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安娜蛋糕官网:民企被逼集体逃亡 中国版次贷危机爆发?七大谜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3:41:25
  监管不到位导致案件频发 民间借贷会否引爆"中国版次贷危机"?
  编者按:在银行信贷紧缩、通胀压力不减、股市楼市财富效应暗淡的当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借助民间借贷的渠道,无数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宝贵的资金"输血"。但与此同时,旺盛的资金需求也催生了诸多民间高息借贷乱象,非法集资行为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
  而近期媒体报道,走进民间资金最活跃的温州,随时可听到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分析认为,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一旦借钱的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
  安溪
  村主任欠3亿逃往东南亚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福建省出现民间借贷崩盘事件,一名村主任欠债3亿元出逃。
  据安溪银行业人士称,安溪县城厢镇公德村村委主任许火从经营着一家叫广融信的担保公司,已有十年之久。他以"低吸高贷"的方式赚取息差。按照部分债主的说法,一般以1.5分到2分的利息揽储,再转手以5分或6分的高息放出去。
  根据债主们掌握的信息,目前许火从已出逃到东南亚一带。
  泗洪
  资金链断裂 全县百姓损失上亿元
  据央视网报道,江苏北部的贫困县泗洪县豪车众多,一些乡镇甚至因为拥有宝马车数量很大被称为"宝马乡"。
  该县居民告诉央视记者:这些车都是传说中那些放高利贷的人买的。放高利贷的就是放爪子。
  另据知情人介绍,处在这座高利贷金字塔最底层的老百姓,以3到5分的利息也就是月息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放给上一级的中间人,中间人再以1角左右的利息放给更上一级的中间人,就这样层层累积,到了爪王那里,利息已经高达5角,甚至更高。以10万元为例,按5分的利息计算,普通老百姓一个月能得5000元的利息,这在当地可是笔不小的收入,正是在高利息的诱惑下,所有的村民开始疯狂入局。
  据泗洪县官方给出的数据,泗洪民间融资占到全县融资总规模的85%以上。而今泗洪民间高利贷资金链的断裂,使全县老百姓遭受的损失保守估计也有上亿元。当地政府也在群众中加大了对非法集资案件的教育和宣传。
  温州
  温州"眼镜大王" 负债过亿玩失踪
  据浙江在线报道,9月21日早上,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突然给该集团执行总裁胡明芬打电话,说由于投资规模过大、面过广,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网友"文东商务"爆料说,他从信泰集团高管处得知,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光月息就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
  据透露,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信泰集团引发的民间借贷链断裂事件继续恶化,可能又会倒下一大批。
  今年以来,温州频繁爆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进入9月后,在温州的网站流传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涉案金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几亿的规模。担保公司的钱基本都是从民间借款来的,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把钱交给公司。一个担保公司老板跑路后,成百上千个普通家庭的借款就血本无归。
  据说,温州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角5,年利率高达180%。而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很容易把企业逼上绝路。
  新闻观察
  会否引爆"中国版次贷危机"?
  在股市低迷、楼市不振、信贷紧缩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高达60%的年利息让"借贷之火"愈烧愈烈。专家认为高利贷潜伏着巨大风险。
  分析认为,目前民间借贷正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范围广,从两年前的江浙沿海扩展到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有的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三是参与者众,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情况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不是没有可能的。(.广.州.日.报)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 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温州频繁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进入9月后,在温州的一些网站和微博都在流传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涉案金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多个亿的规模。温州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温州对外投资多年资金实现了增值,金融危机后,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使钱都回流到了温州,受高额利益驱使,便进入了民间借贷。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角5,年利率达180%。而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把企业逼上绝路。
  高利贷+"不务正业"导致巨亏温州中小企业家集体跑路
  面对一再提高的融资成本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仍不顾后果地一味扩张涉猎领域,这种"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终于让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在深秋尚未来临之时率先倒下。
  最近包括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内的多个温州老板跑路的消息迅速传开,其中从9月12日-22日的10天时间里,温州当地已经有数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范围主要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此外,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仅9月22日这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核心原因均为业务扩展过快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加之巨额的融资成本导致的资不抵债而跑路。
  以信泰集团为例,这家拥有3000多员工、手握中国眼镜业惟一驰名商标"海豚"的温州知名企业,据统计,去年光眼镜的产值就有2.72亿元,今年1-8月产值1.25亿元。然而由于涉猎业务过多,数亿元的产值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信泰近年来的业务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而这些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甚大。
  信泰到底欠有多少债务外界并不完全知晓。有猜测的数据显示,信泰集团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在光伏发电成本回收较慢、房地产业遭遇楼市调控后,过大过快的投资规模将信泰推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无独有偶,今年5月注册资金达1580万元的江南皮革公司、6月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的老板同样因为不能偿还贷款,外逃避债。
  "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出现生存问题,无视整个外部融资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疯狂借取高利贷却又无法偿还是原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陈乃醒告诉记者,温州的民间借贷的钱并不是担保形式的,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把钱交给公司,是层层上交的金字塔形式。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然而在今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当提高官方融资门槛的同时,也推高了民间借贷的成本。工信部也显示,有的过桥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以上,民间更是传言,目前温州中小企业的民间拆借利率高达60%以上。
  "一个老板跑路了之后,担保公司的老板势必抵不住,一个担保公司老板跑路后,跟他相关联的企业势必受到影响,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陈乃醒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7月,浙江巨邦鞋业老板逃离企业,主要原因是涉足一家非法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老板出逃,他也被迫外逃。
  在陈乃醒看来,尽管温州一直以来均有民间借贷的习惯,但由于"不务正业"式发展带来的不可确定性,温州的中小企业终于提前迎来了自己的寒冬。
