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洋降头电影大全:国家级贫困县“三大怪”:常露富?爱面子?干部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53:24

国家贫困县系列报道之二

国家级贫困县“三大怪”:常露富 爱面子 干部多

2011年09月26日00:10    来源:人民网   


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巡视20余天,13人花费高达80余万元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李叶)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频频出些“怪事”:“湖北秭归80万天价接待费”、湖南新化强扣水利款建旅游区、四川巴中三个县政府领导严重超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网上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报道,负面新闻约占六成。有网友评论称,贫困县就是爱“穷折腾”。记者调查发现,爱折腾的贫困县有“三大怪”。

  一怪:戴“穷帽子”却常露“富”

  “我到所谓的一个贫困县去讲课。就餐时,一进门,三大桌子酒席,中华烟、茅台伺候,我都晕了,心思这哪是贫困县啊?县城最豪华、堂皇的一座楼就是县政府,二十多层,办公室满满当当。县政府养那些人,县财政都不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遗憾的是,他描述的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近日,有媒体曝光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巡视20余天,13人花费高达80余万元。湖北省纪委对此事的调查结论称,秭归县为巡视组开支总额为11万余元,报道中记述的“80万天价接待费”包含当地其他方面开支,系当地以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不少网友看过调查结论后,觉得这仍是一笔糊涂账。《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追问,“巡视组未收受手机、照相机、平板电脑、衬衫、布鞋等物品、礼品,那这些名目与费用,到底用在何处?”

  一些国家级贫困县不仅在吃喝上花钱大手大脚,还乐此不疲地修建豪华办公楼。记者统计了近年因兴建豪华办公楼被媒体曝光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横山县,花费约1亿元修建高23层的政府办公大楼;河南宁陵县,斥资千万兴建机关办公楼建筑群;河南固始县,行政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耗资2亿元。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认为,国家级贫困县真正贫穷的是老百姓,扶贫资金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在老百姓头上,而不是以县为单位援助县政府。如果整批扶贫资金全部交由县政府管理和使用,会存在监督难题。政府若引入非政府组织进行扶贫,或许此项工作的开展会更透明、更有效率。

  二怪:为面子荒唐“整容”

  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热衷“形象工程”的报道层出不穷。日前,有媒体报道,湖南新化县村干部投诉称,该县在兴建旅游区时,因资金不足,便层层摊派,村里无钱捐款,最后居然打起了村级“水利款”的主意;去年,河北邯郸广平县被曝投资20多亿元建设市政工程,并用10天完成33万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使1000多户群众的房屋在没签订补偿协议的情况下被拆,土地被征用。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认为,贫困地区领导重视形象工程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有关。与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相比,形象工程更显而易见,是看得见的成就。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这种制度安排会引发一系列的地方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博弈,可能会形成“精英捕获”,即不同层次的干部,包括村干部、乡干部,利用自己有利的“权势”地位,来获取发展机会,捕获国家资源。

  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就是这样的“精英”。据报道,王先民在1212天内共敛财1000余万元,平均每天受贿在万元左右,可谓日进斗金。“2008年后,项目短时间内剧增,当时找人托关系或直接找我要求帮助承揽工程的人很快多了起来。这既是诱惑,又是极大的陷阱,当时没有意识到陷阱的极端危险性,最后走上了以权谋私的犯罪道路。”王先民曾如此忏悔。今年4月,王先民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三怪:副职扎堆“不差官”

  2011年4月,四川巴中市下辖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被曝“超配县长”,3个县县长配备情况分别是:1正9副、1正10副、1正9副;8月,又有网友发现,国家级贫困县贵州赫章县的政府网站上列有12位副县长名单,这还不包括一位名叫李俊的“副县级领导干部”。

  据了解,县级政府领导职数配备一般为5—7名,“超配”的成因复杂。从各地官方对此事的回应来看,领导“超配”主要有挂职、交流、转业安置等多种原因。赫章县政府就此回应称,该县12位副县长中有6人是挂职。但这种解释仍不免使人心生疑惑:干部为何扎堆挂职贫困县副县长?挂职副县长的作用有多大?赫章县政府网站上公布了6位挂职副县长的工作分工,有一位“分管核桃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有一位仅分管3个乡镇的“扶贫工作”,甚至还有一位分管该县一个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相当于部门领导。有网友发表评论质疑:分工如此之“细”是不是因为挂职干部太多所致?所谓“九龙治水天下大旱”,如此众多的挂职副县长是来为基层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还是来镀金占位子的?本地的干部都“消化”不了,还要这么多挂职干部干什么?有评论认为,挂职不算实职,也不占用当地政府编制,所以看上去县政府领导配置没有超编。但不管是挂职还是实职,不管是空降干部还是本地干部,副县长就是副县长,开会要上主席台,要有办公室,要有公车坐,甚至还要从地方财政领一份不菲的补助。

  《人民日报》曾发表读者的一首小诗调侃贫困县领导“超配”:

  庙小菩萨多,职微官气足。

  人人都是长,个个皆干部。

  皮球踢得欢,审批跑得苦。

  待遇节节高,财政年年负。

  超配不超能,公仆少公务。

  乌纱满天飞,谁听萧萧竹?

