越南时,中越联合声明中也强调了“深化治党理政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农德孟.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发挥全民族力量,全面推进改革事业,尽早摆脱欠发达状况——越共十大政治报告[R].古小松.2007年越南国情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