  中小企业倒闭或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很多人担心,一旦温州企业老板跑路这块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银行对于没有资信或者没有能力建立资信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出于营业指标要求而发放贷款,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信用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于银行来讲,贷款给这样的中小企业也是一种巨大的风险,通常要求抵押贷款。而对于一些没有资信却迫于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资本寻求资金。"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研究员闵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存款实际负利率的当下,民间信贷转为活跃。但是由于地方金融体系及民间信贷体系的建立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民间贷款的纠纷非常多,三角债、重复抵押等问题屡屡发生,加上相关司法领域的监管还不够健全,一旦赖账,很难去收回贷款。
  闵森表示,例如对于企业贷款中注明"用于某生产项目"的借条,司法解释中将其解释为如果没有能力偿还,将比照投资执行。一旦企业破产或者资不抵债,借款方将很难收回资金。还有对于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重复抵押的问题,在司法中仅属于合同欺骗而非诈骗,贷款人并没有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人员就业,一旦企业资不抵债导致破产,或者企业扔下烂摊子失踪,对于社会治安将是非常大的隐患。闵森表示:"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占据了半壁江山,尽管附加值较低,但是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养活了大量的人口,这是加工贸易在出口企业中不可否认的贡献。沿海企业大部分都承担着出口的任务,中小企业老板的跑路一旦大面积爆发,对于我国的出口势必也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加大了金融风险,对于参与游戏的各方都带来了巨大风险。一些国有企业由于金融管制,正常信贷渠道没有放开,资金找不到出路,民间资本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供求双方找不到平衡,民间信贷的金融大盘一旦面临崩盘,受害者大部分还是那些参与资本贡献的家庭。"
  设中小企业融资机构 扶持中小企业转型
  对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专家分析指出,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发展创新型技术,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是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陈乃醒认为,温州企业的倒闭有其特殊的原因,由于缺乏劳动力资源,温州大量中小企业不再发展实业,转而投资房地产、股票、基金等领域,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本就偏低,再加上投资一些非实体经济,风险增加,让中小企业的生存再次面临盈利难题,让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只有让中小企业顺利进行技术转型,让中小企业回归到投资实体经济领域,该类企业的倒闭状况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他表示。
  与此同时,陈乃醒也提醒,此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只要有人在企业就可以盈利,但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缺乏,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靠劳动力为生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就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劳动力成本升高是促使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和垮台的重要原因,由此,要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税收扶持等多种手段,帮助中小企业把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转化为对技术的依赖,如此才能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实现转型。"陈乃醒分析表示:"这个过程能形成一个倒逼机制,让中小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
  与此同时,闵森也认为,对于那些自主创新型的科技企业之外的中小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生自灭是一种办法。这些企业本身的经营存在问题,资信能力较差,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实现市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是一种大的趋势。
  融资方面,也有专家表示,我国还可以考虑设立专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以周转的问题。王军认为,就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来讲,我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而中小企业又有大量的融资需求,由此,在现有银行体系的基础上,我国可设立一些创新型的金融机构,专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这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可能会得到妥善解决。
  "当前的金融体制确实也不适应为中小企业服务,没有放开金融管制,而地方和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一方面将一些正常的金融渠道放开为一些过剩资金寻找出路,另一方面要加快将地下金融体系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当中来,而不能一味地打压。只有在供求双方寻找到合适的价格之后才能平衡资金的良性流动。"王军表示。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也表示,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将从三方面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家认为,微小企业划分以后,各项政策将更多地向微型企业倾斜。一方面是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制定一些普惠性的政策。此外,我国还将对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北.京.商.报 .丁.开.艳 .张.慧.敏.)
  9月22日,浙江温州信泰集团,前来讨货款的供应商络绎不绝。
  近日,涉嫌非法经营罪,携款上亿元潜逃的温州女商人郑珠菊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被抓获,并已被刑事拘留。郑珠菊事件正在处理过程中,但"跑路"效应似乎正在温州扩散。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12日至22日,10天时间内,温州当地已经有7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
  借钱放贷收不回了
  49岁的郑珠菊事发前是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法人代表,曾拿下格力电器在温州市龙湾区的总代理,此外还兼营西门子、索尼、海尔、松下、TCL、LG、海信、美的、康佳等品牌电器。据悉,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的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 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
  "主要是借来的钱再放出去收不回来了,资金链断了。"温州当地一知情人透露称,目前警方已经开始清理郑珠菊的债务,郑珠菊一家开始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公开自己的房产、汽车、以及库存家电等资产,并拿出别人欠给他们的借条,其中有一笔涉及8000万元左右,郑珠菊其子主动与债权人见面协商。
  借贷人跑路债主恐慌
  有人将因陷入高利贷漩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进行梳理,并列出一份不完全名单:4月,江南皮革、波特曼咖啡、三旗集团;6月,浙江天石电子,欠债约7000万元;7月,巨邦鞋业,欠债约1亿元;8月,锦潮电器、耐当劳鞋材、宁波唐鹰服饰、百乐家电……粗略汇总,至少有20起以上借贷人"跑路"事件发生,引起大批债主的恐慌。
  "身陷高利贷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事,现在全国都有发生。浙江民间借贷活跃,表现得明显一些并不稀奇,温州毕竟是民间金融的风向标,不管是优势或弊端,都是最为集中和超前的。"浙江一金融监管机构官员称。
  政府部门紧急斡旋
  "实际上,借贷人失踪的,企业主失踪的,并没有舆论中传的那么严重。"9月20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金融办主任张韩杰谈起区域内因高利贷而"失踪"或停业的借贷人、企业,显得百口莫辩,"这主要还是产业转型中必经的阵痛,当然高利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向融资中介却很容易借到大额高息资金。乐清人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高息资金日利率高达3‰~6‰,企业一般情况下只用来垫资还贷,期限非常短。
  当地金融监管机构连续数月的调查报告总结:"从三旗集团的圈地行为,到天石电子的过度融资,民间资本的高利贷行为都直接影响了经济、金融的稳定。必须严厉打击高利贷,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近期资金监管得紧,不仅银监系统查,人行系统也不断强调资金贷款风控申报。"9月20日,浙江一股份制银行的金融稳定信息联络员称,上周五,又一波自查行动至收官大限。
  目前,一方面是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开展自查,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则积极抚平银行的情绪,避免提前收贷恶化企业的资金链。
  以下都是今年媒体报道过的或比较大的知名企业,无数逃跑的小企业,私人的不包含其中!