  国家级贫困县之“怪”应如何解决?两位受访专家均认为,国家级贫困县这一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的漏洞,如今若通过提高进入门槛来弥补缺陷已没有多大意义,理应调整或取消国家级贫困县制度。专家们建议,国家应面向村级,甚至向个人瞄准,建立起普惠性、广参与的扶贫机制,减少资源分配的中间层次。

  这些贫困县是真的“缺钱”,还是为了“捞钱”?穷的是县领导,还是老百姓?扶贫政策该怎样改才能真正让实惠落到百姓身上?人民网将继续追问。

  相关链接:

  国家贫困县系列报道之一:有多少百强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1】 【2】 【3】 【4】 

 
(责任编辑:杜博)

国家贫困县系列报道之一

有多少百强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2011年09月23日00:4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常红 实习生倪力)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现了几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身影,这份名单也因此倍受网友质疑。记者查询发现,国家扶贫办2001年发布的“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国家级贫困县),与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历年发布的“全国百强县”名单相对照,的确有几个贫困县出现在百强县名单中。

  4个“国家级贫困县”出现在近三年全国“百强县”名单

  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简称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国家级贫困县共有三个,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以及陕西省府谷县,其中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更位居榜单第12位,相对富裕程度属于A+级,伊金霍洛旗和府谷县也分居29位和69位,相对富裕程度也同属A+级。

  2010年的全国百强县名单中的贫困县除了2011年的三个县之外,还有陕西省的靖边县;而在2009年,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以及靖边县仍在全国百强县的名单之中,不过没有了陕西府谷县。

  对比连续三年的“百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一直是这四个县在两个名单中徘徊。

  14个“国家贫困县”进入区域“百强县”名单

  与全国百强县一同发布的还有2011年度的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名单,而除去之前的三个县(旗),进入以上三份百强县名单的贫困县更是有14个之多。其中陕西4个、内蒙古2个、云南2个、河南2个、贵州1个、广西1个、重庆1个、安徽1个。



  发展速度惊人 7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年即是百强县

  为调查国家贫困县的发展速度,记者对比了2001年以来的百强县名单,更多出乎意料的是,内蒙古准格尔旗、重庆开县等七个2001年“国家级贫困县”,在当年就进入了区域“百强县”名单之中,发展速度令人瞠目。

  比如在国家扶贫办2001年发布“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的当年,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已经在“西部百强县”中排名37位,到2005年,准格尔旗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排名89位,从全国贫困县到百强县期间不过短短5年时间。内蒙古另一个全国百强县伊金霍洛旗的提升速度同样惊人,从2001年西部百强县第88位到2006年排名全国百强县第86位也只是短短6年。

  2011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另一个贫困县陕西府谷县的发展轨迹更是惊人,在2010年以前,无论是“中国百强县”名单还是“西部百强县”名单中均没有府谷县的名字,而在2010年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榜单就已是全国第91位,今年更是上升至第69位。陕西除了府谷县外还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靖边县2010年进入全国百强名单第95位,即使在2011年也是“西部百强县”的第11位,在进入“国家贫困县”的第二年2002年时,靖边县已是西部百强的第81位。

  记者对照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西部百强县的名单发现,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国家贫困县,还有不少贫困县进入了“西部百强县”榜单,被确定为贫困县的当年或第二年就分别有7个县和8个县进入“西部百强”,令人慨叹发展之“神速”。

  经济高速发展了,为何 “百强县”却依然身兼“贫困县”?是这些县自己不愿退出,还是国家缺少贫困县的退出机制?贫困县的评估标准与百强县的评估有何差异?为何“百强县”一年一评,“贫困县”十年一评?为何“百强县”由民间机构评估,而“贫困县”由国家评估?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将一一解答。

  背景资料: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国家出标准 省里确定贫困县名单并上报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家将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592个县(旗、自治县、市辖区)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重点县在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范围内确定。

  确定重点县的主要依据是: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情况,适当兼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人等综合指标。

  据国务院扶贫办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各省重点县的数量和有关规定,由各省人民政府确定具体县,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备案。重点县数量的确定采用“631指数法”测定: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占60%权重(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80%与20%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比例)占30%权重;人均GDP低的县数、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占10%权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为标准,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为1500元;人均GDP以2700元为标准;人均财政收入以120元为标准。

  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第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地区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国家下达的各项扶贫资金全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重点县的贫困乡村,适当用于重点县之外的贫困乡村。省、市两级政府要根据重点县的扶贫开发任务,增加扶贫投入,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省直有关单位要优先考虑重点县的发展,各部门安排的项目、资金、物资、技术推广等要向重点县倾斜。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要向重点县集中,确保每个重点县都有帮扶单位。

  全国百强县:

  民间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连续11年评估公布名单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是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从2001年开始,到今年已是第十一届。第十一届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和“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三部分。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工作,包含五类三级22个指标。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县域经济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三方面12个指标。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是由中郡所联合陕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东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于2011年7月对全国百强县进行了“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调查分居民自我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三项,依据调查资料,经统计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系数和权重,得到每个县(市)的县域居民满意度。

  中郡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联系本文记者
常红
[留言][博客][微博] (责任编辑: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