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一生婚纱摄影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4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9:48

作者:欧阳洪亮

字体: 【大 中 小】


  
  2008年4月末,正值“春荒”。50多岁的杨荣华坐在自家破败的小木屋前,孤身一人,无所事事,满目茫然。
  杨荣华是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金龙村农民。出生至今,贫困与他如影相随,他已有半年多没吃肉了,“擂巴菜”是每天的主食。所谓“擂巴菜”,就是不放油的青菜加上盐,然后捣碎,用以下饭。冬季,他缺乏御寒的棉衣;春天如期而至,免去了冻馁之苦,但四处漏雨的房屋,又成为他最大的烦恼。
  在金龙村,像杨荣华这样的“单身贫困户”还有20多人。
  1994年,新化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此后,各项扶贫资金源源而至。据新化县财政局统计,截至2006年,该县共获专项扶贫资金总计5.37亿元,加上县政府各部门所获“对口扶贫”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
  但是,中央和地方的14年扶持,并未改变新化县的整体贫困。截至目前,该县尚有7.8万赤贫人口,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人均GDP不抵全国平均的四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的一半,县乡负债高达13.62亿元,每年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二靠上级补助。
  
  繁荣与贫困
  
  2008年1月底,正值农历年末,冰雪雨冻灾害袭击新化县。一场政治“地震”同时袭击新化:娄底市委常委、曾任新化县县委书记的谢文生,因涉嫌经济问题被省纪委“双规”,旋即被检察机关逮捕,立案调查。此前不久,原县财政局局长陈程南亦被立案调查,据称陈涉嫌挪用扶贫款为其亲属“买选票”。
  两人落马,给新化县官场带来恐慌,也引发各方面对新化县最大的资源—扶贫资金去向的关注。
  新化县现有人口130余万,是湖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占近90%。与全县的整体贫困相比,新化县城却随处可见豪奢的景象。2008年初,记者在新化县采访时看到,新建的县委大楼和广场相当气派,县直机构门前的公务用车豪华气派,广本、丰田、别克等应有尽有。该县扶贫办领导的用车,也价值20多万元。
  新化县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县直单位“一把手”在县城都有两三套房产、数个商业店铺。
  
  争来“贫困帽”
  
  新化县成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始于1994年。
  1986年,为了有针对性地消除贫困,国家决定每年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辅之国有银行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全国最贫困的331个县,解决其财政困难,帮助这些贫困县发展。同时,各省也确定相应的省级扶贫重点县,投入相应资金。
  当时,新化县周边的县市都在争当“小康县”“百强县”,但新化县时任领导层却有着不同的“志趣”,决定争取“国定贫困县”。为此,该县于1988年成立扶贫办,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杨国吾成为首任扶贫办主任。
  早已退休的73岁的杨国吾告诉记者,要成为“国定贫困县”,首先要当上“省定贫困县”。为了搜集资料,他当上扶贫办主任后,穿着草鞋下乡调查,撰写过六七十万字的调查资料,向上级反映新化县的贫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新化县如愿以偿被定为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杨国吾也被誉为“头号功臣”。
  接下来是争取“国定贫困县”。新化县多方努力,县有关部门发现红七军长征时曾途经新化,便借此申报“革命老区县”,为争取“国定贫困县”增加筹码。
  1994年,国务院决定把“国定贫困县”增至592个。此时大多数基层领导也已发现,“国定贫困县”意味着无偿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还有诸多优惠政策。一时间,“国定贫困县”资格成为稀缺资源,竞争激烈。由于此前做足了“功课”,新化县抢得先机“脱颖而出”,如愿成为“国定贫困县”。
  
  扶贫款成为“唐僧肉”
  
  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号,新化县等于种上了一棵“摇钱树”。14年来,新化县获得的财政扶贫资金和因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而获得的政策性倾斜扶持资金总计达十几亿元。
  这些财政扶贫资金,通常由各政府部门掌握、立项、实施、验收。但由于缺乏来自扶贫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缺乏独立的机构评价扶贫绩效,这些资金更容易被浪费,甚至被挤占、挪用。
  在新化县,财政扶贫资金还成为权力者寻租的工具。由于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透明,有相当多项目需领导批“条子”才能拿到钱。层层审批中,各类扶贫款常常被层层克扣。
  更有甚者,扶贫资金还被用于“贿选”。据娄底市纪委有关人士透露,新化县原财政局长陈程南涉嫌挪用扶贫资金,为其内弟段芝庭“买选票”。2003年2月5日,陈程南向水车镇东溪村、锡溪村、日乐村三名县人大代表每人支付5000元,希望他们支持段芝庭竞选副县长。
  
  “项目”生财
  
  借“上项目”套取扶贫款,在新化县14年扶贫中屡见不鲜。炉观镇石新村的变迁,恰是一个形象的注脚。
  “不知道这里还会上什么项目!”炉观镇石新村61岁的农民邹继春对记者冷漠地说。他脚下的万宝山自1994年至今,先后历经四个扶贫项目,留下的却是一片荒凉。
  1998年,石新村村支书宣布,上级批准了该村的“库区新开田项目”,计划把位于该村万宝山顶上的370亩茶园开垦为耕地,上级按每亩1000元给予补助。同时还有一个项目,主要是用扶贫款在毗邻的100亩红薯地上建橘园基地。
  当时,山顶茶园每年有近20万元的收入。邹继春和村民们对此很不理解:一是种粮并不比茶园赚钱;二是茶园在山顶上,改成种粮后无法灌溉。
  但是,这个扶贫项目按计划推进。推土机开了进来,一排排茶树被推倒,山坡被开垦成连片梯田。
  2005年,新化县水保局、林业局、山地开发办等又在此立项,建设林果场基地。但村民发现,这个项目只是零星种了几棵树,一年后果树全死了。2008年初,荒草丛生的“林果场基地”被焚毁。随后,村民发现,这里又栽上了松树。
  (摘自《财经》2008.9)