  4月初,位于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目前公开的原因黄鹤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
  4月,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
  4月,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出走。。。。。。。。。。。。
  6月初,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估计涉及上千万元民间借贷……
  6月中旬,位于乐清的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据传叶某欠下7000万巨债无法偿还……
  7月,瑞安的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出逃。
  7月底,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某出走,据记者了解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资金约一亿……
  8月24日,位于温州瓯海区的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原因可能是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
  8月29日,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
  8月31日,永嘉县温州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老板吴伟华失踪了。。。。。。。。。
  9月1日,永嘉县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失踪了。。。。。。
  9月9日下午,在龙湾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落跑"半个月之后,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被警方抓获。
  9月13日左右,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300名员工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往年只发一箱方便面当作中秋福利的老板,今年居然要送全体员工集体去雁荡度假,包括5名保安,费用由公司全包。
  意想不到的是,当中秋节后他们欢天喜地的游玩归来,却震惊的发现,两天一夜里,公司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负责人也不知所踪。
  中秋节期间,温州龙湾新耐宝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唐风制鞋老板黄伯鹤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金竹工业区的星际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欧霸标准件有限公司老板跑路。。。。。。。。。。。
  9月15日左右,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欠银行贷款2亿多元,民间借贷8000万元,承兑汇票5000万元没有归还。
  9月19日,开业仅2年的信河街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燕窝之类饮食的)倒闭,房产易主,老板跑路。老板欠了几个亿的高利贷资金链断了,房产被银行转卖。
  9月21日,公司占地200亩,年总产值达10个亿的浙江温州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跑路,一名在东特公司门口揽客的当地驾驶员告诉记者,这
  两天他看到一些手持借条陆续来东特公司要债的债主,其中有两名债主操温州龙湾当地的口音,一人展示的借条有1600万元,另外一人的借条共计1800多万
  元,他俩一看到公司搬抢一空的情形,当场腿就软掉了。
  日前警方正在审理中,涉案金额至少上亿。。。。。。
  9月22日,温州龙湾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案资金8000万,但按照龙湾三甲庄泉移民村的居民反映,涉案资金估计超亿,目前老板手机全部关机。
  9月22日,位于温州瓯海区娄桥工业园区内,厂房占地120亩的,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欠款8亿跑路(具知情人透露,实际欠款达20多亿)。。。。。。
  名单继续增加中。。。。。。 (.M.S.N)
  民间借贷疯狂8月20多名老板出逃 温州经济会地震?
  在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最发达的"借贷之城"浙江温州,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在跑路"重灾区"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二十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亿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人。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规模的跑路实属罕见。
  高利贷压垮"眼镜大王"?
  9月23日下午,浙江信泰集团俨然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岌岌不安,却只能驻足门外;"城里"的人莫明其衷,进出无措,一股惶遽的情绪围裹着这座失去主人的"孤城"。此时,温州眼镜业巨头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已经"失踪"2天。
  公开资料显示,1964年出生于温州的胡福林,曾担任浙江省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并获得温商十大创新人物、温籍十大杰出国际商人等荣誉。
  来自相关部门的最新消息确认,胡福林欠债20多亿元,他的"跑路"引发了一系列连环危机,目前整个温州眼镜行业哀鸿遍野,部分互保企业面临倒闭境地,假若危机进一步加重,温州眼镜行业将面临倒闭潮。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归纳说,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这些钱都回流到了温州。温州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1角5,年利率达180%。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会超过10%。
  多米诺骨牌会继续倒下?
  中秋夜,记者获悉,至少有3家温州企业老板因无力偿债而做了"走佬":洞头县奥米流体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管集体失踪;"泵阀之乡"永嘉县的阿斯泰泵阀公司老板跑路和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现已归案).
  在此之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温州已见诸报端的涉嫌高利贷的"老高"跑路事件已不下10家: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逃往国外,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锦潮电器老板戴列竣、耐当劳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业老板吴伟华、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等均出走,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款潜逃被警方追捕归案。"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些人不会逃的。"浙江人民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延法告诉记者,有的债权人有黑社会后台,债务人一跑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保障,而温州人乡土观念重、好面子,跑路等于自毁后半生的信用,"一般欠个几千万都不会跑"。
  多米诺骨牌还在倒下。多位温州本地人士对记者预言,随着年底春节还贷高峰期的临近,温州还会出现大规模的信贷违约,跑路潮会愈演愈烈。如果不处理好,温州经济会有地震。(.荆.楚.网)
  资金链断裂危机四伏 揭秘民间借贷七大谜团
  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根据我们记者的调查,在中国的不少城市,高利贷的乱象目前正愈演愈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当前,对于民间借贷的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推进新一轮的金融改革乃是当务之急。
  高利贷乱局
  --温州、厦门走访记
  号称还原次贷危机根源的好莱坞商战电影《华尔街2》有一个副标题--金钱永不眠。没错,金钱的身上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可以在第一时间闻到哪里有钱生钱的机会,并且会自发地以最快速度奔向那里。股市、楼市、艺术品、黄金……各种投资市场已经以无数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然而金钱在发挥其逐利本能的同时,往往也会被高额收益所蒙蔽,进而视风险为无物,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横行的民间借贷,便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高利贷乱象愈演愈烈
  两个月前,本刊记者特赴因"宝马乡"而闻名全国的江苏泗洪了解当地的高利贷情况,然而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泗洪的高利贷风波尚未平息,各地的高利贷现象却愈演愈烈,且乱象频生,让人看了大跌眼镜。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利贷已经代替了炒股、买房,成为许多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理财手段。内蒙古大学的一份调研显示,50%的鄂尔多斯城镇居民都参与到了放贷与借贷的资本活动中。鄂尔多斯更是流传着"只放贷不炒股"的说法。正是由于民间高利贷异常繁荣,利率持续居高不下,以至于让月入8000元的80后白领甘愿放弃北京的工作,毅然回到老家投入"放贷事业"。白领辞职专放贷,怎一个"乱"字了得!
  同样,上市公司也没有闲着。在浙江一省,就有9家上市公司展开委托贷款业务,包括宁波的香溢融通、维科精华、ST波导;杭州的杭氧股份、东方通信、杭州解百、莱茵置业,以及海宁的钱江生化和德清县的升华拜克。这些公司往往前脚从公众投资者那里融到资金,后脚就马不停蹄地将资金借贷出去。例如今年8月,香溢融通子公司通过宁波银行贷给浙江长兴众望物贸公司和长兴县振宇物贸公司的贷款利率均为18%,而今年上半年,其给杭州地产公司东方巨龙和南通麦之香的委托贷款年利率更是高达21.6%,为当时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反观两年前,香溢融通委托贷款给杭州现代联合投资公司时,年利率还仅仅为12%。
  最吊诡的是,居然连ST公司也来做高利贷生意。2010年5月5日,ST波导向青海中金创投公司委托贷款9000万元;今年6月下旬,在半年报披露前,波导收回了中金创投的9000万元本金,外加1404万元的利息。而公司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仅为3515元,借贷收益居然占公司上半年净利的40%左右!
  上市公司靠放贷撑起利润半边天,怎一个"乱"字了得!
  资金链断裂后果严重
  高利贷的资金链一旦发生断裂,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浙江温州,龙湾区"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上亿巨款潜逃。据受害人透露,郑珠菊以家电进货为名,大肆收进承兑汇票和现金,并通过家人拿着钱去炒房地产,设立担保公司放贷,最终因高利贷崩盘而不得不选择潜逃。温州公安初步定性该案件为非法经营,已展开网上通缉,并集中警力追捕郑珠菊。
  在福建安溪,这个只有不到20万人口的小城的边上,有一个城厢镇公德村,该村有一个村委主任叫许从火,在县城经营着不少的产业,有家具城、娱乐城,还有担保公司,算得上是公德村的首富。可几乎在一夜之间,他就成了名噪一时的公众人物,更成了村民严重的杀千刀的贼人--原来他向当地乡里大肆借贷,欠下3亿多元的巨额本息,却已只身潜逃到国外。而许多村民如今倾家荡产,终日以泪洗面。
  在福建厦门,早在今年1月,厦门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赖月香,因涉嫌诈骗和非法集资已被立案侦查。到了6月,又传厦门融典担保公司出现巨额坏债危机,陷入数十亿元高利贷债务。随后传来消息,与融典有关系的厦门思明区某外资背景银行支行一名副行长已卷款逃跑,涉嫌骗取巨额民间高利贷资金。融资担保随即遭遇金主挤兑,造成流动性危机,进而引爆了厦门市整个担保行业的信任危机。目前至少有4家担保公司面临被客户挤兑,总债务额可能涉及超百亿元。
  近来各地高利贷乱象丛生,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要求密切关注民间借贷状况,严打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特殊经济环境下的产物
  眼下高利贷风行全国,其背后的根源还是在于我国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同时金融政策一刀切也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原本就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成为宏观调控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些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民间借贷形式获取资金,以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同时,由于过往的暴利行业房地产正在遭遇严苛的限购,而且金融管制依旧,投融资体系改革止步不前。于是,在高通胀和行政打压之下,过剩的流动性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标的,而高利贷就成为各路资金自发推高的新一轮超高额利润行业。
  高利贷风行的危害是双向的。一方面,它使得许多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选择饮鸩止渴的危险赌博,结果极有可能反而加速企业的倒闭;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加上今年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实业家从事实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而当他们看到有人依靠高利贷不费吹灰之力获得超高收益时,又有多少实业家能耐得住寂寞,继续低头干吃力又不赚钱的苦生意呢?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介绍说,如果拿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和2008年时期相比,说它更为严峻一点也不过分。目前,温州已经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金融危机时期,企业主愁于接不到订单而导致业务量减少,利润降低。而现今的企业是有订单却不敢接,他们只敢接一些小的短期的订单,因为担心资金断链而导致更大的亏损。
  这边是企业亏损逐月加重,那边是民间借贷利率步步高升。以中小企业最集中的温州为例,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达到1角5分,年化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
  结果我们看到,高利贷收益越是高,就会吸引越多的实业家放弃实业,转而投入借贷行业。而高利贷规模越是大,高利贷崩盘越是快,坚守实业经营的企业倒闭也就越快。两相叠加,必然导致中国产业的空心化和失业率的上升。
  治理乱象刻不容缓
  高利贷风行除了会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和失业率上升外,还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影响。由此,治理高利贷的乱象已刻不容缓。
  比如对将钱借给中小企业尤其是房企的上市公司来说,即使房企将土地等资产抵押给上市公司,也极有可能是二次抵押,其首次抵押已抵押给了贷款银行。因此,一旦公司破产倒闭,银行才是破产公司的第一债权人,上市公司能否获得赔偿还是未知数。除了显性风险外,一旦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收益超过了主业,很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主业的正常发展--既然放贷收益比做实业还高,我又为何辛辛苦苦干实业呢?然而与中小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和主动脉,如果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尝到了高利贷的甜头,从而放弃主业的话,将会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我国许多城市,高利贷泛滥与当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楼市调控政策下,民间借贷成了许多城市发展房地产的主要资金来源。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是一个只有160万人口的城市,依靠得天独厚的扬眉吐气四大资源,人均GDP超过了香港,进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拆迁和房地产开发,其资金80%依赖民间借贷市场。据当地有关人士估计,其民间借贷的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最高年利率在60%以上。2011年,鄂尔多斯房地产计划销售商品住宅1200万平方米,意味着当地人至少拥有人均10套以上房子。以高息民间借贷支撑的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风险的多米诺骨牌将砸到游戏的所有参与者,届时鄂尔多斯有可能出现遍地烂尾楼的悲惨景象!
  高利贷泛滥不单是严重的经济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来温州等地不断出现老板出逃的传闻,每一个出逃老板的身后,都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参与民间借贷的普通家庭在哭泣。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利贷链条的断裂,越来越多的高利贷受害者积压已久的怨气将会最终引发一场社会大地震。
  金融改革是当务之急
  为了解中国当前高利贷乱象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普通百姓、私人老板、上市公司、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公务员、国有企业等等又分别在高利贷利益链条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本刊记者近日特赴沿海两座高利贷事件最为频发的城市--温州、厦门进行采访。记者在温州的采访以"跑路"老板吴保忠为线索,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温州民间高利贷全景图。近几个月来不断出现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事件,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而在厦门,记者通过多角度采访,终于拨开了厦门民间借贷的层层迷雾。
  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对高利贷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更清晰的认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每当民间高利贷现象有所抬头泛滥,往往都处在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对比过去4次高利贷风波,我们不难发现,每次民间高利贷高发期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伤害。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的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之间有着相互拆借融通资金的客观需求。当政府出于宏观调控考虑而紧缩银根,许多企业的融资主渠道受阻后,自然会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资金因僧多粥少,供求失衡,必然导致融资的"价格"不断上涨。一旦市场形成预期,就会引来大量的跟风炒作资金,从而一再重复着高利贷击鼓传花、最终崩盘的噩梦。
  因此周德文强烈呼吁,要舒缓民间借贷市场的高风险,首先需要对内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以核准和规范性监管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机构进入正规金融市场,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真正作为市场对风险的定价而存在,否则即便向私人部门开放正规金融市场,民间金融机构也不会有意愿变身为正规金融市场,因为管理下的利率等水平难以有效覆盖金融风险敞口,从而使风险更多地聚集于贷款人之上。
  其次要打破金融垄断。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已逐步对国外开放,但金融对内开放却严重滞后。政府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去筹建民间银行,像小商人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从而让广大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要制定法律,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阳光化,规范化,让"地下钱庄"走出灰色地带。眼下正在制定中的《放贷人条例》便是从立法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最后,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应适度调整,应适当放松银根,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减低利息等。
  温州接连发生的企业主"跑路"事件,或多或少都与民间借贷有关系,这意味着民间借贷已是危机四伏。在持续执行金融紧缩政策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引导民间资金为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温州实录篇
  资金链断裂危机四伏
  "宝康"老板落跑
  "我还有两万多元的工资没拿到手,那是血汗钱哪,兄弟啊。"9月14日上午,当记者在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办公楼走廊里见到刘先生时,他正在电话里向朋友诉苦。
  9月12日的上午9点多,销售部员工小刘接到一个电话:"你来我这里上班吧,你们老板昨天跑路了。""老板怎么会跑路呢?"他以为是别人在搞恶作剧。但一想到自己还有两万多元的工资没拿到手,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起来。等他下午两点钟赶到办公室的时候,才发现别人并没有骗他,一切真相大白。
  "跑路"的老板叫吴保忠,为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债主们突然发现吴保忠的电话打不通了。因为永强近期频发"老高跑路"事件,债主们已成惊弓之鸟。这样的变化,显然超过了债主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在当天晚上,有将近20多个债主一起聚集在宝康的办公楼前,随行的还有两辆大卡车,卡车司机原本都已经睡下了,是被人打电话从床上硬拽起来的。
  "宝康"仓管部主管杜泽兵当时还在加班,因为当天要把兰浦路上库房里的近300吨钢管和原料,转移到大概1公里之外的龙湾区海滨街道蓝田标准厂房东区2号新仓库。这里还有吴保忠的新办公大楼,按照3星级酒店标准装修,准备今年底搬进去。直到天黑,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转移过来,杜泽兵便一直等在新厂区,谁知等来了一帮素不相识的人。
  "吴保忠跑了。"这帮陌生人在杜泽兵面前说完这句话,也不解释什么,径直往仓库里冲。一个胳膊上布满一片黑乎乎纹身的壮汉拍了拍杜泽兵的肩膀,"兄弟,帮帮忙",并将他往人群后面推了一把,力道不大,但意图已经很直接。很快,这些刚转移到新库房的钢管和材料就在一片喧闹声中消失了。
  第二天,也就是中秋节,更多的债主又找到了石浦大楼,仓库内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可拿,愤怒的债主闯进办公室,将电脑等值钱的东西席卷一空。就连吴保忠办公室里的一个根雕茶几也不放过,但因为太沉重,最终又遗弃在二楼楼梯上。
  对于吴保忠的不辞而别,有员工猜测是因为债务问题。在温州当地知名网站"柒零叁"网上,有网民爆料称其银行欠款2亿元、担保资金8000万元,以及承兑汇票5000万元没有归还。记者联系到公司高管丁平安进行核实时,他表示自己并不知情。9月21日,当记者再次致电丁平安时,他向本刊透露说,吴保忠在三天前又回到了永强,处理包括债务以及公司员工拖欠工资事宜。记者也发现,确实能够拨通吴的电话,但直到截稿时,吴也没有接听记者的电话。不过吴涉足担保行业,在员工以及熟人中间都不是秘密。
  从记者找到的一本关于"宝康"企业介绍资料上,该公司专业生产不锈钢无缝钢管及不锈钢焊管等产品,自称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流动资金6000多万元,年产不锈钢无缝管10万吨以上。一位姓周的员工说,吴保忠在台州市三门县也进行了投资,占地200亩,目前建成的厂房占地100亩左右,公司名叫浙江祥源钢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吴的姐夫徐某参与打理。
  吴保忠的高调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杜泽兵说:"老板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一位员工透露说,吴有一部镶嵌有钻石的手机,价值20多万元,平时穿戴都是顶级品牌。"我一个月1万多元的收入,还买不回老板一只鞋。"刘先生这样说。家里豪车有好几辆,除了那辆价值500多元的劳斯莱斯外,还有陆虎、Q7。不过记者在海滨街道办事处采访时,党工委副书记吴进军说:"'宝康'在我们这一带规模并不大。"
  吴保忠的发迹,在员工中间也颇具传奇色彩。有员工表示,在七八年前,吴还在别人手底下做事,甚至一度开过拖拉机。但员工们也承认,吴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
  企业主频频"跑路"
  自今年4月份以来,永强发生多起企业主"跑路"事件,之前还和赌博、经营不善有关,而到了后来就跟"担保"有着直接关系了。
  在温州龙湾区,除了永强机场外,永强只是一个泛指的地名,它占据了龙湾区很大一部分。在永强,聚集了合成革、不锈钢等生产企业。很长时间以来,活跃的民营经济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生存的沃土。"我的家乡在龙湾,有个地方叫永强;远看永强像天堂,近看永强像银行……"这是有人在网上写的一首打油诗,前四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永强盛行民间借贷的现状。
  4月5日,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因欠赌债3亿元失踪。记者看到,位于机场大道618号的厂区除了保安之外,已经空无一人。因无人修葺,厂区荒草涨势旺盛,一副破败模样。受牵连的担保公司,仅龙湾本地就有4家。
  7月27日,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和霞出走。据当地人的说法,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一亿元。因担保公司老板出逃,他也被迫玩起失踪。在海滨街道宁村村中,记者找到了巨邦鞋业老板的老屋。据附近揽活的三轮车夫透露,自从出事那天起,不锈钢卷帘门就一直没打开过。大门上已被砍刀生生留下了七八道尺余长的刀痕,有的裂开了三四公分宽,看起来触目惊心。
  同样在7月份,温州宝业皮革公司和温州大华皮革公司相继关门,知情人士称,宝业皮革摊子铺得太大,在江苏、上海等地都进行了投资,以致资金吃紧。大华皮革因担保宝业的债务而受牵连,不过其老板并未离开当地。宝业皮革的关门,与民间借贷无法脱离干系,在海滨街道宁村村宝业皮革老板王宝银的老屋大门上,已经贴满了法院的传票,少数是因为拖欠工资,大部分是民间借贷纠纷,如欠王某800万元,月息2分;欠徐某340万元,月息3分。
  除了永强之外,温州还发生多起"跑路"事件,比较典型的如8月底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9月9日,在龙湾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失踪半个月之后被警方抓获,涉及金额约3亿元。
  企业主落跑,担保公司受牵连,而放钱给担保公司的个人,日子自然也不好过,这些最底层的参与者利益根本无从保障。记者通过熟人找到温州一位刘姓的"上班族",他通过各种关系凑了约300万元资金,交给自己的表哥放高利贷。原本打算从中吃利差,刚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一笔利息,比上班收入要高得多。如果运气好,一年能赚回三五十万元。但前段时间表哥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加之别的债主又不停地催债,无奈之下只好关掉手机跑到外地躲了起来。刘先生没法像他表哥一样跑到外地去躲债,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房产卖掉去还债。"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结束短暂通话的时候,刘先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民间借贷危机四伏
  "温州的民间借贷已经是危机四伏,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式的次贷危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直言。
  根据周德文的观察,"宝康"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在于挤兑。他说:"近期风声很紧,估计很多债主想要收回资金。如果'宝康'老板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资金,就只有'跑路'了。"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有员工反映,吴保忠在9月初才搬进新厂房,同时还花巨资装修新办公大楼;他出走的时候,并未带走小孩,这些都表明他并未想要"跑路",极有可能是临时被逼。
  曾经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的民间借贷,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炒钱"运动。把钱交给"老高",已成为温州人最惯常的理财方式。所谓"老高",就是特指放高利贷的人。"谁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只有傻瓜才会把钱放在银行。"在宁村村采访时,当地村民阿珠这样告诉记者。据阿珠反映,就在她所在的宁村村,私人之间的借贷现象十分普遍,一般情况下月息可以达到2分,年化收益率可达24%。
  周德文表示,加上今年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连续10多次提高准备金率,企业要从银行获得贷款难上加难,无奈之下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进一步推高了民间借贷利率,扩大了民间借贷的规模。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高到1角5分,年化利率高达180%。在利润的诱惑下,相当多企业抽出生产资金,投向民间借贷。
  更加让人心惊的是,有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甚至出现个别公务员贷款入股担保公司、市民使用银行卡套现入股入伙担保公司、极个别银行职员参与的情形,这将放大民间借贷造成的危害。
  周德文介绍说,温州民间借贷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拆借,第二种是担保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投资公司等变相从事借贷活动,第三种是地下钱庄。不管是哪种方式,它的高利率给企业加大了融资成本,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仅资金难归,甚至引起突发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
  记者了解到,温州近期不断增多的民间借贷案件已引起了司法机关的关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考虑在近期将全市的民间借贷案例做一次全面的统计分析,然后向社会通报。
  "招安"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并非洪水猛兽,其实只要纳入正常的监管程序,便可为经济发展服务。
  而现阶段,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进军告诉本刊记者,国家持续紧缩信贷政策,让部分之前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的中小企业遭遇"断奶"危机。"如果挺不过去,就只能关门歇业。"他说得很直接。
  失去控制的民间资本以极高的利息成本进入实业,实际上是让企业主"饮鸩止渴"。周德文说:"很多企业想利用高利贷缓口气,撑到政策缓和的时候,就像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一样。"但一旦政策环境没有改善,他认为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其中有4成左右的企业将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停工。
  如果仅仅靠堵肯定堵不住,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改变民间资本的尴尬境地,通过法律手段为民间资本验明正身,从地下走向地上,进行阳光化运作。在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同时,此举还能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周德文表示,事实上,国家在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方面,已出台了不少措施,如推出村镇银行的试点、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允许个人和企业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等。但是,政策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很多民间资本因额度、身份等问题,根本进不了合法化的渠道,因为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待遇而处境尴尬。
  他说:"既然'招安',就不能把疏导民间借贷看成放虎归山,每放开缰绳一步,都要在周围竖起无数个栅栏。如此一来,民间借贷反倒觉得不被'招安'更自在,'招安'将何以为继?"
  在已成立的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和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基础上,去年7月份,温州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设立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温州的民间资本可以创立股权投资基金。在未来,温州在引导民间资本方面是否还有新的举措?记者前往温州市金融办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并未给出正面回应。
  与温州一样,厦门也是我国民间资本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年以来,已屡次发生高利贷大案和借贷人携款潜逃事件。那么厦门当地哪些人在放高利贷?哪些人在借高利贷?规模有多大?操作手法如何?哪些人从中获利?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本刊记者来到了厦门……
  厦门实录篇
  民间借贷的七个谜团
  9月的厦门,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站在厦门最繁华的金融街--鹭江道上,遥望对岸的鼓浪屿,眼前一弯浅浅的海峡看似波澜不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厦门平静表象的背后,竟也潜藏着一股股动辄数亿元的高利贷潜流。
  谜团1:厦门高利贷规模几何?
  厦门高利贷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是许多人最关心的。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主管中小企业贷款的厦门市经济发展局企业处。有关负责人了解记者来意后,笑着对记者表示:"厦门相比周围的泉州、漳州等地,其实高利贷现象是相对比较少的。只是近来媒体报道得比较凶,说有几十亿元,其实从我手上拿到的案子来看,不超过5个,总规模也就七八亿元。有些小的高利贷案件只有几千万元。当然,周边也有像安溪这样闹得比较大的,我就不方便透露了。"
  临走前,这位负责人还反复强调,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是两个概念,非法集资应该打击,但民间借贷是合理的,只要不超过4倍法定利率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包括厦门在内的许多沿海城市30年来能有这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间借贷的活跃,因此希望媒体不要妖魔化高利贷。
  然而一位长期在厦门从事第三方理财服务的金融投资公司高管王伟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厦门的民间高利贷少说也有一百多亿元,官方统计的只是已经崩盘并且报案的,这只是高利贷的冰山一角,绝大部分高利贷受害者怕受到牵连,是不会去报案的。"事实上,在厦门街头和银行,记者从多位厦门市民和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的数字也与之相似。
  谜团2:银行是否愿意放贷?
  高利贷泛滥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从主渠道顺利获得贷款。对此,上述政府人员表示,眼下整个银行业资金都偏紧,能压的贷款都尽量压住。如今房地产企业无法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无法贷款,所以从逐利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也希望把钱留给中小企业,因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相对高些。"我们经常和银行方面通气,现在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真的是很有诚意的。"不过该负责人马上话锋一转,"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厦门有8万多家中小企业,但只有8000多家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剩下的大部分企业要不就是通过亲朋借贷,要不就是通过高利贷融资。"。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厦门的银行果真对中小企业贷款充满诚意吗?为了解事实真相,记者与当地多家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进行联系,但了解到记者采访意图后,对方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采访。经当地媒体同行介绍,几经辗转后,记者终于联系到了一位前银行客户经理张强。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政府一直号召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但实际上,银行主要的贷款还是放给了国有企业。所谓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大多落在上了一定规模有较强实力的"中等企业"身上,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还是很难获得贷款。
  张强认为这一现象不能都怪银行。"上世纪90年代国企贱卖、私企大跃进的时代,不少私企通过种种内部关系拿到巨额的信用贷款,结果后来货币政策一紧缩,许多企业就撑不下去了。老板见形势不妙就跑路了,结果银行借给私企的大量债务收不回来。即便老板不跑路,私企一破产,银行贷款也一去不复返。有的老板见形势不妙,早在法院查封前就把剩余资产转移到亲戚朋友的名下。这样一来,法院也执行不到了。根据银行风险负责制规定,谁贷出谁负责,银行信贷人员放出的贷款若收不回来,本人要付全责。正由于风险收益不对等,银行吃过这个亏,所以银行一直对缺乏房产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贷款避之不及,尤其是眼下银根紧缩,很多行业现金流都很紧张,有的中小企业搞不好明天现金流一断就完了,银行自然更加担心自己的钱能不能还回来。越是担心,银行也就越是对中小企业惜贷。"张强无奈地表示。
  与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大型国企由于处于政府强力控制下,银行不怕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所以国企相对私企具有更高的信用,更易于贷款,甚至无需抵押担保往往也能拿到利率较低的贷款。
  谜团3:中小企业是否难以为继?
  中小企业原本就面临着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税负过重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如今在持续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融资难更是很有可能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网上早有传言温州等地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厦门的情况又如何呢?厦门经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中小企业的困难并没有2008年那么可怕,厦门并没有出现媒体所称的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情况。"我们汇总了地税、工商等各个部门情况,发现企业注册数量是正增长的,地税也是正增长的。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整个厦门中小企业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在持续下滑"。该负责人还表示,都说中央的宏观调控让中小企业生存维艰,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倒逼许多粗放型、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我前几天还遇到一个老板,原来是搞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难搞了,结果最近转去搞IT企业了"。
  不过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能够顺利转型升级的究竟有多少呢?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前不久指出,目前可能有10%的中小企业在升级,有20%左右可能正在转型中,而60%到70%的企业现在则是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谜团4:高利贷是饮鸩止渴还是雪中送炭?
  在融资难的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主生存都成问题,又如何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转型升级呢?王伟告诉记者,在高利贷运作中,最终很大一部分资金都借给了这些中小企业主。"有人说高利贷是雪中送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有人说这是饮鸩止渴,现在做实业利润那么低,一般只有2%~5%,但高利贷的利息动辄就是4分、6分,一个月的利息比你一年的利润还高,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承受。但他们没有办法,不借企业马上就要倒闭了,借了说不定还能撑到信贷放松的那一天。他们虽然心里不甘,但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市场利率。"王伟叹了口气,继续说,"有人说借高利贷是找死,但不借高利贷是等死,等死不如找死。我只能牺牲我的信用成本,破罐子破摔。眼下先借了,先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以后还不出再说。"除了中小企业,高利贷还集中流向房地产企业。由于房地产开发对资金需求非常大。在主渠道(银行)受阻时,房企会非常着急,必须尽快把资金流转起来。王伟表示,厦门像这样的开发商很多,借高利贷时都做过现金流预测,但最大的风险在于开发商无法想象国家下一步会颁布什么样的调控政策。如果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开发商也可能会出现现金流中断、高利贷崩盘的情况。
  "许多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比如一个月6分利息,一年就是72分,我第一年不还,第二年还不还,等到第三年,你忍不住去法院告我,法院也就支持4倍利率。正好一年28,3年72。第三年后,这点利息说不定我就能还上了。"王伟点起了烟,笑了起来。
  谜团5:担保公司为何成"关键先生"?
  记者在厦门采访时还了解到,在整个高利贷链条中,担保公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担保是一个微利的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全世界担保公司都是国有的,比如像韩国的中小企业担保公会,都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扶植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低费用担保的机构,但在我国担保公司却是营利性的商业机构。这是担保公司热衷高利贷的主要原因。"厦门市经发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政府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王强的认可:"如今担保公司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这种担保风险高、收益低,担保费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单靠担保业务根本养不活公司,所以很多担保公司根本不做主营业务,主要就是做高利贷。有的就算在做担保业务,也同时在做高利贷。可以说厦门40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00%都在放高利贷。"
  事实上,近两年来,厦门新成立的担保公司有上百家。许多资本规模在千万元左右的老板,面对融资难、转型难的困局,会选择结束实业,把钱拿来放贷。虽说有风险,但总比搞工厂轻松。一开始可能只是依靠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对周边的熟人收放高利贷,但想要把业务扩大,就要成立投资担保公司,这样就能有一个正规的平台,让公众知道你有这样的能力进行投资担保。王伟说:"我把这种担保公司叫'穿着白大褂的伪医生',穿白大褂有利于给企业进行体检,你什么资料都要给我,体检完了发现这家企业还不错,就别去找正规医院(银行)了,我直接把钱通过委托贷款借给你就行了。"
  王伟还透露,几个月前,厦门还出过一起大案。某担保公司和某企业多次进行委托贷款业务,前几次都按照规定走流程,但最后一次办理抵押时,因为那个产证看过很多遍了,就没去办登记,结果发现这个证是假的,一下子20多亿元就没了。
  除了担保公司,还有典当行、寄售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等也都从事着类似的生意,只不过担保公司可以拆借资金,操作高利贷更加方便,因而数量更多。
  谜团6:大型国企如何参与高利贷?
  资本都是逐利的。闻到了民间高利贷的芳香后,不少国有企业也蠢蠢欲动。据王伟透露,厦门有好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便做起了资本"二房东"的买卖。由于国企从银行获得资金非常容易,国企前脚从银行获得7%的低息贷款,转手就以30%的利率借出去,操作方法同样是自己成立一个担保公司,只要背后有房地产公司,土地拿来抵押就能借到钱。"表面上看,一切手续都非常合规,担保公司做委托贷款的时候,把利率设定为法定利率的4倍,这家国企再另组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把剩余的利息,以财务手续费的名义打到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账上。"王伟说道。
  谜团7:银行职员为何成掮客?
  国企做起了"二房东",银行也同样做起了"掮客"。有的上市公司增发后,资金一时没去处,就会有银行工作人员以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诱饵,以中间人或担保人的身份,将客户介绍给急需用钱的企业。银行在其中既赚了手续费,也能增加存量资金,还能提高大客户对它的粘着度。
  曾经也做过"掮客"的张强告诉记者,以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去做放贷人,有天然的优势,对借贷方的信息比较了解,出资人也相当放心。即便是社会上的放贷人,大部分在银行都有关系。
  由此可见,在这条漫长的高利贷利益链中,从出借资金的普通百姓、企业老板、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到从事二传手的银行职员,人人都是高利贷的获利者。只要资金链没有断裂,他们都能获得可观收入。然而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迟早要崩盘,尤其是当许多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抱着饮鸩止渴的心态借钱时,高利贷崩盘的速度会更快。(.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